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作文

时间:2024-02-19 09:56:07 初中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选)初中生的作文4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生的作文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初中生的作文4篇

初中生的作文 篇1

  初中三年,我都是在邹县二十中(现为城邹四中)度过的。每当我徜徉在这所学校,就回忆起我的初中生活,丰富,有趣,紧张,忙碌,愉快,烦恼……

  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邹县(现为城邹市)参加全国卫生城市的评选。各中小学校就开展了打苍蝇的活动。每天上午、下午放学后,同学们就去打苍蝇。由于当时人人打苍蝇,很多地方的苍蝇都被打没了。我就和同学们跑到几里路远的大粪厂和养貂厂去打苍蝇。打死的苍蝇装在火柴盒里。每天都要交一盒苍蝇。我记得如果多打苍蝇还有奖励,好象是一盒苍蝇奖一只铅笔。因为天天打苍蝇,所以几乎都看不到飞得苍蝇了。为了彻底消灭苍蝇,我们还抓蛹——苍蝇的幼虫。在全县人民,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共同努力下,邹县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苍蝇,蚊子,垃圾几乎看不到。

  轰轰烈烈得打苍蝇活动刚刚结束,我们又投入了另一场活动中——采集树种。原因是一些地区缺乏树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的生活,所以团中央号召全国的中小学生为这些地区采集树种。岗山,铁山,凡是树木多的地方,都有学生在采集树种。过上几天就把采集到的树种带到学校,交给老师。树种的种类繁多,有槐树上结的链子豆,有梧桐树上结的小绒球,更多的时候呢?根本不知道自己采集的是不是树种子,就满怀热情地采集来,交给了老师。我记得当时我发现了一种很特别的树种子。好象是叫油桐。秋天的时候,树上会结出果实。果实一串串的,每一个又像一只弯弯的小船,种子就生在小船的边沿,一粒粒的,豌豆大小。每当风吹过,果实就悠悠地从树上飘下来,宛如天上飞着许多的天使,打着转儿,慢慢地落到地上。我们几个同学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天使降落下来,等不及落到地上就争先恐后地抢夺。这种树种很结实,拾上一会儿差不多就有一斤了。攒上两三斤,我就交一次。有一回,我去交树种子时,发现老师正在吃我们交得树种子。我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把种子外面的硬壳去掉,把里面白白的果仁放在嘴里使劲地嚼,真香啊。后来,我看到我们收集得树种子被装上卡车运走了。我想,当年的`那些树种子现在一定都长成了参天大树了吧。在祖国的各个地方,为人们遮挡风雨,绿化环境。

  虽然这些活动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的校服。每个学校都有校服,每个年级的校服也不一样。我们那一届学生的校服,我只记得女生的,是白衬衣和蓝裙子。白衬衣的领子,前襟,袖口上都有花边。裙子是蓝色的A字裙,前片中间点缀着几粒白扣子,两边各有一个方形的口袋盖。这一身校服穿在身上,干干净净,精神十足,令其他初中学校的同学很是羡慕。我穿着这身校服走在大街上,炫耀着,就好象高人一等似的。毕业后,这身校服送给我的表妹,我很后悔没有穿着这身校服拍张照片,只好把她留在记忆里了。

  当然,令人无法忘怀的还是紧张的学习生活。那时,每天晚上都上晚自习。不管刮风下雨,匆匆地吃完晚饭就急着往学校赶。也有的学生在学校吃。晚自习的时候,老师白天没讲完的课会在那时补上。大多数时间是自己写作业,或问老师问题。到了初三,学习更紧张了。每天六点起床,六点五十到校。晨读时间,同学们都高声朗读,有些同学听到别人比自己读书的声音响,就又提高了声音读书。同学们都是你争我抢,惟恐落后。到离中考还有一百天的时候,同学们更是拼了命的学。晚上放了自习以后,回到家还要偷偷地再学上一两个小时。老师比我们还要辛苦,时时刻刻为我们排忧解难,和我们一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模拟考试,并最终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挑战---中考。

  人生中有多少个三年。人生中仅有的三年啊!无知懵懂,青春年少。

初中生的作文 篇2

  伴随着欢乐的笑声、欢庆的舞蹈、欢跳的心儿,沸腾的天安门广场发出深情祝福--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您永远充满希望,您永远青春美丽……

  20时许,伴随着北京电报大楼传来悠扬的《东方红》报时钟声,民族团结柱喷射出缤纷的焰火。在高耸入云的国旗杆下,少先队员薛慧中轻轻举起号角,吹响了一曲嘹亮的《我的祖国》……

  顿时,天安门广场变成欢乐的海洋。

  这一刻,共和国的画卷如此壮丽--

  看啊!广场上空升起焰火组成的金色数字“60”,在夜空中璀璨夺目。多只焰火花篮满载56个民族的儿女对祖国的美好祝愿竞相绽放,60簇绚丽缤纷的礼花腾空而起,这是为共和国生日点燃的“烛光”。

  看啊!空中滚滚流泻焰火瀑布,“锦绣河山图”在广场中央的烟花绘画网幕上卓然舒展:层层叠叠的山峦,旭日冉冉升起,阳光照在河面上,波光粼粼。雄伟的雪域天路,飞驰的和谐号列车……一幅幅祖国建设的壮丽画卷喷涌而出。

  看啊!在由4028棵“发光树”组成的.“光立方”上,摇曳的绿色橄榄枝幻化成张张笑脸,“笑”出了“祖国万岁”。今天刚满6岁的崔紫旭站在“光立方”中心,在画板上“绘”出了圣洁的白鸽。国旗杆如巨椽之笔,在“光立方”上画出巨幅的鸽子图案,企盼振翅翱翔……8000多块鸽子板亮起来,翘首迎接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翩翩飞来的那一羽烟花幻化的和平鸽。

  “和谐中国”“科学发展”……“光立方”呈现的大字,奏响着时代的强音。29岁的耿斌斌是中国火箭运输某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看着眼前的一切,这位曾经参与神舟飞船升空的祖国建设者由衷自豪--

  “今天我站在这里,就是为了见证自己的双手创造的繁华……”

  这一刻,共和国的赞歌如此磅礴--

  听吧!“盘鼓”“太平鼓”“背鼓”“手鼓”“长鼓”“铜鼓”“竹鼓”……急促的鼓点震天撼地,怎能不让人感受到中国的奔腾如此激越而一往无前……

  听吧!这是怎样的挥洒风情啊--《新疆好》《翻身农奴把歌唱》《花儿与少年》《阿里山的姑娘》……充满民族风情的歌声中,各族群众舞姿翩跹,如痴如醉!

  听吧!是谁在且舞且吟这国泰民安的喜乐年华--《在希望的田野上》《祖国一片新面貌》《好日子》……这歌声把祝福传递到村村寨寨;这歌声把希望播撒到山山水水,传递着今日中国的自豪之情,陶醉了人们。

  在群众联欢区里,北京联合大学的杨明罡和同学们身着红艳的T恤,在郎朗《今天是你的生日》的钢琴曲声中憧憬着祖国灿烂的明天,一颗大大的红五星映照着年轻的面庞,T恤上大大的几个字--“我爱你中国”正是他们的心声。

  “我们年轻的一代,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接过接力棒,跑好属于我们的那段路,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年轻学子们尽情展望着自己美好的未来。

  这一刻,共和国的大地如此深情--

  跳呀!伴随着《北京喜讯到边寨》的粗犷旋律,身披节日盛装的各族群众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翻飞的红绸舞出最美的云霞,巨大的表演阵容形成空前的盛景。广场上霓裳丽影,集体舞、交谊舞、拉手跑圈舞……中华儿女万众欢腾伴此景。

  跳呀!重庆铜梁大龙、浙江百叶龙、灯光龙、南狮、北狮……绿色荷叶的映衬下,翻飞的巨龙与欢腾的舞狮交织辉映。数百张荷叶迎风摇曳,一朵朵娇艳的荷花随波漂浮,两只粉白色的蝴蝶穿梭其间。荷塘瞬间跃出两条彩龙,时而在荷叶间翻滚,时而在水面上欢跳……

  跳呀!广场上的群众联欢区里,歌声、声与绚丽多姿的礼花一起升腾在广场上空。“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爱我中华》的动人旋律中,来自北京市丰台区的群众把手中红黄相间的彩色扇绸,舞动得如天边的彩带,将整个表演区渲染成亮丽色彩的海洋。

  “能在天安门广场上与祖国一起过生日幸福无比。”共和国同龄人杨金娣和3000多人一同跳起了集体舞,“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祖国的心跳。我们幸福的道路越走越长。”

  舞正欢,情正浓,夜未央。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满天金色锦冠焰火,把晚会推至高潮。近6万人高唱《歌唱祖国》--这是亿万中华儿女祝福祖国的心声,这是献给祖国母亲的颂歌。站在金水桥上,国庆晚会总导演张艺谋感慨万千:“在这里,我看到了每个人、每个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快乐!”

  沸腾的天安门广场再次发出了深情的祝福——

  祝福您,我亲爱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祝福您!

初中生的作文 篇3

  在五一小长假里,有许多开的事情,可是,我最难忘的是爷爷的生日。

  5月1日是我爷爷的生日,为了给爷爷惊喜我和姐姐连夜做了两张和贺卡。一张是我做的,一张是姐姐做的。当晚我们把刚做好的贺卡送给了爷爷,爷爷看后,感动的抱着我们说:“谢谢宝贝们,你们都长大了。”爷爷并承诺会给我们每人都回信呢。

  5月1日中午,我和姐姐吃完午饭,赶紧跑去街上的'小商铺准备第二个礼拜。面对满柜琳琅满目的商品,我们纠结了,爷爷喜欢什么呢?我们送什么合适呢?忽然,姐姐拿了一个音乐盒和一个时间沙漏,我会意的忙说:“姐姐选的这个好,一个助眠的音乐,一个珍惜时间的沙漏正是爷爷需要的。我们再配个漂亮的礼盒吧”。说完,我就拿去刚看了很久的蓝色礼盒,把礼物小心翼翼的装进去。付完钱我们马上跑回去给爷爷,爷爷高兴的拍拍我们的头说:“哎呀,这是你们选的吗,真不错,爷爷很喜欢。”我和姐姐相视得意的笑了。

  晚上,爷爷带我们去了一个很远的饭店——宝燕一号。饭间,我和姐姐把爷爷的生日蛋糕推了出来,蛋糕很特别,是妈妈特意为爷爷准备的超将主题的蛋糕,爷爷看见蛋糕哈哈大笑说:“这个我喜欢的!”我们大家都跟着笑起来。我们给爷爷唱了生日歌,爷爷也为我们每人都切了一块蛋糕,分享了他的快乐。一晚上,我们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

  虽然爷爷生日刚过,但我和姐姐已经悄悄的策划起明年的生日礼物了。

初中生的作文 篇4

  你去过上海舟山路吗?你注意到那一排排陈旧的老式洋房吗?

  可是在我童年的回忆中,除了学校,就是那老式洋房了。我在那里出生,在那里成长,5年的小学生活也在那里度过。那弄堂,那墙壁,那楼梯……噢,我太熟悉了。

  说是“老式洋房”,已看不出有多少“洋”了。只有那三层楼上的尖顶,那圆形窗口,那石头砌成的`门框,那门框上刻着的图案花纹……或许还能说明它诞生时所有过的气派。可是,现在还有多少人会注意它呢?

  经过许多年的风霜雪雨,它“老”了。一踏上楼梯,它就“吱呀吱呀”地呻吟,楼梯栅栏也没有几根是当年的了。记得我小时候,好几户人家合用过的一只西洋式双龙头水斗—爸爸说那还是犹太人居住时安装的——也早已换成水泥的了。

  曾听老人们说,这一带“老式洋房”在二战时住过不少犹太人。他们常常受到日本鬼子的压迫,幸亏得到了上海市民的帮助,才渡过了难关。

  去年,来了一个以色列友好代表团。他们来寻找当年避难的地方,看见“老式洋房”还在,不禁感慨不已,有的人甚至哭了。后来,虹口区政府为他们在这里建了一座纪念碑。

  这使我很激动,这“老式洋房”还帮助过受法西斯迫害的外国人!同时也伤心,这么多年过去了,它越来越“老”了:油腻、尘垢、老鼠蟑螂太多了……常常有居民开玩笑说:让我们住在这里,简直是在破坏“古迹”……

  我理解,这些年周围冒出了一幢幢高楼大厦,仍旧住在这里的居民谁不想住上新房呢?

  终于,传来了消息:“老式洋房”要拆了!

  居民们开心极了,可是想到要搬家,又舍不得了。是啊,这里虽说像“72家房客”,可是楼上楼下,左邻右舍,一代又一代,已成为和睦的大家庭了。真的要告别“老式洋房”了,又依依不舍了。将来,住进了新房,别说互相照应不方便,就是说说话聊聊天,甚至想找个人吵个嘴也难啦。

  唉,这就是人们常常说的“情结”吗?

  可是我想,为了上海的明天,就让我们把它深深地藏在心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