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1-02 20:36:2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六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六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科学家的三次实验过程及结果,知道蝙蝠飞行靠的是什么;

  2、懂得蝙蝠和雷达工作原理的相似性;

  3、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三次实验的过程,知道蝙蝠飞行靠什么

  2、认识蝙蝠和雷达工作原理的相似性

  教学准备:

大课文、多媒体课件一套、演示用幻灯片一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发给作业纸,让学生给生字注音

  2.让学生说出生字词的意思

  3.集体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第1--3自然段段意

  板书: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

  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里安全飞行?(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蝙蝠夜间飞行的奇特现象

  二、谈话导入,认识课文第4--7自然段

  1.谈话导入:我们从第3自然段知道蝙蝠在夜里能捕捉极小的飞虫,而且从来不跟什么东西相接,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的科学家呢,做了实验寻找答案,让我们来看一下,好吗?

  2.指导读第4自然段,回答问题

  1)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在什么时候?

  2)第一次实验是怎么做的?

  3.根据问题的回答,逐步出示

  ①实验次数②第一次③第二次④第三次⑤实验准备: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⑥方法⑦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⑧结果⑨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绳子,它一根也没有碰着

  4.根据投影内容,提问:蝙蝠飞行的奇特现象和它的眼睛有关吗? 为什么?

  5.课件出示:

  ⑩说明(蝙蝠飞行的奇特现象)

  ⑾和蝙蝠的视觉敏锐无关

  6.提问:(第3片自然段最后一句)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7.引导学生分组自学第5自然段,继续研究,完成表格(如下)

  实验准备: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系着许多铃铛。

  实验次数 方法 结果 说明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一个也设响, 和视觉敏锐无关

  那么多绳子,它一

  根也设碰着

  第二次

  第三次

  8.组织各组汇报,逐步完善表格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像设头苍蝇似角到 蝙蝠夜里飞行,

  第三次 把蝙蝠和的嘴封住 处乱撞挂在绳子上 它是用嘴和耳朵

  的铃铛响个不停 配合起来探路的

  9.提问:现在大家知道蝙蝠夜间飞行靠的是什么了吗?

  板书:嘴 耳朵

  10.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第6自然段

  问题: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进行夜里飞行的?

  11.引导学生说一说,并板书出示意图

  蝙蝠 障碍物

  超声波 超声波

  嘴 耳朵

  12.请学生根据示意图复述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13.请学生读第6自然段,认识反复研究、终于两词的作用(表明科学家做出的努力以及研究结论得来不容易。)

  14.读(第2自然段)提问:

  1)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做了什么事情?

  2)雷达是怎么工作的?请仿照上面的板书试着表示出来。

  15.组织学生交流

  16.引导规纳,贴书

  雷达 障碍物

  无线电波 无线电波

  天线 荧光屏

  17.看板书,引导比较,说出发现

  提示:蝙蝠的什么和雷达的什么作用相似?

  它们的工作方法相似吗?

  18.总结:蝙蝠飞行和雷达探路具有相同的道理。

  板书:道理相同

  三、课堂小结。

  1.指导读课文: 1)齐读 2)自由读

  2.回答问题:

  (1)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有什么发现?

  (2)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来探路的?

  (3)人们是怎样摹仿蝙蝠飞行造出雷达的?

  四、课后思考,完成练习

  P62 T2. 3.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教学内容】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三、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肯定个性化的发现。(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中国)

  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

  四、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五、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太迟、总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六、拓展,展开想像

  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七、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2、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3、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启下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歌曲,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能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节奏。

  2. 通过简单的乐器演奏更好的学习歌曲。

  教材分析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旋律流畅,节奏轻快,加上简单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把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展现在人们眼前。歌曲分为四个乐句,切分节奏使音乐显得活泼、跳跃。一、二、四乐句节奏完全相同,演唱起来十分轻松。第三乐句连续运用切分节奏使音乐富有动感、充满活力。全曲旋律不断上行,形成歌曲热烈欢快的氛围。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歌曲意境,并用自己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通过演唱歌曲,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1 2 3 2 1 音名演唱

  2、1 2 3 4 5 4 3 2 1 音名演唱

  3、5 4 3 2 1 元音演唱

  4、1 3 5 3 1 跳音演唱

  二、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八只小鹅》。

  介绍斯洛伐克,观看图片欣赏斯洛伐克。

  三、歌曲学习

  1、欣赏《牧童》动画,说说歌曲是什么情绪的?

  2、 仔细聆听歌曲,(《牧童》音频)同学们听到歌中唱了什么?是用什么形式来演唱的?

  学生回答:听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歌曲采用合唱形式……

  3、学习大切分: X X X ▏X X ▏

  4、全曲学习演唱

  5、运用双响筒、三角铁打旋律

  双响筒: X X ▏X X ▏

  三角铁:X? ▏X? ▏

  6、两人双响筒,两人三角铁击打旋律,全班同学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草地上的牧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欢乐的牧童,希望你们能够利用课余的时间多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小朋友,有人给过你掌声吗?因为什么为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心情怎么样?你为别人鼓掌吗?为什么为别人鼓掌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愿意写的同学请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这两个字。

  板书:

  掌声

  3、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二、初读课文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带着你们的这些问题再走进课文,说不定自己不懂的问题自己就能解决了呢。如还有不懂的,可以相互商量着解决,读书时要注意读准字音,请开始吧。

  ⑵生自由读文。

  ⑶课文我们又读了一遍,不知生字掌握得如何,老师把这些生字请上了小黑板,(出示词语,指名认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落下、残疾、犹豫、骤然间、镇定、情绪、身处困境、讲述、结束、珍惜、鞠躬、忧郁、舞蹈、慢吞吞、经久不息。

  ⑷反复认读,齐读。

  2、二读课文,读通句子:

  ⑴词语我们都读准确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次要注意读通句子,句子读通了,课文就读流利了。

  ⑵检查朗读:

  ①同桌互查,每人一小节轮读(快的两遍交换)。

  要求:

  A、听的习惯要好,及时纠正。

  B、读要响亮,有感情更好。

  ②指名6人分自然段朗读,随机正音。

  ③师点评过渡:

  读得正确流利不够,还要能读懂课文的意思。

  ⑶三读课文,读出不理解的词:

  ①默读,不理解的词划下来。

  ②全班交流:

  A、骤然间:

  说明快、突然响起的掌声。

  B、经久不息:

  找句说词意热烈持久、渐渐平息、掌声里走下;不息是指什么?

  C、身处困境:

  联系生活如缺钱、犯错误、生病、文中谁身处什么困境?

  D、残疾:

  文中指生病落下不方便走路的缺陷。

  E、犹豫:

  拿不定主意,她在想什么?

  F、忧郁:

  找个近义词来替代,反义词呢?体会孤寂引读1段。

  三、感知大意,切入掌声

  1、掌声对小英有什么作用?

  ⑴鼓励她站起来了(掌声表扬。)

  ⑵文中怎么说──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⑶不再忧郁变得──活泼开朗。

  ⑷齐读第5段体会。

  2、设疑:

  掌声的作用真不小,竟然使一个忧郁自卑的姑娘变得活泼开朗,我们下堂课再去走进这充满掌声的演讲课。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前后对照,感受小英变化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掌声》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吗?

  (小英。)

  ⑵一开始,小英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投影出示:

  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我们读出了什么样的小英?

  自卑、忧郁、孤单、沉默,板书:

  自卑忧郁

  从哪看出小英很忧郁?

  ⑶是什么原因让小英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⑷那时的小英内心一定十分地痛苦、忧伤、寂寞。当小英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

  投影出示:

  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地想:_______。

  ⑸小英忧郁、自卑、沉默的样子,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把小英的心情读出来。评读。让我们一起走近忧郁的小英,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多么可怜的小英呀!她几乎对自己、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幸好有一件事彻底改变了她,她变得活泼、开朗了,让我们来看看开朗的小英是什么样子的!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投影出示:

  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女生齐读。)

  ⑵老师把这句话改一下,你们看行不行?她不再忧郁,开始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甚至还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不行)为什么?

  (走进舞蹈房,更加说明小英敢于正视和挑战自己的缺点,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⑶你觉得变化后的小英仅仅只是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跳舞吗?你认为省略号还省去了什么?谁来补充?

  ⑷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小英呢?

  活泼、开朗、自信,板书:

  自信开朗

  ⑸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第5段吧!

  ⑹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是?(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你认为是因为什么?(掌声)从哪儿找到答案的?(小英的来信)

  指名读。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二、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默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小英的句子,想想现在的小英会想什么?

  2、轮到小英的时候,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她此刻的心情会怎样,她会想些什么?

  投影出示:

  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地想:_________。

  3、残缺的小女孩感到自卑、紧张,害怕。那她又是怎样做的呢?

  (生交流。)

  出示: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小英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小英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小英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我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无奈。齐读。

  4、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终于──(引读)。小英一摇一晃地向讲台走去,每一步都像她的心情一般的沉重。

  投影出示:

  小英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地想:________。

  5、让小英意外的是──(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

  6、同学们的掌声出现了几次?(2次)

  7、谁能读读同学们的第一次掌声?指名读:

  从哪看出掌声出乎小英的意料之外?理解骤然间。

  (掌声响得突然,掌声响得让小英出乎意料。)

  8、假如你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

  9、我想对小英说:___________________。

  (小英,只要有勇气,再难的事也可以完成!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

  10、谁再来读第一次掌声?把你想说的话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11、小英一定能听懂你的掌声!谢谢你的掌声!听着那热烈、持久的掌声,小英感动了!

  投影出示:

  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指名读,评读。

  12、当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时,她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投影出示:

  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她地想:________。

  板书:

  感动。

  (谢谢同学们对我的支持.我会更加努力的!)

  13、当小英结束了演讲的时候,同学们又给了她经久不息的掌声,你又想通过掌声告诉她什么?(你的演讲太棒了!)

  14、再次听到同学们的掌声,小英内心是多么得──(感激。)

  投影出示:

  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15、小英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小英心头涌动,她想说:__________。

  (原来我也是很棒的!同学们对我可真关心呀!)

  16、但是小英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向大家──(引读)

  17、你能读出小英内心的感激吗?指名读,评读。

  三、引导说话,读背作者感想

  1、学到这儿,相信你对于掌声或对于这篇课文一定想说些什么?

  2、师深情地读第七自然段。同时出示:第七自然段的内容。

  3、(齐读)请把这句话记在自己的心里。

  4、老师搜集到了一首关于掌声的诗歌,送给大家,师感情朗诵。

  5、有一首歌的名字叫《掌声响起来》,这首歌非常好听,也非常有意义,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播放音乐)

  6、同学们今天上课表现多好呀,我想把感谢的掌声送给你们,感谢的掌声你还想送给谁?

  伴着悠扬的歌声,让我们美妙的读书声也响起来,让我们在歌声与读书声的美好交汇中结束今天的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巩固前一课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知识,通过学生探究折纸、染纸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的知识。

  难点:染纸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教师的四周布置上美丽的染纸,创设出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发现染纸的特点。

  1、教师展示两张染纸,一张是前一节课制作的滴染作品,颜色分布不规律且较随意;第二张是图案、颜色重复且对称的染纸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两张染纸的不同之处。总结:染纸作品的图形和颜色是对称的,形成重复的美感。教师质疑:图形和色彩的重复效果是怎样出现的呢?

  2、探究折法。以组为单位从教室里悬挂的染纸中选一张,分析其折法。每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前演示折法。学生感受不同折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欣赏扎染、蜡染作品,教师介绍其悠久的历史,并引导学生受水与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特点。

  4、看书,自学染纸的方法。提问:书上是怎样染纸的?生:将颜色倒入调色盘中,将纸浸在颜色中染纸。总结:这种方法叫做浸染。

  5、学生试做。

  6、解决在试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问:你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了,需要帮助?生:色彩染不透。中间部分不知道怎样染?引导学生出主意、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7、第二次制作。

  8、学生展示染纸作品。

  9、教师展示用染纸制作的各种工艺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10、总结。提问:你在制作后还有生么遗憾?有什么收获?课后小结巩固前一课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知识,通过学生探究折纸、染纸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究发现一些新的好的方法,如运用浸染法时,用废旧报纸吸一下水分,这样能够使色彩过渡的更柔和,也比较容易揭开。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课题的提出及理论依据

  1、课题的提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智慧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改变教学模式的迫切性。尤其在智慧课堂教学方面,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特别是在物理教育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中,经过多年的艰难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控制软件让教师通过ipad控制电脑,就像在电脑前面操作一样,而且教师可以使用直观的操作方式如触摸以及缩小或放大的手势来操作电脑中的应用程序以及幻灯片。物理学科的智慧课堂教学,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这就需要一种能够让学生参与性强的学习模式普及,从而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智慧。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教师应该是充满教育智慧的,课堂应该是智慧的课堂,管理应该是智慧的管理,智慧教育的真谛是给予学生以智慧,以教师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在学校,我们对学生施与的更应该是智慧教育。而实施智慧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就应该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智慧的课堂应该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理想课堂。

  智慧课堂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产物,它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的简化形式,表述一种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容易被教师掌握,并能具体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同时,它是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么做,后怎么做,怎样做才是智慧的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帮助教师预见教学活动所预期的效果,把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操作策略。

  课堂是在一定的教学时空范围内,以达成一定的学科素养为目标,以相关的学科学习材料为主要载体,以教师、学生以及学习载体三者之间的对话对主要方式,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孩子智慧发展的场。

  二、课题实验的目的

  中学物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探索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主要解决教师怎样智慧的教,学生怎样智慧的学,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于智慧的发展。在组织学生学习时,要努力处理好自己的角色地位,重视引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并最终达到“在乐学中启智,在成功中开慧。”的教育理念。

  三、研究的内容

  1、地域文化的熏陶

  新安中学地处“中国慧谷、智者天堂”的太科园,鉴于时代机遇的召唤和地域文化的熏陶,新安中学定位在打造“智慧校园”这一发展特色上。“智慧课堂”作为“智慧校园”的一部分与“中国慧谷、智者天堂”可谓 一脉相承,相得益彰。我们可以在智者的天堂了尽享智慧、沐浴智慧、孕育智慧、提升智慧。同时,我们可以依托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人才优势培育更多的智者人才,为太科园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并因此来回报地方政府、家乡人民对学校一如既往的关怀和厚爱。我们的口号是“以人为本以师生发展推进学校跨越 ,以德立校以德育创新培养智慧人才。”打造“智慧校园”,既体现了学校教育之要义,也彰显了新安中学现代化、国际化的视野。智慧校园必须有智慧的课堂。实施智慧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就应该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新安中学要求每一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

  2、校本教研的传承

  20xx年5月期间,我校承担了物理“课堂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的研究,我们发现,有效教学的课堂必定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课堂,必定洋溢着师生间浓浓的真情,洋溢着好学乐思、勇于创造的和谐愉悦的氛围,也必定会在有智慧的教师有智慧地引领下,彼此在多角度有层次的智慧交融、碰撞中,师生共同不断提升着的智慧。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实践,我们提出智慧课堂实践的研究,是为了进一步延续拓宽学校以往的研究主题,为了进一步深化全校教师对智慧课堂的认知,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有效落实我校 “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着眼点重点放在通过智慧课堂开启和丰富学生智慧,使学生的智慧与教师的智慧同构共生的课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选好智慧课堂的切入点。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师生活动为载体,实现课堂的自主化、生活化、情感化,培养学生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素质,培育学生灵性,完善学生个性,构建健康课堂。

  第二,合理分工。合理分工是智慧课堂的前提,恰当分工,让学生参与到共同的学习中来,每一个人完成的具体任务都是总任务的一个方面。以教师、学生以及学习载体三者之间的对话为主要方式。合理分工要有一个过程,刚开始老师根据学生特点分工,然后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协商分工,使每一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第三,让学生学会表述和倾听。在分工的基础上,每一个成员在独立基础上的协作需要每一个成员都学会表达及倾听,这是一种双向互动。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序、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理解,还要要求学生倾听别人的意见,吸取别人思考中有益的东西,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准备怎样讲更好。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了合作教学的目的。

  第四,学会互助和支持。学会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关键,是不同于独立学习的所在。会分析解题的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讲述中合作者之间的互助可以解决语言障碍。实践证明,来自同伴的互助与支持比来自老师的更有效。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这种互助与支持的作用,“同荣辱,共患难”,这样才能促进小组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1、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堂行动研究为主,配合访谈、数据调查、系统分析等方法。

  2、研究的价值

  “智慧课堂”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师生活动为载体,实现课堂的自主化、生活化、情感化,培养学生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素质,培育学生灵性,完善学生个性,开启和丰富学生智慧,使学生的智慧与教师的智慧同构共生的课堂。智慧课堂不是狭义的智力课堂、智能课堂,而是一种激情与智慧相伴、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随、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课堂。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结构及其教学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

  课题研究取得预期效果后,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获得新知的快乐,真正学会学习。

  五、 研究的阶段:

  (一)准备阶段:

  1、确定适用班:对高一的两个智慧教学班进行教学实验工作,时间为2年。

  2、按照要求制定课题计划。

  3、进行理论研究,查询相关文件、资料,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二)实验组织情况:

  成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由仝云峰组长,具体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为郝玉焕、吴利超、胡同娟老师。

  (三)研究与试验阶段

  1、调查研究阶段

  对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进行调查。

  2、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确立课题研究的方式与过程。

  3、提高教师素质阶段

  采取自修、反思、实践、研讨、交流、总结等模式,完善多媒体教学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智慧课堂教学的效率。

  4、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计划,进行课题研究。

  5、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发展阶段。

  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主动积极地学习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物理学习能力,促使学习质量全面提高。

  (四)经验总结、验收阶段

  1、形成新观点、开拓新模式。

  2、撰写实验报告。

  3、评价验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六、预期成果

  1、预计20xx年完成所有预定计划。

  2、学生形成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物理智慧课堂教学效率。

  3、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4、完成若干篇实验报告、论文或课堂实录等。

  七、经费预算

  总课题组以及学校教研室提供相关的研究经费和实验器材。

  八、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论文。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六篇】相关文章:

1.【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六篇

2.【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六篇

3.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六篇

4.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六篇

5.【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六篇

6.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六篇

7.【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六篇

8.【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