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案

时间:2022-10-15 16:07:48 教案 我要投稿

《品德与社会》教案集合七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品德与社会》教案集合七篇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

  2、懂得选班干部的标准和干部的职责。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3、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

  二、教学准备:

  1、《少先队队章》

  2、多媒体

  3、直尺列表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我们心目中的班队干部

  1、我喜欢的小干部

  1)参照教材第23页,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五年的学校生活,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并写在黑板上。

  2)根据大家的发言,全班同学交流、研讨:什么样的小干部是大家所喜欢的,应以什么标准来选干部?并说明理由。

  2、模拟活动:假如我当班干部

  1)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结合班里的初阶,写一篇“假如我当班干部”的“竞选宣言”。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竞选宣言”。

  3)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进行发表对他们的“竞选宣言”提出质询。

  4)全班评出最佳“竞选者”。

  第二课时 怎样选干部

  一、谈话引入,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我们是在红旗飘飘下成长的少年,在学校的阳光下,我们加入了光荣的少先队组织。我们的小队,中队每期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使大家受益匪浅,终身难忘。我们的每次活动,都离不开队干部的精心组织和安排。那么,少先队干部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话题——怎样选干部。

  二、 探究学习

  1、多媒体出示插图,指导观察。

  2、学生自学交流。

  3、师小结:选举的一般程序:

  个人自荐——队员推荐——队员无记名投票——兼票员统计票数——公布选举结果

  4、为什么要这样选干部呢?可不可以老师自己指定?

  出示队章的有关内容,看看少先队章是怎样规定的?

  5、我喜欢的小干部是怎样的人?

  讨论:谈谈自己选干部的标准?

  (1) 结合自己学校的学习生活,把你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写在黑板上。

  选干部的标准

  对的打√ ,错的打Х

  (2) 根据学生发言,全班交流。

  讨论:什么样的干部是大家喜欢的?应以什么标准来选干部,并说明理由。

  (3) 在干部选举中,我们每个同学都有选举和被选举权。我们怎样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呢?

  学生交流选举中可能遇到的现象。

  如:投选票…… 不公平,不公正

  凭关系…… 不公平,不公正

  投自己…… 可以

  这些同学是否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你们在选举班干部时是怎样做的?你们对干部选举有和建议?

  三、 交流活动

  同学《干部轮岗大家谈》,按下列条件全班同学分类站列。

  “赞同轮流当干部”:

  “赞同选举产生干部”:

  “其他条件的”:

  用民主的方式推选一人发言,引导思考:“轮流当干部”和“选举产生干部”的利和弊。

  四、 总结。

  第三课时 当干部为了什么

  一、 谈话引入

  师:我们的班干部是全班同学通过民主选举出来的,他们办事公正,有能力,有责任心,他们担当了班级小主人,老师小助手的作用,功不可没。那么,当干部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二、 探究学习

  1、首先看看课文中这些同学的发言,列表分析。

  当干部可以管同学……

  当干部是帮老师做事的……

  当干部是多为同学做满意的事………

  当干部可以保送读书……

  分析以上列表是否对集体,对大家有利。

  2、你认为当干部是为了什么?列表说明。

  3、小结:

  当干部的动机要正确,当干部不是为了实惠,而是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次为大家服务和锻炼的机会。

  4、当上干部,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责呢?

  出示多媒体:文中的图文,讨论分析。

  (1)我们是好朋友,忘记写了,就通融通融吧( ),不讲原则

  (2)怎么那么凶,不就是个中队长吗?( )

  (3)体育委员,我们几个女生想借一下乒乓球拍,班里就一副,既然归我保管,我要先玩( )。

  (4)为大家,班干部没有特殊权利。( )

  小结:班干部是大家选举的,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职责,没有特殊的权利。

  三、 拓展

  1、 请班级干部谈谈自己当上小干部后的想法和做法。

  2、 我了解的一些干部的想法和做法。(不涉及姓名)

  3、 每人给自己班级的干部写一段话,可以是希望,也可以是称赞,鼓励等。亲自送给班干部,相互交流。

  四、 模拟活动:假如我是班干部

  (1) 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结合本班实际,写一篇“假如我是班干部”的“竞选宣言”

  (2) 在组内交流。

  (3) 小组推荐在班上演讲,全班同学针对他的“竞选宣言”提出意见和咨询。

  (4) 评出最优“竞选者“

  五、 总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干部就是火车头,充分发挥干部的作用,认真履行自己干部的职责,就能锻炼自己,健康成长,从小当好小主人,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发展,名副其实的合格人才。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社区少先队活动的意义,加强作为社区成员的主人翁意识。

  2、养成乐于参加社区少先队活动的积极态度,增进对社区的情感。

  3、学会从既定目标出发,为完成任务做好准备。

  教学准备

  请学生制定“社区少先队活动计划”

  2、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你们听说过社区少先队吗?听说过社区少先队活动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可向学生介绍社区少先队。并告诉学生:“同学们也要进行一次社区少先队活动,为自己的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己的贡献。”

  2、布置任务。“课前,同学们设计了一些很好的活动计划,我们的社区少先队活动就是要实现这些计划。”教师提醒学生,要把计划变现实,需要付出许多努力。首先,应该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请每个小组简单说一说,他们的计划是什么,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教师根据事先了解到的情况和考虑,帮助每个小组明确他们应该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3、小组准备。各个小组为自己计划地实施做准备工作。

  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地计划内容,一级今天都做了哪些准备,其他同学和教师就此提出补充意见。

  5、教师。鼓励学生将计划付诸实施

  布置作业:

  1、向家长介绍自己小组的准备工作。

  2、利用课余时间落实计划。

  3、询问家人对自己所在社区有哪些具体的希望,并写在书中。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34~35页。

  〖教学准备

  教师要阅读和准备有关四川都江堰和新疆坎儿井的相关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就。其实劳动者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下面我们去参观瞻仰一下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吧!”

  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讨论“农业生产中的‘靠天吃饭’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们明确,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如果水的来源主要依靠自然降雨,不可能那么及时,不可能尽如人愿,或旱或涝,没有定数。农作物收成的好坏,完全受自然降雨的控制,人们形象地把这种农业叫做“靠天吃饭”。如果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完全由人利用灌溉来控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于是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就注重兴修水利,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所以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3.探究活动一。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4页有关四川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样发挥作用的?”通过探究知道:岷江经常洪水泛滥,2000多年前,秦朝的李冰父子率众修建了都江堰。利用建在江中的“鱼嘴”“飞沙堰”“金刚堤”对岷江进行“三七分水”,平时七成水流进内江,用于保证浇灌成都平原的田地;三成水从外江流走。遇到岷江发洪水,利用鱼嘴附近的闸门进行“倒三七分水”,三成江水流进内江用于灌溉;七成水从外江泄洪,使得成都地区旱涝保收,造就了一个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直到今天都江堰仍在继续为人类造福,所以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我们为祖先的伟大创造而感到骄傲。

  4.探究活动二。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5页新疆坎儿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在新疆干旱少雨地区,为什么要利用坎儿井地下暗渠来运输和使用天山雪水?”通过探究知道: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干旱少雨,天山上融化的雪水太宝贵了,如果在地表流动,会很快地从干涸的土地上渗漏掉,或被强烈的阳光蒸发掉。所以,新疆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在戈壁滩上运输和使用水源的地下暗渠工程―――坎儿井。正是有了坎儿井,才可以减少水的损失,以便用到最需要的农田里,正是这一古代就创造出来的节水灌溉工程,在因为干旱而草木不生的戈壁滩上,才创造了一个个神奇的绿洲。

  5.教师。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鼓励他们今后多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

  〖给教师的建议

  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或者在黑板上绘制都江堰和坎儿井的示意图。

  〖建议

  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和关注程度。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了解世界各国所具有的特色鲜明的社区,进一步加深对社区区的认识和理解。

  2、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搜集反映世界各国独具特色的社区图片、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教师也需做同样的搜集工作。

  2、一张加大的世界地图一级与小组数目相同的世界地图若干张,学生人手一份水彩笔。

  教学过程:

  1、导入。“书本6~7页位为我们展示了一组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社区图片。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看看教科书都为我们呈现了哪些国家的社区,同桌间可以相互交流。

  2、小组交流:将课前搜集反映世界各国独具特色的社区图片、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分小组交流,并在地图中找到大致地址。

  3、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同学所搜集的资料,然后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地图中找找它的大致方位,在再给予正确与否的判断。回答正确后教师将图片贴在较大的世界地图上。

  4、个人制作:画一画自己生活的社区

  5、布置作业观察社区有哪些设施,特别注意观察增添了哪些新设施,并思考这些设施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什么?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了解规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3、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二、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规则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教学关键点

  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三、课程准备

  a)教学课件

  b)搜集有关规则作用的典型正面反面事例

  c)课堂游戏所需的三个小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a)介绍一位新朋友扬扬,并和他一起唱《文明用语》这首儿歌。

  b)这首歌告诉我们对待客人要怎么样呢?(有礼貌)对客人有礼也是规则,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规则有什么用?

  c)同学们,我们知道,交通有规则,待人接物有规则;游戏有游戏的规则,比赛有比赛的规则,规则无处不在,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d)有些同学可能会想:“定这么多规则干什么?真烦人,玩要被管,吃要被管,买东西也要被管,一点自由也没有!”我们的新朋友扬扬现在心里头也正这么想呢!

  (二)活动一(没有规则行不行)

  a)引导学生看图,说说没有规则行不行?

  b):古人说“无规则不成方圆”,可见规则由来已久,我们的工作、生活是离不开规则的,没有规则,这世界就乱套啦!

  (三)活动二(给规则分分类)

  a)规则多种多样,指导同学们看图,说说各种不同的规则

  b)看图,参与讨论学校有哪些规则,完成表格,评讲。

  (四)活动三(规则有什么用)

  a)看图说说规则的作用,重点指导观察图的对比,体会遵守规则的好处。

  b)现场采访:

  指名分角色读50页小同学的话,按要求进行现场的讨论采访,完成51页表格

  c)各抒己见

  提要求,让学生积极发言,向学校提意见。

  :老师会把你们的意见收集起来向学校反映,学校也会把合理的建议作为,完善我们的校园规则,你们说好吗?

  (五)游戏“击鼓传球”

  a)先说游戏规则,再开始游戏。

  b)在游戏过程中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适时点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规则的作用。

  c)游戏结束,出示小扬扬语录2:以前我讨厌规则,现在我觉得规则是帮助我们的好朋友!

  (六)延伸

  a)讲故事《悲剧为什么会发生?》,教育学生不要小看规则,应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越是危急关头,越要遵守规则。

  b)结合学校的一次防火演练加以举证自觉遵守规则的`可贵。

  c)现身说规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违规带来的恶果,谈谈感想。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水质的不同标准,及其对于人类生活的具体意义。

  2.进一步从宏伟和微观角度了解水资源的严峻现状。

  3.在原有基础上提升珍惜和爱护水资源的态度。

  4.能够自觉自愿地投入节约水的行动中。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27~129页。

  教学准备

  1.教师就中国七大水系的水质准备一些资料,尤其是关于污染程度和原因的。

  2.教师就本地区水资源的现状做具体调查,以了解按照国家标准,本地区的水质属于哪个类别,便于在学习七大水系及水的质量标准时,帮助学生理解类别的实际意义。

  3.准备一份较大的全国地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可以以朗读“地球属于谁”第一课时的优秀作业开始,然后说明,今天主要讨论关于水的内容。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3页的照片和文字,通过提问和讨论,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些照片和文字所表达的意义。教师要传达给学生这样的信息,即水资源的危机不仅局限在某个地区或某个国家,而是整个地球和全人类都面临的危机。

  3.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各代表教科书第54页的七大水系显示图中的一各水系。然后各小组分别研究自己的水系,参与显示图下方的标准和全国地图,明确该水系的状况,准备向全班做介绍。

  教师强调,介绍时要能够详细具体地加以说明。

  例如:我是海河,发源与太行山和燕山,流入渤海,在我地流域中,有许多重要的城市,像首都北京、直辖市天津、石家庄……一共有25座!可是今天,在我的整个流域中,之有3.1%是洁净的I类水,10.7%是Ⅱ类水,7.7%是Ⅲ类水——这样的水还可以做人类用水的水源。可是,这三类水加起来才是我的总水量的21.5%!还不到四分之一。其余的呢,有12.3%是V类水,要知道,这些水不仅不能喝,连游泳都不行。更可怕的是,Ⅵ类的劣质水已经占到53.9%!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就是说,我的一半以上的水已经属于没有任何用途的臭水!我曾经养育了许多代的人,养育了这么多繁华的城市,难道人类就要让我的水全部变成臭水,让我变成一条没有用处的河流吗?如果真到了那一天,你们人类,你们那些城市,又该怎么办呢?

  4.表演与交流.各个小组轮流向全班介绍本小组所代表的水系,并且对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给予回答。

  5.总结。教师对各个小组的介绍给予鼓励为主的评价。朗读教科书第55页的课文,对本课题的学习给予总结,强调我国水资源的严峻现实。强调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就教科书第55页倡议书与学生简单交换看法,鼓励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做水资源的保护者。

  布置家庭作业:每个学生自己创作一条(幅)宣传节约水、珍惜水的标语或图画。

  给教师的建议

  1.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教科书第55页的倡议书及制作标语、宣传画的活动扩展到第二课时,或者与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协商,作为少先队或者班级活动。

  2.水源质量标准的学习对于学生形成环境保护的态度和价值观影响深远,教师要在学生活动的各个环节加以引导,使他们真正理解每种标准的含义。

  3.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表演活动。

  家庭作业

  完成节约水、爱护水的宣传标语或者图画。

  评价建议

  1.对每个小组的表演给予鼓励为主的评价。主要针对介绍的正确性。

  2.对每个学生创作的宣传标语或图画给予鼓励为主的评价,选择其中优秀的在校园的有关地方展示。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道在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探险对于人类历史进步的重要意义。

  2.学会全面地思考和历史事件。

  3.粗略了解一些著名的探险事实。

  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学生有关哥伦布、麦哲伦的内容,请他们就自己了解的内容进行发言。教师应肯定学生的发言,并告诉他们在今天的课上将会了解得更多。

  2.探究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46页的课文。教师强调:“课文告诉我们,欧洲有大约1000年左右的时间是处于宗教统治之下的,发展非常缓慢,也相当落后,但是到了14―15世纪开始发生变化。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就是重要的标志。为什么他们的探险那么著名,一直到今天还被人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进行探究。”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引导他们得出括号中的结论,鼓励他们在讨论中教科书。教师还可以将地球仪或自制的代用品发给学生,鼓励他们在思考和发言时利用地球仪。教师也应充分地利用地球仪启发学生。

  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得到了什么结果?(“发现”了美洲大陆,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发现要加上引号?(因为美洲大陆本来就存在,只不过当时的人们不知道。)教师可以参照资料库的有关内容对这两位探险家做简要介绍,并注意对学生在导入活动中的发言做补充或修正。

  “海洋不再是障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过去人们对于自己居住的陆地以外的地方并不了解,不知道海洋的另一端是什么,也很难直接与居住在遥远地方的人们相互交往,但是在哥伦布和麦哲伦的伟大探险之后,人类可以在海洋中航行,往来于各个大陆之间。)

  在哥伦布、麦哲伦之前,各个洲居住的人们有没有来往呢?是怎样来往的?(有来往,主要是通过陆地上的道路。)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到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将的丝绸、瓷器等带到了阿拉伯国家,然后又带到了欧洲,沟通了东西方文明。

  比较一下陆地交流与海上交流有哪些不同?(利用地球仪,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首先,使得交流更加方便、直接,比如,从到埃及、从到欧洲、从欧洲到印度都是不可能直接到达的,因此往往要通过许多国家一次次交易,价格会越来越贵,而且如果某个国家或地区有战争,交流很容易中断。其次,用来交换的物资数量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没有火车、飞机的时代,一艘木船也可以运送几千千克的物资。但如果是陆地交流,只能用马、骆驼等,是无法与之

  比的。又如,速度加快。过去骑马每天最多走几百里,而且晚上必须休息,而在海上只要几个人轮流工作就可以昼夜航行等。)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像。

  海上交流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教科书第46~47页的内容得出答案。

  为什么本课题的名称是“血与火的时代”?(欧洲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掠夺财富、贩卖奴隶、不平等交易、侵略等,给非洲、美洲、亚洲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3.教师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品德与社会》教案集合七篇】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合集七篇10-16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案集合6篇10-18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案集锦8篇10-16

《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汇编九篇10-14

《品德与社会》教案模板锦集9篇10-10

品德与社会教学下册工作总结05-01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04-26

【精选】中班教案集合七篇10-18

精选小班教案模板集合七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