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17 07:11:4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教案范文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科学教案范文7篇

科学教案 篇1

  对幼儿进行现代科学技术的教育,培养幼儿的现代意识,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幼儿受年龄特点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对科学现象的认识也只是初步的`,所以我们应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开展活动。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适合班级:

  中、大班

  材料准备:

  塑料泡沫、橡皮筋、硬纸板、透明胶带。

  制作方法与步骤:

  (1)将塑料泡沫削成小船的造型,尾部中间挖一个长方形孔。

  (2)剪一张硬纸板如图折叠好后,中间穿过橡皮筋,再把连接处粘好,做成螺旋桨。(见“橡皮筋游艇图1”)

  (3)将螺旋桨上的橡皮筋拉到船身上,游艇就做好了。(见“橡皮筋游艇图2”)

  实验操作:

  (1)让幼儿用手不停地旋转桨叶,使橡皮筋上足弦,然后把游艇放入水中,松开手,游艇就会在水中航行起来。

  (2)让两名幼儿进行游艇航行比赛,看谁的游艇行驶得快。

  教师指导建议:

  ●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游艇在航行时螺旋桨发挥的作用。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橡皮筋拧的松紧程度与游艇航行速度以及航行距离间的关系。

  ●提醒幼儿注意橡皮筋不要拧得过紧,防止绷断。

  拓展与替代:

  ◆可以用弹性不同的橡皮筋和软硬程度不同的塑料片来制作螺旋桨,探索它们与游艇航行速度的关系。

  ◆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电风扇的叶片,快艇、游轮行驶时螺旋桨的样子,或让他们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丰富相关知识。

  小知识

  螺旋桨是靠桨叶在空气中旋转将发动机转动功率转化为推进力的装置,有两个或多个桨叶,叶片的向后一面为螺旋面或近似于螺旋面。橡皮筋具有一定的弹性,它被旋转紧后要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就会产生一个力量,这个力量带动叶片转动,而叶片转动会将水翻动起来,从而推动游艇向前航行。飞机与船都是靠螺旋桨装置来进行发力,带动机身或船身前进的。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教师能巧妙设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在这一活动中,幼儿正是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推动下,积极地投入到观察和操作活动之中。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体现在促进幼儿与材料、同伴的相互作用上,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比较、观察、了解物体遇水溶解、吸水的变化。

  2.能初步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乐意把自己的发现进行分享讲述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增进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在动手操作中,比较、观察、了解物体遇水溶解、吸水的变化。难点:能对现象进行观察比较。

  活动准备

  1.教师材料:糖、盐、布、棉花若干。

  2.幼儿材料:分别装有糖、盐、布、棉花的盒子若干,水杯、温水、小调羹若干、记录表。

  3.场地规划:小组形式。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故事导入,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独立猜想,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故事《小马过河》

  ——师:一天,佩奇给了小马一个大包袱,她说:“请你帮我把这个包袱运到河对岸去给乔治!”于是小马驮着包袱河边,突然,它的脚一滑,不小心跌进了河里。他使劲地往上爬,爬起来之后顿时感到背上原来重重的包袱变轻了。这是怎么回事呀?(提问:这个包袱里可能装了什么呢?)

  第二天,佩奇又给了小马一个大包袱,让他运到河对岸去给乔治。他心想,昨天跌进河里再爬起来,背上的自轻了许多,于是就故意滑了一跤。可是这一次出乎它的预料,包袱掉在水里变得越来越重,小马再也爬不起来咦?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提问:这一次包袱里可能装了什么?)

  二、猜测和假设,引导幼儿说出他们的想法和推测。

  ——师:包袱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今天我把佩奇家里的东西都带过来了,我们一起来做做实验,帮小马找答案。(介绍实验材料:盐、糖、布、棉花。)

  ——师:让我们把盐、糖、布、棉花放进水里,猜一猜,水在水里变轻了? 谁在水里变重了?

  三、进行实验和观察。

  1.第一次实验,交代实验要求:

  ——师:将四种材料放进用纱布缝制好的袋子里,然后放进水里观察, 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结束后,将袋子打开,引导幼儿观察,盐和糖遇到水之后,不见了,我们称它为溶解;棉花和布遇到水之后,喝饱了水,我们称它为吸水。

  2.第二次实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分成三组进行实验,然后记录。

  四、记录、处理信息和数据——鼓励幼儿记录及分享讲述探究结果,并结合已有经验进行想象。

  1.介绍记录表,引导幼儿根据实验情况记录结果。

  ——师:如果材料在水里不见了,这种现象叫做溶解,请在相对应的位置上打“√”如果材料放在水里,喝饱了水,我们称它为吸水,请在相对应的位置上打“√”。

  2.处理信息,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探究结果。

  ——师:请小朋友分享一下,小马包袱里装的东西就是这四种材料里面的两种,可能装的是什么?为什么?

  五、表达与交流——鼓励幼儿大胆迁移经验,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 溶解。

  ——师:谢谢小朋友们帮助小马寻找答案,我们发现糖和盐放在水里会不见了,这种现象叫做溶解。那在生活中那还有哪些东西会像糖和盐一样放进水里也会不见呢?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然后再来幼儿园和

  我们一起分享吧。

  活动总结

  活动前,我收集了许多生活中溶解与吸水的物品,并了解这些物品在怎样的水温下溶解得更彻底。这些准备工作,为幼儿探索提供了条件,也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实验过程中幼儿自主、有序地把材料投进水里,再观察材料在水中发生的现象。孩子们使用材料进行探索,他们兴致盎然,争先恐后的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孩子们没有压力,敢说,敢做,能将自己的认知和发现毫无保留的表达出来,孩子们发现了盐和糖会在水里会溶解,而棉布和棉花在水里会吸水。

  活动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我在活动的过程中,总是担心“我不讲,他们会知道吗?”,“再放纵下去会不会偏离了主题?”等等。在今后的活动中要将主权真正的交给孩子们,教师根据幼儿探索的需要灵活的提供有

  针对性的支持,成为幼儿学习的帮助者。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

  2.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

  3.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科学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乐于合作,扎实完成自己的任务。

  科学知识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部分)传向低温物体(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3.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金属棒、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支架、温度计、大烧杯、小烧杯、热水、冷水。 拓展课准备:酒精灯、火柴、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茶叶、有关热辐射的录像资料。

  一.教学导入

  1.演示:将开水倒入杯中,放上汤匙,过会儿,让学生摸摸。

  2.提问:“汤匙变热了,热怎么传递过来的?” 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后,进入下面的实验研究。

  二.活动 物体怎样传热

  1.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

  2.猜测:火柴棒掉落的顺序会怎样?(猜测的理由)

  3.交待实验注意事项。

  4.学生实验。

  5.汇报。

  6.检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7.归纳:热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三.活动 测量变化的水温

  1.组织学生预测:两杯水的温度各会有怎样的变化?两杯水最后会怎样?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

  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

  3.分组测量,认真观察、准确读数和及时记录。

  4.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热从热水杯传向冷水杯,温度的变化先快后慢,最后直至两杯水温度相等。

  四.拓展:热的传递方式

  多媒体课件辅助介绍。

科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动物是幼儿的好伙伴,喜欢动物是幼儿的天性。中班幼儿对动物有强烈的兴趣,喜欢亲近它们,喜欢模仿它们的声音、动作,对动物的观察更细致、探究欲望更浓厚。

  《动物睡觉》这节活动,恰好能满足中班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选取了一些幼儿熟悉的动物作为探究对象,比如说小狗、兔子、长颈鹿等;并将这节科学活动搬到地垫上,老师与幼儿席地而坐,讨论时其乐融融,游戏时大胆表现,就这样边聊边玩边习得。通过“连环激趣”,即先玩“猜影子”游戏,让幼儿积极观察图片,激活其思维,经过教师生动的语言调动,激发幼儿求知欲;进而,看视频、图片演示,了解动物睡觉方式,帮助幼儿将已知经验梳理提升,满足其求知欲;接着玩模仿游戏,用动作表现动物不同的睡觉方式,满足其表现欲,也是对教学效果很好的检验。我们从幼儿自己的睡姿导入活动,从最熟悉常见的动物入手,紧密贴合幼儿生活,由常见的趴姿——站姿——特殊睡姿——抱姿,由近至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已知经验得到提升的同时,拓展多角度新经验,整个活动变得因“序”而明。活动重视幼儿的“亲历体验”,让幼儿在模仿扮演中验证和体验。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不同的睡觉方式及相关的生活习性。

  2.尝试用动作表现动物不同的睡觉方式。

  3.感受动物睡觉方式的奇特有趣,对动物睡觉方式感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地垫

  知识准备:对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生活习性有初步的知识经验

  活动建议

  1.观看小朋友睡觉的“美图秀”,引出活动内容。提问: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事情?

  教师:小朋友们的睡觉姿势都很对,小动物们也有自己的睡觉姿势呢。

  2.利用图片、视频、模仿等多种形式,了解动物不同的睡觉方式及相关生活习性。

  (1)通过“猜影子”的方式播放课件,观察发现采用“趴姿”、“站姿”睡觉的动物。

  提问:都有哪些动物在睡觉?它是怎样睡觉的'?我们来学一学。小动物为什么这样睡觉?

  小结:小动物有的趴着睡,有的站着睡,都为了保护自己,遇到危险能够迅速逃开。

  (2)出示图片,了解动物特殊的睡觉方式,感受其奇特有趣。提问:这些动物是怎样睡觉的?我们来学一学。

  小动物为什么这样睡觉?

  小结:动物睡觉的方式有很多,有的倒挂睡,有的睁着眼睛睡,有的睁一只闭一只眼睛睡,有的蜷缩成一团,有的抱在一起,真是太有趣了!

  (3)观看视频,拓展新经验。

  与幼儿一起观看动物睡觉的视频,了解其他动物独特的睡觉方式。

  小结:动物的世界里有许多奥秘,每一种动物有自己独特的睡觉方式,大家可以回家再查一查、找一找、问一问,看看还会有什么新发现。

  3.玩模仿游戏,用动作表现动物不同的睡觉方式。提出游戏要求:听准教师指令并迅速正确的做动作。

  播放音乐,幼儿听教师指令做模仿动作。教师通过鼓励和互相学习的方式激励幼儿大胆用动作表现动物的睡觉方式。

科学教案 篇5

  教案目标

  1、了解古老的纺花技术和织布工艺。

  2、感受模仿织布机织布的快乐。

  教案准备

  1、音乐《织布》。

  2、织布机图片及织布录像。

  教案过程

  1、提出活动主题--认识"织布机"。

  "织布机是什么形状的?""织布机是怎么织布的?"

  2、幼儿欣赏织布机图片及织布录像。

  ◆幼儿欣赏织布机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师:这外婆早干什么?幼儿园教案织的怎么样?

  ◆幼儿观看织布录像来感受织布的视觉效果。

  3、律动学习。

  ◆教师示范表演,并引导幼儿猜测。

  师:刚才老师做了哪些动作?好像在做什么事情?

  ◆教师再次表演,边做动作边讲解所表演动作的情节内容。幼儿在教师情景语言的提示下,慢速的、逐个地模仿动作,学习舞蹈。

  ◆幼儿听音乐,在教师的语言提示及动作带领下,完整地做出织布的律动。

  4、律动表演。

  幼儿分组表演律动织布。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认识青蛙,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制定观蛙计划;

  2、通过活动,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为拯救可爱的绿色的小青蛙开展一些宣传保护活动,向社会发出倡议书。

  3、通过活动树立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制订出观蛙计划,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发出保护青蛙的倡议。

  教具准备: 录象

  教学过程:

  引言导课

  青蛙有“庄稼卫士”的美名,你也许书上、电视里看到过不少有关青蛙的介绍,可是却未必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过青蛙吧?本节课我们来认真观察一下青蛙吧。有机会还可趁着青蛙活动比较活跃的时节,开展一次野外观蛙活动,走进小青蛙的生活世界!

  二、想一想?

  1、在哪里容易找到青蛙?什么时候观察青蛙比较合适?进行野外观察要注意什么?

  2、观看录象 和 青蛙标本

  3、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三、制定观察计划

  1、要全面认识青蛙,应该观察青蛙的哪些方面??

  2、制定观蛙计划:

  观察目的:

  观察地点:

  观察时间:

  观察方法及装备:

  观察内容:

  组员分工:

  安全准则:

  回顾、好野外观察的情况后,在小组交流后,谈收获和感受。

  四、思考

  1、从可行性、方便性等角度,选择观察哪些内容比较合适?

  2、小组中每位成员都清楚自己的分工和需要做的准备吗??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水是流动的,对水的流动现象感兴趣。

  2、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水会往下流,水流坡度越大,流动的速度越快。

  3、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制作的PPT;红色和绿色两种不同颜色的水; 透明的矿泉水瓶;两种不同坡度的面若干组;贴绒教具:兔子和乌龟;水;毛巾;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讲述谜语,请小朋友来猜。

  师:小溪中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舞蹈。(水)

  2、教师引导幼儿知道水的特性:会流动。

  师:原来水是它是会散步,会奔跑的啊!

  3、师:水没有脚,怎么会走,怎么会跑呢,老师不相信,我们一起来看看,水究竟会不会跑。

  二、水会流动

  1、教师播放PPT,引导幼儿发现水会流动

  师:小朋友,你们看水在干嘛啊?(水会跑)

  师:水会跑,而且我们可以用一个好听的名字说:流!水会流,水啊流啊流!

  2、教师引导小朋友用手势来表示水会流,一边做手势一边说:水会流啊流!

  三、水往下流

  1、提问:你们知道水会往哪里流吗?

  2、教师出示透明的矿泉水瓶和水,引导幼儿发现水会往下流。教师将水倒入透明的矿泉水瓶,一边倒一边说:水往哪里流了呢?(水往下流了)

  3、教师再将矿泉水瓶里面的水来回的轻轻摇晃,引导幼儿去验证水的确是往下流的',是往低处流的。

  师:小朋友你们看,水是往瓶子的哪个方向流的呢?为什么会往瓶口(瓶底)流呢?

  4、教师小结:因为瓶口(瓶底)低,所以水就往瓶口(瓶底)那里流。所以水是往下流的,往低处流的。

  四、看谁跑的快

  1、教师出示两个贴绒教具:小兔子和小乌龟。

  师:老师的两个好朋友小兔子和小乌龟也想和小水滴玩游戏,你们想不想看看?

  2、教师出示两块相同的板面,放在不同高度的小箱子上,再将两滴不同颜色的小水滴滴在两块板面上,引导幼儿观察那种颜色的水跑的快,那种颜色的水跑的慢。并请小朋友来猜猜看,谁跑的快,谁跑的慢。

  师:小兔子喜欢红色,就把水变成了红色,小乌龟喜欢绿色,所以把水变成了绿色。小兔子的小水滴跑高高的路,小乌龟的小水滴跑低一点的路,我们看看谁会跑的比较快?

  3、教师操作,小朋友观察

  4、小兔子和小乌龟换一下“路面”,重新比赛。

  师:小乌龟不服气,想再比一次,不过,这次小乌龟要跑高高的路,小兔子要跑低一点的路了,我们再来看看,谁跑的快,谁跑的慢。

  5、小结:坡度越大跑得越快,坡度越小跑的越慢。

  五、操作活动

  1、教师将调好的两种不同颜色的水分给小朋友,2个人一小组,小朋友自由组合,教师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操作。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科学教案01-07

手的科学教案11-03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昆虫科学教案12-15

科学教案《赛车》04-07

实用科学教案03-13

小班科学教案11-17

小学科学教案10-15

中班科学教案11-12

宝宝班科学教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