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读后感

时间:2022-06-11 08:31:4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俗世奇人》读后感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俗世奇人》读后感1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俗世奇人》读后感15篇

《俗世奇人》读后感15篇1

  以前我最喜欢看漫画书了,它简单明了的图片给我无限轻松,无限愉悦的享受。最讨厌的就是看那满是文字的书了,不能一目十行,要逐字逐句地看,多累呀!可是今年暑假,只是因为在书店里,看了一本书的题目,我就被迷住了!它就是《俗世奇人》。

  俗世里,会有什么样的奇人?我脑子里冒出各种问号。是会“水上漂”的武林高手,还是能生吃仙人球的怪人,还是像蜘蛛侠一样会飞沿走壁的超人?带着十二万分的好奇,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阅读。

  原来,这本书写的是天津许多知名手艺人的传奇故事。你看,刷子李,刷房时穿一身黑衣,刷完房子,身上绝对不会粘上一个白点,如有一个芝麻大的白点,那白刷,不要钱;泥人张,鞋底抠块泥,不用看就能变戏法似地捏出个活灵活现的人,就像把人的脑袋割了放在桌上一般;苏七块更绝,看病者,不论贫富亲梳,先得码七块银元在台上,逢到有人伤筋断骨,他手指一触,隔皮戳肉,用两只手,如燕子一样在病人身上上下翻飞,没等病人感到疼痛骨头就接上了。哎,苏七块要是能马上变出来就好了,让他赶紧治好奶奶扭伤的腰,让奶奶不再疼痛。

  还有张大力,华大夫,蓝眼江……个个都身怀绝技,我越看越入迷!

  慢慢地,我体会到了,这些人的绝活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就练成的,而是坚持了好几年,甚至好几十年才练成的。就如我的弹琴一样。从最简单的“哆”、“来”、“咪”到枯燥的“哈农”指法,从生硬的手指,到熟练的双手配合,每一次进步的背后,都是无数次的辛苦,汗水,甚至是泪水。记得当我第一次完整地弹出一首只有四个音组成的曲子——《大大马铃薯》时,我和妈妈都兴奋得不得了,奶奶甚至说这是她听过的最美妙的乐曲。

  后来,为了弹得更好,我牺牲了很多玩乐的时间,因此我痛恨弹琴,甚至放弃过一段时间。可是,妈妈每天都要逼着我进步。每天晚上的7点到8点,我都得端坐在琴前,从中班到现在,整整练了6年了。每一个音符,每一种指法,每一首曲子,我都得认真地练。渐渐地,我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里听到了命运之神在敲门;在柴可夫斯基的'《四只小天鹅》里看到了四只可爱的小天鹅在湖中跳舞,在弹莫扎特的《土尔其进行曲》时,我的心会随着强劲的节奏上下起伏,心潮澎湃;这些曲子就像是我的朋友一样,在我开心的时间与我一起分享喜悦,在我不高兴的时候,任我发泄……

  现在,每周五晚我都会享受流行音乐节目《中国好声音》。选手的歌曲,听一遍,我就能判断出曲子的节奏是几分之几的拍子;听两遍,我就会哼主旋律了;听三遍,我就恨不得把它弹出来了!厉害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你看,我现在能不能算是一个会“奇事”的“俗人”呢?我正在向“弹琴余”进军!

  

《俗世奇人》读后感15篇2

  我们都是那夜空中的星辰,在这茫茫星海中,层出不穷的奇人们就是那一颗颗最闪耀的星,点缀夜空,精彩无限。

  冯骥才老人笔下的主人公,就是这平凡生活中,那些身怀绝技,光彩夺目的奇人们。骨科大夫“苏七块”,精通隔肉接骨之术,治疗百姓无数,患者倘若再次登门拜访,“定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牙医华大夫,医术通天,凭借着“过目不忘牙”的本领,居然成功捕获了一名罪犯,令侦探们惊叹不已;粉刷名匠“刷子李”,刷墙过后一袭黑衣不沾半点墙漆,徒弟曹某亲眼目睹刷墙过程,佩服得五体投地,深信师父的黑衣“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

  飞贼“燕子”李三,飞檐走壁,视高楼为平地,虽是一介小偷,但劫富济贫,深受劳苦大众的爱戴;包子店老板“狗子”,不断尝试、勇于创新,成就了名满四海的“狗不理”包子;饭馆东家冯五爷,出口成章,落笔生花,无人不服;金牌销售杨巴,能言善辩;火炮制造商崔家父子熊心豹胆……

  正如冯老所说,“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奇人们凭借绝活,行走江湖,不断创造着超越凡人所能及的社会价值,因此,收获了人们的肯定和仰慕。

  奇人们的绝技也并非上天的赏赐,而是不懈的努力换得的。冯老并没有细细道来每一位奇人所付出的努力,但三两个故事可见一斑。泥人张为了精进手艺,长期驻扎在人来人往的戏院和饭馆,潜心观察形形色色的过客,用心创作形态各异的泥人。崔家父子所在的崔家村,敢于创新并勇于尝试,惨失了半个村的性命,方才研制出最为大众喜爱的烟花炮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让我不禁想到了古今中外的“奇人们”。他们付出了常人不能想象的努力,历经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境,战胜了常人无法跨越的难关,最终成就了不同时代的奇迹。王羲之儿子王献之,依缸学书,用完了十三缸墨水,经历了十年之久的苦练,成为书法界的千古名家。

  西方古典乐作家贝多芬,年幼时每天花十几个小时苦练琴艺,为他后期创作举世闻名的作品奠定了坚实基础;明末小说家吴承恩,为写《西游记》,在小山上专门养了一群猴。不管风吹雨打,每天前去观察并记录猴子的`日常起居和生活习性,花费整整七年时光最终完成了这部千古名著;数学家陈景润青年时期,坚持每天凌晨三点就去图书室,如饥似渴地汲取书中的新知识,验证了“哥德巴赫猜想”,在数学界获得了极大的成就。

  奇人们的故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收获和成就背后是孜孜不倦的探寻和付出。虽然我只是一名小学生,但是现在我每天的认真学习、思考和探索,都在为成长集聚能量。

  相信不久的未来,我也会通过我的努力获取我的一技之长,开创我的一片天地,在这个“俗世”中成为一名“奇人”,活得有趣,活得精彩,活成那茫茫星海中一颗闪耀的星。

《俗世奇人》读后感15篇3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俗世奇人》,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酒婆》。

  这个故事讲了酒婆每天都要到酒馆喝酒,而老板却在酒里加了水,酒婆不知道。每当酒婆喝完酒走在马路上的时候,旁人都担心她会被车撞,可是她却平安无事。一天,老板娘生了个孩子,老板很高兴,便不在酒里加水了,而酒婆因喝醉,被车撞到死掉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

  在实际生活中也要诚实守信,如:在前年的暑假,我和一个朋友一起上奥数班,一次,他不小心把老师的粉笔盒碰到了地上,所有粉笔都摔碎了,老师知道了非常生气啊,问我们是谁干的,全班都鸦雀无声,这时他站了起来,小声的说:“是我做的。”他的眼睛黯淡无光,头低的.很低。我想,老师一定会批评他的,谁知老师却说:“很好,做错了事就应该承认错误,要知错就改。”因此老师送给他一支钢笔。

  这些故事说明了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这样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

《俗世奇人》读后感15篇4

  在寒假中,我读过许许多多的书,但印象最深的,还数《俗世奇人》。

  这本书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这里边的人物活灵活现,十分得有意思。《俗世奇人》中有一句话写得好——“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这人物也非常有意思,例如:客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等等。原来是天津人喜欢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绝活连在一块儿,一起称呼。他们都是身怀绝技的奇人。不过,他们也不是样样精通,偶尔也会被百姓们称为“绝盗”。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的孩子们会有自己的拿手绝活,它们往往都不是最好的,但是,却与别人与众不同。好比我最擅长的是绘画,虽然我不是画得最好,但却是我的爱好。

  只要有自己一技之长,就必定是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读后感15篇5

  世界上的书籍有千千万万本,我读的书非常非常的多,可能都有几百本了吧!可是,这些书也只是世界上所有书的冰山一角,在这冰山一角里面,我最喜欢的书就是就是《俗世奇人》,今天我就来说一说《俗世奇人》这本书。

  《俗世奇人》是一本描写天津的人或事的书,主要突出的就是一个“奇”字,而且十分的接地气、通俗,在这一本书中我有很多印象深刻的人物,其中苏七块让我感受颇深。苏七块是一个大夫,医术十分的高超,但是有一个规矩,必须给七根条子才肯治。他平时好打牌,有一次,一个轿夫不小心把手给弄骨折了,想钱先欠着,让他先把他治好,可苏七块却像没有看见一样,一动也不动。跟他打牌的牙医看轿夫实在疼的不行了,他就看不下去了,借着上厕所的理由,偷偷的跑到后院,给了那个轿夫七根条子,那个轿夫交了钱,苏七块才开始治疗,你瞧!那双手简直赛过白鸟一般,看!他快速的一下子夹上夹板,再在那里贴了片膏药,顿时,轿夫就感到疼痛减轻了许多,他做完这一切的时候其他人还都没反应过来呢!到了晚上,牌打完了,大家都要走了,苏七块拉住了牙医,从自己的那堆钱里数出七块给了牙医,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深奥,自己好好研究了一番,想了很长时间才豁然开朗,这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句古话,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呀!

  有的人觉得苏七块十分的吝啬,但是我觉得他对规矩的看法十分的正确。想着想着,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暑假里,我的妈妈又一次称体重的时候在体重秤上看见了一个惨不忍睹的数字,因此,他狠下心来立下了一个规矩,他要坚持每一天都运动,一开始每一天还在坚持,结果后来耽误了几天,然后几天后,又耽误了几天,就这样妈妈就越来越懒,后来就不做不做运动了把这件事情抛到了脑后。这不正是没有规矩的坏处吗?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规矩的重要性,原来人一旦破了一次规矩,那么以后就会变得越来越懒,后来慢慢的`,就再也不想遵守这个规矩,最后,慢慢的,这个规矩就慢慢的从你脑海中消失了,你就会慢慢的忘掉他,从此这个规矩就不存在了。怎样去持久的来遵守这个规矩呢?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坚持,当你坚持了一定的天数后,这个规则就成了你的潜意识,你就会一直遵守了。

  《俗世奇人》里面的人物都非常的淳朴、单纯、善良,它们都具有天津独特的人物形象,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天津的人和事,让我知道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这就是我喜欢《俗世奇人》的原因。

《俗世奇人》读后感15篇6

  "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俗人;小说里的,不奇传不成,奇就演业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全是真人真事。"天津卫,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苏七块"、"刷子李"、"酒婆"、“死鸟”、“张大力”、“蓝眼”、“泥人张”,奇人抓一大把。不过,这可不算啥,要是把名扬四海的全揪出来,甭提有多少!

  《俗世奇人》里,我最喜欢的,要数泥人张了。他因受了海张五的气,用泥模子扣了几摊子“海张五”卖,还写着”贱卖海张五”!这下,可把海张气杯了!让人读来乐呵的不行,让人喜欢上泥人张的聪明率性。

  天津卫有那么多奇人,那我们居住的杭州有俗世奇人吗?

  有,而且当然有!

  那回,我们打宝石山游玩下来,山脚下有两个卖手艺的人,一个把棕榈叶芯削成小鸟、玫瑰、蚱蜢,另一个……嘿!神了!

  只见他用右手掌外侧蘸上墨汁,往纸上点几下,手上的纹路就印在纸上,形成了河岸;又在纸上擦抹几下,又形成高山;他又用大拇指蘸上墨汁,点几下擦几下,嘿!几棵松树成形了;再用浸了蓝墨、黑墨的布在空白处擦几下,几条静谧的'小河,一片蔚蓝的天空就成了!

  这还没完呢!只见他拿起水笔轻轻地几下比划,三只水鸟,两只水鸭,一位戴着草帽、身披蓑衣,端坐岸上垂钓的老翁,也赫然映在这恬静的世界里,我不禁拍手叫好!

  我不由的偷偷打量他。

  他身穿白色T恤,款式有点儿旧,但洗得十分干净。皮肤黝黑,掌纹粗糙,留着碴巴胡子,头发乌黑。旁边一位老妇人在给画装框、装袋,一眼便知这是一对母子。

  我正称奇,那边爸爸早已和他谈开了。

  爸爸想这一手绝活的,必定是美院华业的。一问,才知他上的是个不知名的大学,玩这个纯属爱好,是自己琢磨了玩出来的。爸爸笑问:“这得花多少时间学啊?”他笑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就琢磨了一年多。”爸爸不禁啧啧称赞。

  对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什么事不经过努力就能成功呢?这正如我365*6个夜晚的弹琴,没有一天落下的弹琴得来的钢琴十级优秀证书,这其中沾满泪水和骂声,充斥着节拍声、乐声。当错音、折指、摇腕被我逐出乐章,当优美的旋律开始徜徉,我告诉自己,坚持就是胜利!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想干什么当尽情拼搏,只要坚持,万事可做成。即便,不是每次付出都会收获,但是每次收获者必经付出!

  杭州这个大城方,奇人也有千千万,需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然而我们,往往在奔波与忙碌中无心观察。你试试,独自在西湖边漫步,放下手机。你会发现,很多奇人就在我们身边:在地砖上写大毛笔字的人,练太级拳的人,撑船的船夫……个个都具特长。到那时,你还敢说,杭州没有奇人?天津卫的人与我们区别于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的眼,它成就了《俗世奇人》,向世人展示了天津卫的奇人,又在冯骥才的笔下描绘出来,在我们眼前鲜活地走一回。

《俗世奇人》读后感15篇7

  每一个人,都在这硕大的世界里,焕发出自己微小却耀眼的光芒。我们都是那微小的一份子。

  ——题记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俗世奇人》,看着颇有趣味,细细品读起来也有不少道理。冯骥才的文章感觉着是真真实实的、贴近我们的生活的。看着他的书,就好似有着人在给你讲故事一般活灵活现、生动有趣。这个故事的舞台,就在那小小的、不起眼的天津码头上,一群看似普普通通的人,发生了那么些不普普通通的事。

  就像立下规矩的苏七块、力大无穷的张大力、卖东西卖成精的蔡二少爷以及机智勇敢的泥人张等等,我们不知道他们的住处,不知道他们的习惯,也没真真实实地看见或听见他们,但我们似乎能看见他们的容貌,听见他们的声音,就仿佛是活在我们的周围一般,是平常打过招呼或擦肩而过的形形色色的人们。即使是那些再普通不过的人们,也过着不普通的生活。不怕官,不怕商,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手艺吃饭,他们什么也不怕。手艺人怀揣着自己的手艺,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有了一块护身符,不怕抢不怕夺,不像钱和权一般,有的多了便担惊受怕。他们,是用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能闯出了一片天。他们用尽自己的全身力量,在这伟大磅礴的宇宙里,散发出一片一片微小却耀眼的光芒。

  接下来不妨让我给你讲讲我遇见的那些俗世奇人们吧。

  绍兴,安昌镇,河流旁的小路上。

  来往匆匆的行人们,都路过老人们的身旁。河流潺潺的水声,乌篷船悠悠的划了过去,阳光温和的照在老人的身上。老人身旁熬着的`一锅白糖散发出浓浓的香气,晶莹透亮的金黄色,像是吸收了阳光的温暖,香气十分吸引人。他终于决定站了起来,拿起大铁锅中滚烫的白糖,放到了木架子上,围成一个圈,拉长,又重新在绕回去。不一会儿,透亮的金黄色变成了雪一样的纯白色,散发出麦芽糖的浓浓气息,这一下子,许许多多的人都被吸引了过来,好多好多的小孩叽叽喳喳的想拿糖,原本寂寞的老人家一下子受欢迎了起来。塘栖,运河旁,一棵硕大的古枫树下。每每都会有一个捏泥人的,早就忘了他叫什么,他也早不来做泥人了。但就是他,陪伴我度过长长的童年岁月。在他那儿买来的泥人。也早已是数不过来,等到干裂了还是舍不得丢,所以至今我的桌子上还摆着一个唐僧,一个孙悟空,一只像会唱歌一般的鸟儿,还有一个小小的我。每一次,当我们没有事情做的时候,那许许多多的孩子们就涌上了他的摊位,用积攒了两天卖鸡蛋饼的钱去买一个小小的泥人。有一次,他说他要走了,回老家了,临走前,总要给我们些礼物,留个念想。他捏了每一个我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我到现在还是仍旧记着这段回忆。

  更多更多的俗世奇人们,我想,我根本就讲不过来,买兔子的人,蘸糖画的人以及养花的爷爷,都是一个个的俗世奇人。

  我想,每一个人抑或都是这样,用自己的力量,焕发光芒,感染着身边的我们。

《俗世奇人》读后感15篇8

  在这个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巨好看的书,那就是冯骥才先生写的一本佳作《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是一部小说集,全书由18篇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主要讲了在天津这个水陆码头上,有着各行各业的奇人:有力大无穷的张大力;有捏泥人捏得出神入化的泥人张;还有刷墙能一滴白点不滴在黑衣上的刷子李......

  当然,在这些活神仙中,我认为最绝的是苏七块!他医术高明,正骨拿环。但有个规矩:来看病的人必须先拿七块银元,否则决不搭理。于是众人背后给他一个绰号叫“苏七块”。这样一个倔强、有原则的人,也有善良的一面。有一次,苏七块与几个大夫一起去打牌,三轮车夫张四由于摔断胳膊来找苏七块,但是因为张四没有七块银元,所以苏七块没有给他正骨拿环。华大夫见状,借去上厕所悄悄地把七块银元给了张四。苏七块拿了七块银元,张四的胳膊立刻就被他接好了,还送了一些药给张四。而后苏七块又把七块银元还给华大夫,并告诉华大夫,不是自己心不善,而是规矩不能改。

  是啊,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凡事一旦定了规矩,就要执行,否则就不叫规矩了。

  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完课后作业后,我很快就把作业写完了,但同桌一下课就飞奔出教室,一点儿也不顾作业。当第二节课检查作业时,他打开书本,发现一笔没动,于是巴结我要答案。我想,不可以给他抄,老师说了,抄了对谁都没有好处。但下一秒,他拿出零食来收买我的答案。我看见零食就两眼放光,立刻答应了,不过,老师很快发现了我们做的“好”事,还分别给我们的家长打了电话沟通。当然,我们也收到了来自老师和家长的严厉警告。后来想想,我是多么的愚蠢!对比苏七块,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打破自己的规矩,而我却因为一包零食毫无原则,没有规矩。如果我再继续这样下去,不仅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生活中类似不遵守规矩的现象可谓不胜枚举:在超市里结账时,总有个别的`人会插队,别人好心提醒不要插队,却遭来一顿臭骂;等红灯时,不守规矩的司机为了赶时间,直接就闯了红灯,行人还在过马路,差点就撞上了;伐木者为了钱财,偷偷大量将树木砍掉,不料被警察发现,弄得人财两空,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水土流失,引发洪水,危及到人类或其它的生命……

  由此可见,只有学会遵守规矩,才利人利己。尽管生活中有很多不守规矩的现象,但我们要像苏七块那样,无论在什么时候,面对什么诱惑,要懂得坚守自己、他人或集体的规矩。守住了规矩,就守住了底线,我们才能成为像苏七块那样的“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读后感15篇9

  之前阅读了一本书,名字叫作《俗世奇人》,书中讲了许多的行走在江湖的俗人,奇人。带着自身的本领行侠仗义,在这大千世界中闯荡。

  书中给我印象很深的人物有许多,不过这并不是他们干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成了什么大英雄,只是因为他们是“俗人”。

  古人常常追求什么是得道成仙,摆脱七情六欲,玄幻小说中也是什么拯救世界,苍生什么的,但是这些还能被称为人吗?

  如果成仙的代价是失去七情六欲,还不如幸福的和亲人度过一生的每一天,如果成仙的`代价是拘束的过完一生,还不如潇潇洒洒的游历大好河山,如果成仙后能看到绝世的美景但却失去一颗欣赏美景的心灵,那又为何呢?

  何为人?人是拥有情感,拥有欲望的物种,没有人不为利打动。我为何喜欢这本书,因为书中的人物放荡不羁爱自由;因为书中的人物是人,会为利所动;因为书中的人物有血有肉,我行我素,活出了一颗拥有自我的一生,这才是活生生的人啊!

《俗世奇人》读后感15篇10

  前不久重读了冯骥才的《神鞭》与《三寸金莲》,到女儿家又翻出一本冯老师写的《俗世奇人》,薄薄的小册子,故事引人入胜,一鼓作气半天读完。

  《俗世奇人》的短小故事,都是市井民间的奇人趣事,反映了天津卫水陆码头五方杂处的众生相与“集体性格”。佳篇首推《刷子李》,这位粉刷匠整日刷浆,偏爱着皂衣黑鞋,干活利落潇洒,从来滴白不染,令人称奇。某日,细心的小徒弟居然发现师傅裤子上有个白点,以为艺高胆大的师傅这回玩儿砸了,却不料师傅主动抖包袱──抽烟不慎把裤子烧了个洞!接下来一篇,写《泥人张》,鞋底抠泥,餐桌下“盲”捏出惟妙惟肖的海张五,让财大气粗蔑视艺人的土豪当众出丑,不得不花高价成批买断泥塑作品及泥模子。钓者《大回》擅长钓鱼,号称“鱼绝户”,最终却死于鱼(被运鱼车轧死),故事情节惊悚;《死鸟》,一只学话的八哥让刻意逢迎溜须拍马的官员在大庭广众之下得罪顶头上司,几乎丧命。《酒婆》,嗜酒如命的老妪喝假酒过马路挺清醒,安然无恙;忽一日,奸商偶然天良发现,不再干酒里掺水的`缺德勾当,酒婆却真的醉倒街头,死于非命。道德悖论。《苏七块》,接骨神医,明码收费,自己立的规矩绝不能改,宁可私下退费。特立独行。《冯五爷》《绝盗》《小达子》都是小偷故事。有的是手段高超,防不胜防;有的是大偷在神偷面前栽了跟头。《蓝眼》《蔡二少爷》,说的是字画古玩行里遍地陷阱,水深莫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行家里手也难免受骗上当。《认牙》,牙医专心医牙“目空一切”,对患者熟视无睹,最终配合破案,靠认牙而不认人。《张大力》,大力士举起店铺前无人敢问津的沉重石锁,却没有获得铭刻其上“招贤榜”承诺的巨额赏银,原来以此为噱头做广告招徕顾客的设局者料事如神,在石锁底部提前刻字声明,将张大力排除领奖人之外。出乎意料的精彩结尾让读者忍俊不禁。

  当赞的还有书后所附作者《题外话》。冯老师答日本新锐作家南条竹则问,承认他这些篇作品深受冯梦龙影响。具体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传奇。传奇主要靠一个绝妙的故事。要学古人把故事写绝了的能耐。二是杂学。杂学是生活,也是知识。地道的杂学需要日常广泛收集深厚积累,杂学是小说的肉,只有情节骨架、没有杂学筋肉的故事干巴巴,难以流传。心里没跟的事情不写。三是语言。小说语言受散文影响。写小说要十分讲究文字功力,用字要反复推敲,文章要多遍修改,力求字字珠玑,精当。这些都是名家体会经验之谈,对初学写作的新手大有裨益。此书书名和各篇名字体稚拙,由孙伯翔先生题写,借民国《醒俗画报》插图,彰显风格特色。陈祥其

《俗世奇人》读后感15篇11

  今天,我读了由著名作家冯骥才写的《俗世奇人》,里面写的故事有声有色,读后既有点搞笑,还有点吃惊。

  我读的是第二篇《刷子李》,讲的是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粉刷厂的一家是师傅,他给你刷的屋子如同赛升天一般美。一年的.一天,他收了一个徒弟,名叫曹小三。那一天,他们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刷子李有个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而且要穿一身黑色,他开始刷,刷完一面,就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就看师父上面有没有白点,可刷子李刷完后,曹小三看见师父身上有一点白点,刷子李把手一提,白点就消失了。刷子李就说:“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是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

  我读懂了人要的是本事,而不是靠怀疑。

《俗世奇人》读后感15篇12

  合上书,我默默地走出房间,脑海还不断地回想着当时的情景。

  今天,我读完了《俗世奇人》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俗人;小说里的人,不奇传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全是真人真事。

  其实,每个人只要刻苦,都能成为真世奇人。

  就像“诗仙”李白,他小时候虽然不喜欢读书,但经历了一位老奶奶的教导之后,开始发奋读书,最后才成了一位人人称赞的大诗人,还有王羲之,他小时候非常喜欢练字,他每练完字,就要在他家的'池塘里洗笔,他家的池塘都变成黑色的了,他最后终于成功了,他写的《兰亭序》被称为了“天下第一行书”。

  如果每个人都能努力的话,每人都是真是奇人。

《俗世奇人》读后感15篇13

  读了俗世奇人以后,我觉得冯骥才描写人物的方法十分特别,他描写的众多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让人一看这篇文章就记住了这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这就是我很喜欢冯骥才写的俗世奇人的原因。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俗世奇人中出现的'都是一些各行各业的传奇人物,他们的技术都很精湛,大家都很嫉妒。但他们是通过辛苦努力才得到的成果,大家都认为他们只是有天赋却不认为他们有多么努力。刻砖刘、泥人张、机器王、风筝魏等等,他们的绰号是因为天津人喜欢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这些称呼十分特别,十分好记,而且还会引起大家的兴趣。

  “生活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淡。”这些人把生活过得一点也不平淡,他们是靠自己的手艺,和精湛的技术将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些都是靠手艺,他们精湛的手艺才把生活过得不平淡。

  我们要学习俗世奇人里的人物。我们只要将自己的事情干好,我们就是新一代的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读后感15篇14

  俗世奇人,指的是人世间里那些不寻常的人。我在寒假里读了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这本书后,觉得这些人真是不同凡响。

  书中的每个章节都是一个写人的小故事,每个故事都写得十分生动有趣,比如“皮大嘴”用巧法卖黄金;知恩就报的卖药人“四十八样”;从没笑过的“冷脸”;愚蠢至极的“张果老”等等。这些人中最让我震惊和佩服的.是“神医”王十二,“神医”王十二不但医术高明,而且还特别爱动脑筋,别人想不到的点子,他却能想到,并且法子还很多。

  有一次,王十二在街上散步。忽然间听到有人大声呼叫,神医闻声赶了过去,发现大声呼喊的是一位铁匠,王十二一打听才知道,有一小块黑黑的小铁渣子掉进了铁匠的眼球里,铁匠的眼眶里又是泪又是血的,场面十分吓人。铁渣子如果不及时拿出来的话,铁匠的眼睛就要瞎了,当时情况非常紧急。“神医”王十二镇定得往街道两边张望,发现这条街全是经营各式洋货的店,他急中生智地想到了一个好法子(因为王十二平时比较喜欢洋人的一些新鲜玩意儿,所以他立刻想到了洋货店里有他需要的东西)。于是,“神医”严肃地对铁匠说:“两只手千万别去碰你的眼睛,我一会儿马上把铁渣子拿出来。”说完,“神医”扭头向一家洋货店奔去,一进店门,他伸手从柜台上拿了一块吸铁石,再把出诊用的绿绸包往柜台上一放,认真地说:“我拿这包做押,借你这玩意儿一用,等会儿马上就还你。”说话间,王十二已经夺门而出了。

  “神医”王十二跑到铁医面前,对铁匠说:“把眼睛睁大!”铁匠使劲睁大眼,只听到“叮”的轻轻一声,王十二道:“铁渣子已经拿出来了,现在没事了。”铁匠眨吧着眼睛,眼睛果然跟往常的一样了,一点事儿都没有了,围观得人都竖大拇指道:“真神了!”等铁匠想要道谢时,王十二早已匆匆走了。

  还有一次“神医”王十二遇见了一位大汉,这大汉被马撞了,肋条被叉进了墙缝,拨不出来了。大汉痛得呲牙咧嘴,围观的人都不知如何是好,只见王十二拿起毛巾捂住大汉的鼻子和嘴,大汉憋得大叫,使劲挣,王十二死死搂着捂住,就是不肯放手。只见大汉憋得红头涨脸,身子里边的气没法从鼻子和嘴巴出来,胸膛就鼓起来,愈鼓愈大,大得吓人,只听“砰”的一声,钉在墙缝里的肋叉子自已退了出来。在场的人全看得目瞪口呆,真乃神人也!

  看完了王十二的精彩故事,我觉得王十二是一位聪明机智,品德高尚的人。他平时十分热爱学习,喜欢接受各种新鲜事物,并且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融为贯通,活学活用;他还具有乐于助人的品质。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学习和做人处事的方法:

  (一)、学习上勇于刻苦专研,要静下心来读书,静能生慧;

  (二)、遇事要临危不惧,具体事情要学会具体去分析;

  (三)、要乐于帮助别人。

  以上就是我读了《俗世奇人》后的感受。

《俗世奇人》读后感15篇15

  老师让我们看《俗世奇人》,我看了后觉得很有感触。

  作者把里面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有医术高明的苏七块,力大无穷的张大力,心灵嘴巧的杨巴,只讲情义不讲钱的`李金鏊等。

  其中有个故事叫《刘道元活出殡》。故事的大概的内容是:一个名叫刘道元的文混混儿,他想看看人死后是什么样的,于是来了一次活出殡。结果大家一听他“死”了,都来捣乱,连以前他帮过的人,都想拆了他的家,连最好的兄弟也翻脸了。他也终于看穿了他们的嘴脸。从棺材了走了出来,把大家吓个半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身边对我们好的人不一定是真的对我们好,所以不能轻易相信别人。

  《俗世奇人》这本书告诉了我很多道理,也让我见识了很多本领超寻的人,它是一本好书,我很喜欢。

【《俗世奇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俗世奇人》教案11-05

俗世奇人教案12-20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03-16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02-28

俗世奇人的读后感01-29

《俗世奇人》读后感06-23

俗世奇人读后感07-08

俗世奇人读后感08-01

(精选)俗世奇人读后感07-04

《俗世奇人》读后感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