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经典古诗词

时间:2025-05-16 07:55:30 诗词 我要投稿

有关母亲的经典古诗词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母亲的经典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母亲的经典古诗词

有关母亲的经典古诗词1

  1、《题白云山舍为桑孝子作》

  明初 · 胡奎

  欲知慈母心,磊磊高山石。

  欲知慈母操,青青古岩柏。

  阿母生儿才十年,空山别鹤悲离弦。

  儿今读书母身健,绩麻夜坐明镫前。

  父昔生儿愿儿好,儿心一寸春晖草。

  母在山中父在天,结庐长在白云边。

  2、《春草曲》

  元 · 胡助

  余为太常博士归田,道出梁溪,为华彦清赋此。

  春风如水流,春草生芳洲。

  游子有远志,居人无别愁。

  居人伊谁华氏子,不出庭闱奉甘旨。

  可怜游子萍相似,春愁草绿千万里。

  儿衣母线春风吹,春晖满堂草菲菲。

  游子归来慈母喜,阶前斗草争儿戏。

  3、《得家书》

  明 · 夏原吉

  慈母书来三月初,书中教诫意何如。

  重言王事须勤慎,不必区区念倚闾。

  4、《游子吟》

  明 · 唐文凤

  朝为游子吟,暮怀游子悲。

  游子去日远,慈母将俦依。

  母发白如雪,子心皎如月。

  但得子心如月圆,照母白发高堂前。

  5、《彩衣曲》

  明 · 唐文凤

  彩衣兮般般,游子归兮慈母欢。

  彩衣兮楚楚,游子去兮母心苦。

  游子去兮离忧多,母心苦兮将柰何。

有关母亲的经典古诗词2

  1、《幼女生日

  南宋 · 王十朋

  林钟蓂四荚,吾女此时生。

  日向炎天永,月从前夜明。

  提携仰慈母,教诲赖诸兄。

  愿汝康而寿,人如少蕴清。

  2、《踏莎行 其七 寿黄坚叟并以送行

  南宋 · 张孝祥

  时雨初晴,诏书随至。

  邦人父老为君喜。

  十年江海始归来,祥曦殿里搀班对。

  日月开明,风云感会。

  切须稳上平戎计。

  天教慈母寿无穷,看君黄发腰金贵。

  3、《游子吟

  中唐 ·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迎春乐》

  宋 · 杨无咎

  新来特特更门地。

  都收拾、山和水。

  看明年、事事都如意。

  迎福禄、俱来至。

  莫管明朝添一岁。

  尽同向、尊前沈醉。

  且唱迎春乐,祝慈母、千秋岁。

  5、《诗经·国风·邶风》

  先秦·佚名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有关母亲的经典古诗词3

  孟郊〔唐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岁暮到家》

  蒋士铨〔清代〕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赏析:

  母爱是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但古诗中表现这一题材的作品却不很多,最的当属孟郊的《游子吟》,说尽了天下父母爱子之心。蒋士铨这首《岁暮到家》则从另一个角度细腻地刻画了母亲的爱心,与孟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中着意表现的母子之情,并没有停留在单纯、抽象的叙写上,而是借助衣物、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等使之具体化、形象化。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母亲对儿子的爱心没有止境,儿子及时归来使母亲惊喜万分,首联上句直写母亲的爱心,下句写久别的儿子岁暮之际回家团聚时母亲的喜悦心情,一个“喜”字,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无尽的关怀和怜爱、思念和期望,是上句的注脚。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说御寒的冬衣缝得针脚细密,问候的家信墨痕尚新。这两句诗极力突出母亲对儿子的关怀和思念:细细缝好御寒的.冬衣,时时捎去嘘寒问暖的家信。那一针一线,一字一句中蕴涵了多少慈母的爱心。一个“密”字,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一个“新”字,道出了母亲心中的思念和关怀。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说一见面便心疼儿子的面容清瘦,叫着孩子问起一路上的艰辛。这里叙写母亲与儿子相见时的情景,进一步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看到儿子面容清瘦,母亲心中十分怜惜,连忙把儿子叫到自己跟前,仔细询问一路上的风尘劳顿,问长问短,反反复复,不厌其烦。一“怜”一“问”,慈爱之心,跃然纸上。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两句写儿子心中惭愧自己没有尽到孝敬母亲的责任,不敢向母亲诉说那一路的风尘,这里通过直抒诗人的惭愧心情表达出母子之间的深情。在慈爱的母亲面前,诗人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另一方面也感到十分内疚,由于自己出门在外未能在母亲膝下承欢尽孝,深感未尽到人子的责任,从而辜负了母亲的拳拳之心。因此,不敢诉说自己旅途的艰辛。除了惭愧之外,此处也含有担心直言远行的劳顿,会使母亲更加心疼的含义,因此“不敢叹风尘”,自然也蕴涵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味。

  该诗是一首表现骨肉亲情的诗作。诗中通过描述久别回家的游子与母亲相见时的情景,颂扬了母爱的深厚和伟大。

 《蓼莪》

  佚名〔先秦〕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我独不卒!

  赏析:

  《毛诗序》说此诗“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只有最后一句是中的之言,至于“刺幽王,民人劳苦”云云,正如欧阳修所说“非诗人本意”(《诗本义》),诗人所抒发的只是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

  此诗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层意思:首两章是第一层,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莪,于是心有所动,遂以为比。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诗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后两句承此思言及父母养大自己不易,费心劳力,吃尽苦头。中间两章是第二层,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第三章头两句以瓶喻父母,以喻子。因瓶从中汲水,瓶空是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句中设喻是取瓶相资之意,非取大小之义。“鲜民”以下六句诉述失去父母后的孤身生活与感情折磨。诗人与父母相依为命,失去父母,没有了家庭的温暖,以至于有家好像无家。曹粹中说:“以无怙恃,故谓之鲜民。孝子出必告,反必面,今出而无所告,故衔恤。上堂人室而不见,故靡至也。”(转引自戴震《毛诗补传》)理解颇有参考价值。第四章前六句一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抚爱,这是把首两章说的“劬劳”、“劳瘁”具体化。诗人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语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声促调急,确如哭诉一般。如果借现代京剧唱词“声声泪,字字血”来形容,那是最恰切不过了。这章最后两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报大恩于万一,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报不能!后两章第三层正承此而来,抒写遭遇不幸。头两句诗人以眼见的南山艰危难越,耳闻的飙风呼啸扑来起兴,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与凄凉,也是诗人悲怆伤痛心情的外化。四个入声字重叠:烈烈、发发、律律、弗弗,加重了哀思,读来如呜咽一般。后两句是无可奈何的怨嗟。

  赋比兴交替使用是此诗写作一大特色。三种表现方法灵活运用,前后呼应,抒情起伏跌宕,回旋往复,传达孤子哀伤情思,可谓珠落玉盘,运转自如,艺术感染力强烈。《晋书·孝友传》载王裒因痛父无罪处死,隐居教授,“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又《齐书·高逸传》载顾欢在天台山授徒,因“早孤,每读《诗》至‘哀哀父母’,辄执书恸泣,学者由是废《蓼莪》”,类似记载尚有,不必枚举。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本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实际也应该是人类社会的道德义务,而此诗则是以充沛情感表现这一美德最早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不仅在诗文赋中常有引用,甚至在朝廷下的诏书中也屡屡言及。《诗经》这部典籍对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有关母亲的经典古诗词4

  1、《忆母》

  明 · 张宁

  慈母殁七载,痴儿尚一身。

  天涯常有月,堂北更无暾。

  虚室鸡群散,荒园野苧贫。

  平生勤苦事,日远益悲辛。

  2、《西上辞母坟》

  唐·陈去疾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3、《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4、《至日感事》

  金 · 赵秉文

  人言至日一线长,我觉至日一线短。

  缝新绽旧不如昔,身上衣犹慈母线。

  昨日日短犹可长,今日衣敝不可绽。

  年年至日寿北堂,亲不在堂衣在眼。

  5、《和何逢原寿母六诗 其二》

  南宋 · 何梦桂

  九霞斟玉醉淋漓,芝草琅玕青鹿肥。

  庭下阿儿寿慈母,簪花拜舞笑牵衣。

有关母亲的经典古诗词5

  1、《女子生日》

  南宋 · 王十朋

  吾女何时见,薰风欲半时。

  年龄今稍长,礼法要须知。

  好读班姬诫,休吟谢女诗。

  萱堂有慈母,淑德可为师。

  2、《母子吟》

  南宋 · 释文珦

  游子行远方,慈母在高堂。

  砌有忘忧草,对之还断肠。

  母心乃如斯,子心其可忘。

  子心苟如母,足以感苍苍。

  君不见汉蔡邕,晋王祥。

  3、《题致乐堂 其二》

  元初 · 张之翰

  花有清香竹有阴,春风长在北堂深。

  细看慈母忘忧处,便是贤郎致乐心。

  4、《送稌东归并示穆穰稔辈六首 其二》

  明 · 王绅

  青岩山下石溪头,草屋柴门事事幽。

  但奉欢娱养慈母,荣名势利不须求。

  5、《将母》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有关母亲的经典古诗词6

  1、《将归旧山留别孟郊》

  唐·鲍溶

  择木无利刃,羡鱼无巧纶。

  如何不量力,自取中路贫。

  前者不厌耕,一日不离亲。

  今来千里外,我心不在身。

  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

  蚕桑能几许,衣服常着新。

  一饭吐尺丝,谁见此殷勤。

  别君归耕去,持火烧车轮。

  2、《无家别》

  唐·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3、《遣兴》

  唐·杜甫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

  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4、《慈乌夜啼》

  唐·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5、《送母回乡》

  唐·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有关母亲的经典古诗词7

  1、《短歌行》

  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2、《步虚》

  唐·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3、《晒旧衣》

  清·周寿昌

  卅载绨袍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

  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亲旧线痕。

  4、《送彭景行寺丞侍养得请归荆南别业》

  宋·强至

  上年慈母怀乡泪,愁杀啼鹃耳畔飞。

  归计任荒扬子宅,喜情自入老莱衣。

  秣陵五马开樽待,荆渚双鱼荐馔肥。

  能为圣朝全孝理,贤声行色两光辉。

  5、《胡完夫母周夫人挽词》

  宋·苏轼

  柏舟高节冠乡邻,绛帐清风耸搢绅。

  岂似凡人但慈母,能令孝子作忠臣。

  当年织屦随方进,晚节称觞见伯仁。

  回首悲凉便陈迹,凯风吹尽棘成薪。

有关母亲的经典古诗词8

  1、《乌夜号》

  唐·李群玉

  层波隔梦渚,一望青枫林。

  有鸟在其间,达晓自悲吟。

  是时月黑天,四野烟雨深。

  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

  悄悄夜正长,空山响哀音。

  远客不可听,坐愁华发侵。

  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

  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

  2、《思远寄师厚》

  宋·梅尧臣

  马蹄践霜雪,不畏道路寒。

  游子重衣裘,慈母悬心肝。

  悬心几千里,冉冉岁已残。

  大河今渐涸,远目常不乾。

  度雁朝夕闻,尺书寄亦难。

  愿同车轮复,勿比弦上丸。

  3、《春草轩》

  元·杨维桢

  草生西堂下,沱水含清漪。

  皓发在堂上,游子今已归。

  大儿佩紫绶,小儿著绯衣。

  严君亲受礼,慈母旧断机。

  春草承雨露,惟恐朝日晞。

  愿持此日意,永报一春晖。

  4、《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豫章行》

  唐·李白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

  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

有关母亲的经典古诗词9

  1、《小诗送孟坚北归》

  宋 · 李光

  汝到家中暂喜欢,倚门慈母问平安。

  举头便见天边月,莫作千山万水看。

  2、《忆母》

  清·倪瑞璿

  河广难航莫我过,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3、《思母》

  元·与恭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4、《玉真张观主下小女冠阿容》

  唐·白居易

  绰约小天仙,生来十六年。

  姑山半峰雪,瑶水一枝莲。

  晚院花留立,春窗月伴眠。

  回眸虽欲语,阿母在傍边。

  5、《满庭芳》

  宋 · 仲殊

  三月迟迟,牡丹时节,算来淑景方融。

  板舆闲暇,香雾锁花宫。

  曾侍瑶池宴席,三千女,深浅匀红。

  轻含笑,尊前认得,阿母旧慈容。

  倾心。

  齐献寿,一时倾倒,春在杯中。

  戏彩衣间作,喜气重重。

  更有天仙寄语,教皓鹤、双舞云空。

  人长命,花枝长在,岁又东风。

【母亲的经典古诗词】相关文章:

母亲节古诗词11-29

经典古诗词06-24

经典古诗词09-23

古意古诗词07-04

语文古诗词07-27

夏天的古诗词08-03

古诗词鉴赏01-06

荷花古诗词07-16

花的古诗词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