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

时间:2023-08-17 07:48:5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经典]《活着》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活着》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经典]《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篇1

  如果我们有更多选择,就不会有这么多咄咄逼人的欲望。但是我们只能沿着这条狭窄的小道,麻木地走过去。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可悲。

  我也懂得做人应该积极乐观的处世至理,读余华的小说《活着》,我的人生观却没有特别大的改变。要说收获,则无非是在感叹之余,再一次被提醒:人应该知足。

  我认为之所以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样没事胡思乱想,无非是因为人的软弱,因为人的不懂得知足,总是想要得更多。

  《圣经》中提到:天然人的生命是十分软弱的,人的体内人的成分使人易怒,冲动,不能自制。这一点我是相信的。人的软弱,使人面对困境时往往无力支撑自己走向新生,使自己陷于泥潭而不能自拔,使自己明知善恶却无胆反抗。人若敢地在黑暗的旷野独自唱着歌走路,在烈日炙烤的'峭壁无声地攀爬,在无桥无船甚至无人的野渡泅过冰冷的河面,充分显示自己的勇气与智慧,那么在现实的世界里,人的日子会有更合理的安排。

  但同时,人又不懂知足。追求太多总是难以得到满足的。未经沧桑的人总是容易在现实的捆绑中藉着心灵的不满足幻想着换个环境,一味认为物质的困境使自己忙于无意义的奔波,无暇顾及精神享受。于是,在不如意的现实边缘,痛苦地接受一袭又袭虚无的冲击。却不曾想到,若真有一天,你活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中,过着看人脸色甚至随时可能遭人毒打,随时可能朝不夕保的日子,你还会为曾经的生活尽不如意吗?或许那时,更多的便只剩下懊恼和追悔了吧。

  生活从来都不容易。读了《活着》,我想,接受现实,努力成长,好好活着,活着,活着……

  《活着》读后感 篇2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生活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余华的《活着》,这正是生活的本质。如海的眼泪,如山的压抑,如沅的热血,充满了力量。

  那福贵的母亲的白发与撒手西去的愕然。这是面对的自己身边第二位至亲的离去。那福贵女儿的难产而死的痛,那福贵妻子的软骨病,那福贵儿子失血过多而意外而来的丧子之痛,还有那福贵的`老爹含泪逃离了支离破碎的徐家……随着一支毒箭的打击,又一支,再一支的刺痛福贵那早已野哭决然的心。死者的死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更像是噩梦的一场解脱,而痛苦的枷锁全部转而拷向福贵一人之身,除了心在眼泪里泡渍,还有生活的重担,活着的坚持。

  伟大的人格也许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福贵的一生写满了绝望的不存在,面对着眼前的绝望之境地一点点地长大,渐渐脱去徐家少爷的光荣放荡,成就一个坚强乐观的农民。这精神上的成长远比身体上成长珍贵得多,珍贵的力量,这来自于对活着的亘古不变的态度与信仰: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人格强大。即心态与观念造成了福贵自我与外界如此黑暗的隔膜与保护,如山的压抑,如沅的热血,还有伟大的毅志,活着的希望。

  他们说,人生不过一场戏,各人有各人的角色与台本,可福贵就是那偏要不服命不认命的坚韧不听上苍的调度,那满怀的倔强,那满腹的荒唐,那满怀发谥的期待,如若上苍发出死亡的调度也决不顺从!只要热血生命仍在骨头里嶙峋作响,就是要活着。拼死才能拼出活头来,总有信仰会排空而来,而来与活着的福贵相遇,走在尘土飞扬的道上,活着自己的人生。充满了力量,活着的色彩。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世上千千万万,老来风味,大抵都是在活着,谁都逃脱不了活着的欲望。生生灯火。明暗无辄。活着,哪怕只有一息尚存,也可千回百转抱有希望,真心不感到死之苦恼!

  《活着》读后感 篇3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迷路者,我们都是按照自己认定的道路寻找方向,也许我们是对的,也许我们错了,或许有时候对了,有时候错了。

  刚开始看这本书,同事告诉我,结局大家都死了,感觉特别压抑,不太适合容易被情绪左右的我,我,还是看了。

  看完这本书心情确实有点儿沉重,平静的文字写着生离死别,一辈子好像一天一样,嗖的一下子从清晨大正午到午后到傍晚再到深夜,那个年代生老病死真的好常见好仓促。一直活着似乎是一件特别珍贵的事,但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依旧坚强的活下去在这个充满压力的时代似乎既残忍又难得。

  福贵,一个生活在四五十年代的富二代,是个老婆挺着孕肚跪在赌场求着不但不回头还动手打人的浪子,是个不知人间疾苦随便使唤人的少爷;嗜赌成性,百亩地产被败光的他,衣服由绸缎换为粗布,从轿子走进天地,从少爷变成福贵,经历父亲的的摔死,母亲的病死,儿子有庆的被抽血而死,女儿凤霞的难产而死,妻子家珍的软骨病而死,女婿二喜事故而死,外孙苦根吃豆子撑死,朋友春生的自杀.....依然坚持活下来的他,敬畏他生命顽强的`同时又感觉有点同情他,面对至亲们突如其来的离开,依旧要独自活下去。

  凤霞的婚姻是比较触动我的一个点,一次感冒致聋致哑,原本可以在适婚的年龄选择合适的伴侣,却不得不因为家庭,被送走几次。幸运的是最后遇到了二喜,两人虽然没有在一起很久,但那段日子应该是凤霞短暂人生中的最快乐的时光吧。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特别喜欢一句话,“始于心甘情愿,终于愿赌服输。”自己心甘情愿的事,结果好呢当然皆大欢喜,结果不好呢,也没有什么可遗憾后悔的。相反,就感觉特别没劲。

  《活着》读后感 篇4

  活着的意义,我觉得不仅仅是敬畏生命,这只是单纯从情感上说。我觉得活着就是活着,不需要太多的理由,不需要太多的感悟,不需要太多的这样那样的解释。当然不是冷血不是草木,不是这样或那样的诠释。

  单从生命的过程来看,每个在现阶段世界存在或逝去的具体都是相似或相同的,但是对于情感和认知,心念和感知,却千姿百态各有己见。如果说活着就是为体验生命的存在感,那么灵魂的重量和精神的力量体现出的行为举止,那就是区分平凡和伟大的重要区别。

  所以活着才是美好的,才是崇高的,才是真实存在的。活着还能做自己喜欢的做的事情,还能随心所欲的支配自己的时间,那就是更美好的一件事了。但往往都事与愿违,相差甚远,谁不是尝尽了人世间的苦辣辛酸,谁不是听惯了冷言冷语,谁不是看够了别人的'脸色行事,谁不是说着言不由衷,谁不是做着事与愿违,谁不是有苦难言,谁不是……

  可是,我们还活着,不管怎样,无论怎样我们还活着。虽然不易,但是活着,说是苟且偷生,说是苟延残喘,说是行将就木,说是……。可是还活着,活着就要生如夏花之绚烂,活着就要志存高远,活着就要有骨气,有血性,有担当,有作为。就要尝遍人间的苦辣酸甜,就要走遍人间的大道阳关,就要春有百花秋有月,就要夏有凉风冬有雪。活着毕竟是生命最高的荣誉,既然有幸获此殊荣,缘何不直挂云帆,缘何不鸿鹄之志,缘何不豪情万丈。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正如书中余华所说说:“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其实,来与走都是一首无题的诗,每个人各有自己书写的形式。而能在不容易的岁月里,深情的活着,便是生命享有的最高荣誉!

  《活着》读后感 篇5

  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而世上却有成千上万的人始终不明白,他们总以为活着只是为了幸福,只为了爱情,只为了养家,只为了金钱,只为了做官,只为了别人。

  当他们达不到目的时就跑去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亦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

  小时候,我曾想过自杀。自杀,现在一想,咳!一个惊心动魄的词语!那是小学时,我的数学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数学老师罚留堂。

  我写的作文在语文老师的眼里永远都是次等货。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惊胆战的.,每天都期待着可爱的老师们不要当着全班五十多位同学的面对我一个人实行鞭策,但老师们还是这样做了。我没了面子,没了自信心,没了立足之地,没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没了一切。世界没有了任何色彩。

  但我还有一条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结束她,结束了她我就可以逃开一切。但当我站在家里阳台向下望时,当我一步一步爬上长城时,我突然发觉,我并不想死。

  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阳台上的栏杆一跃而下,在长城上可以将扶紧栏杆的两手松开,往后一躺……那是多么触目惊心哪!我不想死了。后来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对我有了几分羡慕,自然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我的心情如同拥有了一切一样兴奋。庆幸当初我没有做愚蠢事儿啊!是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种胜利。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生不可选,死不该选,惟有硬着头皮活着!

  《活着》读后感 篇6

  平凡,但不平庸。

  ——题记

  活着或死亡都是年轻生命难以驾驭的题目,这薄薄的一本书却花费了我好长时间,这让我更加切身体会的读懂了这本书的含义

  《活着》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导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但又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有特殊的时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幸福到衰落,身边的人陆续的死去。在他们的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东西,失去金钱,失去亲人,最后只剩下一头头瘦骨嶙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

  最让人心痛的莫过于福贵的儿子抽血过多死了,那么天真的一个孩子,遇上了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为了救县长的'老婆,没想到那县长还是跟他一起饱受战难的春生。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了吧,你总会面对到一些不想接受的现实。

  这个世界确实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尽荣华富贵,而有的人却只能像福贵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洒着汗血过完一生,面对这样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劳,甚至我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我只能面对现实,或者依靠努力打破现实,但不管怎样,我始终希望自己能对世界友好,因为你很难改变世界,但世界改变你却易如反掌。

  回到书本,福贵做到了不被世界改变,就算经历什么大起大落,他总是能无动于衷,依照着自己的意愿进行下一步的打算。

  世人总说“人生之意不如事,十之八九”,可是真正有那十之八九的却极少,当你开始埋怨世界,有没有想过是自己哪里做错了呢?

  活着容易,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不容易。

  《活着》读后感 篇7

  《活着》这本书是我从初中开始就很喜欢的一本书,那时的我曾经梦想过做一名作家。

  作者说,“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散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我自己创作的时候也会有这种感受,写作时常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

  这本书刚刚开始看的时候非常吸引我,我发现它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辞藻不华丽,语言很接地气,比喻也恰到好处,行文舒服,不得不让人赞叹。再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最后落得只有富贵活着,缓缓透出人生道理。

  《活着》里的福贵就让我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活着”两个字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成年后步入社会,我们需要逐步锻炼自己的耐受力,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一点一滴化解压力,因为所有吃过的苦,终会化成生活馈赠的惊喜,让你在来日岁月里,成为底气十足的自己。

  这本书教给我很多,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在于它能用最朴实的语言讲出人生的真谛。

  《活着》读后感 篇8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灾难、无聊和平庸。

  ——余华《活着》自序

  这是一个不同往日的假期,新型冠状病毒肆意横行的假期,我看到了生死穿行的病人和无畏逆行的白衣天使,这使我深深的触动。我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带着疑问我拜读了余华老师的作品《活着》。

  活着是为了什么,或许我们许多人一生都在刻苦的思考这个问题,但真正理解的也不过是寥寥几个,余华借福贵的经历告诉我们活着就是一份信念,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热爱生活。

  《活着》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向我们诉说富贵的悲惨经历,年轻时他曾败落家产,不思进取,他也曾在炮火下体验生活的艰辛,才终于明白家的温暖。当身边一位位亲人的逝去,他才悔恨。只剩下最后的夕阳下那老人与老牛依偎的背影,最后老牛也走了。“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的无奈或许是他对生命最好的诠释。如果你用心感受,你会发现他的悲惨经历中仍然有失而复得的喜悦与欢乐,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曾让他欣喜万分。在明白一切终究回不去了之后,他依然说”回去了,就得好好活着。“他的人生态度,令我敬佩,他永远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一个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别人的看法。人是为自己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是福贵的信念,也是《活着》最打动人心的一句话。

  导演常凯一家四口染病去世,可他的妻子仍在坚强地与病毒抗争,努力活着。29岁的彭银华医生殉职了,他怀孕六个月的妻子还活着,在不久的将来会产下他们的孩子。死者已以,生者如斯。在这一场浩劫面前,也许只有强迫自己接受事实,才能坚定性念好好活着。无论生活有多么打击,请不要忘记明天的太阳。

  只有经历了生死离别,才会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不畏将来,不念过往,活着真好。此为读《活着》的现实意义。

  《活着》读后感 篇9

  《活着》这本书是我偶然从网上买回来看的。书不厚,但算是一部长篇小说。虽然读过的书并没有很多,但《活着》确实是最让我震撼和感动的,并且印象深刻,以至于我很喜欢反复地读它。

  这本书是余华先生的代表作,讲述了他喜欢收集民间歌谣,与田间的几个男人说几句废话,正好碰见了书的.主人公--“福贵”,福贵讲述他既痛苦又坚韧的一生:因为吃喝嫖赌败光了所有家产,从富家弟子沦落到社会最底层,但只有妻子家珍对他不离不弃。当福贵想要重新做人的时候,厄运却接踵而至,破产后丧父,为母亲抓药结果被抓去当壮丁。九死一生回了家,母亲早就不在了,而女儿凤霞也因为生病变成了聋哑人。后来,人民公社成立,家里的东西全部上交,妻子又得了软骨病,儿子有庆在为县长妻子献血中因抽血过多死亡,女儿凤霞在生产中死亡,只留下儿子苦根。四年后,女婿二喜因为工地事故也死了,只剩下福贵和外孙相依为命。最后,死神却连苦根的生命也夺走了,福贵几乎经历了一切所能想象以及不能想象的不幸。不得不叹息,命运真的太残忍了,在经历了这么多不幸和痛苦后,福贵好像看淡了人世间所有苦难,到最后连孙儿的死他都能从容淡定面对,命运似乎早已榨干了他的眼泪……

  “人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小说的题目叫《活着》真的再合适不过。人的一生到底是为了生存还是活着?但即使是福贵,他的一生也在不停地追求,仿佛活着就是目标。余华的文字很朴实,他简单地写出了那段艰苦时期中一个不幸的穷人家庭的故事,让人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和不公,也让人发掘生活中的美好与快乐。书看起来又很残酷,一个人的命运竟可以苦到这种地步,仅仅是活着就好……

  我很佩服福贵,他也在时刻敲打这我,要坦然地去面对和接受生命所给予的苦难、幸福、无聊和平庸。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活着》读后感 篇10

  初读余华的《活着》,感慨颇深。在这本书中,主人公福贵一直在忍受着,忍受生命赋予他的责任,忍受现实带给他的各种苦难和逆境。最后,连唯一的亲人苦根也因意外撑死而离他而去时,他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家人了。福贵的一生很悲惨,家道衰落,失去亲人,这些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难发生在了他的身上。但他没有气馁,依然“活着”,他的活着好像就是在向我们证明的生命到底有多么坚韧。更为可贵的`是,尽管经历了这么多苦难,他活着也并不仅仅是为了消耗难熬的日子,还有希望、热爱和慰藉。

  活着这件事向来不易,家族的衰败和亲人的离去让福贵难以释怀却也无力回击,但他在面对苦难时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对于命运接二连三的捉弄,他没有怨天尤人,相反是自己慢慢消化、独自适应。这让我想起那些和福贵一样经受过苦难却热爱生活的人,作家史铁生便是之一,失去了双腿后又被查出尿毒症,他的人生是艰难的。可他最后却拿起了一支笔,用羸弱的笔尖勾勒出了生命最真实的样子。这群人只是看似在逆来顺受卑微地活着,实际上并没有屈服,而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反抗着,等待生命的爆发,让“活着”更有意义。

  这本小说也将我拉进了对现实的思考,庚子初的疫情让“活着”成为了每一个人平凡到极致的追求。或许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工作的烦闷,爱情的失意,家庭的琐事,无休止的“难题”,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尝试重新接纳生活并努力去改变现状!

  毕竟人只活着一次!

  《活着》读后感 篇11

  书——是其中最亮的一盏灯。

  读《活着》,印象深刻。 只有老牛作伴的老农福贵每天耕种着一块田地,借此度日,但他脑海里充满了回忆、激动和痛苦。这部小说叙述了主人公福贵所有亲人的死亡。在小说中,作家将福贵的经历同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相互融合,就像两片着色的玻璃重叠在一起.富贵本是一个富裕的土地所有者,掷骰子赌博使他失去了所有的一切,也将他整个家庭引入不幸与贫苦。倒霉的事接二连三的发生。在左轮枪的逼迫下福贵应征当了兵,当他历尽艰险回到老家时,等待他的却是艰难的现实:从饥荒到繁重的`劳动;最疼爱的儿子意外身亡;惟一的女儿分娩时难产而死;妻子也因长期抱病离他而去;接着女婿出了工伤而死;连最后一个亲人小外孙在吃豆子时也被噎死了。福贵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磨难,饱尝着一次次的打击,但他始终坚信:即使生活是悲惨的,也应该鼓足勇气与力量熬过去,直至最后一刻。

  读《活着》,感触良多。 《活着》,就是写一个孤单的老人在那儿活着,他的价值就是他孤单一个,所以他更有理由发出“活着”的声音,他的声音应该比所有人群“活着”的声音都要强大得多。虽然,书的封面画着的两个朋友牵着手,但这不正暗示了一个真理吗?——人,活着,会经历许多磨难、许多艰辛,谁会帮你度过难关?不要靠神仙,也不要靠皇帝,还是要靠自己去奋斗。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要牢记的是:别轻易灰心,别轻言放弃,应向上,应向前,不断自我突破、自我调整、自我修正,携一种人生向上的力量,勇往直前。因为除了你自己之外,没有人能替你踏出生命之路。 活着,就要好好地活着!

  《活着》读后感 篇12

  话题太过沉重,所以不谈生死,谈人心。因为你年纪小,不懂事,所以只要是一副委屈巴巴的样子,你就会被原谅,因为你的父亲败家,所以你也败家,这可以被理解,但是,在反反复复的折腾下,人们对你失望,而现实冷酷又残忍。夫人病死了,女儿女婿死了,儿子死了,孙子吃豆子撑死了,可您依旧对世界认真,您用仅剩的养老钱买下了一头将死未死的老牛,一同相依为命。您给老牛取您的名字,实在让人动容。

  您的一生不过那么长,几百字,便了结了太多,我不知道您眼看一个个亲人去世的心情,但您的一生,曾在我脑海如电影般一掠而过。

  说真的,看这本书就像学兔子啃青菜那般平淡无味,唯一让我哭出来的是儿子有庆献血而死却无人问津的片段,唯一让我惊喜的是余华质朴的文字,唯一让我心怀感恩的是故事结尾买老牛的片段,我感恩福贵的成长,时间的变化令少年心怀仁慈与惺惺相惜。你或许要问为什么要用“您”这样一个敬语,不过是一个纨绔子弟,愚昧无知,败尽家财,但是买下老牛后的一切让人动容,想拍手称快人性原本的美好—一个吊儿郎当的少年,在经历生死后一步步变成看破一切的老人。

  余华笔下塑造的.一个个福贵家人都朴实勤恳,兢兢业业,可却在那个年代,一个个亲人离开人世,这令人何其唏嘘,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谁都无从知道。我们,需要的是思考这个世界的不平等,对待真实世界,道理都懂,但可以做下去的人知之甚少,因生而苦,虽死不亡。

  “生命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活着》读后感 篇13

  人,活着就是争那一口气!

  ——题记

  历史,真是沉重的东西。因为它记录了太多的战役;战争,真是沉重的东西。因为无论哪一方获胜都是用血换来的。

  可是,我们为什么还要打仗?野心,促成一战、二战的爆发。法西斯们挑起了残酷的战争,无辜的人们只好拿起武器。这就是我们打仗的原因:我们必须保卫国土、保卫民族,还为自己的尊严与自由。所以,无论敌人多么强大,我们都会反抗、决不投降!

  “宁为站着死,不为跪着生!

  ”吉鸿昌的话仿佛还在耳边回响,“砰砰”撞击着心门;当邱少云在火丛中一动不动时,我仿佛成为他的战友,看着他为国家牺牲;当董存瑞炸碉堡时,我仿佛成为他的战友,王建他对这片土地与战友、亲人们的深情;刘胡兰在面对敌人的铡刀时,我仿佛成为她的村民,瞧见了她对敌人满是不屑的眼神……

  原来,我们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要反抗?因为,活着就要去争那一口气!

  你可以“砰”的一声将我打死,但我不要成为你的俘虏;你可以成为我的'顾客,我会视你为上宾,但这不代表你可以满带轻蔑地对我说话;我可以成为你的员工,你可以开除我,但我不允许你侮辱我的人格;我可以成为你的厨师,为你尽心尽力地做出美食,但你不可以轻易践踏我的劳动成果……

  原来,我们真的不需要打仗。因为正义呼唤的永远是和平。但这并不是你欺压我们的理由,因为正义永不允许邪恶的存在。

  历史,真的是沉重的东西。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的血与泪,太多的正义与邪恶;战争,真是沉重的东西。因为一场战争,就是正与邪的交手,光明与黑暗的抗衡。

  可是,正如黎明前最黑暗一样,但太阳总会战胜黑暗,将阳光洒向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所以,人,活着,定要争出个正与邪,定要争那一口气!

  《活着》读后感 篇14

  “人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余华说:“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是啊,人是为自己而活,不是为他人活,更不是为了追求荣华富贵,享受所谓的物质生活而活,我们活着是对生命的渴望,更是对幸福的追求。我是怕死的,因为我亲眼见了亲人是如何离去的,那一刻,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形容自己的心情,尽管当时我只有十岁,但从亲人们的痛心与悲伤中,我感受到了死亡的可怕,那时的我开始有了对生命最真切的渴望。

  作家余华在这本书中表现的死亡更让我震撼,那些或平淡、或惨烈、或失望的死,无一不让人思考生的`意义。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坎坷,遭受了种种不幸,家中破产,先后失去父母妻子儿女,他是在死亡的相随下活着的,接踵而至的死亡将他的生活撕裂得粉碎。但是我认为他又是幸运的,在那个漫长黑暗的时代,他娶了一个好妻子,有懂事的孩子,虽然亲人相继逝去,但他乐观又坚强的活了下来。活着不是最大的幸运吗?

  余华说“活着”是一个充满力量的词语,它的力量不是叫喊,也不是进攻,而是忍受,忍受生命的责任,忍受现实的幸福或苦难。生活中,总会听到有人唉声叹气,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他们忍受不了生命的责任,所以生活充满了负能量,他们只看到了现实的苦难,却忘记了现实给我们的幸福,忘记了活着可以欣赏生活中的多姿多彩,更可以感受到爱与幸福。读完这本书,我更加真切的意识到活着就应该珍惜当下、活在当下,享受美好的每一天,活得有意义,活出精彩,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等到哪一天死亡降临到自己身上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活着》读后感】相关文章:

《活着》读后感05-19

活着读后感08-25

《活着》读后感06-14

活着的读后感07-28

活着读后感[经典]08-16

好好活着的说说05-25

[推荐]《活着》读后感07-05

活着读后感 【精】07-05

(精)《活着》读后感07-08

【热门】《活着》读后感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