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06 16:43:2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说课稿四篇

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独坐敬亭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单元第一课中的一首古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诗歌描绘了鸟尽云去,只有敬亭山与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单寂寞心情。“独”是全诗的诗眼。

  【学情分析】

  该学段学生已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受知识能力、生活经验等因素影响,思维易浮于表面需要老师引导、点拨。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学习通过看注释、读想结合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了解“景中融情”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诗句诵读,积累古诗名句,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法学法】

  教法:以学定教、引导悟得

  学法:读悟结合、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本诗教学我共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

  一、解诗题。题目是文章的文眼,从题目我们就可以大体了解文章内容,诗歌也是如此。我首先引入本课课题,并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引领学生思考“独坐”是什么意思?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二、读诗文。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古诗文的学习起点一定是读准确,读通顺。因此我用指名读、齐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方式引领,鼓励学生诵读诗文,让课堂上书声朗朗,熟读成诵,并尝试读出节奏、韵味。

  三、吟诗韵。在学生熟练诵读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吟诵,“平长仄短,依字行腔,平低仄高,依义行调”,(教师示范)让吟诵这一传统的读书方法得以传承,从而更深入地感受古诗文的节奏美、韵律美,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

  四、悟诗意。“悟”突出的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边读边想、小组成员互相交流等方法尝试理解诗词大意,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学生深入理解,体会成功。

  五、会诗情。深入体会诗人孤单寂寞心情对于学生来讲既是本首诗歌学习的重大,同时也有一定的难度。我引导学生找“尽、孤、只有”等关键词语并仔细品味涵咏:适时插入李白的人生经历作为背景,同时配乐播放敬亭山画面,教师以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李白面对敬亭山的内心孤寂的独白。

  面对如此寂寥空旷的敬亭山,李白看到的是…指名读诗歌;

  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幸,李白身处静寂的敬亭山…学生再读;

  在敬亭山里,他见山不是山,而是当作他的老朋友,在倾听他的述说…学生齐读。

  采用回环读、补白读等方式,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思绪共振。

  同时,领悟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作用,了解古诗中“景中融情”的表达手法。

  六、得诗法。古诗创作中,山水诗往往都是“景中融情”,为加深学生的对这一类诗歌的认识了解,我向学生推介独坐敬亭山》的姊妹篇《望木瓜山》,让学生自主合作运用前面学习古诗的方法,进行拓展迁移,课外延伸,增加积累。随后在课外作业安排上我布置了:

  (1)自学《望洞庭》《忆江南》。

  (2)晨诵背诵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为班级诗词大会做准备。

  这样以点带面、课内外结合,在学生在记忆的黄金期,积累更多的优秀诗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成长铸魂、固基、打上人生厚重的文化底色。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既显示内容,又展现方法。不仅突出了诗文学习的重点,还彰显了教和学的清晰流程,方便学生今后进行古诗文学习时迁移应用。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东 南亚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学生在世界地理下册的区域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地理区域,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 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因此在本区域的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 地理知识的能力,因此本区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较重要!

  (二)课标要求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使学生能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并认识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能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和气候特征;能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经济特征及其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和其区域的独特特征——华人华侨聚居区及丰富的旅游资源。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 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山河相间的地形、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东南亚的地域特色及其旅游业!

  过程和方法:本节课通过大量图片和视频材料的引入,引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并以此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认识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分析地形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

  教学重点:1、东南亚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2、东南亚的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

  3、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4、东南亚的地域特色。

  教学难点: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本 节课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而后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地形图和政区图,让学生直接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并在学生获取的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导 学生分析理解、归纳总结,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并通过实 际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二)说学法:学 生已经学过半年多的地理知识,在知识含量上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课堂上把尽量多的知识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根据教师提供相关材料,采用合作 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得出结论,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体现知识间的循序渐进的同时,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分 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等。

  三、说教具媒体:多媒体课件,导学稿。 四、说教学安排:两课时。 五、说教学设计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x号考生。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是人教版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课文真切地讲述了一个人如果始终忧愁患害,则他可以借此得以生存;如果一个人沉溺于安逸享乐,那么他将因此灭亡的道理。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已经解除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对这种文体已经不陌生了,但是由于知识积累有限,因此在教学中,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加以引导与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法、小组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一个人如果始终忧愁患害,则他可以借此得以生存;如果一个人沉溺于安逸享乐,那么他将因此灭亡的道理。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置为"明白一个人如果始终忧愁患害,则他可以借此得以生存;如果一个人沉溺于安逸享乐,那么他将因此灭亡的道理。"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质疑问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的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时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获取新知识。我的导入语设计如下:"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这样一个伟人,我们称其为"亚圣",有谁知道老师说的是谁呢?他和他的弟子共同写就了一本著作——《孟子》,他提出了"仁政、王道"的观点,在人性问题上主张"性善论",这与后来的主张"性恶论"的荀子的观点截然相反。今天我们就要学一学出自孟子之手的一篇文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起来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新课讲授

  让学生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字音,并且思考如下问题:本文具体讲了什么事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完成生字词的学习。

  2、再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组织语言(针对提出的思考题),并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言。

  经过学生回答,我总结出:课文主要通过列举6个人物(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而这6个人又都有相同点,即都是出身低微,但最终经历过磨难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伟业,从而得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始终忧愁患害,则他可以借此得以生存;如果一个人沉溺于安逸享乐,那么他将因此灭亡。

  (三)深入研读

  在对这篇语言简洁凝练的文章进行教学处理时,我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作细致的咀嚼、推敲,让学生走进文本,真正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1、同学们再次用心地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语句,最后师生一起探讨、解决。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明确: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此句说明了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伟业,必须要经历磨难的考验,必须使自身具备超乎常人的素质。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该如何理解?

  明确: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该句从个人延伸到国家,道理相同。最后全篇的末句再次将本文的观点明确了出来。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明确: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即一个人如果始终忧愁患害,则他可以借此得以生存;如果一个人沉溺于安逸享乐,那么他将因此灭亡。2、针对问题,探究体悟。

  2、针对问题,探究体悟。

  (1)本文在讲述一个道理的时候,为什么在开篇先列举了6个人物的事例?

  明确:列举了6个人物的事例,采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使得道理的得出更加有说服力。

  (2)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伟业,成为一个出色的人,应该经过哪些考验呢?

  明确:"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曾益其所不能",才能使一个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从而使这个人得到充分的发展。

  通过对上面句子的理解让学生深入文本,去体会一个人如果始终忧愁患害,则他可以借此得以生存;如果一个人沉溺于安逸享乐,那么他将因此灭亡的道理。

  (四)巩固提高

  为了加深学生对本文的体会,这一环节我让学生畅谈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将自己在这篇文章中学到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从而让自己变得不平凡。

  (五)小结作业

  在学生交流之后,引导学生回顾文本内容,然后总结并布置开放性作业,如下所示: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明白一个人如果始终忧愁患害,则他可以借此得以生存;如果一个人沉溺于安逸享乐,那么他将因此灭亡的道理。课下同学们再去搜集有关名言警句类的故事,并将读完之后的感想写出来,字数400—600。

  整个设计,从单元和专题的整体考虑进行了规划和构思,注重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大语文观,注重了探究、体验,实现了对方法的学习和迁移运用,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七、说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4

  说课精要

  这是一篇介绍莺这个小生灵的科学小品,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

  莺的活泼好动、生性胆小、善于歌唱等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鸟和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由衷喜爱和赞美。第一课时熟悉课文内容,练习概括各段大意。归纳

  莺的几个特性,了解莺的有关知识,这是学习重点之一。完成课后练习题一、二。

  其二是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反复品味,积累下来,学以致用。

  概括要点的练习应在学生通读全文,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而语言的品味则直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局部精读,通过比较、琢磨、朗读、感悟,体会本文语言的精妙之处。

  本文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二课时学习语言,一段一段精读,品味本文语言的生动优美。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概括每段大意。

  2.总体把握并概括出莺的特点,

  3.朗读课文,了解有莺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生学习目标:1、学会概括课文要点,品味优美语言。

  2、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

  3、激发对自然对一切生命的热爱之情。

  二、导语引入课题

  教师:说到春天,人们自然会想到“尊歌燕舞”。莺是大自然杰出的歌唱家,它以其动人的歌喉赢得人们的喜爱和赞美,唐诗中就有“千里莺啼绿映红”“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诗句。那么,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莺的科学小品吧。(板书课题)

  三、补充几个词语解释:

  阴霆mai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涵养①能控制情绪的功夫;修养。②蓄积并保持(水分等人本文中取②义。

  四、教师范读课文或放课文朗读。学生标好段序,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思考:

  1、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莺的特性,并说说它最突出的特性是什么?(武鹏、刑冰雨等

  24人)——小组上台展示

  2、第一段中作者是以怎样的手法描写鸟类的回归所带来的生机活力的?(苗润明、李扬晨等15人)

  3、最后一段怎样理解“春天的唱诗班”?为什么说“听到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李金峰、孙梦姗等13人)

  4、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于露、陈昊等15人)1.课文共六段,每段写了什么?(概括每段意思)

  五、介绍作者

  作为科学家,布封颇受诋毁,作为文学家,却受到普遍的颂扬。他最主要的代表作《自然史》,笔锋富于感情,用形象的语言,作拟人的描写,生动活泼,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为爱而生

  只有爱,能使世界转得更圆;只有爱,能创造奇迹。能够看见别人的好,就会提升自己的好;能够说出别人的好,就会强化对方与自己要更好。爱是一切的原动力。

  向自然学习

  从四季的替换,我们学会从悲伤中复元,因为生命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让心灵保持思考,活出热情,做自己爱做的事,学会因梦想而生活。生是上天赋予的权利,活则要靠自我的智慧与勇气。

  ——布封

  六、布置作业。

  1.抄写今天所学的词语,做好词语的积累。

  2.用“欢畅”“涵养”“恬静”各造一句,要求准确运用,最好有新意。

【【必备】说课稿四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说课稿四篇

2.【热门】说课稿四篇

3.精选说课稿四篇

4.【精品】说课稿四篇

5.【精华】说课稿四篇

6.关于说课稿四篇

7.【精选】说课稿四篇

8.说课稿四篇

9.【必备】说课稿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