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时间:2023-08-28 12:50:3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热门)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

  这本书的结构真的非常妙,大局观表现得淋漓尽致!先用苏菲和艾伯特的故事以及莫名其妙的席德生日明信片制造悬疑,引人入胜,使读者自动代入苏菲的角色接受哲学课程,完全不像纯粹的哲学课本让人昏昏欲睡。而随着席德生日的临近,谜团渐渐浮出水面(为了不剧透,以免影响其他读者阅读,具体内容不提),正好完美地表达了前面所有章节都谈论到的某个哲学问题。

  以前对哲学有一些偏见,总觉得哲学是类似神学或者研究一些永远没有答案问题的学说,后来了解了辩证法,看法有了一些改观,但还是难以理解。有认识的哲学系的`同学,会很好奇他们都学些什么,作业和考试是什么样儿的,今后做什么工作等等。看完这本书发现,哲学并不是纯粹的思想层面的学说,它和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哲学家大多数也是科学家,他们也会通过实验来验证他们提出的理论,甚至可以说很多科学理论都是哲学家在解决哲学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来的。

  我们从出生就被教授许许多多的知识和所谓正确或者说主流的世界观,当我们看待某些事物时会产生一些“理所当然”的看法,而且大多数人都会持这种看法,这就是大家从小被授予相同世界观的结果。然而我在读这本书之前从来没有想过我们这些所谓正确的世界观是从何而来的,甚至在阅读这本书的开始阶段,读到一些可能被现在世界摈弃的哲学思想时,不由自主地鄙视并否定它们,但越往后读,我发现有一些思想超出了我现有知识水平的判断能力之外了,这时我才发现我的倾向性变得很弱,再也不能那么毫不犹豫地否定或者肯定什么了,我需要利用我现有的能够被证实的思想观念来推理这个新出现的思想是否在合理的框架内,进而决定自己是否接受它,这可能就是主流世界观形成的大致过程吧,被大多数人或者能引领世界的少数人认同的思想便被写进教科书。但是,后来黑格尔出现了,他明确地告诉了我历史的发展规则——辩证法。辩证法又告诉我,我们现在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物可能会在若干年后会变得非常不可思议,所以我也不知道哪些东西是绝对正确的,甚至不知道是否存在永恒正确的观念,因为它们跟所处的历史环境有关,可能类似于边界条件对结果的影响吧。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2

  有一本书,它改变了我的世界,改变了我的一生,它就叫做《苏菲的世界》。它是由挪威作家贾德写的一本哲学启蒙读物。

  本书主人公是一个叫做苏菲的14岁女孩,在她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信中只写了两句话:“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一开始她只认为这是一个恶作剧,可她的思维却不知不觉的思考这个问题,此后,苏菲不断收到这个叫艾伯特的神秘导师的来信,从信中,苏菲开始了她的哲学课,开始探索人生,探索世界了。作者正是通过艾伯特给苏菲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从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并加以解释。然而随着苏菲哲学课越来越深入,她和艾伯特渐渐发现他们只不过是一位挪威少校为他的女儿席德写的一本书中的'人物。最后,苏菲和艾伯特终于脱离了少校的控制,并随着小说的结束而结束了他们的世界。

  简单的构思就是作者贾德跟我们是同一层面同一世界的人,而少校和她的女儿是作者创造的人,而苏菲和她的哲学导师又是少校为他女儿创造的人,作者用“少校与苏菲”的关系,在跟我们探究着人存在的形式究竟是什么,因为主宰着苏菲的世界的少校也只不过是作者笔下的人物,而这也恰恰是作者的反讽,或许我们活着的世界也只是造物主写的一本小说罢了,连我们是否真正存在都需要证明。我不禁联想到到了笛卡尔说过的一句话:“我思故我在。”也许我们只是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存在过而已。

  我们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开始慢慢形成的阶段,而这本书对自身素质境界提升有很大的好处,其实能不能做社会的强者是一回事,能做一个真人才是最重要的。

  简简单单的两个问题,却有一股无法看透的魔力。人们都习惯了事物的存在,却不知道他们从何而来。这些问题,我认为就是哲学。在《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哲学问题,引发了我们思考,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在探索这些奥秘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弄懂或者想通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事情或事物。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3

  对于哲学是什么,可能并没有一个让人完全信服的定义,但书中一个比喻很有意思。一个神奇的魔术师能从帽子中变出小白兔,这只小白兔就是世界,而我们就处在兔子皮毛的表面,努力爬到毛发的顶端以期看清整个世界,这大概就是哲学。

  一直以来提到哲学,好像就是白胡子老爷爷,神经质似的念叨着,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以前的我也持有类似的印象,尊重哲学的同时,总感觉哲学如雾里看花般朦胧飘远,又如玫瑰般只可远观不可近玩。直到我接触到这本书《苏菲的世界》,严格的说这是一本写给青年人的哲学入门书。

  以故事来串起哲学史大概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期间不见啰嗦的说教,看到的只是对话、聊天,以及看似荒诞最终恍然大悟般的情节,完全摘除了以往哲学刻板、严肃的标签,引起读者强烈兴趣的同时如涓涓细流般将哲学历程娓娓道来。

  回忆全书,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一道闪电划过,最早的`先民在寺庙前祈祷跪拜,口中渐渐有词;朴素主义哲学家眉头紧锁,思考泥土和水缘何能造就青蛙;古希腊广场中,苏格拉底向每一位经过的市民诉说着明白无知才是聪明的理念;柏拉图站在几十个一模一样的饼干前,构建着自己的理型世界;亚里士多德发出“吾爱我师吾更爱真理”的宣言;犬儒学派在木桶中找到快乐源泉;伊壁鸠鲁在花园中追寻心灵家园;传教士手捧圣经宣示上帝的到来;笛卡尔以手抚腮说着我思故我在;史宾诺莎说,只有一个上帝存在;休姆说,除了我能感受到的,其他都不存在;康德说,遵循道德准则,才能收获真正的自由;黑格尔站在湍流边说,河水怎么看取决于两边的石岸;祁克果说,落水的人最关心的是如何得救,而不是会不会淹死的思考;大胡子的马克思说,哲学家不仅要诠释世界,更应该改变世界。

  哲学的可贵正在于对于一切持有好奇的心态,看到身边人如同见到外星人一般,其实每个人也正如外星人一般独一无二,有生命、会思考,这正是令人惊讶的事实。

  哲学不能带来物质,却能吹散人生成长的迷雾;哲学不能带来快乐,却能查寻令人不快的源泉;哲学不能创造美好,却能擦亮发现美好的双眼。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4

  五天轮回,哈哈,终于又盼到了周末。

  总算可以惬意地躺在床上,把都市的喧闹,繁忙的功课,纷乱的心绪统统抛到脑后,在这夜幕渐合的黄昏中好好享受夜的静。

  随手从枕下抽出绿封面的畅销书《苏菲的世界》,再浏览一逾那使人心动的章节:14岁的少女苏菲放学回家,在邮筒里连续发现神秘的信件:。一州尔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静,是多么迷人而神秘。传说释迎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静静思索而大彻大悟成佛的。静,可是智慧之源?

  苏菲在神秘导师引导下,开始思索这两个困惑哲学大师的`人类难题。她生平第一次开始觉得自己因思索这样伟大的问题而变得伟大,无论在学校其他地方,人们关心的都只是一些芝麻。

  拥有静是何等的舒适啊!当目膜不受任何声波的刺激,心灵也不激起任何波纹。我舒适地辗转着,仿佛已置身在浩森无垠的星海,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任思绪纷飞浮想,什么都可以想,什么也都可以不想……

  而苏菲做不到。居然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不是太奇怪了吗?苏菲实在想不通,她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却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长相,也不能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人。她甚至不曾选择要成为人。

  不用听,一辆载重汽车从楼前公路上奔驰而过,那么急捉和匆忙。飞驰而过的声响,在我心中掠起一路尘土:苏菲世界中的伊甸园、小木屋、花园宴会以及那魔术师的礼帽……这些在脑海里浮现得越来越清晰,变得触手可及。

  又有一种奇怪的声响触动了我的耳膜,那是不远处建筑工地上搅拌机的声音:我能想像得出那机器的轰鸣声。哲学不一定是那些与现实脱离的学院人士躲在象牙塔里写出来的东西。那么哲学是工地上的搅伴棚马?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世上谜团,然而真实的世界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咦,哪来的老外在说话?凝神细听,原来隔壁有人在听英语磁带。纷至沓来的声波打碎了我所期望的静,也撞击着我的心。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5

  《苏菲的世界》整本书篇幅很长,我前后一共花了两个多月才读完,资料很多,对于哲学史的发展过程,我记住的很少,可是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却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阅读前几章,以为本书的主角就是苏菲和她的哲学教师艾伯特,而越往下,越觉得诡异,到苏菲十五岁生日的那场哲学宴会上,我才渐渐意识到,本书真正的主角是席德和她的少校父亲,而苏菲和艾伯特只是本书作者笔下的人物席德之父少校笔下塑造的人物,少校创造出这两个人以及他们的经历,写成一本书,作为给女儿席德的生日礼物。而奇怪的是,在少校的笔下,苏菲和艾伯特也渐渐感受到了这个创造者的存在,明白了自我的命运都掌握在他手中,于是他们经过自我的努力,最终脱离了少校的控制,获得了成功。这种被创造者逃离被安排的命运的构思,让我感觉很微妙,甚至感到思维有些被小小的扭曲了。

  很久以前就被灌输以一种思想,就是哲学书十分枯燥、难啃,所以这是我第一次尝试阅读哲学类的书籍,但它给了我惊喜并激起了我的思考和兴趣。书中的少校笔下的苏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学的发展史,但它给我的启迪却很多,我想,作者用心良苦的构思,或许是要更直观地告诉我们,真实与虚幻其实并没有什么界限。而我们是谁,谁又是我们,我们是否真实的存在,还是如同苏菲和艾伯特一样,只是被一个更伟大的个体所操纵着的一些幻像而已?一切都如同迷一样。但无论如何,即使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不解,世界仍旧存在,地球仍旧旋转,时间仍旧流逝,周而复始……或许这就是哲学吧!

  知名作家南方朔是这样评价本书的:“《苏菲的'世界》的小说部分,苏菲的主体自觉过程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哲学加侦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观,它让人心胸开阔,这不正是哲学爱智最古典的定义吗?”是啊,虽然初次接触哲学的我还不能十分深刻地理解书中的一些资料,也不能像南先生那样作出深刻的评价,可是,我感受到,它唤醒了我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这的确是一本好书!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6

  《苏菲的世界》起初听到这个书名我还以为这也许是一本类似于小孩子探险的故事。直到翻开它我才知道…呵,大相径庭。

  《苏菲的世界》用小女孩苏菲莫名其妙收到一位不知名人物写信教授的哲学课程讲述的从最早自然哲学到近现代的哲学家们代表性的哲学理论。

  首先,我觉得这本书讲哲学知识是次要,它提醒我们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是重新唤醒我们的好奇心才是它的主要目的吧!书中把我们比作生活在兔子身上的微生物,而大人们随着对外界的熟知,开始安于循规蹈矩的生活,不想知道生活中的一切的来由,也懒得去想“为什么”。这使我想到小时候见到什么都想问,但大人们经往也回答不出什么让我满意的答案。久而久之,有时见到不懂的事情,想再问句为什么时,心里却早就知道得不到什么解释。于是便只默默地想着。后来也便只粗略地看过,连想也不想,因为也得不出结果来。那些哲学家们便是似乎对每个事物都有无数疑问,同样也没人能为他们解疑答惑,但是他们却不会就此置之不理,而是去学习更多知识去解释这一花一草的'来由而不是只会欣赏。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好奇,相信一切都会有可能发生,而且也许现在所谓的不可能未来会成为我们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一小部分呢?

  其次,我觉得哲学家们提出的一切都是相互矛盾的,这样很快从这个思维跳到另一个思维,一时间让人很难理解和转变。这也许就像有时做题时,我都搞不懂自己在想什么,等到终于七拐八绕地想出来下次再看这题却怎么也统不到原本的思路上了。有很多哲学家会想出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让这两种观点在自己脑中来回交替,好像是在不断交换立场与自己的另一观点对抗。在我看来,这是很让人无法理解并且不可具体想象的。原来我以为我知

  道哲学家就是那些提出种种为世人所流传的科学或对人生的理论看法的。但现在我发现我好像并不理解哲学家到底是做什么的,并且越想方设法地理解反而越糊涂。

  总体而言,我觉得看了《苏菲的世界》让我脑子里一团乱麻。有时我甚至想我们或也是一个书中的角色,那如果是这样我们完全可以像苏菲一样,自己来把握自己的命运让自己的活更充实。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7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

  书中有几个句子,我很喜欢。

  “那轰然一响,我们也是星辰。”

  看的时候觉得这句话真美。这是书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了。大概是说,我们和星辰一样在旷远的宇宙中孤独而不可重现地存在,既让人骄傲,因为我们和星辰一样可贵又优美,又让人悲伤,因为星辰也是终将消亡的存在。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在我看不到的满天星火里,那跋涉千年的星光终于到达地球,而发出光芒的星辰,或许已经湮灭无存。我们,也是星辰。

  “事实上黑暗本身是不存在的,他们只是缺少光线的照射罢了。”

  黑暗中亦有光芒的存在,每双不同的眼里,亦会有不同的世界。在她的眼里,黑暗,只不过是缺少光芒的照射。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你遇到的黑暗,只不过是,太阳有点迟到。

  哲学给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那么哲学是什么?《苏菲的.世界》里有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这白兔的体积极其庞大,因此这个戏法要数十亿年才能变出来。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不可思议的戏法感到惊奇。然而他们年纪越大,也就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里觉得非常安逸,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此一危险的旅程,迈向语言和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其中有些人掉了下来,但也有些人死命抓住兔毛不放,并对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深处、尽情吃喝的人们大声吼叫。”

  因此,我认为,哲学的本质就是好奇心。好奇心让人们思考,为什么世界是这样的?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认为世界本该是这样。这样的一些人,就是哲学家。

  说不定,读完这本书,你就会开始思考。翻开《苏菲的世界》,它会带你走进一个智慧的哲学圣殿。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8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苏菲的世界》正是这样的一本书,它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世界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一位花季少女,某天回到家,发现了一封写着两个哲学问题的神秘来信,她在一位哲学老师用一封封信的指导下,开始思索与探索,从古希腊到现代,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到弗洛伊德所有哲学大师所思考各类问题与学说,最后塑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看似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不仅困扰了苏菲也困扰了我,之后,作者化身为艾伯特,为苏菲解答,那哲学是什么?什么人能成为哲学家?在此做了一个很明确的答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当然小孩子最符合这个要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小孩子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从某个时刻,事物必然从无到有,现实生活中,我们缺的就是那一颗好奇心,但好奇心太大也不好,可是如果人没有好奇心,就会失去动力,失去了可以发掘的智慧。没有天生的概念,而我们也应当相信,无论事情对于自己来说是好是坏,都会给我们带来好处,如果是好事,当然很好,那么如果是坏事,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教训,所以无论事情好坏,我们都应当笑着接受做事也要考虑后果。

  生活中探索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探索需要经受种种的挫折,一个人需要在生命的磨难和失败中渐渐成长,新东方学校的俞敏洪曾经经历过两次对自己有转折意义的失败,一次是连续两年高考失败,另一次是出国留学梦的破灭,不过正是这些磨难使他找到了新的机会,于是他抓住了生命中的一次机会,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失败固然可惜,但它可以磨练人们的意志。

  页页花木盛,期期小森林,闲来常作伴,意蕴可涤心。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甚至有些不切实际的学问,但是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就明白了,哲学到底是什么,哲学也可以证明许多:美与丑,善与恶,生与死,以及一些科学给予我们的知识。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9

  这是一本关于哲理的书,我开始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我认为这会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

  我开始并不明白,这本书是讲些什么的,当我看到第一章,我便明白这是讲哲学,每当我看到一个问题,我也会思考,但往往都是以失败告终。就比如,第一个问题“你是谁?”我当时的第一个回答就是,我就是我,但苏菲却比我们想的还要多,她还联想到了其他的一些事物。比我们想的还要深入,还有“世界从何而来”“哲学是什么”“奇怪的生物”这些问题把我弄得晕头转向,使我对这本书没有了兴趣,让我之后读下去的是那个寄信胡神秘人,她是谁呢?为什么要寄信给苏菲呢?

  我继续的往下读,后面的资料并不象前面那样难以解读,并且越往后面读,我就觉得我的四周被金灿灿的阳光照着。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雅典之旅。艾伯特的穿越和雅典两千四百年前的样貌,使我大吃了一惊,我当时的思想是和苏菲一样的`,这是不是在拍电影呀!怎样会有人一下子就回到古代的雅典呢?可能是在做梦,对于雅典之旅,这就像是在讲一个故事,让人通俗易懂。

  这本书讲了许多关于哲理的知识,都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我们都没有提出疑问,并认真思考过。哲理是一门很复杂又是很简单的一门学问,但这门学问最重要的就是动脑筋和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认真思考,直到寻找到答案,我们应当学习苏菲那种爱思考,坚持不解的精神。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思考,并且都深入的去探究,那这个世界的知识分子肯定会比此刻多得多。《苏菲的世界》带给了我另一种感觉,一种难以解说的感觉,就好像如果你站在宇宙,你就是宇宙中渺小的尘埃,你十分地想去探索,但宇宙太大了,不论你怎样努力,永远都触碰不到它的边缘,既然望不到边,那就让我们更加努力去探索吧!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0

  我们是谁?是书中的人物吗?是在被更强的手操控吗?我们从哪来?是被别人创造?还是说我们真实存在?

  “哲学是一种工具,一种让人们以更高、更深远、更本源、更根本的洞察力剖析世界的工具。是一支锋利的手术刀,划破世界遮遮掩掩的面具,将本源展露在宇宙的光芒下,为人们所观察、解构、分析、慨叹。”自古以来,人们就有了对世界本源不同的思考。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唯心还是唯物?无数的哲学家向自然宣战,向宇宙探索,在这项伟大的事业中献身,因为我们想知道,我们是否真实,那个神秘的领域总是散发出难以抵抗的魅力。

  “宇宙的本质,人生的意义,思想的尽头,规律的本源。”宇宙,生命,思想,规律,混合在一起,永远都分不开,即使自古以来的哲学家们都有着各自的观点,但充满智慧的到最后总是殊途同归。不同人的观点总是会不谋而合,作为人存在,其实是很有局限性的,但是人的思想无边无际,所以对于世界我们可以任意思考,对于本源我们可以任意探索。我们不能局限于眼前,我们要尝试着跨越大河,翻过大山,走向更加辽阔的天空,那是我们最好的归宿,那里的人都在自己心中形成了一套世界观,价值观,怀着的是自己对世界的思考,对本源的追问,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定义。

  那世界究竟是什么呢?哲学的.导师引领着苏菲一步步走进哲学的殿堂,一点点的有了自己对世界的思考,她一点点的探索,最后却发现,自己只是席德的爸爸创造出来的人物,而席德的爸爸是被作者创造出来的人物,那么我们呢?这跟我以前的想象倒是不谋而合,我以前常常会想,或许我们就是在一个特定的剧本里面,当死亡之后,剧本自然完结,我们作为我们,作为自己,却无法决定我们的任何事,长相,身高,甚至于连我们自己的性格都很难去控制,这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吗?

  “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明辨是非者必能进退合宜。”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1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很好的哲学启蒙书,它用通俗的语言来讲述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二十世纪的整部世界哲学史。小说部分类似于侦探小说,是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作家南方朔语)会让读者产生兴趣,丝毫不觉得枯燥厌烦。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来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某个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索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收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面前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大家都认为世界上有善良和邪恶,而那些神话、电影、戏剧、演义都在极力地宣誓“邪恶是永远战胜不了正义(善良)的”、“正义(善良)必胜”等等,,渐渐地人们也被这些看法所“感染”了,认为好人就是代表正义(善良),坏人就是代表邪恶,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是当我看完书中第三章后,我的看法就变了。

  我跟着苏菲的步伐,深深地思考,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并没有至善至恶,而这些善恶都是取决于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如果大多数人认为某种事物是好的,那么这种事物就会被推崇为善的`代表,反之就会被人们唾弃为恶的代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思想也会发生变化,任何事物无论是至善还是至恶,似乎都不是真实的,所以我认为世界上并没有至善至恶。

  ……

  说实话,哲学实在是一个太大的课题,让人不得不去不断地深思,而我就好比一个刚刚步入哲学这个金色殿堂的小孩子,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就如那布满夜空的星尘,但是,我相信,我总有一天也会成长起来,也会沿着哲学的阶梯,一步步地爬到最高处,去仔细地审视哲学这个大世界的!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2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听起来简单的问题却在这本书中变得神无法回答。

  14岁的苏菲在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没有贴邮票的信。苏菲不断收到艾伯特的信件,因为他的问题使这个世界像谜团一样在他的眼前展开。后来在艾伯特的指导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从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他树立的哲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她在文艺复兴时期这一课主要认识了罗盘、火器、与印刷术这三大发明,苏菲详详谈运用了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的知识,想要解开这些谜团。可是,事实比她所想的更加怪异离奇。

  品读过《苏菲的世界》后,我心中豁然开朗,对生命、宇宙万物都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悟。这本书好似一曲可以浸透心灵的华美乐章。它使我如何去从哲学的角度观察、理解这个的世界。我的脑中不断映出“为什么?”这三个字。

  全世界有很多人信仰上帝的存在,可是“上帝是否存在?”、很多人说灵魂会升上天堂,可是“人死后是否还会有生命?”没有书籍可以回答除了我们思考、思考、再思考。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亚里士多德说:“人和动物有许多相同的特征,但最明显的不同是人会思考。”英国经验主义大师培根在其随笔中写道:“青年人思想活跃,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有时灵感来临如有神助。”这些话语都表达了思考的重要性,这也是这本书给我的`另一大感悟。苏菲从刚开始的什么都不懂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研究解决了艾伯特留给她的一道道哲学问题,这也是我最佩服她的地方。“思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那将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本就是要在不断的思考中补全自己的思维漏洞,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苏菲的世界》既是一个智慧的世界,又是一个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和对宇宙万物的探索世界对我们来说是许多未知谜团的组合,是各种猜测与思考。

  这本充满哲学色彩的书,不仅解开我对这个世界的疑问,对宇宙万物的探索和赞叹生命之美,对哲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多的是从苏菲身上带给我的思考的力量。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3

  这算是我哲学入门的一本书吧,但是哲学启蒙的书还是多次在书中提到的《三体》和《走到人生边上》。哲学类书籍果然不像小说、社科简单易懂,虽然这是没有什么很多大道理的书,都让我看得疲惫,多次都有放弃的欲望。

  本书主要有两条线,一是哲学入门知识,二是苏菲的故事。

  哲学方面

  书里从希腊哲学一直讲到了现代哲学,我对看本书的期待也只是想大概了解一下西方哲学发展,对哲学有那么一丢丢理解而已,没想到就抱着这么简单的一个要求都看的如此痛苦…不过感触挺深的。在接触哲学之前,我问自己哲学跟宗教对区别。我以前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而且对宗教的了解也…

  看本书给我的第一刺激理性是哲学基础。虽然到后来也有经验主义浪漫主义这种以感官为基础的哲学,但以严格的理性来思考哲学问题的这个观点对我有点冲击。

  因为刚看完,笔记部分还没整理,大概会从古典派哲学、中世纪哲学、人文主义哲学、经验主义、浪漫主义和存在主义这几个方面来整理(凭印象写的,可能有错)。

  故事方面

  因为我看本书是为了学习哲学知识,所以对故事这条主线没有做过多了解,介绍完弗洛伊德后的章节就算是整个故事的高潮了,席徳的父亲所讲解对宇宙的故事因为在《三体》和《人类简史》中有所了解就粗略看完了。但苏菲的哲学派对发生的那些事以及最后两个世界重合的故事还是挺吸引我的,看了很多人对结尾的理解都是说苏菲的世界在少校的书里,而少校的故事是在作者的`书里,我们的世界又会是在哪呢?因为看的不走心所以有疑问,那根松掉的船绳到底是苏菲的世界影响了少校的世界,还是本文作者对少校世界的控制呢?《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又是如何到苏菲的世界中去的呢?

  虽然有疑惑,但是目前,暂时不想读第二遍了(主要是我目前静不下心来),感觉哲学入门还是得听课程才行呢。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4

  我也只是新鲜几天就对哲学没有兴趣了,因为我觉得哲学又空又大,不切实际。但是《苏菲的世界》带我去了哲学的世界,梦的世界,从看到她的那一刻起我便爱上了哲学,也发现了哲学是最贴近生活的。

  在漫漫书海中,有数不胜数的好书,但是我最爱的还是那本《苏菲的世界》。

  14岁的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魔镜、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来给席德明信片、会说话的汉密士、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现实出现的.梦中的金十字架、捡到的10元硬币……接踵而至的奇闻怪事让苏菲一步步走下去。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作者乔斯坦·贾德,通过苏菲来展示生活的奥秘,用哲学的角度来向我们介绍一个不同的世界。他是梦的世界,是哲学的世界,也是我们的世界。只是我们没有去思考,觉得我们生活在世界是必然的,每天做的事是必须的。但是这不是必须的,也不是必然的。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勇于创新……

  记得小时候,我有段时间对哥白尼、伽利略等哲学家很感兴趣,但也只是感兴趣而已,我从不会去思考世界从哪里来,也不想知道自己是谁?我也只是新鲜几天就对哲学没有兴趣了,因为我觉得哲学又空又大,不切实际。但是《苏菲的世界》带我去了哲学的世界,梦的世界 ,从看到她的那一刻起我便爱上了哲学,也发现了哲学是最贴近生活的。哲学不是科学,科学给我们的是一些我们认定是真切的知识,哲学则是不寻常的智慧。

  《苏菲的世界》还有太多太多,因为知识我们都有,但是智慧的哲学我们不一定有,让我们用哲学了解自己,感知自己,发现自己吧!

  《苏菲的世界》是唤醒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和对人生的关怀与好奇。

  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百看不厌,这些事好像我亲身体会。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看完后你一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相关文章: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08-21

(精选)《苏菲的世界》读后感08-27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07-07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06-19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06-19

《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07-13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08-06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07-19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经典】08-28

[热门]《苏菲的世界》读后感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