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02 09:50:5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精品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精品8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这是一个爱的节日,浪漫的话语、火红的玫瑰,灿烂的笑靥,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爱的气息,今天是情人节。

  这是一篇爱的颂歌,在情人节的今天,我和我的学生一同分享了这篇《我们爱你啊,中国》。

  爱什么?

  师 : 在这首诗歌里,作者饱含激情地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爱祖国什么呢?仔细读读课文,琢磨琢磨每个小节,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意在理清脉络,整体把握课文。)

  生1:我们爱祖国的幅员辽阔。

  生2:我们爱祖国的锦绣山河。

  生3:我们爱祖国的物产丰富。

  生4:我们爱祖国的异域风情。

  生5:我们爱祖国的悠久历史。

  生6:我们爱祖国的伟大成就。

  【随感:“爱祖国”不是一个标语,更不是一个口号,而应是一种实实在在、挥之不去、深深刻在骨子里的感情。今天,尤其是在充满了独生子女难教,下一代能否担当民族大任的怨声忧患的今天,我们应该告诉学生我们该爱什么!】

  为什么爱?

  “我去过桂林,我来介绍漓江……”

  “我也去过,我来介绍象鼻山,它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

  “我可是去过蒙古大草原的,我还带来照片了,我可以介绍……”

  “宋老师还去过布达拉宫的呢,听宋老师说!”有个“不服气”插嘴道。

  “那你们肯定没喝过茅台酒,我就尝过,我来给大家说说这酒的滋味……”

  “诗中没有提到故宫、长城,我查找了资料,我来说……”

  “知道诗中为什么写‘青松’‘梅花’吗?那是象征着我们勤劳奋斗、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这是我爱祖国的原因。”他回答得高亢有力,尤其突出了“民族精神”,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

  教室里炸开了锅,一节课的时间是不够的,我只好请了几个同学集体汇报,其余的在小组内交流,下课铃声早已响过,可我们似乎都忘记了下课。孩子们的争先恐后让我很感动,后来他们围在我的身边,颇有感触地喊道:“我们的祖国真是太可爱了!”

  【随感:有人说爱不需要理由,但是我想爱我们的祖国却有一千一万个理由,不是吗?正因为这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的理由,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由衷地感到祖国的伟大,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怎么爱?

  “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爱自己的祖国?”我悠悠地看着孩子们。

  教室里鸦雀无声。

  “维护祖国的尊严。”一个稚嫩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怎么维护呢?爱不是仅仅靠嘴巴说的……”我轻轻地说。

  “升国旗时要严肃认真,唱国歌声音要响亮。我以前唱国歌声音很小,我一定改正。”

  “要爱护钱币,你看虽然硬币很小,面值也不大,可它上面还印有我们的国徽呢!”

  “爱护环境,如植树造林、爱护公物、不随便丢垃圾……”

  “遵守交通规则,遵纪守法……”

  “节约水、节约粮食。”

  ……课堂上树起了一片“小森林”!

  “好吧!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把这么美的诗歌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学唱这首歌,明天汇报,好不好!”

  “好——”笑声、欢呼声交织成一片。

  【随感:你有爱的能力吗?你懂得怎样去爱你的国家,爱你的亲人,爱你身边所有美好的一切?原来爱就这么简单,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爱也这么不简单,孩子们,十年磨一剑,让我们勤奋学习,长大才能报效祖国。爱,是需要能力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关尹子教列子射箭的故事。告诉人们要学好一种本领,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真正弄懂并遵循其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讲课文里的故事。独立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感悟文中讲的道理;学习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掌握规律,明白要领。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构想

  这篇文章也是文言文,仍然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1、谁来说一说,怎样学习才能学到真知识、真本领?(学生交谈。)

  2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古文——《关尹子教射》,就能帮助同学们回答这个问题。那么,这篇古文到底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二、试读课文,理解句子意思,把课文读通顺

  1、这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同学们在过去学过几篇文言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自己读懂课文的意思。弄不懂的词句先和同学研究,实在弄不明白再问老师。学生自读自悟。同桌小组研讨,教师巡视指导。

  2、基本弄懂句子意思以后,练习把语句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

  (1)提出经过研究、讨论还弄不懂的词句,全班讨论,教师点拨。

  (2)指名朗读课文,评读,研究读好每一句话。

  三、参照译文,练习讲课文故事

  1、自己把句子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

  2、译文,看自己讲的对不对,有与译文不同的地方,想一想译文那样说好在哪里。实在弄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老师帮助解决。

  3、指名讲故事。教师结合重点词句和难句,指点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意思的方法。(意译古文的方法,不一定要一字一句地直译。)

  四、交谈从课文中悟出的道理

  1、小组交谈。

  2、全班交谈,教师引导、点拨(从列子学习的角度感悟或从关尹子对列子严格要求的角度感悟),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五、练习熟读、背诵

  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并把这个故事翻译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26 关尹子教射

  告诉人们要学好一种本领,既要知其然,

  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真正弄懂并遵循其中的道理。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交流阅读名著的收获,小学语文5年下《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2.积累有关四大名著的歇后语。

  3.了解《西游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讨论

  1.在本组学习过程中,你喜欢那一个人物,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分小组就共同感兴趣的人物交流分析:这个人物的外貌、性格、语言等等

  3.喜欢他是为什么?除了课文中的这些情节,你在课外阅读时,还有哪些有关于他的描写?

  4.全班交流

  5.性格比较:廉颇与蔺相如

  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有什么特点?除了书上的这个故事,你平时阅读中还发现他们俩有什么特点?

  6.作者是怎样围绕这样的性格特点来写的呢?用了哪些事例、人物的语言又是怎样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小结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人,他的经历不同,对书中任人物的理解也就不一样,关键在于要读出自己的理解,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5年下《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渎课文歇后语。

  2.与同桌互读,争取背诵。

  3.谈谈自己对歇后语的理解。

  4.情景造句练习。

  5.列举自己知道的有关四大名著的歇后语。

  三、课外书屋

  1.介绍《西游记》

  2.交流自己对《西游记》的认识。

  3.教师介绍《西游记》在世界上,特别是在东亚、东南亚的影响。

  4.谈谈自己在看《西游记》过程中的趣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内容,由《忆江南》体会江南春景之美和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热爱之情;由《清平乐》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安适悠闲以及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查找有关资料,阅读有关词作,激发学生学习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江南春天与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两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

  1.投影。

  2.范读磁带、配乐磁带。

  3.搜集有关两首词及作者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诗词对照,导入课题。

  1.出示诗歌,学生自由读议。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江南春景)

  2.江南春景之美,是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唱歌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词,题目是《忆江南》。(板书课题)

  出示文本,读一读,比较诗词有什么不同。

  3.简介词及词牌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子”。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这首词,词牌名原是“谢秋娘”,自从白居易用“忆江南”为题填了三首词之后,词牌名就由“谢秋娘”变成“忆江南”了。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通过课前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本文的知识?(学生参照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老师适当补充。)

  1.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大多反映中唐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其中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

  2.朗读情况:注意“谙”读作ān;最后一句读出反问的语气。

  3.诗意理解。(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说。)

  4.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简要板书,留待课中解决。)

  三、朗读感悟,理解词意。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带着以上问题,分组读课文,小组内进行讨论。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探究。

  (1)江南好

  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江南春景的诗词想象:一个“好”字,包含了哪些江南的春景?(莺歌燕舞、绿柳红花……)可以换成什么字?(“美”“妙”……)好不好?为什么?从这个“好”字,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赞美、向往)

  这正是作者忆江南的原因。

  (2)风景旧曾谙

  谙:熟悉。这儿风景之好并不是传闻,而是作者亲身体验、亲身感受的。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青年时期,他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即六十七岁时,写下了包括本首词在内的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作者写江南好,重点写了什么?(江花、江水)运用了什么方法?(比较:红胜火;比喻:绿如蓝)

  这种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也可以见到,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能不忆江南?

  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再读体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和怀念,把读者也带入了无限遐想之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江南真美呀,那儿的风景我曾经非常熟悉:太阳升起,江边的野花比火还红艳,春天来了,江水碧绿见底,如同蓝草一般。这能不让我回忆起江南吗?

  4.指导背诵。

  (1)再读体会。

  (2)根据诗意想象画面。

  四、阅读拓展,深入赏析。

  白居易的《忆江南》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为后人吟咏赞颂,那么这寥寥数语为何能成为千古佳句流芳百世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三首《忆江南》。

  投影出示: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3.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学生反复读,老师作简要介绍。

  五、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并把想象的画面画下来。

  板书设计: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江水绿如蓝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每首词仿佛就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继续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板书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1)学生说,引出“村居”。

  (2)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简介作品及作者。

  (3)老师补充: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廷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还有一个题目就是“村居”,即乡村农家居住的地方。

  2.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注意“媚、媪、剥”三个字的读音。

  5.自由练读课文,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出示字词卡,指名认读。

  疾茅檐鸡笼剥莲蓬

  (3)写字指导:“茅”字不要掉了最后一笔“撇”;“蓬”字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三、细读,理解词意。

  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讨论上片。

  (1)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茅屋的屋檐。

  “茅檐”“溪上”“青青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江南农村的特有景色: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2)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醉:作者被这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所陶醉。

  吴音:吴地的方言即南方乡音。

  相媚好:听到用吴地方言对话的声音,倍感亲切悦耳。(谁在说话?翁媪:分别指老年男子、老年妇女。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这里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正当我陶醉于这幽美的自然环境中时,突然听到有人用南方乡音交谈的声音,多么柔和而亲切啊。循声看去,原来是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聊天,他们这么温馨惬意,亲密无间,到底是谁家的老人呢?

  猜想:老人生活怎样?他们与下片的几个人物有什么关系呢?

  3.讨论下片。

  (1)读下片。

  (2)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躺着剥莲蓬。)

  你最喜欢哪个孩子,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大儿子和二儿子在为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小儿子年龄最小,这里特别写到的是他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样子,生动传神,一个“卧”字,表现出了小儿“无赖”的神态。)

  4.再读这首词,说说你感觉这户农村人家生活得怎样?(是啊,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难怪辛弃疾充满了热爱与向往,也写得这样意境优美、情趣盎然。)

  四、品读,领会诗情。

  1.配乐再读词,你感觉到词中哪几处写得最有情趣?

  2.指名学生说,并讲讲为什么。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3.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1)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喜欢、而且非常热爱、向往、羡慕。让我们走入作者的内心同作者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诵这首词。

  五、赏读,拓展延伸。

  清平乐(辛弃疾)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

  柳边飞鞚(kòng),露湿征衣重。宿鹭惊窥沙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淡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溪上青青草

  翁媪吴音相媚好

  锄豆编笼卧剥莲蓬醉

  安适、悠闲

  热爱、向往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 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

  1、 识字写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邮票一枚,火花一张。

  学具准备:一张纸,一根针(可人人准备,也可以组为单位准备)。

  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邮票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出示火花,谈话:请大家看这张图片,它是由十张美丽的图画组成的。现在我想把它们都分开,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用刀裁、剪刀剪、铅笔尖在图片连接处戳孔后再撕开……)

  过渡: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你们知道吗?邮票就是采用其中一种办法来分开的。(出示邮票)

  说起邮票这边上的齿孔,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邮票齿孔的故事》,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轻声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识字,把记不住的字标出来。

  3、合作识字。

   “我说你找”。一人说生字,其他人迅速在生字条中指出。

   “我指你认”。一人指生字,其他人抢读字音,读准确为止。

   讨论:不好记的生字怎样记?

  4、全班交流。

   小黑板出示生词,指名教读,齐读。

   开火车读生字,纠正字音。

   还有哪些字记不住?请大家帮助你。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 默读课文,思考: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2、 合作学习。

  组内伙伴轮读课文,纠正易读错字音。

  讨论: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尝试读读你认为重要的句、段。

  在组内提出自己的疑问,互相帮助解决。无法解决的疑问留待全班讨论解决。

  3、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

   动手操作,促进理解。老师提供印有“邮票”的纸,部分同学用手撕纸中的“邮票”,部分学生模仿酒馆中那位先生的做法。交流感受。

   根据回答指导朗读重要语句。如:用礼貌的语气读两人对话;找出表现两人善于动脑筋的句子,读时突出他们的用心思考;“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4、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决疑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读课题。

  回忆: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启发创造

  1、思考:带齿孔的邮票用起来的确非常方便,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用着这样的邮票。这样的方便是谁给我们带来的?独立思考后,与身边的伙伴讨论一下。

  交流:从西服领带上取下别针在邮票连接处刺上小孔的人,反映灵敏,聪明手巧;阿切尔善于观察,用心思考,研制出邮票打孔机。两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2、过渡:阿切尔通过观察别人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经过研究,发明了邮票打孔机,让我们能轻松地撕开邮票。可是,邮票撕下来后,身边没有胶水,邮票没法贴到信封上。你能解决这个难题吗?

  (现已解决:邮票背面贴上特制胶水,用时只要用水将邮票背面打湿,就可以把邮票贴在信封上。)

  3、在生活中,你们还发现有什么不方便?(自由发言)

  小结:这些不方便如何解决呢?希望大家都能做有心人,动脑筋,想办法,并动手做一做,在“展示台”上表现一番。可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出示生词,认读。

  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认读,扩词。

  指导生字书写。

   观察字型、结构,书空记忆。

   提出需老师指导的生字,老师范写。

   仿写。

   交流评议,改进书写。

  四、积累运用,指导实践(根据教学情况,部分内容放到课后。)

  1、 数量词积累。

  找出文中的数量词,读一读。

  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填填”,集体订正。

  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2、 邮票常识积累。

   读“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部分关于邮票的常识。

   你还收集了哪些关于邮票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

   展示你的集邮册。

  3、 口语表达实践活动。

  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如《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等。

  推荐阅读:“发明家小时侯的故事”丛书。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琥珀的形成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

  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 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 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 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习课文

  1. 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 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 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 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附:板书

  琥珀

  一万年前(化石、琥珀)

  夏天,热辣辣(大地的松脂)

  蜘蛛捕苍蝇

  陆地下沉,海水上涨、淹没

  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了苍蝇和蜘蛛——科学价值

  教学反思:

  《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课的任务和讲读课的任务是不相同的。一般地说,讲读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知本课语文基本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显然,这两类课文的任务是有差异的。因此,其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学生认识全班同学的姓,学习识字,增加识字量,了解有关百家姓的一些知识。

  2.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拓展学生知识面。初步学习搜集和运用信息,和别人交流信息。

  活动重点:让学生认识自己班上同学的姓,了解有关百家姓的一些知识,了解综合性学习的一些学习方法与过程。

  活动难点:学生解决问题是本课难点。

  教学总课时:五课时。

  活动准备:

  教学总过程:

  一、准备阶段(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激发学生对自己姓什么这个问题感兴趣。

  2.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姓,确定探究内容。

  3.根据探究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组内分工。

  4.指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数学老师姓XX,美术老师姓XX,我姓XX。

  你们也有各自不同的或相同的姓,请大家介绍自己姓什么吧!教师随机板书学生介绍的姓,让学生自己教读黑板上的姓,让全班同学认识这些姓。对你们自己的姓想知道些什么,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设计理念:用学生自己的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去思考,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身边事物的兴趣。)

  (二)确定探究话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归纳出几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1.自己跟谁姓?

  2.自己姓的来历?

  3.有关姓的趣事。

  (三)寻求探究方法

  既然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哪你们该怎么办呢?(众说纷纭)

  老师归纳出可行的办法提出建议:

  1.请相同姓的同学分为一组,进行商量,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2.回去问家长,不懂就问长智慧!

  3.上网查资料,勤动手,万事解决不用!

  以上方法进行综合使用效果最好。

  (设计理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三)尝试解决问题

  1.每个同学都用上面三种方法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姓进行分组,同姓的分在一起确定组长。

  3.指导组长根据同学的特长分工。

  (出示要求:组长负责召集全体组员,安排具体工作;每组有资料收集员、资料整理员、成果汇报负责人等;做到每个组员有事做。)

  (四)布置探究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任务搜集相关资料。

  二、搜集整理阶段(两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根据内容来分类搜集整理资料;

  2.指导学生整理资料时逐步找出问题的答案;

  3.根据学生资料内容,帮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展示成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经过辛勤的劳动,我们有了丰收的成果。

  (二)学习方法

  1.出示资料筛选标准(是否与提出的问题有关。)

  2.教师以“王”这个姓为例教会学生如何筛选资料。

  (1)“王”姓的来历?

  (2)有关王姓的趣事。

  要求:选择的资料必须与问题有直接关系,资料的排列要归类,要有序。

  (三)筛选资料(小组讨论,共同决定。)

  (四)形成观点

  以“王”姓为例指导学生找出前面提出探究问题的答案。

  (五)作业布置

  利用课余时间修改并完善本组的探究出的答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设计理念】

  1.体现作文的开放性、作文教学的时空开放,时间确定在课堂40分钟,空间按作文的目标、内容而定,学校、大自然都是学习的空间。

  2.体现作文教学的情感性。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中入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语言表达中吐情。

  3.体现作文教学的综合性。实施三维目标整合,教学方式整合,学习资源整合。

  【教学目标 】

  1.激发学生写话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展开想象、通顺表达。

  3.引导学生写观察后想说的话,并在说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展开想象;用完整、通顺的话把自己喜欢的春天的景物写一写。

  【教学过程 】

  指 导 课

  一、作前指导,储备表象

  教师领学生实地春游,相机点拨,唤起学生情绪,激发观察兴趣,丰富事物表象。

  二、作中指导,学习表达

  1.巧设情景,引导交流。教师利用春游间隙,请学生席地而坐,互相交流春天的新发现。

  2.渗透方法,指导表达。

  ①学生自说。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喜欢的春天的景物。

  ②指名口述。师生评论,教师相机点拨:“用完整、通顺的话,抓住事物特点,描述春天的景物。”

  ③同伴互说。抓住事物特点,用完整、通顺的话描述自己喜欢的一种景物。教师巡视点拨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

  ④指名口述,师生评议,教师点拨“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展开想象”。

  ⑤创设语言情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教师在学生口语表达中,找准切入点,如通过对柳枝、桃花或小草的描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具体做法:学生半眯着眼,听老师描述春天里的一种景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⑥指名口述“想象”,鼓励学生个性表达。

  3.小结过渡,揭示写话要求,要求学生用一段连贯通顺的.话(基础好的小朋友,也可以用小童话诗)描述自己喜欢的春天的景物。

  讲 评 课

  一、谈话深入

  孩子们,昨天我们走进了大自然,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欣赏到了春天的美丽的景象,写下了对春天的赞美,你们愿意把自己的精彩片段让我们共同欣赏吧?

  二、互赏选文

  1.小组内同学互相欣赏对春天景物的描述。

  2.小组同学互相比较,推选优秀片断。同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有典型缺点的语段,为导评导改作准备。

  3.指名朗读优秀片断,相机引导学生认识评价标准: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善于想象,语言优美。

  4.大屏展示有典型缺点的语段。引导学生评点,教师利用学生善抓缺点、忽视优点的心理,相机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与做人”的道理,即看别人的作文既要看到缺点,也要看到优点,正如看待同学一样,既要看到缺点,也要发现优点,鼓励他发扬优点,帮助他改正缺点。

  5.鼓励学生发现“优点”。

  6.帮助改正“缺点”:要抓住特点,展开想象。

  7.对比评析,共同提高。

  8.借助板书,小结过渡:如果我们把“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善于想象,语言优美”每个要求看作一颗星,看你能得几颗星。

  9.对照评价标准,自评自改所写的话。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0.自改汇报。大屏展示学生修改后的语段,进一步确定写话要求,提高写话水平。

  三、作后指导,延伸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让大家分享写话成果,从而巩固写话兴趣。

  教师简介

  卿苗,四川省南充市五星小学一级教师,从教十年来,在语文教学、教改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xx年获得全国中小学教学教改研究中心的最佳园丁奖。在南充市、区中小学教师教学竞赛中多次荣获一等奖。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随笔在多家报刊上发表。

  开放课堂丰富想象自由表达──《春天来了》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11

小学语文将心比心教案07-21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07-11

小学语文教案11-06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02-21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1-10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太阳的教案11-16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14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