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3 09:30:57 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实用的科学教案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经典)实用的科学教案8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观察充气过程,感受物体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2、能用动作表现玩具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二、活动准备

  1、充气玩具(气球、塑料袋、皮球、充气棒等)

  2、吸管、气球打气筒、气门针、打气筒、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以自由玩的形式让幼儿认识充气玩具

  1、导入:歌曲表演《河马先生》。

  2、师幼共同玩充气玩具。(播放音乐:鱼儿水中游)

  (二)观察充气过程,并讨论

  1、说一说充气玩具的名称。

  2、讨论

  (1)我们玩的气球是什么样子的呢?

  (2)根据生活经验说说在哪里见过气球。(出示课件)

  3、师幼共同探索气球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1)出示没有充气的气球,引导幼儿说出他们的不同。

  (2)讨论怎样让它变大呢。(用嘴吹气)

  (3)师幼共同探索多种让气球变大、变小的方法。(提供工具,可以合作。)

  (4)猜想:如果一直充气,气球会怎样?

  (5)请幼儿尝试给充气玩具充气(不要充的过满)。

  4、总结

  (1)气球充气呼——变大了,漏气哧——变小了。

  (2)充气的时间长,漏气的时间短速度快。

  (三)用动作表示气球大小(注意安全及充气、漏气的速度)

  1、幼儿用自己的动作变大变小,知道充气变大,漏气变小。

  2、师幼共同游戏:变成一只大气球。

  (1)请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气球,教师给气球充气,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气球渐渐变大的样子。

  (2)幼儿手牵手拉个圈圈,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与破掉的.情形。

  (3)幼儿手牵手拉个圈圈,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漏气、越来越小的情形。

  3、鼓励幼儿随音乐变一变。(播放音乐:拿昆乐器曲)

  请幼儿随着音乐表现气球逐渐膨胀和越来越小的情形。

  四、延伸活动

  现在就让我们用睁得大大的眼睛到外面发现更多变大变小的东西吧。

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背景:

  自然角新增的小乌龟,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孩子们的表现各异,有的用手去捉弄小乌龟,有的不断地给它喂食,有的充满好奇却不敢走近……推而广之,我觉得孩子们对小乌龟的这种态度,肯定也表现在对待其他小动物上。亲近小动物、喜爱自然,体验和谐,这是唤起孩子"自然之心"的必由之路。就从身边的小乌龟开始吧,带幼儿逐步踏上亲近自然的旅程。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在猜、看、想的过程中了解小乌龟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达自己对小乌龟的猜想和观察结果。

  3.爱护小乌龟,喜欢动物朋友,激发对小动物的亲近之情。

  (二)活动准备:

  1.教具:

  小乌龟的分步出示图(图一蛋、图二尾巴、图三脚、图四头、图五身体)、"有趣的小乌龟"表格。

  小乌龟的鼻子、背、脚图片,小乌龟的视频、歌曲《走路》

  2.学具:实物小乌龟每组一只

  (三)活动过程:

  1、猜--初步了解小乌龟的特征。

  师(出示图1 ):刚才老师在小河边看到了一样东西,看看是什么呀?

  幼:蛋宝宝

  师:蛋里藏着谁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师:我们一起请它出来吧

  师:咚咚咚,小小蛋儿把门开,让我猜猜你是谁?大家一起来念吧。

  师(出示图2 ):咦,露出了一个小尾巴,是谁呀?(幼儿猜测)

  师带领幼儿念:咚咚咚,小小蛋儿把门开,让我猜猜你是谁?

  师(出示图3 ):这是谁的脚呀?(幼儿猜测)

  师带领幼儿念:咚咚咚,小小蛋儿把门开,让我猜猜你是谁?

  师(出示图4 ),小小蛋儿把门开,开出一只什么?(幼儿猜测)

  师(出示图5 ),开出一只--小乌龟。

  师小结(把图2-图5贴在表格中):刚才我们看到蛋壳里钻出的头、壳、脚和尾巴,猜出了一只小乌龟。

  我们一起来跟小乌龟问声好。

  (评析:小乌龟的出现,是让孩子带着强烈的.好奇心,经过他们的声声呼唤而露出全貌的。这一环节孩子与小乌龟的互动,是巧妙而无痕的:孩子在不断肯定与否定的大胆猜测中,逐步关注了小乌龟身体各部分的明显特征,为下一环节的认识小乌龟身体特征,打下了伏笔。)

  2、看--进一步认识小乌龟特点

  (1)提出观察要求

  师(出示实物乌龟 ):小乌龟是怎样的?请你用小眼睛看一看,也可以用手轻轻地碰一下小乌龟的背上的壳。

  (2)幼儿分组进行观察,教师指导。

  (3)观察后讨论和记录表格

  A 讨论和记录小乌龟的头

  师:小乌龟的头上有什么呢?

  幼A:眼睛。(教师在表中画出眼睛)

  幼B:嘴巴。(教师在表中画出嘴巴)

  幼C:鼻子。

  师:鼻子在哪里呢?有几个鼻孔?

  教师出示放大的乌龟图,引导幼儿观察鼻子。(教师再在表中画出鼻子)

  B 讨论和记录小乌龟的身体

  师:小乌龟的身上有什么呢?

  幼A:壳。

  师:这个壳是怎样的?

  幼B:跟石头一样硬硬的。(教师在表中画出壳、硬硬的石头)

  幼C::壳上还有一个个方块呢。(教师在表中画出龟壳上的花纹)

  C 讨论和记录小乌龟的脚

  师:它有几条腿呢?

  幼A:四条腿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二、三、四。(教师记录四条腿)

  师B:脚上还有什么?

  幼C:脚趾头。

  师:有几只脚趾头呀?一起来数一数。

  D 讨论和记录小乌龟的尾巴

  师:它还有个尾巴呢,你觉得乌龟的尾巴是怎样的?

  幼A:长长的

  幼B:细细的

  幼C:短短的

  师:小乌龟的尾巴到底是长长的,还是短短的?

  幼儿争论。

  师(出示不同的尾巴):我们来看看图上的小乌龟吧,原来有的小乌龟,尾巴是细细长长的,有的小乌龟,尾巴是粗粗短短的。(教师记录不同的尾巴)

  (评析:与实物小乌龟的互动,利于幼儿在真实情景中,了解了小乌龟的特征。虽然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但幼儿的观察基本还是处于无序状态。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巧妙地运用了表格,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讨论,整理,有效地帮助幼儿提升了经验。)

  (4)观看视频,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

  A 师:你看到小乌龟是怎样爬的?

  幼A:慢慢的。

  幼B:四只脚一起走呀走。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幼学习小乌龟走路。

  B 师(让小乌龟翻身):哎呀,小乌龟摔了一跤,四脚朝天了,它会自己翻过来吗?

  幼A:会。

  B幼:不会。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用视频转换仪观看小乌龟翻身的过程。

  师:我们一起来表扬一下它,真是只勇敢的小乌龟。

  C 师:小乌龟还有哪些秘密?我们一起来看一部关于乌龟的录像。

  播放录像。

  师:小乌龟喜欢在哪里玩?

  幼A:在水里游泳。

  幼B:在沙地上爬来爬去。

  幼C:在石头上捉迷藏。

  师:看看小乌龟遇到危险的事情,会怎样呢?

  幼A:把头藏起来

  幼B:把头和脚都藏起来。

  幼C:把头、脚和小尾巴都藏起来了。

  教师总结乌龟的特点:会在水里、沙地、石头上爬行,遇到困难,会把头和身子、尾巴都藏起来。

  (评析:在动态的环境中,寻找小乌龟的秘密。真实情境加电视录像的方式,不断地拓展着幼儿的认知:在模仿中,感受小乌龟的爬行;在猜疑中,目睹小乌龟的翻身;在好奇中,认识小乌龟的逃生秘诀。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暗化在教学材料的提供中,以片言只语的点拨,不断地启发着孩子思维的运转。)

  3、想--怎样和小乌龟做朋友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经常去捉小乌龟,小乌龟会怎样呢?

  幼A:小乌龟心理不开心。

  幼B:小乌龟生气了。

  幼C:小乌龟会很难受,哭了。

  师:所以我们不能经常去捉小乌龟玩。这样小乌龟才会和你做好朋友。

  师:我们要和小乌龟做好朋友,还要喂给它喜欢的食物,你知道小乌龟爱吃什么吗?

  幼A:乌龟饲料

  幼B:小鱼小虾的肉

  幼C:还有猪肉

  幼D:我家的小乌龟喜欢吃螺丝肉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点击课件,出示相应物品。

  师小结:小乌龟喜欢乌龟饲料、小鱼小虾的肉、猪肉、小螺丝肉等,这些都是它的美食。

  (评析:怎样和小乌龟做朋友,需要从情感上引起孩子的共鸣。从小乌龟的不喜欢,到小乌龟的喜欢,孩子不但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和小乌龟做朋友的欲X,更了解了和小乌龟做朋友的方法,为现实生活中的和小乌龟和谐相处,提供了行动保证。)

  4、学--模仿小乌龟的动作

  小乌龟还有许多好朋友呢,他们一起出去春游啦,我们来学一学吧。

  放音乐《走路》,孩子边模仿小动物走路,边走出教室。

  (四)活动延伸:

  平时带领孩子照顾好自然角的小乌龟,进一步探究小乌龟生活特点,和进食特点,并进行好观察记录。

  三、活动评价:

  活动以明暗两条主线进行贯穿,暗线体现在:孩子对小动物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如何引导孩子从"好奇心"走向"探究心",以至满怀"爱心",成为该活动的主旨。明线体现在:本活动以"表格记录"为主线贯穿活动,采用"猜、看、想、学"四大环节,不断地激发着孩子的探究心。孩子与乌龟图片、乌龟实物、乌龟视频产生多种互动,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不断累加,随着表格记录的逐步丰富,孩子的探究能力也在逐步升级中。

  活动中,孩子笑声阵阵、惊喜连连,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为了学和玩的主人。以身边的平凡之物为媒介,让整个课堂,充满自然的魅力和充盈的生命力,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在认识倒影的基础上,尝试用对称的方法绘画倒影。

  对对称绘画感兴趣,体验对称作品的美。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有绘画简单对称图形的经验。

  (材料准备)大水盆、绘画用具、绘画底板等。

  重点:认识倒影,理解认知画面的对称 难点:掌握对称画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倒影

  1、讲讲说说:生活中的倒影

  提问:倒影是什么?你在哪里见到过倒影?

  2、请幼儿分组上来在大水盆旁,看看水面中的倒影。

  3、结合图片,欣赏生活中倒影的画面。

  重点讨论:倒影是什么模样的?它和水边的景色有什么一样或不一样的地方重点小结:倒影是水边景色的影子,外形和水边的景色是一样的,但上下方向不一样,和水边的景色上下颠倒了。这样的`画面就是对称的画面。二、学画倒影

  1、出示“水中倒影”范例。

  讨论:岸上有什么?什么模样的?屋顶在那里,墙壁在那里?

  倒影中的屋子会是怎么样的?倒影的屋顶在那里,墙壁又在那里,怎样把它画出来?

  2、个别幼儿上前试画。在绘画过程中难点小结:

  (1)先沿着岸边,画出和岸上屋子连接在一起的部位——墙壁;再画墙壁上方的屋顶。两边是对称的画面。

  (2)仔细观察,看看除了大的东西倒过来对称,很多细小的东西也倒过来了——门、窗等。

  三、幼儿绘画

  1、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

  提醒幼儿观察,看清对称的外形和方位,仔细耐心地绘画。

  2、成功作品展示,感受对称的美。

科学教案 篇4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汇总

  第五单元 探索宇宙

  登月之旅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

  ●能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按要求进行筛选。

  ●能够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科学知识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了解宇航员是怎样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究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人类登月工程和探索火星工程的伟大。

  ●意识到入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

  ●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帮助。

  二、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能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和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层次2: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和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但不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层次3: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和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宇航员是怎样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究的,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探究能力

  层次1: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不能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按要求进行筛选和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层次2: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能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按要求进行筛选,不能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层次3: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能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按要求进行筛选,能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三、教学准备

  有关月球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沙盘、大小不一的石子、记录纸、牙签、尺子、手电筒等,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人类登月工程的资料。

  四、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导入新课。

  谈话:人们从古代起,就开始对月球发生了兴趣,不断对月球进行着观察和探索,并幻想着能到月球上去。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编造了不少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 通过让学生讲述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兴趣。

  探索和调查 1、你对月球有哪些了解?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书本上的这些知识又是从哪里来的?)

  ①月球离地球有多远?

  ②月球的大小怎样?

  ③月球上有什么?没有什么?

  ④月球上温度如何?

  ⑤月球上有引力吗?大小怎样?

  2、教师讲述:直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并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在这以后,人们对月球的观察不断深入,天文学家开始用更大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但仍只能停留在观察月球向着地球的一面。1959年,苏联科学家开始利用火箭接近月球,发射月球探掘1卫星,使它可以绕到月球的背面,对月球进行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实地进行考察,并带回了月球的岩石和土的标本。从此, 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深入、更清楚的了解。

  3、让学生阅读书上54页的内容。

  4、组织学生讨论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借此了解学生对于月球知识的前概念的'情况。

  进行一些科学常识的渗透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5、你们可以设计相关的实验来模拟环形山的形成吗?

  6、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

  7、全班交流

  你们准备怎样做?你们需要哪些材料?你们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意石块的大小和坑面积的大小、石块扔下的高度[力度]与坑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实验时要控制好变量)

  8、学生实验、记录

  9、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10、组织学生讨论环形山的形成和什么因素有关

  11、学生用手电筒照射沙盘上的坑,观察影子的变化,讨论什么时候看环形山效果最好?

  12、你们通过查找资料对人类登月工程有了一些了解,能为我们做做解说员吗?

  13、学生介绍、补充。

  14、阅读书上56页的资料。

  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在科学课上都进行了思考,有自己的想法。

  回顾和解释 1、你想去月球旅行吗?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去月球旅行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

科学教案 篇5

  一、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时间顺序排列图片,学习用“首先……然后……最后……”讲述图意。

  2.认识汉字:羊、狗、袋鼠。

  二、准备

  图片三组,汉字卡:羊、狗、袋鼠

  三、过程

  (一)引起兴趣

  老师:今天早上我收到了三封好朋友的来信,我们来看看是哪些好朋友。

  (二)排图讲述

  1.第一个朋友

  (1)猜谜:年纪不算大,胡子一大把;不论见了谁,开口叫妈妈。(幼儿猜出后出示“羊”,读准“羊”字的后鼻音)

  (2)出示三幅图。老师:“咦,小羊的信里没有字,你们来猜猜小羊信里说了些什么?”

  (3)引导幼儿按时空顺序排图片,并讲出为什么这样排?(用“先……然后……最后……”讲述小羊先撒种子,然后种子发芽了,最后长成三棵大青菜)

  2.第二个朋友

  (1)猜谜:从小爱啃肉骨头,长大能把家门守;看见朋友汪汪叫,你来猜猜它是谁。(出示字卡“狗”,读准字音,并请幼儿组词。)

  (2)出示图片:幼儿排图讲述。(引导幼儿排顺序时注意太阳的`变化)

  3.第三个朋友

  (1)猜谜:有个妈妈真奇怪,胸口有个大口袋;不装吃的和用的,生下宝宝随身带。

  (2)出示字卡“袋鼠”,读准“鼠”字的翘舌音。

  (3)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中小袋鼠身体的变化并进行讲述。

  (三)强化巩固

  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

  规则:幼儿按顺序摸字,如老师可命令:“请先摸×字,然后摸××字,最后摸××字。”

  四、提示与建议

  本活动旨在发展幼儿的时空知觉,只有当幼儿理解了各幅图片的内容,才能正确地按照事情发展先后进行排列,最后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在本活动中,理解图意、口语表达、认识汉字三者是层层递进的。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爱护动物,初步具有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能够仔细观察图片敢于模仿表演大象的长鼻子。

  3、观察认识大象,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公象、母象图片各一张,不同姿态的大象拼图若干幅。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使幼儿萌发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宝宝们,我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你们要竖起耳朵认真听哦。

  谜语

  有个长鼻子,腿粗像柱子,耳朵像扇子,尾巴像辫子。

  师:宝宝们,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大象)

 二、观察大象,认识其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出示大象图片,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大象是什么样子的?你在哪见过?(请幼儿自主发言)

  师:大象有一个长长的鼻子,像什么?大象的耳朵像什么?大象有四条粗壮的腿,像什么?大象的尾巴呢?

  出示公象和母象的图片,提问:这两头大象长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亚洲公象有象牙,母象没有象牙。(而非洲象无论公象母象都有象牙)

  师:小朋友都喜欢大象的长鼻子,这长鼻子有什么用呢?(闻味道、喝水、喷水、吃食、载物、碰碰好朋友)大象喜欢吃什么?(草和树叶)谁能学一学大象走路的样子?

  引导幼儿讨论大象与人们的关系。

  师:宝宝们,你们知道大象的牙齿能做什么?大象能为人做什么事情?(搬运货物、参加表演等)大象是人们的朋友,可是人们去捕杀大象对不对?大象已经越来越少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师:大象是我们的好朋友,所以啊,小朋友我们要保护大象,保护动物。

  引导幼儿萌发保护大象,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智力游戏——拼图,让幼儿巩固熟悉大象的外形特征

  引导幼儿将画面剪成块状,进行拼大象的活动,比谁拼得快。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回家跟你们的爸爸妈妈以及你的小伙伴们讲一讲,我们要保护大象保护动物爱护我们的大自然,好不好?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科学活动,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开始用谜语导入活动一下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另外因为教学挂图很清晰,很直观,便于幼儿观察、比较。加上幼儿对大象充满了好奇和喜欢,所以活动中幼儿始终很认真。很多幼儿对大象已经有所了解(平时在电视里、动物园里和书上看见过,也听过大人讲过),因此在活动中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于不了解的地方也能专心听老师讲解。通过活动幼儿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大象,知道原来公象长着长长的象牙而母象没有,知道象喜欢站着睡觉,象的鼻子会做很多事情等。幼儿都表示要爱护大象,要保护自然。

  智力拼图环节幼儿表现的也很棒,拿到拼图很快就准确地完成了,幼儿对大象的外形特征掌握地非常熟悉。

  小百科:

  象,通称大象,是目前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属于长鼻目,只有一科两属三种,即象科(学名:Elephantidae),非洲象属和亚洲象属。广泛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亚及东南亚以至中国南部边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身边常见事物的兴趣。

  2、探索区别生蛋和熟蛋的多种方法,培养幼儿比较观察的能力。

  3、会区别生蛋和熟蛋,表达它们的`不同,了解鸡蛋的多种吃法和营养价值。

  活动准备

  1、图片:鸡蛋

  2、每个幼儿一个生蛋,一个熟蛋、盘子、筐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鸡蛋

  教师:小朋友,老师不小心把生蛋和熟蛋弄混了,

  小朋友请你开动脑筋帮老师把生鸡蛋和熟鸡蛋分开。

  二、展开

  1、幼儿尝试区分生蛋和熟蛋。

  教师:每个盘子里都有一个生蛋和一个熟蛋,请你摸一摸、闻一闻、转一转,

  判断一下哪一个是生蛋哪一个是熟蛋。

  2、操作验证

  请部分小朋友说己的结果及方法,老师打开鸡蛋进行验证。

  :生鸡蛋表面粗糙,有颗粒。

  闻起来有一股鸡粪的味道,转动慢速,晃时有动的感觉;

  熟鸡蛋,表面比较光滑,闻起来有一股煮鸡蛋的味道,转动速度较快,晃时没有动的感觉。

  区分生蛋和熟蛋有好多中方法,可以闻一闻、看一看、转一转、晃一晃、摸一摸。

  3、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进行尝试。

  教师:我们现在来把冰箱里的生蛋和熟蛋分开,请你将生蛋和熟蛋分别放在两个筐子里。

  4、幼儿表述区分生蛋和熟蛋的方法。

  (1)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区别出来的?

  (2)结合幼儿的答案,教师及时用简单的符号记录幼儿探索生蛋和熟蛋的方法。

  5、幼儿品尝熟鸡蛋,了解其结构和营养价值。

  (1)在吃鸡蛋的过程中认识蛋壳、蛋白、蛋黄。

  (2)了解鸡蛋的多种吃法和营养价值。

  三、结束

  1、活动:从积极参与活动和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

  2、延伸活动:欣赏蛋壳艺术。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时间与孩子们的一日生活息息相关,孩子们又将进入小学,此时对钟表的认识非常重要。所以我选择了这个活动。关于认识钟表方面,这是我们第一次活动,因此我将知识性目标定位在初步了解钟表表面结构,认识时针和分针。认识整点和半点。情感态度的目标定位在喜欢参与游戏,愿意互帮互助,团队合作。在活动过程中,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同时又最符合孩子们学习的方式,因此我创设了5个游戏来贯穿整节活动,猜谜游戏、它们缺了什么?几点了?拨拨乐、老狼老狼几点了?

  活动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最直观、有趣、简单的帮助孩子们梳理已有经验同时生成新的经验。在活动的最后,为了让孩子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同时将所学迁移到生活中,我给孩子们留一个小任务。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制作时间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钟表表面的结构,认识时针和分针。

  2.喜欢参与游戏,认识整点和半点。

  3.愿意互帮互助,团队合作。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识时针和分针,认识整点。

  活动难点:认识半点。

  活动准备

  PPT、好玩的数学软件、钟表学具、场地。

  活动过程

  一.谜语游戏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猜猜是什么吧。

  谜 语

  弟弟长,哥哥短,

  两人赛跑大家看,

  弟弟跑了十二圈

  哥哥一圈才跑完。(钟表)

  二、游戏《找不同》

  了解钟表的表面结构,是由数字、指针组成。

  师:10秒钟的时间请你观察左右两幅图片,找出不同的部分。

  1、少数字(随机)

  2、少指针(时针、分针)

  三、认识整点、半点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两块钟表。它们显示的时间是几点?

  师:它们的时间不同,但哪里相同呢?

  小结:在整点的时候,分针永远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以此类推:认识半点)。

  四、游戏《抢时间》

  规则:教师出示钟表盘,请小朋友提问现在是几点,教师说出时间幼儿快速将钟表盘上的时间拨正。

  五、游戏:时间争霸赛

  规则:

  1.5人为一组

  2. 听指令,按照指令将钟表盘调出相对应的时间。

  六、结束

  教师小结:钟表可以告诉我们现在是几点了,通过看钟表我们知道现在就要做什么事情了。时间离开我们就不会回来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钟表有了更深的认识。本次活动教师以游戏贯穿始终,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以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为手段。使幼儿操作精确,给孩子准确的概念。在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游戏中认识钟表的表面结构以及整点和半点。同时又将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将原本枯燥的.活动变为趣味性十足。

  此活动能紧扣目标,提供不同的内容设计。例如“认识整点、半点”环节中,根据目标提供了钟表盘,通过让幼儿观察来说出钟表的表面结构。“时间争霸赛”环节在游戏中巩固整点、半点,这样既可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又可用不同的形式来巩固幼儿学习的知识,在开心快乐的氛围中收货了知识。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7-29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经典】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精选】科学教案08-01

昆虫科学教案12-15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实用科学教案03-13

手的科学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