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

时间:2023-08-19 17:19:0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精品]昆虫记读后感1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昆虫记读后感15篇

昆虫记读后感1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创作的一本描写昆虫的矿世佳作。这个暑假,我初次接触其书,便被书中这个现实、美妙的昆虫世界所吸引。

  法布尔幼年生活在一个村庄中,从小他便对在空中飞舞,在地上爬行的幼小生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热爱真理,更热爱生命,这促使他们探寻那个奇妙的昆虫世界打下了基础,再加上他对昆虫的满心好奇,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才构成了这本佳作的诞生,因此它才如此被人赞扬,流传千古。

  巴金曾经以“用人性观察虫性”来赞扬这本书,的确如此。作为一本科普书,本应该枯燥无味的内容在法布尔的笔下变得生动形象,富有“人情味”。书中对昆虫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与死亡的描写无不渗透着对人文的关怀。例如:“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此处为法布尔对蝉的描写,将它们比作成人,用人的感性却领略它的生活与习性,从而使蝉的鸣叫更形象,具有意义,这必定也是一种真谛吧!

  同时,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是富有童趣的,他像一个孩子,带着满心的好奇去看昆虫的世界,还抱有一种严谨,求真的态度。相比之下,那些同样描写昆虫的`科普书籍就显得逊色了不少,难怪法布尔本人曾说过:“别人是将昆虫解剖进行研究,我是在昆虫活蹦乱跳时进行研究,别人是在探究死亡,而我是在探究生命!”

  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样的“思”,美术家一样的“看”,文学家一样的“感受”,在这本书中,他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学家,一个昆虫学家,而是一个科学诗人。他让我明白了昆虫世界的与人社会一般复杂,也用人性观察虫性,更用虫性展现人性的丑恶,让我深有体会。

昆虫记读后感2

  今年暑假,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仔细阅读了《昆虫记》,在读完这本书后让我认识了一位具有耐心、谨慎、精巧、机敏的法布尔。更加令我最敬佩的是法布尔的精巧、细致,他观察的每一种昆虫都写的那么详细,即便是很小的昆虫都写得很生动细致,真的非常了不起!

  书中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也体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一块地,这就是我的梦想。”这块不值钱的土地,在法布尔眼里却是多么具有价值!这是他自己一直苦苦追求的梦想,就是这一块土地!

  法布尔用了一张胡桃小木桌陪伴他终老,这份执着与坚持也见证了法布尔毕生对昆虫的痴迷与无悔。法布尔的昆虫实验室在荒石园,法布尔的后半生就隐居于此,他用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荒石园中,并把荒石园打造成为了全世界自然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书中介绍了不同昆虫的不同习性和各自捕食方法,这来源于在法布尔小的时候就对昆虫很痴迷。法布尔经常放鸭子时偷偷地去捉甲虫、追蝴蝶。因此没少受到过父母的责骂,但他仍然执着于对昆虫观察。法布尔经常把捉到的昆虫都用树叶包着塞进口袋里,然后躲到一个僻静的地方,慢慢地拿出昆虫让它们活动起来,仔细观察昆虫的.每一个细节并记录下来。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逐渐把法布尔引入了昆虫学的最高殿堂。因此,法布尔也创作了一部不朽的昆虫史诗——《昆虫记》。法布尔事迹也告诉我们:选择任何一件正确的事情,无论面临多少的困难,只要我们认真、细致、坚持并全力以赴,一定会在平凡中成就伟大!

昆虫记读后感3

  这一段时间,本就喜爱动物的儿子迷恋上了儿童版的《法布尔昆虫记》,每一册都爱不释手,什么手术专家——沙泥蜂、聪明的猎人——节腹泥蜂、战争狂——红蚂蚁等等这些不起眼的小家伙都被法布尔先生赋于了生命与情感,儿子和他的昆虫朋友仿佛相见恨晚,连玩橡皮泥都让妈妈帮他捏出这些昆虫的样子,喜爱的程度可见一斑。

  法布尔先生将严肃的学术写成了有趣的故事,生动有趣、充满诗意,他的心思、文笔都如同孩子般纯真、朴实、又充满想像力。一类类的小昆虫在他的笔下充满了喜怒哀乐、栩栩如生,又都拥有着大自然赋予的神奇能力,连我这样的大人都被深深吸引了,从没想到自然科学也可以写成这样充满趣味的故事。

  我和儿子一同学习了红蚂蚁的勇敢与纪律性,领略了小小寄生蝇的.威力,钦佩沙泥蜂捕食夜蛾幼虫的专业性,更加感叹昆虫界的神奇与大自然的定律。看着这些故事情不自禁地对自然界和一切生命都充满敬畏之情。

  而这套书的作者法布尔先生,谁又能想像他的创作过程充满艰辛,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吃着粗茶淡饭,不知疲倦地在野外乡村毕生从事着昆虫学的研究,在如此艰苦的物质环境中竟能保持一份孩童般的纯真与执着,更让人敬佩不已,法布尔携同他的《昆虫记》一起带给我们双重的感动与精神食粮!

昆虫记读后感4

  《昆虫记》这本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之作。法布尔很小的时候就对自然界的事物有一种亲近感,非常喜欢观察昆虫。那时候,虽然没有人教他相关知识,也没有相关的书可以看,但是他从小树立了成为昆虫学家的目标。

  我在读《昆虫记》时最喜欢蝴蝶的成长过程。曾经我非常害怕毛毛虫,也知道蝴蝶是它变成的,当我看到它扭动的身躯就感觉很恶心,虽然它小时候丑陋,但是丑陋的外表并不代表它的心灵,因为它也有美丽的一面。从毛毛虫的卵孵化出小幼虫开始,它就经历着风风雨雨,比如说在躲避天敌的情况下寻找食物活下去,仅仅是一条微不足道的小虫子。

  法布尔的这本书让我看见了自然界那些微小的生命,它们的成长过程有多么的艰辛。不要瞧不起它们,它们小小的身躯,能撑起很大的天地,就像我们人,有多少人梦寐以求能够事业有成呢?

  不要以为科学就是爱迪生的一盏灯,居里夫人的一克镭。法布尔告诉我们,其实科学还是身边的一只蚂蚁、一只蚱蜢。科学是要不断地探索的,只需要你一颗坚持不懈的心,就能获得伟大的成就。哪一个科学家不是经过风风雨雨才获得那么珍贵的结果!人们需要的是永无止境的`探索,才会使未来更加光明。

  我读《昆虫记》时,被法布尔坚持不懈的人生态度感动了,所以我也开始留意身边的事物,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每次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我都会想到:当初法布尔是怎么观察毛毛虫的呢?法布尔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特殊的描写呢?多观察、多思考、多记录才能获得更大的收获。

昆虫记读后感5

  读完《昆虫记》,我很兴奋,脑海里浮现着许多昆虫的画面和关于昆虫的科学知识。

  从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材里了解到:法希尔,法国著名文学家、昆虫学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法希尔曾经说过:“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他要不断的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法希尔一生都没离开过昆虫世界,他童年时在昆虫世界里成长,长大以后也在研究昆虫,在临死之前还在研究昆虫。他投入了一身的精力,最后才写下这一部昆虫巨作。

  读完《昆虫记》,法希尔先生变成了我的昆虫老师,是他带我认识了会玩心理战术的螳螂,痴情的'大孔雀蝶,“强盗”红蚂蚁……

  如果说思维是大海,那探索精神就是长江黄河;如果说思维是一个花园,那探索精神就是那里面最灿烂、最美丽的那朵花;如果说思维是一只蝴蝶,那探索精神就是蝴蝶不可缺少的翅膀。思维和探索精神是全宇宙最好的朋友,它们形影不离;思维是一个蛋,探索精神孵了很久,才孵出了思维,探索精神培养着思维,是它让思维慢慢的长大。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人只是生物链的一环,任何一个生命,包昆虫在内,都有着捍卫自己领地、食物、后代的光荣使命,让自己家人可以活的更加舒适开心。现在人类欺负着其它生命,我请那些人换位思考一下,如果现在回到以前巨虫时期,昆虫来欺负我们,我们会好受吗?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动物,共同保护环境,齐心协力来维持生态平衡。

昆虫记读后感6

  集昆虫学和文学禀赋于一身,熔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

  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

  我叹服那神秘的大自然,更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

昆虫记读后感7

  今天我和妈妈去了图书馆,在一个角落的书柜找到了一本书,名为《昆虫记》。回到家后我和妈妈出于好奇,在网上大致了解了一下这本书。《昆虫记》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作家让·亨利·法布尔毕生的著作。法布尔的《昆虫记》有十卷,直到1910年才出齐。由我国作家周作人第一次翻译引入中国。

  一开始我看到这本书,以为是以一个小昆虫为第一视角的故事,类似于历险记那样展开描写的,但当我打开第一页时,我才知道这是一本以作者为第一视角,观察动物生活习性的记录笔记。但你其实仔细一看,你会发现,他虽不是冒险故事,却胜似冒险故事。作者笔下的小昆虫是那么的栩栩如生,一个比一个有趣、可爱、生动的小昆虫跃然纸上,多种拟人描写手法让“小虫子们”活灵活现。看着看着,书中的树木、小草、星空就在眼前,仿佛还能闻到那种独属于大自然的味道……

  作者的`写作感情色彩很平淡,清如水,通俗易懂,有时还会幽默一下,我和家人分享时,都听的捧腹大笑。里面的故事奇特,充满了奥妙,昆虫们一个个的登场,让我对书的热爱只增不减。情节曲折新奇,如果可以把里面的昆虫全部换成人,我敢说,绝不比科幻大片逊色!

  看着昆虫像人一样的生活,我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例如屎壳郎是如何滚粪球;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的;禅是怎样脱壳的等等……是作者认真记录昆虫的每一天每一夜将我带进了这个出不去的科学“怪圈”。

  同时作者也告诉我,科学不仅仅有机械电子,还有很多很多人们意想不到的东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就可以看到很多不曾发现的有趣的东西,它让我对枯燥的生活又充满了热爱。这次活动让我再次深刻领悟了读书是多么的重要!

昆虫记读后感8

  我很喜爱阅读,我总会将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主人公,看着文字,在脑中想象其中的画面,它会给我带来快感。我认为,阅读也是一种享受。

  我读过许多书,有小说类的《西游记》,还有传记类的《苏东坡传》,散文类的《朝花夕拾》,但这些书都不足以使我心动,我唯独喜爱那《昆虫记》,也许这听起来有些荒谬,因为它是一本知识性书籍。但当我深入探究时,我才发现了它的美,享受他的美。

  我十分敬仰法布尔这个人,他的一生都为了科学献身、研究昆虫。起初的我,同样以为《昆虫记》是一本枯燥无味的书,但我发现书中写的每一个昆虫都和我印象中不符,便引起了我的好奇和兴趣。

  书中有许多给我印象很深的画面,你也许还不知娇小、可爱的萤火虫其实是一个食肉恶霸,你也许还不知令人厌恶的屎壳郎是保护大自然的得力助手。在《昆虫记》中,我能够了解自己许多所不知道的事物,其实,这是一种享受。

  《昆虫记》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知识性,它的`文学价值也很高的。书中对作者自己研究昆虫时的动作描写也很细腻,使文章读起来不会觉得空泛。它最大的文学价值在于通过描写昆虫社会来反映人类社会、讽刺现实中的社会现象。

  整体来说,我觉得《昆虫记》是一部史诗之作,它是文学价值与知识性的融合,跟随法布尔的脚步去探索微小的昆虫世界!

昆虫记读后感9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昆虫记》不仅仅仅浸淫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如果没有那样的精神,就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

  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人们不仅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本书是传世经典中的一册“昆虫记”。精选的昆虫小记包括爱打架的蝎子、昆虫要睡觉吗?、胭脂虫、美食家萤火虫、孔雀蛾的舞会、金龟子搬粪球、绕圈子的松毛虫、蝉和蚂蚁的寓言、三种垒筑蜂、穿长袍的螳螂、不同技艺的由来、会装死的甲虫、长烟斗坚果象、蟋蟀音乐家、隧蜂被劫记、昆虫的乐园、丁香小教堂、奇怪的天牛幼虫。

昆虫记读后感10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昆虫记》。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家、文学家法布尔。这本书向我们主要介绍了17种昆虫。

  《昆虫记》是一部不朽的传世佳作。文章的语言浅显易懂,为我们介绍了昆虫世界的各种趣闻轶事,是一部集知识、趣味、文学、哲理与一体的散文集。这本书精选了有关红蚂蚁、蜜蜂、蝴蝶、螳螂、金步甲、蜘蛛等各种较为在生活中常见的昆虫,让我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学习了科普知识。

  那么,我就说书中的建筑大师迷宫蛛吧。迷宫蛛也叫做圆网蛛,它是个无与伦比的纺织工人,它用蛛网来猎取那些自投罗网的小虫子们,坐享其成,可谓“得来全不费工夫”啊!它的`身体是灰色的,胸有两条宽阔的黑色饰带,饰带中间夹着白道子和褐色的斑点。不过到快要产卵的时候,圆网蛛就要搬家了。它结的丝囊色泽鲜亮、外观富丽细致。

  在圆网蛛产完卵后,它最伟大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大约在九月中旬,小蜘蛛们卵化出来了,但它们要在整个袋子里过冬。岁月无情,母蜘蛛的食量渐渐小了起来,体力也不足了,虽然如此,它还能维持四五个星期的寿命。但在离开这个世界前,它继续拖着蹒跚的步子不停地巡视。最后,在十月底的时候,它用最后的一点力气替孩子们咬破巢的墙壁,精疲力尽地死去了。

  读到这里,我觉得母蛛尽了一个最慈爱的母亲所应尽的全部责任,我十分感动,母蛛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母蛛伟大的精神让我想起一句名言:世上最伟大的力量就是母爱。

  想到自己的母亲,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不管发生什么,她总是鼓励我、帮助我,我要感谢她。将来,我也要像她对我一样地对她好。

昆虫记读后感11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这本书,将我带入一个神奇的世界,使我特别着迷。书中记载了十几种昆虫的生活方式,上演了一幕幕昆虫大战,让我知道原来昆虫之间的爱恨情仇竟然和我们人类相似……

  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掠夺者——红蚂蚁。它们骁勇好战,以抢夺为生。它们不会哺育儿女,也不善于寻找食物,它们需要有人伺候,因此它们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抢夺黑蚂蚁的蛹,孵化成自己的奴隶。在红蚂蚁进军的途中,作者法布尔耐心地设下了四次圈套“阻扰”红蚂蚁的集团大军前进,尽管难度一次次加大,但是竟没有一次能够成功阻止红蚂蚁前进的步伐。由此可见红蚂蚁不仅有着坚强的毅力,而且还具有极高准确的记忆力。

  接下来,我们再认识一下歌唱家——蝈蝈。蝈蝈为三大鸣虫之首,一般发出声音的是雄性蝈蝈,在深夜的田野里我们经常能听到它的“歌唱声”。蝈蝈以食昆虫为生,是农民伯伯的小助手,因此它还有“田间卫士”的称号。

  最后,将要登场的是勤劳者——蜜蜂,小蜜蜂的脑袋圆圆的',黑溜溜的眼睛咕噜咕噜地转,甜蜜蜜的嘴巴小小的,小巧玲珑的身子,细手细脚。别看它长得小,它可是一种危险的昆虫,它的尾巴里藏着一根小小的毒针。毒针一旦扎到人身上,就会让人的身体起个大泡。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小蜜蜂就会飞到花丛中采蜜,一直到秋天收集花粉结束后才放肯慢脚步,休息一下,可真算的上是昆虫中的“劳模”了。

  《昆虫记》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写出像《昆虫记》这样了不起的作品,就要像法布尔一样做一个有恒心、有毅力的人。

昆虫记读后感12

  假期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推荐了《昆虫记》这本书,我一拿起来便爱不释手,从中学到了很多有关昆虫的知识。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几种昆虫。

  螳螂,表面很凶残,经常爱打斗,是一种极具攻击性的肉食性动物。尤其是我看到雌螳螂吃掉雄螳螂的故事,更是觉得雌螳螂冷酷无情、残忍恶毒。可是当我仔细读了读《昆虫记》中有关螳螂的这一篇后,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螳螂爸爸为了让雌螳螂受孕,为了自己家族后代的繁衍,才牺牲掉了自己的性命。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可贵的'献身精神啊。还有螳螂妈 妈,为了让自己的小螳螂从就有自立能力,给自己的宝宝建好巢穴后,就离开再也不回来,让它们从小学会生存,学会与大自然作斗争。我不禁从心底佩服起这种小昆虫来。

  被管虫,听到这个名字,你一定感到很有趣。被管虫是被树木管的一种小毛虫。被管虫很爱穿漂漂亮亮的衣服,树叶、草、枯枝、纸,甚至是石头,都能被这种小毛虫缝制成漂漂亮亮的衣服,它们可以称得上了不起的小裁缝。对被管虫来说,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是十分必要的。也许正好应了一句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尽管被管虫很爱美,可是一旦它要当妈 妈了,就顾不了那么多了。它为了自己的宝宝,牺牲自己休息打扮的时间,为宝宝找足够的食物。甚至还牺牲了自己皮肤,给孩子们做一把遮雨伞。用“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来形容被管虫妈 妈,再合适不过了。

  我还认识了许多有特点的昆虫,如,有着伟大母爱的神圣甲虫西班牙犀头,有着强大的团结力量的红蚂蚁,有着坚韧不屈精神的蜘蛛等等。

  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只要我们多读书,细心观察,就能学到很多科学知识,发现很多有关昆虫的秘密。

昆虫记读后感13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一本好的书就好像和一位高尚的人在谈心。

  在4月份,老师组织我们看了《昆虫记》这本书,使我有感而发。

  这本书主要讲了法国杰出昆虫家、文学家法布尔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还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

  我印象最深的是《神秘的池塘》这一篇故事。这篇故事主要写了池塘里各种各样的昆虫和各种昆虫的`卵。它主要告诉我们: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昆虫记》这本书不仅写了世界上一切千奇百怪的昆虫,还告诉了我们一些深刻的道理。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我也把它推荐给各位爱读书的伙伴们!

  古人曰:"芒羊补牢,为时未晚。"朋友,相信我,去珍惜世界上一切有生命力的东西吧!

  《昆虫记》的初中读后感3

  近几天,我读了法国著名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我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它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了数百种昆虫的生活习性,让我细致地了解了昆虫。法布尔为我开启了昆虫世界的大门。以前我并不喜欢昆虫。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昆虫有时侯也很有趣,很勤劳。如果没有蜜蜂,我们就不能吃到蜂蜜;如果没有蚂蚁,人们就很难体会到团结的魅力;如果没有蝴蝶,大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美丽的花朵……昆虫也像人一样有丰富的感情,它既有丑恶的一面,也有善良的一面。

昆虫记读后感14

  《昆虫记》这本巨著的作者是法国作家法布尔,他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想,美术家一般的观察本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和抒写。他耗费一身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并将其记录下来,这本让他花费毕生心血的杰作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

  经过作者的描述,我能想象昆虫在活动的画面,蝉在歌唱,蟋蟀在管理家务,蜘蛛在捕获食物……多么神奇的大自然啊。兽类动物有弱肉强食、寄生的现象,昆虫里也有类似的情景,蝉产卵的时候,有一种比蚂蚁还要小

  的小虫子,会将自我的卵产在蝉卵上头,而这种小虫子发育要比蝉快好几个月,这种小虫子的幼虫便拿蝉卵作为食物,供自我生长发育所需。

  小时候,在看《黑猫警长》动画片时,有一集是说母螳螂在结婚当夜将公螳螂吃掉,然后黑猫警长来破案的故事。一向以为这只是编造的,看了《昆虫记》后发现,这个动画片是真实的科教故事。让我了解了螳螂是一种

  无情的昆虫,母螳螂竟会六亲不认地把它的亲人吞食掉,产卵后便再也不回来了,不管自我的`亲生子女能否健康成长!

  在这本书里,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体,娓娓道来,在对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作者对生活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热爱。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是经过解剖等工序来完成自我的作品,而是亲身溶入大自然,不顾野外冒险的危险,就好比描述黄蜂,作者很细致地描绘了当时怎样冒着危险去观察黄蜂巢,又怎样弄懂黄蜂的习性,写得十分精彩趣味。

  我十分喜爱《昆虫记》这本书,没事时我拿起它,沉浸在其中,仿佛和法布尔一齐探究昆虫世界的奥秘。

昆虫记读后感15

  暑假,班主任给我们推荐了《昆虫记》这一本书。书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昆虫专家法布尔,他是一个爱观察和发现的人,花费了将近20年的时间写成了这一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些昆虫的家庭生活、捕猎技巧和外貌特征等。

  就说那可怕的狼蛛的生产和母爱吧!狼蛛是节技动物,身体主要分头、腹两大部分,是世界上最大的蜘蛛之一。狼蛛有一个又小又圆的头,头上长着八只眼睛和恐怖的毒牙,还有八只长毛的长腿;腹是产卵用的,狼蛛真令人望而生畏啊!一年夏季的一天,法布尔在一丛迷迭香的花下见到一只挺着巨大肚了的狼蛛,这表明它将临产。法布尔见了马上用捏子小心翼翼地把狼蛛夹起,轻轻地放入,一个既透明,底部又放着泥土的大瓶子里,留作观察。几天后,狼蛛又开始产卵了。只见它先在地上织了一张网,大小相当于一只手掌。蜘蛛网很粗糙,也不成形,却相当稳固,接着,母狼蛛吐出一些更结实的丝,织成一个圆形的白色球体。上面留了个小口子;,再把胎部对准小口子,产下一粒粒金黄的卵。产完后,狼蛛把口子封上,最后,它把那张不成形的网用脚踹到一边,把卵袋往身上一背,卵带就成了它的一无价之宝。狼蛛妈妈把他的.“宝贝丸子”保护得严严实实的,无论行路、休息、捕猎、逃跑,狼蛛妈妈与它的卵袋每分每秒都不离开。如果卵袋意外脱落了,狼蛛也会飞速地拾起卵袋。狼蛛的母爱真深啊!

  我读了这本书,学了很多关于昆虫的知识,我也推荐给小朋友们读读这本有趣的书。

【昆虫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经典)昆虫记读后感08-03

(经典)昆虫记读后感08-05

(经典)《昆虫记》读后感08-07

昆虫记的读后感08-07

《昆虫记》读后感[精选]08-11

《昆虫记》读后感06-13

(精选)《昆虫记》读后感07-11

【精选】昆虫记读后感07-10

昆虫记读后感[精选]07-14

昆虫记读后感(精选)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