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06 10:05:23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常用(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常用(9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绿色出行。

  【教学目的】

  通过计算,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结果联系交通现状,体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进一步应用代数及统计等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讲授】

  教师:同学们今天都是怎么来到学校的呀?是坐汽车的多呢还是骑自行车或者步行的多呢?翻开课本105页,我们一起

  来学习一下绿色出行。

  1.组织学生阅读绿色出行相关材料,相互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对材料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

  2.讲授第1题。

  教师:根据题中要求的数据,我们需要用到材料中的哪些已知量?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学生:①xxxx年末汽车数量;②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路程;③xxxx年末私人轿车数量。

  教师:很好,那么请同学们用上述数据求出第1题的结果。

  汽车:49620000×0.16kg=7939200千克=7939.2吨

  7932.2×15000=119088000吨

  私人轿车:43220000×0.16kg=6915200千克=6915.2吨,

  6915.2×15000=103728000吨

  3.讲授第2题。

  教师:刚才我们求出了全国的排放量,下面我们帮小明算一下,他们家的排放量。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检查,教师评讲。

  板书: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

  20÷60×45=15千米

  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

  4.反思。

  教师:根据前面的信息,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①妈妈的单位和爸爸的`单位一样远;

  ②妈妈坐地铁比爸爸开车快;

  ③小明的交通方式最环保。

  5.组织学生设计调查表,调查本班学生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

  6.讲解第106页阅读材料“你知道吗?”。

  组织学生就“绿色出行”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教师讲解统计材料中的同比和环比。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绿色出行

  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距离:

  20÷60×45=15千米

  小明爸爸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

  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利用小数点的位置来进行名数改写。

  2、过程与方法:理解知识间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和名数改写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从而掌握利用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进行名数改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掌握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会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进行名数改写。

  教学难点:

  单名数改写复名数、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的方法。

  突破方法:

  首先作好旧知的铺垫,复习名数改写的基本方法、单位之间的进率、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出现小数的名数改写。

  教学过程:

  1、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改写方法

  (1)先让学生熟记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归纳出何时乘进率,何时除以进率。

  (3)为学生编口诀:大变小乘正好,小聚大用除法。

  2、如何让学生能够又快又好地掌握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改写方法

  (1)首先牢记单位间的进率,并能够灵活运用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的转化。

  (2)审题要仔细,看清楚是向哪级单位转化。

  活动总结:

  组内老师各抒己见,找出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尤其是老教师对此处学生经常出错的问题有哪些,如何来解决的建议和思路都给我们年轻教师有很大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P53例4,课堂活动3题,练习八第3、4、5、6、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能正确计算。

  2、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 的意识。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生活中两步计算问题的思考方法和步骤。

  教具准备:

  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只列式,不计算。

  1、比276多308的`数是多少?

  2、一个加数是355,另一个加数是361,和是多少?

  3、减数是84,被减数是436,差是多少?

  4、555比427多多少?

  二、学习例4

  1、小朋友喜欢看电影吗?今天育才小学组织全校学生看电影。电影院 里有800个座位,男同学有327人,女同学336人,电影院还剩多少座位?

  2、生先独立思考怎样列式计算,再在小组里讨论说一说。

  3、师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

  第一种:⑴先算男同学和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327+336=663(个)

  ⑵再算还剩多少个座位?

  800-663=137(个)

  说一说怎样算出800-663的得数的?

  师在计数器上演示计算的过程。然后再板演竖式计算。

  第二种:⑴先算出男同学坐了以后剩多少个座位?

  800-327=473(个)

  ⑵再算女同学坐了以后还剩多少个座位?

  473-336=137(个)

  4、小结三位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活动:

  第3题。(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的意思是“相等”)

  四、课堂作业:

  1、第3题,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猜想、分析等活动来认识条件 和问题。然后再列式计算。

  2、第4题,学生可按自己的理解直接说出4个250就是1000,所以够吃4 天。也可以列成加法250+250+250+250=1000,还可以列成减法1000- 250-250-250-25-=0。

  3、第6题,先让学生认识图形,明确水表、电表、气表下面写出的 数,就是水、电、气本月底的读数,并填入图下的表中,再分别算 出本月使用数。

  4、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直接填在书上)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概括分数可以化成小数的规律。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并能正确的进行判断。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

  2、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

  二、教学新课

  1、让学生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1/21/3.3/42/55/68/153/22

  5/82/97/101/129/144/253/40

  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

  三、引导观察

  (1)观察两个框内的分数,各有什么特征?(他们是最简份数)

  (2)把这些份数的分母分别分解质因数。

  (3)再次观察这些份数的分母有什么特点。

  (4)师生共同归纳

  (5)议一议

  (6)请每个同学举出两个例子,验证一下刚才概括的这个特征是否正确。

  四、应用这些特征判断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

  五、巩固练习

  六、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小数点搬家”这一童话故事,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灵活运用探索出的规律。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学具:

  数字卡片。

  一、导入课题:

  导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一个最重要的符号是什么?(板书:.)今天,我把这位客人请进了课堂,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小数点可真是个调皮的小家伙,它告诉同学们,今天,小数点要搬家了,这是怎么回事了,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播放童话故事)

  二、童话激趣,发现变化。

  1、动画:

  2、(flash动画)小数点来到森林里玩,看见山羊开了一家快餐店,山羊愁眉苦脸地坐在窗前。小数点看见快餐店门前的价格牌(¥288),上面有它的好朋友数字,就跳了上去(¥288.)过了一会儿,小数点觉得很奇怪“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家了!”于是小数点搬到了8和8的中间(¥28.8)。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了。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价格便宜了。)

  3、(flash动画)小数点笑着地说:“看来我搬家很值得,那我再搬一次吧!”(¥2.88)。不多久,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

  师:山羊的快餐店,原来是一个客人都没有,可是现在生意兴隆。这又是为什么呢?你能再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生说)

  那么从原来的288到28。8再到现在的2.88又是怎样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生说)

  假如小数点再往左搬一次家成为0.288,与原来的288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说)

  这些变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在组内探讨。

  4、小组汇报:

  汇报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老师总结一下。

  5、是不是对所有的数都适用呢,我们能想法验证吗?小组交流

  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根据刚才的故事,你能猜出小数点右移的变化规律吗?你来验证想法严整自己的猜测。

  小结:现在我们又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扩大)

  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重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通过刚才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神奇的小家伙,这个规律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神奇的.小数点”或“小数点的自述”说一说。(通过学生构思数学作文,整理变化规律)

  三、初步应用。

  你想试试吗?(游戏)

  拿出你的数字卡片,摆一个的三位小数(9。879)扩大10倍,100倍 1000倍。1000倍(引导学生在缺的数位上补0)

  摆一个最小的两位小数(0。12)缩小10倍。20倍(学具袋里的0不够用,引导学生几人合作,共同完成)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我做小法官

  (1)0.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原数就缩小了1000倍( )

  (2)3.69扩大2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

  (3)把23。0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5位后,再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变成了230。5

  (4)去掉1。04的小数点,这个数就扩大100倍( )

  2、下面的数与0。285比,扩大或缩小了多少倍。

  3、小花猫要去水果店买水果,可不会做题,过不了河,你能帮助它吗?

  4、小花猫说谢谢,可到了水果店一看,水果店的标价有点奇怪?你都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你能找出最贵的两种水果吗?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

  三、教学准备

  量杯、水、梨、土豆、石块、橡皮泥、A4纸。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知识,你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吗?如果要求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教师:(出示一张A4纸)严格来说,一张A4纸也是一个薄薄的长方体,那么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引导学生思考,悟出一张纸太薄了,可以用多些的纸来测量,再进一步感悟到用整十、整百张来测量更便于计算。

  板书:V1张=V100张÷100。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A4纸的体积,即复习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同时又有所超越,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后面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埋下伏笔。

  (二)探究合作,测量体积

  1.明确任务,思考方案。

  教师:刚才我们是直接测量一张A4纸的体积吗?我们是把1张A4纸的体积转化为100张,然后再求出一张。这里同学们很聪明地利用了转化思想,从而想出了测量方法。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过了,那大屏幕上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你想测量吗?今天我们就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并出示课件)

  教师: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你会测量吗?先互相说说打算怎么测量?(给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测量方案。)

  设计意图在动手实验之前,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能使学生明确实验的任务和养成先制定实验方案,再根据方案实验的科学态度。

  2.合作交流,汇报方案。

  学生1:橡皮泥容易变形,我们可以把橡皮泥压制成规则的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再测量长、宽、高从而计算出橡皮泥的体积。

  学生2:可以把梨放到装水的量杯里,水面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是梨的体积。

  教师指出,这种方法可以称为“排水法”。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学生一定能够想到许多不同的方案,再通过这些方案的'比较,使学生感受到哪些方案是可行的,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热情。

  3.小组合作,操作实践。

  (1)学生分组操作,并把测量数据填写在记录单里。

  (2)请小组代表上台重点介绍排水法测量梨的体积,一个同学汇报,组内同伴演示实验过程。

  (3)教师适时板书:V物体=V上升部分。

  教师:想一想,遇到下面这两种情况,你还能计算出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吗?

  4.再次实验,深化认识。

  实验一:请同学将量杯里的土豆取出,观察量杯中的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二:把一块石头放入装满水的量杯,杯中的水又有什么变化?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完善结论。

  V物体=V下降部分;

  V物体=V溢出部分。

  教师:我们现在懂得了利用转化思想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谁来说一说,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可以利用刚才的方法测出乒乓球和冰块的体积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感悟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时转化思想的应用,并且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不同的转化方法,使学生对利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有一个丰富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做中学”的乐趣。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记数单位千。

  2、会用千数图表示千与千以内的数。

  3、会读千以内的数并登入数位表。

  教学重点:

  1、点图、简图等多种方式表达数。

  2、千以内数的读与写。

  教学准备:

  千数图,数位表、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体育馆里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A看台上的观众们已再为运动员们“加油”看书P10-11

  主题图:

  (1) 你估计一下,A看台上坐了多少人?

  (2) 你是怎么数的?

  (3) 有10个小区,每个小区的座位有什么安排的.?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千”(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千数图

  1、把每个人看作一点,每个小区就变成了一张?(百数图)

  2、有几个百数图?板书:10个百数图就组成了千数图。

  3、千数图是由几张百数图组成的?共有几个点?

  4、小结:一百一百地数,十个百就是一千 100、200、300------1000 指着千数图,一百一百的数数看。

  (二)千数图简图

  1、如果每次画那么多点,你感觉如何?千数图我们可以用简图来表示。

  2、介绍简图:一百用“□”表示、十用“—”表示、一用“.”表示。例:342(□□□————. .)我们书上的页码也都是用数图表来表示的。

  3、试一试(用简图表示)

  235 457

  4、根据简图我们能很明确地知道一个数的组成,有几个□就表示几个百,有几个—就表示有几个十等等。

  (三)数位表

  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位,说一说它们的位置

  板书:百十个

  2、每一位分别表示什么?

  3、今天我们认识了“千”、依次从右向左第四位“千”位,表示几个千。

  出示板书:千百十个

  4、看表读数说一说几,表示什么?

  千百十个

  342

  567

  460

  406

  (四)读写法

  1、 上面各题对应板书 :这就是写数,读做什么呢?板书:三百四十

  2、 下面请你们自己来把上面题的读法写出来,406、460发现了什么?末尾的0不读,而中间的0要读。

  3、 游戏:同桌合作,一人读数、一人写数。

  4、 小结:根据读数位表,我们很容易说出数的组成,它是由多少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 听组成说数:一个百,二个十、二个一,五个十,六个百、二个千。

  6、 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千数图、简图、数位表、读写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面积单位。

  2.能选择正确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一些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格子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初步感知物体的表面。

  (1)师:同学们你们的脸面是指哪一部分?

  学生摸脸,但也有学生比划出脸的一周

  师强调:脸的一周的长度叫什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2)师:黑板的表面是指哪部分?

  (3)师:你们还可以摸出哪些物体的表面?

  2、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

  教师出示以下几个封闭图形,比较它们的大小

  师:为什么你们一看就知道谁大谁小?你们看的是哪一部分?

  指名学生上讲台比划三个图形的大小是指哪部分。

  3、提问:有谁知道什么叫做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不同学生说己不同的理解。

  4、同桌合作寻找教室里哪些物体有面积?

  学生回答:书面、桌面、地板、瓷砖……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知道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

  3.引出面积单位。

  二、探索新知

  1、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老师提问教室及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面积。

  (1)提问:数学课本的封面大约有多大?

  感知数学课本封面有多大。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

  感觉一下它有多大

  学生1:大约三个手掌大小。

  学生2:大约有我玩耍扑克6个那么大。

  ……

  (2)我们的`黑板有多大?

  学生1:黑板的面积大约有两个教室门那么大。

  学生2:黑板的面积大约有4平方米

  学生3:黑板的面积大约有10个课桌那么大

  ……

  师:同学们,你们的回答各种各样,知道用身边的物体大小来比较所要求的物体的面积,如果老师不了解你身边的物体,我就无法相象所要求的物体的面积大小?谁有好办法?

  学生回答:统一面积单位。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

  (1)量:让学生用刻度尺量一量它的边长。

  教师指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同时介绍1平方厘米的读法和写法。

  (2)看:看一看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大小。

  (3)摸;让学生摸一摸1平方厘米的面积有多大。

  (4)想:要求学生把眼睛闭起来,在脑海里回想1平方厘米的形状,大小。

  (5)应用: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拇指指甲盖,中方格)

  (6)估:估一估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7)猜: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3.比较面积单位的大小:把三个大小不同的面积单位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生活中哪里会用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44页中的第1、2、3题

  四、课时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例3及练习三第4、5题

  教学目标:

  理解 平均分的第二个意义:每几个一份地分,求总数里有这样的几份。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第二个意义。

  教学难点:

  会说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今天我们来帮一帮这班小朋友租船玩吧!

  有24人要租船,每条船限乘4人。他们要租几条船?

  有24人租船,每条船限乘4人。要租几条船?

  把结果说一段话 24人租船,每条船限乘4人,要租6条船。

  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因为每份都是4个

  引导学生说:24人,4个4个的分,可以分成6组。

  二、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抛出问题,引起思考: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他们有事要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1、出示书本第15页做一做

  (1) 说图意。

  (2) 动手分。

  (3) 说一段完整的话:12根筷子,每2根一双,一共有6双。

  (4) 说说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2、 练习三第4题

  (1) 说图意。

  (2)动手圈。

  (3)说一段完整的话:12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只红萝卜,可以分给3只兔子。

  (4) 说说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3、 练习三第5题。

  (1)有18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分给( )个。

  说说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2)如果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个。

  说说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三、 开放题

  1、用15个长方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2、每个长方块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四、总结

  今天,我们继续学了平均分,知道一个总数,每几个一份地分,可以分几份也是平均分。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6-13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2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2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9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14

小学数学教案02-24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1-09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12-15

小学数学教案(精品)07-04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