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论语读后感

时间:2024-01-13 07:02:0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论语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论语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论语读后感

大学论语读后感1

  《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这些办法通过于丹的白语化,用许多浅显的故事,而变得懂俗易懂,看起来很朴素的语言,但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更简单的说:它告诉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

  自古就有一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中国的统治者也有很多人用此治理天下,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处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许我们无力去改变事实,而通过《论语》的解读,可以改变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难,如何在工作中把这种缺憾转化为动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实。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还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在论语》中孔子谈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定力与信念。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的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

  我们都想要建立一个大的坐标,让我们从自知之明去建立心灵的智慧,在我们每一天忙碌的间歇里面,给自己一点点心灵的仪式,而不至于像个人格分裂的演员一样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其实在今天这样一个后工业文明的社会里,于丹的论语读后感所想传递出的是这样一种温柔的思想力量,淡定的、清明的理念,它鼓励了我们对内心的关照,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理想是有根的。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也如此,从身边朋友的身上也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让你接触到外面的精彩。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可以看到他自己的价值取向,朋友的好坏可以影响到你的人生。

  无论是孔子的《论语》还是于丹的'读后感,都说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与内心。如果一个人在当今的社会中,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是极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自己的内心选择能力强大,明白如何取舍,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对别人就会厚道一点,平时大家老说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窝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因此只有给予才会带给你最终的欢愉,不是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嘛!做人无论成功与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度。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它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着我们的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我想无论是古贤圣人还是于丹所想表达的意义在于,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让后世的子孙一一去实践,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这大概就是《于丹论语读后感》所给予我们的终极意义吧!

大学论语读后感2

  我对百家讲坛曾经一度痴迷,总觉得看此节目的都是文人,也曾追逐着去看,直到易中天被像超女一样炒得火热的时候,我心里的火热倒是一下子凉了,总觉得一下子出名的就像暴富一样缺乏积淀。

  《于丹<论语>心得》用BT下载在电脑上,常常拿来欣赏品位女性厚实而充满自信的演讲,只有对自己绝对自信的人才有可能如此铿锵有力地讲述国学的经典,也只有勤奋的人才有可能练就如此流畅明晰的口才,只有达到这种社会地位的人才敢如此淡定地跟全国人民谈论关于“淡定”的话题。

  同样的一部着作,每个人的个性和经历不同,解读自然也不同,也许,同样是《论语》,愤世嫉俗的人读出了天人合一,急功近利的人读出了从容淡定,甘于平庸的人读出了奋发进取,缺乏谋略的人读出了生活的智慧……

  也许是过于自信和自我的表现让我并不欣赏这本书的呈现方式。不多的文字却用了过于稀疏的排版方式;原本并不特别和独到的思想只因为“在圣贤的光芒下”而显得分外华丽试想,如果将书中所阐释的这些观点和故事联系在《读者》或者某些有关心灵鸡汤的图书,也是完全没有什么不妥的;过于频繁的签名售书也让我感觉到过于急功近利的商业气息。“在圣贤的光芒下”这样的语调让我从灵魂里感到自己的卑贱,用圣贤的思想启迪心灵是有可能的,但只有当自己的心灵能够释放光芒的时候,可能才能快乐,在圣贤的光芒下,便永远无法自己取暖。

  喜欢书中引用的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一句话: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是“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所以我认为这本书更适合于那些已经绚烂之极的人们。当那些曾经为了功和利追随不懈,而如今却发现金钱,权力,美女都不能填补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让自己快乐的人,当他们有了房、换了车、有了稳定的家庭又有了可以引发激情的红颜知己的时候,再告诉他们生活不要太多的功名利禄,不要奢求太多,内心的平静才是最高的境界。对于挣扎在生命的最现实状态的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没有感受到心灵绚烂之极的巅顶,又怎么能真正的归于平淡呢?

  这本书谈的是关于心态的话题,书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是诸如淡定、平静、坦然之类。反复提及的观点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做人标准,不是苛责外在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来“苛责”内心。她说我们无法左右外面的世界,因此只能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但是,外面的世界总是在被人左右的,当一个生活在总被人随意左右的世界里的人,并且还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内心的时候,这可能会快乐吗?适应和面对社会是必须的,不适应社会的内心必然是不快乐的,但是,苛责内心决不是适应的方式。心理学讲拥有健康和积极的心态,所强调的.是我们要能够从各种不同生存状态中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到能够让我有足够的生存勇气和快乐体验的一种积极的人生观。而于丹《论语》心得更明显地阐述恕与忍的调节心理的方式,类似于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漠视生存环境中让自己不快乐的事情,有谁能做到吗?对周遭灰色环境的漠视难道不是一种颓废的表现吗?

  换句话说,如果照书中所说的那样,快乐只决定于人对世界的认识态度,是不是过于唯心了呢!“中庸”是解读中国哲学或者说儒家思想的一个关键词,如果我可以解读“中庸”之美,那么应该是一种和谐,一种融合,如果用新名词来解释应该是一种“共赢”,人与社会的共赢,人与自然互惠互利。在这本书中,我却感到作者过分强调了内省,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所呈现出来的做社会中的人与道家所崇尚的自然我的状态是两种我们都需要体验和感悟的。

【大学论语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的读书心得300字 《论语》读后感06-28

论语读后感400字 读《论语》有感06-27

《论语》读后感_读《论语》有感500字06-15

论语十则读后感300字 《论语》的读后感06-28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200字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06-27

《论语》笑场06-18

漫谈《论语》06-29

《论语》的教案12-09

《论语》教案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