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6-08 08:43:3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范文合集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说课稿范文合集8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是活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也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第一阶段。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思考。(2)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思考方法。(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本课时的内容是以本册教材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为基础的,同时又为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及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学前,大部分已经受过学前教育,有极少部分学生已经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因此这节“9+5”的课,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是“旧”知识,但是学生会计算得数,而不知晓计算过程或算理,这是本课时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依据以上的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1、 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 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3、 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搜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

  学法:自主探究,同桌合作交流。

  这里要用到的教具和学具是:小棒。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难点:渗透转化思想,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优化算法。

  六、说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旧知引路

  开课时照例进行凑成十的划拳游戏,接着是用开火车的方式复习已经学过的十加几,目的是为看让孩子学习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加法做好铺垫。

  (二)进入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笑笑碰到难题,要学生帮忙想办法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情境图后,给出几秒钟的时间观察情境图,教师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由于有第三单元学习加法的基础,已经基本能够从图中搜集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可以从图中得到数学信息“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在这里,体现的习惯培养点是搜集有用信息的能力。接着教师让学生质疑“谁会提一个问题”?体现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提出“左边的牛奶比右边多(或少)几瓶?一共有几瓶?”这样的问题。这时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有几瓶牛奶,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在指导学生列式前,让孩子把画面中呈现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取有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算式:9+5=或5+9=。在这里,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只列出算式,有部分学生会说出得数,教师补急于肯定对错。

  3、算法探究

  (1)当学生口算出得数或是只列出算式时,教师可以质疑“你是怎样算的?”抛出问题后组织学生活动,并提出要求“请你用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可以动手摆小棒,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试着向同桌讲一讲你是怎样算的,等会我们说一说谁的方法最多、最好”。教师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在这个环节让学生摆小棒是为了让学生将抽象化的数学算式转化成实物,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表象的加法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同时,为后面的“凑十法”做好铺垫,接着学生就用小棒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教师在这个时候巡视班级,加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这样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多钟算法的探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同时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想出解决办法。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有这样几种算法:计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学生也许还有其他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鼓励。然后教师介绍拨计算器。教师用计数器模型演示,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拨5个珠子,边拨边说: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 上有了一颗珠子,是一个10,个位还剩4颗,所以9+5=14。此处的教学目的在于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为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基础。这部分只需要学生理解,不用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这里设计了两个小练习:9+3 7+9。第一个算式,根据创设的妈妈请笑笑带苹果给表弟的情境,要求用“凑十法”计算,不会的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第二个算式让孩子摆摆小棒,学习用凑十法计算。

  (四)实践应用,深化认识

  1、练习第一题是“圈一圈,算一算”,设计目的是巩固凑十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师先演示第一小题,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反馈,重在让学生说说圈的方法。

  2、写一个自己喜欢的9加几的算式,然后计算。

  (五)总结提升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问学生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遗憾?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或不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并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关于9加几的问题。

说课稿 篇2

  一、【工作准备】

  (一)说教材

  本节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节的《大树和小草》,是小学生刚接触《科学》的前端部分。《大树和小草》之前,学生已经接触了学校里的植物,而且对植物的生长环境及特征有了一部分了解,但还是不透彻。学习本节内容,可使学生对观察、分类的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梳理,为学生学习以后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书中伴有许多图片,简洁易懂的文字,这些内容是学生建立对静态的多种事物进行分类观察的意识以及逐步形成分类的习惯并具有分类的能力。

  本节课是以观察、比较为主,适合学生初步进入科学课堂、初步认识自然的一般步骤。通过学生观察、对比、分类实验,逐步建立木质茎与草质茎、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概念以及较浅特征区别。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多在8到10岁,刚进入三年级,对事物的认识还是很懵懂,意识还没定型,思维很活跃,思考不是很全面,但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易被新事物吸引,老师应合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使学生习得更多知识、能力等。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狗尾草、早熟禾、香樟树的形态、特征,并学会形态的分类;

  2、比较狗尾草与早熟禾以及狗尾草与香樟树见形态、特征分类进行比较,说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观察不同植物的标本,加深对植物的理解;

  2、对早熟禾、狗尾草、香樟树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分类的乐趣与巧妙,感知大自然的奇妙与博大精深,使学生逐渐养成关注身边的事物的习惯;

  2、建立对事物进行简单分类的简便性与必要性。

  二、【教学方法】

  演示法:教师将植物实体(狗尾草,早熟禾,香樟树枝)带入课堂,能让学生快熟的进入课堂,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关注身边事物的意识;

  观察法:通过对植物的直接观察,使学生可以有“想象回忆”转变到可见的有据可循的学习方式上来,便于学生更快更好的说出他们的特征及区别;

  谈论法: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们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也使学生们的思想只局限于自己,有意识的培养他们交流意见得出理性结论的习惯。

  三、【说学法】

  演示法:学生对直观事物比较敏感,对它们充满好奇,然后让自己感兴趣,有意识的驱使自己去学习;

  观察法: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静态与颜色美丽的事物很新鲜,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加以有教师从旁指导,更加喜欢学习。

  讨论法:每个人看同一个问题的思维不是完全相同,因此,听听别人的意见或结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的开拓。

  四、【教学的具体步骤】

  1、引入新课

  以不同植物的图片引入(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演示及互动

  拿出狗尾草,让同学们猜出植物名称。(意图:锻炼学生思考的能力)

  让同学们仔细观察狗尾草,然后让他们将他们看到的狗尾草画下来。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上画。然后和大家一起看看他画的对不对,问同学们有没有和他不同的部位等等。

  然后指出狗尾草的茎、叶、果部分,让同学们猜,如果没猜对的给同学们讲各个部分名称。同时写在黑板上。

  然后拿出早熟禾,然同学们对照狗尾草,将它的各部分找出来。让同学们比较狗尾草和早熟禾各部分的形态特征(颜色、长短、软硬等),抽学生说出来,老师把他们所讲的写在黑板上,问同学们的意见是否都是一样的并予以评价。

  让学生思考两种植物的异同,并在让同学在黑板上写下来。在学生意见不一致时让他们表达出来,并予以评价、总结。(意图:锻炼学生绘画、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3、探究

  拿出香樟树枝,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将它与狗尾草比较并让他们写出两植物的异同,并写在卡片上。

  问学生是按什么进行比较分类的,然后说说他们的比较项以及比较结果并予以评价。然后问学生有没有和前者不同的分类方法,有就让他们表达出来。

  然后根据他们比较的结果等等,给学生说出木质茎与草质茎、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概念。

  然后将本节课内容复习总结一下。

  布置作业:回家列出周围的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

  五、【板书设计】

  狗尾草与早熟禾的形态特征比较

  狗尾草早熟禾

  茎

  叶

  果

  狗尾草与早熟禾的形态特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木质茎: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草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木本植物:像樟树茎一样的植物叫木本植物;

  草本植物:像狗尾草一样的植物叫草本植物。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该诗歌是艾青的成名作,通过回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来表达对保姆深深当然怀念和感激之情。该诗歌是一篇传统诗歌,具有永久的魅力和价值,通过该诗歌的学习,可以陶冶同学们的性情,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二、说学情

  由于本文创作的时代、背景离现实较远。而如今的独生子女已经习惯接受“恩赐”,、对父母的疼爱视为理所当然,因而对体会和理解作者对保姆的感激之情有一个的难度。再加上该诗是一首长篇诗歌,高一的同学对长诗的语言和内容的掌握具有一定得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标在阅读鉴赏中要求学生“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根据这一要求,结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将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对整首诗进行分段、概括,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诗的结构和主题,从中把握大堰河的形象

  2、通过分部分研读课文,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仔细琢磨诗中的关键词句的内涵,品味其中的语言,能够使用对比、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

  3、通过学生自己搜索作者简介及该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感受到是诗人对大堰河的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四、说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要求的“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以及学生的当前情况,我将重难点定为

  1、把握诗人的感情,体会诗人对大堰河深切的怀念、同情、感激、赞美之情;

  2、品味该诗的语言,能够使用对比、排比、反复等手法。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学情,为突破重点,直击难点,我将以“教室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诵读法: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品味诗歌的语言。诗歌的鉴赏在于反复的朗读的基础之上,同时在这过程体会作者的感情。

  2、情景教学法:御用多媒体展示大堰河突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母爱,感悟感恩。

  3、讨论探究法:一问题为引点,引导学生讨论,因而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结构和思路。

  4、合作探究法:根据新课标探究的“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中发表自己独有的感受,在集体中学会新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

  1、学前准备

  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艾青的简介和该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对该诗和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上课做准备。另一个方面,让学生听配乐朗诵,带感情朗读课文,从而对诗歌具有一个的了解。

  2、导入新课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有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共鸣。在上课之初,我会这个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过自己的母亲吗?你们想过自己的母亲每天、每年做的事情吗?歌颂母亲,历来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但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歌颂的却是自己的保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片课文”这样的导入,先让同学们在心中激起自己对母亲的感谢,为下文的讲解做铺垫。同时这个问题的提出,将为下面的学习,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做好铺垫。

  3、检查预习字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跟着导入的引子,我将请同学上来讲解自己收集的关于作者的简介及写作背景。根据语文新课标语文工具性的特点,这将锻炼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再次基础上,讲解课文字词,加深对课文的基本了解。

  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诗歌史情感的艺术,多诵读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内容,了解作者的感情,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因而接下来,我将以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为主,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在同学们自由朗读之后,将指明同学起来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老师将对其朗读的节奏、语调、轻重、快慢加以引导。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喜欢的也将不同,外婆讲尊重每一个学生,同时也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为下文的教学做准备。

  4、分段落研读鉴赏诗歌,合作探究,品味语言,掌握人物形象

  (1)通过反复诵读,对诗歌有一个了解的基础之上,对诗歌进行分段概括。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我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通过联想和想象,抓住文中的词语来谈谈自己心中的大堰河,从而来了解和认识大堰河的形象。

  (2)根据新课标的课程目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的要求,我将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分段落的分析,以及我在每个段落提出的问题,品味诗歌其中的语言,从而体会诗人对保姆的感情。

  5、探究修辞,体会作用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立,以及该诗设立了大量的修辞手法的特点,我将让学生找出诗中的修辞方法,并让其说出其中的表达效果

  在这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写句子,进一步加深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的理解。

  6、拓展训练

  1《大堰河、我的保姆》和《沁园春、长沙》相比,有什么不同

  2、在课后找艾青的相关诗歌反复朗读

  7、板书设计

  手

  灰、↑、笑

  ↖、↓、↗

  ↘、↙

  人物形象、修辞手法

  思想感情———————————及作用

  ↗、↑、↖

  ↙、↘

  泪、↓、哭

  梦

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雷雨》。我将从以下 8个方面说说我的教学设想:

  一、 说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写的是一个封建大家庭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和必然走向毁灭的故事,从而批判那个充满罪恶的社会。这个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同学了解戏剧常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而《雷雨》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单元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和戏剧语言的特点。

  能力目标:

  1、 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特点。

  2、 分析人物语言

  情感目标:

  关注人的情感与阶级地位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难点:分析人的情感与阶级地位和环境的矛盾

  三、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 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同学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这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同学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表演法——深入文本,理解人物

  2 、自主探究法——同学实践,巩固提高

  3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4、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我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同学积极动脑。因而,我采用了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

  (二) 教学手段

  为了使我根据教材特点而设计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的突出与突破,达到最大化的展示境界,同时也为了配合以上我选择的三种教法得以完满实现,我决定采用“多媒体展示平台”的教学手段进行全程教学。

  四、说学法

  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1、我运用讨论法,让同学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顺利地拿到打开鉴赏戏剧之门的金钥匙。

  2、注意同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以形成常规;

  3、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同学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雷雨》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为了进一步增强同学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

  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一声叹息。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雷雨》

  (二)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手段简介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曹禺。

  (三)表演擂台,同学表演后请演员代表和观众代表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这一环节,同学通过表演,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置身那种情境之中,体会到当时人物的心情)

  (四)自由讨论

  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

  1、剧中的主要人物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了这一问题,旨在让同学通过对人物对话及潜台词的分析认识人物。教师在同学发言时适时板书总结:

  周朴园:残忍、自私、冷漠、卑鄙的资本家

  鲁侍萍:善良、正直、刚毅、倔强的下层妇女

  2、你如何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它是真实的吗?

  教师要引导同学在思考时联系周朴园的家庭婚姻生活。从而认识到周朴园在抛弃了侍萍后,他的婚姻生活及家庭生活是不幸福的,他对曾经的初恋保持怀念是真实的,因为那一段时期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不过他怀念的是年轻貌美、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的梅小姐,而不是眼前的鲁侍萍。所以当侍萍站在他面前时,他害怕侍萍对他的名誉、家庭构成威胁,他露出了自己资本家的丑恶嘴脸。他对侍萍态度的转变恰恰是由他的阶级地位和生存环境所决定的。通过这一问题很好的解决了教学难点。

  六.说矫正反馈

  假设周朴园重新接受了侍萍,他们会幸福吗?这一环节我让同学展开联想,拓展思维

  我想让同学意识到,因为两人的性格及阶级地位他们并不会幸福。再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束语:悲剧是一个民族在某一个时期历史的苦难,它不应该是某一个人制造的,而应该是民族悲哀的时代显现。《雷雨》悲剧,其实就是一个封建民族的悲剧。剧作者借周朴园的一家将一个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展示给读者,让他们去感受这个充满罪恶的制度,跟作者一起去发泄被压抑的愤懑,抨击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七. 说作业布置

  剧本在周朴园去精神病院探望两个疯了的女人,侍萍和繁漪中结束,你能为剧本写一个不同的结局吗?

  八. 说课堂小结

  对于这篇传统的戏剧教学篇目,我重点总结了了本课教学中的创新点

  传统的戏剧鉴赏,习惯于按剧本语言逐句分析,胡子眉毛一把抓,费时但又难以突出教材的特点,关键是同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雷雨》这一课,我向传统说“不”,主要设计了“表演擂台”“自由”“表演点点评”等活动,让同学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解决教学重难点。

  以上就是我本课的教学设想,谢谢。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羚羊木雕》。羚羊木雕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反应的都是家庭亲情方面的内容,亲情虽无处不在,但往往最能打动人,这五篇课文作者都是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学习本单元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作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羚羊木雕》是张之路的一篇有现实意义的散文,文章以“羚羊木雕”为线索,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表现了两类人不同的内心世界,本文寓深刻的主题于一件平凡的家庭琐事中,以小见大,立意深刻。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链接生活,感悟亲情,珍视友情。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和要实现的学习目标我想采用二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特点是:感知文意,理清脉络,分析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的教学要点: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并组织辩论赛研讨扩展课文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学习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

  2、提高朗读能力,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所赞美的小朋友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三)教学重点:角色朗读,理解矛盾冲突。

  (四)教学难点: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

  二:说学生

  1、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正是由少年儿童向青少年过渡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是有待形成时期。本篇文章价值观念倾向明显,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

  2、学生在阅读中还是为读而读,缺乏阅读的技巧,对阅读中的感受还是被动的接受。为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感悟。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说明

  本节课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我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让他们采取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同时以辩论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学生将在我的引导和点拨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计划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之前,播放《朋友》,上课铃响,切换到课件

  2、导入新课

  当我们告别如梦如烟的童年,迎来花季雨季的少年,感觉自己好像已悄悄长大,在心灵深处或许已经跃动起鲜活的思想,对生活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在家这个温馨的港湾中,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叶方舟,然而生活并不只是风平浪静的海面。今天,我们共同欣赏《羚羊木雕》

  板书:羚羊木雕

  [设计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获得真实的体验,形成真实的情感,让课堂与生活不再分离,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课堂中。

  (一)检查预习(出示幻灯片,个别提问后齐读)

  怦怦 树杈 攥 逮 颤

  (二)初读感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概括内容。

  听读要求:

  1、按照以往阅读的习惯边听边作标记,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用不同符号画出对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句。

  2、听完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引导:课文围绕羚羊木雕主要写了什么?涉及到哪些人物?

  板书: 羚羊木雕 我 父母 万芳 送 逼要

  教师点拨

  《羚羊木雕》这篇文章把孩子与父母的矛盾冲突展示在我们面前,矛盾尖锐集中。文章一开头气氛就很紧张,妈妈的神态语气表现她固执生硬的性格,紧紧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爸爸虽平静,但带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我被逼无奈,委屈痛苦的心理与父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人物的语言很有特色。这样巧妙的情节,精彩的语言,同学们一定要精读揣摩,举例试读。

  [设计意图]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这个环节,我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注意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和语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并指导学习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设计意图:我班幼儿特别喜欢玩水,总喜欢在水桶附近徘徊,存废水的水桶里总是有被小朋友放进去的小东西,开始我以为是小朋友乱丢垃圾,后来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小朋友是想看看这些东西在水里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本活动实施时,并不急于告诉幼儿答案,而是让幼儿自己玩一玩、看一看、试一试、说一说。在玩的过程中,让幼儿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满足幼儿求知的愿望。

  二、说活动目标:

  小班的孩子年龄较小,他们需要在操作探究,亲身体验中去发现事物的变化。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我制定了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的目标:

  1、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对这一现象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2、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寻求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教学难点:寻找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四、活动准备:

  各种操作材料:一个瓶口能进出乒乓球的瓶子、乒乓球、大水盆、纸、木块、金属、石子、海绵、饮料瓶、树叶、羽毛、棉花、玻璃球、橡皮泥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记录材料:标有上下标记的记录卡、记号笔。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集观察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一体,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的方式进行,在这个活动中,我采用了以下教法:猜测法、操作法、记录法、体验交流法、情景表演法。

  五、说活动流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讲故事

  昨天有几个小朋友在一片空地上踢球,正玩得高兴时,一不小心,军军把球踢到空地旁的坑里去了。这个坑很深,坑口又小,军军怎么也取不出来,他们多着急呀!小朋友们,你们能帮他们想出办法吗?老师这儿有个瓶子(边说边把乒乓球放入瓶中),假设这个瓶子就是那个坑,用什么办法能把球取出来呢?

  【这个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幼儿们的注意力,他们积极参与。】

  2、谈话

  大家刚才看到乒乓球是依靠什么力量浮起来了?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浮在水面上呢?引出课题《沉下去浮上来》。

  二:大胆猜想谁会沉下去,谁会浮上来。

  1、谈话:小朋友们,在桌子上的塑料袋中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小玩意儿,现在我们就把袋儿解开,把他们拿出来,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先来猜测一下,这些物体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

  2、猜测浮的物体放在左面,沉的物体放在右面,不能确定是沉是浮的、有争议的放在中间。

  3、为什么有的东西会沉下去,有的东西会浮上来?让幼儿发布自己的意见,再说说自己的意见。

  三、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1、小朋友们刚才的表现真棒,下面就请你们来试一试,看看和你们刚才说的一样吗?操作时要注意,物体放入水中要轻拿轻放,防止水溅出来。

  2、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四、沉浮变变,放飞思维

  1、在刚才的操作中,小朋友们做得非常好,下面是闯关活动,你们想办法让沉的物体浮在水面,让浮的物体沉入水中,大家有信心和勇气去迎接挑战吗?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吧。

  (一)挑战第一关(让物体沉下去)

  1、谈话:刚才小朋友们把盖着盖儿的空饮料瓶放入水中它会浮起来,你们有办法让它沉下去吗?

  2、幼儿分组操作

  3、讨论:大家在操作中发现瓶中被灌上少量水后,它不沉也不浮,而是悬浮在水中。如果我们把它灌满水呢,它就沉入水底了。大家不但观察的非常仔细,而且还想到往瓶子里灌水、装石子、捆上重物等这么多好方法让空瓶子沉下去,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那你们想一想,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4、小结:看来,只要想办法把瓶子变重,就可以使它在水中下沉。

  【幼儿们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挑战第二关(让物体浮上来)

  1、谈话:在第一关中,小朋友们想出了那么多好办法,真是聪明的孩子。老师相信,接下来的第二关你们也会顺利通过的。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看第二关吧?噢,正好相反,第二关是让大家想办法让沉在水底的橡皮泥能浮在水面上。大家行动吧!

  2、讨论:比较一下,各组想出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3、小结:看来,只要把一团实心的橡皮泥捏薄,做成空心的碗形或船形,或放在浮的物体上,用这些方法就可以使它浮在水面上。

  浮在水面的物体,你们可以想办法使它们沉入水底;沉入水中的物体,你们也可以想办法使它们浮在水面。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

  【幼儿们积极动脑,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橡皮泥能浮在水面时都笑着说个不停。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语言归纳能力。】

  五、拓展延伸,丰富经验

  谈话: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哪些物体能沉入水中呢?老师把这个难题留给你们,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明天把你们知道的答案带到幼儿园里来,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分享,好吗?

  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体现教学的活动化、生活化、自主化和情感化,使幼儿通过本活动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

  以上是我对《沉下去浮上来》这一活动课的一些设想,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完善,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和指正。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图画书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他们喜欢关注画面的细节,每次阅读由于关注的细节不同都会有新的发现,这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优秀的儿童绘本有着无穷的魅力,仔细阅读并加以联想,就能发现绘本中蕴藏着众多可借鉴的教学资源。

  绘本故事《这是什么形状》讲述的是小酷和小玛兄妹俩通过绘画的形式将各种几何图形联想出简单的物体,创造出了美丽的小镇。这是一个充满创意、趣味性很强的故事。整个故事情景生动有趣、跌宕起伏。而如何将绘本富有创意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之中,这是关键所在。我分析后发现,小酷和小玛通过几何图形的组合构造简单的物体,这和中班上学期的幼儿美术活动几何图形的组合非常吻合。几何图形的组合比较单调和抽象,幼儿掌握起来有困难。绘本《这是什么形状》内容比较简单易懂,画面鲜艳,生动,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现在,美术活动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画画"课了,它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并整合各个领域能力的偏向美术欣赏、技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通过这个绘本故事能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如何对几何图形进行组合,表现物体的简单特征。于是我设计了此次活动,从简单的图形变化入手,尊重幼儿的认知规律,通过圆形、三角形和方形的组合与相加,在游戏中慢慢变化成复杂有趣的图案,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帮助幼儿初步建立形状概念,培养幼儿的想像力。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活动,能从单一的几何图形联想出简单的物体。

  2、能力目标:尝试用图形组合表现物体特征,并进行想象添画,萌发对物体的观察意识。

  3、情感目标:在大胆创作的过程中,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尝试精神,发展想像力。

  其中从单一的几何图形联想出简单的物体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尝试用图形组合表现物体特征,并进行想象添画,萌发对物体的观察意识则是此次活动的难点所在。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1、《小酷和小玛》PPT课件。我在制作这个绘本课件时不只是为了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而制作课件,而首先是考虑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所以如何制作一个让孩子喜欢、接受和容易投入的课件,如何把抽象、枯燥的知识容入形象、生动、活泼的课件当中。所以我非常注重课件的儿童化、游戏化,并使活动内容有规律地渗透于课件之中,让幼儿能与课件充分交互和渗入,成为课件当中的一个角色,成为活动当中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

  2、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的效果,譬如:聚光灯的强调、即画即擦、快速对幼儿的作业进行反馈等,这些辅助手段能更好地为老师的活动开展来服务。而且孩子们对白板很感兴趣,增加了活动中的交互性。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画纸、画笔、浆糊、棉签和抹布。

  4、钢琴曲为背景音乐。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四、说活动过程:

  1、介绍小酷和小玛,引起幼儿兴趣。

  孩子进入状态兴趣起很大作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让幼儿视觉与专注更聚焦,突出了重点,有利于帮助孩子排除其他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在活动重点上。孩子们的视觉、听觉和触觉都被调动起来,这样就解决了兴趣的问题。

  幼儿从小就把小动物当成自己的朋友,当我介绍小酷和小玛两位熊宝宝客人并请幼儿猜想谁是小酷而谁又是小玛时,马上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为幼儿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观看PPT课件,引导幼儿从单一的几何图形联想出各种物体。

  随着现在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也将其不断地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我将幼儿喜爱的绘本故事制作成PPT课件应用到此次活动中,当故事开始告诉幼儿小酷和小玛准备画画时,孩子们已经按捺不住的在猜想他们会画什么呢?而小酷画的圆形更是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孩子们在不断地猜想究竟会是什么,我把问题留给他们自己去探讨,此处白板的正确利用对解决问题起到了推动作用,我在白板上画出圆形请幼儿上来把自己想到的东西画出来,孩子们的想象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可以联想到生活中太多圆形的物体,当我揭示答案是太阳时,猜对的幼儿会为自己喝彩;小玛画的三角形出现时幼儿早已跃跃欲试,都想上来尝试一次,有的竟然能联想到三角形的帆船并画下来,幼儿通过亲自的操作使原本看似难以掌握的知识变得水到渠成了。

  利用白板强大的画笔、橡皮、图形等功能,使幼儿可以更加直接地明确绘画的步骤,有更多的机会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进行创想和尝试,有利于老师及时了解幼儿掌握的情况和问题的所在,以调整并实施对策。帮助幼儿在实际绘画时能够对重难点能够有所注意。在兴趣的引导下,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探究的欲望。而且这种操作很简单,不需要太多的技术支撑,幼儿只需要接触过几次就能轻松掌握,他们对于这种操作也乐于掌握。上面的孩子画得认真,下面的孩子看得比他们还认真!所有孩子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了,老师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3、通过PPT课件,能从简单的图形组合联想出各种物体。

  《纲要》中曾说过:"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接下来已经不是单一的几何图形了,而是出现了正方形和三角形组合在一起,孩子们发现它变成一座漂亮的房子时,更加专注的期待会有其它奇妙的东西出现,而随后出现的三角形和圆形组合(鱼);长方形和圆形组合(汽车);圆形和三角形组合(向日葵);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组合(小猫)已经让幼儿目不暇接了,当一幅美丽小镇的图片出现时,幼儿的情绪被再次调动起来并不时的发出赞叹声:"太漂亮了!"活动被推向了高潮,也为解决本次活动的难点做好了铺垫,我引导幼儿在小镇上发现各种形状,幼儿自己寻找每种物体是由什么形状组合成的并通过此环节总结出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可以用各种形状来组合再现出来,使难点迎刃而解,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掌握难点,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启发式的教学,请幼儿来当小酷和小玛展开想象互相交流自己会用哪些图形组合成什么物体。

  4、游戏:小酷和小玛。

  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幼儿教育纲要》(试行)中也曾提到: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此时的幼儿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酷和小玛,我为他们提供一些物质准备:各种图形及画纸和笔再为他们配上柔美的《天空之城》音乐,使他们在优雅舒心的氛围中更好的发挥想象。

  5、作品展示。

  幼儿的作品只有得到大家的肯定才会信心倍增,我把幼儿的作品照下来并展示在白板上,幼儿兴奋的寻找着自己的作品并上台讲述作品,最后请我的小酷和小玛跟我回去吃点心,首尾呼应,活动也在轻松愉快中结束。

  五、说教法: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在活动中始终坚

  持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在活动中遵循灵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

  游戏法、提问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

  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白板)集图像、色彩和声音于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游戏时注意加强辅导。

  新《幼儿教育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

  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故事导入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要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因而我设计了用绘本故事这一情节,并通过故事导入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幼儿教育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让幼儿发挥想象自由拼贴添画,让幼儿通过想一想、拼一拼、贴一贴、添一添来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3、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幼儿教育纲要》(试行)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4、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和活动性。如在观看课件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游戏"小酷和小玛"中渗透了艺术表现等等。

  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六、效果分析:

  整个活动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多元探索环境,视"儿童是问题的解决者".通过故事导入、单一图形联想、组合图形联想、游戏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层层推进,动静交替,使幼儿顺其自然地掌握重点及难点,我善于在活动中提供自由想象与创造的空间,为每个幼儿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想象、大胆讲述,因而活动中幼儿始终积极主动、情绪愉快,充分体验到了创造学习的乐趣。此项活动是在新《幼儿教育纲要》(试行)的指导下,设计并实施的教育活动,突出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从活动导入到师生互动的开放性提问、再到幼儿讨论交流、个别回答,幼儿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乐于观察、思考和探索,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了尝试精神,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螺纹连接》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基础第五章第三节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的螺纹知识部分。螺纹连接作为最基本的机械零件之一,在整个机械专业知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掌握好螺纹的基本知识尤为重要。

  二、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为高二升学班学生,对于专业基础知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接受较深的内容问题不大。因此,我在课堂上采用由浅入深,教师引导,学生延伸的方法,通过思考、答问等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认识螺纹件的常见结构;了解螺纹的结构要素;掌握螺纹代号的识别。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正确熟练的分辨螺纹的要素及分类。

  3、情感目标:通过螺纹连接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四、重、难点分析

  1.重点:螺纹的要素,螺纹标记。

  2.难点:螺旋线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法设计

  1、教法:认识是制造的第一步。首先引导学生对螺纹的注意,激发大家对螺纹零件结构科学设计的好奇,从而逐渐展开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2、学法:提纲挈领法;理解记忆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从螺纹零件开始,引述本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展开:从螺纹的外形认识到制造方法动画模拟。制造方法分为外螺纹和内螺纹。然后是螺纹结构的倒角、螺尾、退刀槽的认识及意义。再到参数即螺纹的五要素,内外螺纹的配合条件。最后是按照国标作图并标识和读图。讲解过程当中要注重应用图像和动画,达到形象直观容易理解。实时辅助练习和恰当的总结。

  3、小结:总结螺纹连接要素和螺纹标记。

  4、布置作业:螺纹代号的识读。

  七、教学效果评价

  如果有不同种类的螺纹实物展示配合讲解,效果会更好。

【【推荐】说课稿范文合集8篇】相关文章:

1.【推荐】说课稿合集5篇

2.【推荐】说课稿合集4篇

3.【推荐】说课稿范文六篇

4.【推荐】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

5.【推荐】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

6.【推荐】说课稿范文锦集10篇

7.【推荐】说课稿范文汇编五篇

8.【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