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10 08:32:1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学教案集锦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科学教案集锦7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电池的外形、种类、及简单的功能。

  2、在尝试性操作活动中,鼓励幼儿探索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3、培养幼儿尝试性精神及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收集多于幼儿人数的电动玩具;形状、大小不一的电池;电池装配示意图。会发光的花两朵。

  活动过程:一、感知电动玩具有电池和没电池时的不同状态。1、

  师:小朋友,你们看,电动玩具城玩具真多呀!想不想去玩一玩?等会把你在玩具城发现的秘密告诉大家,好吗?

  2、幼儿自由选择玩具,老师巡回指导

  指导语:师:你在玩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它是怎么样玩的?

  3、集合:师:小朋友,电动玩具城好玩吗?

  你刚才玩的什么玩具?发现了什么?

  对幼儿回答作简要小结,如:你的玩具汽车是会动又会响的。

  对不动、不响、不亮的玩具,可说:你的玩具是不能动的。

  小结:刚才小朋友在玩具城里玩得很高兴,发现了许多关于玩具的秘密,有的玩具是会动的,有的会响、会发光,真好玩!你知道是什么东西使你的玩具动起来、响起来、亮起来的?你玩具里的电在哪里?

  可是有的玩具却不会动、不会响、也不会发光,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结:原来电动玩具是要装了电池才会动、会亮、会响的,没有电池就不能玩了,要电动玩具一定要装什么?

  二、认识电池并给玩具们选配合适的电池师:电池的本领真大,你见过电池吗?你的椅子下面就躲着一位电池朋友,请你等会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告诉大家电池是长的怎么样的,你发现电池上有什么秘密?

  如幼儿找不到,师可提示:电池上有两个数学上学过的符号,找找看在哪里?或是:老师在电池上发现了这两个符号,找找你的电池上有吗?+在哪一头,-在哪一头?幼儿说出后请一幼儿上来一贴“+、-”

  小结:电池真有趣,今天,我们看到了圆柱体的电池,有大的、小的,电池上还有“+、-”呢?

  电动玩具装上了合适的电池就可以玩了,在桌底下的篮子里有许多电池,下面请你给玩具装上合适的`电池,装电池时看看你把电池装在哪里?你是怎样装的?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3、幼儿尝试给玩具装电池,老师了解幼儿安装情况,引导幼儿观察电池盒中也有“+、-”。

  4、集合幼儿:

  师:你们给玩具装上电池了吗?你把电池装在哪里?

  请一幼儿将玩具拿上来,让幼儿认识电池盒。

  你们的玩具上都有电池盒吗?在电池盒里你发现什么秘密吗?

  如幼儿说不出,则师:请你们再去看一看电池盒里有什么秘密看好了马上回来。

  小结:原来电池盒里也有“+、-”和电池上的一样,把电池装在电池盒里就可以玩了。

  师:谁的玩具刚才装了电池就可以玩了?师:你们真能干!谁把这两节电池装到电池盒里?

  谁的玩具装了电池还不动?

  也请一幼儿装电池,比较分析二朵花,并请不亮的幼儿参照亮的幼儿的示意图在装一遍电池,。并向他表示祝贺。

  小结:电池上的“+”对着电池盒里的“+”,电池上的“-”对着电池盒里的“-”,“+”对“+”,“-”对“-”。

  三、再次尝试,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装电池时要看清楚“+”对“+”,“-”对“-”请另外再选一件玩具再去试一试。

  1、幼儿装电池后玩一玩玩具。

  2、总结:师:这一次那些小朋友成功了?

  电动玩具装了电池,开关一开就能玩了,你还知道什么东西也要安装了电池才能用?玩好了,用好了怎么样?(要关掉)为什么不能一直开着?

  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电,时间长了,电会用完的,没电的电池就变成了废电池,废电池可不能随便乱扔会污染环境的。

科学教案 篇2

  目标:

  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

  难点:

  1. 能举一反三并通过个别动物的表现归纳出下雨之前的天气具体变化特点;

  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

  准备:

  多媒体课件,气象牌(人手一份)

  过程:

  引出→看一看→听一听→小小气象员→延伸

  一、引出课题

  1. 老师播放[CCTV-天气预报]

  “小朋友,这位阿姨在干什么?”“她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呢?”幼儿回答,老师点击[图片]。

  2. 老师:“气象员能根据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可是农民伯伯不用气象仪器,有时也能知道明后天的天气如何。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是谁告诉他们的呢?”幼儿充分讨论。

  二、 一看

  1. 播放[蚂蚁上树]

  老师:“它们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听听小蚂蚁自己来解释。”点击[蚂蚁]

  “蚂蚁怎么说的?它们为什么要搬家?”

  2. 点击[选择]

  还有一些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我们一起来看看

  你知道它是怎样来预报天气的吗?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幼儿讨论。

  “请你来说说,谁能预报气象?”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点击四幅[图片](鱼儿上浮/蜻蜓低飞/燕子低飞/乌龟“冒汗”)。“它是怎样来预报的呢?”幼儿回答后,教师点击[动物的头部],检验幼儿的回答。

  教师小结:“刚刚看了那么多小动物的表现,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气候总有一些变化。有那些变化呢?(幼儿回答,如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空气很闷等)一些动物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

  三、 听一听

  “农民伯伯不仅能通过看小动物的表现来判断气象,他们还能通过听小动物的叫声来判断气象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①播放[青蛙知了]

  “知了青蛙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教师用儿歌小结图片内容。点击[知了]学念儿歌。“天晴青蛙捉虫静悄悄,树上知了声声叫。天雨知了无声响,青蛙塘边呱呱叫。”

  ②播放[蜜蜂]学学小蜜蜂的歌“蜜蜂晴天去采蜜,早出晚归忙得欢;阴雨天气不出门,在家酿蜜不停工。”

  ③播放[鸡]“天要下雨,鸡不进窝”

  四、 小小气象员

  ① 介绍游戏的题目

  ② 介绍晴雨牌的用法。

  ③ 教师操作课件[判断],幼儿翻牌。电脑给予判断对错。教师快速口述,幼儿翻牌。

  五、 活动延伸:

  请你回去看看、仔细观察一下,还有哪些动物在天气变化以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水果的生长环境,区分长在树上和地里的水果。

  2、乐意操作,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水果乐园ppt;

  2、在藤架上的葡萄及西瓜的视频;

  3、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

  (1)(出示水果乐园ppt)师:水果乐园里有许多水果,看看有些什么水果?

  (2)可是它们都找不到家了,我们帮它们找找自己的家在哪儿。

  (3)幼儿回答,教师演示。

  :苹果、橘子长在树上,草莓长在地里。

  2、探索操作

  (1)观察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说说,哪些水果是长在地里的,哪些水果是长在树上的.?

  (2)引导幼儿大胆操作。

  要求:把长在树上的水果贴在上面的表格内,把长在地里的水果贴在下面的表格内。

  (3)交流分享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结果。

  3、拓展延伸

  (1)师:水果除了长在地里和树上,长在别的地方有没有?

  (2)观看长在藤架上的西瓜和葡萄的视频。

  (3)师:番茄和葡萄它们长在哪里的?我们再去找找还有哪些水果像葡萄和蕃茄一样长在藤上的,找到了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生成及建议

  1、在活动前可以带孩子参观果园,拓展孩子的思维。

  2、引导幼儿在家中收集更多的水果图片,将操作材料表格投放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在区角活动时进行操作探索。

  PPT课件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简单认识一些农用器械,知道农业机械的使用能给农民带来很多的便利。

  2.产生设计新机械的欲望。

  活动准备:农民劳动、现代机械等课件

  活动过程:

  一、了解农民田间劳动的方式:

  1.师:小朋友,我们都学过古诗“悯农”,在诗里农民是怎样进行劳动的'?(利用已有经验入手)

  2.为什么说农民伯伯种田辛苦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农民伯伯们是怎么种田的。

  3.幼儿体验以前农民耕作方式

  我们也来学学农民伯伯种田插秧的样子好吗?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4.小结:农民伯伯的劳动非常辛苦。如:翻田,播种、拔秧、插秧、收割等都要用手一点一点进行,干活又慢又累,但是现在农民伯伯有一些好帮手来帮助他们了,你知道有哪些吗?

  二、了解一些现代农用机械的作用:

  1.看课件(拖拉机):

  这又是什么机器?(拖拉机)它可以帮助农民做什么呢?

  师:对,有了拖拉机耕地,农民就不要用锄头一锄一锄地翻地,只要在拖拉机耕完后稍微用锄头拉拉就可以了,这样农民比原来就省力了。

  2.看课件(播种机)

  见过这种机器吗?有什么用?

  师:这是花生播种机,农民们只要把花生装进兜里,开动它就可以播种了。(再放课件):这是棉花播种机,还有是玉米播种机,有了它们,农民播种就又快又方便了。

  3.看课件(收割机):

  (1)你见过这种机器吗?它叫什么?(收割机)它用来做什么?

  (2)你发现用收割机来收割稻子有什么好处?(速度快;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

  4.看课件(花生播种机、棉花播种机、玉米播种机)

  5.师小结:有了收割机可以帮助农民收割稻子,农民就不用弯着腰用手一棵一棵去割,这样速度又快效率又高。

  三、讨论:

  1.师:现在有了这些农用机械,农民伯伯的劳动轻松多了,而且比以前更节约时间了。如果请你为农民们再设计一种机器,你想设计怎样的机器?为什么?

  2.小朋友想得很仔细,想出了许多能帮助农民伯伯的机器,那你们回去画下来明天带来好吗?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玩雪花的乐趣。

  2、通过探究发现雪花的特征,并学会听音乐唱歌表演动作。

  3、发展手部小肌肉动作和身体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1、音乐:小雪花

  2、图片:冬景图

  3、雪花头饰若干,白纸片。

  音乐Little Snowflake(小雪花)

  【活动过程】

  一、感知:雪花

  1、出示冬景图

  谈话引出雪花。

  2、自由探究和感知雪花特征(雪花模型)。

  3、幼儿看一看“小雪花“头饰,然后再带在头上。

  4、播放音乐:小雪花

  老师和幼儿一起表演《雪花》做动作。

  三、玩“雪花”

  1、做-雪花

  幼儿将纸片撕成小纸屑。

  2、洒-雪花

  随音乐边唱边洒。

  3、游戏:滚雪球

  幼儿与老师一起蹲走,将气球上粘满纸屑。

科学教案 篇6

  预设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迷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师小结。

  二、隐身妙招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2、 身体表演:枯叶蝶飞到树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3、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三、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讲出一种,点击出现相应字宝宝和相应动物的头像)

  盔甲:乌龟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气:黄鼠狼

  装死:狐狸

  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四、表演防身术。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来了,怎么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看谁模仿得最像!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背景:

  孩子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特别是对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充满着好奇。“风雨雷电”这些既普遍存在而又有无穷奥秘的自然现象,孩子们是渴望认识的。特别是“风”,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们玩过许多风的玩具和游戏。但他们对“风”的认识只停留在直观的现象,这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我根据孩子的生活体验,让大班孩子围绕“风”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风的秘密”的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风的存在,探索风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并尝试制造风。

  2、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周围事物和现象,在探究的过程中细心、专心,并以客观的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4、和同伴能协调配合,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风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并尝试制造风。

  活动准备:气球、风车、扇子、电风扇、吹风机、塑料瓶、塑料玩偶、针筒、雪花和课件

  活动过程

  一、感受风的存在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小朋友,今天有一位神秘的小客人要和我们一起活动,请小朋友猜一猜他会是谁呢?(展示气球)可不是气球,气球只是它穿的衣服,让老师松开气球的扎口处,它快出来了。

  2、亲身体验,引出主题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你能猜出我们的朋友是谁吗?

  二、风的基本特征

  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今天请来的“风”朋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请小朋友相互合作,两人用扇子对着扇风,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我们的“风”朋友。

  教师小结:风是看不到、闻不到、摸不到、尝不到的一种气体。

  三、尝试探索风产生的原因并会初步制造风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的“风”朋友是哪里来的吗?(幼儿自由回答)

  2、投放风车、扇子、塑料瓶、气球、针筒、电风扇等材料,请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制造风”。

  3、交流讨论

  (1)你是用什么方法“造”出风来的?

  幼儿边回答边演示自己如何制造风的。

  (2)幼儿互相尝试自己的同伴造风的方法,进一步感觉风的形成。

  幼儿模仿同伴的.操作,并思考风的形成。

  (3)提问:小朋友为什么用扇子扇、空瓶子捏、针管挤、风叶转动就会有风呢?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当我们用扇子扇时、捏空瓶子时、挤压针管时和打开开关时,空气就流动了,空气一流动就产生了风。

  四、游戏:雪花飘飘

  有白纸做成小雪花,让幼儿运用刚才制造风的一些方法制造风,看谁使雪花飘得又高又远。

  五、通过课件了解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1)炎热的夏天,微风吹来,我们会感到很凉爽;

  (2)风会把我们晾晒的湿衣服吹干;

  (3)风能吹动帆船前行;

  (4)风能传播花粉,让果树和庄稼结出果实来;

  (5)风能发电,让人们用上电灯、看上电视;

  (6)风能吹散烟雾,使空气清洁;

  (通过课件展示相对应的动画)。

  2、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灾害

  (1)台风、龙卷风能吹翻海上的船、吹倒陆地上的房屋、树木、庄稼;

  (2)特别寒冷的风能冻坏蔬菜和庄稼;

  (3)大风能吹起沙尘形成沙尘暴。

  向幼儿介绍人们预防风沙的措施:植树造林、观看天气预报。

  (通过课件展示相对应的动画)。

  六、教师总结

  我们也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风”,它很热情,它想邀请你们和风筝弟弟一起玩游戏。你们愿意吗?现在就和老师一起出去玩吧。

  七、活动延伸:请家长带幼儿去参观风能发电的大风车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关于科学教案01-07

昆虫科学教案12-15

实用科学教案03-13

科学教案《赛车》 04-07

手的科学教案11-03

科学教案三篇05-12

【精选】科学教案4篇05-03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科学教案三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