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01 15:00: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5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展开合理想象的写作方法。

  2、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

  感受小女孩几次擦亮火柴时的幸福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出示小女孩画像,引入课题。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童话故事,这是一个令人牵肠挂肚的小女孩,这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播放课件

  现在,我们听到了呼呼刮着的寒风,我们看到了簌簌而落的雪花,就在这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就在这旧年的大年夜,小女孩衣衫破烂,赤着脚,蜷缩在墙角,身体在瑟瑟发抖。

  二、变序学文

  (一)导读第三部分(出示小女孩含笑而去的画面)

  第二天早晨,雪止风停,太阳出来了,可是小女孩的命运如何?

  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啊!大家看,小女孩正处在学知识、长身体的年龄,然而却被活活地冻死了。打开课本,伴着音乐,让小女孩在我们的朗读中,充满无限同情的朗读中安息吧!(师生齐读)

  对小女孩的死,冷漠的人是怎么说的?

  然而这暖和的阳光下悲惨的一幕却深深地触动了安徒生爷爷,他由此产生了美好的想象。

  (二)展开研读擦火柴部分

  1、朗读学习

  (1)教师指导理解第一次擦火柴的段落

  请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五至十一自然段,看文中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看到了什么?

  能在课文中找出原句吗?

  第一次是“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火柴”。

  第二次是“她又擦了一根”。

  第三次是“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第四次是“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第五次是“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了什么?用--划出(火炉),这一次的幻想给人什么感觉?(温暖)

  (2)指导朗读,体会含义,表达感情(出示课件)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同情)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自己的小手吗?(犹豫)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惊喜)

  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满足)

  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失望)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遗憾)

  (3)学生自主学习小女孩第二次至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刚才老师指导你们学习了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过程,请你们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小女孩第二次至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段落并填写手中的表格)

  (4)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感情上有什么变化?

  我们一起学习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填写表格的内容。

  2、自由读

  3、指名比赛读

  (三)回归第三部分

  小女孩被冻死了,此时此刻,站在丹麦冰冷的街头,望着含笑九泉的小女孩,我们能说些什么呢?

  三、品读课文,揭示主题

  联系上下文,大家想一想小女孩心中的“幸福”是什么?文中两次出现“幸福”这个词,“幸福”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会对她说些什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2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杰作之一。它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冷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他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的重点是讲这个女孩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为了暧和暧和快冻僵的身体,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并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而这些幻象又恰恰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

  为了能够让这些生长在幸福的孩子们领悟到作者这种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我实施了这样的教学方案。

  一、强调精读细说

  “读”是语文课的基础,要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卖火柴”的这部分,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结合具体语句、段落相互交流感受,重点认识小发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擦火柴”这部分,让学生自读,使学生领悟作者的想象描写完全基于现实,十分合理。同时抓住课后习题来说。课后习题的设计意图在于关注阅读理解的个性化,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我给学生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读、说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或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自己选择读、说的内容形式。全班交流时,也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选择独立体验。

  二、读议结合

  我让学生精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这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在这一段中的写法以及小女孩的心理变化后,针对“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这一重点句子来讨论,先是提出了: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然后又提出:“作者为什么不写小女孩就在暧烘烘的火炉边度过那美好的夜晚,而要那么残酷地写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孩子们通过交流,不仅理解了:是因为小女孩在火柴光里看到了美好的幻象,所以才说这火光是奇异的,还了作者这样对比写是为了突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同时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接着我再让学生以此方法学习小女孩其他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满、橱窗、闪烁、灵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像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教学难点:从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教师范读,导入新课。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

  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她吃,

  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

  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问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你想进一步了解这位卖火柴的小姐姐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爷爷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认真看老师板书,齐读课题。)

  2、背景介绍。这篇童话是19世纪丹麦伟大童话作家安徒生的著名作品之一。当时丹麦人民在本国统治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剥削下,境况十分悲惨,为了维持家庭生活,许多年幼的孩子也被迫走上街头,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吃不饱,穿不暖,更谈不上什么快乐和幸福。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流利。读完后谈一谈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做适当评价)

  三、细读感悟

  【卖火柴部分】

  学生汇报交流为主,注重指导朗读,师生共同谈体会。

  【擦火柴部分】

  课文多次提到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看到的情景,请同学们拿起笔,划出这些句子,用心读一读,再选出你感受最深的段落,把自己的感受在句子旁边写下来。

  (一)、学生朗读感受最深的句子。

  当别人读书的时候,你要做两件事:第一,听一听他读的哪儿有感情,我要向他学什么。第二,我要读得更有感情,我该怎样读。听清了吗?

  (二)、学生随机谈感悟、师相机指导朗读。

  a、“暖和的火炉”部分

  1、学生朗读有关火炉的段落,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小女孩眼里,一根火柴微弱的光为什么会变成温暖的大火炉?(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迫切需要温暖。)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适当补充小女孩冷的内容,加深理解。

  b、“喷香的烤鹅”部分

  1、学生朗读有关烤鹅的段落,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烤鹅?(体会小女孩迫切需要食物)

  2、学生交流,并引导学生初步感悟童话的特点。

  c、“美丽的圣诞树”部分

  d、“奶奶出现”部分

  四、精读入情

  e、“飞走了”部分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你觉得这是真的吗?怎么理解呢?

  f、理解“幸福”这一部分

  1、引出这段话。

  2、自读这段话。

  3、会读书的同学读完这段话,一定有问题要问。

  4、理解“幸福”的含义。(难道小女孩就真的希望死吗?真的希望自己在一把火柴中结束自己年幼的生命吗?她还有好多好多未了的心愿,她还想……训练学生说话)

  四、续读拓展

  假如小女孩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再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安徒生写过很多童话故事,《丑小鸭》、《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遭遇,深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的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课件播出卖火柴的小女孩图导入。

  二、播放课件,简介作者。

  三、学习生字词

  课件播出,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请学生读生字词。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快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课文主要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按故事情节的变化把课文分成三段,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五、讲解第一段(1—4自然段)

  请四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1—4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在万家团圆的大年夜,小女孩却要在街上卖火柴,忍受着寒冷与饥饿的煎熬,你们觉得她可怜吗?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女孩非常可怜?把这些句子用“——”划出来。再把这些句子分成四类,填入表格。看看哪些句子分别说明小女孩的寒冷、饥饿、贫穷、没人疼爱?

  寒冷

  饥饿

  贫穷

  没人疼爱

  3、指导感情朗读1—4自然段,体会小女孩的不幸。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深深体会到了卖火柴小女孩的不幸。接下来,还有什么事情将会发生在我们可怜的小女孩身上呢?

  七、作业设置

  预习第二、三段,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出现了什么的幻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回忆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大段,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二、深入品读,反思幸福,感悟不幸

  (一)体会幸福

  浏览课文第二段,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出现了什么幻象?

  展示多媒体图片和描写小女孩幸福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的幸福感受。

  (二)领悟不幸

  这些幻象是不是很美好?暖烘烘的火炉、香喷喷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都是真实的吗?

  小组讨论,为什么幻象中会出现“大火炉”、“烤鹅”、“圣诞树”、“疼爱她的奶奶”而不出现其他事物呢?作者的这些想象合理吗?这些事物的出现说明了小女孩怎样的渴望?

  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第一次 大火炉 温暖

  第二次 烤鹅 渴望 食物

  幸福? 第三次 圣诞树 欢乐 不幸!

  第四次 奶奶 疼爱

  第五次 和奶奶一起飞走 幸福

  (三)解读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课文第五自然段中“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一句说明了什么?表现了小女孩怎样的心情?

  2、小女孩一共擦燃了五次火柴,她从一开始不敢擦一根火柴到一根又一根地擦燃,最后竟一下子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3、课文第六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你是怎样理解”厚”和“冷”这两个字的?

  4、第8自然中小女孩说:“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这句话预示着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5、如何理解: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五)揭示主题,情感升华

  (一)揭示主题

  小女孩死了,她还没能看到新年的太阳就死了。第二天当人们发现小女孩的尸体时,他们的反应是怎样?面对如此惨剧,为什么人们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呢?

  小女孩死了,但是她的表情怎样?课文最后一句话:“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中的两个“幸福”含义一样吗?它们分别指代什么?

  2、理解思想内涵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二)情感升华

  全班齐读最后两段,读出对小女孩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控诉的强烈感情。

  课件播放《火柴天堂》音乐,使学生在凄美动人的音乐中产生共鸣。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习本课后的体会。

  2、思维拓展:假如小女孩来到了我们面前,你最想跟她说些什么?

  3、知识延伸:走近安徒生,介绍安徒生作品及影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六、作业设置

  1、把你想跟小女孩说的话写下来。

  2、你还看过安徒生的哪些童话?把你看过的一个童话的主要内容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师生教与学的共振效应,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紧扣“由怜生爱,由爱生愤“的情感脉络,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情感。从大年夜小女孩冻死街头还会面带微笑凄美的画面,感悟小女孩生不如死的痛苦,体会沙皇统治下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安徒生给予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联系实际,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心存感恩,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

  在读悟的过程中,我抓住文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出现的幻景和章最后一句话:“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让学生联系上文对句中的两个“幸福”谈谈自己的理解,再从整篇文章想开去,小女孩一次次点燃火柴,其实是在点燃心中的希望,点燃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我们生活的年代不同,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体会她面对寒冷、饥饿、痛苦时,还要让学生想想小女孩心里是怎么想的?从而明白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的。我们更应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要有一颗爱心,关心和同情一些贫困者与弱势群体等。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九课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故事。它讲了在一个下着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罪恶。让学生通过学习,唤起他们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学习语文有浓厚兴趣,学习主动性强。农村小学校的教学设备虽然简陋,远不如城市学校,但是他们已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和训练,已经积累了许多学习方法和经验。没有先进的辅助教学设备,对学生学习本课的效果没有什么影响。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的设计,我根据这一理念,摆正老师的主导地位,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语文课程实施》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课的设计,遵循这一理念,以读为本,放手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体验,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个性得以张扬,凸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了解作者合理开展想象的方法和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罪恶,加深对社会主义的感情,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小女孩的每次幻象中体会小女孩的的悲惨生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作者的合理想象和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指名说说: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2、 师: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能挨过这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吗?她的命运会是怎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 把学生的思绪拉到那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唤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学习“擦火柴”这部份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小女孩几次擦火柴?每次各出现什么幻象?

  2、自由读第一次擦火些的课文内容,思考:

  (1)为什么出现的幻象是火炉?你有什么感受?

  (2)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3)齐读这小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处境。

  (4)小组讨论学法,教师帮助归纳。

  (读——思考——释疑——再读体会)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大胆质疑、主动积极地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学习方向;让学生总结学法,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过程,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3、同法分小组学习小女孩后面几次擦火柴的课文内容。

  (1)各小组用学习“第一次擦火柴”的方法,学习后面几次擦火柴的内容的交流汇报。

  (2)教师小结自学情况。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获得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实践,实现学法迁移。同时,也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小女孩小女孩几次擦火柴的课文内容。

  (1)齐读 (2)分组赛读 (3)指名读

  (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内容的理解和感情体验,与文本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二)分小组合作探究小女孩死去的课文内容。

  1、各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后,交流、汇报。

  2、各组的代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3、教师小结自学情况。

  (这个环节,教师致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开放的学习空间,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情和情感体验,不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个性得以张扬,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内化情感体验,与文本产生共鸣。)

  三、小组讨论写法,教师帮助整理归纳:

  想象丰富符合实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使所学形成系统)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小女孩的命运是多么悲惨啊!谁读了这篇课文会不深受感动呢?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像小女孩帝样的穷人是不计其数的。如今,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里,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该怎么做呢?请说说你的想法。

  (该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再度唤起学生对小孩及所有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加深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感情,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五、课外活动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思考练习第二题。

  (进一步拓展文章的人文内涵,让学生从文本内涵想开去,联系生活实际,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板书设计】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 (原因)

  1、火炉——冷

  2、烧鹅——饿

  卖火柴 擦亮火柴 3、圣诞树——没有欢乐 冻死街头

  (可怜) (渴望幸福) 4、5、奶奶——没有幸福 (悲惨结局)

  飞走

  (珍 惜 美 好 生 活)

  【自我评价】

  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课堂上学生学习主动、兴趣很浓,教学效果甚佳。最突出的地方主要有如两点:

  其一、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我或是让学生自读感悟,或是让分组合作探究,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多元反应,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二、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读中体验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那些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悲惨命运,爱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不足之外;在引导学生总结写法时,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足,有少许学生对这一块理解不透彻。

  点评

  本节课,王长振老师是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设计,有机地整合了三维目标。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如下这些方面:

  一是阅读教学中,不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教学“擦火柴”这部分时,教师并未做分析,只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自读感悟,讨论交流。

  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情感的体验,对文章思想的体会,老师让学生或是自主、或是合作探究,张扬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是以读为本。“读” 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主要活动,本节课以“读”贯穿始终。读的形式多样,如齐读、自读、小组赛读。让学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以读加深情感体验,以读获得思想启迪。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3、认识贫富悬殊,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穷苦人民的不幸遭遇。

  教学过程:

  一、启发激趣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的体裁是什么?学习的重点又是什么?

  2、介绍作者简况:

  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位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丹麦的安徒生及其他的一部经典之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3、审题激趣:

  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启发激趣,让学生回忆本单元的学习方法——抓住关键的句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学好本课作准备,同时向学生介绍作者简况,审题激趣,目的是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新”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二、自读质疑

  1、带着问题轻声朗读课文。(精选学生的问题)

  小孩子为何去卖火柴?其遭遇又是如何?

  2、巡视指导,了解学习情况。

  3、注重指导阅读常用的阅读符号。

  用“==”划出中心句,用“——”划出重点句,用“~~”划出佳句,用“。。。”划出中心词,用“...”划出重点词等。

  在全面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进行圈划批注,质疑问难,学会自主操作,培养迁移能力。

  三、重点深探

  1、小组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精讲关键的语句及重要的问题。

  例:

  ①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②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地方去了。

  ③小孩子坐在墙角里,两肋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本环节是围绕教学重点——小女孩的五次幻想,通过读、划、思、议的学习方法,精讲第一次幻想,其余四次幻想,引导学生自觉深探,突出以指导朗读,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女孩的思想感情,激起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憎恶,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

  四、自我回顾

  1、你是如何理解掌握本篇课文的?运用了哪些方法?

  2、师小结,在阅读教学中有许多方法可以运用,如:旁批,发现问题等。

  教师启发学生主动整理学习新内容的学习方法,总结提高,整体理解,促进学生学有所得,灵活运用,真正体会到探求真知的苦与乐。

  五、练习运用

  1、师出示三个不同颜色的盒子,并明确告诉学生这三个盒子里面有三种不同难度的题目,谁愿试摸题目来解答。

  2、学生自告奋勇摸题解答。

  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A、B、C三档不同难度的题目,采用挑战形式解答,激发学生求知欲和积极参与的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六、开拓延伸

  1、出示安徒生的著作《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并作简要的介绍,鼓励学生课后去阅读。

  拓宽知识面,引导学生自觉地读一些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积累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教后感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理论,更重要的是立足于本职岗位,探索、可操作的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在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实面前,我们探索出“自主”教学模式,以此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现状,效果颇好。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六年级第二学期扩展阅读课文,针对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六大教学环节:启发激趣——自读质疑——重点深探——自我回顾——练习运用——开拓延伸。把课堂还给学生,并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材内容通过教师的激发、挖掘、提炼而展示出来。尤其是练习运用这一环节,我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本课内容,设计了A、B、C这三档不同难度的题目,采用挑战形式解答,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自告奋勇摸题解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有所得,灵活运用,真正体会到探求真知成功的欢悦感。

  点评:

  小学语文课堂自主教学模式,是在我校《培养农村小学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研究》课题的指导下,进行语文课堂改革的一种尝试:“自主”教学的实质在于力图从观念上和教学机制上,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教师通过“自主”教学课堂模式的设计,力图把教学的目标、任务,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自觉要求和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自觉能动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形成主动想学、主动理解、善于创新的心理品质和能力,达到教学上的真正成功。

  在具体的教案设计中,我们不乏看到设计者的“苦心”。在褚老师设计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中,第一个教学环节是以“趣”办先导,其中审题激趣“你想知道什么?”虽是简单一问,却颇有新意。以往教师不会关心学生想什么。而只是要求学生循教师思路回答。这一问打开学习这篇课文的思路,后面的小组讨论交流,自我回顾,似乎都是教师跟着学生走,其实是教师在巧妙地引路。

  在夏老师设计的《荷花村》一课教案中,也很好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精神,而且更是不露痕迹。如有让学生说,让学生自学生字,让学生动笔,让学生看实物自己讲,要学生收集家乡图片自己讲。教师的设计使学生一步一步扎扎实实自己走过来,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能这样设计,是够大胆的,也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深切地感到,教师的教学思想会自然地融进其设计的教案中、融进课堂教学中。在素质教育进入课堂教学这场攻坚战中,我们的老师是主人翁,得先把他们武装起来。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7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阅读方法实现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致力语文素养的形成。珍视儿童独特的理解。

  2、采用对文本细读的方式,教学生读出语言文字背后的信息,读出文字背后的感受,读出文字背后的思考。

  3、通过对小女孩的“小”,发觉对应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中一个个的“大”,体会童话永恒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

  2、了解小女孩五次擦亮火柴的内容,整体上加深和感受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

  3、能抓住重点句子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本内容,认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

  难点:抓住重点句子理解并能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录音机、幻灯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配乐诗朗诵,老师朗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师:这是当年九岁的刘倩倩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诗。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女孩(板书:女孩。学生读一读)。加上“小”字再读,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小女孩身材瘦小。

  生:我感觉这个小女孩个头矮小。

  师:那么卖火柴的小女孩给你怎样的印象呢?

  【设计意图:在凄凉的音乐中,让小女孩可怜的形象刻印在学生的心中,引出文本,为学习下文做下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可怜、穷苦、美丽、缺少疼爱、、、、、、)

  2、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出刚才你们所谈到的这些感受的。或许会丰富你的认识,提升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故事,培养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

  三、学习探究1—4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

  (1)重点品味第一句。

  师:读到一个“冷”字,这是告诉我们什么?“雪”呢?它告诉什么季节?那“黑”呢?

  (2)指导朗读(读出两种不同的形式。语气一种是由弱到强。一种是由强到弱。随着老师的手势齐读。)

  师:还是这句话,我们再读。读到“冷”,什么感觉?

  生:我们感觉到冷,再加上“冷极了”,说明真的很冷。

  师:注意紧跟这“冷”后面又出现了一个“雪”呢?

  生: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就让人感觉更冷了。

  师:再注意,这两个词后面又多了一个“黑”,又是什么感觉呢?

  生:已经是三个“冷”了!让我感到那不是一般的冷,那是冷极了!

  师:我们在“冷”的前面加上一个什么字,才能体现这不是一般的冷呢?

  生:加一个“极”,就是“极冷”。

  生:不,我觉得加一个“寒”更好,“极冷”是说冷的程度,而“寒冷”的寒,不仅让我们体会到冷的程度,更让我们感到寒气逼人,令人觉得冷得可怕。(板书:寒冷)

  师:这句没有写小女孩,去掉可以吗?

  生:不可以,这是环境描写。让我们感觉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此恶劣,预示着故事的悲惨,小女孩的不幸。

  师:看,小女孩向我们走来了。请同学们细读这句后面的几句话的描写,看哪个词语、句子触动了你,把你读出的感受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学生默读,后发言。)

  生:我从这句 “光着头、赤着脚”说明了小女孩的穷苦。

  生:这里说是“大年夜”,“大年夜”本来是一家人快快乐乐温暖地在一起,而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很可怜。

  生: “一向是他妈妈穿的”说明小女孩家非常穷,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双鞋。

  师:(教师因势利导)那就是说,小女孩一向就没有鞋穿。

  生:“小男孩说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摇篮”一词说明小女孩的鞋非常大,这是用了夸张的写法。

  师:小女孩已经够可怜的了。

  幻灯出示:“她在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从 “吓”字看出了什么?想象小女孩的心里。(板书:“恐惧”)

  师:就在这样寒冷环境里,小女孩心中充满恐惧,但没有办法。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引读)这一整天,谁也——(学生接读: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学生接读: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师:想象这里的谁,都会是哪些人?“谁”强调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幻灯片出示:这一整天,小女孩 ( 没有卖出过一根火柴 ),小女孩( 没有挣到一个钱 )。

  师:这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寒冷吗?(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的寒冷理解。)

  师:自然环境的寒冷,加上社会环境的冷漠恐惧,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雪上加霜!)

  3、从三、四自然段中任选一段学习。看哪个词哪句话触动你,说说你的感受。

  生:“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我觉得小女孩“又冷又饿”。

  师:这一整天,那可是从早到晚,这里的“饿”是我们平常说的饿吗?

  生:小女孩是饿极了,那叫(板书:饥饿)

  师:寒冷,再加上饥饿,小女孩整个是(饥寒交迫)。

  生:我读到了这一句,“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我觉得小女孩很美,可是她却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美丽。而且课文还写道,“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说明富人家很有钱,而小女孩却在这个大年夜在街上走着,冷着、饿着,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师:一个没注意,一个忘不了。这对比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生:小女孩这么美,她没有注意,没有人和她一起过大年夜,可是她却忘不了,我觉得这个对比,更让我感觉到小女孩的可怜和不幸。

  师:“可怜的小女孩!”这是谁站出来说话了?

  生:我觉得是作者在说,是安徒生在说。我发现这里用到的是“!”,这也说明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内心的这种情感很强烈。

  学习第四自然段。

  幻灯片出示:“她找了房子的一角坐下,蜷着腿,缩成一团,可她觉得更冷了。”(引导学生从天气、家穷、没有关爱几方面去理解)

  小女孩在外面受了这么多的苦却不能回家,心里就觉得更冷了。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她家里是多么贫穷!用草和破布堵住,可是风还是能灌进来。这里“灌”可以感受到风的威力,因为我们平常说风刮进来、吹进来。说“灌”,那是说风像水一样倒进来,可以想象她家该怎样的冷!如果她爸爸能给她一点温暖,小女孩也不会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在墙角呆着,一定会回家呆一会儿的。

  师:此刻,她是(心灰意冷!)此时,小女孩是多么(板书“孤独”)

  【设计意图:细读文本,理解语言文字蕴含的意思,谈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师:无助的小女孩!她实在太孤独,太难过了,她要点燃这些没有卖出去的火柴。她一共点燃了几次?(5次。师引导学生说出相关内容)

  四、幻灯片出示文中体现小女孩可怜的部分语句。

  1、配乐朗读。教师用感人的语言引出幻灯片的句子,学生读幻灯片的句子,增强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整体感受。

  师:这寒冷,这饥饿,这恐惧,这孤独,当我们把这些散乱四处的句子规整一起,整体阅读的时候,可以想象小女孩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情感?(板书“痛苦”)

  师:饱受这样苦难的小女孩,可以想象,当她好不容易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奶奶时,她会怎么呼喊?

  2、重点引导学生读在亮光中幻觉见到奶奶的句子

  (1)、“奶奶!”(学生带着惊喜的语气朗读。)

  师:她那么饥寒交迫,这回终于看见了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她又会怎样的呼喊?

  (2)、“奶奶!”(学生带着快乐的语气。)

  师:她要驱散内心的恐惧与孤独,该怎么请求奶奶?

  (3)、“奶奶,请把我带走吧!”(学生带着急切的语气)

  师:她必须请求奶奶带走她,因为——

  (4)、“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读出了恳求的语气。)

  师:此刻她的脸上一定还留着伤心无助的泪花,声音哽咽,谁再来呼喊?

  (5)、“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6)、多种朗读形式体验“啊”的情感。读出抽泣,哽咽无声的声音。

  (7)、学生把双手伸向天空再次朗读,体会。

  师:尽管如此,火柴还是熄灭了。随火柴一起熄灭的还有——小女孩的生命。

  师:她死了, 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嘴角还挂着令人心碎的死亡的微笑。

  的微笑!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悲剧的气氛,感染学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想象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对小女孩悲惨生活的同情。同时也欣赏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五、总结

  师:故事结束了。我们发现,在这矮小、瘦小、弱小的女孩的生命里,对应着我们读到的,却是那些看得见的“大”——

  生:那双可以用来做摇篮的大鞋。

  生:那两辆冲过来的大马车。

  生:那些不肯买火柴的大人。

  生:还有那堵高大的墙。

  师:这都代表着小女孩所生活的是一个强大的冷酷的世界。透过这个强大的世界,我们还读到了那些看不见的大——

  师生一起总结

  板书:不尽的寒冷,无边的饥饿,不尽的恐惧,难掩的孤独和无限的痛苦。

  师:同学们有这么深的感受,是因为细细地读,慢慢地品味了这篇课文,才读到了这么多感受。也是因为你们有一颗富于同情、怜悯的心。

  板书设计:

  (不尽的)寒冷

  (无边的)饥饿

  (不尽的)恐惧

  (难掩的)孤独

  (无限的)痛苦

  【设计意图:了解童话故事幻想性的写法。简洁、明了的板书设计,感人的字眼,更让人感觉到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长舒了一口气,这一节课的内容对于本班学生是多了些。但任务完成还是较满意。特别是刚走下讲台,一位老师对我说:“符老师,这节课我听到流泪了,真感人。”当时,我真的有些成就感。

  我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最终目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1、重视朗读能力的训练。“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采用自读、齐读、品读、精读、指导读、重点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目的。感悟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读、思、议结合,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

  2、配乐诗朗诵,创设情景,,在悲伤、凄凉的气氛中引出文本,感染学生,为学习课文做下铺垫。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细读文本,慢慢地品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而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把描写小女孩现实生活的句子整合在一起配乐朗读,在悲惨的音乐中感受小女孩的情感,让学生欣赏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激起学生对小女孩悲惨生活的同情。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时,让学生选择读、说内容,全班交流。同学们各抒己见,感受深刻,尊重了学生自主选择和独特的感受体验。使前面“抓住一个句子反复推敲,联系上下文感受”的学习方法得到了迁移。

  4、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表达不够流畅。指导朗读重于全班读,忽略指导学生个别朗读。如:“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如果先指名学生读后,再指导全班齐读,效果会就更好。没有关注到每个同学。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8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想象。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方法:阅读法、想象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教学过程:

  一、了解“导读”内容,引人新课

  1.指名读第三组的“导读”。

  2.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你对安徒生有哪些了解?

  2.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段。读后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阅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在书上找出有关的部分,做上记号。

  3,讨论交流。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第五到第十一自然段)

  (2)把课文分成三段,可以怎么分?”(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是第一段;第五至第十自然段是第二段,第十二、十三自然段是第三段。)

  3、这三段,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认真看看课文,再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一段讲大年夜,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第二段讲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第三段讲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

  四、学习第一段

  1.提出自学要求:阅读第一段,想一想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应该怎样回答。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小女孩为什么还在街上卖火柴?

  (抓住两点:一是“她不敢回家”;二是回家同样要挨冻。)

  从这里,你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怎么样?让我们把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要读出这个小女孩的可怜。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先学生自练,再指名朗读。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引人新课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小女孩在房子的墙角坐下来,后来又怎么样了呢?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三段。

  二、自学第二段

  1.提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三、指导理解第二段

  1.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

  2.请五位同学把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的部分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

  3.五位同学读课文后讨论: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一个大火炉,第二次擦火柴看到了烤鹅,第三次擦火柴看到了圣诞树,第四次擦火柴看到了奶奶,第五次小女孩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奶奶把她抱起来,搂在怀里,带她飞走了。

  4.小女孩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火柴?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看看书,同座讨论讨论,然后我们再一起研究。

  (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第一根火柴的?(是在冻得实在受不了的情况下才擦第一根火柴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这两句话中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2)小女孩擦第一根火柴经过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第一根火柴灭了,她为什么紧接着又擦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呢?

  (3)小女孩为什么“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5、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她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同学们想一想,她怎么会看到这些东西的?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五、学生自学第三段

  1.提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六、指导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这个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小女孩死了,离开这个世界了。)

  3.“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第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临死的时候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体会到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活路,只有死亡才能摆脱痛苦。体会到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不满。

  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第三课时

  一、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1、这篇课文是童话,童话的内容来之于生活。但具体情节往往是根据想象虚构的。这篇童话的作者是根据什么来想象的?(是根据他平时见到的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和穷苦孩子冻死街头的情景来想象的。)

  二、《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想象性作文

  教学要求

  一、通过想象性作文,激发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和关怀,进一步显示社会主义新中国儿童的幸福。

  二、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要求想象合理。

  三、继续练习写事,要求围绕中心,记叙具体,并初步学习借事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先教《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导语。明确中心。开拓思路,进行片段训练,提出写作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发写作欲望。

  师:上一堂课,我们认真学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这一节作文课,我想先向小朋友介绍一首诗,题目是《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刘倩倩,九岁)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晚上,我把他们放在床头边,

  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

  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

  在一块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

  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假如说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没有死,有一天,她来到了我们社会主义中国,来到我们中间,来到你的身边,我们大家怎么关心她呢?你又准备怎样给她温暖和幸福?

  二、提供导语,明确中心。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可以是“她来了”,也可以不用这个开头。接下去,你们要介绍些什么?

  交代她是谁?还要交代她什么时候来,为什么来?她来到哪里?她来了以后,我准备干些什么?

  板书:中心大家关心她……我们真幸福

  三、开拓思路,进行片段训练。

  中心明确了,我们想象起来就有了目标。在你们想象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什么时候来到我们中间的?她来了以后,你准备怎么办呢?

  你们还打算给她做哪些幸福的事呢?

  四、提出写作要求。

  我们写想象性作文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点,因为是想象性的作文,想象要合理。(板书:想象要合理)

  这里有两段话,你们看哪一段合理。

  1、今天,我对小丽莎说:“我带你到少年之家去玩,好吗?”小丽莎高兴地说:“好。”一路上小丽莎像小鸟一样,又是唱,又是跳,快活极了。

  (小丽莎是给卖火柴的小女孩取的名字。)

  2、今天,我对小丽莎说:“我带你到少年之家去玩,好吗?”小丽莎睁大着那双蓝眼睛问:“少年之家,那是什么地方?我能去吗?”“怎么不能?这是我们少年儿童的家吗!每个小朋友都能去。”小丽莎显得有些胆怯:“真的吗?那些少爷小姐会欺负我吗?”“什么少爷小姐,在我们国家里,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你放心去吧!”

  第二点,叙述要具体。(板书:叙述要具体)要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想得周到,想得周到就容易写具体。五、你们还有其他困难吗?

  [板书设计]

  中心:大家关心她……我们真幸福

  要求:1、想象要合理。

  2、叙述要具体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 :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哆哆嗦嗦”等词语

  2、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 点难 点: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步 骤:

  一、谈话导入

  1、师:世界文学宝库里,有许多中国经典作品,还有许多外国名篇名著,你们知道哪些外国的名篇名著呢?

  2、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安徒生写的一篇非常著名的童话

  二、初读课文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卡片认读本课词语

  3、指名回答: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引导学生读句子:她死了……

  5、再读这句话,你们体会到什么?

  二、品读语句

  1、师:大年夜是多么美好的日子,而小女孩却还要去卖火柴,这是为什么呢?

  2、读课文的1~4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到小女孩生活穷苦的语句

  3、指名反馈,品悟

  (1)天冷极了,下着雪……

  (2)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

  4、教师和学生进行填空式小结

  因为家里太穷了,小女孩只好在大年夜冒着风雪,赤着脚到街上卖火柴,她又( )又( )地向前走,一双小脚冻得( )

  1、卡片认读“凄美”等词语

  2、说说“凄美”的意思

  3、师:人们都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凄美的故事。上节课我们感受了它的凄惨,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它是一个美丽的故事的语句

  三、了解五次幻象内容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2、为什么说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3、她在冻死前到底看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呢?找出描写小女孩幻象的段落。

  4、她一共几次擦燃了火柴?小女孩第一次看到的是什么美丽的东西呢?轻声读第5自然段

  5、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小女孩的表情,想想此时小女孩心情怎样?

  6、这是小女孩擦燃火柴后想像到的,这对她来说是这样的美好,而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7、按照刚才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余下的四次幻象

  8、你们从这四次幻象中体会到了什么?

  9、这四次的幻象中还有不 少感人的语句,请同学们画下来读一读

  四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想 渴望

  火炉 温暖

  烤鹅 食物

  圣诞树 欢乐

  奶奶 爱抚

  奶奶 幸福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0

  一、复习词语,梳理全文内容。

  1、师: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品读了文章的第1一3段。下面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注意全部听完后,再动笔写。擦燃、

  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生:(动笔默写)

  2、师:现在看大屏幕,请你校对。听写的词语全对的同学请举手。师:写错的同学请说说都错哪儿了?师:好,看仔细了,也记住了,马上订正。

  生:(快速订正)

  3、师:同学们,请你用上这五个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连起来说一段话好吗?来,先轻声自由说说。

  生:(自由说)师:好,谁先来说?

  二、品读幻想,感受可怜。

  4、师:说的好,不仅能用上这五个词语,而且概括得很好。这就是课文第二段的内容。今天这堂课我们要着重讨论、学习这些幻景,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先请同学们读课文第4——9自然段段中有关描写幻境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些幻景给你的感受怎样,用一个词来说说。

  (出示幻景句子)生:(读句子)

  师:能说了吗?

  生:这些幻景是幸福的。

  生:我觉得这些幻景给人以美妙的感觉。

  生:不,应该是美好的感觉。

  生:我感受到幻景显得很温馨。

  生:好象梦幻一样的。

  5、师:你看用词多么丰富啊。大家感觉到实在太“美好”了。(板书:美好)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和小女孩一起来感受这些美好的幻景吧。请看(图片;幻景中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出现时的片断)高兴时你可以笑,也可以叫。

  生:(看图片,高兴、激动)

  6、师:多美的幻景啊!我看到许多同学都幸福地笑了,在这些幻景中你对哪次幻景感兴趣?

  7、师:就像你们说的,看了这些幻景,我们已被深深打动。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再读有关语句,读出“美好”的感受,你感兴趣的幻景可以多读几遍。

  生:(有感情地读五次幻景,师个别点拨)

  8、师:好,谁愿意先读,就读你感兴趣的那次幻景。

  (1)师:应该说你读得不错,如果几个关键词能再强调些的话,就更好了。比如“更妙的是”,应该突出怎样的语气?

  生:(分别说)奇妙的,美妙的,有趣的。

  (2)师:对呀,是奇妙的,同样像“跳”、“蹒跚”、“一直”都应该强调。好,谁再来读,就从“更妙的是”开始。

  生:“更妙的是……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3)师:好极了,你看多么诱人呀。有感情朗读就应该抓住关键的字词作出语气上的处理。

  生:我读“火炉”这次幻景,“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多么舒服啊!”

  师:真好,尤其是“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你读得真舒服啊!来,我们齐读这句。

  生:(齐读)“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师:你看,在小女孩的眼里,这只火炉就是这样温暖。

  (4)生:我读奶奶这次幻景。“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师:很好,突出“那么温和,那么慈爱”。接着读。

  生:“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5)师:你读得真幸福啊。来,想读“美丽的圣诞树”这次幻景的同学请起立。(几乎全班同学都起立)我们齐读,想想该怎么读,准备——开始。

  生:“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师:很好,接着读。

  生:“翠绿的树枝上长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在向她眨眼。”

  师:“在向她眨眼”是美丽的,突出“眨眼”,再读一遍。

  生:“在向她眨眼。

  9.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景?

  生:因为当时小女孩又冷又饿。(师板书:寒冷、饥饿)所以她会想到火炉、烤鹅。

  生: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是寒冷、饥饿、痛苦的,她想得到温暖和幸福,所以她会想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师板书:痛苦)

  生:因为小女孩渴望得到温暖、幸福,还有快乐。(师板书:温暖、幸福、欢乐)而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能给她温暖、幸福、欢乐,所以她会想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景。

  10.师:讲得多好。是啊,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只有寒冷、饥饿、痛苦还有孤苦。(板书:孤苦)她渴望得到温暖、食物、欢乐和幸福,(指板书)所以当她擦燃火柴以后,幻想中,她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然而火柴终究是要灭的呀,火柴一灭,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没有?结果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的?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生:(读课文找句子)

  11.师:来交流一下。

  生:当火柴灭了以后,这些幻景都不见了。

  师:文中哪几句话写这样的结果呢?

  师:(实物投影这三句话)来,我们读读这三句话,“她坐在那儿……”

  生:(自读后再齐读)

  12.师:这三句话都是写火柴灭了以后留给小女孩的结果,再读读,想一想这三句话你读懂了哪几句?

  13.师:讲得多好呀,那么第三句呢,想想为什么要写星星?(这颗星星其实就是小女孩的灵魂。说明小女孩快死了。)

  师:具体说说。

  生:因为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师:联系下文,讲得好。

  14.师:小女孩想起了奶奶是因为——奶奶是惟一疼她的人。

  15.师:当小女孩再次擦燃火柴,这位惟一疼她的奶奶竟然出现在亮光里,于是小女孩情不自禁地叫起来,体会一下当时的心情,想想该怎么读第十节,先自己练练。

  生:(自由朗读)

  (1)师:好,谁第一个读。

  生:“奶奶,小女孩叫起来。”

  (2)师:注意是“叫”!这是撕心裂肺的叫呀。再来一次好吗?

  (3)师:不错,再请一位。

  (4)师:两位同学都念得好动情。朗读这段话我们还有注意“啊”、“吧”这两个语气词。想一想语气处理。(是激动的。渴望的。乞求的。)

  师:是的,几乎是哀求的,同时还要强调两个“就会不见的”。让老师也试试好吗?“啊!请把我带走吧!……就会不见的。”(哀求、迫切)你们再读读。

  生:(有感情地自由读。)

  16.师:好极了,我甚至已经看到了几双含泪的眼睛。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相比,特别是与第一次擦火柴有明显的不同。(实物投影两次擦火柴:①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②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读读这两次擦火柴,抓住重点词,想一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读句,思考)

  师:来交流一下。(第一次擦火柴小女孩是犹豫的,第五次擦火柴,小女孩是很干脆的。)

  17.师:小女孩第一次的犹豫,最后一次的干脆,毫不犹豫,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

  生:我从这几个词中体会到的,“一根”、“终于”、“赶紧”、“一整把”。师:还有吗?生:还有,“敢”字也充分反映了她开始时的犹豫、害怕、紧张的心情。

  师:对了,“敢”吗?意思就是不敢。那么小女孩一开始时为什么要犹豫,而最后又为什么如此果断呢?

  师:最后竟敢擦着一整把火柴,这又是为什么呢?

  18师:你们讲得多好!抓住了重点句、重点词,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我们就能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区别它们的不同之处。同样抓住这几个重点词,我们也要读出这两句话的不同语气,谁来读?(强调“吗”读得再轻些。“终于”再强调些,再请一位试试。)留住。”

  师:就学着她的,强调这几个重点词,我们齐读。

  生:(齐读这两句话)

  19.师:此时的小女孩已经太虚弱了,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出来没有像现在一样高大,这样美丽。看这段话。(实物投影“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有同学在读幻景的时候已经念到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这段话,特别注意“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这一处,边读边想,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读读,想想,议议。)

  师:好,来说说,你能理解多少就说多少。

  19.师:是的,就像你们所说的,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是可怜的。(板书:可怜)“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这是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得到的,而对小女孩来讲,在当时冷酷的(板书:冷酷)现实生活中她却什么也得不到,她带着她的寒冷、饥饿、痛苦飞走了,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就是她的可怜之处。体会到了这些,想想我们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这句话呢?谁先来试读?

  师:好,特别是对“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几处的处理,大家听清了没有,他是越读越——生:轻。

  师:对了,我记得一开始大家在读幻景的时候,有同学读得很幸福,很激动,越读越高。现在他越读越轻,两种处理效果,哪一种更能准确地表达情感呢?来,自己再读读。

  生:(有感情自由读。)

  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读。师:好极了,越读我们心里越难受,心情越沉重,对小女孩可怜的遭遇越同情。让我们齐读这段话。

  生:(齐读。)

  20.师:小女孩就这样飞走了。

  21.她们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生想象指名说。(出示画面)

  这样的地方对小女孩来说存在吗?(出示冻死街头的画面)

  喷香的烤鹅向她走来时,饥饿的她是幸福的。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寂寞的她是幸福的。看到慈爱的奶奶,孤独的她也是幸福的。和奶奶一起飞走时,她也是幸福的。)如果这一切不是幻想,小女孩该是多幸福呀!。可是这一切只能是美好的幻想。(板书:美好的幻想)

  22.(出示句子)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说小女孩是“幸福”的吗?

  小女孩只有在幻想中才是幸福的,只有死亡才能让它摆脱寒冷、饥饿和痛苦。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吗?

  三.延伸同情,珍惜幸福。

  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令人同情,残酷的社会现实令人痛恨。卖火柴的小女孩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她的故事还在流传着,引起更多人的思考。有一位电影导演拍摄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影片,咱们为可怜的小女孩写一首歌吧!让我们的同情,我们的感动,我们美好的心愿,在你的笔下尽情地流淌吧!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1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百读不厌。作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该文经典且极富生命力,其主要原因是文中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极易引起学生的同情和关注。学习这篇课文读懂不难,而要真正达到文情交融则并非易事。泛析精讲走捷径不可取,最有效的方法还是立足主体以读为主,在读的基础上,兼以评、议及联想的训练,努力实现人文合一。

  一、课前活动:

  听爸爸、妈妈讲《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讲《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原文。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情。

  同学们,昨天,爸爸妈妈都给你讲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吗?讲得怎样?你们一起读了这篇课文吗?你们觉得文中的小女孩怎样?(学生谈感受,谈收获。)

  (二)初读入景。

  1、播放朗读课件,学生闭着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让学生各自谈谈自己独特的感受。

  2、学生独立地小声的朗读,认真地进行圈点批画,边读边想边将自己的收获批注在课文的旁边,同时拟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录音导读,学生闭眼静听,让学生进入文本,这是进行深层对话的基础。]

  (三)互议释疑。

  将各自的收获和问题放到小组里去讨论。

  1、确定学习小组。可以按座次划定,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分组时,还可以突破常规,用婉转、激励的语言将语文水平稍差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由他们自己在班上选聘热心的、自己信任的同学担任小组长,也可由老师直接任他们的小组长。适当降低要求进行交流。

  2、确定小组长,可以由同学推选,也可以自荐,小组长选定后,让他(她)举举手。

  3、各小组共同确定一句口号:如“勇攀高峰,才能胜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胜利属于我们浪花组”等。

  4、开始交流,要求如下(可用课件出示)。

  (1)各自谈谈自己的收获,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语句认真地读一读。

  (2)谈谈自己的疑惑点,同组的成员依据课文重点采取依文朗读、释疑的方式进行探讨。

  (3)对于小组内通过朗读,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要作好记载,以备汇报时,求得全班其他同学的支持。

  5、各小组成员分别自评一下:你在小组讨论中,你认为自己做得怎样。

  6、全班性交流:小组长汇报各自小组的交流情况,若有疑点,全班进行互补性读、议、释。

  [将语文中的学困生划为一个小组,避免了绝大多数学困生只能当听众和看客的窘境,当然,将他们单独设为一个组,要尊重他们的意愿。让学生自己评价一下在小组讨论中的情况,能促使学生进行阅读反思,激发其主动学习的信心。]

  (四)表演升华。

  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可以选择以下三种形式中的一种或两种在小组表演(也可以自拟表演内容)。

  1、小小故事家。将《卖火柴的小女孩》讲给小组成员听,要求尽可能的形象、生动。也可以想象一下:假如小女孩得救了……;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

  2、小小播音员。将你最感兴趣的地方(段落)读给大家听听,要求情感真挚,能发挥“播音员”的最高水平。

  3、我当小女孩。将自己置于小女孩的位置,讲一讲自己的遭遇,说说自己的愿望。

  (五)合理拓展。

  1、以《小女孩,你真傻》或者《小女孩,你为什么不回家》为题,合理想象写一段话。

  2、阅读、积累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以便在下次读书交流会上交流。

  [一堂语文课,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读了多少。语文课既要议论纷纷,更要书声朗朗。这堂课的设计突出了读、评、议和联想。仅读而言,形式多种多样:与父母先讲后读、听音乐伴读、自读、互读、疑读等。另外,读后让学生先谈收获后谈问题,打破了“语文学习=问题解答”的学习模式。在学困生的处理上,尊重客观事实,将他们分为一组,降低要求让他们学有所获。这不失为一个创举。还有,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反思(进行自我评价),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评价理念。后面的“表演升华”更是画龙点睛,将多因素对话推向了高潮,真正实现了“人文合一”。]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2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想象。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了解“导读”内容,引人新课

  1、指名读第三组的“导读”。“

  2、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安徒生)你对安徒生有哪些了解?

  (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上”。)

  2、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段。读后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在书上找出有关的部分,做上记号。

  3、讨论交流。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第五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

  (2)把课文分成三段,可以怎么分?”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是第一段;第五至第十自然段是第二段,第十二、十三自然段是第三段。)

  4、这三段,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认真看看课文,再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一段讲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第二段讲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第三段讲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

  四、学习第一段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一段,想一想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应该怎样回答。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小女孩为什么还在街上卖火柴?(抓住两点:一是“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二是回家同样要挨冻,因为“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从这里,你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怎么样?(小女孩冻了一天,饿了一天,没有人关心,徊去还要挨打,真可怜。)让我们把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要读出这个小女孩的可怜。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先学生自练,再指名朗读。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一段。

  2、按照“思考·练习”第二:三题,预习课文第二、三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理解课文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引人新课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小女孩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后来又怎么样了呢?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段和第三段。

  二、自学第二段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想课后“思考·练习”的第二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三、指导理解第二段

  1、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

  2、请五位同学把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的部分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

  3、五位同学读课文后讨论: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一个大火炉,第二次擦火柴看到了烤鹅,第三次擦火柴看到了圣诞树,第四次擦火柴看到了奶奶,第五次小女孩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奶奶把她抱起来,搂在怀里,带她飞走了。

  4、小女孩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火柴?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看看书,同座讨论讨论,然后我们再一起研究。

  (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第一根火柴的?(是在冻得实在受不了的情况下才擦第一根火柴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学生读讲有关的语句。)“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这两句话中你们知道了些什么?(从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小女孩不敢擦火柴。从第二句的“终于”这个词可以看出,小女孩经过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实在冻得受不了了,才抽出一根火柴来擦的。)

  (2)小女孩擦第一根火柴经过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第一根火柴灭了,她为什么紧接着又擦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呢?(因为擦燃第一根火柴时,小女孩看到了火炉,她正想暖和暖和,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小女孩紧接着又擦了一根,是为了留住那个火炉。擦燃第二根火柴时,小女孩看到一只烤鹅在向她走来,火柴灭了,烤鹅不见了,她马上又擦燃一根火柴是为了得到那只烤鹅。擦燃第三根火柴时,小女孩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火柴灭了,圣诞树又不见了,小女孩为了留住美丽的圣诞树,就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3)小女孩为什么“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因为小女孩在擦燃第四根火柴的时候,见到了疼爱她的奶奶,小女孩知道,火柴一灭,奶奶就会不见的,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是想把奶奶留住。)

  5、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她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同学们想一想,她怎么会看到这些东西的?(因为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也没有人疼爱,她想要暖和暖和,想要吃点东西,想要和别的孩子那样得到欢乐,有人疼爱,所以就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小女孩渴望得到这些东西,这是个原因。但是,我们如果想要一样东西,擦根火柴,在火柴光里,能不能看到这样东西?(不能看到)小女孩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看见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还有什么原因?(小女孩看到的是一种幻觉。人在神志不清或精神不正常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幻觉。小女孩整整一天受冻挨饿,这时候已经神志不清了,所以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看到了许多平时渴望得到的东西)是啊,弄明白了这两点,我们就更觉得这个小女孩太可怜了,我们的心情也更加沉重了。让我们带着这种沉重的心情,看看插图,练习朗读第二段。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1、出示挂图,学生看图,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有的读整段,有的可自选其中的一部分朗读。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的第三段,想想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

  2、看看本课砒生字,注意生字的写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第三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人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一段和第二段,这两段讲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2、课文里说,小女孩“,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呢?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三段。自学第三段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三段,试着回答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中的问题。

  3、学生按要求自学。

  三、指导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这个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小女孩冻死了。)前面说的“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小女孩死了,离开这个世界了。)

  3、“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第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临死的时候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体会到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活路,只有死亡才能摆脱痛苦。体会到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不满。、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五、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1、课文中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作者知道不知道?(作者也不知道。)那么作者是怎么写出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看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的呢?(作者是根据想象来写的。)

  2、这篇课文是童话乙童话的内容来之于生活。但具体情节往往是根据想象虚构的。这篇童话的作者是根据什么来想象的?(是根据他平时见到的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和穷苦孩子冻死街头的情景来想象的。)

  六、巩固生字词

  1、仔细看看生字,想想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2、同座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读一读,互相纠正读音。

  3、将“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两遍。

  七、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篇课文《穷人》。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3

  课文内容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课文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课后练习提出“朗读课文”“小女孩几次擦燃了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说你的感受”等学习要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梳理、交流等方法,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了基本的识字方法。语文学习的重点,也从第一学段的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转向学阅读、学表达。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许多童话故事,对这一体裁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具有了初步的童话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旧、饿”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几”“晃”“喷”,会写“柴、冷”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7个词语。

  2、能说出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象及表达的愿望。

  3、能说出对课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教学重点:

  1、能说出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象及表达的愿望。

  2、能说出对课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教学难点:

  能说出对课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旧、饿”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几”“晃”“喷”,会写“柴、冷”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7个词语。

  2、读通读顺课文。解决阅读中因年代久远或国情不同产生的疑问。理清文章脉络。

  3、品读交流课文第1—4自然段中印象深刻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插图导入,唤起阅读期待

  1、PPT出示课文插图1,教师提问:仔细观察这幅图画,你关注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疑问?

  学生观察,交流:

  预设一:这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因为屋子里、街道上都亮着灯,屋外正下着鹅毛大雪。

  预设二:屋顶上、街道上都覆盖着一层白雪。街道上只有一个小女孩,衣服穿得很单薄,光着脚走在雪地里,她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孤独的脚印。

  预设三:这么冷的天,还下着雪,小女孩为什么一个人光着脚走在街道上呢?

  2、教师引导:是啊,这还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呢,家家户户团聚的日子,小女孩为什么会孤零零一个人流落街头呢?让我们一起到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名篇《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去找答案吧。(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释疑解难,梳理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做上标记。

  2、反馈交流。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预设:

  ①“擦燃”的“燃”是翘舌音,“rán”不要读成“lán”。

  ②“蜷着腿”的“蜷”读“quán”,不要读成“juǎn”。

  ③“几”“晃”“喷”是多音字。

  分别出示“几”“晃”两种读音的字典义项,引导学生发现:“几”在“几乎、茶几”等词语中读jī,在“几个、几何”等词语中读jǐ;“晃”在“明晃晃、晃眼”等词语中读huǎng,在“摇晃、晃动”等词语中读huàng。

  强调“喷”在“喷香”中读pèn,在其他词语中一般都读pēn。

  (2)请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师生共同交流。

  预设1:哆哆嗦嗦、蜷着腿

  出示句子“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请学生读句子,想象:小女孩很冷的时候,会有怎样的表现,怎样的动作?通过动作表演理解:“哆哆嗦嗦”的意思是“冻得直发抖”;“蜷着腿”的意思是“弯曲着腿”。

  预设2:“铜脚、铜把手”是什么?

  出示铜火炉图片,请学生上台分别找到铜脚和铜把手,从而直观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预设3:火柴为什么能在墙上擦燃?

  出示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自读理解。

  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1805年问世的,称为硫酸火柴,火柴头只有浸入硫酸中才能燃起火。

  1816年,法国人德鲁森制成了黄磷摩擦火柴,在粗糙的物体上一擦就着,容易引起火灾,很不安全。

  1845年,奥地利化学家施勒特尔用无毒且不能自燃的红磷制造出了安全火柴。火柴头只有在火柴盒侧面的沙皮上摩擦,才会点着。这种火柴既没有毒,又不容易引起火灾,因此称为“安全火柴”。

  由于黄磷火柴不易变质并能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一直流行到19世纪末。安全火柴在20世纪初才完全取代被各国定为违禁产品的黄磷火柴。安徒生生于1805年,死于1875年。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使用黄磷火柴的时期,所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在墙上就能擦燃火柴。

  3、梳理文章脉络。

  (1)教师提问:为什么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能看到一些美好的东西,火柴一灭,这些东西就不见了呢?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这是小女孩看到的种种幻象,现实中并不存在。

  (2)引导学生交流: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小女孩看到的幻象?

  (3)根据提示,说说课文内容。

  出示填空,让学生补充:课文先写(),再写(),最后写()。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部分,品味小女孩的“可怜”

  1、默读第1—4自然段,引导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这是一个()的小女孩。

  预设:可怜/美丽/又冷又饿/贫穷/痛苦

  2、教师引导:再读课文,用上文中的词句具体描述你对这个小女孩的感觉。

  学生交流:

  这是一个(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里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是一个(有着金黄色卷发的很美丽)的小女孩。

  这是一个(又冷又饿,冻得蜷着腿缩成一团却不敢回家)的小女孩。

  ……

  3、指导朗读:请找出这一部分中让你感触最深的一句或几句话,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小组交流,全班分享。

  预设1: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生:我从“冷极了”“下着雪”“又冷又黑”感觉到这个夜晚特别冷,这么冷的天,还是大年夜,小女孩却不得不“赤着脚”在街上走,真是太可怜了!

  师:你真会读书,抓住重点词语读出了自己的感受。来,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里,读出天气的寒冷和小女孩的可怜。

  预设2: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小女孩待在大街上一整天了,却没有卖出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硬币,她肯定又冷又饿又难过。

  教师分层指导:

  ①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引读)这一整天,谁也——(生接读)没买过她一根火柴,(师引读)谁也——(生接读)没给过她一个钱。

  ②教师提问:想象这里的“谁”,会是哪些人?学生充分想象说话。

  ③教师引导:我把你们想象的这些“谁”去掉,看看句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这一整天,没有人买过她一根火柴,没有人给过她一个硬币。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学生对比朗读,充分交流。

  教师小结:看似简单的两个“谁”,强调了没有一个人买过她一根火柴,没有一个人给过她一个钱。小女孩的寒冷,不仅仅来自天气,更来自人们的冷漠无情。这寒冷,不仅是从头冷到脚,还是从外冷到里,从身体冷到内心。

  ④引导学生再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书写指导

  1、指导书写。

  ①出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冷、旧、裙、怜、饿、焰、蜡、烛、诉。引导学生观察得出:这些字都是左窄右宽的。重点指导“焰”右下部分的笔顺:撇、竖、横折、横、横、横。

  ②出示上下结构的3个生字:柴、富、离。提醒学生注意上下部分中心对正,宽窄合适。重点指导“离”的书写。

  ③出示独体字“乎”,引导学生关注:第一笔是撇,不要写成横。

  2、学生独立书写。

  3、投影展评。引导学生根据观察要点,从写正确、重穿插、中心对正、宽窄合适等方面开展评价。

  4、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再次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说出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及表达的愿望。

  2、能说出对课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第1—4自然段,了解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苦难的现实生活。你能根据句式,再来描述一下这个小女孩吗?

  出示句式:可怜的小女孩!_____________

  预设1:可怜的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里,还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

  预设2:可怜的小女孩!走了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预设3:可怜的小女孩!冻得蜷着腿缩成一团也不敢回家,生怕因为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挨爸爸的打。

  2、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第二部分,品味小女孩的“幸福”

  1、借助表格,梳理内容。

  (1)默读课文第5—9自然段,思考: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画出相关的句子。

  ①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又擦了一根。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②自由读,思考:从第一次擦燃火柴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预设:

  生1:第一次,小女孩“终于抽出”,是犹豫了好久才抽出一根的。最后一次,小女孩“赶紧擦着”,是很干脆,毫不犹豫的。

  生2:前四次,小女孩都只擦燃了一根,第五次,她擦燃了一大把。

  ③师:你们读得真仔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体会。

  出示句子1: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指名朗读;讨论小女孩犹豫不决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关注标点“!”“?”、语气词“啊”“吗”和关联词“哪怕……也”理解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句子2:“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卖火柴的小女孩,感同身受,读出她语气的急切和内心的无助。

  (2)出示表格,再读思考: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学生独立填写后,小组交流,完善表格前三列。

  (3)教师提问:每一次点燃火柴,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吗?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独立填写后,师生共同交流、完善。

  (4)请学生看着表格复述: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现实又是怎样的?

  2、品读幻象,说说感受。

  ①自由轻声读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幻象,把感触最深的地方画下来,并在旁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写下你的感受。

  ②组内交流,全班分享。

  ③融入感受再次朗读。

  3、借助表格,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及自己的感受,说说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幻象。

  三、学习第三部分,理解“幸福”的意蕴

  1、指名朗读第10—11自然段,说说小女孩的结局。

  2、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问。

  3、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预设1: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却“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提示:小女孩在临死前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幻象,她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特别是见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所以她死了嘴上还带着微笑。

  预设2:小女孩是冻死的,为什么说“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提示:第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因此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了,就再也没有了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四、拓展延伸,推荐课外阅读

  1、教师小结: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是这样痛苦,幻想是这样美好,而结局又是这样的悲惨。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你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小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2、布置课后作业。借助表格,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3、推荐课外阅读。安徒生的《海的女儿》《丑小鸭》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课后,大家可以找来好好读一读。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5.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两句含义深刻的话。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安徒生有关资料、本课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你们都听说过吗?这是一篇非常著名的童话,你们知道这篇童话是谁写的?(世界著名的丹麦儿童文学作家安徒生)

  谁能介绍一下安徒生?(生介绍安徒生资料,如果生没有收集到,师作简要介绍。)

  二、自学课文,理清课文线索

  1.自由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完课文后,把生词多读几遍。(抽读、齐读)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我们先一起来学习小女孩卖火柴部分。自己读读1-4自然段,勾出体现小女孩处境的句子。

  2.你能从这一部分的哪些地方看出小女孩可怜?(从冷、饿、无人疼爱三方面引导)

  学生答到写小女孩冷的句子。(板书:冷)师引:还有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小女孩的冷?

  (1)“天冷极了“与”“天冷“天很冷”“天非常冷”比较。

  (2)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3)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4)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当生答到该句,师引:仅仅是冷吗?还能看出什么?(小女孩饿。板书:饿)

  (5)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 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

  能够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又冷又饿吗?(抽生读句子)

  3.这么冷,这么饿,她为什么不回家呢?可以看出什么?(因为家中无人疼爱,还因为家里和街上一样冷。板书:无人疼爱)

  4.小结:刚才,我们从小女孩的冷、饿、无人疼爱体会到她很可怜。这些都是比较清楚能看出来的,其实书中还有别的地方也可看出小女孩的可怜。

  (1)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没有鞋穿)

  (2)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这么美丽的小女孩却是如此悲惨的命运,用美好烘托出可怜。)

  (3)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课文一开始就点明了这个特定的时间。后面又强调,这里两次写“大年夜”,为什么?因为这是人们一年一度团聚的时刻。小女孩也渴望过美好的生活。所以“她忘不了这个,她可忘不了这个”。加上“可”更加强调忘不了。)

  小结:就在这个象征着团圆、幸福的大年夜,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赤着脚冒着风雪,在寒冷的大街上走了一整天。她又冷又饿,还不能回家。身边的人来去匆匆赶着回家团圆。没有人注意她,没有人关心她,她的命运究竟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知道了在那个冷极了的大年夜里,那个又冷又饿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成一团,孤零零地坐在墙角。等待着这个可怜的小女孩的命运将会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一起来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及反思 相关内容:《詹天佑》教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和田的维吾尔》教案28﹡我的舞台 教学设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实录《穷人》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二、指导理解第二部分

  (一)请孩子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线勾出表现小女孩最终命运的句子。(生浏览勾画)

  抽生交流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生自由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小女孩死得悲惨。她在幸福中死去。)让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一读这句话。

  (二)、生说到幸福,师:她曾感受到哪些幸福呢?请孩子们默读5-11自然段,看看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每次她都看到了什么?她体会到了怎样的幸福?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抽生汇报。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三)重点指导第一次:

  1.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生说:火炉)师板书:火炉。

  2.她体会到了怎样的幸福?(生说句子)师出示句子:“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舒服呀!”生自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带着这种体会来读一读。

  师引读,让生在朗读中体会温暖带给小女孩的幸福。

  (四)略处理后三次擦燃火柴。教学流程为:说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怎样的幸福,再在读中感悟小女孩在幻觉中一次次体会到的幸福。师相机板书:烤鹅、圣诞树、奶奶、

  (五)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多么美好的东西呀,当她把一大把火柴都擦燃时,又看到了什么?(当生答到和奶奶一起飞走了。)示句子: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生自读后,说体会后感情朗读。

  小结:是呀,小女孩一次次地擦燃火柴,一次次地看到了自己所向往的东西,感受到了快乐与幸福。所以,(师引)第二天清晨,人们看到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生接读)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六)从这微笑中,我们分明感受到她曾经是多么快乐与幸福呀。(示句子: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她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生读。

  三、回顾小女孩是不是真的幸福

  (一)可是她真的得到幸福了吗?(生答没有)从“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这句话理解小女孩死了。对于一个无法活下来的人,是谈不上得到幸福的。可是因为特殊的背景,对小女孩来说死就是幸福。(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她不可能得到幸福。)

  (二)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师根据学生回答评价)小结:作者写这篇文章就是要表达自己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与愤怒。

  板书设计: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实 幻觉 卖火柴

  冷 —— 暖和的火炉

  饿 —— 喷香的烤鹅 小女孩 擦火柴

  无欢乐——美丽的圣诞树

  无疼爱——慈爱的奶奶 死去

  无幸福——快乐的飞走

  安徒生:对穷人的同情

  教后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杰作之一。作者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了他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的重点是讲这个小女孩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为了暖和暖和快要冻僵的身体,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并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而这些幻象又恰恰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学这篇课文,我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品读并理解课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奠定学文的感情基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导入部分我相机介绍安徒生的资料及创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背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搜集并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深入学文的探究意识。二、自主朗读,图文结合渲染气氛。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尊重学生,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新理念,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感受深的句、段,谈自己的体会。为了能够让这些在幸福中生长的孩子们领悟到作者这种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我实施了这样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抓住重点,读议结合,落实目标。我先是让学生精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这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在这一段中的写法以及小女孩的心理变化,读出感情来,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进行相互交流。如此实施,效果甚好。孩子们在读中议,议中读,懂得抓住“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这一重点句子来讨论,先是提出了:“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然后又提出了:“作者为什么不写小女孩就在暖烘烘的火炉边度过那美好的夜晚,而要那么残酷地写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孩子们通过交流,不仅理解了:是因为小女孩在火柴光里看到了美好的幻象,所以才说这火光是奇异的;还了解了作者这样对比写是为了突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同时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接着我再让学生以此方法学习小女孩其他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教起来简单,学生学起来轻松。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借助MTV精美的画面,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剧,社会的不公,从而产生高兴——————悲伤——————悲愤的思想感情。

  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女孩之死谁之过?”这一问题,从而挖掘出作品中蕴涵的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深入体会本文的中心。

  2、感受作者用最美的表现形式,描写最凄惨结局的写法。

  三、教学设计:

  在运用多媒体进行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策略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因此,在运用课件时,遵循整体优化的原则。根据本课主题和重、难点,从“情感领悟”“朗读指导”几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课件的运用,能渲染氛围,使学生得到情感熏陶,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1、出示幻灯片(一):

  一张“天鹅”的图片,同时播放圣桑的《天鹅》,营造一种悲剧气氛。同时显示本课主题“享受读书”动画效果出示“卢老师寄语”,并指名读。

  “去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去与作者产生心灵的交融;去感受作品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去享受读书的滋味。”

  ——卢老师寄语

  通过读这段话,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作者与文本产生对话,从情感入手,体会《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出示幻灯片(二),彩灯闪烁的圣诞树和本课课题。

  1、同学们喜欢用什么方式读课文?

  (默读、大声朗读、站着读、两个人一起读)

  “好,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自由读”

  2、书读完了,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的感受。

  高兴——————生气——————难过

  说说你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三)借助MTV动画《火柴天堂》,进一步加深感受,关掉MTV音乐,老师根据画面配音解说。

  画面上小姑娘那闪烁的大蓝眼睛中交替出现的希望与失望的眼神,能让所有在场的人为之动容,为之流泪。这一教学情景的创设,有利于课文内容的展开。

  (四)看完动画后,继续谈感受。

  生:我想哭

  生:我想揍那个拿女孩鞋的男孩一顿。

  生:我想给那个女孩送吃的。

  生:当女孩眼前产生幻象高兴时,我也替她高兴。

  (1)文章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到高兴、难过、生气?

  (2)找出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受?

  (五)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高兴的句子: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美丽幻景。怎样才能读出小女孩当时高兴的心情呢?

  抓住重点词语,注意语气助词。

  重点指导第一次擦燃火柴。

  精读本段:读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气

  读出小女孩面对美丽温暖大火炉那喜悦与舒服的感受。

  读出火柴光亮熄灭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

  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讨论:

  小女孩为什么会在火柴的光亮中看到大火炉?

  依照这段的读法读其余四次擦燃火柴看到的。

  (六)通过对比,揭示中心

  1、幻景的美丽,现实的残酷,造成了什么结果?

  找出描写小女孩死了句子。(文后三个自然段)

  2、出示幻灯片(三)小女孩冻死在墙角,手里捏着一把火柴。图文对照,朗读后三个自然段。

  3、小女孩的死是痛苦的?还是幸福的?

  多数学生认为是痛苦的,部分学生认为是幸福的。

  小女孩愿意死吗?

  生:愿意,因为她活着太痛苦了

  生:不愿意,她还太小,还没尝到生活的甜头。

  一个学生说:如果在生活中你爸爸总是打你,那你不愿意死吗?

  全班交流,找出依据。

  4、动画出示:“女孩之死谁之过?”几个大字。

  5、小组讨论以上问题,并简单列出原因,作好记录。

  (1)小女孩太冷

  (2)小女孩太饿

  (3)小女孩没人同情她

  (4)她爸爸打她

  (5)社会不公平

  小女孩的死对她来讲是一种解脱。可现实生活并没有天堂,那只不过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此处对学生进行生命可贵的教育。

  (七)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孩子们的同情心

  1、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你对这样的结局满意吗?

  2、如果让你改写结尾,你将怎样写?

  (这一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的美好,表达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八)回归全文,经历整个过程。

  这个童话以它永久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人们把这个故事排成电影,编成歌,制成动画。下面让我们再次用心灵来感受一下这篇童话的美丽与凄惨。

  再次播放熊天平制作,齐秦演唱的《火柴天堂》。使学生的整个身心沉浸在美妙的童话之中,达到享受读书的目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5篇】相关文章:

1.《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

2.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

3.《找春天》教学设计

4.《比尾巴》教学设计

5.《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6.《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7.《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8.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九篇

9.《古诗两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