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06 14:26:5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

  本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

  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成功之处:

  纵观这节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使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结合观察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欣赏有关图案、图片的对称美,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美德熏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剪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给他们分类,即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来认识轴对称的概念,让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从而探索、发现出图形中的轴对称特征,然后让学生体验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验数学的价值。本节课我抓住对称图形的特点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一幅副精美的对称图片,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1.对能否列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对称现象,能否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做”出一些轴对称图形。都能给与恰当的评价。

  2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不足之处:

  1、练习的层次性。在设计教案时我就在思考如何在练习中体现层次性,一直没有能够得到满意的解决。

  1、导入自然贴近学生生活,但有些平淡。在处理本节课的重点时,处理得过急没有注意到个别差异。

  3、教师的语言不够丰富,对学生激励性的语言不够,希望以后在这方面能做得更好一些。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2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一、创设情境教学。

  请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

  1、出示轴对称物体:天安门、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2、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这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学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二、动手画一画,折一折。

  通过把同学们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天安门、飞机、奖杯等)进行分组操作讨论,得出结论——图形对称后,两边完全重合了,从而得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这是本节课的第二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学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导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探究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三、想办法做出以各轴对称图形、并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是本节课达三次操作安排,且是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较为正确系统的认识之后,意在操作活动中巩固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学生这次操作活动手段是多样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的。

  三次的操作活动目的不同,所产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学生在这次活动中,通过有序、有层次的操作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以认识,充分概念之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本节课最大感受是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所有的练习和操作活动较为自然的串联在参观的情景中,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兴趣浓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3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但是我觉得,在动手操作的同时,还要动脑思考,我班的学生在这方面很不到位。由于课前我没让学生准备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因此,在上课前,我帮全班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份学习材料,在探究“想想做做”第一题时,大家都通过动手找到了轴对称图形,并找到了它们的对称轴,但是到中午完成练习册时就错误百出,学生知识机械地完成作业,没有真正动脑思考,没有真正的理解对称轴这个概念。

  还有,画出每个图形的另一半时,我强调了先找出一些关键的点,我把它称之为“对应点”,学生找出对应点以后就很容易画出另一半,但是由于书本第三题的图形比较简单,几乎没有学生发生错误,但是练习册中出现复杂的图形时就无从下手了,如

  有一半的学生画成了上图,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可能我对“对应点”的强调还不够,方法知道还不到位,在明天学习平移这一内容时应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

  今天教学了轴对称图形,这一课学生的知识准备比较好,因为在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时学生就研究到一些,所以昨晚布置让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一张正方形纸让他们在家折一折,找出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这些对称轴。课上在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后我让学生观察、交流了这些对称轴所在图形的位置后让学生在书上的长方形、正方形上用点线画出对称轴。“想想做做”的第一题学生在动手对折图形后再判断出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还是较为简单和顺利的。第二题中观察图形判断出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基本无问题,但画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存在的差异就大了。大多数学生出现漏画即找不出全部的对称轴,这可能还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高低决定的,看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完全依靠动手对折也有些不太实际,正如有些学生说我是把图形想象成怎样对折看能否完全重合的。有些学生是试着画一画,再想象对折看是否完全重合的。这的却比起让他们对折后再画出对称轴是一个飞跃。课后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找有没有轴对称图形,自己试着画出些可爱的轴对称图形,同样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的。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4

  《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十一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为概念课。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基本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双基训练要求是

  1、初步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

  2、学会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曾经何时,我们数学老师们都在思索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老不爱学数学?上海市1998年的一份调查揭示:92%的学生不爱学数学。即使数学考试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不爱数学。我们曾经都把这归纳于数学学科是抽象的,知识是枯燥的。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昭示下,我们恍然大悟,我们过去苦苦追求的让所有学生都爱上数学原本根本就不可能的,因为我们让学生学习的教材内容,原本就没有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我们的数学学习内容根本就是为了培养数学家的东西。这就决定让学生喜爱数学只能是空中楼阁。记得荷兰的教育家拂雷登塔尔提出:“数学是现实的,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新制定的数学课标对数学教学也提出了要求:数学学习的内容与形式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结合以上理论,也简要谈谈本人对数学课课改理念的粗浅理解,我觉得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做到:

  1、让学生觉得课堂上他是快乐的。

  2、让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究、应用数学。

  3、数学的学习不能仅仅着眼于追求单一的分数,应该追求一种更高一层次的对学生的发展有所作用的东西。所以,本节课我对教材做了一些偿试,在把握教材双基要求的同时,教学设计上力求体现“生活数学”、“美与快乐数学”这二条基本理念,力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数学是美的、数学是快乐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力求让学生用快乐的方式去做数学,用快乐的方式去用数学。

  根据以上设计理念,本节课我设计了:猜——折——画——摆——展五个环节。对于概念的揭示摒弃了过去概念课繁琐的推理过程,改之为游戏、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对概念的应用,也改变已往简单的作业本练习方式,改之为轻松活泼的活动。这样的设计,目的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在活泼的动手实践中发展思维,丰富眼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的美与数学的快乐,让学生不再惧怕数学,不再把数学学习当成是老师要他学的东西。

  本节课中,第一个环节中的游戏的设计,在为创设情境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游戏中唤醒生活记忆,初步感知数学概念的生活原形。为猜测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搭路铺桥。第二个环节与第三个环节的折与画,用手指比划,既是对概念的进一步感知,也是概念的初步应用。对新知起巩固作用。练习中用学生喜爱的“爱心”置换课本练习题毫无意义的图形以提高兴趣。“爱心”后面“抽象的眼睛”的对称轴学生不容易画,是让学生明白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乃至思考问题要着眼于整体,同时也是为了下面摆轴对称图形来点启发。第四个环节介绍轴对称图形的应用与摆轴对称图形,在使本课的学习内容得以综合应用,拓展提高的同时,同时体现一些人文的东西和学科综合的东西在里头,也使数学学习与艺术创造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让数学回归于生活,就用于生活。第五个环节的展示,是为了让学生在展示中体验成攻感受,同时也为了在交流中从他人的成攻的作品中得到一些启示,实现不断创新。最后,对学生课后提的二点要求,是作业的生活形式化。让学生用最乐意的方式实现课堂的延伸。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5

  讲过[轴对称]这节课,我有了新的熟悉,以下是我的几点收获:

  第一、要明白课一开始复习对称轴是为了什么,也就是要明白你的每一节课上每一处的教学设计的意图。我想,在这里复习对称轴是为了唤起学生已有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生活经验,同时为本节课进一步熟悉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探究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轴对称图形上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距离)相等做铺垫吧!

  第二、在我让孩子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学生说的都是生活中的物体,这时老师可以指出我们今天钻研的轴对称图形是平面图形,比如他们说黑板,课桌时,我可以适当的加以纠正“黑板,课桌的面是轴对称图形”!

  第三、开始让学生指出图形的对称轴时,不能只让她们简单地用手比划一下,而是应该让他们在书上画一画,语言上的叙述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规范严谨。比如说:中间那条线是对称轴,应该是“上下两条线的中点的连线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

  第四、在处理本节课的重点“在操作中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时”,老师一定要放手,主动权给孩子,重点要让学生说,,然后他们才会画。先让学生找一对对称点,然后连接对称点,从图中发明两条虚线相交之处有直角符号,直角符号表示两条虚线垂直,这样才会清晰地发明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是垂直的关系。接着再数一数点A和其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知道点A与其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这两个特征要给孩子时间去操作去发明去尝试,尝试才有发明,发明才有创新!耐下心来,总有学生会发明的!

  然后再找其他对称点,去验证这两个特征,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没有经过具体的操作,学生是发明不了的。经过几次这样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明白轴对称图形上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距离)相等,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熟悉。

  第五、在发明对称轴两边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之后,还要指出特殊的一类点:对称轴上的点,他们的对称点在哪?使学生明白点沿着对称轴折过去之后跟谁重合对称点就是谁,从而他们才明白这一类点的对称点就是它本身,也在对称轴上。

  第六、要给学生强调画图的时候要用铅笔和直尺,而我在课堂上只强调了画图要用直尺,这一点以后一定改正。

  第七、在讲本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补全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最后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类画图题的方法步骤:

  1 “找”,找出图形上的端点或者说要害点。

  2 “定”,根据对称轴确定每一个端点的对称点。

  3 “连”,依次连接这些对称点,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小学阶段的画图,还是要给学生规范方法步骤的。

  我课堂上的组织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假如有学生提出质疑,要及时肯定赞扬,激励他的思量过程,思维习惯,久而久之,数学课堂上该有的思量味儿才会越来越浓!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6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一、创设情境教学。

  请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接着1、出示轴对称物体:天安门、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2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这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学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二、动手画一画,折一折。

  通过把同学们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天安门、飞机、奖杯等)进行分组操作讨论,得出结论——图形对称后,两边完全重合了,从而得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这是本节课的第二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学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导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探究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7

  在家网上教学已经3周了,上一周我们班学习了本册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其中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我是这样做的:

  1、直播同步观看《同桌100》课例视频。

  在保证所有同学都在线的情况下,采用了集体观看课例视频的方法进行本节课的授课。探究轴对称图形时,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蝴蝶、蜻蜓、树叶、天安门照片,实物图片引入,初步发现“对称”的特点。接着通过“剪一剪”的活动,对折,画线,沿线剪一剪,制作并剪出了一件小上衣,直接揭示出像上面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位老师的授课环节就是按照书上的顺序进行授课,到这里时,我觉得我们班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学生还是停留在对称的含义上,能感知出它是对称的。

  接着我暂停了视频,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找身边的对称现象。并且将学生找到的身边的对称现象的轮廓利用媒体展示出来,自然而然地把对称现象中的立体图形引向平面图形的探究。让学生通过“对折”到“完全重合”不同认知层面来验证图形是否对称,从自发的、粗浅的“对折”,到更加严谨的“完全重合”,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得到了发展,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2、作业布置

  利用钉钉家校本和《同步课堂》开展了“剪一剪”、“猜一猜、“画一画”三个活动作业。通过“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对称轴”,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对折后对称轴两边完全重合。

  在此基础上,利用《同步课堂》布置同步练习让学生根据图形的一半猜整个轴对称图形。

  最后,通过“画一画”活动,从“实物图形剪纸”到”画轴对称平面图形”。

  对线上教学的反思:听课学习是采用钉钉直播和观看《同桌100》,作业布置采用《同步课堂》、《小猿口算》,和家校本上传作业图片的形式。网课刚刚开始的第一周,孩子们还没有完全从寒假的状态中调整过来,进取心不强。书写时漫不经心的随意涂改,作业很难做到书写工整。部分家长没有掌握网上学习的技巧,没有按时进入直播间听课。作业提交也不及时,不完整。直播课堂师生交流互动有限,不能很好的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情况。

  诸多的问题,不可能一次沟通就改正。在接下来的这两周里,通过家长会的沟通,微信沟通,电话交流,微信群内的表扬,情况有很大改善。

  面对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都是挑战,但我们能做的是认真做好当下的每件小事,脚踏实地。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8

  案例背景

  新课标倡导:数学课堂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使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只有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最感兴趣。这样看来,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应当是数学学习的背景,在平时教学中,笔者比较注重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渗透生活味,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建立起联系,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从而让学生慢慢明白、感悟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可以用我们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释和解决。

  学生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并不是从概念中获得的,而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与操作,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解轴对称图形以及对称轴的概念,而这需要通过大量的观察以及动手操作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必须加强学生自己的操作与实践。

  设计意图

  针对小学生年龄偏低,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的实际情况,我一开始就借助一幅儿童非常熟悉而又滑稽的大头娃娃的头像,通过“眼睛的不对称,让学生想办法使其变成对称”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形成表象。这样的过程做到了“寓知识于游戏,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

  教学片断

  (一)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纸,先对折一下,然后随你剪一个什么图形,再展开,并观察一下,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主地剪纸,同桌间讨论各自的发现。)

  师:谁愿意把自己剪的图形展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纷纷上来把剪的图形放到展示平台上。)

  师: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居然剪彩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形,真不简单!那谁能够说说这些图形的共同点吗?

  生1: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

  生2: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都能完全重合。

  师:讲得真好,那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吗?

  生: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讲得真棒!那你能告诉我中间的这条“折痕”叫什么吗?

  生: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讲得太好了,我们一道把这位同学刚才讲的话齐读一遍。

  (教师出示概念的投影,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里,我把美术课中的手工剪纸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学生通过自己动脑、随意剪纸,各有创意地剪出了不同的图案,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就在学生剪纸“玩”的过程中,学会了轴对称图形以及对称轴的概念。

  (二)研究生活中树叶的对称情况,加深理解: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实践,知道了什么叫轴对称图形。现在我们把课前准备的树叶拿出来,小组讨论一下,按今天所学把它们分成两大类,好吗?

  (学生讨论,把带来的树叶分成轴对称图形和不是轴对称图形的两大类。)

  师:谁愿意把“轴对称树叶”放到展示平台上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说一下你的想法。

  (学生上讲台展示“轴对称树叶”,并说理由。)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里,我让学生把随手可得、极为常见的生活中的树叶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学生的合作、研究,让学生在加深理解所学“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数学思想,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案例小结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这两段话,正体现了新教材的重要变化----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学习内容更贴近实际,同时强调了数学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现实性的生活内容,能够赋予数学足够的活力和灵性。对许多学生来说,“折纸”“剪纸”是很感兴趣的内容,因此,也具有现实性,即回归生活。让学生感知学习数学可以让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学习的数学应当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身边的数学”。这样,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学生就能在游戏中学得轻松愉快,整个课堂显得生动活泼。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适时教诲和适时表扬,令学生的心灵得以纯洁,精神得以振奋,行为得以矫正,这样,可以让他们中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作用,可以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同时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等,使学生感受到民主、平等、积极、愉悦,从而他们才可以敢想敢说,个性充分张扬,健康心理也得以培养,课堂也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悟到:新课堂,学生不再是接受的“容器”,而应是可点燃的“火把”;新课堂,学生不再是“配角”,而应是活动的“主体”;新课堂,不再是机械的训练,而应是注重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新课堂,不再是教师在表演,而应是学生在交流合作。

  面对新课标,我们如何从过分强调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开始向关注学生人格发展的健全性、全面性思考?如何从过分强调严格划一的统一要求,开始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发展?如何从偏重知识传授、智力开发,开始向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情感体验等非智力因素的思考?又如何从偏重课堂教学具体环节程序的设计,开始向注重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而努力?是否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按上面这种教学模式来上?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索和探讨。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折一折,画一画,找一找,说一说等一系列有序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体验探索的平台,突破了难点。这样的设计提供了让学生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较好地体现了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明确对称轴条数的不同。首先让学生用长方形纸对折并发现长方形的对称轴,进而通过对不同折法的观察发现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在此基础上学习画长方形的对称轴。接着让学生尝试探索正方形的对称轴,并通过对不同折法和画法的研究发现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最后通过不同梯度的练习,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对称轴,要找准画好对称轴,必须明确什么是对称轴,但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让学生从折一折的活动中去发现、理解,有了动手操作的经验,再让学生探究怎样画长方形的对称轴,这样的程序可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准确理解和掌握对称轴的含义及画法,最后配上动态的课件展示,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但课后我觉得课堂效果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教学设计的优势,主要原因是不敢放手,总怕学生对前面的知识理解不透彻影响新知的接受,因此,前面复习时间较长,因而显得前松后紧,几个重要的练习没有保质保量完成。经过老师们认真细致的评课及自己的反思,总结为以下几点:

  ⒈把科学与数学融为一体,体现了各学科间的整合;

  ⒉课件设计合理,运用得当;

  ⒊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体现了练习的多样性;

  ⒋挖掘教材较深,课堂调控地较好;

  ⒌引导学生从折出对称轴到画对称轴过渡自然;

  ⒍注重语言的严密性及细节问题的指导;

  ⒎前面复习轴对称图形的时间应适当压缩,后面折、画的时间应充分;

  ⒏正方形对称轴画法在课件里的总结语存在不准确的地方;

  ⒐板书的内容应接近本课重点难点内容,并具体些更好。

  ⒑学生自己能总结出来的知识,老师不要去代替,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0

  《轴对称图形》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但学生平时没有过多的留意积累,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了一些轴对称图形,用于拓展学生认识的范围。

  本课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体会知识的形成,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察中也学到很多知识,并且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个别学生的注意不够,并且运用多样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展示自我的勇气。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1

  本课教学内容在课本的基础上作了一些调整,包括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对称轴、作轴对称图形等内容。

  最大的优点是:两个重要的题型能够比较地理解和掌握,已知直线和直线的同侧有两点A、B,在直线上求一点P,使点P到点A、B的距离相等;已知直线和直线的同侧有两点A、B,在直线上求一点P,使点P到点A、B的距离和最小相等。

  最难处理的问题是第二个典型应用的引导,作法为:作点A关于交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B,交直线l于点P,证明这个点使距离之和最小很好启发引导,但是为什么能够想到这样作图,是比较难处理的问题,我在设计这个问题时,要求学生把直线想象成镜子(平面镜),由点A经过平面镜看点B,光线经过的路线就是最短的路径,因此,使我们选择了这样的作图方法。更难的应用,已知∠XOY,和角内部的点A,在OX、OY上分别作点B、C,使△ABC的周长最小。引导学生思考时,还是可以把OX、OY看成两面镜子,学生理解起来能够更便利些。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2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就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使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咱们班谁画画画的最好?”在孩子们的呼声中亚圣站了起来!我接着说:“老师要和亚圣比一比,我们都来画一个笑脸,看谁画的好看!”孩子们都很兴奋,他们想看看结果究竟会怎样。亚圣认真地画了起来,我呢,也拿起了粉笔……等我们画好后,孩子们放声大笑!因为亚圣画得很漂亮,而我画的笑脸却是一个眼大、一个眼小,耳朵也是大小不一,可以说丑陋无比!我也笑着说:“为什么大家都说我画的不好看啊?我看着倒还不错!”有孩子说:“我们的两只眼睛应该是一样大的!这样画,太不美了!”还有孩子说:“如果从我们的身体中间画一条线,左右两边应该是对称的!”……我表扬了所有发言的孩子后说:“看来大家的审美标准是一样的,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感受一些美丽的事物,这些美丽的事物有着一个共同点,我想亚圣已经知道了这个共同点,否则他怎么画的这么漂亮呢?老师相信你也会发现其中的奥秘!”(其实这个奥秘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接下来,通过多媒体,我向学生展示了众多现实中的照片和一些学生熟知的平面图形,让他们一步步感受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整堂课教师将学生的观察思考操作过程与媒体的演示过程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体验着轴对称图形的美,享受着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3

  今天,尝试上了一堂数学网络课,内容是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借助网络,展示具体的图形、形象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并结合学生动手操作,运用试一试、剪一剪、围一围、折一折等方法,通过不同折法,师生共同小结得出结论: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从而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当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让学生进行操作,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过程中,验证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先把纸对折,画上简单的图案,然后再剪,剪好后再展开,就成了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本节课教学中,由于三年级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不高,(上网速度慢、文字输入慢)再加上学习内容比较多,因此,尽管博客网站图文并茂,完全照课本内容顺序安排,有难度的地方还有提示,比较适合学生自学,但是,还是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最大的感受是:首先要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其次是把握好,学生在课堂上不需要所有的内容都进行回复,这样会浪费时间。第三,我觉得专题博客网站更适应学生的课后拓展学习,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因为学生接受能力有强有弱,不可能象学生做操“齐步走”一样学习,再说网站上还有很多没有学习的拓展性的内容,如:进入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进入超级链接,可以到其它有关网站上进行学习,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给课堂教学以补充。因此,课堂教学只能是一种引导,而不是结束,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使数学学习由课内拓展延伸到课外。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专题BLOG网站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更有价值。我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4

  《轴对称图形》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创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1、从兴趣入手,以兴趣为先导,创设了轻松的心境。针对小学生年龄偏低,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的实际情况,我借助游乐场里的游乐项目有哪些入手,这样做到了“寓知识于娱乐,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找出数学规律,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的“数学思想”。

  2、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我安排了剪一剪、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对称图形的内在美。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

  3、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上完本节课后感到自己的教学机智还不够敏锐,一些细节的处理不完善。如: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时,有一个同学拿着自己三角板说是轴对称图形,这是我应该把这个三角板拿起来给全班同学看看,以免让学生误会所有的三角板都是轴对称的。还有,上完本节课后感到自己的语言连贯性有待加强。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5

  本课的教学是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创新的能力;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

  从整个过程来看,《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是完整的,我主要分成了:激趣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合作探究、练习、小结和欣赏对称图形这五个部分。也许这就是我进步的一点地方了。

  在各位老师真诚的点评下,我对自己的这节课有了更好的认识:

  1、最大的缺点,重点不突出。整节课有点像完成任务,很快就过去了。

  2、剪对称图形环节,是不是可以直接让学生看书,再剪。

  3、练习讲解中,应先讲解简单的,再讲复杂的;另外,应重视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错误。

  4、最后的欣赏环节是不是可以改为让学生自由发挥,再一次剪对称图形。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得到更多这样的点评,也能够在这样的点评中不断进步。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反思06-12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06-09

《图形和变换》教学设计07-14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07-05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27

《江南》教学反思08-30

《翠鸟》教学反思08-26

观潮教学反思08-24

刺猬教学反思08-23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