说课稿

时间:2021-04-13 17:28:2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说课稿集合十篇

说课稿 篇1

  “分数应用题、例4”是义务教育课程六年级教科书第68—69页例4、和“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十七的第1,2题。下面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引入,自然是恰当地对学生进行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增强了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二、目标分析

  根据节课教学内容特点,针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学会用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使学生认识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难点为学会用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一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注意突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变“教学”为“导学”,利用演示文稿课件,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我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下面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谈话:有关祝寿语引入,关于我国的珍稀野生动物,你们知道多少?知道野生丹顶鹤吗?它们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受到特殊的保护,下面出示的就是有关他们的一些资料。

  (二)探索知识

  1、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

  (2)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尝试画线段图,同桌二人交流,修改。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相应逐步画出线段图。

  (4)根据线段图,小组讨论。

  ①这道题中,是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

  ②根据题中的条件,怎样求我国的只数?其他国家的只数呢?

  ③根据题中的条件,怎样求其他国家占总只数的几分之几?怎样求其他国家的只数?

  (5)讨论以后,学生尝试独自解答,教师注意与有困难的学生交流。

  (6)学生汇报解题思路,说解题方法,课件出示相应的解法。

  3000-3000×1/6 3000×(1-1/6)

  =3000-500 =3000×5/6

  =2500(只) =2500(只)

  (7)同桌小组讨论: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8)根据学生反馈发言,教师小结。

  区别:第一种解法是先求出我国的只数,再求剩下的只数,也就是其他国家的只数;第二种解法是先求出其他国家的只数占总只数的几分之几,再求总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只,即为其他国家的只数。

  联系:都是把总只数看作单位“1”,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2、引入旅游景地:九寨沟;复习知识

  成都金秋旅行社,原来每人900元,现在比原来降低1/9,现在每人多少元?

  四川圆梦旅行社,原来每人的700元,现在比原来提高1/10,现在每人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二人互相说解题思路,相互批改。

  3、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同学们通过画线段图,理解重点句,合作讨论等方法,掌握了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提高了分析、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能力。

  4、知识应用

  有两根同样长的钢管,第一根用去3/10米,第二根用去 7/10。哪一根剩下的部分长一些?

  5、课外拓展

  说一说全世界上一些频临灭绝野生物种有哪一些?

  (三)课堂总结。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本课是二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以“学生与生活、自然”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表现大自然、生活物象的情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而继以线条画为主的〈〈给树爷爷画像〉〉一课之后,本课则是以色彩表现生活中常见的蔬菜,从而继续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美。

  基于以上思想的引导,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用色彩表现物象的形态、色彩特征。

  2、在欣赏中,体验绘画大师对生活美的感受;在摆设中,体验构图的美感;在探索中,体验多种物体的前后遮挡画法。

  3、在情感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由于二年级的美术教学一直以认识自我,体会自然与亲情和感受生活为主,对专业的技能训练较少,本课第一次接触到构图知识,因此我设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运用色彩表现菜篮子的形态、色彩特征,构图知识的运用

  教学难点:多个物体的组合摆放

  教具准备:装有多种蔬菜实物的菜篮子一个、四开素描纸四张、蔬菜卡片若干、双面胶四卷、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说教法:美术课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根据教学内容对低年级学生可采用"猜猜、看看、想想、涂涂、摆摆"的主要教学方法,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全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充分、全面和自由的发展;利用多种感官刺激的方法解决本课的难点。

  说学法: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科学的学习是一把开发学生智能的金钥匙,也是学习取得成效必要条件。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赏图、自主尝试、合作学习等方法来达到学习目的。

  说教学过程:

  首先从学生和老师餐桌上的食物导入。出示课件,在众多食物中,让学生找出哪些是蔬菜,并准确说出蔬菜的名称。(3')

  (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课题,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妈妈买菜时都用什么东西来装菜?(以此引导学生用菜篮子装菜,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2')

  2、创设情境:“张老师去你家里做客,你能帮妈妈做些什么呢?”

  (以帮妈妈买菜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认识蔬菜,体验亲情和生活的美好。)

  学生从菜篮子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一种蔬菜并向大家介绍所选蔬菜的名字、颜色、形状、营养等,并用肢体语言描述蔬菜的味道。(在用语言描述过程中熟知蔬菜的特点,为作业做准备。)(6')

  3、课件出示各种蔬菜的图片欣赏。(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蔬菜,防止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只知道表现单一的蔬菜。)(2')

  4、提出问题:“这些蔬菜漂亮吗?他们组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各种蔬菜和菜篮子组合在一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色彩、大小的蔬菜摆放在一起所体现的组合美,让学生直观感受组合艺术。)(2')

  5、名作欣赏,出示画家的绘画作品:

  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认识蔬菜在绘画中的表现艺术。)

  “画家是如何组合摆放蔬菜的?”(让学生感受绘画中讲究的大小、疏密、色彩搭配等节奏艺术,初步了解构图知识。)(4')

  6、出示四幅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找出组合摆放较好的一幅作品,并说出理由。(让学生避免出现这几种常范的错误,进一步掌握构图知识。)(2')

  7、小练习:我来试一试。让学生利用蔬菜卡片在投影下尝试组合摆放。

  (通过自己动手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构图的美感。)(4')

  第三环节:学生练习

  以小组合作形式,组织学生先将没有颜色的蔬菜和篮子的卡片涂上合适的色彩之后一起将其组合摆放在一张4开纸上。教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团结协作带来的成功的喜悦。)(10')

  第四环节:作品展示,讲评。

  首先学生欣赏并选出你认为较好的一组作品,并说明理由。

  在学生自我评价中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巩固本节课所学:

  ①用色准确,色彩搭配合理、漂亮②前后遮挡关系合理,富有美感

  ③疏有密,富有节奏感④恰当分工,团结协作好(3')

  第五环节:进行小结

  学生小结:以学生自由表达出:“我认识了哪些以前不认识的蔬菜?”“我学到了什么知识?”“我学会用什么方法欣赏生活中的蔬菜?”目的是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以及学习的方法。

  教师总结:整体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提倡学生关注家庭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环保知识。(2')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初三思想政治教材的第五课第一节第二框,由社会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两目组成。本课是全书的教学重点之一,因为它是对前四课有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总结,是进一步理解人类社会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所在,是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理论依据。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判断社会进步于否的标准等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判断是非能力。

  (3)思想觉悟目标:坚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科学性、正确性;坚信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历史必然性。并树立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信念。

  3、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贯穿全书的主线,是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动力的理论依据,判断社会进步于否的标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因有较深的理论难度,且与现实中人们总是以发达于否作为进步的判断标准有很大的反差。

  二、说教学方法:根据本框题内容及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为发挥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重点,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我采用如下教法:

  1、目标导学法: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促进学生探究和发现。

  2、直观与引导发现法:按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规律结合学生的课前预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打比方等理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阅读、分析、思维能力。

  3、问题教学法:给时间、给机会让每位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4、谈话法、讲授法:它们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有利于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培养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1、发现法:学生通过预习,课堂阅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了自学能力。

  2、归纳法:结合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概括获取知识。

  3、联系实际法,结合教材联系同学的举措和介绍,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圈点批注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回顾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概念,并说说奴隶社会的建立是怎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的。由两个学生在讲台上走几步。再让他们交换鞋子,走几步,并让他们各自说一说换鞋前后走动时脚的感受。通过这一举措创设一个情境,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作准备,有利于活跃课堂,提高学习兴趣。

  2、研讨新课

  (1)板书本课知识目标,使学生有的放矢。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落实其学习主人的地位。

  (3)老师设疑:根据学生的提问修改课前准备,提出下列问题与同学们共同探讨。

  a、什么叫生产力,它由哪些要素构成?举一历史阶段的生产力特点加以说明。

  b、什么叫生产关系,它由哪些方面构成,请说一说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有何特点?

  c、用脚与鞋的关系给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打一个比方,并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这说明课本的哪一观点请划出。

  d、鞋与脚什么决定你是否会走路?这说明课本中哪一观点,请划出。

  e、你有一双健康的脚也有一双漂亮的鞋你就能走得快吗?为什么?这能说明课本哪一观点,请划出。

  f、你用什么来判断脚上的鞋子是好还是坏呢?这一判断方法能说明课文哪一观点?请划出。

  3、巩固新课

  阅读左图纵坐标、横坐标、象限总结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观点。

  4、作业: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讲的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1000以内数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学会1000以内数的数法、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感,重点是使学生会数、会读、会写1000以内的数,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节课我教给学生的是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动手合作,自己总结和归纳数数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每一步都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这样有利于学生获得透明扎实的概念,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合作、主动发现、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这一环节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馆场景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近而引出新课。

  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通过数玉米粒的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体会数数除了一个一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还可以一百一百的数,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团结协作的意识,又提高了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在通过小组内数一千以内的数突破数数每数到几百九十九的时候下一个数该如何数这一难点。最后借助计数器读、写一千以内的数,并了解数的组成,让学生与同桌、小组进行交流,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在利用讨论304、580中的“0”不写行不行?为什么?并试着让学生举例论证,使学生深刻理解到数位中间的“0”要读,而末尾的“0”不读,“0”在数当中起的是占位的作用。

  三、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通过幻灯出示鸽子、气球、森林的图片,让学生在各种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四、最后我安排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安排,如有不妥请领导指正,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把教学工作做的更好。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本课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本节课就“图形与几何”进行讲解。根据大纲要求,有关本节课内容需要会画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并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三视图,并掌握三视图的画法。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2、在教材中的位置:

  《三视图》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第二节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高中进一步学习空间几何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平行投影、正投影、中心投影以及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

  2、本班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高,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在课堂教学中应重点突破。

  三、说目标

  1、通过探究与学习,理解视图、三视图的概念,掌握三视图画法,能够进行三视图与几何图之间的转化。

  2、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通过对三视图的分析,(采用实物模型)以小组探究的方法掌握三视图的基本画法,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外显,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通过三种视图才能确定一物体,启发学生认识问题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注重引导与启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法和体验学习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掌握学习重点。由于本节课知识相对较抽象,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薄弱,所以在教授过程中采用直观的演示法来突破知识抽象性这一难点。对于较简单的理论概念,教师为保证课堂教学效率,采用讲授法。

  2、学法: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了尽力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角”,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学画三视图时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以古诗《题西林壁》导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设计意图】切入主题,激发学习兴趣,另外也能展现学科间并不是孤立的,有其互益性,数学也可以充满文学是色彩。

  2、讲解“视图”的概念

  结合上次课所学的“正投影”的概念延伸到“视图”的概念。

  【设计意图】新知与旧知结合,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

  3、用图片展示三视图在生活中和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通过三个方向的视图,就可以确定一物体,引出对三视图的研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三视图的组成

  4、通过直观的动画演示,说明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与此同时讲解“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概念;将三种视图之间的位置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及大小关系的推演过程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薄弱,用直观的动画演示来完成这一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知识

  5、本节课重点内容为掌握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画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将学生分为十组,每组4—5人,将“四棱柱”“三棱柱”“圆柱”“圆锥”、“球体”的实物模型分发给各组,其中每两个组所发模型相同,向学生说明任务要求。

  活动任务:小组成员讨论,探索如何将立体图的三视图画出来。五分钟之后,从所画立体图相同的两个小组选出一组将小组成员讨论出的三视图画到黑板上,另一组在此过程中仔细观察,并对其进行评价。

  根据学生所画三视图情况,引导学生总结画三视图的步骤(正投影、找位置、定尺寸)及应注意的问题。

  老师重点说明画三视图时的细节问题,如看不见的边用虚线表示、尺寸的确定与实物一一对应(严谨性),总结寻找画几何体三视图的规律(柱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为矩形、圆柱和圆锥的俯视图都为圆形,但圆锥俯视图中间有一黑点、球的三视图都为圆形)。

  【设计意图】画三视图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小组合作探究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6、在PPT中由逆推法逐一呈现主视图、主视图+左视图和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让学生说出相对应的几何体,训练学生由视图到立体图的转换能力,进一步说明确定一个立体图形需要三种视图来描述。

  【设计意图】几何体与三视图之间的转化是本节课的难点,用逆推法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方法,易于学生接受。

说课稿 篇6

  一.教学理念

  以新课标为指针,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本课以蹲踞式起跑为主教材,复习原地运球。在教学中创设快乐有趣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从而实现了学校体育与生活、快乐体育有机结合。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蹲踞式起跑,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各就位”、“预备”、“鸣枪”三个环节的技术。

  2.通过复习篮球原地运球,使学生熟练掌握和进一步提高篮球原地运球技术。

  3.通过教学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反应和力量等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1.蹲踞式起跑:包括“各就各”、“预备”、“鸣枪”三个环节。它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并获的一个较大的向前冲力,为起跑后的加速跑创造有利条件。

  2.篮球的原地运球技术:包括身体姿势、手臂动作、球的落点和手脚协调配合四个环节。最大的特点是底重心,侧身护球。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语言法、直观法<示范法>、纠正法和分解与完整法。

  2.学法:自学法、自练法、观察模仿法和自评法

  五.教学组织形式

  1.全班教学:全班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同时模仿做蹲踞式起跑的三个环节。

  2分组轮换:将学生分男女生,进行轮换练习,男生先蹲踞式起跑,女生复习篮球技术原地运球。十五分钟后交换。

  3个别指导:对差生进行单个指导,让他有所提高。

  六.教学步骤

  课题常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说课稿 篇7

  一、情景导入

  (出示糖果)体验"馋"的心理

  1、师:“兔宝宝们,坐好了,眼睛看老师,今天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圣诞节要到了,昨天圣诞爷爷送给我们小一班每个小朋友一份礼物,他把礼物放在了红色的圣诞帽子里。今天兔妈妈把它带过来了,兔宝宝们想不想知道圣诞爷爷送给你们什么啊?我请表现好的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2、师:“让兔妈妈来告诉你们圣诞爷爷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看,一颗糖果,谁来告诉我这块糖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请幼儿回答,对他们的回答进行纠正)

  3、师:“兔宝宝们看见这些糖果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兔妈妈告诉你们呀,当你们看见很好吃的东西的时候,比如鸡腿,巧克力,蛋糕啊,就想吃它们,这种反应叫做"馋"。兔宝宝们馋了没?兔妈妈给你们每人发一个糖果,但是兔妈妈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你们拿到糖果之后可以马上把它吃掉,但是也可以不吃,只要你们告诉兔妈妈你们手里糖果的颜色和形状,兔妈妈会再奖励你们一颗糖果,这样啊,你们就有两块糖果了。我要先发给表现好的兔宝宝。”

  4、师:“有些馋宝宝已经把糖果给吃了,有些兔宝宝表现很好,还没有吃呢,我下面要请没有吃的小朋友告诉我,你们手里的糖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奖励回答对的幼儿一颗糖果,并用言语表扬。对没有克制住馋,吃掉糖果的幼儿说:"没关系,下次记得忍住馋,兔妈妈以后也会奖励你糖果的`。")

  二、过程

  通过情景渲染,培养幼儿有意识克制"馋"的行为,再次抵制诱惑。

  1、师:“兔宝宝看这张照片,他是谁啊?对,他就是经常和兔宝宝们玩游戏的小熊宝宝。今天小熊宝宝过生日了,他邀请小一班所有的兔宝宝们去参加他的生日宴会呢。兔妈妈给你们准备了好吃的糖果作为生日礼物,待会兔妈妈给你们每人发一个糖果,然后把它们收集到漂亮的透明瓶子里,熊宝宝收到你们的这份礼物一定会非常开心的。”

  2、师:“有些兔宝宝很馋,已经把糖果给吃了。但是有些兔宝宝的糖果还没有吃呢,现在我要请没有吃糖果的兔宝宝告诉我,你们为什么不吃这块糖果啊?”让幼儿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让每个幼儿学习同伴达到克制自己的目的。对能始终克制自己的幼儿,教师可用夸张的语言说:" 哇,你真不错!熊宝宝收到你的这份礼物会非常喜欢你的。"对克制不住自己的个别幼儿,可婉转地说:"熊宝宝也会喜欢你的,下次记得把糖果带给大家一起分享。"

  3、师:“兔宝宝们看,多么漂亮的瓶子啊,我们把这些糖果收集到这个瓶子里,熊宝宝看见这份礼物一定会非常开心的。”

  三、文学作品榜样示范

  师:“兔宝宝今天的表现非常好,兔妈妈很开心,特地给你们请来了喜鹊姐姐,还记得喜鹊姐姐吗?”

  喜鹊姐姐:“兔宝宝们,你们好,今天兔妈妈说你们表现很好,所以请我给你们讲故事,你们想听什么故事呢?今天喜鹊姐姐要给你们讲《小豆豆》的故事。”

  附故事:山羊妈妈有个女儿叫豆豆,小豆豆很馋,最爱流口水。看见糖果就想吃,终于有一天她牙疼得哇哇叫,"哎呦,哎呦。"她连忙喊妈妈:"妈妈,我的牙齿怎么这么疼啊!"妈妈说:"你吃了太多的糖果,牙齿蛀牙了,有个小黑洞,都是因为你太馋了呀。"

  "妈妈,馋是什么?"豆豆问。妈妈说:"馋是一只小鸟,住在你心里。"豆豆说:"小鸟不乖,老想吃东西!"妈妈说:"你应该让它乖起来!"豆豆问妈妈:"我能吗?"妈妈说:"试试看。"

  有一天,妈妈带她去散步,拾到了一颗糖果。豆豆非常想嚼这颗糖果,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是她拍着肚子说:"小鸟,小鸟,乖一些!咱们把糖果种上吧!"

  豆豆忍住馋,把糖果重在土里了。

  过了几天,土里钻出一颗绿芽,又肥又嫩。豆豆想吃树枝树叶,可她拍着肚子说:"小鸟,小鸟,乖一些,咱们让糖果树结豆荚吧!"

  小雨滴滴嗒,糖果树开花啦。阳光照亮亮,糖果树结荚啦。

  秋风吹来,糖果树的豆荚成熟啦,豆豆数了数,豆荚有很多很多,每个荚里有三粒糖果呢。

  妈妈问豆豆:"宝贝儿,你心里的小鸟乖不乖呀?"

  豆豆说:"乖!乖!小鸟听我的话!它不让我流口水啦,妈妈。"

  糖果树,多好的一颗糖果树啊!

  喜鹊姐姐:“兔宝宝们,我的故事讲完了,你们要回答问题了哦。小豆豆怎么了?他为什么会蛀牙?他是怎么样忍住馋的?兔宝宝讨论一下,待会告诉我答案。”

  四、结束活动

  师:“兔宝宝们,这是什么?对,它是圣诞树,但它怎么空空的啊。你们看,我这里有很多糖果,小朋友们一起把糖果挂到圣诞树啊,让它变得漂亮一点吧。”(放"铃儿响叮当"的音乐,渲染气氛,在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出版的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的“文具店”―――小数乘法意义。该内容的呈现与过去的教材呈现有区别,没有细分为“小数乘以整数,小数乘以小数”两个部分,而是删繁就简,重点体会“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具体情况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从多角度想出简单小数乘法的结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新大纲倡导对概念性的内容不下准确的定义,而是通过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感知、理解其内涵所在,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即可。因此,让学生感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利用已学的知识基础计算其结果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复习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自主研究发现小数乘法意义,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

  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②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组织教学。一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

  ①,即欣欣文具店全景图。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问“如果你来买某种文具,怎样才能知道你该付多少钱呢?”旨在让学生明白要知道购物中需要付多少钱,必须知道物品的单价和所购的数量。待学生回答后,紧接着出示

  ②,即文具专柜。在学生观察中提问“你从这个文具柜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二是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从学生提的数学问题中,选择“买3支钢笔需要多少元?”让学生自主解答,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算式2×3表示什么意义?从而为后面小数乘法意义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首先是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在学生回顾整数乘法意义之后,提问“买三块橡皮需要多少元?”,学生自主思考如何解决,学生这时应该不难就能列出算式0.2×3,随即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初步感知0.2×3表示的意义。紧接着设问“0.2×3的结果是多少?”,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计算0.2×3的方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学会了运用已学的小数意义、小数加法和将小数转化整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随机渗透了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再就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能用自己的话阐明小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揭示课题并板书。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四组闯关题。第一关是试一试:①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元?②买两把直尺需要多少元?这关是模仿性练习,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关是涂一涂,即根据算式涂涂得出结果。第三关是填一填,即根据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和根据乘法算式写加法算式,这两关是提高性练习。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第四关是想一想:0.2×3=0.6,3×0.2=?这关是深化性练习,一是让学生明白整数乘法的交换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二是让学生体会一个整数乘小数的意义也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通过这样闯关练习,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帮助学生整理,解决疑惑问题。

  总之,本节课这样设计是基于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从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体验到、领悟到、思考到新知的获取,建立数学模型。能否达到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对“生成”和“开发”的关注如何,把握如何,调控如何。

说课稿 篇9

  文本解读:

  《生命与和平相爱》通过对一个犹太青年戴维成才原因的探究,介绍了一个犹太家庭、犹太民族重视教育,重视文化的传统和为民族生存而奋斗的精神,突出了他们热爱生命,向往和平的民族愿望。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因此在此次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感受犹太青年杰出的语言才能,在细心研读中剖析其成才的深层原因,在选择品读中感悟文章的主题,最后让学生回归课本,在拓展训练中净化心灵,向往和平。

  基于以上的考虑,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学会在速读中迅速捕捉信息,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本课基本内容。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逐步深入的写作方法。

  (3)了解犹太民族重视文化教育,重视培养生存能力的情况,进而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向往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再加上本文的条理清晰,只要给予适当地引导点拨,学生能比较容易地分析出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方法。但是九年级的学生毕竟阅历尚浅,尤其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九零后们,对于“生命”“和平”的理解还不深刻,让学生理解作品深刻的主题,比较困难。因此,根据上述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为“学习本文以小见大、逐步深入的写作方法”。将本课的教学难点设为“了解犹太民族重视文化教育,重视培养生存能力的情况,进而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向往和平的感情” 。

  教学流程:

  (一) 导入课文——入情入境

  让学生看一组犹太人遭受迫害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这是一段悲惨的历史,是那个时代犹太民族惨遭迫害和杀戮的有力见证。而今,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正以自己诸方面的出色表现,向人类证明着这个民族生机勃勃的巨大创造力。是什么力量使这样一个经受苦难的民族依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呢?让我们一起学习散文《生命与和平相爱》,共同走进犹太民族吧。

  这个导入我的设计意图:用图片、音乐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迅速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激发兴趣。

  (二)预习成果展示

  1、积累字词:

  2、速读课文,根据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个 的青年,

  拥有一个 的家庭,

  属于一个 的民族。

  设计意图: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速读,迅速捕捉有效信息,运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找出关键的字、词、句,熟悉课文的情节,为下面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对文章内涵的探究做准备。

  过渡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戴维是优秀的,他如此优秀的根源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

  (三)研读课文——追根溯源

  1、走近犹太青年:

  我设计的问题是: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戴维杰出的语言才能表现在哪里。

  (1)阅读中文长篇小说。 (2)流利的普通话。

  (3)通过美国汉语水平高等级考试。 (4)还掌握了多门外语。

  过渡语:在预习成果展示中我们已经知道戴维有如此高的语言才能和他身处的家庭、民族有着密切的关联,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他的家庭。

  2、认识犹太家庭

  我设计的问题是: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反复研读,说说戴维的家庭教育有什么特点,对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研读文本,重点勾画出相关的段落句子(主要集中在八、九小节),适当作点批注,再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从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读中走进文本,了解主人公有着杰出的语言才能,是个优秀的犹太青年。进而探究主人公取得成就的直接原因是:和谐的家庭氛围,爱而不溺的教育。为下面深入地探究犹太民族取得巨大成就的深层原因做铺垫。

  过渡语:一个家庭良好的氛围和教育能够造就一个杰出的人才——戴维,犹太民族造就了一大批空前绝后的伟人与名人,其中有创造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精神分析学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现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他们属于各领域最出类拔萃的人物。(同时加链接材料)

  3、了解犹太民族

  为什么犹太民族拥有众多杰出的人才呢?请同学们在文章中寻找具体表现犹太民族精神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过渡语:让我们走进犹太民族,了解犹太民族。

  设计意图:用一组名人图片和数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研读兴趣,再次与文本对话。(主要集中在6、7、10、11小节)让学生在自主寻找、品读、分析、讨论中探究出造就犹太民族众多杰出人才的根源,即犹太民族精神:对生命不衰的热爱,对和平执着的祈祷。

  过渡语:正是对生命不衰的热爱和对和平执着的祈祷,使犹太人更加珍惜家庭和亲情,重视知识、教育和文化,也更重视为自身的发展开创更理想的环境。因而造就了一批杰出的人才,这其中包括戴维。

  (四)品读课文,含英咀华

  聆听作者心声:

  作者由戴维写到犹太民族精神,仅仅是赞美戴维、赞美犹太民族精神吗?请结合12——14小节,细细品读你认为精彩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聆听作者的心声。

  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品读句、段,合作探讨。大胆说出自己品读后的感受、感悟。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生命与和平相爱的力量,聆听到作者的心声。

  “读”是一根线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师生对文本的速读、研读、品读成为了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小结课文——学海拾贝

  最后在速读、研读、品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主旨、手法、情感等方面小结全文。

  设计意图:使学生再次回顾课堂,回顾文本,在各抒己见中更加深刻地掌握作者从个人写到家庭最后表现民族精神的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借赞美戴维,赞美犹太民族的精神,更是借他们的伟大与卓著,向人类证明:生命与和平相爱,每个人灵魂深处潜藏的创造力便会被真正激活。从而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

  根据学生地探究、分析、总结,即可完善出这样的板书(写在黑板上)。

  过渡语:生命是珍贵的,和平是美好的,一旦生命与和平相爱,便会创造无数人间奇迹,让我们共书一首小诗,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对和平的呼唤。

  (六)师生互动——传情达意

  请同学们续写下列小诗,表达你对“生命与和平相爱” 的理解。

  我愿做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溪,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我歌唱着流向崭新的明天。

  我愿做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我微笑着迎接绚丽的彩虹。

  我愿做一根千击万磨的竹子,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我愿做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我

  设计意图:出示老师写的诗的前两节,再让学生续写,通过仿写小诗,既让学生动笔进行了仿句训练,同时又在创作的过程中,审视自我、反思自我,完成心灵的净化,而更加热爱生命、和平,激发创造力,让个体以致民族优秀。这块设计亦是此次教学的一个亮点。

  (七)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

  2、推荐阅读:《安妮日记》、《美丽人生》

  这个作业的设计意图:让学生的这种情感活动不要因为课文教学活动的结束而停止,而要让这种情感活动蕴藏在灵魂里,成为一种自觉。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1课。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先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和我对这课教材的把握,我将本课的教学目的确定为:

  (1)会写本课13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那种独特的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本课我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能将课文读通顺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生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选择自已喜欢的内容小组合作学习

  第二课时:继续学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学习作者写作方法,试着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音磁带一盒

  三、说教法

  文章是写景的抒情散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这一方法进行教学。

  语言文字具有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许多妙词佳句往往讲也讲不清楚。《桂林山水》遣词造句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热情。如果老师讲得太多,文章会搞得支离破碎,整体的美被破坏。只有通过多读,反复读,读出语感,以读代讲,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溶为一体。

  四、说学法

  1、合作讨论法

  重点段两小节的结构、写法颇相似,教师先引导学生揭示规律,掌握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漓江的水”。按这四步来学习。(1)这小节分几层写?(2)每层各用什么方式来表达?(3)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4)反复诵读。在第二自然段学完之后,让学生回顾一下刚才我们分几步用怎样的方法学习的,现在用这样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这样,从扶到放,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2、朗读体会法:

  文章是写景的抒情散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这一方法进行教学。

  3、课件展示,直观教学法。

  给学生直观出示各种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个直观的感受。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多媒体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先播放歌曲《我想去桂林》同时配以桂林山水的美丽风景的画面。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那画境般的桂林,去领略他山水的美。教师用绚丽多姿的画面、动情的歌曲和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情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生字或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文每一自然段分别在写什么?

  2、检查预习情况,读课文。

  (三)教师范读,激发学生初步美感,形成整体表象。

  然后播放录音,创设美的情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这样能让学生尽快融入课文语境中去。

  (四)图文对照,品读课文。

  1、播放漓江水的图片,创设课文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要读出美感。

  2、按课文的顺序概括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作者用什么与漓江的水相比?比的目的是什么?怎么比的?引导学生认识对比句。学生交流汇报后,出示西湖和大海的画面,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然后了解排比句,并仿照本段的排比句句式练习仿说。

  4、引导学生照画面反复朗读,品读本段。感受抒情句、排比句、比喻句所体现的赞叹之情。

  5、多媒体出示总结感悟本段的写作方法。

  抓住特点:静、清、绿 (排比句)

  运用对比:波澜壮阔的大海 水平如镜的西湖

  (五)创设情境,自学训练:

  1、仿照第二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师指导。

  2、观赏“桂林的山的图片,激发美感。

  3、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感叹之情。

  (六)读中想,想中读。

  教师配乐朗读第四段,学生欣赏画面。体会祖国大好河山的壮阔。

  (七)阅读拓展

  播放贺敬之的《桂林上水歌》配以桂林上水的录像,总结全文。指导朗读

  六、说板书设计

  这一板书,把课文中最优美、最精炼、最关键的语句精选了出来,不但把文章的结构显现出来,而且把桂林山水的特点也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指导背诵。把课文中心内容表达完整,使文章的内容一下印在学生的脑子里。(板书如下)

  桂林山水

  总 甲天下

  水:静 清 绿

  分

  山:奇 秀 险

  总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七、说课后反思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图文结合的文章,其具体描写了桂林山水的风景,通过本课的学习,借助于文章作者的描绘,观赏桂林山水的风光图片,我们虽未到广西桂林,但已经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现在已经已置身于桂林,正在欣赏美丽的桂林风光一样,真是“人未到桂林,但已有那种感觉”。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遵循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基本原则,力求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熏陶的有机结合,既突出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标。

【【实用】说课稿集合十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说课稿集合9篇

2.【实用】说课稿集合10篇

3.【实用】说课稿集合6篇

4.【实用】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

5.精选说课稿十篇

6.【精品】说课稿十篇

7.说课稿汇编十篇

8.【热门】说课稿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