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25 11:00:4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

  尝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PPT、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新的内容吗?你对混合运算已有了哪些认识?

  2、说一说下面各题应先算什么。

  (1)180-120÷6 (2)15×9÷6(3)168÷(15+6)

  二、自主探究

  1、师:去过商店吗?下面我们一起去一家文具店看看。

  出示:(图片)

  钢笔:12元 三角尺:2元 文具盒:20元

  2、师:能看懂吗?能试着编一道应用题吗?

  生思考,指名回答。

  3、现在老师要买5支钢笔和10把三角尺,一共要付多少元?怎样解答?请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口答,师板书。师:会计算吗?试一试。

  有针对性地指名板演,其余在自己本子上完成。

  集体评议。师:你是怎样想的?这样算行吗?

  4、师:你能再接着提问吗?该怎样算?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师:对于刚才学习的混合运算,你有什么收获?

  5、出示:试一试

  150+120÷6×5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评议。师: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

  6、总结:刚才的这几道题目都没有括号(补充完整课题),想一想,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应怎样计算?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小组交流:这些题分别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独立完成计算,指名4人板演。

  (3)集体订正,反馈、改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找一找错在哪里,再改正。做完后,同桌交流,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

  师:观察,每组算式有联系吗?估计一下它们的答案可能会怎么样?同桌每人选择一组算一算,看看有什么发现?

  做完后,交流:你的估计正确吗?能说说为什么吗?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

  学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集体订正。

  四、总结质疑

  1、师:本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学习什么?

  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6题和补充的混合运算题。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 使学生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能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3. 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 铺垫

  1. 第一轮第一次游戏:用三张牌“算24点”。

  谈话:“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算24点”的游戏怎样?

  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待学生列出:2 × 10 + 4和4 + 2 × 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

  板书: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 第一轮第二次游戏:教师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

  提问:

  (1) 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列出两道算式吗?为什么?

  (2) 4 × 7 - 4的算式中,我们可以先算减法吗?

  (3) 算式中有乘法和减法时,应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呢?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引入方式可有多种,比如教材中联系实际问题,从具体的情境引入便是其中的一种。可这里似乎也有一些值得讨论的地方: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以便从算理上弄清为什么“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道理。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不看到,到了三步以上的混合运算,如果要嵌入具体的情景之中,对学生的思维要求,特别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新课的引入,不应拘泥于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而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寻求一个最能激发学生探索愿望、最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切入口,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怎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又富有一定的现实性和挑战性呢?我想到了“算24点”这个游戏。

  理由有三:

  一是这个游戏学生玩过,有经验、有兴趣,且不会在游戏规则的问题上耗费太多的时间;

  二是游戏的机动性强,三张牌、四张牌都可以玩,而用三张牌玩,刚好对应学生已经掌握的两步混合运算知识,用四张牌则对应了这节课将要学习的新知,这使得学生激活已有的经验成为可能,又使得旧知向新知的过渡变得自然而顺畅;

  三是算式被赋予了恰如其分的“意义”,学生要算得24,在头脑中已经经历了一个“分步列式”的过程,一旦形成综合算式,并不影响头脑中原有的运算顺序,相反,学生正是用头脑中已经确定的运算顺序来阐释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这就使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学生头脑中的解题顺序对应起来,从而体会到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二、 新授

  1. 第二轮第一次游戏。

  引导:我们用四张牌来玩“算24点”游戏,情况会怎样呢?

  教师呈现四张扑克牌:2、2、5、7。

  要求:个人独立思考,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然后将意见带到小组内进行交流。

  小组交流:

  (1) 小组内成员所列的算式都相同吗?

  (2) 这些算式运算的顺序和步骤也相同吗?

  (3) 比较不同的运算顺序,有区别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呈现:

  2×5+2×7 2×5+2×7

  =10+2×7=10+14

  =10+14=24

  =24

  2. 引导比较:两种运算顺序都是正确的,但哪一种运算过程更简单一些呢?

  3. 教师呈现:40 ÷ 4 - 28 ÷ 7,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4. 比较:2 × 5 + 2 × 7和40 ÷ 4 - 28 ÷ 7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 第二轮第二次游戏。

  教师呈现四张扑克牌:3、6、6、9。

  学生先行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第二次合作。

  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有:6 × 6 - 3 - 9,6 + 6 ÷ 3 × 9,6 + 9 ÷ 3 × 6,6 + 6 × 9 ÷ 3,3 + 6 + 6 + 9……

  6. 将上面的算式按运算顺序的不同进行分类,观察分析后比较:

  (1) 哪些算式不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运算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 哪些算式应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运算?这些算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应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呢?

  7. 小结规律,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学生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其实是经历一个归纳推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对得出的结论深信不疑,我们应努力呈现各种情况,让学生在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中加深对事理的理解。这一部分,我安排了两轮游戏,其作用分别对应于教材中的“例题”和“试一试”两部分的知识要点。第一部分侧重于体验学习,学生亲历尝试和交流,体会将算式中的乘法同时运算的优越性。第二部分侧重于分类和归纳,在开放的情境中比较同一级运算与两级运算的区别,进而发现两级运算的共同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部分我着意引导学生进行了多次比较,如简单运算与较复杂运算的比较,同一类运算中不同运算顺序的比较等等,落脚点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增强学生的抗干扰能力。]

  三、 巩固

  1.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80 ÷ 2 + 76 ÷ 4 240 ÷ 6 - 2 × 17

  45 - 20 × 3 ÷ 4 51 - 36 ÷ 3 + 25

  评讲:第一行两道题怎样计算更简便些?第二行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2. 小虎学了今天的知识以后,很高兴,老师要求完成20 × 5 - 20 × 5和20 × 5 ÷ 20 × 5两题的计算,小虎不一会儿就算好了。同学们,我们也来看一看,小虎做得对吗?

  20×5-20×5 20×5÷20×5

  =100-100=100÷100

  =0=1

  [设计意图:小虎做的两题形式上比较相近,但第二题属同一级运算,第一题是两级运算。根据教学的前馈信息,学生常常容易发生混淆,故此处将两题同时呈现出来专门研究,便有了必要性。]

  3. “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讨论:求兵兵家的人均居住面积比乐乐家大多少,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 在数与数之间添上加、减、乘或除号,使计算结果正好等于右边的数。

  2 2 2 2 = 1

  2 2 2 2 = 2

  2 2 2 2 = 3

  2 2 2 2 = 4

  2 2 2 2 = 5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努力体现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不仅立足于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而且在不断变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有用的数学、智慧的数学。]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适当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的依据:学生学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如乘加、乘减但都是乘在前面的)两步试题,这些式题由于乘法在前,所以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向右的。学生已经习惯这种运算,为了分散难点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并根据综合算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重难点:1、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2、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把分步和成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列式解答:

  1、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学生口答列式。老师问:5、3、15分别表示什么?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关系?

  2、出示:买笔记本用去15元,买水彩笔用去20元,一共用去多少元?学生口答列式,指名说数量关系。

  3、出示:买笔记本用去15元,付了2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学生口答列式,指名说数量关系。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数量关系;2、那3、根据数量关系式那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3本笔记本的钱+1个书包的钱=总共用去的钱】

  ⑷根据数量关系式那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

  (3)最后交流结果,并指名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仔细观察第2题找出其中的错误。

  (2)进行订正。

  (3)指名学生说说每题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4)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学生独立计算。

  (3)组织比较: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4题。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教学设计:混合运算

2.《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模板

3.《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4.《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5.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教学设计

6.混合的传

7.有趣的“混合与分离”

8.混合身边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