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时间:2023-09-04 07:07:5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实用】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2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2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

  《明朝那些事儿》是由当年明月(网名)写的,由中国友谊公司出版。这套书共有七本,主要讲了明朝从朱元璋开始直至灭亡的故事。详细写了各个时代官僚为了权利的斗争与阴谋,让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我只要一拿起它就不想再放下,读了还想再读,经过长时间的阅读,我已经对明朝历史了解得一清二楚。

  我刚接触这本书时,我就被作者的幽默的语言和极好的文采给吸引住了,这本书既没有像以前看过的.历史书那样古板,却有那么多的历史知识,我想:写出如此好的文章的人,一定是个大作家,要不然怎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呢?我最喜欢这套书的第三本,这本书里我最喜欢和最佩服的人物是王守仁。王守仁的父亲王华是当科状元,望子成龙,自然而然王华希望王守仁也像他一样参加科举考试,然后拿个功名当个官,过着安闲日子。

  而王守仁却不这么想,他想学习兵法,为国效力。可他爸爸不准,必须要他考科举,要不不准他乱来。最后王守仁考上了举人,当了一个小官,可遭人陷害,被发配到贵州龙场当驿丞,他在那里经受了许多苦难,最后修成了正果,创造了哲门派——心学。这使得王守仁被人称为四大家: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还与孔子、孟子齐名。这一点更让我无比佩服。因为王守仁在贵州龙场的艰苦经历打动了我。当时贵州属于是荒山野岭,把官员发配到哪里纯粹是受罪,但王守仁他不放弃,在那片荒山里开拓出了新天地。

  我的感受是:若是一般官员被发配到了那里,第一反应是到处找人送钱,拉关系,但愿别去那个鬼地方,而王守仁他不畏辛苦,在那里辛勤工作,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于是我便定下目标,向王守仁学习,学习他坚持不懈,成为一个像他一样的人!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2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十分有意义的书,《明朝那些事儿》第五部。看完以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事情要努力、沉着冷静、认真思考,遇到困难去反抗、拼搏,要用自己非常优异的学问去付诸行动,做到知行合一,百战不殆。

  这篇文章讲到徐阶用自己的智慧打败了严嵩,成为了明朝帝国的实际管理者。三十多年前嘉靖皇帝在柱子上刻下“徐阶小人,永不叙用”的字样时,绝不会想到这个所谓的小人将变成如今的“大人”。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势力将压倒世间的所有强权——包括皇帝本人在内。徐阶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沉着才会变成对明朝有着极大贡献的'人。是啊!只要你付出努力,你的生活就像是神来之笔,多姿多彩。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以努力和认真思考作为准则来鼓励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我会跟随语文老师的脚步去遨游书的海洋,邂逅诗仙李白,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遇见诗圣杜甫,感同身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我还会跟随着数学老师去探寻数学王国的奥秘;和计算机老师走进神奇的网络世界,学会做ppt、学会在电脑上画画,在虚拟世界做一个“王”。这些都离不开像徐阶一样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付出千倍于别人的努力,就像话剧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辛勤的汗水,怎么能有舞台上精彩的演出。

  我觉得我也可以胸怀大志,我也能成为像徐阶、王守仁那成样功的人,能为国家能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我想我长大了以后,能像马云那样有自己的帝国;我也会细心努力地工作做好,悉心照料将我所期盼的事业办的有声有色,绚丽多姿。

  这本书所写的每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曾流着心酸的汗水,真是让我们受益匪浅啊!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3

  从6月底开始读这本书,到现在整整两个月,阅读近69个小时。

  知乎上有一句话:也许你看不完一遍明史,但你却能读好几遍明朝那些事。

  确实,本套书有七本,很长,但读起来很愉快,至少前六本是的。

  那么,读完了有什么感受?嗯......在读这本书时,是以欢笑开端,以沉思结束的。

  明朝的二百余年就在69个小时里匆匆而过,应该还是留下了点印象的。

  比如说......淮右布衣朱元璋,阴险冷血陈友谅,七下西洋马三保(郑和),穷游天下徐霞客,裸奔装疯唐伯虎,知行合一王阳明,缺心眼子朱厚照,第一奸臣严惟中(严嵩),抗倭英雄戚继光,第一幕僚徐文长,本草纲目李时珍,世间再无张居正......

  太多太多能让人感慨钦佩、愤怒唾骂的人,上面列举的`人里,我刻意忽略了明朝后期,也许是我不喜欢悲剧。

  但是历史注定就是悲剧的,所以用作者的话讲,读史读多了,容易悲观。

  在读这本书的两个月的过程中,我就一直在想,作者会怎样结尾,会怎样写一个朝代的谢幕,读到最后发现,关于落幕他一带而过,却以徐霞客的故事做了总结:成功只有一种——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之前的金戈铁马、尔虞我诈还历历在目,读到这句话时,突然就安静了。

  到底什么是成功?是攻城略地建功立业?是连中三元位极人臣?还是为了理想,穷游天下死在途中?

  我不知道,也许确实是按照作者所说,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过完这一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4

  当年由于老师要求我们去看一下关于历史的书籍并记录下自己的读后感,我才开始接触到这本书,谁知一看便欲罢不能。这套书给我的读后感是,作者用幽默的语言,带着或是旁观者分析的角度,或是主角的思想活动的角度,慢慢的一步步的带着我们揭开明朝历史的神秘面纱。

  在他的书里,那些皇帝不只是冷酷和高高在上,他们的脆弱,他们的爱恨情仇,都能够触动到读者的内心,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处在至尊位置上的身不由己。而作者全文除了介绍历史,还穿插着他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分析在里头,并且用那些贴近我们生活的浅显易懂的道理,分析这那些看似高深的历史意图。

  比如,作者在写到朱元璋那一本书的时候,说朱元璋选择了建立王朝。其实就像是经营企业,不过是一摊更大的生意。只要你成功了,就可以肆意的`收别人的钱,可以说是无本生意。这就是从古至今吸引众多人起义的原因。那是多么通俗易懂的解释,多么与众不同的观点,那些起义之人,或许像是我们历史书中说的,他们饱受了压迫,在走投无路下选择了起义,但谁又能够排除他们起义背后也有着利益的趋势呢?作者就会通过新的角度给我们打开另一扇了解历史的大门。

  所以,没事的时候可以去找下这本书看下,相信你看完之后能够学会用更多的角度去看待历史。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

  进了门,我发现人多的比我想像得要多得多?不过它最爱吃的还是胡萝卜。但是最兴奋的是,在,第29届奥运会在我国北京举行,我国的金牌总数也位居榜手,但是在也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汶川大地震,死了上万余人,我们的救援官兵也因为救援群众而牺牲了很多,但还是那一句话,点燃了我们心中的悲伤“让我再救一个,我还能救一个”。

  第一卷的主人公就是朱元璋,从他身上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东西是:每个人最脆弱的地方就是心,但殊不知,每个人最最坚强的地方也是心,重要的是看我们是否有能力让我们的心智走向成熟,让我们心的力量变得强大。长期的困难生活最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难后,只能怨天尤人,得过且过,而另外一些人虽然也不得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但他们的心从未屈服,他们不断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朱元璋正是在自己最痛苦的`时候,没有被痛苦失败击倒,而是化悲痛为力量,成功的将自己最脆弱的地方变成了最强大的力量的来源。而陈友谅失败的很大原因就是他没有认识到什么样的武器是最强大的,不是军队的人数,不是先进的武器,不是强大的舰队,而是,人心。

  看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应把生命中的磨难视作宝贵的财富,正是它们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坚强了我们的心灵。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执着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面对困难和失败,我们要勇于调整心态,让自己的内心更坚强,永不言弃,一路走来,你会发现收获很多。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

  读的过程中,常常会为奸臣当道小人误国而悲愤交加,但更多时候,是为王臣气节、忧国精神而热泪盈眶。历史的长河里,有些人来了又去了,有些死了还活着,可以肯定的是,历史这部戏,没有主角,那些被埋没的被隐藏的角落,终会水落石出,因为史实无可更改,而后世终会还其公正。

  大明之亡,时运之必然,哪一个朝代,不是眼看起高楼,最后再崩塌,繁华落尽后,终归粪土,这就是一种悲哀的发展规律。说什么以史为鉴,可其实什么也避免不了。“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世界的真相就是如此,就好像是种宿命。但可以聊以慰藉的是,无论朝代如何更替轮转,人性的光辉,始终不灭,宋有岳飞文天祥,明有于谦孙承宗,忠义的`种子,一直在延续。人性有弱点,所以有覆灭,人性有光辉,所以有重生,这大概是历史悲凉的黑白底色中,唯一的彩色。

  我喜欢作者表达的幽默风趣,佩服作者认真负责的写作态度,更欣赏他通过历史所传达的智慧和哲学观。

  所谓千秋大业、万古流芳太过虚无缥缈,而你我皆是一粒微尘,不过渴望在浮沉中得以成全自我,终我一生,心安二字。所以我十分赞成作者想告诉我们的那个简单道理:成功只有一个——按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放下这部书时,一时难以释怀,满脑子只充斥着杨慎的那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终究落幕了。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7

  看了快两个月,见证了明朝的兴盛衰亡。兴于朱元璋,盛于朱棣,衰于天启,亡于崇祯。教科书上几章节的背后,是错综复杂的故事。

  看完后更加理解“权利”这一场游戏,不仅仅存在于明朝,有政权的地方,就有权利的.游戏。一切的斗争,归根到底都是权利的斗争。在这场游戏中,只有冠军,没有亚军。胜者恰当使用权利,则国兴,反之滥用,则国衰。而前后者的区别,是本身对权利欲望的控制。在这场游戏中,产生了两种人,能臣、奸臣。但历史上还有第三种人——圣人。像王守仁这种“心如止水者,虽繁华纷扰之世间红尘,已然空无一物。”明朝虽已成历史,但心学飘洋过海,仍流传至今。

  明朝后面崇祯时期,感觉挺心累,明朝气数已尽,烂摊子太烂,尽管崇祯想做点什么力挽狂澜,但终究也因天灾人祸,内忧外患,在第17个年头走向了灭亡。

  站在今天看500年前明朝那些事,明朝前中期固然强盛,有郑和下西洋、威震四方领先世界。但谁能想到大明王朝也就经历了300年,后来清朝更是严重落后于世界。站在500年后的未来看现在,此时有如大明前期的崛起,但未来又会是怎样的?只有历史才有答案。在历史长河中,皇帝也只是一个小小的角色,于个人而言,如书中最后所讲,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足矣。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

  这个暑假,我看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非常有趣,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尤其是第一部,洪武大帝,在这部书中,我也了解了明太祖朱元璋这个人。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我觉得他和曹操一样,是个思虑周全的人。

  朱元璋是一个暴君,洪武四大案,蓝玉案,郭恒案,空印案,胡惟庸案,这四大案哪一个都是死了几百人,文官武官统统杀掉。但是也是因为朱元璋从小受到赃官污吏的陷害,不给他们全家发粮食,所以他的内心对赃官污吏非常憎恨,在这四大案中,他认为涉案人员都是赃官污吏,连丞相都杀了。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想,他带领将士们打下江山,安天下,安民心,安军心,让老百姓不再过那种让赃官污吏欺压的生活,他也算是贤君。

  朱元璋死后,继承他皇位的孙子朱标的儿子继承了皇位,他的名字叫朱文,我个人认为他没有任何军事才能,他一继承皇位,让他叔叔朱棣这个在军中长大,还曾经和徐达李文忠等开国名将身上学有所成的人,朱棣再加上老和尚道眼的辅佐,让朱棣一举拿下明朝,成为皇帝。我觉得朱元璋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把皇位传给了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这应该是因为他对朱标的喜爱,他想让朱标继承皇位,朱标的死让他颇感意外,于是他就糊里糊涂定朱标的儿子朱允文为太子。朱元璋是元朝的开国皇帝称洪武大帝,朱允文孝文帝是明朝第二皇帝,我觉得朱棣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他有野心要吞并天下,另一方面他认为朱允文无法治理好天下,等朱允文去世天下已经大乱,那时候他自己也许性命不保,所以他才篡位。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9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当时,我主要看一些有趣而又易懂的童话和小故事。大了一点后,我又把兴趣转移到动植物类型的书上。到了中高年级也就是现在,我对历史类书籍产生了狂热的爱好。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一本历史类的书籍——《明朝那些事儿》。

  这称得上是一部非常好的历史类书籍。它的作者明月以生动诙谐的笔锋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大统一的强盛的文明帝国从崛起到如日中天再到衰亡和沉没的悲壮历程,还原了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在元末上演了一出龙争虎斗、你死我活的情景剧,充分地体现了人性的黑暗与贪婪,战场的恐怖与无情。书中的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谋略,阳谋政治的风骨,奋发惕厉、强势生存的精神和生存竞技场上的豪迈与落魄。体现出中国古代文明的英雄气概和本色灵魂。

  也正是在这本书上,我读到了乱世的群雄逐鹿与太平盛世的风调雨顺。还读到了朱元璋铁腕肃贪、郑和七下西洋、仁宣盛世、孝宗重振大明等足以令中华人民所骄傲的故事。又认识了阴谋、政治的.技巧足以令人大惊失色的徐阶、张居正等人和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徐达、孙承宗。他们就像大明的利剑和调节器一样,使明朝历史更加丰富精彩与动人。这本书同样毫不客气地指出明朝法律和政治上的严重漏洞与缺陷。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震撼了。一个完美帝国的风光,需要如此多的辛酸和泪水作为铺垫啊!读完了《明朝那些事儿》之后,我更加敬佩那些给中国留下丰富文化的古代帝国和创造者了。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

  尽管有所畏惧,却能驱迫自己勇往直前的人便是勇者。

  今天终于读完了当年明月的这部长篇巨著《明朝那些事儿》,为碰到好书而高兴。我个人也比较喜欢阅读历史类书籍,而从历史中可以读到先贤的智慧,让自己变得更加有阅历,而阅历可以提升个人素养,增长能力。俗话说“读史,可以知兴替”就是这个意思,让我们了解历史是怎样前进的.,有助于自己的人生成长。

  书中的历史很有趣,尽管明朝的大人物都听说过,但不同于正史和教科书的古板,没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这样的分类,而是通过历史中的人物来书写历史,很有《史记》的风范。大明朝三百年的历史,出过王侯将相,出过忠臣逆贼,出过爱国者与叛国者,出过天才和笨蛋。各种人物轮番上场,演绎了汉族所建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书中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像感慨于谦之死、悲于崇祯皇帝时运不济、喜于宦官下台,为书生意气而打动……中华民族延续至今,多灾多难也挺了过去;王朝百世而衰的命数至始至终在发挥作用,但中华民族气数未尽,从未尽过。

  诚如书中所讲,我们这些人中总有人在坚守气节,捍卫民族精神,从来不识时务、一根筋到底。国难当头时,总有人不畏死,敢流血,以身来报国。

  历史也告诉我们,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每个人都可以踏出自己的路来!历史总是在书写新的篇章,因为每个人都有新的剧本。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1

  我是一个很爱看书的人,可以自豪地说我看过的书绝对可以填满半个房间。但是说到要写读后感,脑海里出现的第一本书是《明朝那些事儿》。

  这本书并没有华丽的语言,连插图都没有,可我依旧被这本书给吸引住了。正是那朴实无华的文字,将我带进了明朝,似乎穿越到了那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我比较喜欢在第四部中出现的人物徐阶。第四部上接第三部从“嘉靖即位”、“仪礼之争”开始。嘉靖借“仪礼之争”清除了一批前朝忠臣,总揽大权,但此后他的生活日渐腐化,一心想得道成仙,将国家大事抛之于脑后,从而令奸臣严嵩有机可乘,趁机把持大权,谗佞专权、欺上压下、结党营私,导致明朝国库亏空。

  徐阶的老师夏言不计前嫌提拔他,这让徐阶对夏言敬佩不已。当时夏言与严嵩在朝堂上分庭抗礼,心胸狭隘的严嵩趁机设计陷害,导致夏言锒铛入狱。徐阶无能为力,最终默默看着自己的老师人头落地。同时许多无辜之人也被严嵩陷害。由于严嵩的贪婪暴政,很多老百姓们被迫流落街头活活饿死。徐阶敢怒不敢言,十多年来卧薪尝胆,卑躬屈膝,他的隐忍,令严嵩放松了警惕,最终他打败了严嵩。正如作者当年明月所说的一样“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旷课!”在我看来,徐阶比他那流传千古,发明了一条鞭法的'学生张居正更令人敬佩。

  “历史原本很精彩,历史也可以写的很好看!”我想大概这才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吧,让我们再次回到六百多年前的天空下,开始明朝之路吧!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2

  我喜欢历史,这次我读的是《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讲的是朱元璋的一生。

  朱元璋的一生很伟大,他从一个穷苦的放牛娃造反至一个皇帝的故事,让我简单介绍一下朱元璋:别名朱重八,家庭出生为贫农,出生为公元1328年,逝于公元1398年,他的出生历程:

  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贫民家庭,主要工作就是为刘德这个大地主放牛。自此他就为刘德放了12年的.牛,后来天下大饥荒,朱元璋的亲人几乎全部饿死了,他只能去寺里当和尚。

  公元1344年,17岁的朱元璋去了寺里干杂活,不到50多天,寺里也渐渐缺了粮食,所以只好去化缘,说的好听叫化缘,其实就是讨饭。在讨饭的途中,他受尽了侮辱和白眼。

  公元1347年,在外漂泊,讨饭了三年的朱元璋,回到了故乡的皇觉寺里,继续开始了他的和尚生涯。在寺中打水、做饭,擦佛祖的金身,而且还要伺候以前的老和尚。当时的和尚能喝酒吃肉,而且还能娶老婆,整天佛不拜,游手好闲。这些脏活累活当然由新来的朱元璋干。

  公元1352年,从这一年开始,朱元璋就进入这一生中最光耀的时刻,也就是造反。朱元璋先投奔了驻守在濠州,但是他觉得在郭子兴这种肚量小的人混下去,肯定不能征服天下。于是自己带了24个人出去打天下,后来他的势力越来越强,打败了他争取皇位的最强敌人——陈友谅。

  公元1368年,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帝号为洪武大帝,但是朱元璋却开始杀戮功臣。原因是因为怕他们造反,只留下了几个只会守,但不会进攻的武将。公元1398年,70岁的朱元璋逝世。

  朱元璋的一生十分伟大,但是到了最后,他杀戮功臣的事让我很不满,就是因为害怕自己王朝不稳,难道就像这样忘恩负义地杀戮?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相关文章:

明朝那些事儿的语录39条07-30

2023年明朝那些事儿的语录集锦59条07-27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06-09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05-26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06-20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07-07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04-20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文04-18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文08-22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精品)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