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8-10 11:47:5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说课稿7篇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一)简介教材

  《铅笔淡彩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装点我的居室”活动五中的内容。铅笔淡彩画是用铅笔造型与水彩渲染结合的一种绘画。它不仅具有独立欣赏

  的价值也是色彩画的辅助训练,在建筑设计、插图等方面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用铅笔淡彩画来装饰居室,是任何风格的居室都适宜的选择。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铅笔淡彩画的艺术特色。

  2、结合运用铅笔淡彩画画自己喜欢的景或物,了解铅笔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3、结合铅笔淡彩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调动学生的绘画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创作、分析铅笔淡彩画装点居室,从而提高生活审美品味。

  二、说教法

  要说初一学生的审美是过渡阶段,那初二学生的审美就是一个新的起点。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绘画知识和技巧,所以我采用以下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学生关注、感受艺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1、比较法

  通过比较,直观不同形式作品审美感受,可以发现淡彩画淡雅的色彩特点及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2、演示法

  通过演示更明了作画步骤和技法,更能激发学生动手绘画的兴趣。

  此外还运用讲解法,分析法等渗透教学当中。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创作,感受铅笔淡彩画装饰居室的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一)温故知新 激趣导入

  首先,我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能力用铅笔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简单的铅笔画,既巩固了素描技法,又可以培养创作能力。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拿出我课前准备好的铅笔淡彩画作品对比同学们的铅笔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分别用这些作品装饰居室可能产生的效果。以此激发学生对居室装饰的兴趣。

  (二)讲授演示 引导创作

  1、我给学生演示铅笔淡彩画创作的第一步,并向学生讲解应如何准确又概括地画出轮廓,并适当地画出明暗调子。

  2、演示淡彩画的着色方法。在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注重色彩效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保留铅笔绘画的效果,从而体现铅笔淡彩画淡雅的色彩特点。

  展示铅笔淡彩画装饰的居室挂图,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结合自己收集的图片素材,运用铅笔淡彩画的方法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景或物。鼓励学生放开想象进行创作,创作出多样化的作品。

  (三)展示 评比 整理提高

  让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铅笔淡彩画作品,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并互换作品装点自己的居室激发学生的生活乐趣。

  铅笔淡彩画看似简单但是其对铅笔画的造型要求和着色时的色彩运用及渲染的效果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创作出更满意的作品,我让学生分组再创作,先由造型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负责绘制铅笔画稿,再由色彩渲染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负责色彩绘制。

  (四)小结

  小结铅笔淡彩画的创作步骤,及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铅笔淡彩画

  特点 创作步骤

  简洁 淡雅 先绘铅笔稿 再渲染色彩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望读书的“大眼睛”》一课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说明文,语言平实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全文围绕着一张曾经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展开,介绍了拍摄当时的情况和照片发表后引起的巨大反响。展示了贫困地区儿童在学习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对于生活在比较优越环境下的城市孩子极富教育意义。

  全文共七个段落。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了“大眼睛”照片的来历,交代了事情发展的背景。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用凝练的手法传神地勾勒了一双清澈、专注、会说话的眼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联想。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了“大眼睛”照片所展示的魅力。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总述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直到今天仍召唤更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支持希望工程,激励许多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其中2——5自然段对大眼睛的描写,语句凝练、真挚感人,可谓全文的亮点。如“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女孩对知识的无限渴求。再如:“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将人们的视角引向那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孩子,那一双双眼睛仿佛看到人们的内心深处,激起人们对失学儿童的深切同情。

  这篇课文传达的情感,语言结构都是美的,能使孩子联系到自己激发情感和想象活动。

  二、说目标。

  以上述教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一是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帮助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二是学习掌握“跋涉、蜿蜒、攒”等生字;三是能够在重点的词语下加点,在重点的句子下面画波浪线;理解感兴趣的词语。四是复述课文,抄写“华彩段”。

  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多种渠道查找、阅读、勾画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入情入境,动情朗读,深入感悟;三是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升华体验,鼓励学生尝试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激起学生的爱心,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2、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的学习。

  三、说学情。

  这篇课文在人教版教材体系中安排在第八册,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概括能力、质疑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基础上,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做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北师大版教材把它安排在第八册,“眼睛”这一主题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围绕由眼睛引发的故事,体会其中包含的丰富内涵;同时,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理解词语、概括课文的语文能力。学生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通过教学本篇课文,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背景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研究,进而理解。

  四、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点有两个:

  一是图文对照,借助多种渠道查找、阅读、勾画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是感受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边理解、边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五、说教法。

  本课教学采用“整体感知——分解探究——概括把握——迁移运用”的教学环节设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入情入境,动情朗读,深入感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升华体验,鼓励学生尝试实践。

  六、说教学设计。

  以下为全文两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创境生情,自然揭题。

  要理解本课的深刻内涵,了解当时照这张照片时的背景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的背景资料,并指导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阅读、勾画、概括,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导入新课环节可以借助录象(可以是希望工程的宣传片),展现贫困地区的极度恶劣的学习环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朗读感知,扫清字词障碍。

  (三)细读品味,联想感悟。

  第2——5自然段叙事中有抒情,可以让学生边看图、边朗读、边感悟。

  先让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谈谈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这双眼睛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对这张照片中的大眼睛有一个的初步感受。“我们是这样的感觉,那么亲眼看到这个孩子的记者,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呢?”引导孩子细细的默读课文中的细致描写。然后指名读由照片联想到的2—5段。“这一部分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再默读,品词酌句。之后让学生小组交流、抓住重点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

  “这双大眼睛确实触动了我们,更让我们震撼的是她那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她那不向困难低头的幼小心灵!”引读课文的后两段,让学生感受充满温情的社会,得到更多的启示。

  (四)升华情感,鼓励实践。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我和大眼睛”这个话题畅所欲言,引发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与“大眼睛”相比我们的生活条件是这样的优越,但我们是否珍惜,有没有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在比较中,让学生们得到触动、有所思考,进而使学生认识到要珍惜现在的分分秒秒,以更加刻苦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还可以让学生围绕“我们该如何帮助比自己生活困难的小伙伴”进行讨论,引导如果学生有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的行为,可以让他们谈一谈自己切身的体会,并号召其他同学也参与到助人的行动中来。

  (五)结合“笔下生花”,培养写作技能。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可以感受到人的很多心理活动。可让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后留心观察身边熟悉或是不熟悉的人,以“眼睛”为专题写日记。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每个人不同的眼神,从不同的神态中感受它所传递的不同信息。特别要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发现,发现生活中关切的眼神,体会身边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点点关爱。在写日记时,引导学生透过眼神看心灵,可以展开恰当的联想,用生动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来描绘,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为后面“笔下生花”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会观察、写具体的良好习惯。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我所讲授的是校本教材《我的好妈妈》。 歌曲《我的好妈妈》是一首活泼、欢快的中国儿童歌曲,歌曲描写了小朋友体恤妈妈劳动一天回家后的场景,意在表达孩子爱妈妈、关心妈妈的情景。由于歌曲旋律线并不复杂,所以本课围绕节奏展开,目的是训练孩子演出歌曲与拍打节奏的配合能力,脱离了以往枯燥的2/4拍每小节搭两拍的节奏形式。虽然本课要求学习的这组节奏并不难,但要与歌曲完美的配合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演唱的同时还要拍打与歌曲时值并不相同的节奏,考验小朋友的思维能力和口手的配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 :

  能完整的演唱歌曲并带着情绪演唱。

  三、教学重点 :

  全体同学能够边打本课这组节奏边演唱

  四、教学难点 :

  最后一句“我的好妈妈”中附点和节奏的配合。

  五、教学过程 :

  (1)通过课前律动、听辩节奏和复习《放牛歌》等环节引出本课要学习的`节奏。

  (2)通过情感的教育导入新课。

  (3)利用补充歌词、教师示范和师生接龙等环节来学习歌曲与节奏的配合。

  (4)利用派发打击乐器和歌曲创编来为本课增色。

  (5)利用新课的延展和情感的教育来结束本课。

  六、教育理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不再拘于只会演唱歌曲,而是通过表演、打击乐器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

  《两只小狮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该单元教材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主题编排的,目的是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良好品质的孩子。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通过一勤一懒两只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向学生阐明从小应刻苦学习本领,不依靠父母生活的道理。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表现形式以对话为主。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天性爱动、富于想象的特点的熟悉,特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贯穿以情、趣的激发为基础,以读、说的练习为主线,力求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狮、整、练、习、滚、扑、咬、苦、懒、洋、吞、将、靠、应”1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2)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朗读感悟、互动探究,努力激活教与学的气氛,力求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

  (3)情感态度目标: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靠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阅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因为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阅读能力,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语言的味道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小狮子勤学苦练,懒狮子懒洋洋的什么也不干,体会妈妈对他的教育。

  【教法学法】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学法则以诵读、发现、感悟、体验为主,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感爱好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特将本堂课的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感受乐趣——识字写字、铺垫学文——研读课文、体验乐趣——发散思维、升华乐趣——积累拓展、作业延伸。

  (一) 激趣导入、感受乐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对于一年级学生尤其重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于是,上课伊始,我就以谈话,多媒体录像形式,激趣导入,让学生感受乐趣。

  首先问同学们喜欢看动物世界吗?接下来播放一分钟动物世界的录像,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录像了解了狮子一家人生动形象的生活。这种情境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初步对狮子有一个了解,自然地引出了本课的内容。

  (二) 识字写字、铺垫学文

  识字教学主要是从音、形、意入手。本课我先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接着是带拼音的生字、最后是去掉拼音的生字。让学生先读读准字音,接着是说识字的方法,记住字形,最后是组词,其间适时引导学生说句子理解字词意思。在识字的最后,指导一个苦字的写法。识字写字的教学,要做到扎实有效,同时又不能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因为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此时断失,下面的学文环节也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怎样能让原本枯燥的识字、写字吸引学生。只有靠教师的语言,以及对课堂的有效调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赋予挑战性的语言,激励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如你会读了吗?谁能勇敢地读一读?去掉拼音你还能读好吗?的一系列的教学语言。

  (三) 研读课文、体验乐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尤其是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对感受好的人物和事件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基于以上对《新课标》要求的理解,及本课重难点的把握, “研读课文、体验乐趣”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初读感悟课文主要内容,说理由,深入研读。

  1、 初读感悟课文主要内容。

  让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两个小狮子的什么事?说一说它们的表现一样吗?师生共同给小狮子起名字。

  2、 说理由,深入研读。

  接下来说理由这一环节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我将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重点句让学生展开想象,练习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课文。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从课文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以这个问题为学文的主线,始终贯穿在学文的始终。小组讨论,在课文中找到画出来。渗透学法,同时培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学生说明理由的同时适时的指导他们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练习朗读。如为什么一只小狮子起名叫勤勤。学生一定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只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这句话,于是课件出示这句话。再抓住滚、扑、撕、咬这几个表示动作的字通过做动作来理解,朗读时抓住整天、非常两个字通过教师的范读。让学生自主体会学习朗读。

  感情朗读至于文中的懒狮子,虽然学生能很轻易地从文中找到说明其懒的理由的句子,但要达到理解感悟的目的并不轻易。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主要还是让同学做动作,体会懒狮子懒惰的表现。再通过表演读来理解懒狮子的惰性及依靠心理,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是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在研读过成中把第三自然段的问句,以及第四自然段的感叹句放到课件中加以重点指导朗读。通过鼓励学生做动作,扮演角色的方式鼓励学生反复读,读好。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穿插在理解慢吞吞地说这个短语处。同时拓展了用ABB式的词语说话。

  (四) 发散思维、升华乐趣

  每一篇课文都要给学生一种思想的启迪,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生命。这篇课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教育学生如何看待生活,是做一个勤奋的人还是懒惰的人。所以在“拓展思维、升华乐趣”中设计了想想懒狮子的做法。先让学生读狮子妈妈的话体会妈妈对它的教育。抓重点句子,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狮子。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展开联想。同时,这也是让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舞台。最后让学生说说: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以后会怎么做这个问题?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总结,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再次体会妈妈对它的教育。之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想一想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让学生的思维再次起飞,享受升华的乐趣。

  (五)积累拓展、作业延伸

  一节好的语文课一般都有扣人心弦的“起调”,引人入胜的“主旋律”和余音饶梁的“终曲”,这种出色的“终曲”不但可使课堂气氛高潮迭起,而且能让学生把这种情感延伸到课外,达到“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的境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积累,和一个开放性很强的作业。积累关于勤学的名句。作业是1. 课文编成课本剧演一演。2. 编故事,以“懒懒的变化”为主题,形式可多样:讲故事、演小品剧、画连环画等。因为演课本剧、编故事、演小品、画连环画都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任选其一,不仅给学生留下了创作的空间,还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了形象直观,条理清楚,便于学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总之,本堂课的设计重自主、重探究、重合作、重感悟、重体验,从学生的爱好出发,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并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建构课堂教学,力求体现新的课程观念。

说课稿 篇5

  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这是古文中和精品,更是小品文中的极品,其文质兼美、感情微妙、写法多变、短短86字之中将赏月欣喜之情,漫步悠闲之状,人生感慨之态,贬谪悲戚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86字之中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情由景生,情将景现,情景交融,其写法之高妙,实为我们惊叹,加之本单元主题为:与古人对话,感受古人情怀。基于上述对于文本的解读,我确立了本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品味作者蕴含在“闲”字里和丰富感情,感悟作者的人格力量。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诵读,体会融情于景的写法,学习作者面对逆境达观处事的从容心态。初二学生文言文虽有一定的积淀,但甚浅薄,方意疏通、文言积累仍是学习的必要前提。本文的重点是:品月色之美,体会意境之美。难点是:领悟“闲人”之意,体会作者情感。

  一节好课,最难的就是确定目标及重难点,心中对教什么有数了,环节设计自然水到渠成,结合我校“自精合练”有效课堂教学,我在自学部分主要落实了积累与应用目标,主要设计了三步,1、初读,正音、断句。2、再读,疏通文意,积累词汇。3、检测。精讲提升与合作探究部分紧扣一个“闲”字,通过“闲游”“闲情”“闲置”三个环节探寻作者心态,感悟人格力量,体会融情于景写法之妙,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予以渗透,得到落实,巩固达标环节通过与古人对话,来感受古人情怀,回扣单元主题,内化和提升学生对文体的理解。这样的环节设计,扣紧了文本,落实了目标。效果较好。

  在难点的突破上,我紧抓了一个“闲”字,具体来说设置了“闲游”“闲情”“闲置”三个环节,“闲游”部分中通过析要素来明情节,抓关键词来体会作者赏月的欣喜,对记叙要素的分析是品词体会欣喜之情有基础的依托。“闲情”部分中通过对写景绝句的赏读,来体会二人赏月时的闲情逸致。而在“闲置”部分里结合文本对背景的穿插,体会人生的感慨,贬谪的悲凉。这样一个“闲”字“牵一发而起千层波”使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贬谪的`悲凉等诸多情感串接,将叙事、描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交融。难点得以突破。

  在重点的突破上,我突出了一个“换”字,一是“换词,品修辞”,二是“换象,品人格”通过换,使原本抽象难懂的句子一下子就变得具体可感了,重点凸显明显。

  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上,我体现了真语文教学的三个字“读”“品”“悟”。文言文教学应特别注重对学生读的训练,本节课中,以读为始,以读为终,具体来说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面,以读正音,读准每一个字音。第二层面,以读断句,在诵读中来切分意群。第三层面,以读达意,通过朗读来理解内含。第四层面,以读传情,用读来领悟作者寄寓在本文中的情感。在注重“读”的同时,不能忽视一个“品”字,本节课,我在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了品:一是品写景名句,通过换词、换象引导学生品味写景之妙,意境之美。二是品文眼,引导学生品味“闲”字来体会作者所寄寓的多种情感。三是品中心句,引导学生品味“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两人者耳。”来感受作者的人格力量。另外本节课我也特别注重学生的“悟”,通过悟事悟景来悟情,悟人生感慨,体会苏轼的豁达与从容。

  综观这节课,我觉得不足之处反思有四点:一是教学节奏较快,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跟不上学习的节奏。二是教学中强加于学生的多些,自然生成的还少些。三是教学中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四是自感专业素养和应变能力不足。这些不足,我相信自己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得以很好的改进。

说课稿 篇6

  《月亮姑娘》是湘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热爱科学为主题,《月亮姑娘》是一篇深受孩子们喜欢的科学童话,课文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初步介绍了月相形成的知识,让学生懂得月亮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学重点是训练朗读课文和学习词句,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对于二年级上学期学生来说,语文学习已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以往一直把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定位在识字教学上,对阅读教学关注的并不多,对语言文字的感情理解能力较差,在阅读过程中更需要直观、形象的事物来唤起灵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去感受体验。

  因此,课堂上力以饱满的情感感受童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童趣,以务实、朴实、求实的魅力感染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月相形成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3、感受语言的美,在读中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下面具体谈谈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出示一幅晴朗的夜空图,以饱满的激情富有儿童化的语言营造一种恬静幽美的月夜图,从而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让学生对月亮姑娘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垫定情感基石。

  二、以旧带新,复习检查

  为了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难读的轻声词提出来,采用开火车,分组赛读,齐读的形式让学生练读,以达到巩固字词的目的。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第一段内容浅显,采用美读,加上动作表演读出月亮姑娘像眉毛的恬静和美丽。

  2、由于第二段与第三段内容在表达形式上相似,于是我采用先扶后放的形式组织学习。

  先学第二段,指名读一读,再说一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然后演一演,相机出示重点句,采用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过了几天,一点儿”在句中的作用,从而体会月亮姑娘在慢慢地不断发生变化。3、接着小结这个学法,布置任务,放手让学生运用这个学法,分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第三段,然后以汇报的形式读一读,说一说,再演一演。

  4、第四段内容着重培养朗读,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践,自读自悟,读出裁缝师两次给月亮姑娘做衣裳都不成功后的“不好意思”和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而不得不重做的无可奈何,这时,老师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我从你声音的大小,音调的高低听出你的大吃一惊,从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即不仅从声音的变化读出句子的感情,还能通过动作表演、神态、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

  5、接下来出示本课中四个重点句,即月亮姑娘变化的4个比喻句,通过男女生赛读,师生合作读的形式,让学生从读中去观察,去发现,去总结规律,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

  五、课件演示,突破难点

  先提出:“你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在已知基础点充分质疑,在学生讨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如:月亮为什么会这样变化?月亮变圆后又是怎样变化的?播放月亮姑娘的自我介绍,让学生边看画面边听音乐,从而突破月相形成原因的难点。

  六、创设了一个口语交际的场面

  老师此时就是裁缝师傅,他还有很多纳闷的地方请求小朋友帮忙解答,比如说:我每次给月亮做衣裳挺认真的,为什么总是不合适呢?再追问她又是怎样变化的?怎样才能给月亮姑娘穿上合适的衣裳?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和运用了本课内容,还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而且渗透了人际交往中的礼仪教育,可谓一石三鸟。

  七、最后拓展延伸中,推荐适合儿童阅读的有关天文方面的诗歌与读物,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欲望,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实现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

  总之,本课的教学宗旨是教师力求让学生有更多的情感投入,在自主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感受,激起浓厚的兴趣,以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感悟、体验与探究。

说课稿 篇7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图片激趣。计划用时5分钟。

  首先,我会让学生观察幻灯片上的图片,图片的内容是一个抱着球的小男孩看着远处一群嬉笑打闹的小男孩。这时,我会问学生:“因为小男孩是背对着我们的,我们看不见小男孩的表情,你们愿意猜猜他的表情和他心里的想法吗?”我预设到,学生在这样明显的画面下可能会猜测小男孩的内心是孤独,他想去加入远处那群孩子的游戏但犹豫着要不要去;他也可能是和远处的那群孩子吵架了,内心很悲伤,想去和好但又下不了决心。然后,我会为学生播放下一张图片,图片的内容是小男孩与远处的孩子们开心地在一起玩耍。这时,我会对学生说:“正如你们所猜测的那样,画中的小男孩很渴望加入那个集体,你们看,当他加入到这个集体中,他是多么的快乐啊!小男孩感受到了集体生活的愉快,你们感受到了吗?”在学生肯定的目光下,顺利进入本节课的主题《集体生活真愉快》。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直观地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愉快,巧妙地指引学生走进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感受友谊的快乐。计划用时10分钟。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制作一份“朋友圈”。第一步,请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白纸,第二步,指导学生在白纸上画两个一样大的大圆圈,并在每个圆圈的中间位置写上自己的名字,第三步,在左边的圆圈写一年前的好朋友的名字,在右边的'圆圈写现在好朋友的名字。学生完成后,请学生自愿上前展示、分享自己一年前的朋友和现在的朋友都是谁。由此使学生提高了介绍自己朋友的能力。这时,我会引发学生思考,当自己的朋友数量增多或减少时,心情是怎样的?随着学生的思考与回答,使其进一步感受到朋友和集体生活的重要。

  第三环节:交流讨论,集体生活快乐多。

  我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班级中发生过的另其印象最深刻的事,如有趣的,难忘的事情等等。学生讨论后,自愿来和全班进行交流分享。同时,我会有意识地启发儿童讲述因生病而短暂离开班集体时的感受,引导儿童体验与老师同学在一起的快乐。通过这样一个环节,不仅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愉快,还能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同学共同学习、劳动、游戏,和睦相处,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第四环节:感悟运用,升华主题。计划用时10分钟。

  首先,我会对学生说:“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刚上课看的那两张图片吗?其实在那两张图片之前还有一张图片,你们看。”同时,我用幻灯片播放第一张图片,图片内容为:小男孩因那群孩子弄脏了他的衣服而大发脾气,那群孩子则在低头表示歉意。

  然后,我对学生抛出问题:“看了这张图片,你有什么话想对小男孩说?”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前说清讨论要求:1.每个组员都要参与讨论发表观点,2.当一位组员发言时,其他组员必须认真倾听,发言后要给予评价 3.记录员应做好记录。在学生讨论时,我会下到学生中间认真聆听他们的观点和思路,并给予适当的指点和引导。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上前来进行发言,然后全班举手表决,评选出一位最佳发言者,并用热烈的掌声给予鼓励。

  最后,我会给予恰当的总结:“听了你们对小男孩说的话,老师相信,小男孩一定会谨记你们的话语,宽容地对待同学。老师希望,当你们与同学发生矛盾,或者看到其他同学发生矛盾时,能够像刚才那样冷静思考解决矛盾的方法,多回忆对方的优点,勇敢地主动认错,宽容地对待他人。”通过这一环节,不仅使学生增添了关于集体生活的规则及交往的相关知识,习得了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还提高了同学之间解决矛盾冲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