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的实习报告

时间:2021-03-15 10:01:25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必备】测量的实习报告四篇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测量的实习报告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测量的实习报告四篇

测量的实习报告 篇1

  一、实习目的

  正确认识和理解RTK定位技术,学会并掌握RTK在工程上的放样过程。 RTK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RTK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

  RTK 系统正常工作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基准站和移动站同时接收到5颗以上GPS卫星信号;第二,基准站和移动站同时接收到卫星信号和基准站发出的差分信号;第三,基准站和移动站要连续接收 GPS 卫星信号和基准站发出的差分信号。即移动站迁站过程中不能关机,不能失锁。否则RTK须重新初始化。

  二、实习组织及时间安排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三、实习任务

  1、了解和掌握RTK的基本原理和作业模式。

  2、利用RTK进行点的放样。

  3、了解RTK的优点和局限性。

  1)启动基准站。将基准站架设在上空开阔、没有强电磁干扰、多路径误差影响小的控制点上,正确连接好各仪器电缆,打开各仪器。将基准站设置为动态测量模式。

  2)建立新工程,定义坐标系统新建一个工程,即新建一个文件夹,并在这个文件夹里设置好测量参数[如椭球参数、投影参数等]。这个文件夹中包括许多小文件,它们分别是测量的成果文件和各种参数设置文件,如*.dat、*.cot、*.rtk、*.ini等。

  3)点校正 CPS 测量的为 WCS -84 系坐标,而我们通常需要的是在流动站上实时显示国家坐标系或地力独立坐标系下的坐标,这需要进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即点校正。点校正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

  A、在已知转换参数的情况下。如果有当地坐标系统与 WCS-84 坐标系统的转换七参数,则可以在测量控制器中直接输入,建立坐标转换关系。如果上作是在国家大地坐标系统下进行,而且知道椭球参数和投影方式以及基准点坐标,则可以直接定义坐标系统,建议在 RTK 测量中最好加入 1-2 个点校正,避免投影变形过大,提高数据可靠性。

  B、在不知道转换参数的情况下。如果在局域坐标系统中工作或任何坐标系统进行测量和放样工作,可以直接采用点校正方式建立坐标转换方式,平面至少 3 个点,如果进行高程拟合则至少要有 4 个水准点参与点校正。

  4)流动站开始测量

  A、单点测量:在主菜单上选择“测量”图标打开,测量方式选择“RTK”, 再选择“测量点”选项,即可进行单点测量。注意要在“固定解”状态下,才开始测量。单点测量观测时间的长短与跟踪的卫星数量、卫星图形精度、观测精度要求等有关。当“存储”功能键出现时,若满足要求则按“存储”键保存观测值,否则按“取消”放弃观测。

  B、放样测量:在进行放样之前,根据需要“键入”放样的点、直线、曲线、 DTM 道路等各项放样数据。当初始化完成后,在主菜单上选择“测量”图标打开,测量方式选择“RTK”,再选择“放样”选项,即可进行放样测量作业。在作业时,在手薄控制器上显示箭头及目前位置到放样点的方位和水平距离,观测值只需根据箭头的指示放样。当流动站距离放样点就距离小于设定值时,手薄上显示同心圆和十字丝分别表示放样点位置和天线中心位置。当流动站天线整平后,十字丝与同心圆圆心重合时,这时可以按“测量”键对该放样点进行实测,并保存观测值。

  3、利用RTK进行点放样

  1)测前准备:获取 2~3 个控制点的坐标(如果没有已知数据可用静态 GPS 先进行控制测量),解算或用相关软件求出放样点的坐标,检查仪器是否能正常使用。

  2)站的架设:将基准站架设在较空旷的地方(附近无高大建筑物或高压电线等)架设完后安装电台,连接好仪器后开启基准站主机,打开电台并设置频率。

  3)建立新工程:开启移动站主机,待卫星信号稳定并达到 5 颗以上卫星时,先连接蓝牙,连接成功后设置相关参数:工程名称、椭球系名称、投影参数设置、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最后确定,工程新建完毕。

  4)输入放样点:打开坐标库,在此我们可以输入编辑放样点,也可以事先编辑好放样点文件,点击打开放样点文件,软件会提示我们是对坐标库进行覆盖或是追加。

  5)测量校正:测量校正有两种方法:控制点坐标求校正参数和利用点校正。第一中方法,利用控制点坐标库(即计算校正参数的一个工具)的做法大致是这样的:假设我们利用 A,B 这两个已知点来求校正参数,那么我们必须记录下 A,B 这两个点的原始坐标(即移动站在 Fixed 的状态下记录的这两个点的坐标),先在控制点坐标库中输入 A 点的已知坐标之后软件会提示你输入 A 点的原始坐标,然后再输入 B 点的已知坐标和 B 点的原始坐标,这样就计算出了校正参数。第二种方法,利用校正向导校正,此方法又分为基准站在已知点校正和基准站在未知点的校正。

  我们这里只说明一下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的校正方法。

  A、利用一点进行校正:步骤依次为工具--校正向导--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输入当前移动站的已知坐标——待移动站对中整平后并出现固定解--校正。

  B、利用两点校正:步骤依次为工具—校正向导—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输入当前移动站的已知坐标—待移动站对中整平后并出现固定解—下一步—将移动站移到下一个已知点—输入当前移动站的已知坐标—待移动站对中整平后并出现固定解--校正。

  C、利用三点校正:与利用两点校正相同,只是多增加了一个已知点,多重复了一遍。

  6)放样点:选择测量--点放样,进入放样屏幕,点击打开按钮目,打开坐标管理库,在这里可以打开事先编辑好的放样文件,选择放样点,也可以点击“增加”输入放样点坐标。

  4、RTK 的技术特点

  1)工作效率高:在一般的地形地势下,高质量的 RTK 设站一次即可测完 4km 半径的测区,大大减少了传统测量所需的控制点数量和测量仪器的设站次数,移动站一人操作即可,劳动强度低,作业速度快,提高了工作效率。

  2)定位精度高:只要满足 RTK 的基木工作条件,在一定的作业半径范围内(一般为 4km )RTK 的平而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达到厘米级。

  3)全天候作业:RTK 测量不要求基准站、移动站间光学通视,只要求满足 “电磁波通视”,因此和传统测量相比,RTK 测量受通视条件、能见度、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较小,在传统测量看来难于开展作业的地区,只要满足 RTK 的基木工作条件,它也能进行快速的高精度定位,使测量工作变得史容易史轻松。

  4)RTK 测量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数据处理能力强:RTK 可进行多种测量内、外业工作。移动站利用软件控制系统,无需人工干预便可自动实现多种测绘功能,减少了辅助测量工作和人为误差,保证了作业精度。

  5)操作简单、易于使用:现在的仪器一般都提供中文菜单,只要在设站时进行简单的设置,就可方便地获得二维坐标。数据输入、存储、处理、转换和输出能力强,能方便地与计算机、其他测量仪器通信。

  5、RTK的局限性和精度保障

  RTK 也有其局限性,会影响到执行上述测量任务的能力。了解其局限性可确保 RTK 测量成功。最主要的局限性其实不在于 RTK 本身,而是源于整个 GPS系统。如前所述,依靠的是接收两万多公里高空的卫星发射来的无线电信号。 GPS相对而言,这些信号频率高、信号弱,不易穿透可能阻挡卫星和 GPS接收机之间视线的障碍物。

  事实上,存在于 GPS接收机和卫星之间路径上的任何物体都会对系统的操作产生不良影响。有些物体如房屋,会完全屏蔽卫星信号。因此,GPS不能在室内使用。同样原因, GPS也不能在隧道内或水下使用。有些物体如树木会部分阻挡、反射或折射信号。GPS信号的接收在树林茂密的地区会很差。树林中有时会有足够的信号来计算概略位置,但信号清晰度难以达到厘米水平的精确定位。因此,RTK 在林区作业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并不是说,GPS RTK只适用于四周对空开阔的地区。RTK测量在部分障碍的地区也可以是有效而精确的。其奥秘是能观测到足够的卫星来精确可靠地实现定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区,都可能会有 7 到 10 颗 GPS 卫星可用于 RTK 测量。RTK系统的工作并不需要这么多颗卫星。如果天空中有 5 颗适当分布的卫星,就可作精确可靠的定位。有部分障碍的地点只要可以观测到至少5颗卫星,就有可能做 RTK 测量。在树林或大楼四周作测量时,只要该地留有足够的开放空间,使 RTK系统可观测到至少5颗卫星, RTK测量就有成功的条件。在论述 RTK技术的原理时,我们知道,RTK测量的关键是确定整周未知数,能否连续地、可靠地接收基准站播发的信号,是RTK 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在实际应用中,来自各方面的干扰,降低了RTK 的可靠性和精度。 研究表明,为了保证地物点的测量精度,我们在选点时要采取以下措施:

  1、点位应设在易于安装接收机设备、视野开阔、视场内周围障碍物高度角应小于 15°(如可以选在最高建筑物的顶楼)。

  2、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微波通道等),其距离不小于200 m;远离高压电线,距离不小于50m。

  3、点位附近不应有大面积的水域或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

  4、点位选择要充分考虑到与其它测量手段联测和扩展。

  5、点位要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以提高工作效率。

  6、点位要选在地面地基坚硬的地方,易于点的保存。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地物点的测量精度,我们还要对接收机天线进行校验,选择有削弱多路径误差的各种技术的天线。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利用新的数据处理技术,以削弱各种误差带来的影响。

  四、实习收获和体会

  鉴于这次的实习,对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实习过程中有各种困难。对仪器操作的不熟悉,对3.0工程之星的运用操作。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及时向别人请教才能顺利完成此次实习。RTK技术是GPS技术发展到目前阶段的最新技术,由十它有着精度高、速度快、不需要通视等优点,己经迅速进入测量中的众多领域。应用RTK进行地籍测量,有着其它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城镇地籍测量中,抛开对RTK测量的干扰因素,RTK测量的速度将比全站仪的方法要快许多。研究证明,对于大范围的地籍测量,GPS方法比常规方法更廉价和可行,生产效率将成倍提高。与采取全站仪相比,采用RTK技术在地籍界址点测量中也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

  1、采点速度快,由于RTK无须通视不受光学通视的限制,减少做控制和换站的工作量,所以采点速度快。

  2、实现单人操作,节省劳动力。在保证基准站安全的前提下,每台流动站只需要一人。但是,RTK对与紧靠墙壁或建筑物的界址点,移动站是无法完全立于界址点上的,这样就会存在对中误差,影响测量精度。对于这样的界址点往往需要使用其他测量手段。应用RTK技术,使得工程放样和地籍测绘的精度、作业效率和实时性达到最佳的融合。随着数据传输能力的增强,数据的稳健性,抗干扰性水平和软件水平的提高,传输距离的增加,RTK 技术将在和工程放样和地籍测量及其他领域得到更广阔的应用。

  GPS RTK 技术己经在测量和工程界产生了重大变革,带来了空前的高效率。随着RTK价格的降低,它将会被测量部门所普及,随着RTK的广泛使用,它将使GPS的应用领域获得极大地扩展,从根本上提高测量的质量和作业效率。但是,对于RTK的不足之处还有待于改进。对于双星RTK和单星RTK的定位比较是一个很有突破的实践研究课题,希望能有时间和仪器设备的前提下再一次挑战自己,仔实习成产实践中能学到更多更有利于自己的知识。

测量的实习报告 篇2

  20xx年6月14号到25号,我们进行了工程测量实习。我们三班第2小组有八名成员,测量任务区为第一教学楼东北方向15000平方米的区域。测量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仪器检验校正,控制点的选择和测量;第二阶段是碎部测量和地形图的绘制。

  6月14日我们领到了测量仪器,包括经纬仪、水准仪各一台,绘图板、水准尺、花杆、测伞、尺垫、钢卷尺、帆布袋、记录板、测钎、铁锤、垂球、量角器,共十六件。下午对经纬仪和水准仪进行了检验校正,水准仪的检验校正包括三个项目,分别是圆水准器的检验校正,十字丝横丝的检验校正,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校正。在水准仪检验校正的同时,同组另几个成员对经纬仪进行检验校正,经纬仪的检验校正包括照准部水准管垂直于竖轴的检验校正,十字丝竖丝的检验校正,视准轴的检验校正,横轴的检验校正,竖盘指标水准管的检验校正。在检验后,发现水准仪完好,可以正常使用,经纬仪的竖直固定旋钮失灵,自己又无法校正,于是我们拿回实验室换了一台经纬仪从新进行了检验,仪器正常。于是我们结束了第一天的工作。

  第二天选择控制点,我们勘察了测区的地形地势,以及地面建筑设备以后,根据已知控制点和测量需要选定了一条环绕第一教学楼的闭合导线,和两条穿过测区的附合导线,共20个控制点,并用红油漆做了标记。接下来的几天就是控制点的测量。我们分两个小组进行,我和两名同学做控制点的高程测量,其他五位同学进行控制点的角度测量。我们测量的同时进行数据的初步计算整理,发现较大误差就马上重测,在整理数据时发现控制点已知数据有误,在征得老师指导意见后,我们把导线延长到了已知的f点。由于操作规范,测量细致,所以高程测量一次性完成。角度测量进展缓慢,是因为开始对仪器不熟悉,测量方法不熟练,调平就需要很长时间,在而后的测量中发现经纬仪的十字丝倾斜,导致数据出现较大误差,我们及时的拿到实验室进行了校正,并重新测量了出现较大误差的路线。白天测量,我们晚上一起处理数据,结果是角度测量误差严重超出容许范围,不得已只有第二天返工。在反复的测量计算之后,我们得到了控制点的高程和角度数据。由于地形起伏较大,无法用钢尺直接量取数据,我们采用了视距测量,但是读数产生的偶然误差导致测量精度的降低,距离测量的误差只能保持在1/500以内。综合数据,计算出了控制点的坐标、高程,我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

  碎部测量使用了经纬仪、花杆、水准尺、图板、量角器等,四个人进行测量,两个人分别记录数据和处理数据,一个人在图纸上标点并绘制简图,剩下一个人负责后勤,并相互轮换。碎部测量要取得测量点距控制点的距离,以及与控制导线间的夹角度数,然后计算得出高程,负责绘图的同学要在简图上标出测量点位置,绘出地物符号。实习已进行了一周,我们操作仪器已经很熟练了,所以碎部测量进行的较快。我们先对校门外人行道上的建筑设备进行了测量,这条测量导线上有两个控制点在我们的测区内,根据已知点,我们测出了围墙、花坛和路边树的位置,并标在了图上。由于地形地物简单,测量绘图很快完成。接下来测量了经过河海学院实验室的一条导线,这里地物复杂,架设仪器有些困难。我们小心操作,测量过程持续了一天,中午都没有休息,傍晚顺利收工。围绕第一教学楼的闭合导线碎部测量共进行了三次,第一次由于控制点坐标计算错误导致测量数据作废,第二次由于仪器误差导致测量结果出现重大错误,不得已,只能跟换仪器再次返工。第三次精心操作,认真计算,终于顺利完成。至此,碎部测量也完工了。

  外业完成后,我们转入内业的数据整理和绘图。我负责了地形图的绘制,绘图是一件需要很细心的事,我认真细致,力求精准。在规定时间内我们完成了测量实习的全部工作,并按时归还了仪器。

  通过此次测量实习,我们对书本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了解了水准仪、经纬仪的构造原理,熟练掌握了其使用方法,掌握了测量的一般原理,增强了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能力,也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测量中我们克服了炎热的天气、连续的劳累,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合作比较默契。我们一起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集体讨论不能解决时就向老师请教,这样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测量实习也使我们深刻的理解了测量工作者的辛勤劳动,理解了建筑行业工作的复杂性与严谨性,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工程测量实习是我们第一次实地操作,小组协作完成测绘任务,这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实习打下了基础,为将来工作做好了铺垫。

测量的实习报告 篇3

  本次实习目的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以及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导线测量、四等水准测量等外业测量的的方法步骤以及内业的计算方法。培养我们的实践动手潜力,充分锻炼我们在测量工作中的各发面潜力的培养,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对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理解。透过本次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我有所收获,当染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下面先谈一下我在本次实习过程中的收获。

  第一,在专业知识掌握方面。

  收获主要是对仪器的使用有了进一步熟练掌握和数据计算整理潜力的进一步提高,个性是透过实际操作,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与步骤,透过这次实习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中整平,增强了自己的业务技能,这主要是因为在这次实习中透过对经纬仪的超多应用,熟练了经纬仪对中整平的步骤,对经纬仪整体有了进一步的熟练,比如在粗平过程中能比较够熟练地透过调整支架比较迅速地完成粗平,单这一个过程就比以前快了很多,从而大大减少了对中整平仪器所需时间。

  第二,在数据计算处理整理方面的潜力有所增长。

  在这次实习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前接触的数据都不是透过自己实际测量得到的结果,整理时往往误差都在允许范围内,这次透过自己的实际测量练习得到的数据由于种种问题有些是超出误差允许范围的,数据计算整理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需要我们在整理计算的时候要格外认真留意,同时,也有很多方法和技巧也是能够用来避免因为整理计算而出现结果的错误。首先在数据记录中要做到清晰、清楚,因为我们数据的整理是在一天的'工作完成后进行的,由于数据量很大,如果记得不够清晰往往找不到数据或者分辨不清楚记录的数字。另外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要随时检核数据是否可用,免得再最后整理时发现误差过大而耽误工程进度。

  在计算数据时能够透过多种数学手段来边计算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时间允许能够先由一个人计算数据再由另外一个人来检核。本次实习进行了超多基准测量,虽然仪器i角误差很小,但往往都存在,在进行前后视距读数时尽量要是前后视距基本相等,这样才能使数据更准确,然后再向整个区域进行扩展,在选点时要尽量找在各个方向通视效果好的点,个性是要注意建筑物周围植物的影响,进行每一天的工作前要有详细的计划,对各个点进行有规律的编号,并对每个人的工作进行明确分工,在实际测量时要有一个顺序,切忌随意设站测量。数据记录要清晰准确,每一天都是固定的人来记录数据,这样能更好保证数据的清晰和记录格式的统一,数据记录人员要和读数人员有密切配合,相互提醒,每个数据各报一遍以确保无误透过这次实习,我有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透过本次实习我的出许多的经验教训。

  实习是大家共同合作完成的任务,光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队员之间需要密切的配合,着样使我深深的意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没有团队精神我们是不能成功的按时完成任务。

  对数据的处理上使我体会到,在作数据处理时必须要本着严谨态度,其实在生活中和在其他科目的学习过程中,这种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

测量的实习报告 篇4

  一.前言

  1.1实习目的 测量学是我们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次实习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培养我们运用所学测量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1.2 实习任务 获得各控制点及碎部点的全部外业观测数据,以及计算出各点的坐标,测绘出1:500地形图。

  1.3 实习要求

  1.3.1掌握主要仪器(DS3型水准仪及DJ6型经纬仪或自动安平水准仪及电子经纬仪)的性能和使用。

  1.3.2 进一步熟悉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测量方法。

  1.3.3 掌握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1.3.4 达到实际测绘工作所要求的测、算、绘能力。

  二.实习内容

  2.1 实习项目 本次实习要对所选小区域进行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以及碎布点测量以及地形图的测绘。

  2.2 测区概况 本次实习地点位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图书馆,位于学校的西北方。俯视图书馆呈不规则多边形,图书馆北面为学生第1公寓,南面为第二教学实验楼,西面为学生食堂,东面为第一教学

  和第四教学实验楼。

  2.3 作业方法

  根据本测区的地形地域特点,我们对平面控制测量采取了闭合导线测量的方法。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等水准测量的方式,碎布点采用电子经纬仪测量的方式。整理数据,计算并检验后进行平面图的绘制工作。

  2.3.1选点要求

  1安全性 便于安置仪器,考虑地面湿滑,来往车辆等对人身和仪器安全的影响。

  2 实用性 点位间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

  3 便利性 导线点选好后须做好标记,便于寻找。

  2.3.2 导线点布控 在图书馆一周区域内选定了5个导线点,组成闭合导线。

  2.3.3平面控制测量

  2.3.3.1 仪器与工具 DJ6经纬仪一台、脚架一个、50m钢尺一把、测钎2根、记录板1个、测角与测距记录手薄计算器1个、罗盘仪1台

  2.3.3.2 方法与步骤

  2.3.3.2.1 采用串尺法进行距离测量。

  ① 若要测的两点间距离较远,一个尺段无法测完,则须先进行直线定线;若能用一个尺段测完,则直接测定即可。如要进行直线AB的距离测量,首先清除直线上的障碍物,然后安置经纬仪于A点上,瞄准B点,用经纬仪进行定线。用钢尺进行概量,在视线上依次定出此钢尺一整尺略短的A1、12、23??等尺段。在各尺段端点

  粉笔绘标记,方便以后丈量。

  ② 丈量距离。用钢尺丈量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丈量组一般由5人组成,2人拉尺,2人读数,1人指挥兼记录。丈量时,拉伸钢尺置于相邻两点,并使钢尺有刻划线一侧贴近标志。拉平、拉紧、拉直。两端的读尺员同时根据点位读取读数,读数精度为1mm,记入手簿。每尺段要移动钢尺位置丈量三次,三次测得的结果的较差视不同要求而定,一般不得超过5mm,否则要重量。如在限差以内,则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此尺段的往测观测成果。每个边应往返丈量。在记录表中进行成果整理和精度计算。直线丈量相对误差要小于1/3000。 如果丈量结果超限,则需要分析原因并进行重新测量,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2.3.3.2.2经纬仪观测水平角。

  2.3.3.2.2.1经纬仪的安置。 经纬仪的安置,包括对中和整平两个内容

  2.3.3.2.2.2安置方法。

  ① 用三角架架腿对中使架头大致水平,架头中心大致对准测站标志,先在适当位置踩实一条架腿,两手分别握另外两条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从光学对中器的目镜中观察,使对中器的十字丝中心对准测站标志为止。

  ② 用三角架腿粗平伸缩三角架的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使基座圆水准泡居中,使照准部大致水平。

  ③ 脚螺旋精平,平移基座精确对中。

  ④ 照准部大体水平后,可旋动脚螺旋使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居中,

  使照准部精确水平检查仪器是否对中,如不对中,则平移基座,精确对中,在调脚螺旋进行照准部精平,如此反复直到精确对中和照准部精确水平为止。

  2.3.3.2.2.3测回法测水平角。

  ① 经纬仪安置好后,先将经纬仪竖盘放在盘左位置,松开水平制动扳扭,转动照准部,使望远镜大致瞄准x1点上的标杆,然后,拧紧水平制动扳扭,用微动螺旋使望远镜精确的瞄准X1点(一般瞄准标杆的底部)读取水平度盘读数x1,记入水平角观测记录手簿内。 ② 松开水平制动扳扭,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用上述方法精确瞄准X2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x2,记录,即完成半个测回。 ③ 倒转望远镜,使竖盘位于盘右位置,这次用望远镜先精确瞄准X2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x2’,记录。

  ④ 松开水平制动扳扭,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用望远镜精确瞄准X1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x1’,记录。完成一个测回。 每个角度用测回法观测一测回,半测回间限差为40秒,要观测闭合多边形的所有内角,角度闭合差限差为?60??n。

  2.3.3.2.3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y。

  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①计算角度闭合差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为:(n-2)×180式中n——导线边数或转折角数。

  由于观测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实测的内角之和不等于理论值,两者之差,称为角度闭合差,用fβ表示,即fβ=?f?测-?f?理 ②计算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

  角度闭合差的大小反映了水平角观测的质量。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fβp=?60??n,此处n=5,所以fβp=?134″

  如果fβ>?134″,说明所测水平角不符合要求,应对水平角重新检查或重测。

  如果fβ≤?134″,说明所测水平角符合要求,可对所测水平角进行调整。

  ③计算水平角改正数

  如角度闭合差不超过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则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水平角中,也就是每个水平角加相同的改正数vβ 计算检核:水平角改正数之和应与角度闭合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即 ④计算改正后的水平角

  改正后的水平角βi改等于所测水平角加上计算检核:改正后的闭合导线内角之和应为(n-2)×180?。

  2)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调整运用电脑程序进行计算

  2.3.3.2.3用罗盘仪测定其磁方位角

  ①将罗盘仪安置在A点,进行整平和对中。

  ②盘左、粗瞄器在上瞄准B点的小目标架后,放松磁针固定螺旋。

【【必备】测量的实习报告四篇】相关文章:

1.测量学的实习报告四篇

2.测量实习报告

3.【必备】毕业的实习报告四篇

4.【必备】专业实习报告四篇

5.【必备】岗位实习报告四篇

6.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7.【热门】测量的实习报告3篇

8.测量的实习报告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