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17 18:21:1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说课稿八篇

说课稿 篇1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民族传统,我们常会被真挚、纯洁的感情所感动,有伟大的母爱,深沉的父爱,有朋友的无私奉献,有邻人的热情帮助,今天我们就带着一份感动,一份激情,一份感恩,走进《古井》说课。

  一、《古井》说课的基本理念。

  在这次说课中,我紧紧依据大纲的要求,析解教学目的,深入挖掘《古井》的文本内容,体会《古井》文字下所蕴涵的深深的浓郁的乡情,让课堂回归文本,超越文本。让学生走进文本,聆听文本,研读文本,从文本中去体会,去感受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文章的感情。

  二、说课内容:

  我从六个方面进行解说。

  (一) 教材内容:

  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

  1. 教学内容及用途。

  本课是冀教版50页第10课《古井》,课文共385个字汉字,课文感情真挚,避开了华丽文字,用朴实的语言,讲了“我们村”的乡亲们怎么样从古井里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事,赞美了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课文共6个自然段,按:村东头有一口井—村里头的人每天到古井取水—乡亲们帮助老人挑水—古井给人们的启示的顺序进行了叙述。

  本文是一个借物喻人的经典例文,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借物喻人的方法并受到感情的熏陶,而且进行语言上的训练。

  2.本课内容的选择依据。

  本课在第二单元,本单元共五篇课文,前四篇分别是《炊烟》、《赏花》、《地震中的父与子》、《新年礼物》,内容不同,但却都是在表达真情,渲染感情。让学生在课文中体会到世界上最美最真的东西。这些课文都是以感恩为主体,或是陌生人的帮助,或者是长辈的关怀,也许是伟大的父爱,这些感情在这五篇课文中交织,积淀,升华,才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单元。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从古井得到的启迪,懂得了应该怎么样做人。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懂得古井为人们作出的贡献而不要报酬,从而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4.品读课文,析解重点语段,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段,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借物喻人方法的学习。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体会课文的感情,但对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习能力较差者难以理解。

  四、教学策略。

  充分发挥“读课文”的教学手段,以“读”为抓手,让学生在“读”中去分析人们的品格,在读中感悟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当然要加以老师的适当点拨,从而实现重点的突破。

  在“借物喻人”的教学设计中,要学生去体会古井的特点,去找出乡亲们的品质与古井的相似,从而找出共同点,老师从而明确,这样一个以物为题的课文,实际上是在抒发人的一种情感,这就是借物喻人,从而化解难点。

  五、教学过程和方法:

  (一).导入新课:美丽的山村,古老的水井,善良的村民,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今天走进《古井》去感受这份真情,聆听这段故事吧。

  (二)分析课文。

  1、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抓住关键句讨论理解。

  ⑴关键句:“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⑵理解这个句子:①“甜美的乳汁”指什么?②“哺育”是什么意思?③为什么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⑶讨论后回答。

  2、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样的古井,课文是怎样赞扬它的? ⑴抓中心句: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

  ⑵理解这个句子:①这个句子分几层意思?②每层意思写什么?③“陶冶”在句子中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讨论后回答。

  3、自由读2-5自然段,思考:古井是怎样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

  ⑴简单画出乡亲们是怎样到古井取水的情景,并说说古井对乡们的作用。

  ⑵乡亲们是怎样帮一对老人挑水而不计报酬的?

  ⑶从乡亲们的话体现了什么民风,说明了什么?

  ⑷古井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三).语言训练。

  (1)老师提出:你最喜欢哪一段,读给大家听。要让学生不仅有感情,更要有激情,有兴趣。做老师的可以做个示范。例如:老两口说的话:日子长着哩,俺们不能总让大家白费力气呀。要读出老两口的谦意及感动。“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给要过报酬。”学生通过一组对话的朗读,一体会揣摩人物的语气,内心,体会人物的情感。

  (2)看到古井,你想到了哪些人?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老师,是医生,是护士等等,这个时候老师不失时机的追问:为什么?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将无私奉献等品质融入到人物中去。)

  (四)、借物喻人的学习。

  问:此文是写人还是写物?物是什么样的物?人是什么样的人?他

  们有什么共同点?找出交叉点,从而老师指出:通过记叙描写一种物体来象征某个人,从而抒发自己的感情,这就叫做借物喻人。

  (五)作业:课后练习题。

  我的教学业方法上总体可概括为:“一个主线,三个融合。” “一个主线”就是:把握内容,体会情感,运用语言。“三个融合”一是把学习运用与乡亲们的情感交融。二是把学习运用与内容理解相交融。三是把学习运用与课堂训练相交融。

  六、学法:

  可归纳为三点:读书、体会、训练。

  学生以读书为契机,以体会感情为突破口,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抓手,将篇课文融入到读说听写中去,从而起积累知识,升华情感的效果。 说课总结:

  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提到读书、语言训练等,其实,这正是语文课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在语文课中真正提高孩子的语文运用及表达能力。课堂是孩子们的学堂,而不是老师们的讲堂。我们要真正做到退出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我们要努力扮演好导演的角色,让孩子在课堂中去发挥、体验、去说,去写。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学生学完第一单元后,开始进入到本单元国情部分学习,这一节是学好第二单元的基础,只有学生感受到了共和国的巨变,产生爱国之情后,才能产生为共和国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和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 能力:提高搜集、运用、处理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

  3、 知识: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和社会的巨大变化。

  该目标的确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力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强化了德育训练和道德素质的培养,这正是思想品德课的落脚点。

  三、说难点、重点

  1、重点:

  把“理解综合国力增强和感受共和国巨变”确定为重点,是因为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理解了这一点,就容易理解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故定为重点。

  为了突出重点,学习时设置了课件,将其内容肢解开来,以便学生理解和识记。

  2、难点:

  把“认识百姓生活大变迁”确定为难点。因为这一问题的理解涉及到总体小康、全面小康、恩格尔系数等一系列抽象的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无论是知识的储备还是能力都比较欠缺,故确定为难点。

  为了突破难点,搜集了大量学生身边的实例,设置大量课件,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的方法,边展示课件,边启发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

  从而使学生从感性材料的感受到理论的上升,水到渠成,符合认知规律,易接受。

  四、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为了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贯彻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思维品质的原则,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说教法:

  (1)直接演示法:是贯穿始终的教学方法,这样,直观性强,符合认知规律,学生易接受。

  (2)联系身边的变化,通过活动探究,从而感受到共和国的巨变,这样,更加亲近、更易接受。

  2、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主体,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能力方面采取了一下方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过程:

  1、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课前的歌曲播放、欣赏,让学生感悟到生活越来越好,这样就的导入既易接受,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互动达标:

  在授新课的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明了的分析了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手段。这些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古板的理论生动化。还重视教材中的设疑,适当的对题目进行引申,是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课堂小结,畅想心得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的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政治课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4、作业设计:

  针对动手能力差的实际情况和政治学科的时效性强的特点,故布置学生制作一期以“改革开放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主题的手抄报。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雷雨》。我将从以下 8个方面说说我的教学设想:

  一、 说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写的是一个封建大家庭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与必然走向毁灭的故事,从而批判那个充满罪恶的社会。这个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而《雷雨》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单元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与戏剧语言的特点。

  能力目标:

  1、 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特点。

  2、 分析人物语言

  情感目标:

  关注人的情感与阶级地位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根据教学目标与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难点:分析人的情感与阶级地位与环境的矛盾

  三、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 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这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表演法——深入文本,理解人物

  2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3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4、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我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采用了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

  (二) 教学手段

  为了使我根据教材特点而设计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的突出与突破,达到最大化的展示境界,同时也为了配合以上我选择的三种教法得以完满实现,我决定采用“多媒体展示平台”的教学手段进行全程教学。

  四、说学法

  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1、我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顺利地拿到打开鉴赏戏剧之门的金钥匙。

  2、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以形成常规;

  3、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雷雨》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

  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一声叹息。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雷雨》

  (二)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手段简介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曹禺。

  (三)表演擂台,学生表演后请演员代表和观众代表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表演,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置身那种情境之中,体会到当时人物的心情)

  (四)自由讨论

  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

  1、剧中的主要人物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了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对人物对话及潜台词的分析认识人物。教师在学生发言时适时板书总结:

  周朴园:残忍、自私、冷漠、卑鄙的资本家

  鲁侍萍:善良、正直、刚毅、倔强的下层妇女

  2、你如何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它是真实的吗?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思考时联系周朴园的家庭婚姻生活。从而认识到周朴园在抛弃了侍萍后,他的婚姻生活及家庭生活是不幸福的,他对曾经的初恋保持怀念是真实的,因为那一段时期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不过他怀念的是年轻貌美、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的梅小姐,而不是眼前的鲁侍萍。所以当侍萍站在他面前时,他害怕侍萍对他的名誉、家庭构成威胁,他露出了自己资本家的丑恶嘴脸。他对侍萍态度的转变恰恰是由他的阶级地位和生存环境所决定的。通过这一问题很好的解决了教学难点。

  六、说矫正反馈

  假设周朴园重新接受了侍萍,他们会幸福吗?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维

  我想让学生意识到,因为两人的性格及阶级地位他们并不会幸福。再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束语:悲剧是一个民族在某一个时期历史的苦难,它不应该是某一个人制造的,而应该是民族悲哀的时代显现。《雷雨》悲剧,其实就是一个封建民族的悲剧。剧作者借周朴园的一家将一个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展示给读者,让他们去感受这个充满罪恶的制度,跟作者一起去发泄被压抑的愤懑,抨击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七、说作业布置

  剧本在周朴园去精神病院探望两个疯了的女人,侍萍和繁漪中结束,你能为剧本写一个不同的结局吗?

  八、说课堂小结

  对于这篇传统的戏剧教学篇目,我重点总结了了本课教学中的创新点

  传统的戏剧鉴赏,习惯于按剧本语言逐句分析,胡子眉毛一把抓,费时但又难以突出教材的特点,关键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雷雨》这一课,我向传统说“不”,主要设计了“表演擂台”“自由论xx坛”“表演点点评”等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解决教学重难点。

  以上就是我本课的教学设想,谢谢。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简析

  《品质》是长春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这篇小说写于1911年,小说写的是“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鞋匠格斯拉,他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以此表现出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道德。”(教师教学用书)

  从课文所处位置看,《品质》是外国小说版块的第一篇课文,起到开启和引领的作用;从学情角度看,学生有过学习小说的经验,知道小说的三要素,对小说需要通过细节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有了初步了解,第一次接触本文作者,对其创作风格并不了解。

  结合课文特点和小说教学的基本要求,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预习,流利读文,准确识记文中字词;了解作者简要生平和主要作品,初步了解作者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特点。

  2、学习作者精巧的描写艺术,通过文本解读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3、理解标题的双重意义,从小说人物伟大的精神品质中汲取精神营养。

  教学重点

  分析小说主人公的每一次出场,细读人物语言、外貌、神态、动作等描写,感受主人公内心世界,提炼人物形象。

  难点:

  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法设定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科学的知识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自我发现,独立掌握。”针对本课教学目标,我确定如下教学方式:

  1.合作探究,让学习自主。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广泛、深入、感同身受的阅读,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细节描写,展开多角度探究。

  2.多样阅读,关注人文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关于本文题目“品质”无疑有双重含义;对于格斯拉的死因,也会探究到多重含义,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钻研文本的兴趣,应引导学生通过潜心阅读,积极探寻文本意义,建立个性阅读体验。

  三、学法指导

  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学法设定如下:

  1.查阅资料法。搜集和处理信息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对于本文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学生鲜有耳闻,需要在预习环节用心查阅资料,扩大阅读视野,增进对作者的了解。

  2.自主合作探究。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有科学正确的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建立依托于教师的良好的问题引领,本文情节一波三折,但线索清晰,主旨虽深刻但只要用心研读“卒或有所闻”,因此,要有意识地设置能激发兴趣的问题,带领学生通过细读文本,广泛争鸣,求同存异,合作讨论取得基本共识。

  3.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法:有人说:读、思、议是阅读教学的三种重要手段。我认为,读是前提,思是重要保证,议是提炼和总结。课堂上一定要读书,要充分地读,流利地读,有感情地读。要将自己的体会融入到文字中,与主人公感同身受,同呼吸共命运。本文可以细读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格拉斯几次出场的细节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不加刻意雕琢却非常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的描写艺术,值得品味和研读。

  四、教学流程

  (1)设计思路

  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教学本文,根据小说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文章特点,我的设计思路如下:

  资料精选,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复述了解——提出问题,精读细节——自主研讨,求同存异

  (2)具体程序

  根据设计思路,我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1.资料精选,情境导入

  (1)教师导入:

  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总有思想的贤者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用生命护卫公正的良知,如文天祥;也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正义准绳,恪守着人性的底线。今天,我们要来感受来自“底层的光芒”——《品质》(请学生板书题目、作者)

  (2)介绍本文作者生平及主要创作。

  要求每个发言者对所拥有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提炼出最重要的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复述了解

  描写典型环境,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借此来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题是小说的基本特征。

  (1)请问: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两三句话来概述一下。

  (提示:这是一个鞋匠,大家认为他的手艺怎么样? 这么好的手艺,他的生意应该很好吧? )

  明确:格斯拉是个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他的生意却越来越清淡,可怜的老头儿后来就饿死了。

  (2)速读归纳:文章叙述了我和格斯拉先生的几次见面?

  3.提出问题,精读细节

  (1)仔细阅读作者与格斯拉兄弟七次见面的情形,品味人物的形象特点,感受作者的描写艺术。

  第一次:(3-8段)介绍人物基本情况,重点读对人物的外貌描写。

  第二次:(9-12段)定做靴子的过程,重点品读格斯拉先生工作时的动作、情态。

  第三次:(13-22段)“我”对格斯拉先生说散步时的靴子咯吱咯吱响,重点品读人物对话。

  第四次:(23-28段)介绍鞋店生意状况。重点品读格斯拉的自述。

  第五次:(29-35段)店铺发生变化,重点描写格斯拉先生的出场。

  第六次:(36-43段)重点品读格斯拉的外貌。

  第七次:(44-52段)重点品读格斯拉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

  (2)试用一句话归纳格斯拉的形象。(完善板书)

  总结:这是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的手艺,宁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质量,在纷繁的世界里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的底层劳动者的形象。

  (3)作者分七次来描述人物,有什么好处?

  运用人物外貌揭示人物的个性和命运,有助于读者全面立体构建人物形象。

  七次见面,各有侧重,丰富了情节和人物内涵。增强可读性。

  4.自主研讨,求同存异

  (1) 格斯拉有着最好的手艺,却遭受最悲惨的命运。请同学们从文中探索一下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格斯拉虽然贫穷,但宁可饿死也恪守职业道德的个性是他不幸的根源。

  具体表现:他亲手制作靴子,不让别人碰;他精心制作,不惜时间;他用做好的皮革;他废寝忘食;他不预收工资……

  资本垄断,机器作坊,社会风化变坏的社会背景也是他不幸的原因。

  具体表现:机器生产,工业垄断,挤压了小作坊的生存空间,人民追求时尚,把质量放在次要地位。他的悲剧命运也成为必然。

  教师归纳:格斯拉的悲剧真是由自身和社会两个原因造成的。

  (2)其实这样的结局,细心的读者还可以从前文的铺垫中看出来。请找找看。

  第10段:我订做一双靴子要半个月;第28段,他的店铺外边两个橱窗的一个漆上了另一个人的名字了;第40段,他变得更加苍老、消瘦;第43段,仅一年时间,60岁的格斯拉仿佛已经75岁了;第48段,很快做好,生意清淡;第53段,最后一次收到学习时候,意外收到了账单;第54段,当他的店铺没有他的姓氏,他的靴子也下架时,我们就有理由猜想到格斯拉不在人世了!

  (3)文题“品质”有什么双重含义?(完善板书)

  (4)对于格斯拉的坚守,你赞同么?作者持什么态度?有什么现实意义?

  5.小结:

  就像著名的哲学家康德所指出的物质的进步和文明的倒退呈二律背反,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美好的精神品质却在消失,高尔斯华绥用批判反思的精神,带着无限的伤感塑造了坚守传统美德的鞋匠格斯拉这个人物形象,用这个执着而本分的手艺人在无奈的现实社会被淘汰、被毁灭的悲剧惊醒世人,在文明的倒退中呼唤品质。这部短篇小说留给我们的遗憾和嗟叹就像主人公的闪光品质一样,令人回味深远。

  6.板书设计:

  诚实敬业

  热爱手艺

  恪守职业道德

  鞋品一流

  品质

  诚实的底层劳动者

  人品一流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百合花开》选自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在少年,我要飞翔。”重在培养学生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为树立远大理想打下基础。《百合花开》无疑是最好的范本,它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美丽而感人的故事。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层层衬托,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一株小小的百合,生长在数千尺高的断崖,地处偏僻的山谷,自然环境何其恶劣!“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百合还要面临野草和蜂蝶鸟雀的鄙夷嘲笑,这种社会环境是对百合更严峻的考验。然而,它内心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要开花!在执着中追求,在坚忍中努力,终于,百合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成就了百合谷地。面对众人仰慕,百合淡泊、宁静,它教导大家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它启迪人们要“用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种“灵性的、精神的美”是林清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

  百合的遭遇告诉我们:花的价值,开花来体现;人的社会价值,要靠成就来证明。当今社会,虽执着奋斗者有之,可自甘野草者,怨天尤人者、瞻前顾后者、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我们要从百合身上汲取奋进的力量和人生的启迪。而如何能让这株百合的形象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便成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说教法

  细细品读此文,震撼之余,我想对于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利用我校的“四环导学”模式,采用“阅”“读”相融的方法教学。阅,即默思;读,即朗读,让学生在静思默读和琅琅书声中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准备分两课时进行,并确立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八至第十自然段。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环境的恶劣,世事的艰辛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遭遇。

  4、围绕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品析语言,感悟作家的写作特点。

  5、通过多元解读教材,感悟百合执着顽强的精神,体会到百合花逆境不屈服,顺境不张扬的可贵品质。

  四、说教学过程:

  整节课我以“美”为主线,共安排四个教学环节。

  (一)诱思导入,揭示课题:

  (二)共研作品,品读文本

  (三)展示交流,体会情感

  (四)巩固知识,回顾收获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课始,我先由作者的经历导入本课,并继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我这样导入:“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美丽的花——百合,它洁白,秀丽,完美无暇,百合悄然开放,发出淡淡的幽香,一朵一朵的百合盛开在山谷、草地、平原……于是,就成全了一个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百合谷。”同学们,你们想去这个地方看看吗?(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百合谷,欣赏那里的百合花开。

  意图:语言创设情境,学生的心灵被这美所牵动!这是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前提。

  第二环节:共研作品,品读文本

  首先教师范读课文,然后学生自由读文,获得对百合的初步印象,同时夯实字词教学,扫清文字障碍。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体会情感

  师:“请同学们再来阅读全文,看看读完以后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株怎样的百合?它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

  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词语,我对学生发言归纳如下:这是一株坚强的百合,这是一株执着的百合,这是一株追求美的百合,这是一株热爱生活的百合……

  意图:这样引导学生从篇入手,着眼全文,获得完整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重点品读重要语句。学生自学后,再小组交流。我深入到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发言。

  全班交流时,学生谈到哪里,我就讲到哪里。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给他们畅谈的机会。

  我会重点赏析以下三句话。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对于此句,我指导学生通过多元解读法学习。

  如果学生理解到“直直地挺着胸膛”就让他读出百合的自信、顽强。

  如果学生理解到“深深地扎根”就让他读出百合的坚定、执着。

  如果学生理解到“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就让他读出百合的不怕困难、不畏艰辛。

  2、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这段文字表达了百合内心坚定的信念,我指导学生发现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读出排比的语气。

  意图:这时的读仅仅停留在语言表达的技巧上,外在的形式上。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野草和蜂蝶鸟雀鄙夷嘲笑的话,

  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野草蜂蝶等对百合的鄙夷不屑,突出百合在逆境中生存的艰难。

  之后介绍林清玄的相关经历资料。

  师:“林清玄是著名的作家,在成名前也曾屡屡遭受到别人的怀疑、讽刺和打击,但是他说:“我知道自己内在的潜质,我知道自己终究要成为以文字为生的人。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我都愿意用我的文字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至死不渝。”

  这时候,学生一定会体会到林清玄就是在借百合表明心志。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不都是这样的一朵百合花吗?”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出的泪滴。它那透着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了断崖上最美丽的一道景色。

  对于这段话,我引导去学生探究文本用语的精妙,扣住“极深沉的欢喜”和“泪滴”这两个语言点,引发学生和文本深层对话。

  师:让我们都谨记第一株百合的教导:学生齐读: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用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首先,学生会由百合谈到林清玄,再联系以前所学课文一定会说出:海伦.凯勒、贝多芬、张海迪、史铁生……

  最后,教师由自己的经历谈起,并鼓励学生敞开心扉。

  意图:从而,使这株执著坚韧、淡雅高洁的百合形象植根于学生心间!

  第四环节:巩固知识,回顾收获

  百合谷固然迷人,但百合花开多么辛酸曲折;成功固然诱人,但赢得胜利要历经多少艰难险阻。是啊,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在看到漫山遍野的百合花时,更应谨记这个美丽的`结果付出了一个怎样难以言说的艰辛。是花,就努力地开放,是鸟,就尽情地飞翔,心中有梦,就努力去追寻。让我们都能“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让我们每个人的心田上都百合花开!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6

各位专家领导:

  早上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幂函数。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幂函数》选自高一数学新教材必修1第2章第3节。幂函数是继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后研究的又一基本函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建立幂函数这一函数模型,并能用系统的眼光看待以前已经接触的函数,进一步确立利用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研究一个函数的意识,因而本节课更是一个对学生研究函数的方法和能力的综合提升。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①理解幂函数的概念,会画幂函数的图象。

  ②结合这几个幂函数的图象,理解幂函图象的变化情况和性质。

  ③了解分段函数及其表示。

  (2)能力训练目标:

  ①通过观察、总结幂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概括抽象和识图能力。

  ②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幂函数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计算机,了解幂函数图象的变化规律,使学生认识到现代技术在数学认知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见幂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难点:幂函数的单调性及比较两个幂值的大小。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努力去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引导发现比较法

  因为有五个幂函数,所以可先通过学生动手画出函数的图象,观察它们的解析式和图象并从式的角度和形的角度发现异同,并进行比较,从而更深刻地领会幂函数概念以及五个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具有形象生动易吸引学生注意的特点,故此,可用多媒体制作引入镜头,将学生引到这节课的学习中来。再利用《几何画板》画出五个幂函数的图象,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数形结合环境,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幂函数概念以及在幂函数中指数的变化对函数图象形状和单调性的影响,并由此归纳幂函数的性质。

  3、练习巩固讨论学习法

  这样更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学生既能够进行深入地独立思考又能与同学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五个幂函数领会得会更加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氛氛围也变得更加浓厚。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老师先通过多媒体演示教科书中的5个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例子中函数模型,归纳出几个函数表达式的共同特征:解析式的右边都是指数式,且底数都是变量。这样就引出本节课要讲的幂函数。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数形结合,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使学生“学”有新“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学生会逐步感受到数学的美,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多媒体展示引入:本节课要讲的幂函数。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说课稿 篇7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地位、作用

  本课内容是<> B3 Unit 9 What are u ding?.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是 “现在进行时”,主要学习句子What are u ding ?I’ … .What is he/she ding? He/She is …. 本单元出现了八个单词,都是动词的现在进行时态今天这一课是第一课时。所以今天的内容主要是呈现并操练八个单词,顺便结合句型进行交际活动。

  (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新课标以及大纲要求,结合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认知目标:

  (1) 能正确听、说、读、写词汇plaing shpping studing painting eating running sleeping writing

  (2)正确听、说、读、句型 What are u ding ?I’ … .What is he/she ding? He/She is ….

  2、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3、情感目标: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意识,团结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听、说、读、写词汇 plaing shpping studing painting eating running sleeping writing

  (四)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人称代词进行交流。

  二、三、说教法、学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英语教学一开始,就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采用情景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交际法等进行教学。

  1、 情景法

  2、 情景法强调语言在情景中的应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使教学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进行。学生在轻松的情景下,容易学到知识与运用知识。

  3、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象、声音、文字于一体,使教学内容更生

  4、 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

  5、 3、 交际法

  学习英语,目的在于用英语进行交际。英语要作为交际工具来教,也要作为交际工具来学,做到学用统一。在教学中,我遵循这一原则,提供较真实的情景。如: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和一学生正在打篮球,让学生体会现在进行时,活学或用所学知识。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本堂课主要以现代化电教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我根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看图说出他/她/我在做什么,设计了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同时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设计各种小游戏,记忆看等多种形式的演练,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四、说教学程序

  7、 Step1 Free tal

  8、 师生交流,既复习旧知,又很好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下面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

  Step 2 Lead in

  9、 首先教师和一学生在打篮球。

  设计思路: 每一堂课的开头很重要,要在上课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兴趣,这样便容易开展下面的内容。学生都喜欢玩,看到老师在课堂上打篮球立刻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唱歌曲迎合了儿童的心理需求,从而促使他们在轻松自如的情况下,主动地学习。所以课前的预备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

  Step3、 Presentatin

  1、结合单词句型操练时,设计几个有竞赛的游戏,学生在玩游戏中既开心又可以巩固所学的单词和句型。根据多媒体音、形、色、像图文并茂的优势,提供不同的时间,给 学生创设了学习练说的机会,这样的练习,既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体验到了知识收获后的满足。

  2、Step 4、sing a sng and finish activit 1

  这一环节,根据儿童认知特点,学唱歌曲迎合了儿童的心理需求,从而促使他们在轻松自如的情况下,主动地学习。歌词正好与所学的句型一致。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听、说、读方面得到练习、巩固.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和语感。

  Step 5、播放FLASH 动画

  这一活动的设计,是对本课教学的有利巩固,学生都非常喜欢Gg这个淘气的小生物和他的朋友们,学生学过的句型都在动画里出现,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学生见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能回答,使学生体验到了知识收获后的满足。

  五、说板书设计

  设计思路:

  板书要求清晰、明了,体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里将本课的主要内容呈现在黑板上,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运用对话

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及主要内容:

  ⑴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它以真切细致的描写,深刻感人的内容,催人泪下的艺术魅力为课文的特点。

  ⑵文中有一幅彩图,体现了凡卡写信前的害怕,写信时的痛苦,以及哀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美好想象。

  ⑶这篇课文,主要讲在十九世纪后期的旧俄时代。凡卡由农村来到城市的一鞋铺当学徒。他受尽了种种折磨,过着十分痛苦的生活。他写信告诉爷爷倾诉自己的不幸遭遇,流露出自己对献礼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2、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⑵这篇课文的难点是课文把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初次接触。这是教材的难点。

  二、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激好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3、学习本课十五个生字、十二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要服务于学法,要体现和渗透学法。教法要依据训练重点,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凡卡》这篇课文,教师要紧扣训练重点,依据课文内容和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教师情感,大胆处理教材,设计“以导助学,以情促学,以情促学,长文短讲,以读代讲”的教学学法。

  1、布置学生借用工具书的方法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抓住文中引导的作用,区别课文哪些是“信的内容、回忆往事和作者的叙述”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然后逐个进行教学。

  2、直奔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一开始,教师就可引导学生直奔课文中心,进入凡卡的角色,体会凡卡的悲惨命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达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效果。

  3、以导助学,以读促情: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信的内容”紧扣凡卡的悲惨命运“设疑提问,按文入情”,在学生了解了六件事,感到学徒生活这件事印象最深刻时,抓住主要矛盾,环环紧扣,勾画重点词点句“揪、拖、揍、戳、打”,引导学生进入学徒生活的悲惨情境。此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亲爱的爷爷……我就要死了。”指导学生并自己范读把“发发、再也、跪下”读重音,以体现凡卡在绝望中。在读两处省略号的时候,停顿的时间稍长些,以体现凡卡当时难过心情。在读“我再也受不住了”和“我要死了”这两句加上轻轻的抽泣声,效果更好了。这样从声音的高低、轻重、缓急读法,使学生产生如闻凡卡的哭声,如见凡卡挨打的场面,产生声泪俱下的效果。从而达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

  4、运用“对比法”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通过学生自由读、合作读、领读、对比读等方法,体会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产生愤恨与同情的感情,提高阅读效果。在讲“回忆往事”时,采用教师领读,学生齐读:

  教师领读学生齐读

  山林怎么样?冻了的山林喳喳地响。

  爷爷怎么样?爷爷冻得吭吭地咳,……

  小枞树怎么样?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

  小野兔怎么样?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

  学徒生活的痛苦和砍圣诞树时的乐趣进行明显对照,在对比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达到教学与发展学生思维的辩证关系。

  5、利用电教手段,了解凡卡的内心:

  在教学中,把课文中的插图采用投影仪器进行放大,通过对插图"神像、楦头"等景物的教学,体会凡卡写信前担心害怕的心理。通过对凡卡神态的教学,体会凡卡信时的痛苦和哀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的向往心理。

  6、采用先教后放的方法,体现教学的民主性:

  在学习凡卡学徒生活时采用精讲精练,在讲回忆往事时采用扶读方法,在学习作者的叙述时采用放的方法让学生自学,突出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风、学风,充分显示了教学的民主性,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发挥,妥善处理了教与学的辩证统一。

  7、采用“总──分──总”的教学方法,理解课文:

  教学中,“从整体感知,明确重点、教给方法,提示重点、尝试学法,理解重点、运用学法巩固重点、反馈全文、延伸重点”的环环相扣的教学结构程序。

  四、教学程序

  本课用三课时教学。

  1、第一课时:

  ⑴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⑵学生快速阅读、按写信前、写信、写信后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⑶突破难点,弄清"信的内容、回忆往事和作者的叙述"三部分内容。

  ⑷朗读全文,读懂句子。

  2、第二课时:

  ⑴依据教材内容,设疑提问,直奔中心明确重点

  ⑵教给学习方法,学习"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悲惨命运。

  ⑶尝试学法,学习"回忆往事"通过与凡卡学徒生活的对比,理解训练重点。

  ⑷利用电教、通过图片的景物,凡卡的神态、运作、联想的想象,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⑸反馈全文,延伸训练重点。

  3、第三课时:

  ⑴扮演角色,分角色朗读全文。

  ⑵从声音的高低、轻重、缓急的读法,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⑶总结全文,说说凡卡这篇课文为什么感人。

  ⑷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反映教材内容,表现教学思维辅助教师讲解,启迪学生思维,是完成教学的主要手段。

【关于说课稿八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汇编八篇

2.【热门】说课稿合集八篇

3.有关说课稿八篇

4.【精华】说课稿汇编八篇

5.关于说课稿三篇

6.关于说课稿集合5篇

7.关于说课稿汇编8篇

8.关于物理说课稿4篇

9.关于说课稿合集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