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时间:2023-11-20 12:32:3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1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3.使学生要会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解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原动力和直接原因。

  4.使学生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环流的形成。

  5.在等压线图上表示实际大气中的风向。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要会运用简单的等压线分布图,分析、判断风向。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观察力、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2.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

  3.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难点】

  1.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设计】

  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海平面气压场分布挂图、板图、纸箭头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热力环流

  【新课导入】

  我们学习了行星地球,知道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学生回答:因为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与其他行星一样,是物质的和运动的,所以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

  为什么说地球是颗特殊的天体?一(学生回答:地球是太阳系中惟一有生命物质的天体,也是整个宇宙中惟一确知有生命物质的天体)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我们从这节课开始探讨地球上的大气。

  【板书】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介绍】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不仅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而且还是地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同时,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各种不同的物理现象,它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具有重大作用。

  【过渡】地球周围的大气好像一部巨大的机器,日夜不停地运动着。它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正是这种不停的大气运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大气为什么会运动,以及怎样运动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指导读书】(备注:采用投影的形式展示)

  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请阅读教材P30大气的受热过程部分,思考: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复述大气的增温原理?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4.物体的温度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的关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分别为何种类型?

  5.何为大气逆辐射?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2.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图2.1)。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采。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4.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长得多。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5.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过渡】结合我们刚才介绍的大气的受热过程,思考我们课前安排大家观察的烧一锅开水时,锅里沸腾的开水,中间水向上冒,锅边水往下沉。点燃一小堆纸时,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又从火堆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的原理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以上这两种现象都是由于中间和四周受热不均而形成的热力环流现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个问题:

  【板书】二、热力环流

  【说明】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那么热力环流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32,思考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下面我们就这两幅图一起来分析一下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

  【投影片展示】

  【讲解】

  (1)若A、B、C三地(如左上图)受热均匀,则

  ①三地气温相同;②三地气压相同;③三地气压随高度递减的规律相同;

  ④三地上空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气压相等,等压面为互相平行的水平面。

  (2)若A地受热(如右上图),则

  ①A地气温较高,B、C两地气温较低;

  ②A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B、C两地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

  ③A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密度减小,气压降低,B、C两地近地面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密度增大,气压升高,三地近地面处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A地较小,B、C两地较大,迫使空气从B、C流向A,导致空气水平运动,此时三地近地面的等压面不再是水平面,在气压较低的A处,等压面往下移,在气压较高的B、C处,等压面往上移;

  ④A地上空一定高度A′处,因上升的空气聚积密度增大,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周围地区高,B′、C′处因空气下沉后密度减小,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的周围地区低,空气就从气压较高的A′处流向气压较低的B′、C′处,形成热力环流。

  【板书】1.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由于同一水平面上的A′、B′、C′点三地气压不再相等,等压面也不再是水平面,在A′处往上移,在B′、C′处往下移,就形成了弯曲的等压面。

  空间气压值相等各点所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板书】2.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特别注意】【板书】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总结】【板书】

  【讨论与思维拓展】(备注:采用投影的形式展示)

  请同学们做以下思考:

  某城市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工业区、商业、文化及住宅区的分布如简图所示,住在该城的居民们发现,白天商业、文化和住宅区的大气污染现象会加剧,每到夜晚则减轻,请分析其原因。还有,该城市是新兴工业城市,这里的老居民们说,现在一年中阴天的日子比过去多了,请分析其现象及原因。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以上内容,结合其地理位置,可做如下分析:

  白天,山坡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山坡上的空气因为受地面长波辐射后增温并膨胀上升,这样,白天就出现沿山坡向上爬升的气流,这股气流也就把谷底工业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带到坡面上部的文化、商业和住宅区,加剧了污染。而到了晚上,山坡首先降温,山坡上的气流变为收缩下沉,工业区的污染物被抑制上升,商业、文化和住宅区的污染则得到减轻。因此,这一城市的住宅区的大气污染现象,白天加剧,夜晚减轻。这一原理,指大气在山谷与山坡之间的环流运动,我们习惯称之为山谷环流,也即山谷风。

  第二问的分析:该市是工业区,工厂建成后,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固体杂质成为水汽的凝结核,凝结核的增多使城市上空的水汽更容易发生凝结现象,因此,这一地区的阴天也就多了。

  【课堂小结】略

  【课后作业】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材P33活动中的海陆风及P56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原理。

  【板书设计】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热力环流

  1.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2.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新课导入】

  我们学习了行星地球,知道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学生回答:因为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与其他行星一样,是物质的和运动的,所以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

  为什么说地球是颗特殊的天体?一(学生回答:地球是太阳系中惟一有生命物质的天体,也是整个宇宙中惟一确知有生命物质的天体)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我们从这节课开始探讨地球上的大气。

  【板书】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介绍】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不仅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而且还是地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同时,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各种不同的物理现象,它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具有重大作用。

  【过渡】地球周围的大气好像一部巨大的机器,日夜不停地运动着。它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正是这种不停的大气运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大气为什么会运动,以及怎样运动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指导读书】(备注:采用投影的形式展示)

  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请阅读教材P30大气的受热过程部分,思考: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复述大气的增温原理?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4.物体的温度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的关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分别为何种类型?

  5.何为大气逆辐射?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2.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图2.1)。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采。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4.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长得多。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5.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

  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过渡】结合我们刚才介绍的大气的受热过程,思考我们课前安排大家观察的烧一锅开水时,锅里沸腾的开水,中间水向上冒,锅边水往下沉。点燃一小堆纸时,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又从火堆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的原理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以上这两种现象都是由于中间和四周受热不均而形成的热力环流现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个问题:

  【板书】二、热力环流

  【说明】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那么热力环流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32,思考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下面我们就这两幅图一起来分析一下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

  【投影片展示】

  【讲解】

  (1)若A、B、C三地(如左上图)受热均匀,则

  ①三地气温相同;

  ②三地气压相同;

  ③三地气压随高度递减的规律相同;

  ④三地上空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气压相等,等压面为互相平行的水平面。

  (2)若A地受热(如右上图),则

  ①A地气温较高,B、C两地气温较低;

  ②A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B、C两地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

  ③A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密度减小,气压降低,B、C两地近地面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密度增大,气压升高,三地近地面处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A地较小,B、C两地较大,迫使空气从B、C流向A,导致空气水平运动,此时三地近地面的等压面不再是水平面,在气压较低的A处,等压面往下移,在气压较高的B、C处,等压面往上移;

  ④A地上空一定高度A′处,因上升的空气聚积密度增大,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周围地区高,B′、C′处因空气下沉后密度减小,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的`周围地区低,空气就从气压较高的A′处流向气压较低的B′、C′处,形成热力环流。

  【板书】1.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由于同一水平面上的A′、B′、C′点三地气压不再相等,等压面也不再是水平面,在A′处往上移,在B′、C′处往下移,就形成了弯曲的等压面。

  空间气压值相等各点所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板书】2.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特别注意】【板书】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讨论与思维拓展】(备注:采用投影的形式展示)

  请同学们做以下思考:

  某城市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工业区、商业、文化及住宅区的分布如简图所示,住在该城的居民们发现,白天商业、文化和住宅区的大气污染现象会加剧,每到夜晚则减轻,请分析其原因。还有,该城市是新兴工业城市,这里的老居民们说,现在一年中阴天的日子比过去多了,请分析其现象及原因。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以上内容,结合其地理位置,可做如下分析:

  白天,山坡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山坡上的空气因为受地面长波辐射后增温并膨胀上升,这样,白天就出现沿山坡向上爬升的气流,这股气流也就把谷底工业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带到坡面上部的文化、商业和住宅区,加剧了污染。而到了晚上,山坡首先降温,山坡上的气流变为收缩下沉,工业区的污染物被抑制上升,商业、文化和住宅区的污染则得到减轻。因此,这一城市的住宅区的大气污染现象,白天加剧,夜晚减轻。这一原理,指大气在山谷与山坡之间的环流运动,我们习惯称之为山谷环流,也即山谷风。

  第二问的分析:该市是工业区,工厂建成后,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固体杂质成为水汽的凝结核,凝结核的增多使城市上空的水汽更容易发生凝结现象,因此,这一地区的阴天也就多了。

  【课堂小结】略

  【课后作业】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材P33活动中的海陆风及P56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原理。

  【板书设计】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热力环流

  1.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2.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复习旧课】

  1.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说说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的风向及变化。

  【学生回答】略

  【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大气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也就是风。今天我们专门来学习它。

  【板书】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讲授新课】

  【指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3—34内容,思考回答: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受哪个力的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是平行的?这种风向在什么地方存在?

  3.了试说明风的形成过程及其风在不同力的作用下,风向的变化情况。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

  【板书】(一)作用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1)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2)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板书】2.水平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1)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2)判定:

  (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

  (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低压在右。

  【板书】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1)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2)可以减小风速

  【讨论】我们刚才介绍了影响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三种作用力,请大家思考是否所有位置的风都受到这三种力的影响呢?

  【学生回答】略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2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哪里?

  生太阳辐射。

  师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又来自哪里?

  生地面辐射。

  师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同吗?

  生不同。

  师高低纬度间大气获得的热量相同吗?

  生不同。

  师热胀冷缩是大气十分显著的物理特性,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的大气存在着热量和温度的差异,必然引起大气的运动。因此各地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能输送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引起各种天气变化。

  (板书)二、热力环流

  推进新课

  师下面我们分组做一个实验。

  (活动)P32活动2

  实验用品的准备: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 cm,宽30 cm,高40 cm左右),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投影)活动步骤:

  (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

  (2)用平整的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

  (3)在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

  (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同时投影)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引导学生根据此实验过程进行总结,从中抽象出一般规律)

  生香的烟雾先下沉,从装冰块的盆向装有热水的盆飘动,然后在装有热水的盆向上升起,最后飘向装冰块的盆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结论是:地面冷热不均带来空气环流。

  师非常好。请大家看投影(引导学生分析,完成热力环流形成的'简图)

  (投影)

  生(1)如果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上空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2)同时,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

  (3)由于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所以,高空空气就从气压高的A地向气压低的B、C两地扩散,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两地流回A地。

  (4)这样,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形成了。

  (根据讲解完成热力环流形成的简图)

  师(总结并板书)

  大家分析得很准确。在热力环流中谈到的高压与低压都是指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的地方相比较而言。在理解热力环流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分布状况正好相反;(2)大气的水平运动,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3)大气的垂直运动,近地面冷—气压高—气流下沉,近地面热—气压低—气流上升;(4)“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形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热力环流是自然界常见的一个自然现象,请你注意观察和思考自己身边热力环流的实际例子。海陆风是热力环流在自然界的具体体现。下面请你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完成教材P33活动3。

  (投影)活动3(活动设计中注意让学生动手和动脑,通过探究式学习,对海滨地区陆风、海风对气温调节的作用得出自己的结论)

  生(1)白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因此陆地上为低气压,海洋上为高气压。夜间的情况正好相反。据此,图2.4A:陆——低,海——高;图2.4B:陆——高,海——低。

  (2)风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据此,一日之内,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3)略

  (4)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师答得非常准确。

  (投影)海陆风

  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因此海洋升温降温较慢,陆地升温降温则较快。

  白天:陆地受热升温较快,海洋受热升温较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陆地降温较快,海洋降温较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在图中画出近地面大气的运动方向。

  师如果将白天换成夏季,将夜间换成冬季,情况又会怎样?城市与郊区之间也存在着热力环流——城市风,它们是怎样形成的?了解城市风的出现有何重要意义?如果地球上在赤道和两极之间存在热力环流,这个热力环流应该怎样?这几个问题,请大家课后慢慢思考。

  (小结过渡)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气温差异是原因)→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空气垂直运动是气温差异的结果)→导致气压的差异(水平气压梯度是空气垂直运动的结果)→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板书)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师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呢?

  生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水平气压梯度。

  师很好。气压的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比较的。那么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生只要在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会产生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

  (投影)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

  师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由谁决定?

  生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取决于气压梯度,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反之越小。

  师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

  生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师很好。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原动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板书)

  生(阅读)教材P34“阅读:地球自转与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移”

  (投影)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北半球风向示意图

  师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将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也会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投影的图片中,空气质点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始终是按两个力的合力方向运动,而水平地转偏向力始终是垂直于运动方向之右侧,最终达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达到平衡状态,空气运动不再偏转而做惯性运动,形成了平行于等压线吹的稳定的风。

  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板书)

  (过渡)

  师近地面的风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外,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其风向还能与高空大气的风向相同吗?

  生不能。

  师那近地面的风会是怎样的风向呢?

  (投影)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北半球风向示意图

  (引导学生探究分析)

  师在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生在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师摩擦力的方向与风向是什么关系?

  生永远和风向相反。

  师摩擦力能改变风向,对风速有没有影响?

  生有影响。

  师大气的水平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那么北半球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同时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时,风向又会发生怎样的偏转呢?

  生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有一个夹角。

  师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此时若再加上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一定不再与等压线平行,而是斜穿等压线吹。一般摩擦力的影响可达离地面1500米左右的高度,在这范围内的风向都斜穿等压线。摩擦力愈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摩擦力愈小,其夹角愈小。

  (补充板书)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两方面的知识,知道大气垂直运动的原因是地表受热不均,垂直运动又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从而导致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我们一起研讨了大气水平运动的三种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在几种不同作用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风向变化情况: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大气的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个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冷热与温度》教案03-21

高一地理教案11-21

高一地理教案14篇02-18

高一地理教案15篇02-17

高一自由落体运动教案12-28

初中地理教案11-07

关于地理的教案02-10

笑话引起的公愤06-25

眼镜引起的风波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