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认识分式》教学设计一等奖

时间:2023-11-19 08:15: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年级下册《认识分式》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下册《认识分式》教学设计一等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认识分式》教学设计一等奖

八年级下册《认识分式》教学设计一等奖1

  列分式(建模)

  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和b,则面积为。

  2.某中学组织师生去朱雀森林公园研学旅行,该公园票每张a元,学生票每张b元,现有老师m人,学生n人,那么他貌需要支付门票费元,平均每人元。

  3.文林书店库存一批图书,其中一种图书的原价是每册a元,现每册降价x元销售,当这种图书的库存全部售出时,其销售额为b元。降价销售开始时,文林书店这种图书的库存量是多少?

  4.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在一定期限内固沙造林2400hm2,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 hm2,结果提前完成原计划的任务。

  如果设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 hm2,那么

  (1)原计划完成造林任务需要多少个月?

  (2)实际完成造林任务用了多少个月?

  第1、2两题较简单,学生立完成;第3、4两题略有难度,采取小组探究方式共同解决问题。

  这里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或合作交流方式,进行数学建模,列出代数式,在此基础上,观察式子的特征,通过给学生“奖卡(奖卡上书写式子)”并给奖卡分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二、

  探索新知(二)分式的概念

  1.在以上的几个问题中,我们列出了如下代数式:

  请同学蜜察这些代数式,它们是不是整式?能给它们分类吗?分类的主要根据是什么?

  2.深化概念

  学生得知自己的“奖卡”上实际是上一环节所列的代数式,对奖项分类实际就是对式子分类,自然会考虑式子的结构特征。

  根据概念,进行判断。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对“奖卡”的分类来进行观察、对比,进行数学抽象,从而得到分式的概念,抓住重要特征:分母中含有字母。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完成本环节的学习任务。

  二、

  探索新知(三)分式有意义、值为零的条件

  1.分数有意义,分数中的分母不能为0.那么类比分数,想一想,如果分式有意义,分式中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

  分式无意义的条件是:分母等于零

  练习1:下列分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有意义?

  2.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且分子为零

  练习2:下列分式中的x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的值为零?

  练习3:当a=1,2,时,分别求

  分式

  3.分式的值求分式的值,同代数式求值一样,就是将数字代入,再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类比分数进行考虑。

  巩固练习。

  这里一定要关注前提条件:分母首先不能为零。

  求分式的值本质上就是代数式求值。

  运用类比的学习方法得出分是有意义、无意义的条件。

  通过练习加强运用能力。

  这里学生往往忽略了分母不能为零的条件,所以采取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一定要认识到这一问题。

  依然类比学习,类比代数式求值的方法即可。

  三、

  随堂练习

  2、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是__.

  3、当x为任意实数时,下列分式一定有意义的()

  4、把甲、乙两种饮料按质量xy混合在一起,可以调制成一种混合饮料。调制1kg这种混合饮料需多少甲种饮料?

  学生自主完成,允许学生向同伴请教,让其在交流中掌握知识,掌握方法。

  通过练习检验学生掌握情况,理解情况。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主要收获是什么?

  一、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知识点:

  1、一个应用:列式子

  一个概念:分式的概念

  一个计算:分式求值

  三个条件:

  二、方法上,主要是探究概念时,渗透了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类比的思想方法。

  梳理本节课知识要点,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思考、总结

  引导学生思考,学会总结,并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

  通过总结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增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数学思考方式的理解,更加的理解数学的本质。

  五、作业

  P110第2、3、4、5题

  巩固所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5.1认识分式

  一、列分式

  二、分式的概念四、学生板演区域

  特征:

  三、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

  为零的条件

  六、板书设计

八年级下册《认识分式》教学设计一等奖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的内容,共两课时。本设计是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分式的起始课,是学生学习了整式、因式分解基础上进行的的,是下一步学习分式的性质、分式的运算以及分式方程的前提,所以分式的概念及分式在什么条件下有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分式与分数类似,所以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采用了类比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老师的讲和学生的学相结合。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一类量的数学模型,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点,在课题引入时从实际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学过分数,其实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所以其性质与运算是完全类似的.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其中包括整式与分式等数量关系.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整式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具备了用整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在相关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具备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任务

  本节共分2个课时,这是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了解分式的定义以及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能用分式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一类量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和整式的区别;

  3、会求分式的值,理解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及值为零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通过“观察类比合作交流概括、归纳辩证”的.途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理解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思维,获得正确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数学学科的一些核心素养,如数学抽象、数学建模对研究问题时的引领作用,体会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一类量的数学模型。

  教学重点:

  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和整式的区别。

  教学难点:

  1、能用分式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一类量的数学模型。

  2、理解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及值为零的条件。

  四、教学准备

  PPT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一、

  情景

  引入

  复习回顾:

  1.有理数如何分类?分数在什么情况下无意义?

  2.前面我们学习过整式,同学们能写一些吗?

  仔细观察,这些整式具有怎样的特征?

  积极思考、发言评价。

  通过回顾旧知,为后续的类比学习打好铺垫,同时引入下一环节。

  二、

八年级下册《认识分式》教学设计一等奖3

  列分式(建模)

  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和b,则面积为。

  2.某中学组织师生去朱雀森林公园研学旅行,该公园票每张a元,学生票每张b元,现有老师m人,学生n人,那么他貌需要支付门票费元,平均每人元。

  3.文林书店库存一批图书,其中一种图书的原价是每册a元,现每册降价x元销售,当这种图书的库存全部售出时,其销售额为b元。降价销售开始时,文林书店这种图书的库存量是多少?

  4.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在一定期限内固沙造林2400hm2,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 hm2,结果提前完成原计划的任务。

  如果设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 hm2,那么

  (1)原计划完成造林任务需要多少个月?

  (2)实际完成造林任务用了多少个月?

  第1、2两题较简单,学生立完成;第3、4两题略有难度,采取小组探究方式共同解决问题。

  这里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或合作交流方式,进行数学建模,列出代数式,在此基础上,观察式子的特征,通过给学生“奖卡(奖卡上书写式子)”并给奖卡分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二、

  探索新知(二)分式的概念

  1.在以上的几个问题中,我们列出了如下代数式:

  请同学蜜察这些代数式,它们是不是整式?能给它们分类吗?分类的主要根据是什么?

  2.深化概念

  学生得知自己的“奖卡”上实际是上一环节所列的代数式,对奖项分类实际就是对式子分类,自然会考虑式子的结构特征。

  根据概念,进行判断。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对“奖卡”的分类来进行观察、对比,进行数学抽象,从而得到分式的概念,抓住重要特征:分母中含有字母。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完成本环节的学习任务。

  二、

  探索新知(三)分式有意义、值为零的条件

  1.分数有意义,分数中的分母不能为0.那么类比分数,想一想,如果分式有意义,分式中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

  分式无意义的条件是:分母等于零

  练习1:下列分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有意义?

  2.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且分子为零

  练习2:下列分式中的x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的值为零?

  练习3:当a=1,2,时,分别求

  分式

  3.分式的值求分式的值,同代数式求值一样,就是将数字代入,再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类比分数进行考虑。

  巩固练习。

  这里一定要关注前提条件:分母首先不能为零。

  求分式的值本质上就是代数式求值。

  运用类比的学习方法得出分是有意义、无意义的条件。

  通过练习加强运用能力。

  这里学生往往忽略了分母不能为零的.条件,所以采取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一定要认识到这一问题。

  依然类比学习,类比代数式求值的方法即可。

  三、

  随堂练习

  2、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是__.

  3、当x为任意实数时,下列分式一定有意义的()

  4、把甲、乙两种饮料按质量xy混合在一起,可以调制成一种混合饮料。调制1kg这种混合饮料需多少甲种饮料?

  学生自主完成,允许学生向同伴请教,让其在交流中掌握知识,掌握方法。

  通过练习检验学生掌握情况,理解情况。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主要收获是什么?

  一、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知识点:

  1、一个应用:列式子

  一个概念:分式的概念

  一个计算:分式求值

  三个条件:

  二、方法上,主要是探究概念时,渗透了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类比的思想方法。

  梳理本节课知识要点,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思考、总结

  引导学生思考,学会总结,并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

  通过总结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增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数学思考方式的理解,更加的理解数学的本质。

  五、作业

  P110第2、3、4、5题

  巩固所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5.1认识分式

  一、列分式

  二、分式的概念四、学生板演区域

  特征:

  三、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

  为零的条件

  六、板书设计

八年级下册《认识分式》教学设计一等奖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的内容,共两课时。本设计是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分式的起始课,是学生学习了整式、因式分解基础上进行的的,是下一步学习分式的性质、分式的运算以及分式方程的前提,所以分式的概念及分式在什么条件下有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分式与分数类似,所以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采用了类比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老师的.讲和学生的学相结合。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一类量的数学模型,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点,在课题引入时从实际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学过分数,其实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所以其性质与运算是完全类似的.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其中包括整式与分式等数量关系.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整式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具备了用整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在相关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具备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任务

  本节共分2个课时,这是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了解分式的定义以及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能用分式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一类量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和整式的区别;

  3、会求分式的值,理解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及值为零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通过“观察类比合作交流概括、归纳辩证”的途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理解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思维,获得正确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数学学科的一些核心素养,如数学抽象、数学建模对研究问题时的引领作用,体会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一类量的数学模型。

  教学重点:

  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和整式的区别。

  教学难点:

  1、能用分式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一类量的数学模型。

  2、理解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及值为零的条件。

  四、教学准备

  PPT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一、

  情景

  引入

  复习回顾:

  1.有理数如何分类?分数在什么情况下无意义?

  2.前面我们学习过整式,同学们能写一些吗?

  仔细观察,这些整式具有怎样的特征?

  积极思考、发言评价。

  通过回顾旧知,为后续的类比学习打好铺垫,同时引入下一环节。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