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简案

时间:2022-07-29 19:16:0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简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简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简案

教学设计简案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

  3、情感与态度: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活动一:疏通文意

  (一)读课文

  1、默读。不懂的音、节奏,做上句号。

  2、听范读。读准字音,揣摩人物语气。

  3、齐读。

  4、品读,提疑问,写评注。

  要求:○1读书声音要洪亮。

  ○2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重点词语下画着重号,疑难句子下画线,疑难问题写上评注。

  (二)自读检测: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1、与友期(约定)行 门外戏(玩耍)

  2、太丘舍(放弃)去 相委(丢下、舍弃)而去

  3、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通“否”)?

  待君(对对方的尊称)久不至

  君与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4、下车引(拉)之 入门不顾(回头看)

  5、则是无信(信用) 则是无礼(礼貌)

  6、相(偏指客人一方)委而去 去后乃(才)至

  (三)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友 )过中不至,太丘舍( 友)去,( 太丘 )去后( 友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元方 )答曰:“( 我父 )待君久不至,已去。”

  (四)无标点读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活动二:合作探究

  问题质疑

  要求:以小组形式,质疑、讨论、解疑,做好讨论笔记,以备发言。

  与学生讨论的问题有(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你欣赏元方吗?欣赏他哪些方面呢?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3、有人说,这篇古文的题目没取好,“陈太丘与友期”只是事情的起因,应改为“元方……”,你说说看,改什么好呢? (《元方答客》、《元方争辩》等)

  活动三:角色扮演

  用现代文(大概意思符合即可)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人物有:陈太丘、友、元方(请3个同学扮演)

  活动四:学生小结

  用一句话谈谈这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可从“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等来说)。

  活动五:拓展迁移

  《世说新语》这本笔记体小说里有好多表现小孩聪明机智的故事,请读下面一篇:

  王戎评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思考:

  1、王戎凭什么断定“此必苦李”?

  2、从故事中看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请阅读《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教学设计简案2

  教学目的: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的详略安排。

  2、学习用简洁的的语言概括表述并欣赏文中优美的景色描写,体会“人在图画中”的感觉。

  3、能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留恋之情。

  4、感受民间风俗的无穷乐趣

  课前预习:

  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主要作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欣赏多彩的戏剧舞台(投影):百姓看戏;孩子们看戏

  2、回顾生活我们看戏。(跳蹯神)

  37人组成的队伍,圆场一圈,东西南北中五神五将一一亮相,浓眉、大眼、高鼻、阔嘴、方脸,既威武又凶猛;接着,队形不断变化,先是两将挥动大刀对舞;接着是中神带着一名大将居中,东西南北四神带领各自的大将站于四角,拿着彩球、大刀,原地手舞足蹈,又有十六只马灯跳跃飞奔,不断穿插其间。此时,一旁的乐队,把小锣小鼓,大锣大鼓越敲越急,扣人心弦,伴随而来的是唢呐声声,高昂激越。而五神五将跳跃越烈,穿插越快,对舞越猛,令人目不暇接。一派欢乐景象!

  3、比较导入。

  4、走近作者。

  二、感知内容,寻找话题

  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感知内容,寻找话题。

  组织交流评价,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与文章条理。(投影归纳)

  1、平桥村是我的乐土—盼看戏

  2、看社戏

  (1)看戏前的波折

  (2)月夜航船—前往看戏

  (3)看社戏—船头看戏

  (4)月夜归航—偷吃“罗汉豆”

  3、回忆平桥村生活—看戏、吃豆

  三、探究话题:

  1、平桥村为什么是“我”生活的乐土?

  2、为什么在“我”的感觉里,那夜看到的戏是平生最好的戏,那夜吃到的豆是平生最好的豆?

  3、你在生活中有同样的感受吗?(或者“一次愉快的旅行”或者“难忘的探亲故事”?)

  (方法:自主研读—合作探究—交流感悟——评价)

  四、感悟发现:

  甲

  1、在小村里,一家的客,也就是公共的客。

  2、阿发:直起身来说偷我们的吧,我们大得多。

  3、我说:“很好。”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将大拇指一翘,得意地说,“我也要送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

  乙

  1、“哈,不认识了吗?我还抱过你呢!”一种尖利的怪声使我愕然了,只见她显出鄙夷的神色,“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2、“迅哥儿,你阔了!你现在出门大轿,三房姨太太。吓!什么都瞒不过我。”我闭着嘴,无话可说,只见她愤愤地回转身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选自《故乡》

  五、比较归纳

  平桥村的老老少少——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无私,厚道善良。

  平桥村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

  六、乡情觅风:

  走进生活、交流家乡的民风及自己难忘的美好生活回忆

  七、品味、欣赏、拾珠

  读自己喜爱的话,说自己美好的感受,欣赏最美好的画面。

  八、课后学习:

  你也曾有过一次愉快的旅行或难忘的探亲故事吧,能否写下来让我们也来欣赏一下?

  板书设计:

  双喜:聪明能干

  戏人阿发:憨厚淳朴

  好六一公公:朴实善良

  月夜行船

  豆景船头看戏

  午夜归航

教学设计简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神话故事情节,了解想象的特点。

  2、通过认识神话人物,感受女娲朴实、勤劳的母亲形象及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重点】

  激发、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处处所洋溢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动画导入

  放两段无声动画,要求学生说出其名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并提问:还知道与女娲有关的什么神话故事?从而引出课题:《女娲造人》

  二、初读解疑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内容?

  为什么造人:孤独寂寞

  揉泥造人

  怎样造人

  挥藤造人

  怎样让人生生不息:男女婚配

  2、带着疑问,阅读课文。

  3、分组解答:

  以女娲的身份口气解答刚才的疑问。

  三、细读探究

  认识焦点人物女娲,品读语言,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

  1、小组讨论:

  ⑴ 你喜欢女娲吗?为什么?请用我喜欢(不喜欢)女娲,因为________说话。

  ⑵ 找出人类诞生时的欢呼场面及女娲此时的心理活动,加以品读体会,谈谈你的感受。

  ⑶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教师评价整理:女娲是一个神通广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喜悦之情,她创造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样勤劳智慧。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想象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这是神话的两大亮点。

  四、阅读比较

  走近袁珂──看看作者怎样丰富想象。

  1、分小组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与《风俗通》译文,看看作者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2、小组代表整理解答:

  想象的内容:

  ⑴ 造人动机的产生。

  ⑵ 造人的具体过程。

  ⑶ 女娲的心理情绪。

  ⑷ 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

  ⑸ 作者的评述。

  其中③④两点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3、师点评小结:这些情节都是想象的,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作出科学的解说而大胆创造出来的。它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可贵的创造力和强烈的探求精神。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我们可以对人类的起源问题作出一些科学的解释:由猿猴进化而成。但这种说法现在也渐渐受到冲击,可见茫茫宇宙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发现,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五、放飞想象

  1、口头表达:请你改编女娲造人的原因,经过或方法。

  2、书面表达:请你想象几十万年后未来人的外形生活情况(四人为一小组,一人执笔)。

  3、布置课外作业:

  ⑴ 收集书面材料,办一期黑板报,描绘未来人类。

  ⑵ 追寻人类起源,浏览科普网站。

  六、赠送名言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

教学设计简案4

  学习目标:

  1.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重点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准备:

  小青蛙、小鸟的图片及头饰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谁和谁发生争论的故事?争论什么?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

  2.对话导读,理解

  【出示第一次对话】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段和第三段,你从这次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②青蛙说的话是个什么句子?要读出奇怪地问的语气。谁来读读?

  ③假如你是这只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你会有什么感觉?所以小鸟的话要读出又累又渴的感觉。谁来试试?

  ④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

  【出示第二次对话】

  ①谁找出它们的第二次对话读读?

  ②从这次对话中,你知道青蛙认为天多大?小鸟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子的?

  ③改换句式:“还用飞那么远吗?”意思就是说“不用飞那么远。”

  ④指导朗读:青蛙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诚恳的语气。

  【出示第三次对话】

  ①自由读第三次对话,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小组合作学习,组内讨论和交流上述问题。

  ③汇报交流。(青蛙的笑表现了傲慢、自信与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笑则表现出耐心、讲道理、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④补充读,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分角色朗读课文,先组内读,再全班读。

  3.小实验: 把书卷起来,卷成一个纸筒,往上面看,你能看到多大的一片天?

  小结:青蛙不就是这样吗?它一直生活在井里,视线被井壁挡住,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三.总结拓展,揭示寓意

  1.想象、说话练习:假如这只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将会看到一些什么?那它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小鸟又会说什么呢?

  2.学完课文,你想对小鸟、青蛙、自己或同学说些什么?

  3.揭示寓意

  四.课后游戏:分角色朗读表演

教学设计简案5

  教学目标:

  体会文章由叙事到说理的自然过渡,《黄鹂》教学设计简案。

  分析评价本文的哲理。

  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语言片断,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黄鹂》教学设计简案》。

  教学重点:

  1.分析评价本文的哲理。

  2.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语言片断。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初读——感知哲理

  诵读文章,初步明白作者意图揭示的哲理是什么,体会由抒情到说理的自然过渡。

  第二步:再读——理解哲理形成的基础

  穿插诵读文章几次写到黄鹂的片断。

  学生讨论,发言,点评这几次描写。

  第三步:三读——评价拓展哲理

  教师学生朗读末几段,学生再次体会哲理,并思考——你怎样评价这一哲理,由这一哲理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可顺向,可逆向——但必须在理解作者的前提下,发表有理有据的见解。

  第四步:四读——揣摩精彩语段

  教师选取精彩的文段或者让学生自己选取精彩的文段诵读,揣摩语言。教师不要下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分析评价,教师做适当的总结即可。

教学设计简案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诗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

  3、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学习他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分析诗歌中诗人之“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课前预习(课前印发资料)

  (一)看课文注释,给生字注音(幻灯片)

  譬(pì)如朝露 青青子衿 (jīn) 呦呦(yōu)鹿鸣 何时可掇(duō) 契(qì) 阔谈? (yàn) 绕树三匝(zā) 周公吐哺(bǔ)

  (二)了解曹操,知人论世

  (三)曹操“横槊赋诗”的背景

  (四)解释题目

  板块二:品析诗歌(怎一个忧字了得)

  (一)初读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哪一个字可以作为全诗的诗眼?

  2、文章几次写“忧”?分别是什么?

  (二)品读

  师生合作,品析诗歌。在品析诗歌过程中,把握本诗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3、作者何以写忧呢?

  本诗中的艺术手法最为精彩的当属用典和比喻。可分类归纳诗文中用典句及比喻句,可要求学生用如下的表达方式:例句——释义——效果。

  解读:引用典故不着痕迹,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成就一番伟业的雄心壮志。

  (三)美读

  1、基本二二节拍。

  2、注意节奏与轻重的变化。

  3、注意停顿与延长的变化。

  板块三:课外延伸

  结合学习过的《奇妙的对联》的相关知识以及本文,撰写一幅评价曹操的对联。

教学设计简案7

  一、教学设想

  浅显文言文欧阳修

  故事性强对学生学习有启示

  自读课综合活动课

  二、教学目标

  明了文章意思

  锻练学生写作

  获得学习启示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直入情境

  教师简述《卖油翁》故事

  二、教师点引,学生活动,师生互动

  1、活动一:“我”来讲故事

  ⑴自读课文注解

  ⑵读注解译文章

  ⑶明文意讲故事(设想给人物加上合理的神态、语气、心理活动及场情、情景描写)

  2、活动二:“我”来做编剧

  ⑴教师出示例文

  ⑵学生写课本剧

  例:(清明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⑶学生读课本剧

  3、活动三:“我”来创格言

  ⑴学生讲讲学习本文体会及对自己学习的启示

  ⑵获得、识记一个成语“熟能生巧”

  ⑶结合学习所得及自己的学习情况给自己、同学、朋友写赠一则有关学习的格言。

  示例:灵感源于勤奋,能力得自熟知

  四、小结、作业

【教学设计简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6

咖啡毒杀案11-14

离奇的中毒案11-14

夜火案11-14

简妮的网恋11-14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27

河畔谋杀案11-14

青铜像案11-14

离奇绑架案11-14

离奇绑架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