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2-08-18 15:31:4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大班教案集合七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大班教案集合七篇

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学期儿童艺术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引导幼儿用艺术的手段大胆的表现生活、环境和艺术的美。

  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露,日出日落, 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生活。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

  本次活动把小水滴拟人化了,表现了雨水从空中落下的各种去处,让幼儿了解这方面的经验,让他们会很乐意得绘画、表达。引导幼儿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现象,可以让他们拥有一颗敏感的心灵,一份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能大胆想象并讲述小水滴的新居。

  2尝试用拟人得手法来表现小水滴。

  活动准备:白纸、绘画工具、小水滴图片。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下雨了。

  教师与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进教室:两只小手做雨点,雨点从空中落下来,淅沥沥,淅沥沥。两只小手做小伞,小伞小伞遮住我,哗啦啦,哗啦啦。两只小手做小船,雨点落在船桨上,小船开进大海里。

  二、欣赏故事,并提问。

  1、出示小水滴,告诉幼儿这是一滴淘气的小水滴,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小水滴回家》,听一听故事里的小水滴怎么了。

  2、讲述故事前半段。

  3、小水滴,从妈妈的怀里掉出来了,到了哪里?(鼓励幼儿大胆得想象,并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

  4、欣赏故事“她和树握握手”到“不见了”。

  5、故事中的小水滴落到了哪里?他干了些什么事?

  三、画画“小水滴的新家”

  1、你能不能让你画的小水滴能跑、会跳、能看?还有表情吗?

  2、想象一下小水滴会落到哪里?有些什么表情?

  3、幼儿绘画,教师适时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四、延伸。

  引导幼儿说说小水滴掉到了哪里?他的新家在哪里?最后欣赏故事结尾,听一听故事中的小水滴最后怎么了。

大班教案 篇2

  动作建议:

  A段 1-8小节大胆表现小马跑、跳、扬鞭等动作。

  间奏:9-13小节玩“点兵点将”游戏,到l3小节点到谁,谁就是幸运小马。

  B段:14-16小节幸运小马随乐跑到圆心,准备好向上或者向下的动作。17-22小节 幸运小马与圈上的小朋友玩上下相反的游戏。

  游戏玩法:

  1、A段部分:领头马站在国外,其他小马围坐在圈上。领头马随乐带领圈上小马一幸做各种的动作。

  2、间奏部分:顿音时,领头马跟着节奏玩“点兵点将”的游戏,点到的即为幸运小马并跑到圈中间,准备做一个向上或向下的动作。

  3、B段部分:幸运小马在圆心做或上或下的动作,圈上的小马则做与其相反的动作。幸运小马就是下一轮的领头马,游戏继续进行。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动感的韵律,感知音乐中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回应。

  2.能随乐大胆表现小马跑、跳、扬鞭等动作,并与同伴合作玩上下相反游戏,体验跳跳玩玩的乐趣。

  3.能认真倾听并辨别前奏进入游戏以及“点兵点将”前后的提示音,发展音乐听辨能力与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玩过旋转木马,相反游戏的相关经验。

  2、物质准备:椅子摆成圆形、音乐《bar bar bar》、播放器、马头帽、旋转木马的视频等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互动。

  教师:小朋友们,今年是什么年7(马年)你们知道小马都喜欢做哪些动作吗?

  教师:有一群快乐的小马,他们跑着、跳着、扬着马鞭去旅行啦!一路上看到了许多美丽的风景,最后来到了“旋转木马王国”。小马也喜欢玩旋转木马了!它们在旋转木马王国玩了很久很久。天黑了,小马们开心的回家了。

  2、引导幼儿倾听音乐,鼓励他们随乐表现小马的各种动态。

  (1)幼儿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

  (2)幼儿大胆创编、表现小马的各种动态,教师鼓励同伴间相互学习。(3)引导幼儿倾听音乐,找出小马跑的提示音,自由表现小马动态。

  3、玩“点兵点将”游戏,体验寻找“幸运小马”的成功经验。

  (1)幼儿倾听音乐,感知变化寻找“魔法音”。

  教师:音乐里有个魔法音,魔法音停在谁那里,谁就是幸运小马。我们一起把魔法音找出来吧!

  (2)通过游戏“点兵点将”,学会按节奏寻找“幸运小马”,获得成功体验。

  4、通过多种方式体验“相反游戏”,丰富上下相反的动作。

  (1)观看旋转木马视频,感受一上一下的样子。

  (2)与助教示范“上下相反游戏”,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的玩法。

  教师:我和我的好朋友做的动作一样吗?什么时候开贻不一样?怎么不一样?

  玩法:领头马站在圈外,其他小马围坐在圈上。领头马随乐带领圈上小马一起做各种的动作。顿音时,领头马跟着节奏玩“点兵点将”的游戏~点到的即为幸运小马并跑到圈中间,准备做一个向上或向下的动作,圈上的小马则做与其相反的动作。幸运小马就是下一轮的领头马,游戏继续进行。

  (3)师幼互动玩游戏,重点指导幼儿随乐做与领头马相反的动作教师:刚才在做相反动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7

  5、改变游戏的玩法,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1)倾听并找到让全体小马静止不动的“魔法音”,在静止的状态下玩“点兵点将”游戏。

  教师:听到第一个魔法音时,所有的小马都得停下来,老师会来寻找幸运小马,听到第二个魔法音时,幸运小马要快快的跑到圆心,准备好动作,其它小马解冻,开始做相反的动作。)

  (2)幼儿在椅子外围成一个大圆圈,共同在圈上游戏,进一步体验游戏的快乐。

  (3)邀请客人老师一起游戏,自然结束活动。

  教师:请客人老师站在小朋友的外圈,我们变成双圈朝同一个方向进行游戏跟刚才不同的是,当我们听到选木马的音乐时,我们可以静止不动或轻声商量两人分工,之后由客人老师和小朋友两个人面对面的进行相反动作的游戏。

  6、活动自然结束。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拼图、组合,并能表现出物体的主要形象特征。

  2、学习正确的粘贴方法。

  3、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1、在平时散步时已认识多种不同形状的树叶。

  2、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画纸、剪刀、浆糊。

  活动过程:

  1欣赏各种树叶,知道它们有大有小,形状不一,可以组成多种图形。

  教师:“前几天呀,我们一起在幼儿园拣了好多小树叶,那你们来看一看这些叶子像什么呢?”(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小结:哎呀!我们小朋友的眼睛真亮!原来这些小树叶呀,它们状都是不一样的,有大的,有小的,有长的,短的。

  2出示范画。

  1)诶!很神奇的!今天呀刘老师把这些小树叶来变一变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2)出示“金鱼”。

  教师:“看!刘老师呀把小树叶放在一起变成了什么呀?(小金鱼)那我们来看看小金鱼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观察讨论)再来看看它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叶子变出来的?(圆圆的叶子)

  那它的尾巴又是什么样子的叶子变出来的呢?(有点像花的叶子变出来的)

  教师:“别着急,刘老师这里还有呢!(出示孔雀)看看这像什么呀?(幼儿欣赏)

  3)小结:原来呀,每一片树叶和不同的树叶组合就会变出不同的图形。

  3、绍树叶粘贴的方法。

  教师:“那小朋友,你们也想来把这些小树叶变一变魔术吗?(想)

  那你想变什么呢?轻轻地跟你边上的好朋友说一说。(幼儿讨论,教师可以问几个小朋友)

  教师:“好,那么接下来呀,我们要把小树叶来变魔术了。你呀可以先请出小树叶,在你的画纸上摆一摆,拼一拼,如果没有你需要的形状怎么办呢?(幼儿:可以用剪刀剪)

  对了,你可以用剪刀在树叶上剪出你需要的形状。

  “我们在摆的时候要先想好它的位置,不要挤在一块儿,这样才好看!图形拼好后,再一片片地在树叶的背后均匀地抹上浆糊,贴在画纸上,再用手轻轻压一压。

  4、幼儿进行树叶贴画。

  教师先巡视一遍,然后再个别给予指导,重点帮助幼儿正确地构图布局。

  先变好的小朋友可以用蜡笔来打扮一下你的图形。

  5、幼儿作品欣赏。

  请完成的小朋友把图画贴在黑板上,互相看一看,跟你的好朋友或者爸爸妈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为什么喜欢它?

  教师可以挑出几幅好的画稍作讲评。“这几幅画呀,构图较好,画面很满,添加的装饰不多,但是却很像。”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细致观察梧桐树叶叶脉的结构特征,初步了解叶脉的作用。

  2.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理解词语:主脉、侧脉。

  活动准备

  1.《梧桐树叶脉的秘密》记录单(梧桐树叶形状的纸片若干),人手一个放大镜。

  2.叶脉书签、叶脉图片、叶脉PPT、梧桐树叶以及其他园内幼儿常见的树叶等。

  3.幼儿已经观察过落叶的现象,捡拾过落叶,绘画活动中给“梧桐树叶”涂过色。

  活动过程

  1.欣赏幼儿绘画作品,引发对叶脉的关注。

  (1)教师:秋天到了,梧桐树的树叶都飘落下来了。昨天,我们用笔把这些美丽的梧桐树叶都画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眼中观察到的梧桐树叶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关注画有叶脉的树叶)这幅画好像和别的有点不一样,这些线条是什么?(引出叶脉)小朋友们画的叶脉是什么样的?

  2.观察梧桐树叶的叶脉,探索其结构。

  (1)自由观察实物。

  ●教师:我们仔细看看梧桐树叶的叶脉到底是怎样生长的。请每人拿一片树叶观察,你觉得观察哪一面会把叶脉看得更清楚一些呢?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及时肯定有的小朋友既能观察叶子的正面又能观察叶子的反面。

  (2)细致观察并交流。

  ●教师出示叶脉PPT:我们一起看一看、说一说叶脉是什么样的。

  ●认识主脉和侧脉。

  提问:你发现叶脉了吗?有几根非常明显的叶脉?(引出主脉)主脉是从哪里生长出来的?一直长到什么地方?除了主脉,还有其他的叶脉吗?(引出侧脉)侧脉是怎样生长的?

  (3)用放大镜观察细脉。

  教师:除了主脉和侧脉,还有其他的叶脉吗?我们用放大镜来仔细看看,你看到什么啦?你发现了叶脉的什么秘密?(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时,引导幼儿顺着 叶柄向下看,发现叶脉由粗到细、像许多的管子连接 在一起、像一张大网等秘密。)

  (4)幼儿在记录单上绘画自己观察到的叶脉。可 边用放大镜观察边绘画。

  3.讨论叶脉的作用。

  (1)教师:叶脉为什么会长得像一张网?为什么 会粗细连在一起,一直生长到叶片的各个部分?叶脉 有什么用?

  (2)(观看PPT)叶脉输送养分:植物通过根在泥 土里吸收水分和养料,然后传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为了传送养料,植物从根的末端开始,经过茎到叶子 的位置,这些管子藏在茎里面,平时是看不见的,但 是到了叶子里面就变成了更细更小的分叉的管子, 它们就是叶脉,我们从外面就能看到。

  (3)支撑叶子:叶脉就像我们身体里的骨头,把 叶子支撑起来。

  4.拓展。

  (1)教师:除了梧桐树叶长有叶脉,其他的树叶 也有叶脉吗?幼儿自己选择不同形态的叶子进行观 察、比较。讨论交流:它们有叶脉吗?它们的叶脉是 怎样生长的?和梧桐树叶的叶脉一样吗?

  (2)小结:树叶的形状不同,叶脉生长的形状也 会不同,但是它们都会有叶脉,叶脉可以帮助树叶输 送养料和水分,还可以起到支撑树叶的作用。

  活动延伸

  1.收集更多种类的树叶,观察并记录它们的叶脉。 2.教师记录并组织幼儿讨论他们自己提出的关 于叶脉及植物的问题,引发幼儿对植物的学习兴趣。

  评析

  秋风吹起,落叶似彩蝶在空中飞舞,它引发孩子 去追赶,去摆弄……章丽老师利用幼儿园内随处可 见的梧桐树叶,引发幼儿“探索叶脉的秘密”,不仅能 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而且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对 植物的好奇心。本次活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幼儿知 道了一些关于叶脉的初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 了幼儿对身边事物和科学现象主动关注的态度和亲 近大自然的积极情感。

  幼儿的学习是自身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实 施课程时,教师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活动经历,使 后一个活动成为前面活动的继续。本次教学活动一 开始,教师先让幼儿在画板前互相欣赏自己前一天 画的梧桐树叶,一方面感受树叶的色彩丰富和美丽, 另一方面自然地引出新话题:××小朋友画的树叶上 还有一些线条,为什么会有这些线条?这些线条叫什 么?幼儿探索的积极性自然被激发出来了。

  “观察”是本次科学活动的重要方法。应对“能细致观察梧桐树叶叶脉的结构特征”这一目标,教师在这一环节又分为四个步骤层层推进:

  1.自主观察叶片。先由幼儿独立观察自己手中的一片树叶,自主发现梧桐树叶叶脉是什么样的。教师指导时注意关注幼儿是怎样观察的,是否观察到叶的正面、反面,看到了一些什么。

  2.交流观察结果。面对PPT放出的大大的叶片,孩子们叙述自己观察到的叶脉的特点,在共同分享中扩大认知经验:梧桐树叶上有主脉,还有从主脉上生出的侧脉。引出继续观察的新话题:梧桐树叶上还有什么秘密?

  3.深入发现细脉。在放大镜的帮助下孩子进一步发现了叶片上的秘密:有许许多多相互连接的细脉,叶脉像网二样分布在整个叶面。

  4.表现叶脉。在梧桐树叶轮廓图上记录下自己对叶脉的观察结果,因为这里的“画一画”是提供机会让幼儿表现对叶脉的认识,所以教师事先准备好了梧桐树叶轮廓图,避免幼儿花费比较多的时间画树叶,使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在紧扣教学目标方面,“画一画”使幼儿的认知经历从感知到表现、表达,易于所获得的新知识的巩固和内化。

  本次教学活动教师除运用记录表外,还提供了放大镜。.这一材料的提供不仅可以让幼儿发现密密麻麻、细细的叶脉,而且可以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工具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叶脉的形态、像网一样的细脉,而且在记录叶脉时,有的幼儿还边画边看,边看边画,充分运用放大镜的观察效果进行表现。这些都为幼儿理解工具的作用,理解发明创造的重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代媒体技术已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只有用得合适,用得恰到好处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效能。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两次运用PPT:一次是在幼儿独立观察后,需集中交流初步的观察发现时,教师在屏幕上呈现出一片漂亮的叶脉清晰的梧桐树叶,这样就把小的观察对象放大显示出来,利于集中幼儿注意力,还可以将各人观察发现的现象进行充分的交流,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主脉和侧脉的形态。第二次是在讨论叶脉的作用时,呈现给孩子们一棵有树根、树枝、树叶的完整大树形象,并通过简单的动画将植物吸收、传送养料和水分的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充分地发挥现代媒体能变静为动、变看不见为可视形象的特点,让幼儿的学习变得生动、形象,可接受、能理解。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感受和理解歌曲内容,并能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根据想象替换歌词,并能用肢体动作表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3、尝试与同伴创编各种动作,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重点

  能跟着节奏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

  活动难点

  根据想象进行创编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魔术棒、幼儿座位围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一、营造轻松环境模仿各种动物

  1、师:今天我是一位魔术团的魔术师,我要把你们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或动物,现在的魔术要开始了。

  2、出示魔术棒,教师以一种神秘的口吻合小朋友们讲“这是一根很神奇魔力的魔术棒,现在我要把×××小朋友变成××”。现在要念咒语了“你会变,我会变,变成一只小鸟”被指到的小朋友,做小鸟的动作(张开翅膀飞来飞去)。

  3学习咒语“你们想不想试一试,那就要和我来学习一下咒语”幼儿和教师一起念,你会变,我会变,变成一个什么啦?幼儿有节奏地回答,你会变,我会变,变成一个××。

  4、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游戏(如教师指向一个幼儿,全体幼儿根据想象自由回答。如变成哟个大西瓜、变成一个大皮球。)

  三、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很好听的歌曲《你会变》我们一起来听听

  1、欣赏歌曲,提问:你觉得这首歌听起来怎么样?

  这首歌听起来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歌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歌曲中的歌词)

  2、教师清唱一遍,提问

  你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幼儿根据听到的回答)

  四、学唱歌曲,感受快乐

  1、跟着老师清唱一遍,引导幼儿学唱

  2、跟着琴声学唱

  3、跟着音乐伴唱,完整唱歌曲

  五、替换歌词,感受创编和表现的快乐

  师:刚才我们再魔术下变成了很多有趣的东西,现在我们把它加到音乐中,可以加上可爱的动作。

  1、幼儿替换歌词。你会变,我会变,变成一个什么了?自由想象,并在音乐中边唱边表演

  2、幼儿自由组合,想象歌词并用肢体语言来表现

  六、活动小结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排积木活动中,体验力的传动现象。

  2、尝试同伴之间的互相合作,有一定的团队精神。

  活动准备:

  中型长方形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知积木排列的方法。

  幼儿分组拿积木进行排队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如何给积木排队的。

  请幼儿分组师范,重点介绍间隔排队的方法。

  2、幼儿集中学习间隔排队的方法。

  幼儿分组尝试间隔排队的方法,在操作中幼儿如果不小心碰到积木发生"传动"现象,引导幼儿注意观察。

  教师:为什么前面的积木倒下来,后面的积木也会跟着倒下来呢?

  3、全班合作排列积木。

  教师引导全班幼儿合作排列,感知和做的快乐。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就是让小朋友在玩积木的同时探索积木的排列方法。在此过程中小朋友在排列时都按照搭积木的'方式排列,或是紧挨着排列。只有周哲皓小朋友的排列方式是有间隔的排列方式,因其在家时玩过这一游戏。请周哲皓小朋友示范后,其他的小朋友都开始模仿他进行排列。

  在巡回检查时我发现周雪在排最后一块积木时,由于放的不稳而倒下去时整个一排积木就全部倒了。当时周雪很惊讶,愣在那不动了。陆续的其他的一些小朋友也出现了这一现象,有些小朋友开始抱怨了排不好。我让周雪将她在排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现给孩子们看,并告诉他们这是“传动”现象。并让幼儿尝试共同合作排列积木,再次体验“传动”的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有几组发现积木倒了一段就不倒了。在我的引导下小朋友发现积木在排列时的间隔能超过积木的长度,过长的话后面的积木碰不到前面的积木“传动”现象就中断了。在不断的探索中孩子们还发现,把积木排成半圆形、圆形也能观察到“传动”的现象。但是积木之间的排列的角度、间距都要掌握好。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不但感受到积木“传动”现象带来的乐趣,还感受到了同伴间合作的乐趣。

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动背景

  《均衡膳食营养 促进幼儿健康的实践研究》是我们的园本课程,在经过了几年的学习和研究之后,我们的孩子对膳食营养已经有了较多的积累,并且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家庭的饮食,但是其中还存在一些挑食、偏食等饮食习惯上的问题,因此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并开展了《培养幼儿良好膳食习惯》的区级课题,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在我自己的班级,一些孩子不喜欢吃菌菇,因此结合课题和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开展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正确判别和掌握常见的几种菌菇的特征,并大胆表述出来。

  2.通过加深了解菌菇的营养价值,从而爱吃菌菇。

  三、活动准备

  常见的几种菌菇实物、PPT活动重点 正确判别和掌握常见的几种菌菇的特征活动难点 了解菌菇的营养价值,进而爱吃菌菇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1.师:小朋友们,今天和王老师一起到新的教室里做游戏,怎么样?走,我们挎起我们的小背篓,出发喽。

  2.师:看看,前面有一片绿绿的草地呢,瞧,草地上好像长出了好多东西,我们去把他们都采到自己的小背篓里吧。注意,大家要分散开,仔细找找,都要找到自己的背篓里。

  3.师:全部采完,我们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休息喽。

  (二)判别和掌握常见的几种菌菇,并大胆表述1.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把地上的东西都采到了自己的背篓里了,现在就请你们仔细的看一看,你采到了几个,有哪些你是认识的?一会请小朋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幼儿仔细观察,并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表述。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等方面介绍一个菌菇。】

  2.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的很好,在我们的背篓里有很多的东西,有蘑菇,有香菇,有草菇,有针金菇,有平菇,那还有两种东西,他们长的有点很特别,谁愿意来说一说,他们有哪些区别?【引导幼儿从形状和颜色等外观观察杏鲍菇和鸡腿菇的区别。】

  3.师小结:杏鲍菇要比鸡腿菇大一些,而且杏鲍菇的上面是灰色的,而鸡腿菇的颜色是白色的,而且鸡腿菇的形状有点像我们常吃的鸡腿。这么多各式各样的东西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菌菇。

  (三)了解菌菇的营养价值,进而爱吃菌类。

  1.菌类的营养介绍。

  (1)师:认识了这么多的菌菇,那你们说说这么菌菇都有哪些营养呢?

  幼儿经验的回忆,个别经验拓展到集体幼儿。

  (2)小结:菌菇对我们的身体有非常多的好处,第一个,它的营养成分很多,比其他的蔬菜要高出来很多;第二,它能增强我们的抵抗力,让我们的身体少生病;第三,它特别适合肥胖的人吃,他们吃了不会长的更胖了;第四,它非常适合小朋友吃。

  2.解决问题,让每个幼儿都爱吃菌菇。

  (1)师:菌菇既然有这么多的营养,那你们都爱吃吗?

  (2)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那些不喜欢吃的小朋友也爱吃这些菌菇呢?

  幼儿自由表述,并讲出理由,老师在一旁指导。

  (3)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的好办法,王老师也想到了一些办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可以把这些菌菇切的小小的放在汤里面,或者是包成馄饨,再或者,我们把这些菌菇装饰一些,让他们从外观上吸引这些小朋友。

  (四)活动延伸师:刚才大家都想来很多的办法,可能真的有效哦,能让我们一起都爱上吃菌菇,回家可以告诉爸爸妈妈们,都去试试吧。

  五、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中,我认为优点是我采用实物的形式,更便于幼儿的观察和理解,在通过讨论、经验的回忆,让幼儿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和表达的机会。

  缺点和不足,我认识在活动中,部分营养的环节,图片的选择还有待完善, 让选取一些更具有代表性的图片。

【实用的大班教案集合七篇】相关文章:

精选大班教案范文七篇08-13

精选大班安全教案汇总七篇08-15

实用的大班健康教案4篇07-01

实用的大班安全教案四篇06-07

实用的大班安全教案4篇05-21

实用的大班美术教案3篇04-28

实用的大班教案汇编7篇04-10

精选大班教案集合8篇06-28

实用的大班春天来了教案3篇08-01

【实用】大班语言活动教案7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