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3-28 17:28:4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我说的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手指》。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能力”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读带有拼音的生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是本组课文“人生领悟”中的最后一篇,我将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通过完成图表,读读,议议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道理。

  因此,我将随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学法归纳总结。通过其他几篇课文的内容总结,明白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其次,我还将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这组课文表达感悟的方法。(《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中或文末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及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再次,我将充分利用文前的导读和文后的阅读链接,让生长阅读前明确阅读任务,阅读后,在课文链接的指导下,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三、 说教学过程

  (一)、从导语入手,明确阅读要求

  1、板书课题《手指》,今天,我们来学习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正如单元导言所说,平凡的事物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

  2、引导全班读“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①五个手指各有什么特点,②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3、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学生自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完成表格。

  1、检查读书情况,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以用“首先 接着最后”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找出文中的总起句。

  4、本文章表达方法上与其他几篇课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5、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完成表格。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长文短教,通过一张表格把文章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集体反馈,深入探究,体会写法

  1、指名反馈表格中的内容,师适当引导。

  2、师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表现手法

  观察表格,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从表格中的“吃苦”,“窈窕”,“秀丽,样子可爱“等词语体会文中拟人化的手法。)

  通过观察表格,体会出文中的对比手法

  (长处——短处,五指之间的不同特点对比着来写)

  3、作者说:“却无爱憎在其中”,真的没有爱憎倾向吗?谈谈不同的看法。

  如果你是五指中的一员,你愿意做哪一个手指,为什么?以此来发散生动思维、活跃他们的思想。

  (在此过程中,注重个性的理解,随机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窈窕,堂皇,养尊处优”的意思。)

  4、教师导读:是呀,正如作者所说——(屏幕出示) “手指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美丑之分了。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师创设情境:一天,五指发生了矛盾,他们为什么会发生矛盾?结果又怎样呢?请你也仿照本文拟人的手法来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让人从中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

  (这既是对全文写法的练习,也是让生从写作中加强人生感悟,明白本文的写作意图,这也将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五)、总结课文:引读阅读链接,是的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起来力量就会更强,就是丰子恺先生从手指上得到启示。有位诗人又是这么赞美手的!齐读阅读链接。丰富对手的理解

  ①齐读最后一自然段,②师小结课文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确立目标、重点和难点

  微型小说《窗》是高教基础版第三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通过描写发生在两位病人之间的故事,在虚无与存在、利已与利人、生存和死亡矛盾冲突中,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批判了狭隘自私的阴暗心理,意味深远,发人深省。

  本文是中职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在第一册第二册的基础上,由理解能力上升为欣赏能力乃至探究能力的训练内容本单元的重点是创造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活动中心与接受性阅读的活动中心不同接受性阅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身上,注意的是作者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提出了什么,怎样论证的创造性阅读的活动中心集中在读者身上,读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感悟作品给予我们的生活观和人生哲理创造性阅读的过程中包括探究性的活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发展思辩能力和想象能力等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要求中有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正确领会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提高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中外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窗》这篇小说的语言精练、含蓄;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很短但完整且有波澜;内涵丰富,表达了深刻而有普遍意义的主题教材选入这篇文章意在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从对“人与人对待生活截然相反的态度”的叙述中,启发学生在“人性的美与丑”、“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作出深入思考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赏读文章凝练含蓄的语言,探究对比及结尾艺术

  2. 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探究的合作者学会关注生活,有意识地感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形成正确的审美标准②启发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③读写一体,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生死观

  以上三个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体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透过对优美句段含蓄凝练语言的欣赏,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

  二、教法与学法的思路与分析

  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确定了,还需与之相适应的教法与学法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旱娜萜鳎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对本课我主要采用这样的教法:“读——赏——议——悟——究”这个方法符合学生特别是职高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获得跨越障碍,获取知识,解决疑惑,提高能力的成功感

  (1)读—熟悉本文 ,整体感知在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这是一节课最基础的部分,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筛选有关信息,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人性的美与丑

  (2)赏—品味语言,感受魅力本文词汇丰富,对环境的描写精当、传神,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及时积累、总结,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同时,“对比”手法的运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本课巧用对比,从不同的角度挖掘人物的性格内涵,我们不难从中体会人性的善恶和灵魂的尊卑

  (3)议—互动合作,拓展思路学生就“人与人”的关系和做人要“长善抑恶”等话题展开议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并进行课外延伸,锻炼了学生说和议的能力

  (4)悟—发挥想象,体验情感由学生总结自己的感悟与心得,积累阅读方法,丰富自身情感

  (5)究—合作探究,品析美文对比阅读,启发学生对“窗”多种含义的探究

  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我们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途径由于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多数偏差,而且程度参差不齐,他们更需要一个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在学法指导上,以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认可、赞赏、宽容、鼓励去激活他们的学习欲望,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愉悦的状态中成长,从而达到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实现学生的知识、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

  我所采用的教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如下学法:

  1.养成阅读习惯,追求高尚情趣2.赏析优美语段,理解意境美3.合作讨论学习,体会寓意美 4.总结积累方法,领悟情感美5.探究文本、拓展思维,增强创意美

  适当的教法与学法是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的,我对教学过程做了如下设计:

  三、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指导预习

  这一步骤利用早读、自习等时间完成这种指导在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掌握了预习的方法,自己制定预习方案

  指导目标:根据课文导读和课后思考练习题,与学生共同制定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完成预习方案,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预习建议:思考困惑的问题,然后把学习效果与同学交流,取长补短,在合作互助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要鼓励、指导学生对预习中的疑问查找资料,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增多、更新,如上网搜索等因为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如何运用信息的问题信息素质是中职学生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学会收集与处理信息是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发展的必备能力之一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我决定从有关“窗”的诗句入手,引发学生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故设置导语如下:

  一位诗人说:“打开窗户,阳光不止一种颜色”我们透过窗户欣赏五彩缤纷而又美丽丰富的世界,所以我们常说“窗户是房屋的眼睛”我们又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看到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今天,就让我们推开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窗》,走进两位病人的内心世界

  (三)复述故事,把握小说情节

  1.复述故事,提示要注意语言的简练,情节的完整

  2. 把握小说的情节与环境通过对小说知识的回忆和复习,掌握了本文的故事情节,整体感知精巧的构思高尔基说过“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情节的一步步发展就是为了展示人物形象的,这个环节为突破重点和难点打好了基础小说的环境描写并不是本文的学习重点,但这个极为省俭笔墨又具体可感的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却是不可忽略的,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多元化,是学生思维训练的一个结合点

此处的设计既能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效完成课本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首先把握三个原则,(1)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逐一攻破;(2)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3)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

  总的方法是:提出问题,引学生的思维上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扣教材,由浅入深地设置一连串有内在逻辑性的问题,一环紧扣一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经过独立思考,共同讨论的合作探究,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里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 设置问题,激发思维,突出重点

  “再读课文”中,通过对情节发展和情节高潮的分析所提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意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学生搭建知识的台阶;“深入分析课文”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会在分析中运用创造性阅读的方法面对两位病人之间的矛盾,“生存”和“死亡的矛盾”,找到解决的问题的多种答案,甚至超越作者本意的答案;结尾的空白,成功地“填补”了,那就是一次思维的飞跃,一个创造的过程在教法上,第一部分的问题由学生稍作思考即回答;第二部分问题讨论后回答,回答过程中,实现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多元互动、教学相长,提倡、鼓励学生有不同见解、有创新,答案不要求完全一致,进而完成本课教学重点

  对于教学重点中,学生未能注意的方面,我则适时适当的点拨、评价、引导、控制,使教学活动健康高效的运行

  例如:当学生基本能分析出描述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后,提出:“我认为描述者是高尚的,因为他能够在自己重病时,鼓励病友战胜病痛,大家认为我说的对吗?”

  再如:提示学生,在描述者死去的那个夜晚,作者多次描写了另一个病人的眼神,但同样的眼神表现的是不一样的心态,仔细揣摩一下,他此时心里在想什么?

  (1)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

  (2)他的同伴大声咳嗽着……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

  (3)病人终于停止了呼吸,另一位病人继续盯着天花板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让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丰满人物形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巩固联想式、空白式的创造性阅读方法

  第二步 问题中渗透德育,分析评价中突破难点

  中等语文课程的教学与实施,要着眼于提升未来劳动者的全面素质,我们今天面对的中职学生,将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他们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化,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品位,即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成为有文化品位的劳动者这些问题的设计,结合生活实际,来看待“不靠窗病人”的所想所为,让学生有个心理的道德行为的底线在学生共同讨论,总结主题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自己是否有过与“不靠窗病人”类似的心理过程?如果有,你认为该怎么办?如果没有,该如何避免?然后进一步思考:如果我们周围的人中,有类似“倾听者”的人你该怎么办?从而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德育透渗的目的

  (五)课堂训练,总结升华

  训练题目:最后,当即将离开病房时,让我们一起关心不靠窗的病人,每一位同学写一句话或一段话作为礼物送给他,希望他在我们同学的帮助下也能看到最美的风景,能够好好地生活下去

  ……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要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接受美学的理论中,读者是接受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独特的心得这个环节的设计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想象能力,也是对教学的一种反馈,这个过程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是议析理解性评价和练习形成性评价的反映,实现了难点知识的突破,又可以使重点知识落到实处小小的一扇窗,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窗里窗外,美丑分明我们个人都应该反思,用我们的心灵去关爱他人,去鄙视那些丑陋的行为这样打开心灵的窗户,我们定会看到湛蓝的天空、飘逸的白云、潺潺的流水、青青的远山和灿烂的阳光

  ( 六)练笔阅读,拓展思维

  1. 发挥想象,续编故事练习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同时把读与写结合起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想象能力

  2. 第二个关于语言的作业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美好语言的感受力,训练学生正确有效地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同时,强化了对难点的掌握

  3. 亨利的小说《最后的长春藤叶》学生在有目标的阅读与鉴赏活动中,能够发展独立阅读能力,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反思

  反思《窗》的课堂教学,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成功的地方:1. 由于重视学情,方法适当,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2.导语和结束语设计是这篇课文教学的一个亮点,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束语既是对本课的总结,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升华,精美而智慧的语言定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1. 对教材的挖掘还不够深入、透彻课堂上注意了课文的一些大问题,但课文中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好,挖掘欠细、欠深

  2.课堂教学机智还欠灵活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在课堂上,一是未能及时抓住学生发言中的有关信息深入挖掘课文;二是“放”学生之后不能及时地“收”回,致使课堂后半部分重复现象比较严重,浪费了时间,课堂节奏拖沓

  3.教师语言欠精练,板书不够适时 这些,将激励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

语文说课稿 篇3

  我们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每一篇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今天我要说的《荷花》就是这样的一篇美文。

  【依据课标说教材】

  《荷花》是九年义务教育第六册书中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多方位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旨在从语文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篇出自于叶圣陶先生之手不到400字的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之感。

  【以学定教说目标】

  本课是《荷花》教学的第二课时,根据课标要求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如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

  1、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其中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立足教材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教法:

  1、情景教学法: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以人为本说学法】

  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主要进行以下学法指导:1、比较学习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语言文字,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2、自读自悟法:通过读中想象、角色换位、音乐渲染、比赛背诵等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丰富语言积累。

  【入情入境说过程】

  本课的教学流程分四个部分进行: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景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情境。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条“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还需要外力的推动,就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如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有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于是在课开始时,我就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课件)大家看,这“风吹蓬动”、“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呈现了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在这种美的力量的驱使下,他们一定会充满热情地初读课文,并初步感悟课文情感。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所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该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后果。”我相信,有了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学生的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二、以读助解,描绘情景。

  本节课中,我力求突出语言实践活动,特别是读的实践过程,强化语言实践,注重语言积累,也是新课标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孩子在初步感情课文情感并为之动情时,情绪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契机,并顺势推进教学过程,从初读进入精读。精读时力求做到:

  1、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老师引入:作者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那他是怎样用文字描绘这美景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少数重点语句,要重视学生的感悟情况,并做出多元解读。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解读: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觉得它美,学生会模模糊糊地知道“冒”字用得好,但他可能说不清到底美在哪儿,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你能察觉‘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蹦)

  老师:“那么请你用心默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

  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争先恐后地、急切地、兴高采烈地、喜气洋洋地……)

  接着,再出示多媒体课件,说:“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你们想想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它想到外面来透透气!它想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它想和我们交朋友!她还想看看这个精彩的世界!”像这样,通过多元解读,学生一定能更深地理解语言,并使情感移入对课文描写的对象上。

  2、在读中展开想象

  课文第三段并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要学生做出荷花的姿态,并展开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__,有的

  _______,还有的______。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3、在读中表演、背诵、积累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了,他们会不可遏制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此时,让他们同桌互读第4小节,并采用老师和学生比赛背诵的方式,将他们的情感推向高潮。我想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定会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孩子们肯定会情不自禁地配上动作进行表演、背诵。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味,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学生的情感。

  三、角色换位,感悟情景,突破难点

  我认为,《荷花》这篇课文最精彩的一处,莫过于第4自然段“我忽然……”,它的精彩,就在于此时作者已不是人群中的一个,而是荷花中的'一朵,看荷花到了忘我的地步。设计时,我受此启发,将学生自身角色与荷花进行换位,让孩子们变成一朵朵的白荷,整个教室的孩子就成了一池的荷花。

  在第二段中,品味了“冒”字之后,让学生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势,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此时的学生俨然一朵白荷,可能有的会低着头,有的可能会翘着嘴,有的可能还会展开自己的双臂……老师顺势说:“看!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到底是谁画出了这么一大幅活的画?”面对这个难点,可能有同学认为是大自然,也有的同学认为是画家,答案不一。那到底是谁呢?大家再看看,再次出示课件,让学生又一次身临其境,真切地感悟荷花的清香与美丽,真实地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此时,他们一定会清楚地知道,这个画家就是大自然,教学的难点便迎刃而解。又如:在学生背诵第4段之后,趁他们还沉浸在情景之中时,顺势问道:“可爱的白荷花,你听到小鱼对你说了些什么呢?”这种角色换位,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避免了教学的模式化,效果应该会很不错!

  四、音乐渲染,升华情景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因此,我打算将音乐搬到语文课堂上。舒伯特的《摇篮曲》舒缓而优美,与《荷花》一课配合正合适。我想学生有了前面的感情积淀作基础,然后听到这支摇篮曲,不仅仅会身临其境,而是整个身心都会浸到荷花池中去了。此时让学生在音乐中自主选择学习活动方式,此时的学习

  效果也应是最佳的。说不定,他们会和着音乐再读读课文,说不定他们想闭上眼睛想象那一池的白荷舞动的景象,说不定他们会与蜻蜓、小鱼展开对话……

  【紧扣重点说板书】

  闻 一阵清香

  看 叶:挨挨挤挤 碧绿

  花:冒 展开 活的画

  想 自己是一朵荷花

  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词语,用箭头表示文章的思路,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

  【关注发展说效果】

  我预设的效果是:

  1、通过朗读、交流、感悟,让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丰富了语言积累,发展了语文能力。

  2、构建了一个情景交融,富有诱惑力的课堂,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懂得热爱大自然,懂得追求美好。

  这种自主学习的情景,也应该是我们语文课堂所追求的境界吧!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学内容(教材)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选自粤教版选修二,属于课程标准中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模块,课程标准对此模块的目标要求主要有三点,即审美情操的培养,鉴赏评价能力的形成,文化底蕴的积淀。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它不是教学的产物,作为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科学处理。我在处理《滕王阁序》这这篇课文时本着以上三个指导思想,把这篇文章作如下处理:字句的阅读理解放在预习课解决,对于课文思想主题及作者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主要采取学生自我总结与老师点拨相结合,不占用过多的时间。课堂主要教学内容是对语言的品味和鉴赏。

  二、说教学目标(课标) 在对教材作整体的处理之后,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点:进一步把握文言词句的意思和使用特点;学习本文写景技巧,体会语言美;培养学生感受自然热爱自然的审美情操。课程标准在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培养方面特别强调:应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因此,我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主要从培养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这三个方面考虑。

  三、说学情(学情分析) 在设定好课文的教学目标后,我对教材重难点的设置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一般来说,经过必修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获得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且也具备了初步的赏析语言的能力,但选修课对学生的要求与必修课有所不同,选修课中,学生个性化鉴赏评价应更多一些,当然个性化鉴赏不排除共性的理解,并且从认知的规律来说,共性的理解是个性化鉴赏的基础,因此这一点一定要在教学中贯通,防止学生信口开河,胡言乱语。其次,学生经过必修课的学习,虽然获得了初步的鉴赏能力,但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全面完整地表达自己审美鉴赏感受的能力,这固然跟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关,但也与学生没有把握表达技巧有很大的关系。基于以上理由,我设计的教学重点就是“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教学难点就是“如何把握表达技巧,完整表达审美鉴赏感受。”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环节我准备按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首先是导入新课,然后是巩固预习效果,再就是诵读讨论,最后就是对鉴赏活动的总结。诵读讨论是课堂主要内容。诵读的过程可以按照“老师范读、学生品读、自由诵读”等形式展开,讨论的过程就是鉴赏评价的过程,一定要结合鉴赏技巧来有序表达,一般来说,对语言的鉴赏主要抓住这几个方面,其一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其二对语言表达技巧的把握,其三对语言情景的描绘及意境的体会,其四对语言表达效果的感悟与明确。当然对语言鉴赏表达能力的获得不可能一蹴而就,本节课只是对学生学习方向的引导,并且让学生有初步的收获。综上所述,我对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突出一个字“读”,我对教学难点的突破主要是“授之以渔”。

  五、说教学方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的设计与教学建议中,对“诗歌与散文”模块是这样说的“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因此,在课堂上,我主要用阅读与讨论这两种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上,我准备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滕王阁历史,欣赏名家朗诵。

语文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语文教师。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说课内容共分 六个环节。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繁花似锦的古代散文园地里的奇葩。

  它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与本课另一篇短文《陋室铭》相似,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又与其有很大的区别:《爱莲说》的句式更富于变化,语言讲究骈散结合。

  全文119字,虽然篇幅短小,却字字珠玑,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爱莲说》写“莲”是实,写“爱”是虚,以实托物,以虚言志,境界深邃,读之如品香茗,唇齿留香。

  二、学情分析

  莲在齐市很少见,学生知之甚少,因此,课前需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以此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理解大意。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学生受年龄和阅历地影响,理解主题会有难度,我将结合时代背景做好铺垫。

  三、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 朗读并背诵课文

  2、 积累文言字词

  3、 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略作者的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 学习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培养学生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教学重点:

  1、 学习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 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

  四、 教法学法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依据课标精神,本文设想以课堂质疑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自学与合作学习,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质疑分为三个环节:整体感知—质疑解惑---总结整理,从不同方面解读文本,运用多向性质疑、逆向性质疑、类比性质疑三种方法,通过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来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流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营造氛围

  有中国银都之称的永兴县马田镇(周家)一个村子有一本传了几百年的世袭家谱!

  宗法(辈份)如下;

  法后渊源衍爱莲

  济子遐思水木缘

  文风应自任皇系

  仲季由西尚一鞭

  光宗显祖承谟烈

  世德祥开玉秀贤

  有道家声能佑继

  明经福泽定绵全

  你能看出这是唐代哪位思想家的家谱吗?周敦颐(播作者与说的片)

  创意; 利用“周敦颐家谱” 这一传统文化元素导入新课,引领学生迅速进入古文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顺势介绍作者及作品文体。

  (二)感知文意,夯实基础

  为第三环节主动质疑搭设阶梯。本环节分为听读、自读、齐读、合作翻译、自行解疑五步。

  放手让学生去做学习的主人,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1、 听读,划出朗读节奏,弄清字音

  2、 自读,把握字音与节奏

  3、 齐读 整体感知。

  4 分组疏通文意,展示讨论成果

  5 质疑,学生互相解答。

  这是本文的范读,学生听读的同时更直观的欣赏莲花。

  (三)课堂合作,质疑文本

  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重点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初步总结向文本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提问,进行质疑,不仅能组织起热烈的课堂活动,还能自然的凸显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关键是能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加强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

  1、 请讨论回答;

  1、) 好看的花朵很多,为何“予独爱莲”?

  2)、 《爱莲说》刻画了莲的哪些特点?这些句子优美吗?请举例赏析。

  3)、 “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几句究竟是写莲还是写人?这是什么写法?

  2、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你不懂的?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3、 (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对文章的质疑,)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总结,我们设计问题、欣赏文章的着眼点有哪些?(放片)

  (四) 延伸练习,质疑创新

  我设计了三道练习,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局限于教材,既能欣赏课文的优点,又能看到课文的不足,敢于创新,言前人之所未言,使问题的答案更趋多元化,培养逆向性和类比性思维能力。与此同时,积累写作素材

  1、 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具备作者所说的“君子”的精神品质?

  屈原 洁身自好,顽强抗争,努力向上,又不幻想脱离环境的积极态度。

  2、 你认为周敦颐所赞扬的“君子”品质都有借鉴意义吗?

  3、 《爱莲说》与歌颂梅、兰、竹、菊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有何不同?

  (五)畅谈收获,总结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我的收获是:通过与大家地共同学习明白了欣赏文章、设计问题可以从文章整体内容、具体语句赏析、文章深层主题入手,对某个词、某个句子、某个修辞、某段话表现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质疑,提问。

  六、板书设计

  用莲的图案做底,填入课文相关内容,能够使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印象,加深记忆,便于背诵和理解课文。

语文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太丘与友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陈太丘与友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二则。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第一册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使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本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四篇古文,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懂礼节守信用的优秀品质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在学习圈点勾画重点词句和按节奏朗读课文是本课的难点。

  3、教学目标分析

  ①知识与技能

  学会在文中圈划出重点词语与句子,并有意识地积累词语;学会按节奏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②过程和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利用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过程,学会利用断句的方法朗读并背诵课文的过程。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学习古人懂礼节守信用的优秀品质。

  二、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阅读法,教师导学法,问题讨论法,在教学手段上运用录音机,板书这两种方法。利用录音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对课文的情感能够把握得更好。通过听录音学习按节奏朗读课文。利用板书,能够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利于学生抛开课本讲述故事。

  三、说学法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如:朗读法,合作法。朗读法能够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背诵课文;合作法,则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这篇课文所探究的点,进而形成开放式的话题。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设置的教学环节分别是故事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讨论问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

  下面我将就每个环节分别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何这样教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1、故事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举出三个关于聪颖机智少年儿童的故事,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整体感知课文

  在本环节中,我采用了学生自主阅读法,教师导学法。根据对教学目标的分析,首先我会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圈划出课文的重点词句,这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接下来我会让几个学生说说他们画出了哪些重点词句以及让两到三个学生帮助解决重点词句,这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知情况以及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最后我会让学生根据文意给课文断句,并根据断句的节奏进行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学习按节奏朗读课文的方法,并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

  3、讨论问题

  新课标表明:要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因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并提出如下问题:

  ①你能说出尊君,君,家君三种称谓有什么不同吗?

  ②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各抒己见,交流自己的看法,让这些问题形成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我会在学生讨论过后肯定同学们的看法,并告知学生应当做一个懂礼法守信用的人。

  4、课堂小结

  让学生复述故事,并希望学生以后能够做一个懂礼法守信用的人。这样,更能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把故事更好地记住,方便以后作文写文章的素材。

  5、布置作业

  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的要求,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我将会布置学生回去抄10条关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的名言名句。这样可以对学生的道德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6、板书设计

  我将从元方与友人的对话背景,过程、结果进行板书设计

  对话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对话的过程:友人发怒,元方对答

  对话的结果:友人惭引,元方不顾

  这样方便学生复述故事的时候能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以上就是我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设计本课教学的。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热门】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相关文章:

1.【热门】说课稿汇编5篇

2.【热门】小学作文600字汇编六篇

3.【热门】小学作文500字汇编六篇

4.【热门】教师的活动总结汇编六篇

5.【热门】小学周记汇编六篇

6.【热门】放风筝的日记范文汇编六篇

7.【热门】感恩的演讲稿范文汇编六篇

8.【热门】安全承诺书范文汇编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