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3 08:52:56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6篇(荐)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6篇(荐)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选择和运用所学的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和分析并能从中获取新的信息。

  2、能以合适的方式,比较清楚的表达和交流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究,能积极参加数据整理和分析活动。

  2、爱思考,能在研究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科学知识

  能够通过探究,大体了解本地区天气情况的主要特点。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关注天气状况,能认识到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也意识到人类的有关活动同样会影响到这些自然环境的变化。

  教学准备

  一年的时间段内本地区的气象原始数据资料(最好是学生气象站自己记录积累的数据,如果没有,可以从当地气象部门或通过网络获取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讲述或用视频介绍气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让学生理解研究并掌握各地区的气象特征和规律对本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提出测试要求:

  当一回小小气象分析师,整理分析当地的气象数据,研究寻找本地气象特征和规律。

  1.明确活动目的'和任务及记分标准

  2.简要讨论准备怎样整理这些数据。

  联系上一节课复习提升的整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整理这些数据,通过交流,保证数据整理能顺利进行。

  三.组织测试:

  以个人为单位独立自主完成以下两步:

  整理数据。

  分析数据

  观察绘制好的统计图表,比较、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科学研究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提醒学生争取更加准确的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并试用精练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达。

  四.交流与展示

  将个人的分析结果拿出来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组织同桌之间进行评价。教师利用专用的一节课评价等第。

  针对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提出若干意见。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背景:

  幼儿对水有着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喜欢玩它。选择幼儿熟悉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作为切入点,让孩子自己探究水与油之间的相互倾倒、搅拌、静止时的三种不同现象。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培养孩子反复实践、不断尝试、不怕失败的科学品质。

  活动目标:

  1.发现油和水互不相溶的现象。

  2.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3.尝试用绘画记录的方式。

  活动准备:

  1.水、油每人各一小杯,备用的油和水。

  2.筷子若干。

  3.记录单、记录笔、黄色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你问我答》

  1.小朋友提有关实验物品的问题,教师回答。

  2.杯子里有什么?

  像水一样会流动的,黄颜色的,爸爸妈妈炒菜是要用的“油”。这里还有一杯,这是什么?(水)

  把水和油倒在一起,会怎样?

  把水和油倒在一起,可能会怎样?

  二、猜想记录

  1.把幼儿猜测结果图出示在黑板上。

  油会在水的哪儿?

  2.统计幼儿每种预测结果人数并记录在黑板上。

  3.简单介绍记录表。

  4.幼儿记录并讲述自己的猜想。

  三、进行实验

  1.要求:认真观察,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

  为每位小朋友也准备了一杯油和一杯水,每个小朋友在小托盘中取一杯油和一杯水,注意轻一点不要弄撒了哦。

  2.幼儿实验,记录。

  把油倒进水里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有意思的现象呢?(幼儿:油在水的上面)

  3.幼儿验证预测结果教师记录。

  油在水的上面,把黑板上刚才我们猜对的画一个勾。

  4.搅拌后油在水的位置,教师出示第二组图片。

  看一看这张图是什么意思?

  幼儿:用筷子搅一搅。

  猜一猜我们用筷子搅一搅油会在水的哪里?

  5.幼儿实验并记录。

  这里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张小卡片,还有油画棒,把你搅拌后发现的有意思的现象记录在小卡片上,我们黄色的油画棒表示油,蓝色的表示水,小朋友要记清哦。

  四、交流、讨论

  1.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杯子里的油和水有什么样的变化?

  (1)做完实验的小朋友来把你的卡片贴在黑板上。(2)谁来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杯子里的油和水有什么样的变化?

  2.教师小结:油和水这两个好朋友很奇怪,油总是在水的上面。请小朋友回去观察一下中午咱们喝的'汤,爸爸妈妈炒的菜是不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

  五、提出新问题

  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油和水混在一起呢?

  活动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整节活动连接紧密,稳扎稳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原则,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出真知,在细心的观察中发现“油和水”的奥秘。也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中班科学“油和水”教案与反思》摘要:的哪儿? 2.统计幼儿每种预测结果人数并记录在黑板上。 3.简单介绍记录表。 4.幼儿记录并讲述自己的猜想。 三、进行实验 1.要求:认真观察,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

  2.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

  3.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科学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乐于合作,扎实完成自己的任务。

  科学知识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部分)传向低温物体(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3.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金属棒、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支架、温度计、大烧杯、小烧杯、热水、冷水。 拓展课准备:酒精灯、火柴、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茶叶、有关热辐射的录像资料。

  一.教学导入

  1.演示:将开水倒入杯中,放上汤匙,过会儿,让学生摸摸。

  2.提问:“汤匙变热了,热怎么传递过来的?” 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后,进入下面的实验研究。

  二.活动 物体怎样传热

  1.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

  2.猜测:火柴棒掉落的顺序会怎样?(猜测的理由)

  3.交待实验注意事项。

  4.学生实验。

  5.汇报。

  6.检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7.归纳:热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三.活动 测量变化的水温

  1.组织学生预测:两杯水的温度各会有怎样的变化?两杯水最后会怎样?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

  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

  3.分组测量,认真观察、准确读数和及时记录。

  4.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热从热水杯传向冷水杯,温度的变化先快后慢,最后直至两杯水温度相等。

  四.拓展:热的传递方式

  多媒体课件辅助介绍。

科学教案 篇4

  过程与方法:

  ●能够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不同的能量。●能够区分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的能量。

  科学知识: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意识到能源的重要性。●能保护不可再生性能源,开发新能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P47的图片。

  师问:

  请指出图片中的物品名称。

  学生回答图片中和物品名称。

  问:

  这些物品都利用了哪些能量?

  请学生回答。要求说得明白具体,并一一对应,不能随便说。

  师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物品都利用了能量,而我们把能产生能量的物品称为能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源一课。

  二、新课

  1、了解能源的

  师问:

  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哪里来的?

  学生可以尽情地说,师要有规律地板书在黑板上。

  师问:

  同学们说了这么的物品,你们找找看,它们之间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并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小结:

  我们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太阳能、风能等这些能源。但它们有着很大的区别,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性能源,像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可以再生的,被称为可再生能源。

  师问:

  对于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

  学生表达自己对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的理解。

  2、了解能源的重要性

  请学生阅读P48的资料,并思考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阅读资料。

  请学生说说对阅读资料后的想法。

  师小结:

  人们在生活生产中都离不开能量,而其中矿物燃料所占比重相当大,而这些能源都是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这些能源只要用一点就会少一点,这些能源的消耗非常大,有的`能源已面临到枯竭的危险。所以,我们在使用能源时要注意保护这些能源,并且多开发一些新能源或使用可再生能源。

  3、制作可再生性能源的模型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书中的一种再生能源的模型。

  各小组自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动手操作自己的作品。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探究一些工具可以轻松省力完成一些任务的方法,认识一些常见的简单机械,知道可以利用它们提高工作效率。

  2、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3、小组合作探究,乐于和他人交流所得。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利用。

  教学准备:图钉 磁铁 小铁片 绳子 木板 钉锤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谈话:欢迎同学们度假归来。过了一个年大家都精神抖擞,有些同学又长胖了不少啦。同学们都大一岁了,看看是不是也长高了、长力气啦?老师想选几个同学先来玩玩掰手腕比赛,看看谁的力气大?

  2、掰手腕比赛:

  选三至五组同学进行比赛,请大家留意观察他们是怎样玩这游戏的,(看看新一年回来大家的观察能力是不是也增强了),谁赢了?为什么能赢?

  (同学评判)

  老师参与比赛:(1)先是悬腕进行比赛:请同学们观察点评。

  (2)找个支点进行比赛:请同学们点评。

  3、认识简单机械:

  有了支点,我们可以借力,或者说可以省力。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整个地球撬起来。这不是阿基米德的狂妄之言,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的科学原理。我们把这种借助支点省力的原理称作杠杆原理。杠杆是简单机械之一。简单机械提高了工作效率,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工作的?是怎样提高工作效率的?

  4、 拔图钉比赛:

  设计方法:尽可能多地设计出省力的方法,看谁拔得快。

  方法:手拔磁铁吸出来 用小铁片撬

  体验使用机械和不使用的区别(不使用机械会手痛,感觉很用力,使用机械感觉很轻松,省力。)

  讨论:人们还使用那些简单机械来提高工作效率?

  二、新授

  1、 简单机械的应用

  出示任务:我们怎样才能轻松省力的完成任务?

  将油桶送上台阶

  将桶盖打开

  将泥桶送上房檐

  将谷物磨碎

  分组讨论、交流(使用各种机械,也有同学会说到机械的组合使用。)

  小结:杠杆、斜面、滑轮、轮轴都是简单机械。

  2、 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图片(看书中插图):我们是怎样完成任务的,那些工具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利用了那些简单机械?

  小组讨论:将自己找到的简单机械与同学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

  3、 动物的省力“工具”

  动物身体上的那些器官或结构具有省力的作用?仔细观察,比比谁的发现多。

  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啄木鸟:杠杠、斜面

  蜘蛛、蚂蚁:杠杆

  虎:斜面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1、掰手腕活动让同桌为一组进行比赛,全员参与,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用力的不同。比赛分两次,一次是悬腕,一次是支撑桌面,强调用腕力而不用臂力,体会两次不同比赛腕力的不同感受,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有支点,可以省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认识简单机械的概念、认识杠杆。

  2、活动3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图下面写出简单机械的名称,再小组讨论汇报。效果会更好。使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又学会小组合作交流。

  3、吊车一图可参考课本第11页分解图认识,只要简单讲讲就行了,具体的到讲第三课的时候再详讲。

  2、撬棍的学问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对各种杠杆的省力情况进行分析。

  2、 通过实验,找出使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

  3、 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正确找到杠杆上的支点、动力点和阻力点。

  保持杠杆平衡的规律。

  教学准备:

  简单机械实验盒 钩码 各种重物 平衡尺 天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讲述:阿基米德的故事

  问:要帮助阿基米德实现他的设想,我们要提供哪些最基本的条件?

  二、新授

  1、杠杆三要素。

  生讨论回答:支点、长棍、用力点。

  师:由此可见,要使木棍成为杠杆必须满足三个要素:支点、动力点、阻力点。

  1、 将重物抬起来

  师: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想办法利用绳子和木棍制作一种简单机械,将重物轻易的抬起来。

  学生实验制作,记录。

  汇报交流。

  交流小结:实验中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成为杠杆。

  认识杠杆的三个点:动力点、支点、阻力点。

  在自己的记录表中标明杠杆的三个点。

  2、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出示杠杆尺,简单介绍。

  提出探究任务:怎样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小组讨论,涉及探究的方法过程并简单记录。

  汇报交流,完善研究方法。

  第二课时

  小组实验并记录,分析自己小组的'实验记录,能发现杠杆尺保持平衡的规律吗?

  小结:规律 阻力X 阻力臂 = 动力X 动力臂

  3、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是最省力?

  再次实验,完成以下任务:

  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是最省力?

  如果物体很轻,怎样才能很容易的将它抬高?

  实验中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实验并用图画记录实验结果。

  4、 寻找生活中的杠杆

  讨论: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杠杆,它们的杠杆三点在那?

  跷跷板蒜夹压汁器 夹子等

  讨论分析:剪刀、船桨、高尔夫球杆用到了那种杠杆?

  5、拓展:

  (1) 帮阿基米德抬起地球

  帮阿基米德设计一个能抬起地球的装置,并划出简图。

  (2) 阅读“科学在线”,认识天平,了解它的使用原理。

  (3) 设计并制作一架自己的简易天平。

  板书设计:

  2、撬棍的学问

  阻力X阻力臂 = 动力X 动力臂

  教学后记:

  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杠杆的三要素让学生从实现阿基米德的设想中去探究发现;杠杆怎样保持平衡也要让学生先思考,作出假设、设计出实验方案后再实施实验。使探究的整个过程完整有序。

  省力杠杆放在探究保持杠杆平衡后面,让学生在探究中去发现新的问题,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又可以省时。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英国化学家开文迪许专心从事科学研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科学的事迹,懂得“科学怪人”其实并不怪。3体会课文通过几个事例来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 :读感悟结合,了解开文迪许的事迹,懂得“科学怪人”其实并不怪。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认读生词。

  2.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 精读感悟,学习课文第一段。

  1. 自主读书,自读自悟。

  2. 小组交流,提出问题。

  3. 开文迪许的“怪”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归纳板书]

  4. 细读课文,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

  (1) 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考究”、“过时”的理解。

  (2) 简介开文迪许的背景,说说他为什么穿过时的衣服。

  (3) 齐读第三自然段,你们家的客厅和卧室里放的'是什么?开文迪许的家中为何摆满了图书和仪器?

  (4) 默读第四自然段,划出本段中心句。

  (5) 小黑板出示:[他的藏书很多……办理一下手续。]齐读,开文迪许为什么这样做?

  (6)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文中哪些词句最能体现他的怪?他为何会有这样的行为?

  (7) 指导朗读。

  三、 学习第二段。

  1. 引读第七自然段。

  2. 自由朗读课文,为什么说开文迪许并不怪?[板书]

  3. 指导朗读。

  四、 总结课文。

  1.你认为开文迪许怪吗?为什么?

  2.教师总结课文,点明中心。

  五、作业。

  1. 有感情朗读课文。

  2. 收集一个科学家专心研究的小故事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7-29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经典】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精选】科学教案08-01

昆虫科学教案12-15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实用科学教案03-13

手的科学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