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24 08:44:2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游戏制作——找不同》一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触发器是我自己调整的知识点。根据20xx年1月新修订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开放性和发展性非常强的学科,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本课是对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下)学习powerpoint教学内容的一种有益补充。《游戏制作——找不同》一课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制作一款自己曾经玩过的游戏,不但可以学习新的知识,而且可以加深对电脑游戏的认识,让他们进一步体会电脑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技能方面:

  1、 对自选图形、自定义动画深入理解

  2、 触发器操作的设置方法

  情感方面:

  1、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加强学生对电脑在生活中运用的认识

  3、 加深学生对电脑游戏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1)区分触发对象和被触发对象

  (2)触发器的作用

  (3)触发器的设置方法

  (四)、课前准备

  教师方面:找不同游戏一份、图片素材八张

  设备方面:微机教室一个

  二、说学生

  五年级学生有较强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到信息技术学科上,他们一方面喜欢玩电脑游戏,另一方面对游戏又探究意识。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幻灯片中图片的设置、自定义动画的设置、层的概念、幻灯片切换等教学内容,本课是对以前知识点的整合和深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对幻灯片制作有一个更深入地了解,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同时让学生对电脑游戏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正确的分配玩游戏的时间。

  三、说教法

  所用教法包括: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学生学法主要有: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以游戏为主线贯穿始终,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开门见山,欣赏游戏

  (二)讲练结合,制作游戏

  (三)学生练习,创作游戏

  (四)作品展示,赏玩游戏

  (五)课堂总结 认识游戏

  具体阐述

  (一) 开门见山,欣赏游戏

  出示用幻灯片制作的找不同游戏,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制作游戏。

  设计意图:出示课件,学生在课堂上会对这个游戏会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此部分用时大约1分钟。

  (二)讲练结合,制作游戏

  (1)分析游戏

  让学生观察这个游戏有几部分组成。

  两部分组成:时间轴 找不同图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以制作者的眼光分析游戏构成,为下面的学习做个铺垫,此部分用时大约1分钟。

  (2)时间轴的制作

  首先让学生根据以往学过的知识判断时间轴是什么自选图形(矩形)做出来的,怎么能实现记时的功能的(通过自定义动画中退出中擦除时间的设置来实现)?然后让学生自己制作时间轴。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的巩固旧知,开拓学生对自选图形、自定义动画的认识,同时为下面的学习作一个铺垫。用时大约6分钟。

  (3)找不同的制作

  首先讲解概念部分:找不同这个游戏核心是我们在点击原图不同之处,原图和纠错图上不同之处就会标示出来,这就需要用到幻灯片中的触发器,我们在使用触发器的时候应该区分触发对象和被触发对象。

  板书概念:

  触发对象:点击原图的部分。

  被触发对象:点击原触发对象后出现的部分。

  触发器的设置放在被触发对象上。

  为区别触发对象和被触发对象我们用自选图形里的矩形制作出发对象,用自选图形里的椭圆制作被触发对象。

  操作步骤:

  第一步:插入图片。把找不同的图片通过 插入—图片—来自文件插入幻灯片中

  第二步:制作被触发对象。找到原图和纠错图中的不同。通过插入—图片—自选图形—基本图形—椭圆,用椭圆把不同之处在原图和纠错图中都标记出来,由于我们只需要椭圆的边框,双击椭圆,在设置自选图形格式里,把填充色设为无填充色,线条(边框)颜色设置为我们需要的红色。然后用ctrl键把两个椭圆选定,右击-组合,成为一体。被触发对象就做好了。

  第三步:制作触发对象。通过插入自选图形的方法把矩形插入到幻灯片上,放置到原图的不同之处。我们需要矩形的填充部分,而又不让矩形出现,这就需要在设置自选图形格式里,线条颜色设置成无线条颜色,填充色可以设置成任一颜色,不过透明度要调整到100%。触发对象已经作好了。

  说明:第二步、第三步但都是学过的知识,同时在制作时间轴的时候已经做了铺垫,学生条理很清楚的。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触发对象和被触发对象颜色的设置,用不同图形表示触发对象和被触发对象也是为了让学生区分两者。

  第四步:设置触发器。给被触发对象添加自定义动画,选择被触发对象(group 1)-自定义动画-进入-出现,在自定义动画栏中,双击被处罚对象(group1)在出现弹出窗口里,选择计时-触发器-单击下列对象时启动效果,在单击下列对象时启动效果下来菜单中选择触发对象矩形2。

  我们找不同第一个不同就设置完成了。

  教师讲授部分操作步骤大约用时12分钟。

  (三)学生练习,创作游戏

  教师根据教室特点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发的不一样找不同图片2张,让学生自己制作游戏。学生练习的时候老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每组发的不同的图片为了下个环节的进行,发2张图片避免学生在选择图片的时候浪费时间。此环节用时大约15分钟

  (四)作品展示,赏玩游戏

  每组中选择一个游戏让其他组学生来玩。评选出做的最快、又精美的游戏。

  设计意图:本板块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同时让学生对电脑游戏有个更深入的认识。

  (五)课堂总结 认识游戏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只做找不同游戏,大家对游戏应该有更深入的认识:游戏是制作者作出来的,它不神秘,也没有想象的让我们那么疯狂,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合理分配自己玩游戏的时间。至于我的制作的这个游戏和其他人做的有一定的差距,如果要把这个游戏做好,需要大家以后更深入的学习。

  此环节大约2分钟

  五、时间分配

  开门见山,欣赏游戏 1分钟;

  讲练结合,制作游戏 17分钟;

  学生练习,创作游戏 15分钟

  作品展示,赏玩游戏 3分钟

  课堂总结 认识游戏 2分钟

  2分钟作为机动时间

  六:板书设计

  制作游戏《找不同》

  ——触发器的设置

  触发对象:点击原图的部分。

  被触发对象:点击原触发对象后出现的部分。

  触发器的设置放在被触发对象上。

  为区别触发对象和被触发对象我们用自选图形里的矩形制作出发对象,用自选图形里的椭圆制作被触发对象。

说课稿 篇2

  本节课是针对初一学生的青春期情绪辅导。主要采用情绪的认知理论为指导,以团体活动为主要形式。

  一,活动理念及目标设定

  情绪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伴随着其他心理活动。所伴随情绪的性质,状态,对人们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有很大影响。作为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其身心快速而明显地发展变化着,自身和环境的一系列变化,使身心尚未发展成熟的青少年感到措手不及,而各方面的矛盾,困惑,都有可能引发并表现为情绪问题。学生在心理期末考核及平时的《成长档案》交流中,就大量反应出学习压力,人际交往,自身发展等方面的情绪问题。因此青春期情绪辅导显得尤为重要。初一下学期是初中情绪辅导的最佳时机:一方面,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初中生活,对学习,人际交往等已有了很深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自我意识尚未发展完善,他们主动探索并乐意接受,尝试新的观念,思想,可塑性很强。抓住这一时机,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引导,将有利于他们积极应对生活中遇到的情绪问题。

  初一下学期的学生已具备情绪方面的基本知识,因此,从实用性角度出发,本节课侧重于情绪调节的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绪调节的方法有很多,最根本,最有效的消除消极情绪的方法是调整认知。因此本课选择情绪A-B-C理论为指导,同时也作为本课的主要线索。在A-B-C理论的模型中,A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指在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但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本课的中心目标是情绪调节的方法,采用ABC理论调节情绪,首先要澄清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因此设定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情绪和认知之间的关系,探讨情绪产生的原因。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认识,带给我们的不同情绪,决定我们情绪的是自身因素而不单纯是外界事物。这是本课的基础。

  在学生体会到认知与情绪的关系后,设定目标2:帮助学生学会消极情绪的调整方法,通过调整认知,改善情绪。目标2也是本课的目标。

  学习方法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淡化方法,因此设定目标3:学生互助调节生活中实际的消极情绪。这是目标2的应用,又可以检验目标2的达成。

  二,教学过程设计

  团体辅导仍然以活动的形式为主,注重学生自己体验,自己得出结论。而老师只是搭建框架,穿针引线,具体内容由学生自己创建。根据活动目标,本课设计如下:

  1,暖身活动:石头剪刀布。团体活动中的暖身活动非常重要,既要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又要引出主题内容。而本课的暖身活动,在考虑其趣味性,易操作性的同时,不仅要引起学生情绪,还力求引起学生情绪的变化。因此选取了最简单的游戏,并利用改变规则的方法来控制学生情绪。

  2,情绪产生的原因。在探讨情绪产生的原因环节,利用了心理学中典型的双歧图。双歧图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又不失通俗性和趣味性,可以使学生在趣味中思考,探寻答案。然而双歧图有很多,在选取时同样要考虑情绪因素,即不同的角度能引起反差较大的情绪。选取了《骷髅与晚宴》,使恐惧的情绪和温馨,快乐的情绪形成对比。

  3,情绪调节阶段,首先设置一个人际交往中的典型情境:"和老师闹矛盾",引导学生总结,思考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的想法,由此引起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在这样事件——想法——情绪的分析中,构建起ABC理论的框架。对比分析中,很容易使学生认同通过改变认知,想法,可以改变情绪。本环节中,在理论的讲解上必须把握好深度。若没有理论做线,则学生的思考如零落的珍珠,穿不起来;若理论讲解过深,不仅使团体辅导变得枯燥,且很容易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陷入自己讲不清,学生听不懂的困境。因此将ABC理论简化为遇到事件A,产生想法B,引起情绪C,决定我们情绪的是我们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事件本身。这样简单明了,且符合学生之前推理的过程。

  4,组内互助。组内互助阶段,不再追究不合理信念,而只是讨论对于同学的烦恼,有哪些积极的想法,可以帮助他解决消极情绪。利用合理情绪的想象,使合理信念,想法取代不合理信念,想法。

  5,行为反作用于情绪。情绪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调节过于激烈的情绪,避免情绪状态下的极端行为。ABC理论中,C不仅指情绪,而是指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因此作为补充,在一时无法改变认知的情况下,可通过外在行为暂时调节情绪的强度。情绪得到缓解后,更有利于理清思绪,理性认识问题,再从根本上处理引起情绪的事件。这样以调整认知为主,行为调节为辅,使ABC理论的方法更加实用,有效地应用于情绪调节中。且本环节调节情绪范围更广,个人性更强,全班每个同学都可以思考自己的问题,体验情绪的变化。

  三,本课感受

  第二次上汇报课,有很多不同于以前的感受。

  其一,在课题选择和目标设定上更有把握。初次汇报课,为选题要参考大学理论知识,对学生普查,向李老师请教。而经过一个多学期与学生的相处,多方面的交流沟通,学生存在的很多问题已了然于心,平日就积累了几个必须与学生探讨的话题。而对于学生集中存在的问题,从前李老师告诉我时,只是单纯的接受和记忆,现在在实践中有了切身体会并从内心达到认同。因此课题选择和目标设定上不再那么困难和模糊。

  其二,目标设定和教学过程设计上更注重实用性。学生不需要高深的心理学理论,更不需要说教。道理他们都会说,问题是会说不代表从内心认同。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仍然强调学生在活动中自己体验,自己感悟。关于情绪的内容有很多,有些是学生已知的,不用讲,有些知识学生知道但不会应用。教学设计经过反复修改,大胆删减了通常放在第一环节探讨的"情绪的重要性",情绪重要谁都知道,重要性谁都会说,不必在课堂上赘述。删减后情绪调节的重点更加突出,且将节省的时间用于补充通过行为调节情绪的方法,实用性更强。

  其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内心相信学生的感知能力。心理课上没有会不会,也没有对不对。李老师和我在评价学生反应时,通常先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只要教学设计到位,能吸引学生参与体验,学生自然会在体验中得出积极的,建设性的结论,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即使出现消极,负面结论,也不必急于批评,指正,学生会在团体的压力与动力中辨别好与不好,在生活中修正,消退负面观点。这样信任与接纳的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

  四,遗憾与不足

  同一节课即使在不同的班级上八遍,不断的修正中每节课仍会有缺憾。本次汇报课也不例外。

  首先,在情绪产生的原因环节,究竟是外界还是自身决定我们的情绪这个问题上,之前的三个班都存在激烈的争论,双歧图的分析就显得很有价值。但意料之外, 6班一开始几乎就一致认为自身态度决定情绪,这已契合了情绪ABC理论的观点,进一步的探讨就显得没有必要。这种情况下应果断处理双歧图的分析,将探讨改为简单印证学生的观点。

  还有,最后一个环节,行为反作用于情绪,讲解时本应在板书上有所体现,即情绪C再往后推一步,产生不同的行为和表情,行为,表情反作用于情绪,形成很完整的体系。板书遗漏了这一步,则最后一个环节就显得有点突兀,与前面内容没有达到很好的整合。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反思,不足之处诚恳地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正,以帮助我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植树”中的一篇主体课文——《一片树叶》的第二课时。

  一、联系实际说教材

  《一片树叶》写的是一群小动物采用了不同方式爱护一棵小树的故事。它以童话故事为体裁,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内容童趣盎然,语言生动活泼。孩子们乐于接受,并且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且能在读中提出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

  二、高效创新说教学目标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听说读写的能力,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见解独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能力培养:在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质疑、解疑、想象、创新等能力。

  3、德育渗透: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爱护花草树木的思想感情。

  三、科学合理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 快乐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鼓励欣赏法等教学方法。

  学生则运用:自学、合作、探究法;

  读、思、议结合法;

  表演、感悟法,进行学习。

  四、情境互动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乐学兴趣

  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学习兴趣浓厚。因此开篇伊始,我设计了“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有一棵小树却一片叶子也没有,它的叶子都到哪里去了呢?”这样一个悬念,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导入新课,揭示课题,继续学习这一课。再用简笔画板书课题,让学生和我一起书空,这个环节既复习了生字词又自然的引入对课文的学习。为了奖励孩子们生字认得准,课文读得好,我还让他们欣赏了本文的课文动画,孩子们看得津津乐道,更是提升了“寓教于乐”的力度。所以孩子们都饶有兴趣的告诉我“故事中主要写了小黄牛、小兔子、小猴子和小熊这几个小动物”。

  (二)、品读感悟,理解情节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因此,我设计了“看着这棵漂亮的小椿树,小兔子,小猴子、小熊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把它们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学生这时自读感悟,通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接着我又采用“帮、扶、放”的探讨方式,在学习小兔子见到小椿树这一部分时,先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阅读、思考和探索,再放手让学生进行小团队合作,自主学习小猴子和小熊见到小椿树后的不同表现,来自由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体验”等教学理念。在读悟的环节中,教师只作为合作伙伴参与其中适当指点、引导并且运用发展性的评价让学生互评自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图文对照,想象理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在这个环节我用多媒体放映小黄牛栽树、小动物们摘树叶、小黄牛目瞪口呆等课件。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适时提问:“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小黄牛的心情会怎样?” “小动物们再次回来时,看见了光秃秃的小椿树,会说些什么呢?”孩子的世界是一个想象的世界,而语文课堂又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场所。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希望使他们在想象、思维、表达的过程中,切实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创新表演,情感升华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小动物们分别是怎样取下树叶的?除了小兔子、小猴子和小熊之外,还有谁也来摘树叶了?你怎么知道的?”根据他们的回答,我相机板书: 小心的摘下、仔细地掐下、捋下、采下、扯下......,小山羊、小猪……。从而发现小动物们的动作都很轻,都没想要伤害小椿树,都认为自己的错误很小,可结果却都严重伤害了小椿树,从而让学生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当小演员,表演小动物们怎么摘树叶的。惟妙惟肖的表演让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在学生用肢体语言对课文进行感悟、体验、诠释、认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此产生保护花草树木的美好愿望,也使本课的三维目标达到和谐统一。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是我设计这一课的一个宗旨。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围绕“以后你遇到花草树木要怎样做?”来畅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并上台帮小椿树贴回树叶。这些看似简单的'话题或举动,既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又把学生导向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去思考,去探索。深切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

  五、直观简明说板书: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此板书力图全面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第14页例1,练习四的第1—5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是在学生刚学习分数乘法和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而且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能够正确地列式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这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依据和方法。其中分析数量,找准单位“1”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关键。

  二、说学法和教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以下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应用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进行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

  2、学会用线段图表达“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题意的方法。

  3、运用自学、尝试的方法,掌握解答这种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分数应用题和一般应用题一样,都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它具有一般应用题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引导迁移法:从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文字题入手,复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引导知识迁移。

  2、以尝试教学为主,结合谈话法、讲解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尝试、探究解答这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新知,发展能力。

  3、练习法。在课堂上进行层次的练习并及时反馈矫正,使学生会比较熟练地解答这种应用题。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步骤来进行。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我出示一组口答题,要求学生说出每题把谁看作单位“1”,并口答算式和结果。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3、的是多少?

  这组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文字题,是分数乘法意义的简单应用。结合本题让学生回忆一下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这就为学生学习新知起了搭桥铺路、分解难点的作用。

  紧接着,我用谈话法揭示课题:同学们已经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这节课我们就要运用这些知识来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板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这样就很自然地从旧知识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探究新知识

  例题的教学是整节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尝试教学法进行。

  1、出示尝试题:六年级有学生44人,参加数学奥林匹克小组的占全班学生的,参加数学奥林匹克小组的有多少人?

  这道题与课本中的例1类型相同,结构相似,便于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去解答尝试题。出示尝试题后,我鼓励学生:我看同学们个个都很聪明,像这样的题目,不要老师教,大家自己看看课本,也会解答。

  2、自学课本。

  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这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例1。我用幻灯出示三个问题指导学生学习。

  (1)题中的分率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谁是单位“1”的量?

  (3)用什么方法解答?根据什么列式?

  著名教育家陶知行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因为本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学生有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尝试中学习。

  3、尝试练习。

  让全班同学动手尝试,指名三位同学板演。我注意巡视,了解学生尝试解答的情况,及时指导学困生。

  4、讲解订正。

  讲解订正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不但会解答这种应用题,而且还懂得解答这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依据和方法。突出分析数量关系这一教学重点,突破找准单位“1”这个难点。

  我先引导学生说出怎样用线段图标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接着问:

  (1)参加数学奥林匹克小组的占谁的?

  (2)谁把谁看作单位“1”?

  (3)要求44的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根据什么列式?

  回答上述问题后,我请几位同学完整四叙述解答这道题想的过程:参加数学奥林匹克小组的占谁的,就是把全班学生人数44人看作单位“1”。要求44的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5、教师总结: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关键是弄清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列式计算。这样的小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解题的思路、依据和方法。

  (三)进行练习,巩固新知

  新授后的课堂练习是及时巩固新知,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练习反馈,教师及时矫正,就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课堂练习的题目如下:

  1、一只鸭重3千克,一只鸡的重量是鸭的,这只鸡重多少千克?

  (这道题的练习目的在于巩固涉及两个数量的求等于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的另一个数量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修路队计划修路4千米,已经修了,修了多少千米?

  (这道题的练习目的在于巩固只涉及一个数量,求它的部分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3、六年级参加美术小组的有24人。

  (1)数学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2倍,数学小组有多少人?

  (2)合唱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倍,合唱小组有多少人?

  (3)体育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1倍,体育小组有多少人?

  (这道题的练习目的在于沟通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之间的联系,以便学生掌握系统的规律性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课堂总结是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依据和方法。使学生的知识再次反馈,在头脑中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

  作业:练习四的第2、3题。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色花》,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目标、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述说教材

  《七色花》这篇略读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讲的是珍妮用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的花瓣实现自己愿望的事,表现了珍妮愿意为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好品质。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写珍妮怎样使用七色花的。在用七色花的时候,前六片花瓣使自己实现了许多愿望,第七片花瓣让一个小男孩得到了健康快乐。珍妮在使用七色花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发人深省。尤其是当小珍妮用完六片花瓣时,她再三考虑,最后毅然地将第七片花瓣用在了那个小男孩身上,使小男孩得到了健康。理解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并学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是教学的重点。

  全文重点突出,虽然篇幅较长,但是作者以七色花为线索贯穿始终,每一段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将一个可爱善良的小姑娘写得生动感人。学生读这篇课文,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教育。感情真切,描写生动具体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2.能说清楚文中讲了哪几件事情,体会七色花的神奇

  情感目标

  1. 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双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乐的思想感感情,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德。

  2. 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心地善良。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着想,懂得只有乐于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三、说教法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七色花的神奇。了解发生在小珍妮身上曲折有趣的事情。七色花在课文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线索,抓住了这条线索,就便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读,将课文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思考,在读中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在学生把课文的内容大致读懂后,可以把重点放在讨论七色花是怎么一片一片用掉的这些环节上。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在上下文的联系中认识小珍妮的可爱,不能因为她想得到很多东西,就误认为她是个不好的孩子。

  3、引导探究性学习。学生在读完这篇课文后,一定会有许多疑问或感兴趣的话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解决问题。

  4、学完课文,让学生展开讨论: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会怎样用?主要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遇事首先应该为别人着想。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周围有什么人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举出具体的实例,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这一环节是学生情感的升华,通过自己述说实例,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说学法

  课文篇幅较长,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设计学生一边读,一边根据教师的提示思考、想象。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我就不再去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并且让学生发挥想像,并进行口语交际,而且把练习写作集中起来,既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了指导。

  五、说教学环节

  1.许愿导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愿望,揭示课题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让学生自读,小组内朗读,全班分段读,使学生了解本课内容,能概括出每个故事的内容。

  3.读中感悟,体会思想:出示每个故事的内容,让学生说说第7个和前6个的区别,在读第7个故事时要用快乐的语气去读。

  4.畅谈想法,交流感受:七色花完成了珍妮的七个愿望, 你觉得珍妮的哪一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为什么?生交流。

  5.归纳总结,练习写作:七色花帮珍妮实现了七个愿望。假如也给你一朵神奇的七色花,你将用来实现自己的哪些愿望呢?能帮助别人也实现他们的愿望吗? 让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是幸福、快乐的事情!

说课稿 篇6

  一、主题的提出

  动画片以简洁明了、活泼可爱、夸张生动、充满幻想的特色,倍受人们喜爱。出示视频:

  学生天天看且百看不厌,家长却出现担忧等问题。出示视频:害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形成近视眼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根据标准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与家长的担忧等,我们决定以《动画片》为主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

  二、主题的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上网查资料、调查、采访的研究方法。

  (2)通过调查、采访、上网查资料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动画片的种类、制作方法、发展史,明白看动画片的利与弊,学会有选择,有目的地收看动画片。

  2、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自主地上网查找、调查、采访,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2)在活动中锻炼口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3)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目标

  (1)在小组活动中,锻炼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体验到与他人交流,分享成果的快乐。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创新的科学意识。

  三、活动时间:两学期

  四、活动实施过程

  本次说课,我重点说一说这次活动的实施过程,在说的过程中,我会插入一些视频,由于视频是学生拍的,不够专业,声音、图片不够清晰,请大家谅解。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研究动画片的热情。

  2、通过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研究子课题,制作小组的活动方案。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确定研究的主题。

  我首先播放不同种类的、学生们喜爱的动画片(出示视频),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通过商议,确定主题为《走进动画片》。(出示视频)

  关注学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针对动画片,学生们提出自己感兴趣或想研究的子课题。(出示视频)

  经过筛选、梳理,形成了子课题。(出示视频)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选择活动小组和信任的小组长,(出示视频)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制作活动方案相当困难,在实施中,我注重对活动方案进行方法指导和示范,并利用课件直观地解决填写中的困难。(出示视频)

  在小组讨论制定活动方案时,教师不停地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出示视频)

  学生经过互评、质疑、不断地修改,完善各小组的活动方案,使活动方案能有效地指导小组的活动。(出示视频)

  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着手进行准备,打算开展活动。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活动目标:

  1、通过指导和实践,初步学会上网查找资料、问卷调查、采访的研究方法。、

  2、小组合作整理,交流资料及汇报展示的内容和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自主性、过程性。要体现综合实践课程的特性,我充分关注学生的亲身实践,注重方法指导。

  (1)活动开展落实,形式多样。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各小组成员踊跃地开展了活动:上网查找资料,采访、实地调查。通过跟从,我发现上网查找资料的同学做的很好。由于计算机的普通运用,上网查资料的同学在家长的帮助下,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请看种类组家长给自己孩子拍下留作纪念的视频。(出示视频)在小组汇报中,孩子们获得了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出示照片)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各小组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采访这一活动形式难住了孩子们,我决定以采访为主题开展一次方法指导课。

  (2)活动前进行方法整体指导。

  我首先播放一条石花电视台记者采访我校名师的视频,看了记者采访的过程后,小组展开了讨论,通过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出了采访方法。(出示视频)

  各小组重新设计采访提纲,孩子们相互鼓劲,准备再一次采访。(出示视频)

  制作组采访石花电视台工作人员(出示视频)。

  通过电视台工作人员的介绍,学生们也想制作一部简短的动画片,通过我的指引,信息技术老师帮助学生实现了愿望。(出示照片)

  (3)活动中进行方法个别指导。

  利与弊小组从网上获取了看动画片的利与弊的资料,但还想了解身边人的真实看法,但不会制作调查问卷表,我对这一小组进行了个别指导。(出示视频)

  学生拿着自己的调查问卷表向自己的同学、家长进行发放。(出示视频)

  (4)活动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深入研究。

  发展史组的同学从网上查找了从早期到现在的动画片的发展史,可谓是资料多多,个个沾沾自喜,自认为最先完成了任务。我发现这一问题后及时对他们进行了引导:从资料中你发现了什么?还打算研究些什么?最终学生们从资料中发现我国动画片衰落与鼎盛期,并查找出衰落的原因,打算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现给每一个学生。(出示视频)

  (5)实地考查,注意安全。

  喜爱动画片组的同学密切联系生活,想在生活中实地考查不同人群对动画片的喜爱程度,我大力支持学生们的想法。

  外出前我对学生作重要强调:一是注意小组成员的人身安全,二是活动过程中要文明有礼貌,三是可以请家长指导老师跟从。

  学生们走进了社区、家属楼,询问了不同年龄的人喜不喜欢看动画片;学生们走进了服装店、商场,发现了很多动画片商品,并拍下了很多图片,收集了很多动画片商品。(出示视频)

  (6)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反思。

  利与弊小组的同学通过上网查找,调查问卷等收集了很多看动画片的利与弊的资料,在小组汇报中出现了分歧,通过指导,学生准备开一个小小辩论会。(出示视频)

  通过辩论,得出了看动画片不仅有利也有弊,要有选择地看。小组通过商量,要让全校的同学都明白自己亲身体验的道理,决定以《倡仪书》的形式进行宣传。

  在这一活动中,小组成员刘伯奕参予了整个活动,得出了自己看动画片的真实感受。(出示视频)

  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群策群力,把文字资料收集成册,图片、视频资料存于电脑中,并开始策划汇报的内容、形成及小组成员的分工。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

  活动目标

  1、各小组选择多种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做到表达流畅,自然大方。

  2、当其他小组汇报时,能做到耐心倾听,学生欣赏、评价。

  这次成果展示活动形式多样,生动逼真。请看各小组精彩部分回放。

  种类组:让学生欣赏了不同种类的动画片,并进行了有奖回答。(出示视频)

  发展史组:展示了小组成员制作的手抄报 。

  制作组:展示了自制的简单动画片。

  喜爱动画片组:展示收集得动画片“商品”,精彩的模仿秀。

  利与弊小组:致家长的一封信,解决了家长的担忧。倡议书让全校学生明白要合理看动画片。

  第四阶段 总结评价阶段

  活动目标

  1、通过评比最佳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评比最佳队员,培养学生相互欣赏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3、通过活动延伸,激发学生不断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热情。

  我们开展了评选最佳小组。(出示视频)

  评选最佳个人。(出示视频)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和老师的综合评价,我们最终评出了两个最佳小组和3名最佳队员。

  学生谈今后的畅想:(出示视频)活动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综合领域中不断成长

  学生自我评价:(出示视频)

  家长评价:(出示视频)

  教师自我评价: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选择主题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要当好学生的指导者。

  3、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同成长。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也存在着不少困惑。

  在活动中,由于学生人数多,不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在活动中,由于安全问题,教师不能充分放手,限制了部分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在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并把理论运用于教学中。同时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宣传,让综合实践课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会开展的更加生动、活跃。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错过》。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教材、

  第一点、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刘心武的《错过》是一篇文艺性政论文。它被编在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文学家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磊落坦荡的胸怀,从而倍加珍惜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错过.》尤显重要。

  第二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及教学大纲对八年级学生学习议论文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制定为

  1、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实现“知识和能力”的三维目标

  2、通过探究讨论点拨,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实现“过程和方法”的三维目标

  3、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是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是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二、学生分析

  作为八年级下学期这一学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于逻辑思维能力,尽管以前已经学过例如《纪念白求恩》等几篇议论文,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但文艺性的政论文(杂文)还是第一次接触,并且本文语言比较含蓄,所以刘心武的杂文《错过》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作必要的引导与点拨。

  三、说教法

  新课改目标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因而本节课,我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引着学生一步步深入探讨文体知识、课文重点内容、进而体验作者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思想。这一节课中我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适时的提出问题,二是及时的对每一个环节作必要的小结。

  四、说学法

  这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杂文。在构思本节课堂结构时,我从文体入手,首先将它作为一篇议论文,让学生结合议论文的有关知识,引导他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作者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和修辞

  方法,指导学生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然后再安排学生合作探讨语言的哲理性,并结合自身对“错过”的体验,与作者的体验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哲理语言的理解。最后拓展课堂,让学生情感得到提升。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作为一个陌生人,我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和自己亲近起来,我选择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导入新课,孩子对陌生人的故事总有一定的好奇心理,这样我不仅巧妙的将学生引入了课堂,同时还抓住了学生的心,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为后面的讲课做好了准备。

  (二)整体感知课文

  了解作者和有关文体知识,特别是对文体知识的了解,这牵扯着后面对文章思路的分析,对文艺性政论文特点的把握等都有着这关重要的作用。然后在听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当然字词教学也是新课改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内容探究

  这个环节我采用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回顾学过的一般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其目的是让它给后面的分析起一个引领的作用。到了初三我们在给学生的复习的时候都是以文体的模式来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文体的阅读题。那么这就在教学中给我们一个信号,以文体的模式来教学是不是也有利于以后学生熟练的掌握这种文体的阅读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课我也是以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为切入点,来引导学生分析,学习。

  第二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来探讨文章的内容、写作思路、论证方法、修辞手法,进而体验文艺性政论文跟一般议论文的不同。此环节的设置在于突出阅读行为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第三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核心内容,对重点段落做重点分析,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性。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作者对“错过”独特的体验。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自己认真读课文,动笔画,合作探究,动嘴说。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小环节里面还有一个小难点,就是要求学生讲出“作者是怎样得出自己的观点的”,这牵扯到分析作者的论证过程,相对来说比较难。这时教师要对学生做适当的引导和点播,帮助学生分析,掌握作者的观点。

  当学生已经能非常清楚的知道作者的观点时,我在一旁做了一个小小的小结,将学生引入文章最后两段的学习中,提升他们的情感体验,感悟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时自然水到渠成了。

  第四步品读欣赏 此设置旨在让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够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够说出自己的体验。培养学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能力。这一环节是对文章难点的突破。

  为了降低难度,我请同学找出自己认为很经典的语句。然后同桌交流,最后与大家共同分享。这里学生说得必然很乱,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分析,这时教师就要做及时的引导,告诉学生或抓句子的深层含义,或抓句中的重点字词,或抓句子的修辞手法等等,本节可我出示了两个例句,目的是教学生如何去分析精彩语句,进而形成能力。

  (四)拓展延伸

  此设置旨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语文素养,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能力。本环节我设置了两道题。

  1、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面对“错过”你是怎样表现的呢?回忆你的人生历程中最难忘的“错过”,用简要的语言写下“错过”的前因后果,并找寻课文中的话语来概括它或勉励自己。 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能很快地说出自己以前“错过”的经历,援引课文里的话语准确地概括经历或勉励自己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不过这也有一定的难度。本堂课学生还是说得非常好。

  2、出示一篇以“错过”为话题的优秀范文,让学生读并布置课后的作业,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最后,我以一首小诗结束全文,也算是对学生的一个美好的祝福。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大小错过之多

  把握关键机会 分析问题:产生错过原因 含笑到达终点

  解决问题:怎样对待错过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说课稿集合10篇

2.【实用】说课稿集合6篇

3.【实用】说课稿集合9篇

4.【实用】说课稿范文合集10篇

5.【精选】说课稿范文集合九篇

6.【实用】说课稿三篇

7.【实用】说课稿合集9篇

8.【实用】说课稿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