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06-02 08:05:24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美术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美术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美术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蜡笔水彩图案"的描绘方法,能大胆地运用色彩,画出较美的图案。

  2、 在借鉴生活美景中设计图案,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蜡笔水彩图案"的描绘方法,并能较大胆地表现图案的色彩。

  难点:图案中点、线、面的组合运用与图案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蜡笔水彩画工具、范画

  学生:蜡笔水彩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揭题

  (1) 带领学生参观小灵家的新房子(课件展示)

  (2) 你能帮小灵把这床单、墙壁打扮得漂亮些吗?(展示小灵的房间)

  (3) 揭题:我们为小灵房间内装扮的花纹叫图案(板书)

  (4) 了解图案的作用:图案除了用来装扮床单、墙、地毯外,还可以在桌布、衣服、窗帘、手帕等处看到,有了图案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今天我们就要学用蜡笔水彩的方法画图案。(板书)

  2、 新授(了解图案的构成及点、线、面的'组合运用)

  (1) 了解图案的构成:仔细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点呢?四人小组讨论。(展示6幅图案)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图案中的点、线、面。(点、线、面闪动)

  讲解点、线、面的多种形式。

  结论:我们发现图案一般都由点、线、面构成(板书)。

  (2) 了解点、线、面的组合特点:是不是每幅图案都由点、线、面构成呢?观察6副图案。指名回答。

  结论:图案可以由单独的点、线、面构成,也可以由点、线、面组合而成(板书)。

  (3) 比较点、线、面的不同组合效果:老师也用了点、线、面组成了两幅图案,比一比,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课件展示)

  结论:用点、线、面组合时,要把它们穿插在一起、分散排列在画面中,那才漂亮!

  3、 范画(示范蜡笔水彩图案的描绘方法,学会大胆运用色彩)

  (1) 构思:掌握了点、线、面的组合,我们就可以来画图案了,首先,我们要想好设计怎样的图案,书中的同学是怎么想的,我们来听听吧!(课件展示)

  (2) 范画:原来在大自然中也能找到这么美的图案,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看看吧!(课件)

  看到这么美的画面,老师真想来设计一幅。

  示范。讲解注意点:①设计不是临摹,要有创意;

  ②用蜡笔画时要肯定、有力;

  ③调颜色时,可稍多加水,刷一遍就够了。

  (3) 比较不同底色的效果:改变底色,效果一样吗?(出示不同底色的两幅图)

  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结论:我们发现用这些相邻的色彩放在一起比较和谐,这三组色彩在一起对比强烈、很醒目。(出示色相图)

  4、 布置作业

  (1) 激趣:小灵还要大家帮个忙。(课件展示)

  同学们,愿不愿意当回设计师啊?

  (2) 欣赏:就让我们边欣赏这美景边构思你要设计的图案吧!(课件展示)

  简介:这边是大设计师们设计的图案,那边是老师在生活中发现的美的画面,相信同学们肯定看到过更美的,就请你把最美的设计成图案吧!

  (3) 作业。

  5、 巡视指导

  6、 小设计师作品展,讲设计思路。

  7、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每位同学都当了回设计师,帮小灵设计了这么多漂亮的图案,小灵的墙上都挂不过了,你可以带回家装扮自己的房间了。

  看到大家这么能干,老师相信同学们长大后肯定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把生活装扮得更美!

  学生作业展示:

  看到这花花绿绿的麻袋,我设计了这幅图。完成后,我怎么觉得像孔雀羽毛了呢!

  秋天的枫叶随风飘荡,飘洒在天空中,飘落在地上,到处都是秋天了!

  绿色的荷塘、傍晚的朝霞、风车、彩带、任你想象。

  用上线、面,组成了一张怪脸。放远处看看,还真有毕加索大师立体主义的味道呢!

  狐狸的尾巴特别大,红红的,真漂亮!

美术教案 篇2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会动的小纸人,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动手的能力。

  2、利用小纸人来表演节目的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强化他们与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的渠道探究会动的小纸人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纸弹簧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短小有趣的、孩子们熟悉的动画片段、“狮子”小纸人、动感音乐、课件。

  (2)教师提前为每位学生准备纸条1-2对。

  (3)学生准备彩色笔、纸、剪刀、胶水等物品。

  教学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①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把课上要用的工具和材料整齐的放在自己桌子的左右上方。

  ②美术课常规训练。

  师:1,2。 生:静息。

  师:3,4。 生:坐端正。

  师:小眼睛。生:看老师。

  师:小嘴巴。生:闭闭好。

  师:回答问题请举手。生:不抢不叫举右手,平放在桌上。(师:手放下。生:把手放下。)

  师:小手拍三下。生:小手拍三下,双手交叉平放在桌上,眼睛看老师。(停止正在做的事情。)

  师:今天的这堂美术课,首先我们要进行小组之间的常规评比,表现最好的小组将获得最多的小五星。表现最好的孩子老师将在课后给他颁发一枚小的榜样之星哦!现在我看看那些小组的小朋友表现得最棒!(组织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

  二、引导阶段:

  1、视频欣赏。

  师:所有孩子们的表现真棒!好,现在老师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奖励!欣赏一段可爱的动画视频吧!

  生:《马达加斯加》视频片段欣赏。

  师:老师有一个简单的问题谁来回答:你看到了一头怎样的狮子?

  生:…可爱的、蹦蹦跳跳的…

  师:孩子们回答的真好,现在老师把这头狮子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来了,大家想不想看看它在哪儿?

  生:想!

  师:老师从纸箱里拿出纸制小狮子。大家瞧瞧看,老师的这头狮子是不是也会蹦蹦跳跳的呀!(教师一边说一边表演。)

  生:学生激动的'欣赏。

  2、课题出示。

  师:同学们,老师的这个“狮子”小纸人一个人在这里玩也太孤单了!给它找几个小伙伴吧!好了,下面我们就一同来学习怎样制作“会动的小纸人”。教师课件出示课题《会动的小纸人》。

  三、新上课。

  1、探究学习。

  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一个游戏环节,回答道问题的同学老师会给他一个小弹簧做奖励。

  师:这个小纸人为什么会动?哪一部分会动?它像什么?

  生:…下边像一个弹簧的地方会动…。

  师:回答的不错,老师奖励给你一个这样的纸弹簧。其他的小朋友是不是也是这样发现的呢?好,现在老师给所有的小朋友也发一个纸弹簧。

  师:现在请大家研究。你可以把纸弹簧拿在手上像这样摇一摇,捏一捏,甚至还可以把它拆开看看它是怎么被制作的。

  生:学生感受研究。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这个纸弹簧是怎样做出来的?回答到的小朋友老师这里还有其他奖励。

  生:学生回答制作方法。

  师:教师奖励回答问题的学生一对纸条。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回答老师发现大家研究的特别仔细。好,现在我也要给所有的同学每人一对纸条。

  生:很激动,得到老师的纸条。

  师:下面我们就根据刚才的研究一起动手做做吧!

  教师示范制作过程:

  ①用胶棒或双面胶将两个纸条粘在一起使其一端成直角。

  ②依次沿着纸条边对折,直到把纸条折完。

  ③用胶棒或双面胶将纸条头粘住。

  生:跟着老师的演示做。

  2、进一步探究制作小纸人:

  师:看老师范作,要把你们的纸弹簧变成会动的小纸人还需要做上什么?

  生:安装头部,添加一双小手。

  师:我们可以有哪些方法来制作头部和添加一双小手?

  生:举手急着回答!

  师:别着急先跟你的同坐交流交流,看看还有没有更好更快的方法。给大家1分钟的讨论时间。

  生:学生交流讨论。

  师:小手拍3下组织学生停止讨论。好现在谁来告诉老师答案。

  生:回答制作方法。

  师:说的真好,看来是经过认真思考和讨论的。下面老师也提供一种制作方法。课件演示制作过程。

  生:学生欣赏制作方法。

  3、学生完成作业。

  师:下面请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小纸人的最后制作。

  制作要求:①制作快速。②粘贴牢固。

  注意事项:①安全使用剪刀。②不乱丢纸削。

  生:学生制作。

  师: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品展示。

  1、将做得好的学生作品和老师的示范作品放在一块进行展示激励其他学生制作。

  2、让大家举起自己的作品向大家进行展示小纸人是怎样动的。

  3、展示表演。伴随着音乐,举起自己的作品动起来。(把孩子们的作品放在纸箱的平面上,播放广播体操跳跃运动,孩子们跟着一起动起来,让纸弹簧做的小纸人也跳跳广播体操。)

  五、小结拓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用纸弹簧制作会动得小纸人。大家想想,纸弹簧还可以制作哪些好玩的玩具呢?请大家看屏幕。教师出示用纸弹簧制作的其他作品。

  生: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今天的美术课就上到这里,有关纸弹簧的其他制作我们将在以后的课堂上进行学习和探讨。

  六、收拾整理。

  抢大家将桌面收拾整干净。座位下边不要留下任何纸片。

美术教案 篇3

  去年在教研组活动时我组一位美术教师上了《节节虫》一课,课后我和几位老师们一起评了《节节虫》这课,受益颇多。

  实录片断:

  (老师从玩具选秀开始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把各自所带的玩具拿出来,请每一位学生推荐一种自己喜欢的虫类玩具,并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个玩具。

  生:说出自己喜欢这个玩具的理由。

  生:可爱、手感好、玩起来带劲、功能齐全等。

  师:那么今天老师也带了一些玩具你们想看吗?

  生:想……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欣赏一些节节虫的玩具---教师拿出自己制作的节节虫的玩具。

  (揭示课题:《节节虫》)

  师:同学们大家一起看一看,说一说,这些节节虫的玩具是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的?

  生:虫头、虫身(分节)、虫尾。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请你们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形状概括一下这三个部分好吗?

  生:虫头——不规则形

  虫身——圆形、椭圆形

  虫尾——梯形、长条形

  师:同学们,大家找找看,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些形状?

  生:有

  师:同学们,那我们一起用这些形状(根据各自所带的材料)来拼出一个个节节虫玩具吧!

  (学生用各自所带的材料进行制作。)

  师:提醒学生想一想,用不同的材料装饰或添加节节虫得细节部分。(接着教师就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制作。)------

  在此就《节节虫》这课来谈一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听课评析吧:

  评析1:

  亮点一课前准备充分:本课学生在老师课前的布置下,准备了彩色纸、剪刀、气球、纸盒子,塑料杯、羽毛、绒线、夹子等等材料。品种非常丰富——这么丰富的材料既可“就物造型”,又可“依思择物”!是啊,看似简单的课前准备反映出了教师的教学思想。“自己准备制作材料”!若是提供材料统一发放,省得要老师多次要求,督促检查!这样做,看似是教师考虑周全,其实是思想上不敢放开,既低估学生的自理能力,又限制了孩子个性发挥。而自备材料让学生们在制作时,相互间能耳闻目睹,对各种材料的材质、造型、色彩的运用有了多重把握,材料的多样化更有利于个性化的作业。

  评析2:

  亮点二老师对各类学生的包容和理解:就本课来说:急性子喜欢边做边改,慢性子喜欢先设计后制作,优柔寡断者喜欢“广览众书,择其优者,而摹之”。学生的气质、性格不同,制作过程中实施制作的方法、速度当然也不同。这节课自始至终老师放下了架子,平视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随其根据自己的'个性喜好选择内容和方法;让他们想其所想,做其所做,让他们“为所欲为”后引导其“大有所为”。这样的学生和作品自然能爆发出个性色彩来了。

  评析3:

  亮点三老师从玩具选秀开始导入新课:为了激励学生创作的热情,老师从玩具选秀开始导入新课,请每一位学生推荐一种自己喜欢的虫类玩具,并说出推荐理由,然后引导学生制作出所推荐的虫类玩具。如此情景的设置让学生乐于接受,且兴致极高,让孩子在课的开始就产生了对节节虫的兴趣,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此后又在交谈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本节课的主题,同时也在愉悦的情绪下了解了本堂课的作业要求,为后来小朋友制作好节节虫的埋下了伏笔,从中掌握了目标中该了解的相关的美术知识技能。所以说在美术教学中情感教学手段虽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对美术教学要有执着的追求,要走出新路来,摆脱某些

  传统观念的束缚,但不是彻底的决裂。而是要引导学生“入其境”、“会其境”,充分的挖掘学生潜智,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真正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和审美价值观。

  总体评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第4册教材中的第7课,属[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在上节课制作吊饰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制作节节虫。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这节课要在教师的鼓励和赏识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然后再在游戏中融看、做、玩于一体,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现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其次是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学习氛围,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本课在上的过程中虽并没有借助很多的现代媒体辅助手段,来尝试激活学生思维,发展想象空间。教师只是想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会如何制作有趣的节节虫,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的评价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将纸工与绘画相结合,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做一张拼音卡片。

  2、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绘画手段,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3、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注意背景颜色和主体颜色的深浅搭配。

  教学准备;剪一个白色“M”,白卡彩卡各一张,剪成简单几何图案的卡纸

  水彩笔,油画棒,剪刀(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激趣:

  游戏:给拼音小子‘m’照相。(帮助学生进行深浅颜色搭配的认识)

  2、拼音小子需要各种各样的‘家’:

  SORRY,此处图片无法上传。

  3、你能为拼音小子设计一个家,把它画下来吗?

  4、展示用剪贴、绘画、泥塑等不同方法制作的`拼音卡片让学生找找它们的不同,出制作方法的多样性。

  5、教师重点示范绘画法:(教师可作提示:这些拼音字母像什么?如:‘S’像蛇;‘е’像蜗牛。但不对每个学生强求)。

  ⑴剪外形(卡片的外形丰富多彩,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先画再剪)

  ⑵画图案(从图形、颜色考虑)

  ⑶穿绳(用剪刀尖或者铅笔钻个懂,穿绳,打个漂亮的结)

  6、布置作业:用你学到的方法做一张拼音卡片。

  7、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8、反馈:说一说:你是怎样做拼音卡片的?

  9、游戏:拼音卡片真重要,读书识字少不了。做张拼音小卡片,帮助我们记得牢。游戏规则:将学生分成四组,要求学生在组内自由组合,比比看,哪组组合的音节最多,最快。

  10、教学:

  A、展评学生作业。

美术教案 篇5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与装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美的思维方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将想象转化为表现的乐趣。

  二、 教学重点:

  把握数字的特点与学会数字的装饰方法。

  三、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

  四、 教学程序:

  1.导入

  师生共同律动→课件同时展示跳动的人形数字→教师说:投影上与我们一起律动的是谁?看大家能不能认出来?→组织学生认识数字→教师说数字经过美化之后就会变得很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趣的数字》。

  出示课题:有趣的数字

  2.新课

  (1) 如何使数字变得丰富?

  教师说:同学们可以写或画出多少种不同的数字?→组织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写数字(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不同方法的.书写)。→教师简单小结:同学们写出了单线的、双线的等等,这么多的数字如何使他们变得美丽?(这一环节的用意让学生进上步认识数字的特征并为想象变化埋下伏笔)

  (2) 如何使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

  教师接着说:我们一起来看看“2”有什么方法变得美丽。→用课件展示数字的各种装饰方法,与学生一起分析:有用花纹装饰、用颜色装饰、改变形状装饰。

  教师将各种图片分别发到各小组,组织学生讨论。→请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根据图片汇报讨论结果。(这一环节的用意是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地发现问题与思考问题,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 教师演示使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的过程。

  教师说:同学们归纳了很多方法,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方法是如何做出来的。→教师演示花纹装饰的方法:剪纸、贴纸、画图案(点、线装饰或动物花纹迁移)等,→播放《数字谣》,师生共同尝试形状的变化方法:拟人法、联想法,比如教师举例联想法用“0”来问学生“0像什么?”,教师简单画出学生举例的物体,增加学生对变形的认识。

  3.作业

  (1) 同学们想怎样把数字变得更有趣和美丽?

  教师说:刚才老师展示了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的过程,同学们一起想想:生活中有什么物体像“1”、生活中有什么物体像“2”……等。

  将小组分成花纹装饰组、颜色装饰组和形状变化组,让学生自主选择制作方法并自由组合成制作小组,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运用桌上的工具材料表现“有趣的数字”,组织学生比一比哪组做的变化多或制作方法多。

  (2) 学生想象、表现,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4.评价

  (1) 小组代表发言

  小组代表说自己小组做了什么或说用了多少种方法、有多少种变化。

  (2) 教师点评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及评述表达自己的看法。

  5. 课堂引申

  教师说:我们刚刚学习了数字的变形,其实生活中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变化,例如英文字母的变形和文字的变形,只要你们认真地观察,就能发现它们的有趣之处!

  6. 评价表的填写

  我学会了……,我的作业……,我想对老师说……。

  7. 教学后记

  本课时旨在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在原有数字的基础上进行变形,创造再创造,利用多种方法构建他们心目中的数字王国,课程中,有些学生的思维较局限,表现的内容单一,以后还需多一些类似的练习!

美术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民间的艺术文化,做到善于学习、勇于创作,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2、巧妙选择,利用材料,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过程与方法

  1、理料。将所备草料略加理顺使其整齐

  2、捆扎。可先尝试捆,确定后再紧捆。一般先主体,后枝节。

  3、辅助。利用弯曲、搓捻、剪切、削割等手段完成作品。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善于珍惜并利用自然资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尝试体验捆扎、编织等方法制作一件生活品或工艺品。

  难点:相互学习,解决形态不美、松散不稳等问题,使作品精美。

  三、自学指导

  1、收集本课的学习资料。

  2、将叶圣陶《稻草人》的故事,勾起学生的想象与回忆。

  3、互相学习共同探究,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4、学会欣赏与评价作品。

  四、教学准备

  1、师生收集稻草、树皮等材料。

  2、课件:幻灯片绘制与编织示意图等。

  五、教学课时二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境与导入

  1、(师):教师将叶圣陶爷爷《稻草人》的'故事,勾起学生的想象与回忆。

  2、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见过的稻草人的形象

  尝试与发现

  1、教师提出学习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尝试捆扎一个稻草人(时间为5分钟)。

  2、学生分组动手尝试捆扎。

  3、讨论作品与发现问题。

  教师预设问题:

  ①、形态不美。(身体高矮比例失调,头重脚轻分配不匀。)

  ②、松散不稳。(轻轻一碰即倒下,部分结构松散未扎紧。)③、没有完成。(合作部愉快、顺利,分配不公正合理。)

  学习与释疑

  1、师生讨论,解决问题。

  (1)、形态不美怎么办?

  ①、应大致确定人物的身高比例,找准脖子、腰部、肩部的捆扎位置。

  ②、稻草的分量要做到心中有数。代表手部的稻草分量明显少于身体部分(包括腿部)。稻草量少的情况下,有时可将稻草整束弯曲后再捆扎,头部显得精致一些;有时也可将代表手部的稻草挽回进行捆扎。

  (2)、松散不稳怎么办?

  ①、稻草人各部分的分量合理,重心稳定。也可适当添加工具使稻草人稳定且动态有趣。

  ②、注意捆扎的松紧要合理:扎得松则稻草显得体量大,一般在关节转折处扎紧。

  (3)、没有做完怎么办?用最短的时间做出精品就有效率。

  2、优秀组学生代表介绍经验。

  3、课件出示:稻草人捆扎示意图。

  4、教师示范并介绍制作步骤。课件:

  1)、试扎。用手比划人物的关键位置,

  (2)、分扎。捆扎做出人物的大体形。

  (3)、装饰。最后修剪、装饰、整理。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完成、完善、或者重新制作稻草人。

  2、教师巡视个别指点。

  3、欣赏与评价。

  (1)、自评。介绍自作的稻草人的特点。

  (2)、互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整的建议。

  (3)、师评。肯定成绩,提出希望。

  五、总结与拓展

  1、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给你的作品起个名字。

  3、教师总结语: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3-15

美术的教案02-24

花瓶的美术教案11-25

美术汽车教案11-30

美术写生教案11-28

支教美术教案11-28

美术夏天的教案11-22

有关美术教案01-02

美术线条教案12-28

美术艺术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