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6-15 13:05:5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

说课稿 篇1

  说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活动,能较协调地走、跑、跳、钻爬和攀登。

  2、对自己有一定的自信心,初步体验成功的乐趣。

  说活动准备:

  幼儿园自然环境、拱门、自制老鼠、篮子、录音机、磁带。

  说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小猫起床:点头、伸手、弯腰、蹦跳。

  (二)基本部分:

  1、小猫练本领:

  (1)导语:小猫已经长大了,我们要学习更多的本领。

  (2)小猫跟着猫妈妈学习走、跑、钻、跨和攀爬的动作。

  2、游戏:小猫捉老鼠

  游戏玩法:小猫依次寻找草地、池塘边、大玩具的老鼠,捉到老鼠说:“我捉到一只老鼠。”跑回猫的家,把老鼠放在篮子里。

  重点难点:跑

  (三)结束部分:听音乐做歌表演《黑猫警长》。

说课稿 篇2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问题、总结知识能力。

  2、掌握酸碱的区分方法。

  3、培养学生的知识衔接、推理、归纳、总结能力。

  4、培养学生实验推理论、理论指导实验能力。

  二、说课重点、难点:

  1、重点: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2、难点: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的本质。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推理法、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对酸碱有初步的认识,我对本课题内容讲解上作了调整,将溶液的导电性先作了讲解,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酸碱盐,这样对于掌握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的本质有了更好的认识。

  复习提问:什么是酸、碱,

  结合所学知识引入新课: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掌握到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在溶液中碳酸、氨水分别以H+、CO32-、NH4+、OH-形式存在,那么能使紫色石蕊、无色酚酞变色的到底是阳离子的作用还是阴离子的作用?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H+是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OH-是碱,从定义中是否隐含着酸、碱在化学性质是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通过提问、假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使学生课程学习目的明确化。

  讲叙新课:实验[10-1],要求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观察好,记录好,并做好对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从对比,分析中找出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的结论,启发引导出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的本质:酸的共点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碱的共点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酸碱在溶液中的存在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与指示剂作用时,酸呈现的颜色变化相同,碱呈现的颜色变化也相同,这说明了什么?探究出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的本质,并在脑海中初步形成酸碱在化学性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五、板书:

  1、指示剂能验证物质的酸碱性。

  2、

  物质 指示剂

  紫色石蕊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

  酸

  变红

  不变色

  碱

  变蓝

  变红

  3、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的本质是H+,OH-与指示剂的作用。

  练习:练习册P39,同步演练B13题。

  作业:探究实验、练习册

说课稿 篇3

  很感谢领导给我这个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分数乘法》。这节说课分五个环节进行,下面我就来说说第一个节。

  一、说教材

  《分数乘法》是人教实验版六年制上册第二单元的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很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内容中,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变成了分数,同时分数乘整数又是分数乘分数、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如下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们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力目标:培养迁移转化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尝试探究,合作学习的好习惯。为了使学生们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教学难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们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借助课件演示:帮助学生们审题,理解题意。

  2.尝试教学法:从主题图中获得信息,尝试自己探究,讨论解决。

  三、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习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通过学生们尝试自主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就知识,进一步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适时点拨,激发学生们主动探究的欲望。教师让学生尝试、观察、讨论、探究中获取知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四、说教学流程

  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针对六年级学生们的认知规律,我将安排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教学。

  (一)复习引课

  12+12+12+12= + + + =

  这两题可以让学生口读结果,他们的作用是要为新授环节做一个简单的铺垫。

  (二)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例1

  (1)孩子们请仔细读题,你理解这个题吗?试着来说一说。在学生分析题意的时候,随机点出线段图。再仔细的读读这个题,你会列式计算吗?试着做做。

  (2)学生做的时候教师巡视、指导,找有不同想法的学生上黑板去做,绝大多数同学完成的情况下,老师在布置任务"同桌互相说说你们的想法"这样就可以保证所有学生至少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候情板演的同学将出做题的思路。

  第一种 + + + = =

  第二种 ×4= + + + = = 这里关键要剖析第二种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在此基础上师生共练两题,教师要做好板书的整理,而后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整个新授过程,我让学生仔细想一想、试着做一做、同桌说一说、试着讲一讲。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尝试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二次尝试环节的设计意图,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掌握计算方法。

  3.在教学例2时,由于有了例1的教学过程,学生基本有能力解决,因此我让学生直接动手做,但这一题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让学生明白,能约分的要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三)教学例2后,就进入了巩固练习阶段,这节课的关键是计算方法和计算后能约分的要约分这两个要点。

  (四)最后我进行了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起到归纳知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说预设效果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通过突破难点达到突出重点的教学思路,教学难点的突破主要是给学生充足的尝试探究的空间,学生在探究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了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掌握学法。

说课稿 篇4

  《触摸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手触摸、用心感受美好春天以及在一个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感人故事,表达了安静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本文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安静的举动,她从捉蝴蝶,到放蝴蝶,再到仰起头张望。一条是作者的感受,从惊叹,到感动,再到对人生发出感慨: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所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文章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读起来让人不自觉地被课文细腻的情感牵动着。本篇课文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珍贵与美好,并思索应该怎样去热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从而升华学生的人生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好句,增强语言的积累。

  过程目标:通过朗读、思考、讨论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关键词句蕴含的道理及领悟其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注,懂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由于本课的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如何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和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就成为这课的教学重点。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缺少体验。

  一、 复习巩固,进入新课

  1、 在复习巩固环节,我先让学生读词:流连、花繁叶茂、流畅、灵性、弧线、飞翔、缤纷。

  设计理念:这些词是文中关键词语和难以理解的词语。温故而知新,词语是学习课文的基础,巩固字词为学好课文打下了基础。

  2、 接下来,我先出示春天美景图,接着说道:春天向我们走来了!我们眼前的春天多美啊,你们能不能用成语来描绘一下?(学生就开始描绘了:五颜六色、花繁叶茂、五彩缤纷…。)多么美啊,这些多姿多彩的景色我们都可以用我们明亮的眼睛看到,可安静却无法用眼睛去看。她是怎么感受春天的呢?今天,让我们跟着小女孩安静一起去触摸春天吧!

  设计理念: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能够通过展示孩子熟悉的春天美景,创设了情境,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 品味语言,感悟奇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安静是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坚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在“品味语言,感悟奇迹”着一环节中,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师:安静看不见美丽的春天,却深深地热爱着春天,她用手触摸、用心感受着春天,创造了很多奇迹。教师说完后,让学生试试从课文中找出安静身上发生的奇迹,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老师要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加以引导,并给予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安静身上发生奇迹的句子正是基于这一理念。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在安静身上发生奇迹的句子 :

  “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1、 针对这个句子,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想:为什么你认为这是奇迹?你体会到了什么?

  2、 学生可能会回答:安静正在花香中流连,所以走得很流畅。学生还可能会说:她对周围很熟悉,所以才没有摔倒。…这样,通过联系上下文加强了对句子的理解。

  3、 学生回答后,我请一个学生朗读这个句子,要求读得流畅,读出流畅的感觉。

  读想结合的运用,让学生在读中悟理,更深刻地领悟了句子的含义。

  学生也可能提出这个句子:“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为了让学生加强理解,我做了如下安排:

  1、首先,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感情。

  2、接着,我出示了着两个句子,进行比较她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1) 教师问道:这两个句子哪个更好?为什么?你有什么不同感受?通过比较的思考与回答,学生品味了语言,更深刻地把握了句子的用词。

  (2) 接着播放背景音乐,男生读,再女生读。

  4、 假如我们正看着安静,我们看见她极其准确地把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此时此刻,你们会怎么做?文中的“我”有是怎么做?“我”喊出来了吗?为什么不喊?带着这样的话语,我让学生想象自身可能的举动,加深了内心体验,并与文中的“我”的做法相比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文中作者的情感。

  5、 最后,我让学生怀着同样的心情读这句话,通过朗读来加深对情感的领悟。

  那么,学生还可能提出这样的句子: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实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气的灵性抓住了。 ”

  如何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句子的意蕴,把握此句的情感呢?

  1、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要求细心感受

  2、 接着,我对重点词语进行了分析。提出问题:“悄然”“竟然”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讨论再回答。讨论的学习方式,加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理解了句子的深刻含义。

  3、 现在你们都是安静,请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朗读来做动作。师读: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教师接着读句子,学生跟着教师的朗读做动作。并回答问题: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神奇的灵性”指什么?

  4、 然后播放背景音乐,全班轻声朗读这一段。

  最后提出了疑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要求学生通过安静来想象,从而升华了文中安静热爱生活的主旨。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时,通过启发、提问、让学生进入到语言中,与作者、与文本对话。我引导学生品析语言,体会用词,在读想中体会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音乐的渲染创设了情境,并在朗读中加以体会,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熏陶。

  三、 情感的升华,生活源于爱

  1、 师:这样一个全新的地方,让安静很留恋,她感受到了属于自己的春天。请闭上你们的眼睛,想象一下,我们也站在花繁叶茂的春天,让我们与安静一起细细地感受春天吧。(背景音乐)伴随着动情的话语与深情的音乐,教学进入了第三个大环节:情感的升华,生活源于爱

  教师随即提出了疑问:安静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张开了手指,放飞了蝴蝶)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许久,她张开手指………张望。”

  (1)针对此句,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并写下感受。

  (2)接着提出问题:安静不能看到东西,为什么还用“张望”?

  学生可能说:她想看蝴蝶飞到哪儿去了。也可能说:她也想象蝴蝶一样飞翔。……。

  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进行了总结:安静渴望着自由飞翔,经常流连在花香中的她用手触摸春天,用心热爱生活,她也想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总结后,我出示了文章的中心句:“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全班齐读着句话后,通过让学生找安静放飞蝴蝶的原因,知道了:蝴蝶也有生活的权利,蝴蝶也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3) 最后,让学生找找出文中几处写作者不惊动安静的句子。讨论:为什么不惊动安静?

  教师总结并得出了结论:安静也有生活的权利,安静也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潜能”。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了安静的内心世界,也更深地感悟了课文语言。同时通过写所思所想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读、写很好的融入到语文课堂中。

  2、 接下来,教师讲述通过图片和资料,讲述了海伦的故事。并让学生课外搜集有关故事以及身边的人和事。

  设计理念:把语文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了,促使学习生活化把学生的眼光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在布置作业,课外拓展的最后环节中,我让学生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设计办小报的作业,正是基于这一指导精神。

说课稿 篇5

  教学说明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及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课文虽然短小,但层次清楚,语言优美简洁、朴实亲切。作者通过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及“眼看、手摸、嘴尝”的方法进行观察,采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进行叙述,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这篇课文安排在第四单元,该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以读为本,读出情感,体会情感”。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的训练重点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制订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如下: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能用一两段话写一种家乡的特产。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思想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三)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口语表达、朗读、审美、绘画等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之情。

  【学具准备】

  带一种家乡特产来

  【课时划分】

  两课时

  【设计特色】

  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以读为主线,以读促理解,以读体会情感,以读表达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一边看CAI课件,一边朗读第1、2自然段。

  【通过课件直观演示跟读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体会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杨梅当作人来写,表达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二)自学4-6自然段,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共同探究。

  1、自读课文4-6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的是杨梅果的哪个方面。(教师倾听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

  2、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认真阅读,用画、圈、批、注等手段,质疑问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懂的再提出来。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归纳:

  ①这段话写了杨梅果的什么特点?

  ②作者是如何写具体的呢?

  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小组学习,共同探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自读、自学、质疑、问难,然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探究性教学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学生作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人,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学生的探究能力必将不断提高。这就为学生终身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

  (三)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1、组长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

  2、组长汇报这段话写了杨梅果的哪个方面?

  3、作者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呢?(教师相机板书)

  ①对比两段话,

  A:杨梅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B: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柔软。

  ②你喜欢哪段话,为什么?

  A生:和桂圆一样大小,让人清楚的知道杨梅的大小。

  B生: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这里写出了刺的变化过程。

  C生: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柔软。写出了作者把杨梅果放进嘴里时对刺的感受。

  [这一步的设计是比较法来欣赏词句,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如何写具体”。有了比较,学生才能体会到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同时让学生明白要观察入微,才能描写细致,才能表达真挚的情感。]

  (四)感情朗读。

  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听录音范读,仿读。

  ③学生感情朗读,进行朗读比赛。

  ④读得好的配乐进行朗读。

  [这篇文章语言文字非常优美、精练简洁,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诵读,通过仿读、比赛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读出作者的喜爱杨梅热爱故乡的感情。诵读是学习本课的学习方法之一。]

  (五)学法总结:

  1、分组自读,合作探究。

  2、写了杨梅的什么特点?

  3、怎样把这种特点去写具体的?

  4、感情朗读。

  [总结了学法,让学生自学后两段有法可循。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性地学习。]

  (六)学生自学“颜色、味道”两方面。

  1、自学其他两个方面,由各组进行汇报。(不完整的或是有说错的,让学生进行互相纠正。)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

  ①汇报第五自然段(杨梅的颜色先写颜色的变化,接着写了变黑的原因,最后写了果肉,汁水的颜色。)

  ②汇报第六自然段(味道方面,先写了味道的变化,又用小时候吃杨梅的故事来证实杨梅甜中带酸。)

  (七)学生介绍完后,提问:你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杨梅?

  学生1:可以从保健功能方面来介绍。

  学生2:从经济价值方面来介绍。

  学生3:从生命力旺盛方面进行介绍。

  [这一步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大语文学习观的意识。让学生在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进行创新活动,这样学生就能跳出教材的约束,进入广阔的社会来进行学习。]

  (八)指导写作。

  1、为什么作者能把《我爱故乡的杨梅》写得这样具体生动、真实感人呢?(让学生自由说)

  A生:因为作者喜爱故乡的杨梅。

  B生:因为作者仔细观察。

  C生:作者能按顺序,抓住杨梅的特点。

  D生:写得很真实,因为是作者的经历。

  教师引导、归纳: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杨梅的特点,从颜色、味道、样子等方面描写杨梅,抒发作者热爱家乡,喜欢杨梅的感情。

  2、练说

  ⑴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家乡特产。

  ⑵展示自己带的家乡特产。

  ⑶认真观察。

  ⑷说一说。(说得具体,讲出自己的感情。)

  ①小组内互相介绍,互相评议,互相补充。

  ②推荐小组内介绍发的同学上来介绍,其他同学互相点评。

  [这里我设计了阶梯式的仿写练习,让学生先积累运用了本课的好词好句及写作方法,然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写作,使学生在写作中不知不觉中迁移了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九)课外实践

  1、喜欢文学的你,摘抄本文的的好词好句。

  2、喜欢画画的你,画出你心中江南的杨梅。

  3、喜欢朗读的你,可以配乐朗读。

  4、喜欢背诵的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喜欢上网的你,遨游Internet,搜索杨梅的资料,用Powerpoint做一份电子简报。

  [课外实践活动采取了分层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兴趣盎然地完成作业。在本课例中,多处体现了分层教学。如学习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时,我让演算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学习;在背诵中,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分层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空间,提供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机会。]

  附板书设计:

  我爱故乡的杨梅

  杨梅树 杨梅果

  贪婪 形状:圆的(桂圆)、小刺平滑、细腻、柔软

  吮吸 颜色:淡红―深红―黑

  伸展 果肉新鲜红嫩,汁水鲜红

  欢笑 味道:又酸又甜,甜津津

说课稿 篇6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课重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生独立识字12个;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第四自然段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

  2、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2、初读质疑

  3、细读解疑

  4、总结延伸

  设计意图;

  新课改以来,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我的教学理念在不断的提高。学习了“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中非常明确的阐述了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全面的、综合的、持续的,突破了原来封闭的课堂教学发展论,就“语文课程”的解释隐含着三个层面的内涵:言语能力的层面、文化浸润的层面和审美熏陶的层面。在这个理念指导下,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观,改变他律的被动学习现状,使阅读教学成为“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实施过程。我的做法是以“合理重组教材、改良教学结构、突出学生实践”为突破口,进行“块状推进,整合优化”的实践,以期达到减少头绪、强化综合、丰富阅读教学内涵之目的。

  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在处理教材上“炼真金”,洞悉各类课文的个性,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大胆剪裁,精心重组,可以将课文转化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块式材料”,以专题性的块材料,替代以篇为特征的语言材料形式。这样既有利于减少头绪、构筑张力点,取点成面,也便于引导学生凭借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进行自主实践,探究性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意义不断生成与发展的过程,成为学生对学习意义探寻与创造的.过程,成为积淀语言、培养习惯、发展智力、人文熏陶的过程。

  在此理念指导下,依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感知,了解全文,提出问题。

  学生对全文有个整体感知大致把握后,为他们在部分中的学习搭起一个认知背景面,并为部分学习时紧密联系整体找下底座,使学生的学习更趋丰富。

  教学前加强了课前的自主预习。课始初读,正确连贯的读通课文,了解大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提出该解决的问题,设定学习目标。当然学生所提问题很可能是离散的、肤浅的,教师要帮助学生随即解决一些比较独立的单纯问题(如知识性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筛选,使问题集中到与课文主要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焦点式的一、二个问题上。可能有的学生会提出:“颜色为什么会变?”“为什么蒲公英的花瓣会合拢、张开?”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集中在课文的重点段——第四自然段。因此我将抓住这些重点问题,以学定教。这样不仅促使学生感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说课稿 篇7

  一、 说教材:

  《说声“对不起”》节选自小语北师大版第五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我”不小心,手中的铅笔把同桌陆叶的下巴划破了,老师让“我”向他道歉,可“我”说不出口;最后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我”克服了心理障碍,大声地向同学说了声“对不起”。课文告诉同学们,讲文明、懂礼貌是一个小学生应有的好品质。

  二、 说目标:

  根据课文编排与新课标理念,我制定了如下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

  能力目标:抓住“我”在这件事当中的神态与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我”的心理变化——即超越自“我”的过程,培养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思想品质目标: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三、 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言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为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四、 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地内容,“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五、 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培养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为重点,抓住“我”的神态与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我”是怎样超越自“我”的。

  教学难点:是什么力量促使“我”说出“对不起”这三个字的,即“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三个字的。

  六、 说教学程序:

  (一) 谈话,引出课题,质疑。

  让学生说说你们平时使用过哪些文明语言呢?当我们的行为给别人带来麻烦时,“我”

  们应该说声——,生齐接“对不起”,引出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由生活出发,自然引入。学生有话可谈,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氛围。)

  质疑: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

  学生自由发问,“谁”说,为什么说,怎样说,说的结果如何,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以课题为辐射点,帮助学生把握课文概要,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 初步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让同学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同时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朗读情况,师生评议。

  (评议要中肯恰当,以激励性语言为主,让学生乐于朗读。)

  解疑: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已解决了哪些疑问?

  学生释疑结果:其它容易回答,但“我”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对不起”的,三年级学生说不清楚。

  (学生自己提问,然后通过朗读,又自己解决。解决不了,再在老师的进一步引导点拨下,让学生自己寻得答案,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三)、抓住重点段,深入学习课文。

  过渡:“我”在什么情况下说“对不起”的呢?这个问题我们暂时放一放,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朗读并思考:“我”以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通过抓关键词语“并不固执自私”体会出“我”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孩子,也是一个能为他人考虑的孩子。

  通过对“挨板子”的影视镜头的回忆,并与我不敢向别人认错的心情比较,初步感受“我”向别人认错的痛苦难受的心情。

  (注意联系已有的生活阅历,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朗读体会“我”的心情。

  2、学习的四自然段:

  过渡:正因为“我”有这样一个毛病,所以当“我”用铅笔划破了同桌的下巴后,老师要“我”道歉,“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我”的心情。

  班级交流,说说读出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情,你是从哪一句话当中体会出这种心情的。

  ① 从“可不知怎的,我的嗓子眼儿里像堵了快石头似的,连一个字也吐不出。”“我愣愣地站在同桌前,不敢看任何人的脸。”看出“我”当时心里难受、紧张、害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有没有过类似的体验。

  ② “在心里,我不知已责备自己多少遍了。”看出自己知道做错了,很自责的心理。

  反复朗读,读出“我”难受、紧张、害怕、自责的心理。

  联系上下文,进一步体会”我”的心理活动。请同学们再找找还有哪些句子也表达了“我”的这种心情。共三句:

  ① 我一时不知所措,窘得满脸通红。

  ② “我——我——”我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

  ③ 要说出这三个字,真的好难好难。

  朗读体会。

  (经过学生深入探讨,把握了我当时的心理活动,实现了情感的“内化”“吸收”的过程,朗读则是对己理解的思想内容的“外化”“升华”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的,也就是“在读中悟”和“以悟促读”的有机结合。)

  3、学习五——八自然段

  过渡:“我”要说出这三个字,是那么难,那最终是什么力量促使“我”说出“对不起”的呢?

  默读五至八自然段。

  小组讨论。

  班级交流。

  小结: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在“我”提高了自己认识的前提下,在榜样的推动下,“我”终于鼓足了勇气说出了“对不起”三个字。

  (这是课文的难点,但经过上面的铺垫,以及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也就水道渠成了。)

  (四) 总结全文,回归生活。

  1、 做填空题。

  “我”说了“对不起”后,老师( ),同桌( ),同学们都( ),“我”和陆叶还( )。

  2、 总结性提问:这个结果好不好。同学们喜不喜欢课文中的”我”?说说理由。

  3、 十运会即将在南京举行,我们南京市开展了争当文明市民的活动,同学们也是当中的一员,你们打算怎么做。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4、 交流,点评。

  (语文只有与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才能充满活力,才能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读出情感。

  2、搜集文明礼貌用语至少三条。

  3、搜集讲文明、懂礼貌的故事一则。

  (任选两项。)

  七、板书:

  说声“对不起“

  以 前: 向别人认错难受

  老师同学的鼓励

  那 一 次 后: 超越自我

  我的认识、榜样、勇气

说课稿 篇8

  说教材:本课是三年级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的第一课,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今后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及学习科学课的兴趣。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长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说学情:本课是三年级科学第一课,作为初入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科学这个学科尚未认识,他们的理解层面及科学知识的结构还很不全面,因此,本课对于初学者来说,就显得尤其重要。作为科学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一节课,让学生认识科学学科,充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兴趣的培养除了玩具这个显性实物之外,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隐性的方面进行兴趣的培养,如: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提问、去思考,让学生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提问的快乐、创意的快乐。这才是这节课所真正要培养的目标。

  说目标:

  上面已经谈到了,值得强调的是:我们应以知识为主,通过知识来培养学生能力的发展,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的每一环节的设计。

  说教具:

  学生自带各种玩具,不要局限于教村中的7种玩具。教师要准备实物投影和部分玩具的构造图等。

  说教法:

  创设情境法,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多地通过学生的提问与思考解答进行环节的教学,教师的语言应精炼,少讲,在重点环节上只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即可。

  说学法:

  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动脑思考等,充分调动感官进行探究。在活动中,要引导鼓励学生小组合作、相互学习与发现。

  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共有四大部分,分别是导入、新授、课堂评价、拓展延伸。

  先说说导入的设计:

  导入主要采用师生谈话的方式,启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科学的大门。我是这样设计谈话的:“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举起书)--科学,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会不断去了解它、熟悉它。”接着直接引入本课的主角:“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都拿来了自己最爱的玩具,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玩具里的科学(板书),那你的玩具都叫什么名字呀?”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品尝自己准备教具的快乐!

  再来重点说一下新授的设计:这一环节主要由三个活动组成,分别是玩玩具、谈发现、想设计。

  活动一:玩玩具。

  看到了自己和伙伴的这么多玩具,你一定迫不及待想玩了吧?玩当然可以,不过,老师想问问你都想怎么玩?可以交换着玩,可以一起玩,还可以下位玩,都行!不过,老师还要提醒大家注意两点:一是保证安全,讲礼貌;二是看看哪些同学最会玩,老师这里有一张活动自我评价表,你只要在活动中,及时将你的发现画下来就可以了,大家看,如果在玩时你发现以前知道的一种玩法和发现就描一个小圈,如果你有新玩法和新发现的就描一个大圈,如果你有一个问题就描一个问号,看看谁描得多,一会儿要和大家交流一下,大家听清楚了吗?下面我们就来尽情地玩吧!

  (这两点提醒,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机动地引导,这一引导很有必要,因为没有目的的活动,往往会是一种空洞的假探究,只见轰轰烈烈,其实是花驾子。这样的教训我们曾经有过,因此,在活动前一定让学生做什么、想什么。这个评价表,学生在活动中随机就可以很容易地描出,节省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动手动脑。)

  学生活动的时间大约控制在10至15分钟,教师要巡视指导,及时提醒引导孩子进行发现、提问。

  活动二:谈发现

  来源: 极品资源

  来源: 极品资源

  让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玩具,鼓励新玩法,新发现,每位介绍者都要同时展示评价表。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语言只起过渡、鼓励作用,要相信学生,他们会作出介绍及补充,让学生充分地谈、充分地说,用学生的语言去归纳、概括。

  在进行充分地介绍之后,引导学生交流在玩中发现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地提问,教师要及时鼓励。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写到黑板上。这一环节,不在于解决问题,重点是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师:这么多“为什么”,怎么去解决呢?我想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勤于研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解决。

  这一环节的活动大约控制在10分钟。

  3、课堂评价

  这是学生第一节科学课,因此,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非常重要。在教师介绍评价方法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后,一定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评价自己?通过说一说,一是避免学生不负责任的评价自己,二是让其他学生有个借鉴和学习。本环节用时5分钟左右。

  4、拓展活动

  主要是鼓励学生课后探究:40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我们的科学研究才刚刚开始,希望同学们课后,能继续实现你刚才的梦想,把设想变成现实!亲自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看看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总说:

  可以说,整堂课的设计都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充分利用感官进行观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另外,设计上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爱提问、大胆创意的能力。这是中年级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评价,可以优化教学环节,使学生的学习有一个量化的评价,但我们也应意识到,学生玩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研究科学的过程。只是,这种学习活动,并没有表现出来而已,这种不经意,其实在学生头脑中在玩的过程中已经在高速运转了。

  最后,我想提几个我认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1、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爱观察、爱提问≠会观察、会提问”,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爱发言的学生,但问的和答的不是扯东道西,就是很简单,对于这样的现象,你是怎么处理的?

  2、我们现在经常谈到:要给学生时间活动、给学生时间思考,但当我们遇到某一个环节就要影响到整堂课的进度,你会怎么做?针对课时相对紧张的科学课来说,你会怎么做?

  3、科学探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也包括学生由中年级到高年级的逐步认识与提高的过程,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由于教材的安排与考试的问题,而不得不格外给学生增加一些难度,我想问:你是怎样处理这种矛盾的?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八篇

2.【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九篇

3.【实用】说课稿集锦5篇

4.【实用】语文说课稿集锦5篇

5.实用的说课稿集锦七篇

6.说课稿范文集锦10篇

7.【实用】说课稿范文合集10篇

8.【必备】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