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容量和升说课稿

时间:2020-11-27 16:41:0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认识容量和升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容量和升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容量和升说课稿

  认识容量和升说课稿1

  一、创设情境,认识容量

  1、初步感受,揭示课题

  要求学生观察一些饮料瓶、罐。

  师:你知道这个饮料瓶(罐)原来装了多少饮料吗?

  生一:我知道,雪碧瓶子里装了2.25升。

  生二:有的牛奶盒子一升,有的225毫升。

  生三:有的色拉油罐是4升,有的是8升

  ……

  师:同学们答得都很好,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说说你看到的具体内容。

  生:贴在瓶子上的商标写的明明确确,容量是多少升或者是多少毫升。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容量和升。

  (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认识容量和升。)

  2. 引导观察比较:出示两个大小明显不同的玻璃杯

  师:请同学们观察两个杯子,谁能说出哪个杯子里盛的水多?

  学生讨论。

  生一:1号杯子里盛的水多。

  生二:1号杯子盛的水多,就是容量大。

  生三:2号杯子的水少,就是容量少。

  师:确实如此,哪一个杯子能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可以盛水或其他液体的物品我们称它为容器。

  2. 引导操作比较: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水壶

  师:观察这两个水壶,你能看出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

  生:这两个水壶外表看起来一样大。

  师:那它们的容量是不是一样大呢?用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呢?

  生:给两个水壶都装满水,再分别倒入两个一样大的大杯子里,看哪个杯子里的水多,就说明哪个水壶的容量大。

  师:如果只有这样的两个水壶,不借助于其它工具,可以辨别它们的容量大小吗?

  生:我是这样想的,把第一个水壶装满水,往第二个水壶里倒,如果没倒满,就说明第二个水壶的容量大;如果正好倒满,那就是两个水壶的容量一样大;如果倒满了后,第一个水壶里的水还有的剩,就是第一个水壶的容量大。

  师:这个方法真好,你说的真好。请你来演示一下。

  学生边演示边讲解。

  师:同学们,这下你能看出哪个水壶容量大一些,哪个水壶容量小一些吗?为什么呢?

  生:装的水多,就说明它容量大,演示比较后我就看明白了。

  师:那同学们在生活中看到过其它的容器吗?举例子并来比较一下它们容量的大小。

  生一:我家中的电水壶比热水瓶的容量大,因为烧一电水壶的水可以装两热水瓶。

  生二:我家的浴缸和洗脸盆的容量大很多,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生三:我家吃饭的时候盛饭的是小碗,容量小;盛汤的是大碗,容量大。

  ……

  师: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都说明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

  3. 引导操作计量

  让学生观察小组里的水壶,指出各组的水壶同样大小。

  师:你知道这个水壶的的容量是多少吗?你能用什么办法来说明这个水壶的容量?

  启发学生用玻璃杯“量一量”,看看容量是“多少杯”。学生动手测量并交流计量的过程和结果。

  生一:一壶水可以倒满5个杯子。

  生二:不对,是6杯。

  生三:我们5杯半

  师:同学们说的杯数都不太一样。而同样大的水壶,计算它容量的“杯数”为什么会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计量的结果相同呢?

  生一:我们各组杯子不是一样大,所以杯数有多有少。

  生二:我们应该准备相同大小的杯子,这样量出来的杯数就一样多了。

  师:容量的大小可以进行计量。为了准确计量容量的大小,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板书:容量单位)

  二、 感受容量单位“升”

  1. 师:你见到的容量单位有哪些?

  生齐:升和毫升。

  师:升和毫升都是常见的容量单位,本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升。(板书:升)

  师:说说你看到的瓶、罐是盛放什么的,容量各是多少升?(出示挂图)

  生一:第一个装的酱油,容量是一升。最大的罐子里装的纯净水,容量是19升。

  生二:色拉油和果汁的瓶子容量分别是4升和3升。

  师: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符号“L”表示。(板书:升、L)

  学生读一读。

  2. 简介“升”的历史演变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量器分为合、升、斗等,商鞅研制了标准量器铜方升,器壁刻铭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不过那时单位量值每升可比现在的升要小得多。此后的两千年一直没有大的变化。1858年以后,英、法等国侵略中国,“加仑、品脱”等容量单位随之传入,我国的度量衡从此趋于混乱。新中国成立后,度量衡逐步规范起来。1959年6月,国务院把公制定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升、毫升作为容量单位从而确定下来。

  三、 认识1升

  1. 师:你知道1升有多少吗?

  小组交流一下。

  师:要想科学地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请学生观察量杯。

  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生一:我看到量杯上有数字1。

  师追问:那你知道1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一:知道,表示容量是1升。

  师:你知道得真多。

  生2:我还看到在量筒和量杯上有一些线。

  师:这些线就好像我们直尺上的刻度一样,它们是测量工具的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2. 请各小组同学量出正方体玻璃容器每条边(棱)的长度。

  生:长、宽、高都是1分米。

  3. 引导:我们把这个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倒入量杯看看。

  出示1升的量杯,边说边演示(注意指导学生看量杯的刻度)。

  指出:实际上,里面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1升。

  4. 体验1升的多少。

  师: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呢?请同学们用平时饮水的杯子倒一倒,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有1升?

  生一:我的杯子大,两杯就有1升了。

  生二:我的要3杯多点呢!

  ……

  师:研究发现,成人一天的饮水量为1升~1.5升。少年儿童一般在1升左右。同学们要分多次饮用水,不要一次大量饮水,不然对身体不利!

  四、 应用拓展

  1. “幸运1升”。

  (1)出示一些常见物品,让学生判断哪些物品是用升做单位的。

  生:醋,农夫山泉,可口可乐的瓶子容量大一些,是用升做单位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要求学生分小组先观察题中的插图,说清图意,再进行判断。说说你还有什么好办法比较。

  生一:把每个杯子都装满水,再分别倒进量杯里量一下,不就清楚了。

  生二:我用量杯把一升的水,分别往三个杯子里倒,那个杯子里的水最不满,就是谁的容量大。

  师:方法都不错。让我们来试一下吧!

  学生在每小组里演示。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要求学生独立观察题中的插图,弄清题意,再作判断。组织交流时,要求简要说明理由。

  生一:第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第二个和第三个杯子的容量同样大。

  生二:这是因为第一杯水先倒满第二杯,看到第一个杯子里还剩一些;再把倒满的第二杯水倒入第三杯,看到第三杯正好倒满。所以我得出:第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后两个杯子的容量相等。

  师:答得真好。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让学生说说题中呈现的各是什么容器,再要求估计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并说出你的理由。

  生:砂锅和电水壶的容量比1升大。我是根据我的经验得出的,而且我们已经用量筒测量出1升水有多少。

  2. “快乐1升”。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以猜容量多少的游戏进行。

  3. “节约1升”。

  画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提问: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20分钟就会流失1升水。一小时就浪费多少水?一天呢?

  生计算并回答:20分钟流失1升水,1小时等于60分钟,1小时就是流失3升水,一天24小时,就是流失72升水。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节约每一滴水。

  五、课下拓展

  师:学习了这一课,我想同学们一定有了不同的收获,老师希望你们课下留心观察,看看你们家里有哪些物品是用升做单位的,记录下来,并记下你从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咱们下节课一起交流。

  《认识容量单位和升》课堂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容量单位和升》重在感受和体验。整个教学过程从观察入手,立足操作体验,教师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容量单位、升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1、以生活问题为纽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学习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一切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让每一个学生在“猜、倒、看、比、量”的实践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表象,建构新知。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数学思考。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本课,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小组合作学习材料,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主动探究,也学会了与人交流,效果很好。

  3、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标准》认为:数学从生活中来,又要为生活服务。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如“怎样比较出哪个瓶子的容量大呢?你们都想到了什么方法?”“你还知道哪些用毫升和升做单位的容器?”等等问题都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整个过程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严谨而不失情趣,轻松而不失深刻。

  认识容量和升说课稿2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学生学习过长度、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后,认识的又一类量及计量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感性材料。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应采取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几乎每天都要接触与“升和毫升”有关的事物,如早餐喝的牛奶、服用的液体药、饮用的矿泉水、各种饮料等,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和毫升,既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能力、观察力和推理能力。

  3、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4、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容量单位升的实际意义,以有意义接受的方式构建容量单位。

  教学难点: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丰富对1升的表象,深化体验,提升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一个容量为2升的饮料瓶,净含量为1升的饮料瓶1只,容量相近的茶杯两个,每组准备大小不同的饮料瓶各1个,塑料盆一个、量杯一个、六个一次性杯子,滴水龙头一分钟滴下的水等。

  说教法:学生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已有“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的生活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及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利用学生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并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让学生在动手探究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说学法: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分组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来参与教学活动,防止学生的认知表面化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容量

  1、出示几个不同的杯子、瓶子,他们有什么用途? 引出容器。

  2、出示教师和学生喝水的杯子(大小差异明显)引导学生用观察法比较哪个杯子能盛的水多,进而引出“容量大、盛的水多”。

  3、课件出示两个外形一样但壁厚不同的杯子(如图)再让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比较两个杯子容量的大小?引出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容器内部空间的大小。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是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体会容量的含义,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出示甲、乙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水壶(如下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这两个水壶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学生猜测的结果会有不同。怎样才能验证猜测的结果呢?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测?引导学生想出用两个水壶互相倒水的方法来验证猜测。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由争论到实验论证的过程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学习的兴趣。

  5、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请大家猜一猜哪个容器的容量最大,哪个容器的容量最小。学生猜测后,课件播放倒水录像,让学生从录像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学生能力各异,接着用图示进行分解,细说出推理过程,旨在让学生都能比较清楚的进行推理。最后课件出示想想做做2, 观察图后直接判断容量的大小。

  【设计意图】由实验到观察,根据图意判断容器容量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为下一步的教学埋下伏笔,每个容器里到底能装多少水,引出容量单位。

  二、感受统一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谈话:你每天喝几杯水?是不是谁喝的杯数多谁喝的水就多呢?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得出需要有一个标准的量器来计量的需求。为了准确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我们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你还知道哪些计量单位?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创设“是不是谁喝的杯数多谁喝的水就多呢”的问题情境,产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解决矛盾的需求,以旧知识为背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推出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三、认识容量单位

  1、让学生从带来的饮料瓶包装上找容量单位。再出示超市平面图:说说到哪里去会找到容量单位?课件出示一些商品商标特写,让学生从这些商品的商标中找出容量单位。

  2、提取容量单位,引导概括容量单位一般用来计量液体多少的,引出升和毫升的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创设超市购物的生活情景,提供多样的信息供学生选择,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取有用信息,不仅概括出容量单位是常用来计量液体的多少,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

  四、 感知1升有多少。

  1、通过量杯认识1升。出示量杯实物(事先装好1升水),每组观察一下,初步形成1升的概念。

  2、通过正方体容器认识1升。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容器,估计哪一个能装得下1升水?把量杯中的1升水分别倒入正方体容器中,其中一个正方体容器内装的水正好是1升。设疑“什么样的正方体容器才能装1升水?”这是小组合作通过量一量正方体容器里面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得出长、宽、深都是1分米(10厘米)的正方体装的水正好是1升。

  3、认识不同形状的1升。使学生理解这些容器虽然形状不一样,但里面装的液体都是1升。

  4、估计:你喝水的杯子,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每组选用1个杯子倒一倒,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有1升。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在丰富的活动中交流。本环节就是通过组织学生三次倒水的体验活动,使之对“1升有多少”有比较深刻的感知。

  五、 应用拓展。

  1、辨一辨: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容器,让学生辨别哪些容器的容量大于1升。

  2、估一估:(经历三个阶段)

  (1)实物估计:先估教室中的纯净水水桶的容量,再估塑料盆的容量。这两次估计中注意引导学生采用寻找参照物的方法进行估计。

  (2)选择性估计:给出一些数据选择容器的容量。

  (3)想象估计:看图想象直接估计容量。

  3、算一算:

  先欣赏节约用水广告短片。再计算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小时一天会流失多少水,计算过后课件将五桶纯净水形象的展示出来,使学生从视觉上深刻感知一个关不紧水龙头带来的水浪费,体验节水的重要性。

  4、说一说:出示盛有滴水龙头一分钟浪费水的杯子,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1升的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容器进行判断,进一步体会升的含义以及它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强化学生对1升大小的体验。算一算环节同时起到思想教育的渗透作用。最后让学生说说滴水龙头一分钟浪费的水是多少,体会到这时少量的水已经不能用升来做计量单位了,为后面学习毫升埋下伏笔。

  总评:

  本节课的内容是初步认识容量及容量单位升,这是学生学习长度、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后,认识的又一类量及其计量单位,为学习体积和容积打下基础。本节课的设计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同学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教师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本节课合理选取生活素材,实现教材几个板块内容之间的“无缝对接”。课始,让学生观察大小明显的两个杯子,对容量的大小初步感知,再顺势而为,组织学生用操作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大小不明显的杯子,掌握比较杯子容量大小的方法,然后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去观察与发现感受这种比较方法,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在教学中,创设“是不是谁喝的杯数多谁喝的水就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争论中产生统一容量单位的心理需求,把容量单位放到熟悉的旧知背景中认识,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到可以用“类比”的方法估测容器的容量。在彼此的交流互动中,学生不断地与自我对话,加深了对“升”的理解,丰富了“升”的表象,初步体验到了猜测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认识1升以后,安排了丰富的估计容量的活动,在这样一次次的数学活动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既能加强对1升的认识,又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能力。

  整节课学生在环环相扣的猜想、实验等活动中,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推理,大胆进行猜想。这种猜想不仅是“我在猜”,更是“我在思”。教师让猜想插上了“思维”的翅膀,放飞了学生的思维,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释放,真正体验到了猜想所带来的乐趣。

【认识容量和升说课稿】相关文章:

1.《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2.《0的认识》说课稿

3.《认识图形》说课稿

4.《认识图形》说课稿范文

5.圆的认识的说课稿

6.《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说课稿

7.你的容量有多少

8.你的容量有多大

9.认识文具和学具大班社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