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时间:2022-08-19 15:33:4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15篇)

《红楼梦》读后感1

  黛玉葬花可谓是《红楼梦》的一大经典,只葬花这一件小事就将她的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

  黛玉的一生是个悲剧,而他与宝玉两小无猜的情感也注定是一个悲剧,有许多人不喜黛玉多疑的性格,可竟不知她有她的苦衷。黛玉小小年纪,父母先后离开人世,过着寄人篱下的孤单生活,这就使本就多愁善感的黛玉,变得更加敏感多疑,从而铸就了她孤傲清高的性格。也正因他的个性并非贾母所喜欢的,注定黛玉无人可以依赖,于是她怀着一颗纯真的心和对世俗的怨愤离开了人世间,实现了她“至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誓言。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是红楼梦中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薛宝钗作为一个封建社会女子的典范,深受贾府上下人等的喜爱。正如脂砚斋评价说:“在任职务不清不输,不远不近,可恶之人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

  正是这样一个端庄得体,落落大方的特点,使贾母王夫人对他青睐有加,而薛宝钗“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态度,完全是遵循封建主义的明哲保身的哲学。宝钗头脑里浸透着封建主义思想,她是一个忠实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理教的淑女,但即使这样,她也是一个悲剧角色。嫁给宝玉后,明知宝玉心心念念想着他的林妹妹,却还要苦心经营这段夫妻关系,年纪轻轻就要接受宝玉出家,自己支撑家业的惨痛事实。不得不说,这样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当真叫人可悲可叹!

  大观园,是一个梦,一个极尽人间财富堆切堆砌出来的美梦,是神仙在人世的宅邸,是文人墨客心之所向。这里生活的女孩儿,哪个不是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的存在,她们结识社,赏菊花,猜灯谜,评戏文,吟诗作对……真真如神仙般的日子。然而愈美好愈不真实,愈不真实,愈易一朝毁之。

  终于,桃源逝去,美梦破碎。“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终究让人们怀念与向往,可是这边桃花落地时,终究只是一捧镜花水月。到头来这只是一场梦……

《红楼梦》读后感2

  说到中国著名文学,每个人都肯定会说是中国四大名著,分别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与《红楼梦》而这四本名著每一本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表现方法,每个名著作者都十分会使用语言,浓缩了其他书容纳不了的知识文学语言,让世界都纷纷称赞,而这四大名著中有一本乃是中国文学之最,想必大家都已经想到了,没错就是《红楼梦》,作为一个中国人《红楼梦》这本书可是耳融目染,闻名千里了。

  在世界上创建了专门研究《红楼梦》的一个大组织,在《红楼梦》中,他虽然没有《水浒传》《三国演义》那些紧张刺激的场面,也没有《西游记》那么有想象力,情节波荡起伏,但是《红楼梦》却一直在文学之巅。或许很多人都不解,虽然我也不是特别的清楚。但是一定有他的原因,但是我们不得否认在《红楼梦》中的语言是我们现代人无法形容,媲美的,十几年来,还是没有什么文学巨作比得上这本《红楼梦》现在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没有看过《红楼梦》,也不能说没看过,应该说是绝大部分只看了一点,所以现在在我们生活中渐渐地,全是科技,没有曾经的书香,没有曾经的礼仪,礼仪之邦的名字也渐渐淡忘。

  在整部《红楼梦》中,全程都是以荣府与宁府中的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三人的爱恨情仇(额,这词用的不一定好)为一条线索,来宣扬我们的中国文化,在这本书中浓缩了我们中国的美食文化,文学文化,服装文化……等各种中国特色文化,在其中包含了最少186中中华美食的介绍,等丰富的服装文化,在书中许多人,作者都十分细致的描写了穿着长相,从侧面推广了我们的中国古装,而在这本书中,包含了许多深意,要让人们慢慢摸索,读这本书不能像读其他书那样读一遍就说自己读完了,在这本《红楼梦》中,读第一遍,懵懵懂懂记得些情节,读第二遍,熟悉了全文思路,读第三遍,还有点意思,读第四遍,就可以感觉出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好书,或许有时候你觉得《红楼梦》如天书一般无聊无趣,情节平平淡淡,但是这本书只能用一句话形容“表面风平浪静,内地波涛汹涌。”

  或许在这么多书中唯一看不懂的就是《红楼梦》,但是如果你仔细摸索,你或许会发现其中奥秘。

《红楼梦》读后感3

  “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红楼梦》

  她,病如西子胜三分,她注定一生与他爱恨缠绵,为他伤心而终。他,天然风韵万情思,他缘定一世和她分分合合,因她痴于情爱。

  因生母过世,外祖母念及黛玉无人依傍教育,便遣人接进荣国府。一世情缘就此拉开,恩恩怨也就此展开。

  宝,黛初见便有似曾相识之意。而此时,宁。荣二府一派繁荣的景象,吃穿用度皆于外面不同。贾母待黛玉万般怜爱,所吃所用皆与宝玉相同。众姊妹见她虽有不足之症,却自有一番风韵,也喜有这个妹妹。黛玉自小便识字读书,本就聪慧,又有贾雨村教导,因而写诗作画不在话下。可宝钗的到来却使得大伙认为黛玉过于孤高自许,其豁达是黛玉所不能及的。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宝。黛二人也渐渐熟悉,其感情也是外人所不能比的。王熙凤掌管了府中的大小事务,荣国府建大观园欢庆元宵佳节。

  18世纪上半叶,封建的中国,土地高度集中,官吏腐败。宁。荣二府有权有势,少不了阿谀奉承的人,其用品也是极其奢侈。同时,所处于阶级下层的农民却要饱受饥饿之苦。官宦世家一出手就是几千两银子,而对于底层人民来说银子也是一个奢侈品。只为迎接元春探亲大费周章未免太过浪费。

  花开花落万物总有凋零的时候,黛玉葬花一首葬花吟惹多少人尽洒泪。孰不知家大业大的宁。荣两府也有衰败的时候!黛玉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贾母也想让宝玉宝钗二人早日完婚。一曲终落,贾府恢复往日的繁华,却已物是人非。前世债,今世还,惹多少恩恩怨怨。

  黛玉,你如梅花般孤傲高洁,却败在了一个“疑”字上。我为你的离去悲,为你的结果痛。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那个年代,那个家族,只一把荒唐言诉尽内心凄。一把辛酸泪,只为有情人。我愿化作一只青鸟,翱翔于时光的边际,只与你作伴。

《红楼梦》读后感4

  中国古代小说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每一部都精彩绝伦。

  最吸引我的则非《红楼梦》莫属了,因为它没有过多涉及到了军事、神话,这些可能对于一个女孩子没有多大兴趣。《红楼梦》就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它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

  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红楼梦》读后感5

  中国有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而我要说的,正是《红楼梦》。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他早年家境富裕,经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但俗话说“富不过三代”,雍正六年时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曹雪芹因经历生活的巨大转折,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深刻的认知。他凭借自己的经历,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了这部伟大作品——红楼梦。全书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写,后四十回为高鄂续写。

  鲁迅先生、毛泽东主席以及众多评论家、文学家都对这本书有很高的评价,它的艺术价值就不言而喻了。

  红楼梦里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作者共写了九百七十五人,有名有姓的七百三十二人,无姓名称谓的二百四十三人。全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为明线,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由盛到衰的过程暗线。作者选词都很谨慎,预示着其未来的结果,如“贾史王薛”,代表着“血亡家史”。

  主要人物贾宝玉前世为神瑛侍者,衔着女娲所炼那块补天的石头所化的通灵宝玉降生。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我见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儿,便觉浊臭逼人。”我觉得这是封建社会所造成的,他见的那些男人,每个都是阿谀奉承,看的是他家的是势力,他反而觉得他身边那些姐姐妹妹们、丫鬟们对他倒是真心。

  林黛玉前世是绛珠仙草,因神瑛侍者每天浇灌她,所以发誓要用一生的眼泪来回报灌溉之情。到后来由于贾宝玉失玉导致痴傻,贾家就趁机令他娶了薛宝钗,林黛玉并不知情,以为贾宝玉违背了他们的海誓山盟,在哭泣中把那些代表自己青春、爱情的诗稿全部烧毁。这也是全书最悲情的地方。薛宝钗在与贾宝玉成家不久后,贾宝玉出家,留下她一个人“守活寡”,孤苦终生,也成了这些封建大家族交易的牺牲品。

  曹雪芹用他的笔创造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世界,欢迎你们来看这本书。

《红楼梦》读后感6

  《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的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全是坏大不相同,所以其所叙有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毛泽东说:“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

  吴昌说:“红楼—世界,世界—红楼”

  王蒙说过:“他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

  红楼梦是经典的结经;人生的经验;社会的经验;感情的经验;政治的经验;艺术的经验。

  红楼梦这部著作,曹雪芹用细腻的文笔,勾勒出痴情的贾宝玉,才华横溢,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巧舌如簧,阿谀奉迎的玉熙凤……人物的形象在纸上跃动,在心中闪烁,在脑海里漂浮沉浸,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感情纠葛为主线,以四代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揭露了当时的封闭王国。

  人生短暂,在故事时节中,黛玉的死去,宝玉的出家,都是我们所意想不到的,宝玉迷糊去了薛宝钗更是我们始料未及的,这些人对待生活的态度都是不同的,对于这些无可遇知的变故,我们是持逆持受,还是乐观积极,就是因为林黛玉的持逆持受,才导致了最后的结果,而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死采取出家的方式,也许在当时,这就是最乐观的解决方式了吧。

  人生就是在大海中航行的一页扁舟哪怕只是海中的一个浪水风浪便能把它覆灭,人们就相当于扁舟上的船手,当危险风浪来临时,船手是能够幸运的生存下去还是被大浪吞噬,就要看你是用怎样的态度对待这些突如其来的灾难,笑着活下去?恐慌失措的消失在蔚蓝的大海中?这一切我们无从知道。

  生活百态,太多突如其来的困难让我们无从下手,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你是冷静沉着自信的走在阳光道,还是恐慌不安无措的走上那条阴森可怕的独木桥

《红楼梦》读后感7

  “一朝看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题记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今夕何夕,君已陌路。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世人皆道,《红楼梦》吟尽爱情,可我眼前却是昨日繁华,今朝落尽。人生况味,了便是好,心酸无奈,却只能遵从是是非非。

  贾宝玉初看林黛玉,就笑称“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世间芸芸众生,他们因缘遇见,却来不及唱一出才子佳人。薛宝钗的圆润与妥协,林黛玉的言随心至,也许是生不逢时,也许是命运作怪,黛玉终是含泪而死,宝玉也穿上了袈裟。纷繁的世界,不适合黛玉。她的惊艳,她的智慧,她的才气逼人,她的灵秀慧黠,都应活在诗坛。那是个碧玉般盈澈的女子,而不是一个寥落忧伤的深闺小姐。

  贾府的挥霍,便注定要走向衰亡,这个结局,并不难猜。王熙凤的机关算尽,却换来悲凉结局。而真正聪明的,是探春。她是有才干的,又是清醒的:“我们这样的人家,人都看我们不知千金万金,何等快乐,殊不知这里说不出的烦难。”她开源节流,却阻碍不了贾府期数将近的必然。

  旧人难留此凉城,凉城何苦留旧人。名列金陵十二钗,黛玉却依旧只是一名异乡人。若不能放下心结,那便骄傲的、不改初心的活着!那个世道,有太多不可说,不能做,也终是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纵千般情愫,万般相思,但封建礼教终是难以挣脱的枷锁。昨日花前月下,宝玉送旧帕;今朝贾府败落,黛玉含泪烧帕。这一世的泪,终是还尽了……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满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若不能自由,那便随性点;若总是伤情,那便优雅点;若不能结缘,那便,那便……无论怎样,我都相信,黛玉最后不会说出那句“宝玉,你好……”那样玲珑的女子,怎会不看透这城府的畸形?宝玉虽多情,但黛玉绝不会怨恨他!这一切,黛玉最清楚,是命,认命。

  故人姑苏林黛玉,深深贾府难回头。曹雪芹的一声啊,又怎会不坎坷?字字血泪,了,便是好……

《红楼梦》读后感8

  我读过很多书籍,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

  红楼梦出自清朝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之手,全书共120回,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人物的感情纠葛来写的。

  全书的主要内容是:在以前,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株草,受了天地精华的滋润,化作一个女孩子的模样,还有一块石头也化作一位公子模样,和那个仙草化作的女孩子,一起到人间走了一趟……

  京城贾府生了一个公子,因出生时嘴里含着玉,便取名宝玉;苏州城林如海娶了贾府的贾敏,两人生了生了一个千金,取名黛玉。

  黛玉和宝玉一见便觉得似曾相识,黛玉在贾府住久了,两人便熟悉了许多,两人又情投意合,都十分喜欢对方。

  宝玉对黛玉许下承诺,将来要娶黛玉为妻,可是黛玉病重,贾府的人怕黛玉晦气,便让宝玉娶薛家千金——薛宝钗为妻,宝钗性格活泼大方,待人又很好,所以很快就讨得了贾家人的喜欢,连仆人都对宝钗称赞有加。

  王熙凤和贾母骗宝玉,洞房里的是黛玉,宝玉便欢欢喜喜的进了洞房,谁知,坐在床上等着宝玉来娶的竟是宝钗!而黛玉当天晚上咳嗽的特别厉害,黛玉把宝玉送她的手帕、诗稿全部烧了,而黛玉的贴身丫头紫鹃和雪雁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黛玉亲手烧掉自己最心爱的东西。

  黛玉由于太过伤心,当天晚上就去世了,宝玉知道了,整天茶饭不思,最后还出家了。这段故事,也告一段落了。

  读完这本书,我很生气,为什么当时的人连自己的婚姻也做不了主,黛玉对宝玉全心全意的付出到头来却只能换得病死在他乡的结果,真是可怜!

  在众多人物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宝钗和湘云,因为她们两个的性格活泼开朗,端庄大方,而且还很大度。我比较不喜欢黛玉的性格,因为她娇滴滴的,一见宝玉和宝钗她们亲近一点就不高兴,要不对宝玉冷言冷语,要不就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谁也不见。

  我以后要多读名著,让自己懂得更多!

《红楼梦》读后感9

  读罢红楼,心头涌上一股酸楚。昔日的繁华烟消云散,红粉佳人香消玉殒,偌大的贾府早已人去楼空。那是一个繁荣时代的落幕,亦是一群妙龄女子的劫难。而当时那个冷月葬花魂的黛玉,可否安好?

  我记得你清俊的容颜,记得你眼中的波光点点,记得你单薄孱弱的身躯,记得你过人的才识,记得你吟咏的《葬花吟》,记得你手捧落花和着泪水将青春埋葬。你是水做的女子,娇弱可人,多愁善感。阆苑仙葩、潇湘妃子,你是那个手捧诗卷、眼泪盈盈的女子。

  你本是天上的一株仙草,为报答神瑛侍者的滴水之恩,转世下凡,发誓要将一生的眼泪偿还给他。你与宝玉相爱,本该是一对神仙眷侣,却遭到贾府众人的反对。你本就羸弱的身体承受不住突如其来的打击,你病倒了。突然有一天,卧病在床的你听闻了宝玉迎娶宝钗的消息,气急攻心,最终撒手人寰。

  有人正燕尔新婚,有人却抑郁而终。偌大的贾府,在一片张灯结彩的祝福中,是否有人还会记得这个清高娇俏的女子?在一片对金童玉女的称赞中,是否有人会对这个佳人感到一丝痛惜?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花落人亡两不知!终是佳人已逝,独留公子一人在凡间踟蹰。那个两弯笼烟眉、一双含情目的可人儿还是葬送在了贾府,葬送在了那个黑暗的年代。

  黛玉,也许有人会说你只知柔弱,但我知道你清丽容貌下高傲的性格。你早年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在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本该小心翼翼如临深渊的你却清高不折,你以尖刻的话语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以诗人的才华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以生命去维护爱情。你爱《西厢记》,追求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禁锢的自由恋爱,与封建礼教对弈,以自己的生命祭奠黑暗的年代。

  我在红楼一角遇到了你,遇到了那个眉眼盈盈的你,遇到了那个才气无双的你,遇到了那个冷月葬花魂的你。黛玉葬花,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红颜已老,时光不复。我只愿你,还是那个浅笑倩兮的黛玉。

  他年葬侬知是谁?

  知是谁?

  终是花落人亡两不知!

《红楼梦》读后感10

  自从识事起,我便听说了“四大名著”,而这《红楼梦》,便是四大名著之一,一直没有拜读过这本书,但现如今阅读起它来,竟也能体会到其中幽幽的哀愁,不得不叫我叹息。

  林黛玉是这本书中核心描写的人物之一,我曾听别人提起,她的婀娜,她的悲伤,她的可怜。每个人对她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我们也无需去思考作者写着本书时想要表达的本意,因为往往我们能够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只看她当初入贾府时所做的一切,便对她了解了大半。她是一个很温柔、讨人喜欢、顺人心意的姑娘,见到贾母便与贾母心灵相通,发自内心的哭泣,见到府上的姐妹会一个个施礼,吃饭时不愿坐在上首席位。她那么谦逊,温柔,善解人意,当然被长辈和同龄人喜爱。但她本是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生长的一株绛珠草,为报宝玉的雨露之恩下凡至人间,欲将一生所有的眼泪送与宝玉,她的恩人。所以她多愁善感,对一切可怜的都要同情,她又何时同情过自己的?她与宝玉相互爱慕,可是两个人的家世又不允许一切的发生,在那个时候,利益被看得太重了,重过一个人一生的幸福。由此,黛玉更加忧愁,而宝玉却娶了别人,黛玉听说后伤心欲绝,从此一病不起,这就丢了性命。她报恩的泪水全都还给了恩人,于是与世长辞了。

  这本书描写人物都很精细,但我认为只需研究黛玉便可看清这个故事。一段纯洁的爱情,却抵不过金钱地位的诱惑;一位绝代佳人,却最终败在了家世上。爱情本无价,却还比不上一个家族的荣誉;一个人的生命,却还比不上利益。那个时代的传奇,和这个时代的悲剧又有什么不同呢?现在的人们,只会看着金钱、权利,却失去了人生中最容易也最难获得的财富——快乐。人这一生啊,还有什么比快乐更重要的吗?我们努力去追求的`,不正是它吗?只不过它施了一个障眼法,让我们以为金钱、权力就能把快乐抓回来,但是它们不行。因为当我们拥有它们之时,快乐已然跑得太远、太远。所以,当我们还能把它追回来的时候,当我们还有权利享受快乐的美妙之时,请加倍努力,让快乐永远伴随你身边,而不是那些身外之物。

  快乐,是我们真正追求的目标。

《红楼梦》读后感11

  我读了《红楼梦》一书,书中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用贾府的兴衰作为背景,写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悲剧。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腐朽封建社会,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生来嘴衔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虽然她的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就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最让我欣赏的还是她诗情画意,聪慧灵秀。黛玉每次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居于首位。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

  在一个封建社会里,大观园中的男男女女们总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才情气质人人称赞,可到头来,年纪轻轻就郁郁而死;宝钗凡事稳重,识大体,诗词也样样精通,原是金玉良缘,可是因为木石前盟,使她一人独守空房,误了终生;迎春才貌双全,却嫁给孙绍祖,被丈夫折磨而死……

  我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与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制度的人,同情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他们心中,一边是封建社会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自由之身的追求始终不弃。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文学的真谛就在这里。

《红楼梦》读后感12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雪芹

  很小的时候,就“瞄”上了书架上那本厚厚的《红楼梦》理由很简单,同桌总会哼上几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恰似一朵清云刚出……”他得意地向我炫耀这是源于一本叫《红楼梦》的书。

  《红楼梦》?我一下子联想到《爱丽丝梦游仙镜》,这大概也是好看的童话吧,那个“林妹妹”有没有白雪公主漂亮呢?

  带着种种疑问,小小的我翻开了这本“大部头”。天哪!据不完全统计,有百分之五十的字不认识,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文字我读不顺口,有百分之九十的话让我坠如雾里……倒是乌家庄“孝敬”宁国府的那张清单让我感兴趣了一段时间。于是,我得到了一个答案:《红楼梦》是写几个有权有财的人家的书,平平淡淡,没有童话好看,不读也罢。

  再读“红楼”记不得是什么时候了,没办法,要交读书笔记呗,只得硬着头皮再度捧起《红楼梦》。那时正醉心于唐诗宋词,于是,《红楼梦》立即让我爱不释手,“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多美的句子!

  本着“爱乌及乌”吧,我开始煞有介事地“研读”起《红楼梦》来,还学着金圣叹作评注,几番圈圈点点,倒也读懂了不少,于是开始把“真事隐去,假语村言。”挂在嘴边,虽然对颦儿整天哭哭啼啼,怡红公子整日挨训仍不甚明白,倒也得出了又一个新的答案:《红楼梦》确实让人“余香满口”只是我读不懂的地方还太多。

  以后的日子里,读《红楼梦》的次数多了起来,开始渐渐懂得颦儿“孤高自许,目下无尘。”背后的无奈,渐渐了解宝玉“富贵闲人”中隐藏的叛逆,渐渐明白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的事故冷漠;我会为晴雯的反抗拍板叫好,我会为袭人的谨慎小心微悠然叹息……

  吟着“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吾谁与逝,谁与吾从,渺渺茫茫,归彼大荒”,我不在醉心于词句的优美,而是对那个时代的悲哀无奈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问妈妈:“为什么读得是同一本书,却每次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呢?”妈妈回答:“因为你长大了。”或许吧,那么,下次再读《红楼梦》,我又会得到一个怎样的答案呢?

《红楼梦》读后感13

  在被时间冲淡的岁月里,或许我们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记忆,不过,在我的脑海中,《红楼梦》这本书让我记忆犹为清晰,久久地印在了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红楼梦里可爱的女孩不少,而我却偏偏喜欢那个古灵精怪的女子——晴雯,如果你问我喜欢她什么,那我就会毫不犹豫地说:喜欢她风一般的性格。

  诸多女子之中,林黛玉最为有才,她的《葬花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可她太过娇气、孤傲,那可谓云一般的女子。宝钗最为智慧,她的李代桃僵之计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可她太过世俗,那可谓雨一般的女子。凤辣子最为有趣,她的精算细谋,可以说是举世无双,可她又太过狠毒无情,那可谓电一般的女子。晴雯则不一样,她智慧而不耍手段,靓丽而不染世俗,世界女子可爱之处几乎凝聚于她一身,那是风一般的女子!

  最初认识睛雯是在那怡红院下,我还记得她脸上挂着顽童似的笑脸,将扇子撕得“滋滋”作响,惹得宝玉高兴得拍手叫好,裘人则气的不可开交,正所谓“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仅仅因几把香扇,便让我喜欢上了这个会笑会闹的女孩。大观园里,愿意如此笑给大家看的,也就只有她了。她率真不计后果,如此放纵,给她添了几分英气,也埋下了祸根,正如风一样,悄然而来,又毫无顾忌地消逝而去,所谓来无影,亦去无踪。

  再次看到睛雯,是在昏黄的灯下。生病了,却还坚持给宝玉补衣裳。昏暗的屋子里所传出来的断断续续的咳嗽,至今依然那么真切地在我耳边回响。甚是凄凉啊!那份属于她的大胆豪爽,可与她一比高下的也只有尤三姐了,可尤三姐哪有她的那份纯真。

  最后一次遇见晴雯,不再是那雕梁画栋的怡红院,而是在那间破旧的小屋里,那才是她的家。生病的睛雯虽然远离了富贵的环境,但她依旧神彩照人,这是多么难得!纵观历史,多少须眉英雄被困时总免不了泪如雨下,可晴委没有,她傲然而立,依旧如风。

  直至生命的尽头,她也只是化为一缕清风,轻轻地归去了……

  好一种风一般的做派,好一位风一般的女子!

《红楼梦》读后感14

  有人说:“读《红楼梦》,当你读了许多回时,你的体会是与刚开始读的时候不同的。”当时我还是半信半疑,但以后,我便体会到了这种奇特之处。

  在这些内容中,令我最难忘的,便是在第七回中描写的冷香丸了……

  这段内容始于周瑞家的人来向王夫人禀报刘姥姥走了这个消息,恰好王夫人与薛姨妈在谈话,便也和薛宝钗聊起来。

  刚开始她们只是聊聊家常,但不知怎么的就带出了冷香丸这个话题。

  宝钗天生带有一股热毒,请了许多名医也治不好。宝钗家可是皇商,专为朝廷采办,财大势大,照理说碰到个疑难杂症也不难治愈,唯独宝钗的病无从下手,直到一个和尚给了一个秘方——冷香丸。

  构成冷香丸的几味药十分奇特,并且配成的概率极小,这几味药是春天的白牡丹、夏天的白荷花、秋天的白芙蓉、冬天的白梅花的花蕊各十二两,在来年春分晒干、研好,再要雨水这日的雨、白露这日的露、霜降这日的霜、小雪这日的雪各十二钱,调匀、和着之前研的药,加些甜的,丸成龙眼大的丸子,发病时用十二分的黄柏煎汤服下。

  在这初看时只觉得可笑而繁杂的方子里,其实有很深的内容。

  先看那几种花,其中的共同点显著——都是白色的。读过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白色的代表人物是林黛玉,她多愁善感,追求精神上的高度,而薛宝钗虽然进贾府的时间比林黛玉晚,却是金陵十二钗中最惹人喜爱的,用白色来压那热情的红色,再合适不过了。后面的几种水也是如此,由于在中医中,水是寒性的,用“寒”也能压住“热”。

  但为什么花蕊要在来年春分这日晒干呢?因为这时冬天刚过,天不是太冷也不太热,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也的确,这味药是让人的身体保持平衡,不要过阴或过阳,作者曹雪芹一直信奉着这种中医的理念。

  按照这个理念,为何又要用黄柏煎汤呢?黄柏是一种极苦之药,宝钗平日都十分快乐,为何用黄柏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

  在红楼梦中,像这样的字句还有很多,只有细心挖掘,从字里行间才能体味出作者写作的理念。

  《红楼梦》这部千年难遇的奇书,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值得大家细细品读啊!

《红楼梦》读后感15

  初看红楼,是在我六岁之际,只是泛泛地囫囵吞枣乱翻一遍,并不妄想能看懂这本对于一个六岁孩童来说太过深奥的名著,于是闲置一边,一忘就是三年.待到三个春秋过去,崭新的红楼已破旧不堪,不得已忍痛割爱弃旧,换了一本古本攻读,这才逐渐读出妙处,和红楼结下了不解之缘.

  虽不敢在各位前辈面前班门弄斧,不求诸位能苟同晚生的观点,但还是把鄙人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享,赞同也好,不赞同也罢,各有各的看法和观点,也不必跟彼此过不去.还请诸位红学前辈多多指教.

  从人间凡人的角度来看,黛玉体弱多病,第三回她一出场,就是那么一种身体面貌怯弱不胜的状态,她的不足之症,是一望而知的。当然,曹雪芹塑造的这个形象,虽然病态,却极有美感,叫做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虽非健康美女,却又胜似健康美女,宝玉爱她,固然首先是心灵相通,但对她的外貌风姿,也确实是为之倾倒。

  所以,并不是只是“情人眼里出西施“,黛玉本来就是个美人胚子,有些红学研究者说黛玉只是在宝玉的眼里看上去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况且,在第三回里曹雪芹确实写的很美:“笼烟眉““含露目“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完完全全一个弱柳扶风的林妹妹,怎么会单纯的是一个病态?从薛蟠看黛玉的那一笔,我们就可以知道单单看黛玉的外貌,也是可以摄人魂魄的

  根据命运的设定,下凡后的黛玉,她那个眼泪,跟别的凡人不一样,却是有一定的总量的,那个总量,应该也就是在天界被灌溉的雨露的那个量。因此,黛玉那个话,你还记得吗?

  其实就是告诉读者,绛珠仙草对神瑛侍者的还泪,剩余量是越来越少了,那么,一旦泪尽,当然也就是完成了偿还灌溉之恩的任务,就要再回到天界去了,也就是说,人间的黛玉,她的生命就结束了。

  尽管这以后,书里还写了几次黛玉哭泣流泪,但她将泪尽而逝,这是文本的神话式预先设定,后面一定会这样来写的。

  今天暂时讲到这儿,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15篇)】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后感11-14

红楼梦读后感11-14

《红楼梦》读后感06-02

红楼梦读后感05-14

【热】红楼梦读后感05-07

【精】《红楼梦》读后感05-04

红楼梦读后感【荐】05-02

红楼梦读后感【热】04-29

《红楼梦》读后感【荐】04-28

【精】红楼梦读后感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