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记

时间:2023-07-19 08:54:47 日记 我要投稿

精选生活日记范文汇编五篇

  一天就要结束了,相信大家这一天里都收获颇丰吧,是时候用心地写一篇日记了。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活日记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生活日记范文汇编五篇

生活日记 篇1

  昨天晚上,我的书终于回来了,没错,看了题目大家就知道了,是《朝花夕拾》。这是我们中学生选读的书籍,但是在老师的提议,书上的介绍后,我还是经不住诱惑,让妈妈给我订了一本。我觉得这本书好啊,为什么呢? 因为这本书中的十篇散文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幅幅世态图和风俗画。虽然这本书是回忆性散文,但是也有现实的斗争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蕴含着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执着态度。 这本书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非常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而且书旁有注释,许多我们不常听到甚至没听过的词语都有解释,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消化”、理解。

  我也希望大家去读读,对自己的思想,都有好处。

生活日记 篇2

  12月30日星期二

  北京的冬天,还像往常一样,不是那么冷,阳光照射下也总夹杂着雾霾。

  前天,北京的地铁和公交都涨价了。我自认为地铁涨价是不会减少“早高峰”与“晚高峰”的客流量的,毕竟两千多万的流动人口,这么大的基数,又是岂是调价可以改变的呢?只不过加重了普通民众的生活负担而已。

  今天和同事奇宇吃午饭,正聊起关于地铁涨价的事情。他说他住在八宝山,每天上下班要花近四个小时,现在地铁涨价了,公交的成本又多了很多。有时候他也再想,为什么自己要留北京?北京人这么多,房价又贵,而且自己的亲戚朋友又在南京,真是一点理由也没有。其实,他也是今年才毕业的大学生,和我一样刚刚进公司。或许是因为同是刚毕业的学生的原因,我们交流的事情无非都是围绕着学生时代的趣闻和未来的憧憬。只不过,他是北大经济学硕士,而我只是一个普通一类高校的本科毕业生。

  关于他,还是有些许故事可以讲讲的,当年头顶着黑龙江某市状元的头衔,考入北京大学法语专业,硕士夸专业考入北京经济学院,专攻区域经济研究。大学毕业的时候,可以选择回家发展,也可以去别的平台更加宽广的公司。如果他回家乡发展,一年以后,他就是副科级干部,如果到别的公司,他可以有更好的待遇。然而,经过再三考虑,他还是来了现在这个公司,一来是公司帮他解决北京市户口,二来他所在的部门负责人是他北大的学姐,他可以跟着他的学姐,学习到更多的投资分析经验。

  或许,有时候这算是一种缘分吧。从他身上,偶尔也可以激励一下我自己,至少让我看到了他对工作的认真以及工作中所展示的聪明过人之处。我想北大高才生的头衔,也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或许,世界上除了有勤能补拙之说,也的确存在着天才儿童吧。

  吃完午饭,回到公司。早就收到班长的.通知了(公司组建了一个管培生班级),说今天中午12点30分,在一层会议大厅排练舞蹈。于是,我和奇宇就在一楼会议室等候着班长的到来。哎,年底了,每个公司都筹备着年会吧。按照领导的要求指示,管培生们要出至少两个节目,于是我们除了要排舞蹈,还要演小品。

  舞蹈,对于我来说不说特别陌生,毕竟在大学阶段也跳过几次。只不过,在大家排舞蹈时欢声笑语的背后,熟不知,我们这10个管培生,都是今年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我们都蜗居在租来的不到20平米的房间里,每天早出晚归,用梦想与激情,去面对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后天就是元旦了,小长假的前夕,我感觉整个公司的员工都那么死气沉沉,从早到晚,鸦雀无声,压抑得让人觉得害怕。作为新人的我们,总有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感觉。所以,在领导们都不说话时候,我们也不敢有多少交流了。

生活日记 篇3

  20xx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没有了往日热闹的气氛。街道店铺陆续歇业,家家户户家门紧闭,路上的人也寥寥无几。

  当看到这番景象时,我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妈妈难过地告诉我:这些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所造成的,这是一个传染型极强的病毒。据说是因为人们吃野味所引发的,这种病伴有发烧,咳嗽等症状。所以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保护我们不被病毒传染我们必须要乖乖的呆在家,不能外出。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超级沮丧,一瞬间觉得所有的生活都变得枯燥无味,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想着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我还能干些什么呢?后来在爸爸妈妈的开导下以及在网络上看到有关这病毒的报道,我豁然开朗:“宅”在家里是对自己,对家人,对国家是最好的贡献。

  其实,我“宅”在家里并没有变成一个小“腐”女,功课家务、力所能及的事,一样都没落下,闲时还能成为家里的开心果,调节气氛。看到老师在班级群里对我们的关心和鼓励,我重新安排了我的假期生活:复习完了上学期的学习内容,我还请妈妈给我找到了三年级下册语文、数学、英语的电子书教材,打印出来,每天有计划地预习。现在学校开展了“停学不听课”的活动,我每天按照学校的假期学习与运动安排表进行学习、运动。通过老师们的耐心讲解与妈妈的'时刻陪同,我每天都有新的知识装进头脑里,熟悉了新的课文,认识了新的生字,背诵了新的古诗,学会了新的单词……我每天都在努力学习,进步,在家人的夸赞声中我感到很开心。虽然不能出去玩了,但是我却在书中玩过了不同的地方,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色。疲惫时,我会和妈妈在家踢毽子,跳绳,或者跟爸爸一起杀一盘五子棋;读读语文和英语课外书,每天我的词汇量都在蹭蹭地往上涨。当妈妈做饭时,我会和弟弟一起做“猫抓老鼠”“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妈妈说:看到我们姐弟俩相亲相爱,她的心里美滋滋的。

  “宅”在家里的生活虽充实精彩,但我也没有忘记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我要向坚守在一线的最美逆行者献上深深的敬意,没有他们在负重前行,哪里会有我们静好的岁月?我希望所有人一切平安,我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把冠状病毒赶跑的。愿春暖花开之时,我们都可以把口罩扔掉,期待那天早一点到来。

生活日记 篇4

  楼下有一家卖包子的,那包子小的两口就能吃完一个,顶多三口,我还一口吃完过一个呢,不过就把我噎住了,买了一杯豆浆才冲下去了。我吃得急,不是因为那包子好吃,而是睡了懒觉赶不上吃早饭。花一块钱买两个包子垫垫肚子,仅仅是垫垫肚子而已,以免在一早上的时间里肚子不停地叫唤。要说这包子咋样,要我来说,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不好吃,太不好吃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包子:本来就小,还皮厚馅少,咬一口,不见菜,再咬一口,没有了;包子种类倒还不少,有茄子包子,酸菜包子,青菜包子,玉米包子等十几种,就是没见有豆腐粉条包子。我一想起家里的豆腐粉条包子,涎水就流的多长。小的时候,我村里有一家包子店,那包子有大人的拳头那么大,豆腐粉条馅的,吃一个,嘴里能香一天。 我那时候的理想就是天天有包子吃,但是我吃不起。我吃不起,就只能看人家吃。有钱人家的娃拿一块钱买两个,吃一个手里还拿一个,一边吃嘴里一边响,红色的辣子水水就从嘴角流下来了,像是中了毒的人在吐血。我一边看一边流涎水,那娃发现了我,就说:吃呀不?我说:不吃,我屋里有哩。说完赶紧转身就往学校跑,老师讲课的时候,我心里想的'还是那红色的辣子水水从嘴角流出来了。回到家我就给我妈要五毛钱,我妈不给,我就大声哭,在地上滚,我妈还是不给,我终于哭的没声了,滚的没劲了,就不要了。当我过生日的时候,我妈给我炒了一个鸡蛋,还额外的给我五毛钱。五毛钱刚好能买一个包子,要不要买,我犹豫了几天还是没有决定,那五毛钱就一直夹在语文书的第十页。最后还是没有买。什么时候吃上第一个豆腐粉条包子的,我记不得了,太久了,但是那包子的香味以及那个时候吃包子的心情是永远也无法忘记的——嘹咋咧!

生活日记 篇5

  宣恩县文工团原团长李青云觉得最惬意的事情,就是大家能亲热地叫他一声“青云大哥”。原来,“青云大哥”是早些年他参加文工团送戏上山下乡时观众对他的称呼,他不愿自己因为无所作为被乡亲们遗忘。

  李青云热衷于文艺事业,希望为群众带去更多的幸福和欢乐。47年的艺术生涯从指间滑过,事实证明,李青云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时间定格在30多年前,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清晰如昨,让李青云能时刻点燃奉献文艺事业的激情。

  那是1978年初冬,他和县文工团的同事们挑着演戏的行头,前往宣恩县高罗乡麻阳寨村为乡亲们送戏。途中,因暴雨涨水无法过河,最后,在乡里干部的`帮助下,文艺队员们终于过了河,到达目的地已是零点,乡亲们竟然还都聚在舞台周围。演完后,乡亲们觉得不过瘾,文艺队决定临时增演两个节目。演出结束时,已是凌晨,乡亲们还要打着火把走着泥泞的山路回家。

  为落实党的惠民政策,文艺队专门到地处偏远的“五保户”家中演出,只有一两名观众。当看到以前从没看过的文艺节目时,“五保户”高兴地掉眼泪。

  曾有一位农村青年,为了看戏跟随文艺队辗转4个公社。

  这样的事情太多,这样的岁月真的不够长。李青云说,在那段平均每年下乡演出超过9个月的岁月里,他和同事们真正感受到了文艺工作的魅力,同时也越发意识到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有责任关注脚下这片热土,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这是怎样的一方山水?这是一个以苗族为主要民族世代居住的灵秀土地,苗家人勤劳智慧,热情好客,他们喜欢以歌传情。上世纪80年代中期,省电视台要拍摄一部以苗寨风情为主的专题片,李青云激情创作了民歌《金嗓唱得彩云开》,一时间在业界引起反响。之后创作的《苗寨把脚歇》、《苗家夜色》被选入《湖北民族歌曲精选》。更多的人关注到了鄂西南的一个偏远小镇,关注到了这里苗族群众的生存生活状态。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青云成了苗族文化忠实的守望者和传播者。与此同时,他经过专业的理论学习培训,在作曲方面的工作状态渐入佳境,不断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表达出苗族群众生活的真谛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直到退休前,除了担任专业文艺团体的主要负责人外,专业作曲发展成为他的主攻专业。

【生活日记】相关文章:

寒假生活日记06-26

关于生活的日记10-05

寒假的生活日记10-22

暑假生活日记08-21

我的生活日记12-31

军训生活日记09-14

周末生活日记11-01

有关生活日记02-03

寒假生活日记06-27

生活日记范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