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读后感

时间:2023-08-27 08:01:1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清贫》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清贫》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贫》读后感

《清贫》读后感1

  《清贫》这课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堪称是xx的正气歌。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x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x人坚定的xx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xx情操。

  但是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很难真正理解xx年代xx志士的壮志情怀,因此在教学时我从方志敏生活的贫入手,接着讲方志敏贫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明白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个x员具备的美德。这一高尚情操已然成为一份xx民族的“传xx”。接着从“趣事”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一个真正xx者的高尚情怀,经手的款项有数百万元的x人身边却“连一个铜板都没有”。通过对文本的勾画、默读、分角色读、范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以方志敏为xx的x人的崇高精神。

  本文对于人物的刻画很有特色,尤其是语言、动作的描写,体现了人物的个性心理,反映出人物的品质。因此在作业中:

  1、让学生自己设置情景,进行对话、动作描写的写作训练。

  2、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需要将清贫做为自己最大财富的.高尚xx气节,在xx开放的今天清贫还需要吗?让学生明白古今如此,将来这一规律也不会改变的。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延伸到生活,使德育教育落实到实处。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我课后冷静下来再回顾我教学的一些细节时,我发现,这节课如果能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加强会使这节课更加精彩:

  首先,训练学生读的过程中,照顾的层面不完整。朗读时如果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不好的学生,可能训练的效果会更好,朗读也容易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

  其次,学生xx思考的时间安排有些短,环节进行的有些仓促。

  还有,板书太简单,没有个性化的彰显。

  遗憾并不可怕,我会正确的认识、对待,敬请各位老师和xx给我提出宝贵意见,相信我会在一次次的交流和遗憾中,一点点的进步与成长。

《清贫》读后感2

  我的家在一个很偏僻的村庄里,其实在张艺谋的电影中经常能找到它的影子。迄今为止,在这片土地上没有高于两层楼的建筑,没有手机,电脑对于这里的人来说,则带着一种遥远不可企及的神秘。村xx一口陈年的老水井,哺育了整村的人们,井上的辘轳整日吱吱扭扭的唱着同样的曲子,就像村中家家户户升腾的炊烟一样永不变更。

  我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习惯了这里的日出而耕日落而息,习惯了父辈们黄土地边佝偻的身影,习惯了放学回来蹲在灶前烧茶煮饭。我很想捧一杯茶待在电视机旁,免得第二天到班里听同学那并不精彩的剧情解说;我也想追逐那袅袅直上的炊烟,去挥洒自己的'理想……可看到父母那疲惫的眼睛,谁又忍心呢?哪怕只是家务活,只要能为父母减轻负担,我都愿意。

  小时候,每当家里没了洗衣粉或盐时,母亲总是拎几个鸡蛋,拉着我的小手到集市上去。等到卖了鸡蛋,母亲就去杂货店。可是杂货店旁边就是家点心店,每次我的眼睛都要在那里驻留好久。终于有一次,母亲买了两个包子,我拿出其中一个,把它分成两份,一份给了母亲,一份留给自己,剩下的一个,我带回了家。

  后来,我要参加中考了,我忧惧的心情简直无以言表,但我并不是怕考不上没面子,我怕的是假如复读,父母又要多花钱了。于是,我加倍努力,可我不忍向父母要钱买复习参考书,只得一遍遍做着书上题目。终于,我如愿以偿了!望着父母欣慰的笑容,我第一次感到自己尽了儿子的责任。

  可接踵而来的学费问题又缠绕着父母,于是,在那个炎热的夏天,父亲背着简单的行囊到外面打工。父亲只懂点水泥石浆,只能去做天底下最累的职业──建筑工人。我不用亲眼看见,就能想象得出:光着上身,青筋暴起,汗水滚到黝黑的脸上,却越擦越多。整整三个月,父亲没回家一趟,我知道,他不愿耽误一天,也不愿开销路费。当我从父亲手中接过那沾满泥沙味的百元大钞时,我哭了,我分明感到那钱是从父亲身上一层一层抠下来的。

  进入高中以后,我的眼界开阔了许多,也遇到了许多机会,但是只要有关钱的,我都主动放弃。我很想买《萧红文集》,也很想拥有自己的随身听,但想到父母,我都默默放下。当我从老师手中拿到奖学金时,我不是想去买怎样怎样的书,也不是梦幻着能有一次大方挥霍的机会,我只是轻轻地对自己说:父母可以不为我这个月的生活费操心了……

  感谢清贫,把我磨砺成一个生活的强者!

  感谢清贫,让我拥有一份独特的品德!

  感谢清贫,使我读懂了充满亲情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