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日记

时间:2023-06-16 18:12:30 日记 我要投稿

【精选】游记日记范文集锦八篇

  一天又结束了,我们一定有不少所感触的事情吧,是时候写好总结,写好日记了。如何把日记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游记日记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游记日记范文集锦八篇

游记日记 篇1

  入眼是蔚然林海,它们在我脚下的丘壑上肆意的生长着,看不清它们是否昂然向上,笔直挺拔的身躯努力生长想要“木秀于林”,更望不见它是否就像我在路旁看到的树那样用蜷虬的根攀附在脚下的一小块岩石上,坚韧的根部还裸露在外面。这里的人就像根攀附于岩石一样依傍于这个属于他们的世外桃源。

  我不由的想到了“穷山恶水”这个词,这是我走出村落,去到盘山公路山顶的第一个想法。这这座山有多高我不知道,但是放眼望去群山绵延在我的脚下,附近连一座可以与之比肩的都没有。

  稍稍安慰我的是这座山上有很多的褐马鸡,还有见过却叫不出名字的动物,它们会在公路两旁的灌木丛里栖身,听到我们的声音便“扑腾扑腾”地飞走,或“啾啾啾”地发信号警戒。这极大的满足了我的猎奇心,因为这是我极少看到的东西。

  记得刚进村里,水泥路面早已被腐蚀的不成样子,车轮压过石子调皮的跑开了,弹射发出的声音“砰——砰”的响着。有的`地方还有黄泥突兀在破烂不堪的路面上,被车轮捏成了小山一样的“土丘”。

  一群人在路边的“场面”上晒着太阳,聊着天,打着扑克。都是一些没有走出去的大山的老人们,不由的我脑海中相同的记忆也被勾了起来。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在经历着相似的事件。不过我的记忆力不全是老人,还有孩童玩着路边的泥巴,我脏乎乎的手在帮一个“嫩黄色衣服”驱赶夏天吸血的蚊蝇。

  村里寥寥几户人家,有窑洞,有彩钢房却不见每个村都能见到的平房。它们各自盘踞山头,似乎是要自立为王的意思,但是他们彼此的交谈却没有距离感。

  我听着犬吠,闻着花香,踏着青草,走上了山,走累了就坐在草地上,不经意间鞋子上沾满了绿色的汁液。这是热情好客的“居民”想让我伴着草香,洗去浮世的污浊。

  忽然“咕咕鸣”,鸡叫了起来,现在大概是中午,我疑惑鸡在中午也会鸣叫吗?可一个人想终是没有头绪的。从老乡口中我知道一家到另一家并没有固定的路,往往是踏着青草走的,看那塌陷下去的青草,顽皮的冒出头来想要挡住人们的步伐。看着远处的农田、水塘,心中想起这样一句话“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终于,入眼是篱笆围成的小院,坐落在比较平缓的坡上,有的篱笆还生出了绿色的藤枝, 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不得不叹服。推开小栅,入眼是和屋子齐平的玉米杆,一条小黄狗卧在地畔。

  我推开褐色的裱着纸窗的木门走了进去,这是外屋,对着门的是一只快要掉漆的红柜子;长条凳靠着它摆放着,上面褐色的漆也鼓了起来即将要脱落;进里屋的门旁边有一只用铁丝箍着口的瓮;苇子编制的盖黑黢黢的,上面放着一只白色的铝制舀水。

  走进里屋,一个n字形的窗口,分为两个部分:最上面的是裱纸的窗户,下面是几块玻璃,说不上采光充足,也算是够用。窗台宽大,温壶放在上面,一点也不用担心它会不慎“失足”。炕上偶尔凹凸不平,但是十分温暖。说到这不得不提这个功劳巨大的灶台了,虽然它在众多陈设当中并没有多庞大的身躯,但功用却是一点也不少,吃饭、烧水、睡觉没有一个可以离开它的。灶台与炕由一个通道连接一直到墙的最上面,开一个朝天的口,用来导烟的同时炕也会热乎乎的。墙体呈弧度,愈向上空间愈小,外面抹着一层腻子。

  身体愈来愈热,穿着保暖背心的身体已经隐约出现汗渍。灶膛内的火燃烧着,上面沸腾着的热水咕嘟咕嘟冒着气泡。我忽然想起窑洞的特点“冬暖夏凉”,现如今虽然刚过秋风,但是这山里已经是渐凉了,在冬天一定是这膛火发挥最大功效的时候吧。

  我起身出去打量这个我刚开始没怎么注意的窑洞,刚出门外边的狗吠了起来。心里纳闷第一次进来的时候怎么没叫?现在想起可能是狗已经太长时间没有见到过陌生人了,所以懈怠了它的工作,而我再次出现在他的眼前它才反应过来吧。

  在思绪中我早已越过了千万重山。

游记日记 篇2

  【原文】

   二十四日晨餐后,仍渡西南门大溪候车夫,久之发,已上午矣。南十里,新田铺。其处山势渐开,正在西华山之南,回望诸岩突兀,俱并成一山,只有高下,无复剖裂之痕矣。又十里,饭于联桂铺。又二十里,过马鞍山为横石铺,于是复入山谷。又四里,逾一岭,下宿于申命地。其地南对应天山,为张真人上清宫入山始境,其曰“申命”者,正对“应天”而言也。

  是夜,逆旅主人乌姓为余言:“此南去上清二十五里,而西去仙岩只二十里,若既至上清而去仙岩,亦二十里。不若即由此向仙岩而后上清也。”余善之,遂定计,明日分静闻同车一辆待我于上清,余以轻囊同顾仆西从间道向仙岩。主人复言:“仙岩之西十五里有马祖岩。在安仁界。其岩甚胜,但先趋仙岩亦复稍迂,不若竟竟,直接赴马祖,转而东,由仙岩、龙虎以尽上清为最便。”余益善之。

  二十五日平明,饭而发。雨丝丝下,不为止。遂别静闻,彼驱而南,余趋而西。四里,至章源。四里,过一小岭,至桃源。又过一小岭,二里至石底。过水二重,俱有桥,三里,至连塘。过一小岭。二里,过一桥。又二里,铁垆坂。又三里,过香炉峰。其峰回亘三叠,南面直剖而下,中有一凹,结佛庐于上。时雨大作,竟不及登。香炉峰西即为安仁东界,于是又涉饶州境矣。三里,简堂源。过一里,雨狂甚,衣内外淋漓。三里,过新岩脚,而不知岩之在上也。从其东峡穿而北入,见其西崖下俱有横亘之岩,飞瀑交洒于上,心知已误,因避雨岩间,剖橘柚为午餐。已而令顾仆先探其北,不见影响既看不到又听不到。复还探其南,见南崖有户掩竹间,以为是无误矣,亟出而趋其上。岩虽高敞,盘亘山半,然石粗窍直,无宛转玲珑之致。时已知其为新岩,非旧岩也,且岩僧虽具餐,观其意惟恐客不去,余遂亟出,趋下山。又踯躅雨中,西一里,转而北入山峡。峡口巨石磊落,高下盘峙,深树古藤,笼罩其上,甚有雅致。由峡而入,其崖东西并峙,北连南豁,豁处即峡口,而连处其底也。马祖岩在左崖之半,〔即新岩背。〕其横裂一窍亦大约如新岩,而僧分两房,其狗窦猪栏,牛宫马栈,填塞更满。余由峡底登岩南上,时雨未已,由岩下行,玉溜交舞于外,玉帘环映于前,仰视重岩叠窦之上,栏栅连空,以为妙极。及登之,则秽臭不可向迩接近,皆其畜埘shí窝之所,而容身之地,面墙环堵,黑暗如狱矣。时余衣甚湿,日且就昏,其南房方聚众作法法事,拒客不纳,北房亦尤而效之,求一卧不可得。彷徨既久,寒冽殊甚,强索卧石龛之间。令僮以所赍jī携带米具就炊,始辞无薪,既以细米易,而成粥竟不见粒米也。

  二十六日平明起,再以米炊,彼仍以细米易,姑餐而即行。仍从北连处下,令顾仆先出峡门之口,余独转上西崖。其岩亦横裂如马祖,而无其深,然亦无其填塞诸秽趣也。从岩畔直趋而南,路断处辄为开凿,既竭走完岩端,〔崖壁峻立,不可下瞰,〕忽有洞透峡而出。既越洞西,遂分两道,一道循崖而北,一道循崖而南,两崖并夹,遂成一线。线中东崖之下,复裂为岩,亦横如马祖,而清净幽渺,忽有霄壤之异。岩外之崖,与对崖俱下坠百仞,上插千尺,俱不合如咫,而中亦横裂,邃幽深若重楼。惟极北则豁然,以为可通外境,而豁处天光既辟,地险弥悬,削崖穹壁,莫可下上,洵实在是自然之幽阻,非所称别有天地者耶?复还至洞门分道处,仰其上层,飞石平出,可以上登而又高无可攀。从其南道转峰侧而上,则飞阁高悬,莫可攀跻,另辟一境矣。时顾仆候余峡下已久,乃穿透腹之洞,仍东出崖端,欲觅道下峡口,不可得;循旧沿崖抵北连处下,则顾仆见余久不出,复疾呼而至矣。遂与同出峡口,东南四里,过南吉岭。遥望东面乱山横翠,骈耸其北者,为排衙石,最高;斜突其南者,为仙岩,最秀;而近瞰岭下,一石尖插平畴,四面削起者,为碣石,最峭。下岭,即见大溪自东而来,直逼岭脚,〔其溪发源沪溪,由上清而下。〕乃从溪北溯溪,东南四里,至碣石下。则其石仰望穹然,虽渐展而阔,然削立愈甚,有孤柱撑天之状。其下有碣石村,是为安仁东南界;渡溪南为沥水,山溪上居民数十家,于是复属贵溪矣。又东五里,直抵排衙石之西,是为渔搪。渔塘居民以造粗纸为业,其地东临大溪。循溪西南行一里,为蔡坊渡,遂止宿焉。

  二十七日蔡坊渡溪东一里,龙虎观。观后一里,水帘洞。南出山五里,兰车渡。三里,南镇宫。北行东转一里,渡溪即上清街,其街甚长。东一里,真人府。南渡溪五里,越一岭,曰胡墅。西南七里,曰石冈山,金谿县东界也,是入抚州境。又三里曰淳塘,又五里曰孔坊,俱江姓,宿。

  二十八日由孔坊三里,郑陀岭。七里,连洋铺。十里,葛坊。十里,青田铺。有石梁水,出邓埠。十里,茅田,即往抚州道。下一岭为五里桥,水始西向许湾桥,南有庵,旁有阁,为迎送之所。东南入金谿城。城径二里,由东出西,其北门为抚州道。城外东北为黄尖岭,即出金处,《志》所称金窟山。在城东五里。其西为茵陈岭,有冈西走,即五里北分水之冈矣。金窟山之东南,环绕城南者,曰朱干山。即翠云山,翠云寺在焉。今名朱干。自金窟、茵陈,北东南三面环城,所云“锦绣谷”也。惟西南少缺,小水沿朱干西去,而下许湾始胜舟云。朱于之南有山高耸,亦自东北绕而南,为刘阳寨、牟弥岭,其东为沪溪,西为金谿之大塘山,疑即《志》所称梅峰也。又南为七宝山。

  二十九日发自大塘。对大塘者,东为牟弥顶大山也。南十里为南岳铺,又西南十里为贾源,又五里为清江源。沿江西南,五里为后车铺,饭。又南十里为界山岭。一名韩婆寨。下岭二里,为沪溪分道。又二里为大坪头,水始南流。又四里为横坂铺。五里,七星桥。又五里,潭树桥。十里,梧桐隘。揭阳无渡,到建昌东门宿。

  【译文】

   二十四日早餐后,仍然渡过西南门外的大溪等候车夫,许久后才出发,已经上午了。往南十里,到新田铺。那里山势渐渐开阔,正处西华山的南面,回首望去,众岩突兀,全都连成了一座山,只有高低的差别,不再有破裂分开的痕印了。又行十里,在联桂铺吃饭。又走二十里,过了马鞍山为横石铺,从横石铺后又进入山谷中。又走四里,翻越一座山岭,下了岭投宿在申命地。那地方南面对着应天山,是进山到张真人上清宫去的起始处,它之所以叫“申命”,正是相对于“应天”而言的。

  这天夜里,姓乌的旅店主人告诉我:“这里南面到上清宫二十五里,而西面到仙岩只有二十里,假若到上清宫后再去仙岩,也有二十里。不如就从这里前往仙岩然后再去上清宫。”我很赞同他说的,于是定下计划,明天让静闻坐一辆车到上清宫等我,我和顾仆轻装向西从小路到仙岩。旅店主人又说:“仙岩西面十五里有个马祖岩。〔在安仁县界内。〕马祖岩景致极佳,假若先奔赴仙岩后又到马祖岩也同样略有些迂曲,不如直接到马祖岩去,然后折向东,由仙岩、龙虎岩最后游览上清宫最为方便。”我更加赞同这个建议。二十五日天大亮时,吃了饭就出发。满天潦檬细雨,一直不停。告别了静闻,他往南行,我朝西走。四里,到章源。又走四里,翻过一座小山岭,到桃源。又翻过一座小山岭,走二里到石底。渡过两条水流,水流上都架有桥,走三里,到连塘。翻过一座小山岭,走二里,越过一座桥。又走二里,到铁沪板。又走三里,过香炉峰。这座山峰呈三层旋绕,南面从上直往下破裂开,中间有一块凹下去的地方,上面构筑了僧人的小屋。当时雨下得很太,竟然没能攀登。香炉峰的西面就是安仁县东界,从这里起又步入饶州府境内了。走三里,到简堂摄。走一里,雨下得很猛,内外衣服都被淋透子,又走三里,经过新岩脚,然而不知道岩就在路上面、从新岩东面的山峡往北穿越,见此岩西面的崖壁下都是横亘的岩石,岩石上飞瀑交洒,心想已经走错了路,于是到岩石间去避雨,并剥开橘子、袖子当午餐吃。旋即叫顾仆先到岩北面探寻,但没有任何清息。他冬回往南面探寻,见到南面山崖间有户人家掩映在竹丛中,我以为那是马祖岩无误了,赶忙走出避雨的地方登上山崖。那岩洞虽然高而宽敞,盘亘在半山间,然而石质粗糙,洞穴平直,缺少曲折玲珑的意态。这时已经弄清它是新岩,不是旧岩,并且看出居住在岩洞间的僧人虽然备了餐,但又唯恐客人不离开的样子,于是我们赶忙出了岩洞,迅速奔下山。又在雨中时走时停地往西行一里,折往北进入山峡中。山峡入口处众多大石头杂沓地堆叠着,自高处到低处盘结耸立,深树古藤笼罩在上面,很是雅致,由峡口进去,东西两边崖壁对峙,山峡的北端山崖连接而南端敞开,敞开处就是峡口,而山崖连接处是峡底。马祖岩在左边山崖的半山腰,即新岩的反背。崖壁间横向裂开一个洞,也大略如同新岩的那个洞一样,僧人分住在两间房子中,岩洞中狗窝、猪栏、牛圈、马棚,填塞得满满的。我从峡底往南向上攀登此岩,当时雨未停止,从岩下行走,洁玉般的水流交相飞舞在岩外,洁玉般的水帘环绕辉映在眼前,仰视重叠的岩洞上面,栅栏飞架在空中,以为必定美妙至极。等登上去,却坑脏腐臭得不可接近,J'L乎都是些牛马猪鸡的栖息处所,而人居住的地方,狭小简陋,黑暗得如同地狱。当时我衣服很湿,而且天将要黑下来,岩洞南边的房子中正汇集众人作法术,拒绝接纳客人,北边的房子也是一样,要找一个躺卧的地方都不可能。徘徊了许久,寒冷得要命,硬是要了一个石完躺卧在其间。叫童仆用随身带来的米和炊具去生火做饭,僧人先是推辞说没有柴禾,后又用细米换了我们的米,而煮成粥后竟然见不到一颗米粒!

  二十六日天大亮时起来,又拿米做饭,那僧人仍用细米调换、我们将就着吃了些就出发。仍然从山峡北端时山崖连接处下来,我让顾仆先走出峡门口,自己一个人转往西登上山崖。岩洞也如马祖岩一样横向裂开,但没有马祖岩深,不过也没有马祖岩那样各种污秽之物到处填塞的情景。我从岩洞边一直奔向南面,路断绝的地方崖壁被凿开,到了岩的边缘处,崖壁高峻陡直,不可往下俯瞰,忽然有个洞贯通山峡显露出来。越过那洞的西面后,路便分成两条,‘条顺山崖往北去,一条顺山崖往南去,两边崖壁夹峙,中间便形成了一条线。那条线中间的东边崖壁下面,又破裂开形成岩洞,它也如马祖岩一样呈横向,然而清新洁净,深邃幽远,我忽然觉得两者间有天壤之别。岩洞外面的崖壁与对面的崖壁,都下坠百丈,上插千尺,两边相隔仅有咫尺,而且都是横向裂开,如重重高楼一样深邃。只有最北面很开阔,我以为可以通往外面的地方,但那敞开处虽然露出天空的`光明,地势却更加高峻险要,陡峭弯隆的崖壁,不可下走和上攀,实在是大自然中非常僻静险要的一处地方,而这不就是所说的“别有洞天”的那种地方吗?又回到洞门口分路处,仰头观看洞的上层,凌空飞突的岩石平平地伸出去,人可以站立到上面而又因太高无法攀援。我从洞南边的路转到山峰侧面往上爬,飞阁高悬,不可攀登,另外形成了一块天地。当时顾仆已经在山峡下边等了我许久,于是穿过那个贯通山崖内部的洞,仍然往东到了山崖边缘,想寻找道路下到峡口,然而没有找到路;顺来时的路沿山崖抵达北端山崖连接处时,顾仆见我许久未走出山峡,又大声地连连呼喊着找了过来。于是和顾仆一同出了峡口,往东南走四里,经过南吉岭。遥望岭东面,乱山横翠,那并列耸立在北面的,是排衙石,它最为高峻,那倾斜突立在南面的,是仙岩,最为秀丽;而从近处俯瞰岭下,那尖峭地插立在平坦的田块中,四面笔直向上耸起的,是喝石,最为峻峭。走下南吉岭,就看见一条大溪从东面流来,直逼岭脚孟这条溪发源于沪溪县,经过上清街往下流。于是从溪北岸溯溪流,向东南走四里,到达竭石下面。仰望这块石头高大弯隆,虽然它向上逐渐伸展而变得宽阔,然而却更加陡直,显出孤柱撑天的态势。它下面有个褐石村,此村在安仁县的东南边界;渡过溪往南走为沥水,这条山溪的岸上住着几十家居民,从这个村庄开始又属于贵溪县地。又往东走五里,直抵达排衙石的西面,这里是渔塘村,村中的居民以造粗纸为业,村子的东面濒临一条大溪。顺大溪向西南行一里,为蔡坊渡,于是停下来投宿在这里。二十七日从蔡坊渡渡过溪水往东走一里,为龙虎观。从观后走一里,为水帘洞。往南出了山走五里,为兰车渡。再走三里,为南镇宫。往北而后折向东走一里,渡过溪水便是上清街,那街道很长。往东走一里,为真人府。往南渡过溪水走五里,翻越一座山岭,那岭叫胡墅岭。往西南走七里,叫石冈山,它是金勤县的东界,从这里便进入了抚州府境内。又走三里叫淳塘,又走五里叫孔坊,村中居民都姓江,这天就投宿在这里。

  二十八日从孔坊走三里,为郑陀岭。七里为连洋铺。十里为葛坊。十里为青由铺。〔有一条石梁水,流往邓埠。〕十里为茅田,这里就是到抚州府的路。下一座岭为五里桥,从此处起水才向西流往许湾,桥南有座庵,庵旁边有个阁,是人们迎来送往的场所。再往东南走,进入金勤城。城东西长两里,我们由东往西走出城,城北门是到抚州府去的路。城外东北面为黄尖岭,它就是出产金子的地方,志书上所称的金窟山。〔在城东面五里〕黄尖岭的西面是茵陈岭,茵陈岭的一条山冈往西延伸,是五里桥北面的分水山冈。位于金窟山东南边、环绕在域南面的,叫朱干山。〔即翠云山,翠云寺就在这座山上。如今称朱干山。〕金窟山、茵陈岭从北、东、南三面环绕县城,就是所说的“锦绣谷”。只有县城西南面略微缺开些,一条小水沿朱干山麓向西流去,流下许湾桥才能够航船。朱干山的南面有山峰高高耸立,也是从东北绕往南面去,那是刘阳寨牟滁岭,它的东面为沪溪,西面是金黔县的大塘山,我怀疑就是志书上所称的梅峰。〔再往南为七宝山〕

  二十九日从大塘出发。对着大塘的,东面是牟称顶大山。往南走十里为南岳铺,又往西南走十里为贾源,又走五里为清江源。沿江流往西南走,五里为后车铺,在那里吃扳。又往南十里为界山岭。〔又叫韩婆寨。〕下了岭走二里为到沪溪县和建昌府的分路处。又走二里为大坪头,从这里水才流往南、又走四里为横坂铺扩又走五里为七星桥。又走五里为潭树桥。再走十里为梧桐隘。揭阳没有渡口,到建昌府东门才投宿。

游记日记 篇3

  星期天,我们一家去熊耳山大裂谷玩。

  走了好长时间陡峭的山路,终于来到了大裂谷的入口。

  我们一进去,就发现,不仅仅裂谷上面是合着的',而且还在滴水!感觉到了地下,实际却是在山上!再往前走一 小段路就变得很黑,幸好旁边还有照路的灯,灯光从这个颜色变成那个颜色,可美啦!再往前走一段路,就有音乐声传来,妈妈说这是佛教的音乐。裂谷里面越来越冷,我感觉要变成冰块了!再往前走,一看见光就抬头看,你会发现,天就变成了一条线,这是“一线天”!

  离开了大裂谷,我们又来到了抱犊崮,坐索道的时候,爸爸居然有恐高症,我虽然不害怕,可是也被爸爸弄得紧张兮兮的!

  回去的时候,我想,我还有再来一次!

游记日记 篇4

  下午,风和日丽。妈妈就带着我去了宣城的风车园。我们买好了票,跨进风车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长长的风车走廊。

  长廊里系着许多绳子,每根绳子上都挂着小风车。五颜六色,让我眼花缭乱。风车走廊的两边,有许多风车,组成了风车小花坛。地上插着无数的小风车,一个个风车像长出来的巨型花朵。风一吹,这巨型花朵还会一个劲的转动!

  风车园里面有很多人,小孩子们拿着风车,在“风车花”丛中玩耍着。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我最喜欢的是一个稻草小屋子,我可以进去,里面可以容下三四个小朋友。这稻草屋是先用铁丝做成小房子的形状,再在外面铺上一层稻草,组成了这样的小屋子。

  参观完毕,我们得走了,走在长廊上,一阵风吹来,一串串风车在摇晃,好像是在和我挥手再见呢!

游记日记 篇5

  今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我和妈妈一起去日湖公园游玩。蔚蓝的天空漂浮着朵朵白云,鸟儿在枝头上欢快地唱着歌儿,好像在进行一场歌唱比赛。

  进入日湖公园,迎面就是翠绿的草。草地上,偶尔有几只欢快的小蚱蜢在草地上跳来跳去。五颜六色的花儿换上了鲜艳的'衣裳。再往里走,几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映入我的眼帘,那几条小河清澈见底,成群的鱼虾在水里自由自在的嬉戏、玩耍。

  我们来到了黄金沙滩。只见沙滩上人山人海,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我的遥控船,让妈妈帮我把电池装好。接着,我把它放到水面上。一按遥控器,遥控船飞快地在水面上行驶起来,水面上溅起了水花。这时,几个小朋友看见了我的遥控船,跑过来跟我跟我一起玩。遥控船在水面上飞快地行驶起来。那几个小朋友一会儿把它遥控到左边,一会儿又把它摇控到右边。我们玩得正高兴时,突然遥控船撞上了一块石头,我用遥控器把它往后退,再向左转一个弯,最后向前直走。遥控船又在水面上飞快地行驶起来。好像有几个人坐在船上,欣赏着日湖公园美丽的景色。

  我们又来到了观鱼池。池里的鱼儿自由自在地嬉戏、玩耍。鱼儿们可真漂亮,有红色的锦鲤,有白色的锦鲤,还有黄色的锦鲤……让人一看就觉得赏心悦目。

  美丽的日湖公园,我不会忘记你的。下次有机会,我还要来这里游玩。

游记日记 篇6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去了青海湖。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总面积4500平方公里,海拔3200米,气候凉爽。但是这里海拔高,紫外线强烈,爸爸都被晒伤了。

  我们先坐车去了青海湖景区。还没到青海湖,我就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直达湖边,草原上很多绿色的牧草,牧草中间夹杂着美丽的小花,有紫色、有粉色、有白色、有黄色,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十分好看。牛在那里悠闲的吃着青草,成群结队的小绵羊在草原上悠闲地散步,小马在草原上自由的奔跑。青海湖的水很蓝,还没有到的时候,远远的望去我还以为那是天空,离青海湖还远着呢!到了湖边,我看到了美丽的格桑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绽放着美丽的'花朵。湖面上有很多水鸟和小鱼,它们都在开心的做着游戏。

  我们坐着游艇去了湖心的二郎剑景区,一下游艇,我就看到了黄色的沙滩伸向远处,蓝色的湖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映照下,就像一大块蓝宝石,也像仙女的纱裙,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了层层的涟漪。这里的风景让我陶醉。不忍心离去。

  美丽的青海湖,我爱你!

游记日记 篇7

  “伏魔殿”长宽各4米的正方形石结构建筑,攒尖叠石顶;朝西的门楣上有篆书斜刀阴刻“伏魔殿”三字;据说这种结构的石屋,在全国已十分罕见,它可以与济南的四门塔相比肩。大家知道四门塔是国家级保护文物,可见伏魔殿也足以列入保护文物了。殿顶是方圆交错叠垒在一起的,这种结构既结实又美观。石屋顶端,有雕刻着涡旋图案刹顶,有镇伏作用。观赏至此,我们不得不赞叹建这座石屋的先人绝对是一流的能工巧匠。

  伏魔殿故名思意,就是降伏妖魔鬼怪的地方,据当地人讲,如果做了亏心事的人来到这里,他就不敢进去,他怕身上的邪气被降伏。可是,他一旦走进去,出来时必定会成为一个善良的`好人,大家可以进殿感受一下。

  在观音堂前有四通石碑,在四通石碑中最具考古价值的就是这一通,它上面记录的是《重修观音堂记》,它的写作手法,是参照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其他三通石碑则记录了观音堂的重修过程和捐款者名单及当地的景色。“视山之美而茹,摘木之鲜而食。坐石临流,逍遥徜徉……。”“椒杨成列,佳水向莹,生香不断,玉树连云,向阳而垂,甘露遥峰,倚空映日……。”恍若人间仙境。

  在三泉庵向西行,就是有名的函山书院;因此处三面环山,地势形象“函”字,故名函山书院。另因我们这里处于泰山以西,周围山脉又是泰山余脉,故又名岱西书院。在到函山书院内之前,我们首先在房子墙壁外侧发现有一洞,大家可以猜一猜这个洞是做什么用的?大家的说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据当地人说这个洞是当时书院用来藏书和经文的,故名为“藏经阁”。您猜对了吗?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函山书院内,不知您是否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大家细观察这个院子或许您已经发现这所院子,与普通的院落不同,大家知道,我们北方人建房子,都讲究座北朝南为上房,也就是正屋,而这个院子却没有,或许在刚进门时,你已经发现,迎面而来的便是北面这道石崖,这不正是一道屏风吗?另外,由于这里泉水较盛,雨天时水顺崖流下,这里更像一幅美丽的动态山水壁画。

  在与三泉庵相对的峪南山腰处,还有一处送子观音堂,为一间,坐南朝北,木石结构,正六边形平顶建筑。室内南墙上方刻有“白云阁”三字,落款为“甲戌怀二甫建”6字,为平地阴刻隶书。

  绕庵外山坡北行,在庵东北的石崖上,有贡生题诗的摩崖石刻,还有“寻花绕寺”几个大字。

游记日记 篇8

  刚刚过了凛烈的寒冬,桃红柳绿的春天又向我们走来了。今天是立春,但天气有一点儿闷热。我们全家去了九溪,那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美丽极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九溪。仰头一看,茂密的枝叶遮住了刺眼的阳光,一下子感觉凉爽了许多。我们来到了一个农家,在一个遮阳棚底下坐了下来,一张圆桌;几把椅子;几杯青茶。过了一会儿,我和姐姐一起来到了小溪边。九溪的`水真清啊!清得能看见溪底的青褐色的石头和青绿的树叶;九溪的水真绿啊!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九溪的水真美啊!我和姐姐迫不及待地飞奔到小溪里,打起了水仗。

  我泼一片,你泼一片,玩得十分开心!这时,有几个小朋友也来和我们一起玩,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他们就把接水的盆子一桶接一桶地向我们抛来!九溪的水真凉啊!凉得像是被冰冻过似的。一朵朵调皮的浪花就像那淘气的小男孩儿,落在了我和姐姐的身上,弄得我们全身湿漉漉的,凉嗖嗖的。不知不觉的就到了下午,我们全家坐在遮阳棚下,喝着绿茶,享受着美味佳肴,“啊!原来农家也这么快乐呀!”我心想。渐渐地,夜姑娘缓缓地向天空走来,给云霞们披上了一条红彤彤的衣裳,云霞们笑了,露出了一张红润(使不干燥)润(使不干燥)的脸蛋,真是惹人喜爱!“时辰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妈妈说。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心思却还在那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九溪美景里!

【游记日记】相关文章:

游记的日记03-23

黄山游记日记11-22

【精选】游记日记4篇03-02

【精选】游记日记三篇02-22

游记日记4篇03-27

游记日记三篇03-31

游记日记3篇04-03

【热门】游记日记4篇04-25

【精选】游记日记范文4篇04-29

【推荐】游记日记三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