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语录36条

时间:2023-07-28 08:14:54 语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华,语录集合36条

  "仁则荣,不仁则辱。" 《孟子·公孙丑上》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语录36条,欢迎大家分享。

中华,语录集合36条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刘禹锡《陋室铭》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范仲淹《岳阳楼记》

3、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4、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弟子规》

5、孝悌为先务,本立而道生。尊师以重道,爱众而亲仁。 《增广贤文》

6、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是日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7、修身。人情多耽安佚而惮劳苦,懒惰为万恶之渊薮。人而懒惰,农则废其田畴;工则废其规矩;商贾则废其所鬻;士则废其所学。业既废矣,无以为生,而杀身亡家乃随之。因而懒惰,始则不进,继则退行,继则衰弱,终则灭亡。故曰懒惰万恶之渊薮也。

8、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9、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10、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易经·系辞上传》

11、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和,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易经·系辞上传》

12、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易经·同人卦》

13、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墨子《修身》

14、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墨子《修身》

15、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墨子《亲士》

16、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墨子《鲁问》

17、顺天之意何若?曰:兼爱天下之人。 墨子《天下志》

18、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尽心上》

1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20、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纵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离娄下》

2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2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3、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24、道生之,徳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5、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夫以出乎众为心者,曷尝出乎众哉!

26、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27、《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大学》

28、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

29、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30、"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学而》

31、"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为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管子·牧民》

32、"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

33、"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荀子·荣辱》

34、"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里仁》

35、"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36、"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中华,语录36条】相关文章:

中华,语录30句06-26

中华,语录集锦36句07-03

爱我中华教学反思04-16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12-17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08-09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02-13

《中华第一龙》教案03-10

中华第一龙的教案02-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