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读后感

时间:2022-07-10 17:10: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呼吸》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呼吸》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呼吸》读后感

《呼吸》读后感1

  “个人发展是硬道理,地球人都知道。”可是个人发展的硬道理是哪些,不一定知道。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阿基勃特凭什么从一个小职员做到接替老董事长洛克菲勒的职位;出生卑微的马夫查理斯瓦布怎样成为美国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豪斯上校凭什么赢得威尔逊总统的依赖等等,在清华大学出版社不久前出版的《与公司同呼吸》一书中,可以得到答案。

  发展自己需要努力,怎样努力才能既发展自己,又推动公司发展。很多人知道在公司工作要付出,却很少人从公司、员工、社会三赢的角度来思考付出,很多人在体现价值中获得快乐,有些人在体现价值中自认痛苦,有些人在自身发展中带动了公司的发展,有些人靠公司的发展中带动了自身发展。读《与公司同呼吸》,不仅能掌握工作方法,而且能为自己减压。不仅能获得自身的发展,同时,能在公司的发展中提升自己……

  中国许多的企业正在做国际品牌、跻身世界500强,这也给员工提供了无限的机遇,员工需要什么样的工作理念,乘上高速驶向国际港口的大船?《与公司同呼吸》的作者清晰而明确地指出:不和公司同呼吸,就没有员工的自我实现;员工成长是公司发展的动力,公司发展是员工的成长的根基,只有员工和公司同呼吸才能实现双赢。

  《与公司同呼吸》从以人为本的精神出发,辨证地回答了为谁工作、怎么工作、怎么有意义地工作,工作的结果如何等等。

  此书写的非常好,是职场人生的好向导。

  读《与公司同呼吸》,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实用。

  现在市面上的书籍多在理论和理念的层面上,而《与公司同呼吸》一书一方面在理念上进行了梳理,同时在操作层面上谈出了的一些具体的做法,如果作者没有多年在企业高层管理第一线的经验,是写不出那么实用的方法的`。

  《与公司同呼吸》书中大量的案例充满了哲理,这些案例完全来自公司管理的实践,甚至来自作者所在的公司,实情实景,让人历历在目的感觉,同时,这些故事又不是公司的随意写照,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有以一当十的效果,这些案例进行理念化处理,让人记得住,能借鉴,做到举一反三。如在第一章谈到员工要满怀感恩之心方显忠诚时,“有一个刚毕业的本科生叫王新军,由于工作比较卖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参加工作半年后,他所在的部门一分为二,需要提一个中层干部,领导想培养年轻人,虽然他工作验有些欠缺,还是提了他。按道理说因该很感激提拔他的领导。可因为两件事令他的上司很生气。一是因一点业务上的事情与领导本人发生了一点利益上的冲突,对领导态度很不好;二是他上司的对立面的一部分人到总公司告他的上司,王新军便和他们站到了一起。十年过去了,王新军因为这两件事在这个单位再也没有得到提拔。”这一案例就是作者下属的不忠诚的事。

  没有一个老板不喜欢忠诚可靠的部属。他们无时不在考察公司的员工谁是可靠的,谁是不可靠的。任何偷闲误事的员工都逃不出老板的眼睛,迟早都会被他发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忠诚,因为它是我们的做人之本。

  不少教科书,大肆宣扬要如何忠诚敬业,可是忠诚敬业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什么好处,没有讲清楚,《与公司同呼吸》把忠诚概括为竞争力,从职业发展层面、个人利益层面上看问题,跳开了姓“愚”还是姓“智”的争论。

  《与公司同呼吸》没有干瘪地说教,没有宗教式地引导,而是站在个人、公司、历史的角度推心置腹地分析,让我们在感受中升华。

  在《与公司同呼吸》中有很多通俗易懂又实实在在的理念,如组织危难是检验忠诚的最佳时机、满怀感恩之心、放弃责任就是放弃成功、把事情做在前面、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等。如果没有在公司多年的实践,就不会有如此深刻地概括。一个没有敬业精神的人,即使有能力也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和领导的重视。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一些具有强烈敬业精神和强烈责任心的下属。敬业的员工,是老板最倚重的员工,也是最容易成功的员工。

《呼吸》读后感2

  《商人和炼金术师之门》可以说事最不费脑了,甚至有些像在看一千零一夜,故事有些宿命论的感觉,不管是穿越到未来,还是能回到过去,其实人生本质上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或者说觉得你命运的更多的还是取决于个人的性格和三观,即你的选择(颇有存在主义的味道),还有一个点也非常有趣,还有当我们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人生会走向哪里时,自己的当下的努力、当下的体验才会有趣,才能在真正的意义上体验到生命的乐趣;如文中所说

  “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我们都无法改变,只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们。”

  《双面真相》这篇有些像黑镜中的一集,事实的真相和被情感过滤后的真相之间的差异,对过去有选择的记忆才塑造了现在的自己,对过去的选择性遗忘、对过去经历的美化(或丑化),发生这件事是一回事,如何记忆这件事又是另外一件事,所以说一切还是源于个人的选择,这些都是记忆系统不可少的浪漫化的过程,或许当科技发展到我们能事无巨细的调用自己的记忆时,我们会怀念遗忘的能力;

  《软件体的生命周期》对于与人工智能正确相处的探讨,其实看的感受有些像自己养猫的感受,当另一个生命有足够的感性后,我们不能强制他做什么、我们不能带给他痛苦、不能让他限制他的自由、不能去掌控他的生命,就像我们不能去掌控一个孩子、掌控一个宠物,因为他有自己的人生,

  “我们都明白自己抚养数码体的动机。要是我们的数码体能学会实用的技巧,那当然好极了;但假如他们学不会,我们也不应该觉得这是失败。也许贾克斯确实能挣钱,可他并非为挣钱而生的。他和那些德雷塔、那些除草机器人都不一样。不管他能解决多少谜题,能做多少工作,这都不是我把他养大的原因。”

  但这样想想的话,人工智能有什么意义呢,培养一个人工智能和培养人的时间相差无几,虽然可以制作副本,但当他有足够的感性后,那些人类不愿做的苦活累活,他们也不愿意做,毕竟我们不能给一个有情感的东西带去痛苦,另外谈到是否应该赋予人工智能法人资格,也即赋予它更改自己程序的自由,如果人类可以有变成她想成为的样子,为什么人工智能不能有这种自由,所以说,个人来看,如果你没有准备好为另一个生命付出无私的爱与极大的耐心,最好还是不要想要去拥有一个人工智能或赋予人工智能过多的情感,因为像养孩子、养宠物一样,有情感的人工智能不是拿来玩的、更不只是来给你干活的,如文中所述的照料人工智能的感想,不是和养宠物、养孩子是一样的体验吗?

  “如果我没有照料过你,我的生活会更简单,但不会像现在这样快乐”

  《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首先,非常喜欢这个题目,焦虑可以说是自由选择带来的副作用,这一点就很值得探讨,故事主要是讲述能与平行世界的自己交流的.故事,其中提到的一个点挺有意思的,虽说人比人气死人,当自己的和平行世界的自己的比较时那不更是气死,为什么同样的先天条件,生活也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当然如《蝴蝶效应》一样,这一切差异都来自一些微小的选择;另外讲到当面临是否要做错事时的选择时,很多人会去平行世界看自己的选择,如果大部分人选择了做好事,那表明自己本质上还是个好人,现在做错事只是一时冲动,只有当大部分人选择了做错事,才说明自己的是个坏人,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选择是先于本质的,也即萨特所说的“存在先于本质”

  “你的选择很重要。你作的每个决定构成了你的人格,塑造了你要成为的那种人。如果你想成为总是把多找的钱还给收银员的人,你现在的行为决定你将来是否会成为那种人。每次你表现得慷慨大度,你都是在塑造一个下次更有可能慷慨大度的人。”

《呼吸》读后感3

  有幸看到《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一书。该书囊括了中外古今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大家。仔细读了第一章节却并没有对教育大家教育思想的总结,而是对其教育精神和理想的提炼。自己也常想,真正的教育大家并不是其教学方式或是教学思想,而应该是在其实践中所折射出来的博大的教育精神和理想。

  站在孩子那一边

  这是夏山学校的老师、家长常说的一句话。站在受教者的一边,这对于我们以常规思维研究教学的人来说有些不可理解。仔细推敲这句话既有理念上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也有行为上对老师和家长的期望。

  为什么要站在孩子的那一边?我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看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1、孩子不遵守规则怎么办?2、倔强的孩子怎么教育?3、怎样对待学习差的孩子?

  第一个问题,如果站在孩子的那一边,他会想,为什么要遵守这样的规则?张康桥老师关于读书规则建立的设想分为三步。第一步,什么规则也不要定,等有了问题再让学生自己提交、讨论并确立规则;第二步,有了规则后,再请高年级的学生成立志愿服务小组,落实规则,同时,也可以有代表表决增删规则条目;第三步,如果还出现问题,可向全校学生发倡议书等。在夏山学校,没有任何的权威和服从,每个人享有同等的权利。校长和六岁的孩子一样,都只持有一票。这两个例子都体现了规则的'本意——自治。这样的规则,孩子能不遵守吗?如果真有孩子违反规则怎么办?就按规则的处罚方式处罚,因为规则是孩子自己制定,那么处罚方式也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同时惩罚本身就是教育。

  第二个问题,倔强的孩子怎么办?在夏山学校,很少看到倔强的孩子。因为孩子自由的时候,他是不会倔强的。为了让孩子自由,夏山摒弃了所有的控制。可是在教育的今天,还有着很多的名校以精致化的名义控制每一分,每一秒,肆无忌惮地无视自由,这样的生命注定会有很多的问题,包括倔强。据说,有一个全国名校,所有的角落都有摄像头,所有学生只要违反一点规则必定要受到惩处。这样的学校是否有文明监狱之嫌?学生在这样的学校上学如履薄冰,胆战心惊,怎么会有心理安全,怎么能够有思想上的自由?怎么会有创造性?

  第三个问题,怎样对待学习差的孩子?我们首先得理清什么是学习差。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习差就是分数低。这是我们教育关注书本所致,也是我们以分数评定学生所致。在夏山学校,教师关注的不是书本,也不是教学方法等,而是儿童本身。这就涉及到学生评价问题。夏山对孩子的评价标准:一是沟通能力;二是数字应用能力;三是资料处理能力;四是合群;五是自省能力;六是问题解决能力。再看多元智能理论,不也是把人的智能分为8种类型吗?在这样的评价标准下,还有学习差的概念吗?有人到日本考察教育,到班级里问“你们班谁学习最好?”学生茫然。反过来,你们班谁学习不好,肯定也没有答案。在帕夫雷什中学也没有差生的概念。我们设想一下,在这样的学校上学,学生是否很自由?很轻松?很快乐?很个性?

  怎样站在孩子这一边?尼尔校长认为要做到三点:

  第一点,放弃我们最重要的东西,关注孩子最重要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儿童。教者和受教者关注的东西肯定具有很大差异,放弃我们所关注而关注学生需要,需要我们有极大的决心和勇气。

  第二点,不用道德、威权以及宗教压制孩子。这是平等理念的彰显。如何管理孩子呢?规则自治。

  第三点,要有宽容之心。为师者必要有宗教情怀,有怜悯之心宽容孩子的错误甚而过失。因为他们是孩子。

  愿我们有着晏阳初一样的平民宗教情怀,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特价值,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呼吸》读后感4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阐述李希贵教育思想的的一部教育著作,在又一次认真地阅读了文本以后,我第一个感受就是生活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在这部著作的“楔子”部分,李希贵先生先是细腻地描述了没有上过学的爷爷怎样教他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过程以及给他的感动,接着饱含感情地回忆了宽厚、沉稳、淡泊、豁达的父亲和个性强、效率高的母亲的生活故事以及给他的影响,然后就满怀感激之情地讲述了毛光瑞老师和王守忠校长给他的关爱和鼓励,接下来又浓墨重彩地记述了自己上学期间的阅读经历及成长体验,然后又十分坦诚地反思了在建筑社当会计时看不起农民工的轻狂和愧疚,最后还富有情趣地叙述了和真心喜欢读书的好朋友一起分享读书快乐的情境和友谊。

  在文本中,李希贵先生给这部分内容拟定的标题是“不是教育的教育”。这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标题!从表面上看,李先生描述的以上那些活动和事件大都不属于学校管理、德育教育、课堂教学和考试测评等学校教育的内容。可是,他在叙述那些“不是教育”的活动和事件过程中,却又巧妙地告诉了我们那些“不是教育”的活动和事件竟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和教益。在“楔子”部分的导语中,他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们:“我的长辈和亲友中没有人做教师,没有人懂教育。但正是不懂教育的他们,却以勤劳、善良、宽厚的品格无声地熏陶了我,为我奠定了做人的基础,让我能够自由自在地生长。”在写到家庭和父母亲的时候,他又深情地告诉我们:“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于是,我明白了:所谓“不是教育的教育”,其实就是生活教育;所谓生活教育其实就是李希贵先生在“楔子”部分描述的家庭生活教育、学校生活教育和社会生活教育。

  同时,我也认为:李希贵先生之所以用“不是教育的教育”作为“楔子”部分的标题,或许就是为了启示我们,“不是教育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那么为什么生活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呢?在文本中,李希贵先生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然而,他描述的那些关于生活教育的活动和事件,却给我们昭示了答案。

  我认为,“生活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的第一个原因是生活教育是实实在在的真正的体验教育。正是在和睦、温馨的家庭生活中,李先生才真正体验到了爷爷和父母亲给他的关爱和影响,使他从小就享受到了尊重和皈依文化的快乐和幸福感;正是在紧张、充实的学校生活中,李先生才真正体验到了毛老师和王校长给他的关爱和鼓励,使他切实感受到了被欣赏的兴奋和自豪;正是在鲜活、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李先生才真正体验到了人性的弱点和劳动的.艰辛,使他真正认识到了社会实践的价值和劳动者的崇高。正是因为拥有了以上这些实实在在的真正的体验教育,李先生才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兴趣,树立了信心,滋生了力量,在主动追求、提升和完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教育家。

  我认为,“生活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的第二个原因是生活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自然而然的教育。在家庭生活中,正是和睦、温馨的生活气息和爷爷、父母亲的善良、宽厚的性格潜移默化地养育了李希贵,才使他具有了沉稳、淡泊的性格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在学校生活中,正是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好老师的赏识和激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李希贵,才使他拥有了温文尔雅的气质和锐意进取的气魄;在社会生活中,正是工场劳动的艰辛经历和知心朋友的合作精神潜移默化地历练了李希贵,才使他富有了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正是因为拥有了以上这些潜移默化的自然而然的教育,李先生才在积极进取、干事创业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一个卓越的教师和校长。

《呼吸》读后感5

  每次读《与公司同呼吸》都会有一些新的想法。

  一个公司的存在首先是人的存在,一个公司要得到健康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有一支忠诚、敬业、有责任心的团队。而我们每一个人也需要依托公司的良好发展来不断提升自己。《与公司同呼吸》这本书就是从员工的角度阐述了忠诚、敬业和责任的含义,以通俗易懂和大量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员工,如何做一个对公司有用的员工。

  公司和员工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书中作者清晰地指出:不和公司同呼吸,就没有员工的自我实现;员工成长是公司发展的动力,公司发展是员工成长的根基,只有员工和公司同呼吸才能实现双赢。

  这本书分九章从九个方面阐述了“职业”的含义,分别是“忠诚、敬业、责任、协作、主动、公道、高效、创新和执行”。我就其中体会较深的章节谈谈自己的体会。

  《与公司同呼吸》从以人为本的精神出发,辨证地回答了为谁工作、怎么工作、怎么有意义地工作,工作的结果如何等等。

  此书写的非常好,是人生的好向导。

  读《与公司同呼吸》,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实用。

  现在市面上的书籍多在理论和理念的层面上,而《与公司同呼吸》一书一方面在理念上进行了梳理,同时在操作层面上谈出了的一些具体的做法,如果作者没有多年在企业高层管理第一线的经验,是写不出那么实用的方法的。

  读《与公司同呼吸》,给我的第二感觉就是浅显易懂、具体实用。

  现在市面上的书籍多在理论和理念的层面上,而《与公司同呼吸》一书把公司与员工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大船与船员,公司是一艘大船,员工都是船里的船员。个人想要获得发展,必须与公司(单位)保持步调一致。其理念也通俗易懂又实实在在,如满怀之心、放弃责任就是放弃、把事情做在前面、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等。并用许多具体的案例来引发读者的思考,这些案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有以一当十的效果,让人记得住,能借鉴,做到举一反三,并列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有极大的借鉴作用。

  如在做事公道一章,提出了职业人必须奉行做事公道的基本准则,在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他人的关系时,真理、公私分明、公正公平、光明磊落。因此,在这个基本准则下必须摆好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关系,必须摆好个体公平与集体公平的关系。

  对这点我也深有同感,如我部的绩效考核涉及到各种奖惩,涉及到员工切身利益,在实施中会有各种情况出现,经常会有团队提出一些理由来加分或不扣分,这些理由听起来也可能会有一定的小道理,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把握大公平原则,不能因为为了照顾局部利益而破坏整体公平。我认为个体的诉求有其局部的合理性,但有可能影响到整体规则,我们不能一概迁就。没有了整体公平,我们的思想就会变就会乱,各种各样的私心杂念就会不断冒出来,从而影响工作影响公司发展。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事故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不管谁对谁错,机动车都要承担赔偿就是为了和谐违背了大公平原则,引起是非观和道德观的混乱,从而引起行为的混乱,如碰瓷、敲榨等。

  读《与公司同呼吸》,给我的第三个感觉就是它是一本写给员工读的书。《与公司同呼吸》关注的是员工、企业休戚与共和一同成长的理念,但它是一本写给员工读的书,因为有什么样的员工团队才会有什么样的公司。它能够帮助员工走出职业观念的误区,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自己的观念,快乐地工作。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获取知识和营养的有效途径,让人获益非浅,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要多读书,读好书,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修养,打造文明和谐的家庭、企业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