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2-07 16:29:4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六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六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材分析:

  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体现了人和树之间密切、和谐的关系。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

  2、认识刂、冫、人、灬四个偏旁。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4、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准备:

  1、字卡

  2、画有冬天和夏天小树的黑板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你们喜欢小树吗?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有可爱的小树的课文。

  板书课题:爷爷和小树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

  (利用亲切的对话,引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下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的铺垫,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寻答案吧。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课文,拿也铅笔划一划不认识的字。

  (在自读时,要求应具体、到位,另外,引导自读时语言应尽量带有鼓励性。在学生读课文时,培养学生读读划划的习惯。)

  教师指导

  你有哪些字不认识?从字卡里找出来,贴到黑板上。

  (让学生找不认识的字,利用这种生字呈现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以使其集中注意力。)

  引导学生学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词辨义。

  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剩余生字,交流识字的方法。

  汇报,反馈。

  (识字的教学我采取先在教师指导下全班学习,再分组学习的方法是为了让学生先明确感受一定的识字方法,再交流。)

  认识偏旁刂、冫、人、灬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分析学生】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

  三、学习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四、写字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

  [设计意图:练写了三个字,学生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意图。]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P106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3.通过合作交流,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的应用,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运用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建构植树问题模型,并灵活地解决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一一对应思想”的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10根小棒、尺子、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1、师:今天张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怎么欢迎?(学生鼓掌)

  师:手不但能表示情感,还藏着数学奥秘呢!伸开你的右手,你找到了数字几?

  生:5

  师:5是什么?

  生:5个手指

  师:就是手指数,那还能发现哪个数?

  生:4个空隙

  师: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

  师:像这样每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在数学上叫做间隔。(板书:间隔)

  师: 4根手指几个间隔?三根呢?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现象?(课件出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间隔有关的一类有趣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发现规律

  1.课件出示:同学们要在全长500米长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数?

  (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一边”“每隔5米”、“两端都栽”什么意思?(解释“一边”、“500米”是全长和“每隔5米”是间距)

  (2)那么我们需要种多少棵树呢?

  (3)请同学猜一猜、算一算

  预设:100÷5=20? 100÷5+1=21? 100÷5-1=19

  (4)引导验证:现在有不同的猜想,到底谁的对呢?怎么办?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验证呢?如果我们画图来验证,你觉得好不好?(太麻烦)

  三、建立数学模型

  1、化繁为简

  师:我们可以先从简单数据开始研究。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总长500米改成5米、10米、15米20米、30米,请你选一个来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找一找规律验证下吧。

  出示活动要求:

  (1) 结合生活情境,独立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画一画、找一找、算一算的办法研究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同桌合作。

  (2) 完成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3、引导总结规律,完成板书:

  小结:1棵树对应1个间隔,最后一棵对应的间隔没有了,棵数比间隔数多1。你再仔细观察,还有什么新发现?

  板书:两端都栽: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树

  棵数-1=间隔树

  师:如果老师下面空格里的全长填上40米,那么你能不画图列式得出答案吗?100米呢?

  预设:40÷5=8? 8+1=9(解释8表示间隔数)

  4、回归应用

  (1)师:那回到原来的题目全长改成500米,会算吗?那么我把数字再放大变成1000米,怎么做?

  (2)全长10000米,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都种),要种多少棵?

  5、小结:其实今天的学习我们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板书:以小见大或化繁为简)也就是像这样遇到数据比较大或比较繁琐的问题时我们可以用一些小数据、一个简单的草图找到规律来解决。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出示:为美化校园环境,建安小学准备在一条长10米的小路两旁,每隔2米放一盆花,(两端都放)一共可放多少盆花?

  学生审题后独立完成。

  交流提问:这个问题也是植树问题吗?为什么?生活中还有类似的问题吗?

  师:这些树、花盆、小旗等都可以用点来表示,植树问题就是研究这些点和间隔关系的问题。

  2、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摆了6盆花,如果每两盆花之间在插一面小旗,一边能插几面小旗?两边呢?

  3.同学们排成一队去参观,从头到尾一共12人,每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是2米,那么这列队伍长是多少米?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

  出示30米,每隔5米两端都种,学生读题。出示房子,师:现在还是两端都种吗?

  预设:只种了一端

  师:现在间隔数和棵数有什么关系呢?

  再出示一个房子,师:现在还是只种一端吗?

  预设:两端都不种

  师:那间隔数和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下课以后可以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研究一下。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 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树

  棵数-1=间隔树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认知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句子,读懂课文。

  二、能力目标

  凭借课件,发挥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三、情感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验为别人创造快乐,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

  四、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五、教学难点

  懂得小录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

  六、教学准备

  一束玫瑰花,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小朋友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生:玫瑰花!

  师:闻闻看,告诉大家是什么味儿的?

  生:香香的!

  师:老师告诉你啊,这玫瑰花有许多颜色,要不要欣赏一下玫瑰花?

  生:好!

  (看玫瑰花的图片,让学生边看边说是什么颜色的)(课件)

  师:小朋友们,这玫瑰花不但颜色多,气味香,而且它还有许多好处呢。它可以作为亲朋好友之间馈赠的礼物,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用玫瑰花瓣来洗澡能够提神,美容,如果把它的花做成干花还可以泡玫瑰花茶,用来减肥、美容,还能治病呢!你说玫瑰花好不好?

  生:好!

  师:玫瑰花有这么多的好处,森林里的小鹿知道了,它呀,想在自家门前的花坛里,栽一丛玫瑰,我们去看看吧。

  揭示课题:4

  小鹿的玫瑰花(板书)

  (二)、感知全文,质疑问难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主识字交流:

  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已认识的字,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多媒体出示重点字)

  结合经验理解:一瘸一拐。

  结合多媒体理解:花骨朵。

  3、引导质疑:

  ⑴我学会了哪些问题?

  ⑵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⑶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教师要做好统计及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逐步养成带着问题去读书,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4、师生合作解疑。

  (三)、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质疑,多媒体出示文中的两句话:

  ⑴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⑵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学生各自练读这两句话,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小鹿由于生病,没有看到自己栽的玫瑰花。

  生:小鹿没有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栽的玫瑰,真是遗憾。

  师:你从哪个词感觉到这种“遗憾”的心情?

  生:我从“惋惜”这个词体会到的。

  师:“惋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生:“惋惜”的意思是可惜。

  师:是呀,小鹿辛辛苦苦栽的玫瑰,却没有看到。

  (多媒体出示玫瑰凋谢的画面)

  真是可惜!哪位小朋友也能学学小鹿弟弟,用“惋惜”这个词说一句话。

  生:妈妈惋惜地对我说:“你回来得太迟了,没有吃到妈妈煮的鱼汤。”

  生:看到我这单元的测试,又因为粗心没有全对,妈妈惋惜地摇了摇头。

  生:……

  师:我们该怎样读好这一句话?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设计理念

  这一课的设计注重目中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学,目中有学情,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设计,以学定教。切合学生实际,尊重学生个性,倡导在自己的阅读中去体会,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自得;平等对话交流,鼓励发表个人见解,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特点,体现语文课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特点,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方法习惯之中,体现文道关系。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儿歌的兴趣,让学生有主动读儿歌的愿望。体会到种树的快乐,种树的种种好处。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学准备

   教师:

  1制作生字卡片、准备教学挂图(简单课件)。

  2与音乐老师联系,让学生认识音符和歌谱;与美术老师联系,画一画树。

  学生:观察树木,了解种树带来的种种好处。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读题激趣,感知儿歌大意

   1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看看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二、自主识字,交流评议

   1自由、轻声地朗读儿歌,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练读几遍。

  (2)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试着记住字形。

  (3)勾画生字词,把儿歌中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做上问号。

  2交流自主识字情况。

  (1)学生相互提醒音难读、形难记的字。

  (2)用生字扩词语,选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学生个别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全班交流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入下一环节解决。例如:绿色音符、绿色歌谱、种下歌声、种下幸福等等。

  三、自读自悟,边读边悟,自主解疑

   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提示: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边读边想。

  音乐常常与快乐相伴,一个个音符,就像一个个快乐的因素,它将构成快乐的歌谱。儿歌中的这两个比喻可谓意味深长,笔者认为可从这一角度去理解,为理解后文种下歌声、种下幸福奠定基础。

  音符是什么?(乐谱中表示音长或音高的符号,这里用来比喻一棵小树。)

  歌谱是用来干什么的

  (歌曲的乐谱、谱子,人们唱歌时用的。这里用来比喻一行小树。)

  2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环境得到美化,生活更加快乐,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读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四、进一步诵读课文,体会情感

   1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或背诵,积累语言,进一步体会种树的快乐,感受树木的作用。

  五、语言积累活动

  结合课后第二题,积累词语,感受语言的优美。

  六、书写练习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学生提出难写的字、笔画笔顺不清楚的字,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兴字集体书空笔顺;唱、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指导书写。

  2交流展示、展评,激发写好字,主动练字的积极性。

  3写写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句子。

  七、拓展

   1说说你准备为小树做点什么。

  2根据你对儿歌的理解给儿歌配画。

  3试着仿照儿歌的样子当小诗人说一说。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重点段落;简要概述故事内容。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文中人物对给予一词的诠释。

  3、触发学生的真情,让给予内化为己有。

  【教学重点、难点】

  从男孩的言行,从保罗的两次误解中,让学生领悟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出话题

  1、说说你什么时候最快乐?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

  索取是快乐的

  2、索取的反义词是什么?

  板书:

  给予

  (指导读正确。)

  3、索取是快乐的,但我们今天的课题却与之大大相反。

  板书:

  给予是快乐的

  齐读课题;

  4、过渡:

  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懂得他的真义是不简单的,课文中的保罗也是如此,不信你读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保罗是一下子就明白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吗?

  板书:

  开始后来

  ⑴ 学生准备。

  ⑵ 交流。

  3、让我们再来读一次课文,感受那一个个动人的场景,体会那一个个场景里人物的内心。

  (1~7、8~15。)

  三、赏读,体会真情

  1、读着课文,有一句话让我想到了很多:

  出示:

  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⑴ 他们三人指的是──板书:

  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

  ⑵ 交流难忘:

  ──小男孩的弟弟为什么难忘?

  (第一次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小男孩为什么难忘?

  (让弟弟得到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为什么难忘?

  (可能学生会说是因为保罗让兄弟俩得到了快乐而难忘或是他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而难忘。)

  2、保罗难忘的只是这个结果吗?我说,不是!我想,让他永远记忆犹新的更会是那晚他明白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有了两次错误的想法,是小男孩用自己的言行教会了他要懂得给予。

  ──第一次错了

  ⑴ 保罗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有第一次的错误的想法?这错误的想法是什么呢?

  ⑵ 但是小男孩的回答却让他十分惊讶!

  指导读好小男孩的话。

  ⑶ 他明白给予是快乐的了吗?

  体会不由自主。

  (联系:圣诞夜相当于中国的除夕之夜,他应该快点回家和家人团聚。)

  过渡:他真正懂得给予是快乐的了吗?并没有!因为他又想错了。

  ──第二次错了

  ⑴ 保罗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让他有第二次的错误的想法?这错误的想法又是什么呢?

  ⑵ 不过,这回他又错了。小男孩是如何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他的呢?

  重点指导读好小男孩的话。

  (欣喜→郑重。)

  (个别读,齐读。)

  ⑶ 这回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因为──(引读12自然段)

  如果让你在把字前加个词,你会加什么?为什么?

  (连忙→不由自主。)

  ⑷ 多么感人,多么温馨的一幕啊!让我们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3、小结:

  这个圣诞夜,对于小弟弟,五彩的橱窗、夜景让他难忘;对于小男孩,他送给了残疾弟弟一个最好的圣诞礼物,他感觉自己成了大人;对于保罗,他目睹了一幕人间真情,并在给予中品尝到了一丝甜蜜与快慰,他同样不会忘记这个夜晚。

  学到这儿,我们回过头再来看板书,你能加上一个字(板书:( ),!)将这两句话连成一句话吗?(索取是快乐的,给予更是快乐的!)齐读。

  四、拓展,内化真情

  是的,索取是快乐的,给予更是快乐的!

  你们听,老师有这么一个故事──

  1、配乐朗读《爱心树》。

  2、此时,你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许多熟悉而又亲切的脸庞?你心里是不是有很多话想说?放在心里,让我们珍视,让我们珍藏,让我们用今后一生的行动来诠释!

  五、板书

  索取是快乐的,给予(更)是快乐的!

  保罗

  ↙ ↗ ↘

  小男孩 → 小男孩的弟弟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六篇】相关文章:

1.【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八篇

2.【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五篇

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八篇

4.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9篇

5.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四篇

6.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8篇

7.【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七篇

8.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

9.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