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上的摩西》读后感

时间:2021-01-06 23:33:0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平原上的摩西》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平原上的摩西》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原上的摩西》读后感

《平原上的摩西》读后感1

  我始终相信,东北这片大地存在着一种独特的美学。是人类工业化历史中曾经蓬勃发展,又被快速遗忘的气质。是纪录片《铁西区》里冰冷的轨道,融化的钢铁,是电影《钢的琴》里空旷的厂房,阴郁的天空。是缺了绿色的光谱。

  我来东北,恰十年。这似乎不是一个好的时间。正处于它生命力快速消减的十年。我是因为大连的海留下的。那是一片灰蓝色的大海,金属的颜色,蓝的冷静自持。悬崖峭壁接着海,没有沙滩,站在崖上往下一看,只有白色的浪花拍打着黑色的礁石。

  好像有一种被压抑了的蓬勃的生命力就在这沉默的大地里叫嚣着,翻滚着,想要挣脱出来。

  这两年有一个说法,叫做“东北文艺复兴”。一瞬间,热热闹闹的东北语言类短视频霸占了天下,野狼disco红遍大江南北,是流行文化中最平民的那一类,图个乐呵。但我总想着这些闹哄哄的表象下,是不是有一种有关人对于自身生活状态的自嘲和逆来顺受。没错,就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气质,同时存在着。比如“东北文艺复兴”这个说法本身,就是矛盾的:自东北大跃进以来不过区区数十载,何来复兴?复的又是那股子文艺思潮的兴呢?

  我挺喜欢双雪涛的这本《平原上的摩西》。正因为在东北生活了十年,对于他书中的故事和人物都感到熟悉。极度口语化的文字风格,厂房,车间,忙着砍人的少年,长大后成为无所事事的大人。被误解的天才被简单粗暴的教育扼杀,最终变成了疯子。人们懵懂的接受着不如意的人生,就像未开化的天真孩童。

  这种意象渐渐和我所生活的`90年代重合起来。那是共和国蓬勃发展的青少年,也是我的青少年。那个缺乏法制,消费主义还没有席卷的90年代,像个遇到阻挠就拿酒瓶子往头上咳,愣头青一样只知道向前奔跑的时代。那个时代有种原始的,粗暴的,简单直接的生命力。

  现在深入东北的腹地,我们走到鹤岗,伊春,七台河,双鸭山。看到那些被遗忘的城市。依然有快乐的人群在跳着广场舞,那样开怀。他们的乐观背后是否有被压抑的恐惧和焦虑?我想很可能答案是否定的。东北人是真的乐,乐呵就是乐呵。就像解决冲突的方案是撂酒瓶子开干一样简单。这种快乐可能少了“观”的东西,但这种原始的东西构成了东北人独一无二的气质。

  能用文字的方式将这种粗旷的生命力书写下来也是一件蛮不错的事情。这才让东北作家的文风显得在美学上如此独特吧。

《平原上的摩西》读后感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主要讲了两件事:一件事在周末,作者到伯父家和伯父谈《水浒传》,另一件事是写伯父帮一位拉黄包车的车夫。这两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有了几点体会。

  1、要多读书,认真读书。作者读书不认真,在读《水浒传》时,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全弄不清楚,只不过是囫囵吞枣的读一遍,伯父问“我”是,“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说:“哈哈哈!还是我记性好。”这句话伯父表面上是说他记性好,其实是含蓄的批评了我读书不认真。我看到这里,脸不觉红了起来,因为从前,我在书店选书时,只翻翻,看里面的插图好看,就认为这书值得买,就买下来,回到家,打开一看,就觉得不好看。其实,是我没认真看,领悟书中的精华。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决心以后看书一定认真看,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的好孩子。

  2、要学会关心别人。文中鲁迅先生帮助车夫的那一段,让我倍感亲切。以前我不会关心别人,体谅别人,妈妈说我不懂事,我也只当耳边风,毫不在意,。如今,我读了鲁迅先生帮助劳苦大众的故事,,觉得我很渺小,是个坏孩子。可回过头来想,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妈妈不是常跟我说吗?我马上去向妈妈道歉做一个像鲁迅先生能关心人体贴人的好孩子。

  鲁迅先生的精神感动了我,我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成为受人赞扬的好孩子,成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平原上的摩西》读后感】相关文章:

1.美丽的河套平原

2.《地球上的星星》读后感

3.《豌豆上的公主》读后感

4.岛上的书店读后感

5.《手绢上的花田》读后感

6.心田上的百合花读后感600字 心田上的百合花读后感

7.《冰上的梦》读后感_高三读后感1500字

8.读后感600字 心田上的百合花读后感

9.塔顶上的猫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