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

时间:2021-03-27 13:46:12 高考作文 我要投稿

【推荐】高考作文集锦七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高考作文集锦七篇

高考作文 篇1

  在高考考场上,考生用于作文的时间一般在45分钟左右,尤其是阅卷教师的速度又是那样快不是教师不负责任,而是时间紧,任务重。有统计表明,一篇作文大约在2 分钟之内阅卷教师是一定要望、闻、问、切完毕的,有的时间还会更短。同时,高考作文又几乎占据了语文总分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不言而喻。

  以上原因,就决定了夺取高考作文的高分应尽可能地做到以下五个关键词。

  显豁

  包括文章的主旨、结构、形式等方面,力求显豁,目的是让阅卷教师一眼就能够把你的文章看得清清爽爽、明明白白,具体来说:

  1.主旨 可以通过首括句,将文章所要传递的主要观点、见解、主张等呈现给阅卷教师,以便阅卷人不用通览全文就能够窥斑见豹,也就是说,不会占用、浪费阅卷人更多的宝贵时间,就能够对你的作文大意了然于胸。

  请看北京20xx年一篇高分作文的开头就是采用了这样的写法:仰望星空,那里有我们追求的梦想。脚踏实地,默默奋斗是实现梦想的唯一选择。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开篇就紧扣题目,亮出了主题、中心。

  2. 结构 可以采用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等,给阅卷人以鲜明、深刻的认知;还可以运用排比句(段)、拟人、设问等修辞,使阅卷人对你的文章结构一目了然。如 198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习惯》有篇高分作文的开头:就像那溪流惯于奔腾,大海惯于咆哮一样,我习惯于沉思,习惯于遐想,习惯于把自己的感情流露在日记簿上。

  3.形式 可以借助题记、后记、书信体、日记体、寓言等形式;或是把每段的主旨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来,放在段首;或是把哲理句、体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得意句独立成段,这是文章的采分点,能够使阅卷人眼前一亮。

  如上海20xx年一篇高分作文就是运用了这样的题记:一个国家如果不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道理,那么它在21世纪的发展中是不会有所作为的。

  完整

  由于考生时间分配失当,致使文章有头无尾,或是虎头蛇尾,这样,不仅字数达不到要求会扣分,更重要的是文章意思不完整,很难给阅卷人以整体感,这样的文章当然会影响分数的。

  正如近代史上的文章高手林紓所说的那样:为人看晚节,行文重结穴。阅卷人的心理,对文章最后部分,总比较重视,并往往会在脑海里留下总体印象,从而定下文章的档次。考场作文要获高分,结尾一定要和开头呼应,做到首尾圆合,结构完整。

  如一篇广东省20xx年《与你为邻》作文的开头与结尾:与你为邻,让我感到十分快乐。与你为邻,真的让我感到幸福。

高考作文 篇2

  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水。——泰勒斯

  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要成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才能,只要把你能做的小事做得好就行了。——维龙

  没有人事先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直到他试过以后才知道。——歌德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松下幸之助

  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人的最终目的。——费希特

  每一个人都具有特殊能力的电路,但大多数人因为不知道,所以无法充分利用,就好像怀重宝而不知其在;只要能发掘出这项秘藏的能力,人类的能力将会完全大改观,也能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能力。——超右脑革命作者日本科学会顾问七田真

  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培根

  一切确定的皆否定。——斯宾诺莎

  那些最能干的人,往往是那些即使在最绝望的环境里,仍不断传送成功意念的人。他们不但鼓舞自己,也振奋他人,不达成功,誓不休止。——安东尼·罗宾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爱迪生

  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去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却考虑如何应用时间。——叔本华

  我们关心的,不是你是否失败了,而是你对失败能否无怨。——林肯

  权利的相互转让就是人们所谓的契约。——霍布斯

  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难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塞涅卡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

  没有物体,只有运动。——伯格森

  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俾斯麦

  一次失败,只是证明我们成功的决心还够坚强。——博维

  我们喜欢别人的敬重并非因为敬重本身,而是因为人们的敬重所带给我们的好处。——爱尔维修

  我这一生不曾工作过,我的幽默和伟大的著作都来自于求助潜意识心智无穷尽的宝藏。——马克吐温

  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俾斯麦

  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冯学峰

  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怎样获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这就是成功。——牛顿

  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康德

  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俾斯麦

  只有胜利才能生存,只有成功才有代价,只有耕耘才有收获。——佚名

  一个人的人生幸福,只靠道德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经常描绘自己将来的幸福形象,并依靠万能的潜意识来帮忙实现。潜意识一旦接受事情后,就会想尽办法去实现它,之后你只要安心等待,就可以了。——世界著名研究精神法则潜意识权威乔瑟夫·摩菲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莎士比亚

  一开始,问题就是要把纯粹而缄默的体验带入到其意义的纯粹表达之中。——胡塞尔

  知识归根结底由经验而来。——洛克

  什么叫做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菲里浦斯

  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凡是活着的就应当活下去。——费尔巴哈

  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尼采

  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

  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牛顿

  什么叫做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菲里浦斯

  万物的和平在于秩序的平衡,秩序就是把平等和不平等的事物安排在各自适当的位置上。——奥古斯丁

  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苏格拉底

  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

  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卡耐基

  凡是现实(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存在)的就是现实的。——黑格尔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客观世界只是精神原始的,还没有意识的诗篇——谢林

  灵感并不是在逻辑思考的延长线上产生,而是在破除逻辑或常识的地方才有灵感。——爱因斯坦

  成功的唯一秘诀——坚持最后一分钟。——柏拉图

  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在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英国当代动机大师理查丹尼

  假如进化的历史重来一遍,人的出现概率是零。——古德尔

  想不是你要它来它便来,而是由它自己决定它的来去。——叔本华

高考作文 篇3

  探究是探求与研究,是对一种事物或事理的深度探索。课内外探究作为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西式教育中尤其被重视;然而,在中国教育之中,课内外探究却成了鸡肋,作用甚微。因此,我认为,课内外探究应踏实、有益且适度。

  课内外探究必须脚踏实地,不能流于形式。在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今天,无论是书籍还是教师授课,都被明确要求涵盖探究,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探究就成为了形式。许多教师认为学生探究就是在玩,还不如自己讲授,因此就仅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甚至不给学生时间进行探究。几分钟时间怎么可能完成一项探究呢?探究的目的不是得出某个所谓的正确答案,而应是让学生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开拓思维。假如探究仅流于形式,学生在简单思考后就不再深入,被老师灌输他人深人思考过的标准答案,吗?社会还能够革故鼎新、不断进步吗?所以,我坚信探究应踏实。

  课内外探究应内容有益,不能盲目探究。如同开良卷方能有益一般,只有“探良究”才能有益。牛顿晚年沉迷于研究宗教神学,最终竟然放弃科学,一心探究神学,最后,探究神学成了这个大科学家的人生污点。可见,探究确应探有益之究,但,什么样的学习探究才是有益的呢?我想,应是积极向上、有意义的。例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的过程后,探究匕首究竟有多毒、荆轲长相一类便为无益,探究荆轲的人物心理、性格等方面就应为有益。后者之所以有益,是因为它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分析人物,符合教学宗旨。可知,探究应有益。

  课内外探究需要适度适量,不能本末倒置。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探究也应该如此。探究是一种延伸,一种拓展,因此不能因为追求探究就忘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更不能因为追求探究就钻“牛角尖”。作为中学生,面对中考、高考,我们不能完全忽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能本末倒过度深究。永动机的提出,令科学家无法自拔地陷入其中,倘若不坚持适度原则,焦耳对此怎会急流勇退,作出“要科学不要永动机”的结论?由此可得,探究应适度。

  在极度缺乏创新的今日中国,探究是稀缺的,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必须坚持踏实、有益且适度的原则。

高考作文 篇4

  每次高考结束后,面对那份牵挂莘莘学子和众多语文教师之心的高考语文试卷,一种年度的纠结又如期而至,这种纠结并非源于对一考定终生局限的.无奈,而实在是对高考语文试卷的无语,尽管心里早已对画地为牢般的高考试卷几乎不存什么“非分”之想。

  看着高考试卷,总是会想起一个问题:三年的高中语文教学,最后就拧成这么一份试卷吗?虽然没有人敢冠冕堂皇地说高考语文试卷就是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情况的试金石,但事实它就是一个标准。特别是那些阅读试题,想想在我们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是多么煞费苦心地钻研教材,精心地设计问题,甚至运用那些教学名家的方法引导学生触摸那一篇篇的经典美文,但所有的这些功德总被一次次高考语文试卷击得粉碎,根本谈不上什么圆满。

  举个例子吧,今年高考语文福建卷的古代诗歌阅读是清代历鹗的《晓至湖上》: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设计了两个题目,其中一题是这样命制的: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其提供的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看着这样的题目和答案,不禁要问:这就是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吗?平时我们花了多少教学诗歌的心血就这样来体现吗?学生要答出这样的“正确答案”又需要建立在对大量诗歌反复吟咏体味的基础上吗?

  再如:实用类文本阅读《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中有这样一个题目:文章多处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玲有什么作用?请选一例作简要分析。说实在,这种题目即便不看原文,也可答出大概,无非就是什么间接侧面突出一类的吧。

  如果以高考试卷这样的命题来指导我们平时的教学,那么语文还真的是劳民伤财的科目,不就教些雕虫小技吧,还有无必要煞费苦心的一个模块接着另一个模块的辛勤劳作呢?记得有一次参加省级培训会,在与专家互动的环节上,向人教版一个编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高中语文教师三年只教人教版的教材而不搞高考应试复习那一套,反之,三年只搞高考应试复习而把人教版的教材置之不理,试问,哪种做法对高考有利?那位编辑回答很多,但多少有点王顾左右而言他,说实在,问这个问题,倒不是自己真的心存疑问,而实在是想从权威中再得到某种印证。说教师教语文就是教学生如何考语文,相信很多人是反对的,但问题又是最后决定学生语文命运的更多的是教学生如何考语文在起主要作用,而且所谓的教考语文还不是正儿八经的潜心夯实,纯粹就是相当机械的套路传授,那么我们又该去反思什么?是要我们教的一方,还是要考我们的一方?

  虽然我们仍可找些“厚积薄发”一类的词语来美其名曰,但至少你多少也得体现“厚积薄发”与“薄积难发”“不积不发”之间的区别吧,更不能让人居然也能在高考试卷上游刃有余地“薄积厚发”吧。就像球场上的球员固然可以凭借一点小聪明小技巧而获利,但这绝不是评价一个球员是否优秀的要件,扎实的基本功以及由此而滋长的智慧才是其魅力所在,也只有能够让球员尽情挥洒这样智慧的绿茵场才有精彩绝伦的呈现,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出类拔萃,星光灿烂。而反观我们的高考语文试卷,阅读试题占了将近半壁江山,古往今来的诗文名篇纷至沓来,可谓是考查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赛场,然而在这样的赛场却是为技巧大开方便之门,我看不到有多少智慧的灵光以及能够引燃这种灵光的火星,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之分在技巧之下被降为最小化甚至可以倒挂,所以,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一个抱个语文高分回家的学生,他究竟是一个语文素养深厚的孩子,还仅仅就是一个技巧高手,还真让人难以断言。

  诚然,但凡考试便有应试之法,凡是答题便当讲究技巧,但问题在于,这种技巧只是简单的一种“术”,还是建立在素养之上的“道”,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即便是为了评卷的标准而要求答案呈现成某一规范和模式,也应在规范和模式下藏有乾坤,使徒有技巧之术少有功力之道者只能求其形而不能得其神。否则,沦为技巧之术比拼的阅读考查,只能给人留下一个空壳的背影,虽在阅读,却与阅读的本真渐行渐远,如果是这样,还真希望阅读考查干脆就考些成语,至少,你不掌握大量的成语,弄懂它们的意思,你就搞不清“东山再起”与“死灰复燃”的区别,哪怕你能把那些正确使用成语的技巧口诀——一看词义轻重、二看词义大小、三看适用对象、四看感情色彩背得滚瓜烂熟甚至倒背如流。

高考作文 篇5

  一法:领会主旨,选好角度。

  有的材料,其含义非只一种,考生必须从中选取一种,作为写作的角度。选取什么角度呢?有两条标准: 一个是公认的角度,另一个是自己写起来方便的角度。第一个标准可提高得分的安全系数,第二个标准是为了 写起来得心应手,把这两个标准结合起来,就是最好的角度。

  例如原材料是一幅漫画,题目是“母鸡生蛋”,共四张。第一张画的是一只母鸡生蛋,两只公鸡旁观;第 二张是母鸡生了一蛋,左边公鸡说蛋太圆了;第三张是母鸡又生一蛋,右边公鸡说蛋太扁了;第四张是母鸡冲 着两只公鸡说:“你们生个蛋我看看!”这个材料的含义有多项。一项是讽刺自己做不来还对别人横竖挑刺指 手划脚的人;一项是讽刺不虚心接受批评还反唇相讥的人;一项是讽刺没有市场经济头脑的人。如果仔细想来 ,可能还有别的含义。那么,考生应选取哪个角度来写呢?我以为应选第一项,因为这一项更符合上述选取角 度的两条标准。

  二法:取个好题目

  有的材料作文,要求考生自拟题目。不少考生在自拟题目方面手足无措,往往胡编一个了事,有的甚至有 文无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可以给文章增添神采,还可以开拓写好文章的思路。

  好题目的标准是准确、简洁、新颖,富有表现力。

  例如1990年的考题,要求考生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话写议论文。不少考生拟题水平很高。“从刘邦重用韩信 谈起”、“刺往往是有益的”、“花丛下的暗刺”、“要睁眼看己”等题目,既准确地反映出原材料的主旨, 又简洁新颖,还确定了写文章的思路,比那些诸如“花和刺给我的启示”、“从花和刺想到的”一类空泛的题 目不知强多少倍。

  再如1995年的作文考题,要求考生依据《鸟的评说》写议论文。多数考生拟的题目空泛一般,“从《鸟的 评说》说起”、“《鸟的评说》给我的启示”、“看人要全面”等,毫无神采,远不如“千里马也会失蹄”、 “诸葛亮也犯过错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新颖生动。

  1997年的作文考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对“助人为乐”发表见解。不少考生拟的题目过于直白,如“发扬 助人为乐的精神”之类。有个考生拟的题目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个题目既形象地表现了“助人为乐 ”的精神实质,又简洁新颖,耐人寻味。

  给作文拟个好题目,既不是太容易的,又不是不可企及的。只要开动脑筋,勤于思索,再加上调动已掌握 的知识,是可以做到的。

  三法:有个开门见山的好开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文也不例外。有的考生之所以觉得开头难,是因为总想在开头就一鸣惊人, 故而在如何开头上动足了脑筋,使尽了手段,大搞“铺叙”“渲染”,不仅耽误了极其宝贵的时间,还往往弄 得云笼雾罩,不伦不类。其实,衡量一篇议论文好坏的首要标准是中心论点是否明确。由于作文阅卷数量大, 时间紧,阅卷老师难以像“砂里淘金”那样花费很多时间在作文中去“发掘”中心论点,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 开头第一段就亮出中心论点,鲜明醒目。

  应考议论文的开头有“四忌”:

  一忌不顾及文章的主旨去铺叙渲染,离题万里,不知所云,写出二三百字,尚未进入主题。

  二忌对所提供的材料不概括不分析不筛选,一骨脑地抄在第一段,原封不动,一字不少,令人读而生厌。

  三忌完全抛开材料另起炉灶,顺着自己的意思信手写来,甚至全文中不见材料的踪影。对这样的作文,只 好按“跑题”给分。

  四忌对材料进行“再创作”,无中生有,画蛇添足。明明材料是命题人出的,印在考卷上,可有的考生偏 要写成“某日,偶翻报纸,有这样一则材料映入眼帘,使我深思起来……”“我来到公园游玩,恰好看见一对 孪生姐妹也随着母亲到这个公园里来,只听到孪生姐妹A 说……”这种对原材料乱加改造的做法,实在是费力 不讨好。

  对材料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提炼出中心论点,写在文章的开头。

  四法:有个与开头相呼应的结尾

  文章结尾的方法很多,但若论最易使用、效果也最好的方法,当属首尾呼应。所谓“首尾呼应”,就是在 结尾处照应开头。

  首尾呼应也有个高低之分,鲁迅先生在小说《一件小事》中的首尾呼应,便是“高”,考生很难达到这样 的水平。但如果让尾和头作个简单的呼应,是不难做到的。

  例如:开头:

  “《东施效颦》这个典故启发人们,学习别人不能忘了自己,不能一味生搬硬套,照样模仿。”

  结尾:

  “我们学习别人长处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作当代的东施。”

  这种首尾呼应的写法有两大好处,一是首尾圆合,结构完整,能唤起阅卷老师阅读心理上的美感。二是这 种写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跑题的缺憾。考生最怕写作文跑了题,而跑题又实在是难免的。如果写了二三百字 后发现跑题,会令人十分痛苦。删去重写,时间上来不及;继续写下去,错上加错。莫慌,发现跑题要及时纠 正,继续往下写,到结尾处与开头相呼应,给阅卷人的感觉是“跑了点题,不远”。

  五法:段落多少要适中

  文无定章,段落多少要根据内容的需要。但对于六七百字的应试来说,还是有一定模式的。经验证明,全 文以4—6段为宜,取乎中,就分成五段吧。

  第一段,分析题目或概括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可在百字之内,为引论部分。

  第五段,总结全文,与开头呼应,一般也在百字之内,为结论部分。

  第二、三、四段为本论部分,是文章的腹部,要花费气力写好。

  中学生写议论文,常用举例子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用,但用好也难。考生常出现的问题是举例雷 同,没有立体感,没有梯次感,好像在开故事会。用举例子来论证论点,最好从不同方面举例,可先举正例, 后举反例;或先从古代选例,后从当代选例,切勿从同一角度迭选多例。第二段选正例(或古例),第三段选 反例(或当代事例),第四段或对两例进行阐发,或用名言导入说些道理。这样,内容丰富,也有些变化。

  有的考生全文只有两三段,中间的论证部分是长长的一大段,头绪不清,思路不明,眉毛胡子一把抓,这 是写作文的大忌。

  六法: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好的文章应是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有物,指内容充实;有序,指思路清楚,结构完整;有文 ,则指语言有文采。现在的多数考生,语言修养不高,功力不够,有的作文语句尚且不通,更难求文采。

  考生首先应把语句写准写通写简,在此基础上,适度使用一些手法,可为文章语言增色。试想,如果能较 恰当地使用一两组排比句,引用一两句名言,有三两个设问反问,肯定会比通篇的“家常话”“学生腔”有味 道。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平时要注意有些训练,比如写十组表现不同内容的排比句,背诵积累一些 名言。只要有心,是不难做到的。

  七法:写适度短文

  有些考生误认为文章越长,就越能显示出水平,得分越高。其实不然。应考作文是有字数限制的,字数不 够,固然不好;字数超过太多,也不应该。文章适度短些,如果文章好,使阅卷老师击案叫绝,余兴未尽,留 得好感;如果文章不好,也缩短了阅卷老师“喝苦药”的时间,也能赢得一些好感。

  当然,要短得适度,不能低于字数要求的下限。

  八法:卷面整洁,字体端正

  卷面文字是作文的外包装,卷面整洁,字体端正娟秀,使人看了有愉悦感。老师给作文评分,带有较强的 主观任意性,不像判标准化题,对错分明。因此,卷面整洁,文字端正,既是对考生的要求,也是考生作文获 得评卷人好感的重要手段。

  不重视卷面,不认真书写是不应该的,是不明智的,那种信笔写来胡乱涂鸦的作法带来的分数损失,是难 以估计的,此语绝非危言耸听。

  以上八法,仅供参考。君若有意,不妨一试。笔者祝你成功。

高考作文 篇6

  走的时候,我的行囊已经空空如也;可谁还记得我来的时候,行囊里面充满了大家希望的目光?——题记

  一段旅行中,有一个行囊,里边有你用过的东西,也有你没用的东西,也有你或许能用到的东西,还有你即将用到的东西。有些东西要放进去,有的要拿出来。

  我只想知道,赛季初面带微笑、竖着大拇指自信满满的鼓励球迷的曼诺,走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会是对球队成绩的无奈,还是脱离苦海的欣喜,亦或是两者都有?

  曼诺的的球员生涯十分传奇,球员时代的他就是一个更衣室大哥一样的人物。他最开始是前锋出身,后来踢中场,最后又踢后卫——就差门将没踢过。教练时代,辉煌的时候,临危受命执教落入巴西足球乙级联赛的科林蒂安,让球队触底反弹成功升级;低谷的时候,执教巴西国家队,让中国队吞下0:8的耻辱比分,但是遇强不强,痛失冠军,最后黯然下课。

  当然,还有一个关于曼诺的小故事:有一年巴西杯,曼诺执教的科林蒂安在首回合2:0战胜了米内罗竞技,异常兴奋的曼诺在场边挥手跳舞以示庆祝;但是次回合风云突变,科林蒂安被米内罗竞技1:4反超淘汰,米内罗竞技的球员们跳起了“挥手”舞,狠狠的“打脸”了曼诺,其中有一个跳的很嗨皮的光头球员后来加盟了鲁能泰山——没错他叫塔尔德利。

  曼诺教练,也算是见多识广了吧。我曾说,他有让球队触底反弹的能力,他能让落寞不堪的球队重获新生,但也曾经遭遇无情的“打脸”,成为巴西国内媒体的新闻和球迷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可是,当他从地球另一边的巴西收拾好装满希望的行囊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来到山东,来到鲁能。到最后却不得不拖着空空如也的行囊黯然离开。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我也懒得去查这是鲁能近几年来换的第几个主教练了。不过我敢肯定的是,这些值得尊敬的教练来的时候,从来都是带着希望的行囊、挂着自信的微笑,准备大干一场,但到最后又不得不用同样的方式离开。

  有的人啊,越有权力,越怕别人看不起,就越想拉别人当挡箭牌。有消息说,曼诺是主动请辞的,这大概也是兑现了客场输绿城之后在发布会上“球队再踢成这样,我走人”的承诺。

  曼诺是一条真正的硬汉。祝你在以后的执教生涯里,好运!

高考作文 篇7

  不喜欢风雨的骤变,不贪恋彩虹的色彩,只深爱着那一缕耀眼的阳光。与阳光同行,为阳光微笑。一抬头,看见的又是满天的 阴霾,乌云紧紧拥抱着天空,不肯放手,太阳被囚禁在了其中。“滴滴嗒嗒”的雨点声跑进了我的耳朵里,调皮的雨点又喊来了它们的哥哥姐姐——大雨来找我,不 到一分钟,我就成了“落汤人”。

  湿淋淋的回到家后,便开始抱怨;“什么鬼天气嘛,天气预报明明说晴天的,烦死人了。”抱怨完便坐在沙发上悠闲地看了一会书,不料没多久,只见一丝金灿灿的光照进了我的眼中。“是阳光,太阳出来咯!”我蹦跳着欢呼。从那天起,我爱上了阳光。

  又是一次中午放学,我的心情十分压抑,乌云也与我作对,拼命的想囚禁太阳。我被老师骂了一通,正难受呢,这乌云难不成还想再刺激我?我低着头,慢吞吞地走 着,忽然觉得眼前变得亮堂堂的,抬起头,发现我那耀眼的阳光正过来想要围住我,我一下子感到了温暖,阳光仿佛在轻轻对我说:“请不要难受了好吗?你难过那 我也不开心,你看,我都可以摆脱乌云的囚禁,照耀大地,那你呢?不也可以变得开心些吗?”我微笑了一下,心里默念道:“阳光,阳光,谢谢你,我不会难过 了,我要像你学习!”我忽然感觉到我的心里也仿佛装了一丝灿烂的阳光,正引导着我保持开心。

  因为心里住了阳光,我不在抑郁;因为心里住了阳光,我变得活泼了些;因为心里住了阳光,我拥有了欢笑。

  “借我用下橡皮好吗?”“好。”借我看一下你的书,可以吗?”“当然。”你知道这些对话是什么吗?是我拥有了阳光之后不再小气,而是乐于助人的对好。阳光给予了我最美好的东西——欢乐以及学会馈赠。

  与爱同行,为人生添彩;与爱同行,感悟世间美好;与爱同行,成为拥有无数欢笑的我!

【【推荐】高考作文集锦七篇】相关文章:

1.【推荐】高考作文集合七篇

2.【推荐】高考作文汇编七篇

3.【必备】高考作文集锦七篇

4.【实用】高考作文集锦七篇

5.关于高考作文集锦七篇

6.【推荐】高考作文集锦八篇

7.【推荐】高考作文集锦5篇

8.高考作文集合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