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读后感

时间:2023-06-12 12:56:2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儿童发展》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儿童发展》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儿童发展》读后感

《儿童发展》读后感1

  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指南》和《纲要》一样,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南》相对于《纲要》的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更详细、更具体。由此,我们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教育建议则给我们一线老师在环境创设、活动内容、幼儿养成习惯、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如“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与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点,感受和欣赏美”、“利用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的机会,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留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榜样”等等,这些教育建议每一个都很详实有效,且关注到了各个方面的细节和注意点,但这些建议却一点也不显得多余或杂乱,每一条都是工作中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非常强。如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们依据《指南》中的教育建议,在组织活动时要有全盘规划,根据活动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在组织形式上,灵活应用多种形式,可以是集体活动,也可以是分组活动,还可以通过区角游戏,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实践学习,达到学习的目标。同时,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要以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或经常接触到的事物引发幼儿深入学习,让幼儿能够靠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让他们在快乐的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的发展。

《儿童发展》读后感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而制定的,主要是帮助幼儿园老师和幼儿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从而对幼儿能健康、快乐成长有个合理的目标与规划。

  通过学习,发现《指南》非常贴近幼儿的生理、心理、习惯等等,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我所教育的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从而违背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指南》于之前学习的《纲要》中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有了更详细、具体的认识。它的建议非常清晰、具体、有指向性,是在《纲要》的基础上,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要求分别按对3~4岁、4~5岁、5~6岁不同的年龄段进行细化,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指南》对同一个领域做出了很多细小的目标。如语言领域下对听与说、阅读和书写准备两个方面分别作了说明,听与说方面下又有三个小目标。

  比如语言领域听与说中的目标一: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中,就对不同的年龄段作了不同的目标。

  3~4岁:别人对自己说话时恩能够注意听并作出回应;能听懂日常用语;

  4~5岁:在群体中能有意识地听与自己有关的信息;能结合情境感受到不同语气、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意识;少数民族幼儿能基本听懂普通话;

  5~6岁: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其他人讲话;听不懂或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目标要求,教师在设计语言领域教学目标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参考。

  比如针对小班的孩子,可以把重点放在听的方面,引导幼儿仔细听,别人讲的时候能不打断别人的话,能做出适当的回应。针对中班的孩子就可以做出高一点的要求,能够明白语言中表达的意思,能做出适当的交流等。

  《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成标尺去测量幼儿,伤害幼儿,不能把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为每一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儿童发展》读后感3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教育家,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孔子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他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他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他有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课时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老师帮学生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而不是全班同学统一标准,这就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而老师对刚接任的班级进行摸底测验,属于诊断性评价,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对于那些在形成性评价中持续出现困难的学生,教师必须找准导致学习障碍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补救措施,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有价值的建议。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儿童发展》读后感4

  《儿童发展》这部书是美国的劳拉·E·贝克所着,这部书中,作者的创作动机就是“奉献一本在知识性上催人上进的课本”。这部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阐述了儿童的内在潜能,表明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他说:“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它的生命力量是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他主张不应该把儿童看作是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也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一个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地观察儿童,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揭示儿童的自然发展进程及规律性;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个性,在儿童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智力的、精神的和身体的、个性的自然发展。

  他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较少(或尽量减少)干预儿童主动(或自发性)活动的基础上的。他的培养目标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人类的潜能”的.发展,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工作,并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保持社会文明和科学进步,促进人类和平的强有力的新一代。

  《儿童发展》这部书从总体上概括出了儿童发展过程中的本质性的表现。从总体上把握儿童发展的规律,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些规律所反映出的一些更为深刻的内容,即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每一年龄阶段儿童发展水平、特点的充分实现,将有助于其后的发展,否则,下一阶段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阻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归根结底是儿童个体的发展,尊重和顺应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是促进儿童整体发展水平的丰富性的根本道路。

  这本书给我的很大印象是对于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注意儿童的各方面的特点,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学得更好。因为教师不是一名教书匠,一名只会教死书的人。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门艺术。

《儿童发展》读后感5

  小学时期的孩子正是在懵懂的时候,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到外界的暗示。而作为与他们最亲近的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影响无疑是占了很大的部分。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与交流,我发现学生的行为大多与周围的环境脱离不了关系。例如父母关系不好的学生通常自卑,没有安全感,性格内向。孩子们现在所处的环境还很单纯,仅仅只是在家与学校之间。而学校对他们的影响似乎更大,因为他们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里的要多许多。

  老师更是这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年幼的孩子心中,老师的地位不可动摇,他们崇拜着老师、信任着老师。但事物往往有两面性,我们的一句话或一个并不在意的行为也许就会给孩子带来伤害。所以老师们更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方法。

  1.辩证的看待赏识教育法表扬是甘露,但过多了则成为水患。表扬需要批评的衬托,没有批评衬托的表扬显得软弱无力;同样,批评也需要表扬铺垫的批评,因为它容易扼杀学生向上的积极性。对于赏识教育法,我们应有所选择、有所创新地应用,不能把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分割开来,它们是辩证的统一,也是平衡孩子心理的好方法。

  2.正确处理以人为本的做法在教育上要注意处理的艺术,不能事事倾向于“个人为本”,而是应该从绝大多数同学的角度和情感上出发。转化“后进生”时不但要遵守奖惩分明的原则,还要发挥全班同学的积极作用,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不过多的言语和斥责我们的训斥会让孩子们暂时看起来很听话,但是,这么简单粗暴的处理,将会对孩子的心里投下怎样的阴影?将会对他们的行为打下怎样的烙印?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对教育来讲,唠叨是无效药,甚至是反效药。唠叨者喋喋不休的数落、没完没了的重复、不厌其烦的历数过去、主观臆断的推测将来,会激起学生的厌烦、对抗甚至仇恨的情绪,或违心屈从、或刻意逃避、或正面冲突,与唠叨着的主观臆断大相径庭。

  老师的正确方法会让学生觉得信任,从心理上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小学生的心理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儿童时期,需要人的正确引导。外在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等)尤为重要。因为它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心理,导致其行为的巨大分端。

  小学教育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意以上的各个方面。以行为和平时的教育关心来让孩子形成好的习惯,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我们的正确引导,从而表现一个学生能有的最佳状态。

《儿童发展》读后感6

  《指南》着重强调的教育理念是:幼儿是积极主动地学习者,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发展的个性差异,重视家园共育。

  幼儿教师和家长由于教育理念、知识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引导和支持幼儿学习和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误区。本书选取常见的教育误区,结合《指南》中的教育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有利于促进《指南》的正确实施。

  正如本书在(二)社会适应章节,所例举的案例,就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涵涵,一个内向、胆小、缺乏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的孩子,他是因何原因变成这样,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怎样的,细心的教师都进行详细的了解,进而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去引导涵涵,逐步融入集体,自信大胆。其间的一些方法可以借鉴学习:当幼儿来到一个陌生环境时,如果找到了可以信赖的人,也就找到了归属感和安全感。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要把握好每一个可以交流的时机。教师可以通过一次次的心灵交流努力成为他可以信赖的人。

  第二,要无条件地鼓励和支持幼儿。孩子在新的环境中特别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鼓励、支持,鼓励他们多参与班级活动,多与同伴游戏,多在同伴钱表现自我、树立自信。

  第三,要善于发现优点,帮助幼儿实现自我价值。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细心解读,多赞扬幼儿在集体中的`表现,使幼儿逐渐得到同伴的认可,最终找到自我的价值。

  第四,要持之以恒地引导和帮助。我们不能只着眼于当下,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的成长。即使幼儿暂时没有回应我们,我们也要坚持与之交流,让孩子慢慢打开心扉。同时也要与家庭密切沟通与合作,争取家长的支持。

  最后,我想以昆体良名言,来提醒自己要学会更耐心地观察、等待,给孩子成长的时间与空间,适应群体生活。

  “最要紧的是特别当下不要让儿童在还不能热爱学习的时候,就厌恶学习……要使最初的教育变成一种娱乐。”

  “在纠正学生的过失时,既不能讽刺挖苦,也不应辱骂。有些教师在责备学生的过失时好像是在嫌恶学生,这就会挫伤学生勤奋学习的积极性。”

《儿童发展》读后感7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教育要顺应自然,教育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人所受的教育,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最伟大的教育并不是任何一种书籍,而是自然”。

  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因此,他要求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他有句名言: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这让我想到爱默生的话:大千世界蔚然可观,扑朔迷离妙不可言。心脏的狂跳自有根由,茫然的看客无法参透,君心若与天心同跳,东西南北全部明了。每个形体内潜藏心灵,同气相求,同声相应,每一个原子闪光自燃,把它的未来暗暗指点。

  大自然为我们的精华所热爱,风景里出现了同它一样优美的人的形象之前,自然之美准会显得虚无缥缈。倘若有完美的人,就不会有这种对自然的入迷。我们仰慕自然,运动或者变化,同一或者静止,是自然的第一和第二秘密。自然总是首尾一贯的,她遵循自己的法则。如果同一性表现了有组织的静止,反作用也就变成了组织,天文学家说:“给我们物质和一点运动,我们就会建造宇宙。

  我们仅有物质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有一种推动力,一种发动物质,导致离心力和向心力和谐的推力,一旦把球从手中举起,我们就可以显示这一切巨大的秩序是如何形成的。”大自然把生物和人送到世界上来,难免要使他的特性超过一点。有了行星,还必须加些推动力;所以自然给每一造物在它特有的轨道上都增加了一点强烈的倾向,那是使它运行的推动力。在每一件事例中,总有些微的慷慨,总有一点儿过量,每个人总是过分相信自己要做的事,要说的话的重要性,这种现象也同样引人注目。

《儿童发展》读后感8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为深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帮助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全面提高科学保教水平,由教育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的。

  而本书采用的是案例式解读,意在将《指南》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与一线幼儿园教师的经验、体会、摸索融会贯通,通过呈现幼儿园教师实践中那些需要回应的现实问题和鲜活典型的案例,为一线幼儿园教师结合案例解读,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切实落实到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各个环节。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讲的最多的就是保教结合,“保在前,教在后”,也就是说孩子的安全在日常生活中位于首位。以前我们都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将一些在成人眼中自认为危险的人或事排除在孩子世界之外,就能保证孩子的安全,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往往会让孩子丧失独立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可以说这样做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自从阅读第一章解读《指南》“健康”领域(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其中目标3: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书中从[国际视野]篇就例举了各国对幼儿教育安全的观点,同时借助案例及评析,让我们一线教师顿时茅塞顿开。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然而因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往往会被成人塞进保险箱,处处、时时护着孩子。而《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议”和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1、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要把危险的物品放到幼儿够不到的地方,使用安全插座等。不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或汽车里等。

  2、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提醒幼儿紧随成人,不远离、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东西等等安全常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

  知道自己的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和单位,遇到危险情况知道拨打110、120、119等求救电话。

  《指南》案例式解读一书对于我们一线教师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将时刻谨记,努力为幼儿提供健康安全的环境,确保每位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儿童发展》读后感9

  这次观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觉得观察孩子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刚开始工作时就准备了一个教育观察记录本,还信誓旦旦地和家长承诺要记录下每个孩子的成长。但是由于观察的无目的和无计划性,加之工作的繁忙,到现在为止我只零零散散地记录了部分行为比较典型的孩子的成长变化,对于大部分孩子则停留在表面化、概括化的.了解。

  通过《指南》的学习,我意识到可以将《指南》作为观察、了解孩子的框架和指导方向。首先要完整地熟悉和掌握《指南》的各个领域和目标,这样有利于我们在观看孩子活动或自由游戏时,能抓住他们比较典型的、重要的、具有意义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他们实际能够做什么与应该做什么之间的距离,从而设计有效且适宜的环境及活动,支持和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其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每天面对30多个孩子,不可能完全靠随机观察就能了解到每个孩子的学习与发展情况。因此,我们在对孩子有完整了解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比如针对班级上一位孩子总是喜欢一个人独自游戏,平时也不爱说话。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应观察她在游戏和一日生活中的表现,捕捉她的语言交流和社会交往情况,从而进行有效的引导。最后应注意对孩子做分析评价时,要全面整体地看待,从多方面的信息对其做出综合判断,并积极评价孩子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点滴进步。

  在生活中学习和发展是幼儿的一个显著特点,融教育于一日生活中也由此而成为幼儿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如《指南》强调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以及儿童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不能片面、刻板地“上课”、“说教”,而要重视幼儿生活的独特价值,抓住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契机孩子进行有意识地引导和教育。如每天的来园和离园环节,我们可以重点进行情绪安定愉快、体质锻炼等方面的健康领域教育、以及主动和老师同伴问好、礼貌用语等语言和社会领域的教育等。总之,各个领域的培养目标、途径,都离不开幼儿的一日生活,我们应在一日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具体情境中,让孩子们多体验、多操作、多感知。

《儿童发展》读后感1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一书中让我读到了很多有关孩子活动的案例,觉得老师的观察非常细致,能认真地进行观察记录,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多方位的分析,针对案例中出现的教育问题提出了迷津指点和相应的教育建议,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例如,解读《指南》“语言”领域“倾听与表达”中案例一和案例二,一是由问题所引起的回答,二是用嘴型“说话”。两个案例都体现了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差,缺乏耐心,喜欢边听边讲边做小动作的特点。案例所描述的一件件事情也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所接触到的,有的孩子聪明活泼,表现欲强,他们为了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而时常要打断其他孩子的发言。

  记得有一次,午间活动看电视,我给孩子们放动画片《倒霉熊》,孩子们可高兴啦,他们边看边讲,有的还手舞足蹈,吵得连电视声音几乎都听不到了,我让他们用眼睛看、耳朵听,不许吵出声音,可没过多久,还是老样子。我干脆把电视机音量调低了,这下活动室鸦雀无声,孩子们个个都用心地倾听着。那么如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第一,家园共育,创造良好的倾听氛围。

  家长和老师都要真诚、耐心地倾听幼儿的讲话,培养幼儿的成功感,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当孩子有表达的祈求时,家长和老师无论多忙,都应该注视幼儿的眼睛,耐心地倾听,并给予积极回馈。当发现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孩子产生诉说的愿望时,要用体态动作、眼神给予及时鼓励。

  第二,树立典型,创设良好的榜样形象。

  在班级里面寻找平时能够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的孩子,并在集体面前加以表扬。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耐心、认真倾听的活动掠影,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认真倾听的收获。从而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倾听。

  第三,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倾听的快乐,帮助他们潜移默化地将倾听的习惯转移到实际生活中。总之,我们要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流的机会,在倾听中要适时引导,努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一书为我们一线老师在开展教育工作中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对我个人在以后的工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很高兴能拜读到这本书籍,增长了我的见识和智慧。

《儿童发展》读后感11

  寒假期间,我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其中详细阅读了健康领域,对xxx等老师的案例作了更细的解读。下面我就《指南》中的健康领域谈一些感想:

  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只有充分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活动。

  一、要尊重每个幼儿,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孩子们都有尊严,教师应该给予孩子的是尊重。按照一桶水的原理,我们每个孩子能力都是有差异的,在设计活动时,要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如我们在设计区域游戏时,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区域供幼儿选择,在同一个区域中还提供难易不同的材料。在中班下学期《小鬼显身手》主题中,我们就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出发,开设了各个区域,在美工区的设计区中,有服装、鞋子、房子等不同设计,并且在每一个区域都有范图、半成品、成品等,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玩法,使他们对游戏充满了乐趣。

  二、做好科学的.教育评价

  理解幼儿,这是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此,必须注意的是要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当孩子犯了错,教师要以慈母般的胸怀理解孩子,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责骂孩子。例如有的老师在活动中会指责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这个都不会。”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孩子有不明白的,老师要去用合理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不能去责怪孩子,更不能去和别的孩子进行对比,这样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三、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和途径,因材施教。

  曾经误认为幼儿健康就是上健康课,其实不是,健康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尤其是环境,它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要将“美”的事物都展现给我们孩子,让他们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金子”,这就看老师会不会去挖掘,这就要我们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善于挖掘的“手”,教师在挖掘之前首先要付出代价,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舒适、和谐、美观的外在和内在的环境。

  以上是我学习的一点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揣摩《指南》,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让孩子们能够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发展。

《儿童发展》读后感12

  通过学习,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依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份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份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当知道甚么、能做甚么,大致可以到达甚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公道期看。于之前学习的《纲要》中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有了更具体、具体的熟悉。

  《指南》让我清楚地熟悉到我所教育的每个年龄段孩子应当具体到达怎样的目标,而到达这样的目标,我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讲,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资源。对我今后展开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也能够有效避免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超前的教育行为,从而违反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指南》的学习让我意想到: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益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动身,反思我们过往的做法,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让课程回回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纵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取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和谐发展,让家长也要转变观念,孩子的童年时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取得行为的收获,播下一粒行为的种子,就会取得性情的收获;播下一粒性情的种子,就会取得命运的收获。让孩子学习他该学的东西,做他该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作标尺往丈量幼儿,伤害幼儿,不能把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剂自己教育思路,为每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儿童发展》读后感13

  我园领导很注重园内教师的成长,所以本学期特地给每位教师征订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供大家阅读及学习。当我收到发下来的书本后,觉得书本厚厚的,略微翻阅后觉得该书本值得深入研读。

  该书分五章具体阐述,分别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章的第一小节就是从引言展开的,从中让我们了解到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对我们阅读接下来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该书将幼儿的发展指标分得非常详致。它不仅根据幼儿的年龄段来制定指标(具体划分为3~4岁;4~5岁;5~6岁),还将各年龄段的幼儿的发展指标做出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幼儿教师来说非常有利,它将更助于我们了解如何应对及管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阅读后,我发现了之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比如:之前在设置体育游戏中的具体要求及使用的体锻器具与幼儿年龄不相符;部分教育活动设计的目标存在不符合等。该书为我在制定教育教学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在遇到不明之处时就可以掏出来翻阅一下解决难点。对于我来说,该书很有帮助。在科学这一大块儿内容中,让我们教师要容忍幼儿因探究而弄脏、弄乱、升值破坏物品的行为,引导他们活动后做好收拾整理。这句话然我感触颇深,不仅家长们平时总表现出生怕孩子弄脏所以总会让孩子们少去触碰一些物品,而且我们教师有时候也会难免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这让我意识到了自身的细微不足有待于更正自己的观念及鼓励家长朋友们也能尝试着改一改。我们需要共同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让幼儿健康成长。语言这一块内容,我平时就很注重让幼儿在活动中多讲。我发现每个年龄段孩子的语言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让我惊奇地发现的是同年龄段孩子的语言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为部分孩子平时讲话锻炼的机会少,有些孩子生性腼腆不善于交流。当我看到4~5岁幼儿要能大体讲出所听 故事 的主要内容时,我灵机一动让我班幼儿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讲故事比赛”,在比赛中我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并在活动最后对幼儿们的表现一一作了点评。我在指正幼儿存在的不足之处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编故事。通过讲故事比赛,我发现部分平时不善于讲话的孩子原来也可以这么出色地将故事讲出来,这让我觉得很欣慰。该书带给我的阅读灵感有很多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值得今后继续研读。

《儿童发展》读后感14

  《指南》的学习让我意识到: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反思我们过去的做法,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和谐发展,让家长也要转变观念,孩子的童年时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一粒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性格的收获;播下一粒性格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让孩子学习他该学的东西,做他该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成标尺去测量幼儿,伤害幼儿,不能把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为每一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指南》中提到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个观点我个人就比较赞同的,我家孩子是年底出生的会比同年出生的孩子晚一年上学,所以现在很多同年出生的宝宝都上中班了,很多时候都会听到同样的问题:“你家儿子还不会写字吗?还不会算数啊?”而我已经学会了很淡定了,基本不会拿孩子与他人来横向对比,也不会强化这些书面知识。我是想着三年很快就过完了,再过三年就得开始辛苦的求学道路了,我想珍惜好这三年的时间,让他尽情地玩,尽情地耍。即使他现在很多方面不如同龄的孩子,比如认字、算术和绘画,但我还是有理由相信他现在的不作为并不能代表今后会比同龄人落后多少。让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很重要,同时在游戏和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比书本知识更牢固,而幼儿时期只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待他玩够了自然就会去找东西学习的,同时有兴趣的学习会比被逼的用功更加事半功倍。

《儿童发展》读后感15

  这是一篇由福建省转发的教育部关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指南》的文章,文章中有对于3-6岁儿童的发展观进行很详细的分析,包括很多的建议,我想对于幼儿教师生涯会有很大的帮助。

  《指南》主要从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一、健康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在这个健康里面主要提到的是关于幼儿的身体、情绪、心理、自理以及安全知识。我想现在都是属于独生子女家庭,家长的重视应该都是很强的。但也由于是独生子女,有的家庭会出现宠溺,部分幼儿都会出现挑食、厌食、自理能力弱、容易自我为中心、以及性格不好等方面的负面情况,一般到了幼儿园老师在这几个方面也都会进行引导、加强,也许幼儿在学校就表现的很独立或者吃饭很快、很听话等,但是到了家里就不一样了。有部分家长也会跟老师讨论幼儿在校园跟在家里是两面性,在家都不听话,家长想让教师在园教育,但这些其实都是短暂性的,如果要幼儿在校园以及家里都保持一致的.话,其实是需要家长与老师的相互引导的。

  在健康里面提到的户外活动,现在很多的独生子女都是有着很多的理由不让幼儿参加户外活动,怕感冒、怕跑、怕咳嗽或者说怕摔倒,其实户外活动不仅是让幼儿增强免疫力还让幼儿多一些交往方面的加强。

  二、语言

  语言里面主要就分为听、说、写、画。幼儿在不同年龄段都有他不同的发展方像,就像我们一篇教案,在小班和中班,教案目标就要有差距,每个年龄段需要知道的、会做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这些都要看老师平时的引导,还有礼貌用语的养成,教师及时的引导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社会

  幼儿的性格一般分为两种,内向和外向。他们的差别在与会交往跟不会交往,想交流跟不想交流,一般在这个年龄段,这两种性格是很容易形成的,这需要教师的注意以及引导,发现并解决

【《儿童发展》读后感】相关文章:

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书心得体会03-2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09-28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08-24

科技发展话题作文04-11

教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03-12

公司发展的建议书01-14

家乡发展的建议书04-10

《桥的发展史》教案01-17

小王子儿童读后感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