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说课稿

时间:2020-11-27 09:34:3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大自然的文字》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自然的文字》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大自然的文字》说课稿

  《大自然的文字》说课稿1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篇课文《大自然的文字》。

  先说教材,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生动形象的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全文共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第2至6自然段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天上的星座、云朵和脚下的石灰石花岗石,告诉我们大自然的文字有助于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第7自然段讲怎样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课文的思路清晰流畅,语言通俗易懂,借助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自然的文字,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适合学生阅读。

  针对课文特点,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大自然的文字,懂得他们的作用 。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重点句子。

  教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学法: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一、 诵读小诗,导入新课

  《秋》 是学生刚学的一首小诗,从诗中的一篇红叶引出大自然的文字,便于学生理解。紧接着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学生的阅读兴趣。

  思考: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问题?

  (把孩子的问题归类整理一下:课文分别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怎样读懂大自然的文字?读懂这些文字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也正是本课教学所要解决的重点。)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让孩子带着问题初读课文。由于是六年级的学生,所以在读课文时出示这样的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看看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把你最喜欢的一种多读几遍。

  (这个问题的出示其实就是在锻炼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能力,也帮助他们在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检查自读情况: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文章主要介绍了星座、云、石灰石、花岗石这几种文字。教师再适时的点拨一下这些文字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又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就帮助学生抓住了文章的主要部分。)

  三、精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文章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段落简洁。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自学为主。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让孩子抓住重点句理解“天上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天上”、“脚下”,两个“每”字都在传递着一个信息:大自然的文字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要有发现的眼睛。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重点。主要从“天上”和“脚下”两方面列举了大自然的四种文字。

  在交流时第二、三自然段借助课件介绍星座,补充一些看云识天气的农谚。从而知道,天上的文字能帮助我们辨别方向,了解天气。

  第四自然段是一个巧妙的过渡。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孩子注意这种过渡的运用。其余几个段落文字浅显易懂,让学生分组通过自学,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读懂课文。

  第五、六自然段首先要让孩子了解同样是介绍地上的石头,作者的叙述重点却不一样。第五节,强调人们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了解地质变化中的“变”——海洋变陆地(城市);第六节,着重告诉我们地质变化中的“迁”——远古时代,从寒冷的冰川变迁而来,本段中的动词用得特别好,引导学生多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最后强调脚下的文字能读出地质变迁。

  课文第七自然段是文章的结尾,也是课文向生活扩张的一个点。主要解决的`是“怎样才能读懂大自然的文字?”这个问题。要让学生明白要读懂大自然的文字就要走进大自然,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善于请教。

  因为有了前面的学习,孩子对大自然的文字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候鼓励孩子走出去,去发现,去探索也就是水道渠成了。

  四、 拓展延伸

  我们的授课绝不仅仅为一堂课,一篇课文所约束,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通的,因此,结合课后习题,我有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环节。

  我的过渡语是: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中到处都有文字,大自然通过这些文字在告诉我们什么?你们看(出示多媒体)

  (由学生自由发挥,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了孩子探索自然的兴趣。)

  五、总结:

  最后是全文总结:今天,我们从大自然这本书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我们又共同为大自然这本书写了几页精彩的文字。大自然蕴含无限的知识、学问和奥秘,等我们去观察、了解和探索。让我们继续为大自然这本书书写更多的文字。

  作业:

  同学之间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大自然的文字,结合课内、课外的知识办一份小报。

  (作业设计弹性较大,强调可以合作完成,让学生在巩固课内知识的的基础上拓展课外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

  24大自然的文字

  天上 星座 辨别方向 走进自然

  云 观察气象 走进书本

  地上 石灰石 地质变化 善于请教

  花岗石 地质变迁

  (板书的设计比较简洁,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大自然的文字》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大自然的文字》,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为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七单元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人类与自然共生存,共发展的主题选择的,作者用平实,通俗的语言介绍了深奥的大自然知识,并把它们比作大自然的文字,学生很容易掌握。

  二、说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1.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

  2.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

  技能领域:1.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阅读能力。

  情感领域: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和新课标要求,通过听、说、读 、写训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自然的一些知识,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短语或句子。

  四、说教材处理: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各种能力的训练,达到教学目标。

  五、说教法:

  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学习。以探讨问题为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六、说学法: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层次,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七、说教学过程:

  本文教学时采用读、议结合的策略:在读中走进文本,在议中升华文本。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

  一、导入、揭题

  1、 出示现代诗

  《秋》让学生从诗中读出大自然的文字。由诗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

  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你们读懂了吗?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 呢?

  这些文字告诉我们什么呢?

  请同学上黑板完成填空

  同学们,你们觉得大自然的文字怎么样呢?(奇妙,有趣,神秘等)

  那么作者是如何用文字将这有趣的大自然文字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

  二、精读感悟

  (一)感受北极星文字的神奇

  1、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北极星这个文字的神奇之处。

  2、 幻灯片出示:第二自然段

  3、学生对比读一读

  4、指名说自己喜欢那一段的介绍? (第一段文字)

  5、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具体,生动,设置了一个情景)

  6、星星写成的天书那么神奇,谁再来读一读?

  7、为了吸引读者,作者在介绍北极星这种文字时,设置了一个故事情境,谁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二)自主探究,感悟砧状云、石灰石、花岗石文字的神奇之处

  1、 那作者是怎么向我们介绍其它三种文字的呢?

  2、认真读读课文三到五自然段,把作者介绍生动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写写感受

  预设片段一

  【PPT出示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找出比喻句读一读 比喻句让你体会到了什么?(了解了砧状云的形状)

  3、作者怎样介绍才使我们队砧状云的印象特别深刻呢?(假设)

  预设片段二:

  【PPT出示第五自然段】

  1、读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2、你从这段中读懂了什么?

  3、能不能用自己的还介绍石灰石这个大自然的文字呢?

  出示关键词 石灰石 贝壳 海洋 让同学连线 介绍

  4、这就是科学家得出结论的推想过程,这是一篇科普文,科普文不光要推想,关键是要有严密的推理,只有这样,才会让人信服

  预设片段三

  【PPT出示第六自然段】

  1、谁来谈谈这段话的哪些地方描写很生动

  2、我们来看看这三个问句,作者心里知道答案吗?(知道)

  3、那他为什么还要连用三个问句呢?

  4、读到这里,老师也有疑问,师读三个问句

  5、老师的疑问谁能回答?生 读后面的句子

  6、这一问一答是什么修辞呀?(设问)

  7、谁想来读一读 学生练读体会设问句的好处

  三、课外拓展

  1、作者伊林是一位著名的科普作家,他用他严密的科普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 其实不同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诗人是这样来表达的

  2、【PPT出示】诗歌大自然的文字

  3、俗语是这样介绍大自然文字的【PPT出示】

  你知道的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呢?指名说

  4、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大自然文字,用你自己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介绍

  四、总结

  同学们,大自然的文字奇妙无穷,我们要想了解更多的文字就必须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更多的文字。

  说板书: 板书: 大自然的文字

  北极星 指示方向 情境

  砧状云 预兆雷雨 假设

  石灰石 曾是海洋 推理

  花岗石 曾有冰川 设问

  教后反思:

  本文是伊林写的一篇科普小品文,科普小品文区别他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说明一定的科普知识,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注重从两方面来教学,懂得科普知识以及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这次可以说是初次尝试,在尝试中,在探索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因此课一开始,我先从故事入手,给孩子们讲了作者伊林小时候的故事,感受伊林对大自然的痴迷,激起孩子们想要控索大自然的欲望。

  作为一篇科普小文,本课围绕“大自然的文字”分别写了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大自然中都有哪些文字及怎样才能读懂大自然的文字。这里需要首先让学生明确的是“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从而使学生心感疑惑:大自然怎么会有文字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描绘了从天空到大地所呈现给我们的一页页鲜活有趣的大自然文字,这里需要突出的是鲜活有趣。从奇妙的天书到有趣的地书,作者把科普知识蕴于日常生活可见可感的现象,让学生读来感觉触手可及,举目可见。语言平白且富有儿童情趣,从而降低了理解课文的难度,因此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已感悟,只在一些比较难理解的北极星的准确位置,砧状云等地方稍作指点。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如作者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星、云、鸟、石头等自然界的生物比作“大自然的文字”;把天空、大地比作一本有趣的大书;把“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的云山比作“铁匠铺里的铁砧”;把树林中的花岗石块披着青苔的样子说成“披着毛皮一般”等等,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既准确地介绍了自然界的现象,又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这一环节的处理,我采用了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去感受语言的魅力。文中的动词运用也很有特色,如:搬、穿、爬、带、走??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像地描述了漂砾的形成。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了一个“爬”字指导学生去理解,去感受作者作词之妙!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只是透过课文掌握了几种大自然的语言还不够。因此,透过文字揣摩作者如何围绕课题去说清相关知识也是本课教学不可忽略的一点。文章第四自然节还可以看作天书和地书之间的过渡段。但它和以前学过的用“不但------而且”连接起来的过渡段稍有不同,因此教学中我也关注了这一点,指导学生去理解。

  在这次的教学中,我还大量渗入了我国关于自然现象的谚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入说的训练,让学生去劝说那些总是坐在家里的人要多出去走走,从而让学生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重要。

  反观这节课,课文的重难点教学基本达到,能够把说明文教出了语文性,但在激发学生兴趣,给孩子们创设一个童话的世界这些方面依然没能达到,仍须继续努力!

【《大自然的文字》说课稿】相关文章:

1.大自然的文字读后感600字 我的“中国梦”——认识大自然

2.读不懂的文字

3.《大自然的文字》读后感_小学读后感300字

4.只有我们喜欢的文字

5.手指可触摸的文字

6.香如故的文字初中作文

7.走进大自然,聆听大自然

8.大自然

9.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