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读后感

时间:2023-11-26 07:37:3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竹石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竹石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竹石读后感

竹石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竹石》。这首诗,是郑燮写的,整首诗是这样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绿竹生长在青山上是那么牢固,根深深地扎在岩石的缝隙之中.经历了千万次磨炼仍坚韧不拔,任凭你是东南风还是那西北风.我们应该学习它的坚定.

  竹子是四季常青的植物,无论在哪个季节,你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竹子能够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下来.郑燮的这首诗形象地描绘出了竹子扎根在岩石缝中,不惧怕外界环境的艰险,努力生长,表现出竹子坚韧不拔的特点.同时也赞颂了社会中坚强不怕打击的人的精神,是作者心声的自然流露.

  当春天还没到来,竹子就在地下萌发了.第一场春风拂过,竹子就好像一把把利剑一样,穿过顽石,刺破硬土,穿上绿色的竹衣,准备直插云天,不畏艰险,坚韧不拔.颀长的竹干,虽然纤细,那并不孱弱.狂风来了,竹子横眉冷对,毫不在意,在风的呼啸中依旧快乐的舞蹈着.暴雨来袭,竹子也充分显示着高洁的品格,不为之所动.

  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顽强生命力,这是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一种品格.我想这种品格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需要这种精神.

  这时,我们不禁想到了禁烟英雄林则徐,他把国家的兴亡放在了自己的心中,时刻也不松懈.面对鸦片泛滥,国家的'大厦岌岌可危的时候,他毅然冒着危险来收缴鸦片,逮捕烟贩,采取严厉的措施逼外国烟贩交出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冒起的滚滚浓烟,昭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矢志祖国富强的信心.外敌的软硬兼施,也没有磨灭中国人富国强民的决心.

  林则徐的作为惊天动地,给当时行将就木的中国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他领导的禁烟运动,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这不就是竹子的精神的真实写照吗?

竹石读后感2

  有一首诗,在我的脑海里萦绕,当我第一次看到这首诗时,便把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这首就是清代诗人郑燮写的《竹石》,这首诗的内容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是郑燮题写在自己画的石竹画上的一首诗,它的意思是:只要咬住青山就决不肯放松,历经千万次磨练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如何吹打。郑燮,是清代书画家。诗人。

  曾任知县,关心民间疾苦,后来因为帮助农民胜讼及发送赈济,得罪了豪绅而罢官。可他并没有因此而屈服,而是更加努力地与困难做斗争。诗开头一句“咬定青山”把竹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竹子的坚强;后两行形象地描述了坚韧。这首诗表面写竹子,其实是赞人,诗人赞美竹子的顽强品质同时,也寄寓自己刚正不阿的品格。郑燮以竹自比,寄托了对生活和道德的理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不仅可以用来赞美竹子的品性,而且可以引申用来歌颂人的坚定高洁的志向和品行。在生活中学习上,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坚强,像我上次那样。那天,我在家写作业,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很难的找规律的题目,不论我怎么冥思苦想,可就是想不出答案,就在山穷水复疑无路,想放弃的了,呆呆地看着窗外。这时一阵风吹来,把窗外的竹林吹弯了腰,只是一刹那的.时间,那竹子又直起了笔挺的身子。此时我的脑子里不由自主地闪现出了郑燮的那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尚且如此,何况是我们人呢!于是我振作起精神,便苦战,最终我用顽强的毅力把这道难题解决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论在什么时候,我们要像竹子一样坚强,任凭东西南北来的风如何吹打,也不能动摇我们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