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06 10:00:0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5篇(精华)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5篇(精华)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

  1、认识17个声子生字,其中会写“英、芬、扑、黑、法、便、念、最”8个字。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结尾句的含义。

  3、学习英子孝敬长辈,关爱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读懂课文内容。

  2、难点:理解结尾句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1、课前观察阳光下景色,感受阳光的美好。

  2、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春天,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一大早,英子就来到绿茵茵的草坪,她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课件:听《七色光》的旋律,看主人公英子来到绿茵茵的草坪。草坪里花儿开,鸟儿飞,阳光非常明媚。)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坐在这灿烂的阳光下,英子有一个美妙的想法,她想做什么呢?能做到吗?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每个句子读通顺,把不会念的或难念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老师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学合作练习朗读,这样你会读得更好。

  2、说一说小英的想法是什么?

  3、快乐识字。(出示课件:带生字的花朵)

  (1)瞧!花儿沐浴着春光就要开了,花儿上的字你都认识吗?

  (2)教师相机点拨:“英”、“坪”、“翔”的韵母是后鼻音,“芬”、“茵”、“欣”、“严”的韵母是前鼻音。“英”和“茵”应进行比较认读,加以区分。

  (3)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能把小花上的生字记下来吗?

  教师相机点拨:“英、芬、扑、便”等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部首的方法识记,其中“扑”字是“提手旁”,不要写成“木字旁”。用比一比的方法,通过与熟字比较字形帮助识记生字。如“黑”和“里”字形相近,“黑”的上面部分里面是两点,不能写成“里”。

  (三)形成应用,巩固生字。

  1、我们新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其中有8个生字包宝宝想住进我们的田字格里,下面我们就来给他们安家吧!

  2、仔细观察8个生字,想想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

  a) 上下结构的字:“英”、“芬”、“最”下面部分占的位置稍大,“黑”、“念”上面部分占的位置稍大。

  b) 左右结构的字:“扑”左右均等,“法”、“便”右边部分占的位置稍大。

  c) “最”字中间的一横应拉长,贯穿左右。

  d) “黑”中间的一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4、学生独立书写。

  5、老师通过投影展示优秀作品。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阳光》,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1、今天,阳光是那么明媚,英子来到了绿茵茵的草坪。她发现不光是她的花儿、草儿,沐浴着阳光都显得特别美,不信你看看!

  2、(课件:大自然在阳光下的景象。)

  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②想想英子还可能看到哪些景色?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③读一读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你能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这美丽的景象的'词吗?(“欣欣向荣”)

  ④你能把这欣欣向荣的景色读出来吗?我们比赛看谁读得美。

  3、你们瞧,在明媚的阳光下,英子乌黑的头发闪闪发亮,阳光是多么可爱啊!

  这时英子心里闪出一个美妙的想法。

  4、(课件:人物画面弹出一个旁白:“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奶奶。”)

  ①指名读这段话。

  教师点拨:读了英子的想法,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到第4自然段中去找答案。

  ②想一想,如果把课文的第4自然段去掉行不行。

  (去掉就不能让读者明白英子送阳光的原因了,只有把这个原因补充说明了,事情的发展才显得完整。)

  5、下面,我们就和英子一道把阳光送到奶奶那里去吧!

  ①指名读5、6自然段

  说说英子是怎样把阳光带给奶奶的?(用裙子把阳光包回家)

  ②为了能把阳光带给奶奶,英子可小心了,她包得多仔细啊!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她包得很小心。(“紧紧”、、“严严实实”)。

  ③这么严实她还不放心,她回家的速度还特别快,你能从哪里看出她回家迫不及待吗?(“一进门”,“一边说着,一边打开”)

  6、谁能体会英子的心情,把描写她包阳光的句子读一遍。

  学生读过后,老师示范读

  7、同学们,你们能告诉英子,阳光跑到哪儿去了吗?

  (让学生指出阳光是不能用裙子包回来的)

  8、请同学们体验英子带阳光回去先高兴后伤心的心情。

  先自由练读,再四人小组练读,指导互相评价,再推荐代表朗读。

  9、英子多么伤心啊!阳光带不回来,奶奶又不能出去,那她就不能像我们这样沐浴着阳光了啊!英子越想越伤心,奶奶知道了赶紧抱住了英子。

  10、请同学们读这两个句子

  (课件:“奶奶把英子抱在怀里,很久没有放开。”

  “奶奶把英子抱在怀里,很久很久没有放开。”)

  ①比较这两个句子,课文中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体会到奶奶之所以“把英子抱在怀里很久很久没有放开,是因为她已经被英子的行为深深地打动。所以她对英子说:“好孩子,不要着急,阳光跑到了你的心里,也跑到了我的心里。”

  ②“阳光跑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英子的关爱、体贴已经像阳光一般温暖着奶奶的心。

  11、全班齐读第7自然段。

  (三)课外延伸。

  1、阳光是看得见却摸不着的,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有什么好办法让阳光长上脚跟着我们走吗?

  2、引导学生借助镜子,玻璃等物体折射阳光,让阳光按着我们指定的方向前进,达成英子的心愿。

  六、板书设计

  6、阳光

  英子 奶奶

  爱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这篇课文由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的结尾引入,以倒叙的方式,记叙了三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小故事,表现了遇难者对生命的渴望以及永不放弃的精神,赞扬了抢险人员为了抢救他人生命,全然不顾自己安危的高贵品质,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生命之歌。

  二、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发生在唐山大地震中的感人故事,体会救生人员一心排险救人的急切心情以及遇险人员奋力自救的不屈精神,从而感受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那种人间真情以及那种不可折服的民族精神。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感悟“还有人活着吗?”这句话在当时对救生人员和遇险人员都意味着什么?

  四、教学准备:

  1、 课外阅读钱钢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

  2、 搜集有关唐山大地震的录象资料。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1976年唐山发生了大地震。对每一个唐山人来说,这都是一场特大灾难。值得庆幸的是,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派出了医疗队和解放军战士赶往灾区,抢救生命财产,妥善安排受伤人员,与灾区人民一起重建家园。

  二、学习生字新词

  1、 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3、 学习生字:泰 瓷 墟 揪 赔

  4、 利用形近字来记忆生字,重点是“泰、瓷、墟”三个字,还要注意同音字的区分。

  5、 解决词语意思:似曾相识 、 天国福音 、 魂飞魄散 、 赔罪、两世为人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交流:课文记叙了唐山大地震中三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小故事,表现了遇难者对生命的渴望以及永不放弃的精神,赞扬了抢险人员为了抢救他人生命,全然不顾自己安危的高贵品质,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生命之歌。

  四、感知课文内容。

  1、 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2、 交流:第一部分(1——4)写作者于1998年夏天在电影院观看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时深受感动的场面,一句“还有人活着吗?”深深触动了作者的心,自然引起下文。第二部分(5——9)作者生动地给我们讲述了1976年大地震时三个遇难者死里逃生、被人救起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自己永不放弃,不断争取,就有生的希望;人间自有真情在。

  五、作业

  1、完成习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课文

  听写词语:废墟 陶瓷 泰山 揪住 赔罪

  二、 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体会情感。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感知文字所负载的情感。

  2、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自己的语气、表情等方面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三、学习课文

  1、紧扣重点,读中有所感悟。

  2、感悟“还有人活着吗?”这句话在当时对救生人员和遇险人员都意味着什么,让学生充分表达个人意见的基础上,由老师进行小结。“还有人活着吗?”对救生人员来说,体现了他们对每一个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要让更多的人活下来;对遇险人员来说,则意味着生还的希望、被救的可能。

  3、谈一谈,课文中的哪些事情感动了你?“我的泪,为人类高贵的精神而抛洒。”这“高贵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一方面指的是面对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灾难,要有一种不气馁、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另一方面指的是救生员高度负责、决不留下一点儿遗憾、视他人生命如自己生命的.崇高思想。

  4、总结写法(文章以救生员的问话“还有人活着吗?”为作文题目,贯穿课文全过程,使文章形散神聚,中心突出。

  四、感悟真情 这篇课文,作者以自己的真情实感,以生动传神的言辞,描绘了在灾难和不幸面前,人们对生的留恋、对生的渴望。唐山人是不幸的,唐山人又是幸运的,因为在这场灾难中,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浓浓深情,感受到了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可亲可敬的解放军战士。真可谓“苍天无情,人有情”。

  五、灾难再现

  1、观看唐山大地震的录象资料,感受地震时的场景,激起学生对战士的敬仰之情和对现实生活的无限热爱。

  2、谈地震灾区孤儿的安置问题,感受党对灾区人民的关怀之情。

  六、作业

  1、完成同步

  2、写一读后感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认识绿线里的5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荣誉,应该把荣誉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教法:

  1、创设情景,读演感悟。

  2、拓展读说,深化体验。

  课前准备:

  课件、头饰。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第二课时:读悟课文,读读、演演、悟悟、说说,明白道理。

  第三课时:联系实际,发展课文,指导行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

  1、(出示带有硬壳的蜗牛图)认识它吗?介绍一下。师补充。

  2、(出示有翅膀的蜗牛图)很久以前,蜗牛有一对大翅膀,好可爱。

  3、看了图片,有什么问题要问?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蜗牛的奖杯》。学习:“奖”理解“奖杯”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解决疑问。

  1、读三遍:一、读准字音

  三、标小节号,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四、找问题答案

  2、学生自学

  3、检查

  (1)学生字、词

  (2)读通课文,理解词义

  (3)解疑,用一句话说说故事内容。

  五、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读:

  自由

  遥遥领先

  得意洋洋

  惟恐

  天长日久

  勉强

  翅膀

  蜻蜓

  蜜蜂

  生怕

  坚硬

  (1)读准字音。

  (2)把第一行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3)找出一组近义词(惟恐――生怕)

  二、情景体验,品读课文。

  1、(出示有翅膀的蜗牛图)

  (1)这是什么时候的蜗牛?

  (2)找出文中描写这只蜗牛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3)如果你也有一双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你的心情怎样?

  (4)读第一小节。

  2、(出示带有硬壳的蜗牛图)

  (1)这又是什么时候的蜗牛?

  (2)和以前的蜗牛比比,有什么不同?

  (3)找出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出示: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中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4)指导读句。

  3、过渡:这奖杯是怎样得来的?课文哪一小节告诉了我们?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有哪些动物参加比赛?(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2)指名读。讨论:哪些词说明蜗牛能得冠军?

  (3)指导朗读。

  (4)齐读第二自然段。

  (5)如果你是那只获胜的蜗牛,愿意接受老师的采访吗?

  ①今天,你获得了冠军,心情如何?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

  ②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4、课文中的蜗牛是怎样想的呢?自己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句子:蜗牛得了飞行比赛冠军,反而不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变得只能在地上慢慢的爬行。

  (师出示填空句,生小组讨论,交流。要求用上文中的词语。)

  (2)齐读这句话,你最想提什么问题?(为什么蜗牛从能在空中飞行变得只能在地上爬行?)

  (3)再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可以在哪些词语句子里得到答案?用笔划下来。

  (4)先同桌交流,再指名读有关句子。

  (5)现在你就是那只得意洋洋的蜗牛,跟你的`朋友一起演演,想想蜗牛当时想些什么?它的神态、动作是怎样的。

  (6)指名一人戴上头饰,背上奖杯演。

  师:你们是评委,看看演得像不像。

  师读,生演。

  提问:①你为什么得意洋洋?

  ②你为什么“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

  ③到了晚上,你又为什么睡在奖杯里?

  (在谈话中比较“惟恐”与“生怕”的不同。)

  ④你还能飞吗?为什么?(奖杯很大很重)

  (7)评价。

  (8)读好这一段。

  5、结果蜗牛怎样了?

  (1)指名读句:天长地久,蜗牛和奖杯粘在了一起,一对翅膀也退化了。

  (2)师接读后一句。

  (3)现在你知道蜗牛为什么不会飞了吧?你想对它说什么?

  三、回顾课文,深化体验。

  1、故事后续:有一天,老蜗牛带着小蜗牛出去散步,正好看到前面在举行飞行比赛。老蜗牛望了望天上正在飞行的蜜蜂、蜻蜓……叹了口气……

  2、思考讨论:老蜗牛会对小蜗牛说什么?小蜗牛又会怎样说?

  小蜗牛:您看,它们飞得多高,我要是有一对翅膀该多好。为什么我们蜗牛就没有翅膀呢?

  老蜗牛:孩子,以前我们蜗牛也有一对有力的翅膀,后来……

  小蜗牛:我懂了……

  3、指名对话。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同桌练习对话。

  板书:

  有力的翅膀

  自由地飞翔

  遥遥领先

  捧

  蜗

  牛

  的

  奖

  杯

  背

  退化了

  爬行

  慢慢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默写词语

  2、填空:

  蜗牛原来长着一对(),能在空中(),曾经在飞行比赛中()。可是,他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它()别人偷走它的奖杯。天长日久,翅膀(),只能背着()变成的(),在地上慢慢地()。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续编故事。

  四、采访班级中比赛获过奖的同学。

  你得过什么奖?获奖后有什么感受?如果你得了第一名你会怎样?

  五、课外延伸: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尴尬、烦躁、微不足道、大庭广众”等词语。

  ⑵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2、能力目标:

  ⑴把握课文的叙述角度,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⑵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⑶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3、德育目标:

  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方法】

  1、复述法:

  本文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在情节的发展变化中完成的。通过认真阅读,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意蕴。

  2、研讨探究法:

  引导学生抓住全文的关键性语句,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课文。质疑研讨,理解父亲形象的深层意蕴,感悟文章的主旨。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讲义资料、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抓关键性语句,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父亲形象,领悟主旨。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背景音乐《愚公移山》)

  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

  1、出示投影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

  1、注音:

  凹凼(dàng)揩(kāi)黏(nián)尴尬(gāngà)硌(gè)烦躁(zào)

  2、释义:

  揩:擦、抹。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烦躁:烦闷急躁。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共场合。

  2、学生通感全文,指名学生简要讲述故事情节。

  教师提示阅读要点:

  ⑴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⑵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⑶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学生依据阅读提示,高效搜求相关的重要信息。教师针对学生的感知,补充,整理: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3、学生速读全文,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分析评价和心得体会。

  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交流中不太准确的理解,一般不予纠正,留待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学生的感知可能有:

  ⑴小说以农民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⑵课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安排材料的详略。“台阶”是全文的焦点,显豁突出。

  ⑶文中着力塑造了父亲这一非常要强又老实厚道的农民形象。

  ⑷课文的关键句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对高台阶新屋的追求,深层地说是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⑸新台阶砌好后放鞭时,父亲喜悦的神情描写是非常个性的,很有特色。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上网查阅新疆建设者的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2、欣赏、学唱歌曲《小白杨》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

  1、出示课件,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2、音乐《小白杨》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3、师:亲爱的同学们,在我国的西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着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一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今天我们就和现代作家袁鹰一起来欣赏戈壁滩上的白杨。(板书:白杨 作者袁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配乐朗读《白杨》(学生带着情感听,将生字新词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画记号)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

  新词: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

  区别“分辩”与“分辨” 。齐读课文中的注释② 戈壁: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

  3、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带着深厚的感情听了课文配乐朗读,并学会了生字新词,能谈谈你的印象吗?

  生1、白杨能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大戈壁上顽强的生长,它的生命力太顽强了!

  生2、无论遇到自动样的'艰难险阻,白杨树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3、老师,我还发现作家袁鹰表面上是在写白杨,其实他是在写人,就像我们以前所学过的课文《落花生》一样……

  生4……

  4、师: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真是太高兴了,从大家的交流中我看到同学的学习是多么的专心啊!

  三、再读课文,深化认知

  1、出示课件:大戈壁

  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2、师:这就是茫茫的大戈壁。谁能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大戈壁的句子来?

  生“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线并不那么清晰,都浑黄一体。”

  3、齐读这段话。师:在读这段话时,你读出了什么味儿?

  生1、这段话形象的写出了大戈壁环境十分恶劣。

  生2、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结合课件重点理解:浑黄一体

  4、出示课件

  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5、师,看着窗外不时闪过一棵高大清秀的白杨,兄妹俩发生了一场小小的争辩。他们是在争论的?

  6、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9自然段。

  重点理解“高大挺秀”和比喻句“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四、重点品读,体会情感

  1、师:孩子们小小的争论引起了爸爸沉思,“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那么,爸爸是怎样评价白杨树的呢?

  2、重点朗读第12节爸爸对白杨的评价。

  出示:“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也不动摇。”

  ①指名朗读;②教师范读;③全班齐读。

  3、师:从爸爸的这段话中,你们又体会到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生1、我看出白杨树的高大挺秀,“它从来就这么直”。

  生2、白杨树它很坚强,不怕任何自然灾害。

  生3、白杨树生长的范围很广,“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4、老师,我想爸爸的这段话表面上似乎是在写白杨,实际上他是在告诫孩子们要做像白杨那样的人。

  4、师:同学说的都不错,特别是刚才的这位同学体会真是太深刻了。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13节: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①指导学生理解这一设问句。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爸爸说的那段话。

  ……

  五、激情阅读,升华情感

  1、指导朗读:

  【男女生轮读】

  片断一:“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片断二:“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的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2、教师激情简介“新疆建设兵团”。……

  3、指导学生感悟

  “许许多多的白杨树”,那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团结,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4、师:爸爸“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你们明白了爸爸要表白的是什么心迹?

  生1:看到白杨树,爸爸更坚定了他扎根边疆的决心。

  生2:爸爸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老一辈的建设者一样,将来为建设祖国的边疆做出自己的贡献。

  生3:孩子的爸爸可以是在呼吁更多的人像白杨树一样,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成为栋梁之才!

  5、师:课文中写道,“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你能说说孩子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你又从中懂得了什么?

  生1:做人,就应该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2:做人,就应该不怕困难,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要“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3:做人,就应该不计名利,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

  6、欣赏品味

  1、出示重点句:

  “突然,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①品味:“爸爸的微笑消失了。”“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丝微笑。”爸爸的嘴上为什么又浮出了一丝微笑?(“现在呢,孩子们又多了些知识。”“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

  ②理解:“高大的白杨树”和“几棵小树”分别比喻什么?

  ③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师: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错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像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这句话反映了老一辈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2、指导情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小练笔。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2、情感朗读、背诵爸爸赞扬白杨的那段话。

  3、音乐《小白杨》。

  附:板书设计

  借物———————————————→喻人

  ↓ ↓

  高大挺秀(大戈壁 卫士) 扎根边疆

  5、白杨 生命力强(哪儿……哪儿) 爸爸 建设边疆

  (袁鹰) 强不屈(不软弱,也不动摇) 无私奉献 ↑ ↑

  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孩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9-06

语文授课教案12-12

语文《咏柳》教案11-09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荷花》教案11-26

【精选】语文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