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物的教案

时间:2022-11-05 12:41:50 教案 我要投稿

还物的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还物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还物的教案15篇

还物的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开花的一般习性、影响开花的主要因素;

  2、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两种传粉方式,能够举例说明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结构特点和人工辅助授粉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识别风媒花和虫媒花,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风媒花和虫媒花”对传粉的适应特征,继续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花的传粉方式和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间就要开花,花开才能传粉,传粉的结果是产生种子和果实。植物的这一系列的生理过程,“传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植物,它们的传粉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某一种植物来说,传粉的方式又是相对稳定的。植物具有什么样的传粉方式,这与植物本身花的结构有关,是长期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只有了解了不同种植物的传粉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和提高植物的授粉率,为多结果实和种子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从教学的安排看,讲到风媒花和虫媒花的时候,北方的学校已进入了秋季,而秋季开花的植物相对春季、夏季要少得多,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教师可根据所在地的环境特点,有计划的提早安排采集的种类、时间、地点。也可以在不同的开花季节,照些像片,也可以把像片制成幻灯片以备课上之用。

  教法建议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开花现象是有一些感性认识的,所以讲述时要结合学生日常的生活知识,并要强调开花时花的各部分都已发育成熟,花被展开,花蕊显露出来。

  对于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征,可以先通过录像或实物,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有的学生误以为玉米植株上雄花的花粉落在雌花的柱头上,也属于自花传粉。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自花传粉的概念,并指出凡是单性花都不可能进行自花传粉。

  建议教师要求学生在异花传粉植物生长开花季节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时要设置对照植株(即除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外,其他方面的情况尽可能相同的植株),只有通过对比,才能看出人工辅助授粉的效果。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花的传粉方式;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征。

  难点:对虫媒花和风媒花的观察和比较。

  手段: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设计思想:

  对于开花和传粉的概念,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一定准确,所以本节课通过学生对录像的观察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准确的理解,并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

  复习提问:1、花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2、花的结构中哪些结构最重要?

  组织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开花:

  出示录像:展示花开的时期。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

  提问:1、你见过哪些植物的花?

  2、植物的一生中能开几次花?

  3、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一样?

  4、有哪些因素影响植物的开花?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讲解:

  1、各种植物一生中开花的`次数是不一样的。一、二年生植物,生长几个月后就开花,一生中只开一次花。

  2、多年生植物要到一定的年龄才开花,一旦开花后,每年到时开花,一直到死亡。

  3、环境中的温度和光照是影响开花的两个主要因素。有些植物需长日照和高温才能开花,如莲;有的植物需高温暗光下才能开花,如晚香玉;有些植物需短日照和低温才能开花,如菊花、梅花等。各种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二)传粉:

  讲解:“花开之后,雌蕊和雄蕊暴露出来,就要完成传粉的过程。那么传粉是指什么呢?花的传粉方式都一样吗?”

  出示投影,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特点。

  出示录像:介绍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

  组织学生总结二者的区别。

  总结:

  1、自花传粉是指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头;异花传粉是指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2、异花传粉中包括昆虫传粉和风力传粉。

  提问:请比较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哪一种更具有优势?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讲解:

  从生物学意义来看,异花传粉植物后代有较强的生活力和适应性,而且植株强壮,开花多,结实丰富。从农业生产实践中知道,农作物实行自花传粉,后代表现不好。

  异花传粉虽然产生活力强的后代,但当遇到不利的自然条件时,传粉没有保证或者其它原因造成授粉不均时,就需要人工辅助授粉。

  出示人工授粉的挂图,讲解人工授粉的方法。

  板书设计:

  一、开花:

  1、开花的习性:

  (1)一年生植物:生长一段时间就开花。

  (2)二年生植物:生长到第二年开花。

  (3)多年生植物:生长到一定年龄才开花。

  2、影响开花的因素:光照、温度。

  二、传粉:

  1、自花传粉: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头上。

  2、异花传粉: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1)依靠昆虫传粉:虫媒花

  (2)依靠风力传粉:风媒花

  3、人工辅助传粉

还物的教案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

  3、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顶端优势的原理及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燕麦实验,培养学生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2、通过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顶端优势原理,训练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简介,教育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实验作风、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顶端优势原理,对学生进行量变引起质变的唯物辩证法的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1)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生理作用。

  (2)顶端优势。

  [解决办法]

  (1)介绍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植物向光现象及生长素名称的由来。

  (2)利用多媒体以动画形式表现生长素对植物向光性的影响。

  (3)观察自然界树木的形态,思考其原因。

  (4)利用多媒体以动画形式表现顶端优势原理。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不同方法处理情况下,植物生长的状况。

  [解决办法]详细分析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分布状况。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生长素高浓度抑制生长,为什么在向光性实验中,背光的一侧生长素浓度大,却是生长快呢?

  [解决办法]说明向光性实验中,生长素浓度大,是在促进生长浓度范围内相对浓度大,并没到抑制程度。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

  五、教具准备

  燕麦植株形态图,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燕麦实验系列图,窗台上向光生长的盆栽植物(图像),葵花向阳(图像),向光性原理(动画),顶端优势原理(动画)。

  六、学生活动设计

  1、阅读教材上植物激素的概念,总结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异同。

  2、分析一系列燕麦实验结果,推测原因。

  3、分析生长素对果实发育的作用,并以此为依据,弄清培养无籽番茄的具体操作方法。

  4、分析芽对插枝生根的影响。

  5、探索顶端优势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6、完成有关作业。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教学的银幕上显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顶端优势的原理及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言: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生殖、发育等生命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很有规律、很有秩序的,好象自动化的机器一样,机器的自动化有调控装置,那么,生物体的这些活动,是由什么来调节控制的呢?

  (板书)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讲述

  调节控制生物生命活动的因素,有外界条件,也有内在因素。内因除了遗传特性之外,就是激素。

  通过初中生理卫生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激素,请学生回忆激素的概念,要求答出:由内分泌腺分泌,含量极少,但作用重要,对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

  高等植物体内也有类似人体内激素的物质,请学生读书上植物激素的概念,再请总结两种激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要求答出,相同点:含量极少,对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不同点:人体内的激素是由一定的内分泌腺分泌,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的。教师解释“一定部位”,如产生生长素的植物体芽的顶端,这儿找不到腺体,细胞结构也与其它地方的细胞相似。

  目前发现的植物激素有许多种,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索、赤霉素、脱落酸、乙烯等。其中发现和研究最早的是生长素。下面,我们就以生长素为例,来说明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首先介绍:

  一、生长素的发现

  生长素是通过一系列燕麦实验来发现的。

  实验一:(示燕麦胚芽鞘生长示意图或多媒体银幕显示,)把燕麦种在暗处,胚芽出土时,外面包有胚芽鞘(胚芽外面的锥形鞘,保护作用),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二:(示挂图或多媒体银幕显示,)把燕麦幼苗装入纸盒内,盒壁上穿一小孔透光,几天后,胚芽鞘弯向光源。请学生分析,这种现象说明什么?要求答出:植物具有向光性。

  实验三:(示挂图或多媒体银幕显示,)如果切去胚芽鞘的尖端,仍放入一侧透光的盒子中,几天后,胚芽鞘既不长,又不弯。请学生分析,这种现象说明什么?要求答出:植物的生长、弯曲、都必须要有尖端。

  胚牙鞘弯曲,必须有尖端。问题在于,弯曲的部位不是尖端,而是尖端下面的一段,请学生推断可能的原因。在老师的引导下要求答出:尖端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促进了下部的生长。

  这种推想是否正确,还得用实验来证明。

  实验四:(多媒体用动画形式演示实验过程)把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的切块上(用实物简要介绍琼脂和琼脂块),如果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就会向下运输到琼脂块上,过些时候,把尖端从琼脂块上拿掉,再把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胚芽鞘也发生了生长和弯曲的现象,现在,是否可以下结论,说明前面的推断是正确的呢?学生争论,老师作结论,不能,还得确定琼脂本身是否对弯曲有影响,科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要做到严谨周密,无懈可击,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对照实验,(动画形式演示实验过程)把没有与胚芽鞘端接触过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这才无可辩驳地证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能够产生某种物质,并从尖端运输到下部,促使下部生长。这种物质是什么?经生物学家多年的研究,终于在1934年由荷兰的科学家郭葛从植物体把这种物质分离出来,它的化学名称是吲哚乙酸,由于它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所以取名叫生长素。从1880年达尔文首次进行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到1934年生长素提纯而结束,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历时54年,经多位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终于完成。可见,科学上的每一项发现都是来之不易的,是辛勤汗水的结晶。

  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大部分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细胞和幼嫩的种子等,衰老的组织中则较少。

  花这么大力气发现的.生长素,有些什么作用呢?

  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促进生长

  (多媒体银幕显示窗台上的盆栽植物向光弯曲和葵花向阳的图像。)

  老师讲授:植物为什么会有向光性呢?多媒体银幕显示受光影响,生长素分布不均及生长不同的动画图解,这与单侧光引起的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光线能改变生长素的分布,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因此,向光的一侧细胞生长慢,背光的一侧细胞生长快,结果,茎就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也就是朝光源的一侧弯曲,使茎表现出向光性。

  2、促进果实发育

  老师讲授:大家知道、雌蕊受粉以后,胚珠开始发育成种子,子房开始发育成果实,这时,除去正在发育的种子,果实的发育也就停止了。问:这种现象说明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答出:种子发育是果实发育所必需的条件。)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种子发育决定了果实发育呢?经实验测定,雌蕊受粉以后,发育着的子房内,生长素含量猛然增加,这些生长素就是由发育中的种子合成的,它能够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种子发育是果实发育的必需条件?(请学生回答,要求答出:果实发育需要种子发育过程中合成的生长素。)

  在生产上,用人工合成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受粉的番茄花蕾,由于有生长素,果实照样发育,由于没有受粉,种子不能发育,从而获得无籽番茄。生产上也就是用于无籽果实的培育。问:已受粉的花蕾还可用生长素处理来获得无籽果实吗?学生回答:不能,这样的果实有种子。

  3、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在繁植林木和花卉时,常用的扦插法。有的植物容易插话,有的则不容易插话。对于那些不易生根的枝条,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浸泡插枝的下端,插入土后,就能长出很多根,容易成活。(银幕显示或板画下图)

  a、b、c、d表示扦插的四枝同种植物的芽的情况,请问:谁最先长出根?为什么?(答:d最先长出根,芽是生长素合成旺盛的部位,d的芽最多。)

  此外,生长素还具有阻止器官脱落,防止落花落果,延长种子休眠,促进菠萝开花和黄瓜多开雌花等作用。

  生长素具有这么多作用,是否就越多越好呢?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物极必反。一般地说,生长素对生长的作用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高浓度抑制生长

  我们看到自然生长的树木形状都是(板画),而不是(板画)原因在于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叫顶端优势。(板书)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多媒体银幕显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部位,抑制侧芽生长的动画图像)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问:要使侧芽生长,该怎么办?原理是什么?要求答出:摘除顶芽。顶芽摘除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这是,生长素对侧芽由抑制生长变为促进生长,侧芽不久发育成侧枝。

  高浓度要抑制植物生长,而前面讲植物的向光性时,为什么又说背光的一侧浓度高促进生长呢?是因为讲向光性时的浓度高是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相对的高,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高浓度则是在抑制范围内了,它们有质的差别。

  生产实践上,顶端优势的原理应用相当广泛,如棉花摘心,以多长侧枝,多结棉桃,达到增产的目的。

  (银幕显示:)

  下述各项中,属于利用顶端优势及原理的措施有(多项选择)____。

  a、新栽的小树要去掉部分枝叶

  b、果树的整枝修剪

  c、修剪篱笆

  d、摘桑叶喂蚕

  (三)总结、扩展

  通过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我们知道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生长素能够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插枝生根。可见,生长素对植物生命活动主要起促进作用,但不是所有植物激素都这样,也有起抑制作用的,大家课后阅读p·123中“其它植物激素”的内容,就可知道,同一株植物体内,存在多种植物激素,这些激素有不同的作用,通过它们的协调作用,使植物能正常地进行生长发育,新陈代谢。

  (四)布置作业

  下图表示对燕麦胚芽鞘进行了不同处理的情况,其中,a、b、c、d采用不透水的云母片,e、f采用未经任何处理的琼脂块,g、h采用不透光的锡箔,它们的生长状况将会怎样?

  (参考答案:a、直立生长;b、向右弯曲生长;c、向右弯曲生长;d、不生长

  e、向右弯曲生长;f、不生长;g、直立生长;h、向右弯曲生长。)

  <配图715jt002配图>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

  植物激素的概念,区别:由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

  一、生长素的发现

  燕麦实验

  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促进生长向光性

  2、促进果实发育无籽果实

  3、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4、高浓度抑制生长顶端优势

  八、参考资料

  燕麦别称“皮燕麦”,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根系发达,高1米左右。顶生圆锥花序,小穗含两花,颖果。成熟时内外稃紧抱子粒、不易分离。我国西北、内蒙古,东北一带牧区或半牧区栽培较多。

  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张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功能。在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穿出地面,保护胚芽出土时不受损伤,随后为胚芽所突破。

  琼脂也叫“琼胶”、“冻粉”。由石花菜、江蓠等红藻经水煮提取胶质,再经冻结,脱水、干燥而制成。为透明、无味、无臭的胶冻状块片或粉末,不溶于冷水而溶于温水,呈胶稠液。它的10%溶液冷却后即冻结为凝胶状。主要成分为多聚半乳糖的硫酸酯。常用作微生物培养基及食品工业的配料。

还物的教案3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和主要用途。

  2.了解明矾的组成和净水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2.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亲手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2.通过氧化铝及氢氧化铝两性的学习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教学难点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课 型 新授课

  教 具 氧化铝固体、Al2(SO4)3溶液、NaOH溶液、盐酸、氨水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等

  课 时 1课时

  教学指导

  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元素化合物的课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的特点,立足所学知识及学生已掌握的有关概念和理论,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知识生长顺序来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实验探究验证的分析问题方法来学习物质的性质,让学生的眼(观察实验现象),手(动手实验),口(动口议论),脑(动脑思考)处于多功能协同动作的状态,以期能牢固掌握知识,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铝的性质,那么铝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回答)

  [引入新课]铝在自然界中为什么可以存在?

  铝表面有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物保护膜----氧化铝。

  [板书]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Al2O3)

  [展示]氧化铝固体

  [观察]颜色、状态(学生回答)

  [讲述]氧化铝的熔点和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用途

  [板书](1)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 不溶于水 熔点高

  [讲述]下面进一步讨论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板书](2)化学性质

  [提问]氧化铝不能与水反应,是否能够与酸溶液反应呢?

  [实验探索实验]取少量氧化铝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学生回答)。

  [讲述]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能与酸反应,氧化铝也不例外。氧化铝能否与碱溶液反应呢?

  [学生探索实验]往盛有少量氧化铝的试管中,注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白色固体也逐渐溶解(学生回答)。

  [设问]为什么氧化铝能溶于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指出]氧化铝和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分别生成了可溶性的氯化铝和偏铝酸钠。

  [板书] Al2O3+6HCl=2AlC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

  [提问]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怎么来写?

  [学生板书]

  Al2O3+6H+=2Al3++3H2O

  Al2O3+2OH-=2AlO2-+H2O

还物的教案4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

  2、幼儿能够把观察到的东西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课件:迎春花的变化

  2、课件: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3、课件: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4、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小朋友,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叫我宝宝,后来,我慢慢长大了,变成一个大姑娘,你们说我还会变吗?会变成什么样?

  2、请小朋友寻找自身的`变化

  二、找教室里的变化幼儿去教室四周围找,找到后逐一讲述。

  三、寻找教室外的变化幼儿结伴商量后再讲述。

  四、课件:迎春花的变化通过课件演示,幼儿观察迎春花的变化。

  五、课件: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六、课件: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七、画渐变图幼儿画好以后互相交流。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我认为是适合我班幼儿的。活动目标明确具体,以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依托,抓住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在活动中幼儿不仅获得了经验性的知识,而且能全身心投入,自己探索周围人、动物、植物的变化,调动、激发了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探索的欲望。

  2、活动中有4个儿童参与不积极。因为这种开放式的活动形式,对教师的驾驭能力是考验,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活动中对幼儿有很多无效回应和漏洞,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知识和经验。

还物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特性。

  2.能力目标:进行有关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勇于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科技发展和学以致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说明酶的特性。

  2.难点:酶的特性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让学生观看视频:“生物酶牙膏”的广告,并展示课前找到的生活中所用的加酶产品。教师总结导入新课:酶已悄悄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的应用如此广泛肯定跟其特性有密切联系。那么它究竟有什么特性呢?让我们来一起研究吧。

  (一)酶具有高效性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从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Fe3+高许多,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教师: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正是因为酶的这一特性才使其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在洗衣粉中加入0.2%-0.5%的酶制成合成洗涤剂——加酶洗衣粉,其去污能力大大增强。

  设疑:酶还有什么特点呢?

  (二)酶具有专一性

  教师出示资料:

  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的范围比较广,比如酸既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也能催化脂肪水解,还能催化淀粉的水解;

  多酶片是消化酶制剂,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症,每片含胃蛋白酶不得少于48单位,含胰蛋白酶不得少于160单位,含胰淀粉酶不得少于1900单位,含胰脂肪酶不得少于200单位。

  学生阅读后,讨论回答:

  为什么许多加酶产品中的酶有多种类型?这说明酶还有什么特性?

  学生:酶还具有专一性。

  教师:专一性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学生: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举例解释酶的专一性。

  知识应用:小方早晨起来发现昨晚塞进牙缝里的瘦肉丝依然存在,为什么瘦肉丝还没被分解呢?

  学生:……。

  教师进一步设疑:许多无机催化剂能在高温、高压、强酸或者强碱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酶起催化作用需要怎样的条件呢?引入探究课题: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酶活性就是指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

  (三)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由学生阅读加酶洗衣粉背面的使用说明:用温水浸泡后洗涤效果更佳。

  教师:通过这个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吗?

  教师:请根据所学知识作出假设。

  学生:酶的活性可能受温度的`影响。

  教师:如何检验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呢?

  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检验。

  教师:大家说的很对。接下来就请大家分组讨论,设计该实验方案的。

  用幻灯片展示实验材料及用具,让学生6-8人为一组,根据实验材料及用具讨论详细实验方案并将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期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提示: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因变量是什么?如何检测?

  讨论结束后教师可选择其中有典型错误的实验方案分析,引导学生讨论、质疑并寻找错误,最终完善该实验方案。

  请学生根据此实验结论尝试构建数学模型:绘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函数曲线,并用语言来描述温度变化与酶活性的关系。

  知识应用:水果、蔬菜在冰箱中保鲜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

  教师出示资料:

  经测定,唾液的pH为6.2—7.4,胃液的pH为0.9—1.5,小肠液的pH为7.6。

  口腔温度和体温差不多,那么当我们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进入胃中以后,唾液淀粉酶还具有催化淀粉分解的功能吗?胃中的蛋白酶随食糜进入小肠后还具有催化功能吗?

  由学生做出猜想后,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转换成“pH能不能影响到酶的活性”。请大家在课下设计“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方案,并去实验室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实验。

  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的预期结果,我们知道了酶的催化作用一般要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这就是酶的第三个特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酶的三个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及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同时还一起设计了“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方案。在实验设计中一定要控制好变量,避免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及结论。

  【板书设计】

  酶的特性

  一、高效性

  二、专一性

  三、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课堂练习】

  小明刚放学回家,就看见奶奶拿着一袋洗衣粉往洗衣盆中倒了许多,然后拿着一暖瓶开水倒入盆中,盆中立刻起了许多泡沫。“您这是干吗?”“我给你洗洗你那个羊毛衫。”小明一看水盆旁边放着“雕牌加酶洗衣粉”。

  你觉得小明奶奶的做法对吗?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还物的教案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能在平衡木上头顶沙包走和在平地上双腿夹物跳跃的能力,能够保持身体的平衡。

  2.体验头顶物品走平衡木、双腿夹物跳跃的.乐趣。

  3.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4.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高20-25厘米的平衡木4条、沙包若干。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随音乐活动各关节。

  2.六名幼儿为一组,幼儿头顶沙包在平衡木上行走。途中沙包掉落应捡起来放好再走。行进途中不能用手扶着沙包。走下平衡木后,来到平地,用双腿夹紧沙包沿指定路线跳跃,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获胜。

  3.放松运动。

  活动延伸

  可适当增加难度,将头顶的物品更换,换成更小的物品,如飞盘、帽子等。

还物的教案7

  设计意图

  在户外自主游戏时,我发现小朋友们总喜欢去幼儿园大树下捡树枝玩,一些树枝被小朋友分成一根根短棒,这些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最爱的游戏。但是男孩子最喜欢的玩法就是把树枝作为攻击别人的武器。根据幼儿对树枝的喜爱,为了引导孩子们玩出更多安全有趣的玩法,特设计了本次体育活动。树枝可以拿在手上玩,叶可以放在地上玩,让幼儿在玩中探索出更多好的玩法,结合幼儿走、跑、跳等动作练习就成了一种简易、好玩的运动器械,这可以给幼儿带来不同的锻炼,同时也让幼儿体验了一种环保的'游戏方式。

  活动目标

  1、技能目标:探索树枝的各种方法,发展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2、认知目标:通过自主尝试与同伴相互合作游戏,体验树枝的多种玩法。

  3、情感目标:进一步增强对游戏的兴趣及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树枝锻炼身体的多种方法。

  难点:启发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树枝的各种玩法。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根树枝(长短为50—60厘米左右)、头饰若干(猴王、小猴子)、纸球。

  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图形标志各1个,分别放在场地四周。

  3、小扩音器、音乐(欢快的音乐、西游记主题曲)。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集体)

  幼儿以小猴身份手持树枝进入场地,四散地围在猴王身边(教师)边听音乐边做小猴热身操:伸展运动(前平举、上举)——体侧运动(上举、体侧)——下蹲运动(前平举、下蹲)——腹背运动(上举、前屈)——跳跃运动(跳、前后左右分腿跳)。

  基本部分:(集体与分组轮换)

  1、游戏《金箍棒》

  (1)介绍游戏名称,讲解玩法;猴王念儿歌:“小猴小猴真聪明,小猴最爱动脑筋,手拿金箍棒变成正方形,正一方一形。”小猴边听儿歌边在场内四散慢跑。当听到“正一一方形”时,立即朝正方形标记方向跑去,用树枝搭成正方形。当听到“三——角——形”时,立即朝三角形标记方向跑去,用树枝搭成三角形。

  (2)游戏进行三遍,分别变成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游戏中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同伴间要团结合作。

  规则:要听到最后一个“形”字后才能用树枝搭图形。

  2、幼儿探索树枝的多种玩法。

  (1)猴王鼓励小猴用棍棒搭出许多图形,而且还会用树枝锻炼身体。(示范2—3种玩法)请小猴也动脑筋,想出各种用树枝锻炼身体的办法。

  (2)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自由组合玩树枝,教师启发指导,并参加活动。

  (3)幼儿自由探索树枝的各种玩法,教师注意发现幼儿有创意的玩法。教师:树枝可以怎么玩?请你去找一个空地方试一试

  (2)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

  教师:你是怎么玩的?请你来做给大家看一看。

  (3)集体探索、总结树枝的玩法:树枝除了可以用来当做金箍棒玩耍,还可以跳格子、钻山洞、骑大马、开火车。

  (4)再次探索,鼓励幼儿学习同伴的玩法。教师:刚才小朋友介绍的这些玩法中有哪些是你没有玩过的?请你再去试试吧。

  3、区域游戏。

  (1)赶小猪:用树枝把小纸球赶回“猪圈”。

  (2)跳格子:用树枝拼成多个格子,依次跳过摆好的树枝。

  (3)划小船:两人配合双手握住树枝,念着“嘿哟、嘿哟、嘿嘿哟”,然后翻过身体。

  (4)跳树枝:三人为一组,尝试合作用长树枝有节奏的在地面敲打,其中一名幼儿单脚、双脚跳交替跳。

  结束部分:(集体)

  放松游戏:“穿山洞”回花果山。

  幼儿放好树枝后,每两人相对用手搭成山洞,末组幼儿从山洞中穿过后,其余各组依次个一穿行,直接全部穿过。在欢快的乐曲声中结束。

  活动反思

  1、注意事项:树枝的长短、粗细的设计都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保证活动器械的安全性。

  2、延伸情况:

  (1)在活动中,要积极启发幼儿大胆创造出更多的游戏玩法,感受树枝与其它活动材料的不同特性。

  (2)在日常活动中,带领幼儿进行多种树枝的组合玩法,提高幼儿运动兴趣和相互协助的意识。

还物的教案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4以内的数量,初步理解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能进行4以内的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4、乐于参加集体游戏。

  活动准备

  1、一个数字转盘、大鼓一个、1—4的数字卡若干。

  2、数、物拼板,印章若干,雪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带幼儿边念手指谣,边走到相应的位置。

  二、集体活动

  1、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可怜的小猴们在钓鱼的时候都被坏鳄鱼给吃光了,猴妈妈可伤心了,为了保护其他的小猴,猴妈妈他打算搬家,离开这个坏鳄鱼,你们说这个主意好不好呀?

  但是,坏鳄鱼在小猴家旁边出了许多难题,猴妈妈和猴宝宝他们搬不出去呀。

  小朋友们,小猴他们这么可怜,我们帮他们解决难题,好不好?我昨天呀,乘鳄鱼不在,偷偷的到小猴家旁边看了看,我发现了四个难题,我们就先来解决这四个难题吧。

  2、复习4以内的数字

  教师:我们现在就来解决第一难题——数字大转盘。

  在这个转盘上有数字和指针,教师来转动指针,当指针停止指向数字几,就请幼儿大声地说出这个数字。

  3、记忆4以内的.数字

  教师:小朋友们真棒,一下子就解决乐第一个难题,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题—— "谁不见了"。

  教师出示1—4的大数字卡,拿掉其中一个数字,请幼儿说出是哪个数字不见了。

  4、4以内的按数取物

  (1)听鼓说数

  教师:第二题我们也顺利解决拉,我们每个人都表扬一下自己,真棒。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游戏我这有一个鼓,请小朋友们根据鼓声来说数字,告诉我我敲了几下。

  (2)按数取物

  教师:现在,我们第三个难题来啦,准备好了没有?

  4套1—4的物卡,请幼儿根据教师说的数找出相应的物卡。

  三、分组活动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太棒拉,这么快就解决了第三个难题。现在我们就要向第四题出发拉,刚才前几题都是小朋友们在一起通过的,第四关呀坏鳄鱼要把小朋友们分开了,要分组考你们。

  2、教师一一介绍每组的活动:

  第一组:盖印章。

  第二组:数、物拼板。

  第三组:数、物对应。

  幼儿活动时,教师巡回指导 。

还物的教案9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

  活动准备

  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篮子胶泥表格40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复习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还物的教案10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跑、跳、投等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2、培养幼儿勤于思考,乐于参与游戏的习惯和愉悦的情感。

  3、培养训练生活技能,学习穿线,系鞋带的方法,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4、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适宜的场地。

  2、圆形纸板,纸板中心位子钻两个小洞。

  3、每人一条塑料绳。

  活动过程

  一、活动身体,直接引入课题

  1、纸板是怎么玩得?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

  2、谁愿意来试一试。个别幼儿尝试。

  3、你还能怎么玩纸板?加深问题难度,提供想象空间。

  二、幼儿自由玩纸板,讨论纸板的玩法。给幼儿探索自己兴趣的空间。

  教师分组指导,幼儿自由尝试。

  三、学习纸板的.新玩法

  1、请幼儿介绍自己玩纸板的方法,教师讲解:

  1、把手指伸进纸板洞里,转动纸板变一个溜溜盘。

  2、单手握住纸板向前抛纸板。(一人,两人或多人玩)

  四、教师介绍几种玩纸板的方法,幼儿集体尝试。

  1、将纸板摆成直线幼儿双脚跳过纸板。

  2、将纸板摆成直线幼儿单脚跳过纸板。

  3、将纸板摆成圆圈幼儿围着圆。

还物的教案11

  学生活动:轴承:硬度大, 耐火材料:熔点高

  展示:宝石图片

  小结:宝石装点了人类的生活,多姿多彩的化学世界可是使我们的生活熠熠生辉啊……

  转:通过Al2O3物理性质的学西,我们还了解到Al2O3不溶于水,那么铝元素就不易进入我们的人体。这火锅怎么处理,看来我们得从Al2O3的化学性质入手分析。

  学生活动:写出Al2O3分别和盐酸和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跟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2)跟碱反应 Al2O3+2NaOH=2NaAlO2+H2O

  知识回顾: Na2O 、CO2、Na2O2各属于哪类氧化物?

  学生活动:Na2O 碱性氧化物、CO2酸性氧化物 、Na2O2过氧化物

  思考:Al2O3属于哪类氧化物?

  学生活动:两性氧化物

  小结:看来,这铝锅上的酸汤鱼还是不吃为妙!

  练习:别急,小王同学可不一定相信你的说法,这不,他又出了个思考题给你们了,加油,就让小王心服口服。

  如何除去混在氧化铜中的氧化铝?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转;看来,Al2O3可成了我们的好朋友了。瞧,他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位新朋友:Al(OH)3。现在,我们一起走入Al(OH)3的.世界吧。

  学生分组合作实验探究1:

  向装有硫酸铝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氨水至过量。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Al3++ 3NH3·H2O===Al(OH)3↓+ 3NH4+

  将所得的沉淀分装在两试管中,分别滴加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两支试管中的白色沉淀都溶解。

  Al(OH)3 +3H+ ===Al3+ +3H2O

  Al(OH)3 + OH-===AlO2-+2H2O

  学生分组合作实验探究2:

  氢氧化铝与一般的难溶于水的氢氧化物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向装有硫酸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氨水至过量。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有白色沉淀生成。

  Mg2++ 2NH3·H2O===Mg(OH)2↓+ 2NH4+

  将所得的沉淀分装在两试管中,分别滴加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滴加盐酸的试管中的白色沉淀溶解,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的白色沉淀不溶解。

  Mg(OH)2 + 2H+ ===Mg2+ +2H2O

  思考:通过上述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

  氢氧化铝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溶液,不能溶解在弱酸弱碱溶液中。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两性氢氧化物是指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

  [思考与交流]: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铝溶液反应制备氢氧化铝?

  [走进生活]:某胃病患者胃酸过多,如果你是医生,你用什么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学生活动:用小苏打(NaHCO3)或氢氧化铝[Al(OH)3], 如果该患者有胃溃疡,就不能用小苏打。

  介绍:

  1、氢氧化铝的其它化学性质:

  2、氢氧化铝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Al(OH)3Al2O3+ 3H2O

  3、氢氧化铝性质的应用:静水

  明矾化学式:Al(SO4)2·12H2O十二水硫酸铝钾。

  Al(SO4)2电离方程式: Al(SO4)2=++Al3++2SO42-

  小结:Al2O3、Al(OH)3的两性

  附学生实验报告:铝的重要化合物实验探究

还物的教案12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学会书写常见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3.理解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体会科学规律所具有的普遍性意义。

  4.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设计思路

  由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时产生的相同现象引入对其反应实质的研究,在探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强电解质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实质,学习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在上一节课我们学到碳酸钠溶液分别与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时,都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而且都没有其他的反应现象,那么这两个化学反应在本质上是不是一样的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两张图片。

  [活动与探究]P53活动与探究。通过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实验现象感受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探讨灯泡明暗不同的原因。

  [设问]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盐酸是强酸,而醋酸是弱酸呢?为什么氢氧化钠是强碱,而一水合氨是弱碱呢?

  [叙述]因为氯化氢在水中完全电离成氢离子和氯离子,而醋酸只有少量的电离成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大部分仍以醋酸分子的形式存在;同样的,氢氧化钠在水中完全电离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一水合氨只有少量电离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大部分仍以一水合氨分子的形式存在。

  像氯化氢和氢氧化钠这样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的盐都属于强电解质。像醋酸和一水合氨这样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发生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弱酸和弱碱都是弱电解质。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板书]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二、电离方程式

  HCl=H++Cl-

  NaOH=Na++OH-

  HAc H++Ac-

  NH3H2O NH4++OH-

  H2O H++OH-

  [练习]书写氯化钠、硝酸银、碳酸钠、氯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硫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总结] 电离与溶解的关系,强弱电解质和物质的溶解性没有关系。

  [思考与讨论] 学生以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为例探讨两种强电解质的溶液混合发生反应时,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体验中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学生活动]NaCl+AgNO3=AgCl↓+NaNO3

  Na++Cl-+Ag++NO3-=AgCl↓+Na++NO3-

  Cl-+Ag+=AgCl↓

  [叙述]检查一下这个式子,左右两边元素种类是否守恒,原子个数是否守恒,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是否守恒。用这样的式子表示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这种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思考与讨论]我们知道,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时生成碳酸钙沉淀,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方程式中的物质,他们属于哪一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何种形式存在。

  [板书]CO2- 3 +Ca2+=CaCO3↓

  [练习]现在请大家模仿这个方法,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 Na2CO3+CaCl2=CaCO3↓+2NaCl

  2Na++CO2- 3 +Ca2++2Cl-=CaCO3↓+2Na++2Cl-

  CO2- 3 +Ca2+=CaCO3↓

  [叙述]从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发现,碳酸钠虽然与两种不同的物质发生反应,但是在反应中实际发生变化的微粒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同一类化学反应,因为它们的反应实质是相同的。现在请大家再举出一些符合CO2- 3 +Ca2+=CaCO3↓的化学反应。

  [练习]请大家写出盐酸与氢氧化钾,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叙述]从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就可以发现强酸和强碱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的反应的实质就是H++OH-=H2O。

  [练习]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2.盐酸与氨水反应

  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4.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

  二、已知四种物质在水中、液氨中的溶解度(g溶质/100g溶剂)如下表,这几种化合物在两溶剂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方向分别是 和 。

  溶剂 溶 质 AgNO3 Ba(NO3)2 AgCl BaCl2

  水 170 9.3 1.5×10-4 33.3

  液氨 86 97.2 0.8 0

  答案:

  (1)在水中,有复分反应反应:BaCl2+2AgNO3═2AgCl↓+Ba(NO3)2

  (2) 在液氨中,有复分反应反应:Ba(NO3)2+2AgCl═2AgNO3+BaCl2↓

还物的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

  2。通过学习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提高有关蛋白质相关计算的能力。

  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

  难点: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及相关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提问:

  之前我们学习过了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如果把氨基酸比喻成珍珠的话,那么这些“珍珠”是如何穿成串儿,成为“珍珠项链”蛋白质的呢?如果告诉你氨基是具有碱性的,而羧基是具有酸性的,那么大胆猜测一下会发生什么?(酸碱中和。)带着这样的思考,接下来共同学习一下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二)新课讲授

  1。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过渡: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所谓大分子就是相较无机物来说分子量大百倍或千倍以上的分子。比如牛胰岛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700,人的血红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4500等。

  提问:那么小小的氨基酸是如何组成那么大的蛋白质的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说一说从氨基酸到蛋白质大致有哪些结构层次。(经历了二肽→三肽→多肽,通过盘曲、折叠形成了具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过渡:这种氨基酸和氨基酸的连接方式称为脱水缩合。

  2。脱水缩合过程

  组织学生自学课本,说出脱水缩合的`含义: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此时重点强调肽键的含义及写法。

  活动(角色扮演):请4位同学分别扮演一种氨基酸,如果每位的右手代表氨基,左手代表羧基,然后站成一排,相邻的同学手牵手,牵手的部分可以称作什么?(肽键。)

  问题:

  怎样才能更高地还原脱水缩合过程?(每人右手拿着NH和H的卡片,左手拿着CH和OH的卡片,一个同学和另一个同学左右手相连的时候,拿掉H和OH的卡片。)

  其他同学观察,4位同学站成一排,会形成几个肽键?脱去几分子水?(3;3。)

  如果是5位同学呢?(4;4)6位同学呢?(5;5。)

  继续提问:那么n个氨基酸形成一个肽链时,脱掉几个水分子?形成几个肽键?如果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呢?(n—1;n—1;n—m;n—m。)

  (三)巩固提高

  提出启发性问题:如果4位同学站的不是一排,是一个圈,结果跟之前的有什么区别?(形成环肽,形成4个肽键,脱去4个水。)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同学点评,总结结论。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如果同学们在进行角色扮演时,改变站位、人数、人员等等,结果又是如何?形成的蛋白质是一样的么?请同学们课下进行活动,并且探究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下节课进行分享。

还物的教案14

  设计思考: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产生许多废弃品,我们可以将其中一些卫生、安全的废品运用到幼儿体育锻炼中来,如矿泉水瓶、包装盒、报纸等等。塑料、包装纸卡片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废弃物,它们形状方正,且卫生、轻便、易用,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种体育锻炼的轻器材加以运用,可以提高幼儿运动的兴趣,丰富幼儿身体锻炼的器材和方式。

  目的要求:

  1、充分利用纸卡进行走、投掷和平衡等动作练习与锻炼。

  2、通过一物多练进行综合活动,在活动中增强腰腹和腿部力量及动作协调性。

  教学重点:

  重点进行助跑跨跳动作练习。

  活动准备:

  幼儿在课前已掌握投掷、跨跳等动作,幼儿每人一张纸卡,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幼儿每人拿一张纸卡,或顶在头上,或夹在左右侧腋下,或拿在手中作方向盘,或夹在双腿之间,进行走跑交替练习。

  2、教师站立在场地中央,幼儿围绕教师散立,保持一定的距离,跟随教师做上肢、肩胛、腿脚等部位的关节活动操。

  3、幼儿分散在操场上利用手中的纸卡各自进行动作练习。教师启发、指导幼儿利用纸卡进行各种身体动作锻炼,如:头顶走平衡,单双手抛接,放在地面上跳跃,夹在双腿之间跳跃等。

  4、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将自己的纸卡放置在地面上进行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双腿跳卡纸的动作练习。

  5、引导幼儿用纸卡自由玩,在游戏中发现卡的不同玩法并一起练习。

  (1)可以将两张纸卡立起来,然后进行跳跃练习。

  (2)利用纸卡进行踩物跨跳。

  6、一物多练比赛。

  (1)看谁投得远:用纸卡练习投掷,要求幼儿准备姿势正确,投掷时注意高度和远度。

  (2)看谁爬得快:将纸卡放在背上,从场地一侧向场地另一侧手膝着地爬行。

  (3)看哪组走得快:将幼儿分成四组站立在场地一侧,要去各组幼儿听信号一个接着一个地用双膝夹住纸卡走到场地另外一侧。

  (4)哪组跳得快:将纸卡在场地上连接起来排成四排,幼儿分成两组,在纸板上进行跳的`竞赛。

  7、幼儿分散在场地上,将自己的纸卡放在地上,双脚站立上面,在音乐的伴奏下跟随教师做双臂、肩胛、腰腹、膝盖、双脚等部位的轻敲肢体放松动作。

  8、教师进行活动总结后,带领幼儿收拾纸卡离开场地。

  教学建议:

  教师要鼓励、启发幼儿尝试用纸卡进行全身各部位各种不同动作的活动与锻炼,如把纸卡顶在头上走、当飞盘用手抛接、放在背上爬行、夹在双腿之中跳跃等。在运用纸卡片进行动作练习、身体锻炼的安排时,要有自上而下的规律,如头顶纸卡走、头顶纸卡自转、头顶纸卡单腿独立等,再如大腿夹纸卡跳、膝盖夹纸卡跳、小腿夹纸卡跳等,这样才能充分地挖掘器械的运动功能,从而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还物的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为理解细胞中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还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有着内在联系。例如,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等,都是以“酶与代谢”部分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的。此外,学生通过有关酶的'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的技能,对进一步学习生物技术实践等知识起到保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

  2.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提高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2)、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3)、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

  2、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四、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三、高一阶段化学的学习,对于纯化学反应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有限。工业制氨的化学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并且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细胞内部却是常温常压的温和状态,而细胞代谢包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进行应该有生物催化剂──酶的参与,才能使其高效有序的进行,由此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引入对酶相关知识的学习。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实验材料用具的准备、课件制作、学生预习有关内容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多酶片、嫩肉粉、加酶洗衣粉、生物酶牙膏等,并请同学谈谈自己生活中接触过的酶还有哪些,谈谈对酶的了解。

【还物的教案】相关文章:

还物的教案11-05

高中物教案12-29

还物的教案(15篇)11-05

吉祥物教案03-12

高一生物教案02-02

人教版高一生物教案11-22

写物高中作文03-02

写物初中作文03-19

高二物教学总结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