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08-07 07:31:5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大班教案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大班教案6篇

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进行操作学习。即在会团、搓、压泥的基础上,学习压坑、捏边的技能,能表现餐具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2. 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不同大小分泥,培养幼儿根据实物独立塑造的能力。

  3. 发展幼儿手指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二、教学准备:

  (1) 课前观察家里的餐具,如:碗、盘子、勺子、筷子。

  (2) 泥、泥工板若干,玩具娃娃、桌、椅摆成将要就餐的场面。

  三、教学过程:

  1. 出示娃娃即将就餐的场面,导入活动。

  2. 引导幼儿观察或回忆实物餐具,教师讲解示范制作餐具的方法。学习用团圆、压坑、捏边、压扁、搓的技能,捏制小餐具。

  碗:从上向下看,是一个圆圆的凹坑。要先将泥团圆,用大拇指压个坑,其余四个指头放在外面,边捏边转动泥,只要把边捏的一样薄就行了。

  盘子:从旁边看,圆圆的扁扁的,中间低,边稍高。先把泥团圆压扁,用大拇指和食指把边捏的.稍竖起来即可。

  勺子:从上向下看,一头是长柄,一头是椭圆,是凹的。先将泥搓成胡萝卜形,在粗头一端用大拇指摁进去即成。

  筷子:两根长短、粗细相同的棍。将泥分成一样大的两块,搓成一样长、一样粗细的两个长棍。

  3. 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重点让幼儿用团圆、压坑、捏边、压扁、搓等技能捏制小餐具。

  5. 将做好的餐具送到娃娃餐馆,放到小伙伴面前,请小伙伴吃饭。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毛笔画是特有的绘画种类,人、外国人都很喜欢。

  2.感受毛笔的柔软性,尝试用毛笔画出熊猫的明显特征。

  3.知道熊猫是的国宝。

  活动过程:

  一、欣赏画。

  1.请幼儿欣赏活动室布置的画。

  2.这些画与我们用铅笔、水彩笔画的画一样吗?我们叫它什么画?是用什么笔画的?

  3.这些画与我们看到过的许多画不一样,我们叫它画,是用毛笔(出示毛笔)画出来的`,人和外国人都很喜欢。

  4.请幼儿用手摸一摸毛笔,说说有什么感觉。

  5.今天我们就来用毛笔给熊猫画像。

  二、观察熊猫外形特征。

  1.出示熊猫玩具,知道熊猫是的国宝。

  2.观察熊猫外形特征:头、眼、眼圈、耳、身体、腿、尾。

  三、教师示范。

  1.教师用毛笔蘸足淡墨,用中锋画头、身体等轮廓,再用笔尖蘸足浓墨,画眼圈、耳等部位。

  2.熊猫喜欢吃什么?引导幼儿添画竹子。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用浓、淡墨色作画。

  2)鼓励有能力的幼儿画出熊猫动态。

  3)展示幼儿作品。

大班教案 篇3

  一、 活动目标

  1、 根据图书的题目和画面进行思考,大胆想象图书的内容。

  2、 通过扩句的方式学习复杂句型,初步理解骑、绕、越、趟、冲等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以及看图说话的能力。

  二、 活动准备

  黑板、大书一本、小书幼儿人手一本。

  三、 活动过程

  1、封面阅读

  (1)、出示大书,教师指读题目并针对书名提问。

  (2)、引导幼儿观察书的封面,请幼儿猜一猜图书的.内容。

  2、大书图画阅读

  (1)、遮盖书中文字部分,留下插图,和幼儿一起观察图画。

  (2)、引导幼儿逐页猜图,围绕书中主人公来到的地点和进行的动作提问,以促进幼儿对图书内容的理解。

  (3)、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五页和第六页的画面内容。

  (4)、帮助幼儿回忆自行车到过的地方。

  3、大书文字阅读

  (1)、幼儿根据首页画面内容念文字,教师示范指读,幼儿倾听。

  (2)、幼儿跟读,并尝试根据画面内容扩句,重点指导骑、绕、越、趟、冲等词汇的阅读和理解。

  4、幼儿指读小书,掌握句型,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我们拥有好的心情,会让我们多一点笑容而改变形象,而我们的笑容就像快乐的信使,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一个笑容就像穿过乌云的太阳,一个笑容能帮助他们了解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世界是有欢乐的。于是,我设计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我们拥有快乐的心情》,旨在让幼儿从小学会保持较好的情绪,激发幼儿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体验理解、原谅、帮助等积极行为给自己及他人带来的愉悦感受,引导幼儿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了解自己的心情,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2、引导幼儿积极地寻找各种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激发幼儿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不同情绪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懂得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并积极地寻找各种调节情绪的方法。

  活动准备

  1.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请几个情绪好的和不太好的孩子说说自己的心情。

  2.准备小镜子、水彩画笔、纸、音乐带、“晴”和“阴”的图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寻找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

  活动过程

  一、看脸蛋,说心情

  老师微笑着面对孩子:“孩子们,你们知道老师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对呀,我的心情真的很好。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早晨活动时,很多小朋友学会了编织和绣花,我很高兴。一个人的心情怎样,往往能从他的脸上看出来。

  师:现在就请小朋友看看你身边的好朋友,他们的心情怎样?谁来说说?

  (老师愉快的情绪感染了孩子们,把他们带入了一个轻松的氛围。)

  二、照镜子,画心情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能看出谁的心情好,谁的心情不好。那你自己的心情怎样,你能看到吗?现在就请小朋友们看着镜子里的你,用笔画出你的心情。

  小组活动:幼儿到旁边的桌上去照镜子,画心情。

  (照镜子,看自己的表情,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有些孩子在画脸蛋时,挤眉弄眼的神态非常有趣。)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名称:大班安全《保护我们的大眼睛》

  活动目标:

  认知:了解眼睛的作用,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能力:创编眼保健操,掌握更多的保护眼睛的知识。

  活动重点:知道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活动难点:创编眼保健操。

  活动准备:

  PPT课件《保护我们的大眼睛》、百宝箱

  活动过程:

  一、 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老师需要请三位小朋友上来,我要把他们的眼睛蒙起来,其他的小朋友不可以告诉他问题的.答案。

  老师这有一个百宝箱,现在要请他们三位来摸一摸,摸到了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呢?

  :我们闭着眼睛可以猜出物体的形状,也可以猜出是什么东西,可是为什么猜不出这个东西的颜色呢?因为只有眼睛才能看见周围美丽的东西和美丽的色彩。

  二、基本部分,听故事,体会眼睛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来听一个和眼睛有关的故事。

  讨论:

  1.大眼猫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猫?它学会了什么本领呢?

  2.大眼猫的眼睛为什么会疼呢?它后来是怎么去做的?

  3.如果你是大眼猫,你会怎么样做呢?

  4.如果我们没有好的眼睛会怎么样呢?

  :读书写字要坐直;眼睛要和书本保持一定的距离;眼睛有病要看医生;不用眼睛看强光;不在光纤暗的地方看东西。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意图:

  本活动是从蒙氏工作中红棒的延伸——红棒十字架引出的。蒙台梭利教具目标单一的特点,使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是严谨有序的。利用这一契机来开展科学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

  活动目标:

  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

  2、经验准备:

  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

  活动重难点:

  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

  活动过程:

  1、回忆并巩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

  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

  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

  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

  2、介绍本次实验。

  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

  幼儿:那肯定不平衡。

  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

  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

  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

  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

  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

  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

  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

  3、介绍实验规则和记录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棒达到平衡呢?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

  教师:你是说积木的边要和红蓝棒的边对齐吗?

  幼儿:对,要不就不准了。

  幼儿: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要不就不稳了。

  幼儿:要把“2”和“3”的那个线和红蓝棒“1”那儿对齐。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些规则大家都同意吗?积木两端要与红蓝棒的两边对齐,支点(红蓝棒“1”)放在蓝色段内,它右侧的边缘与红蓝棒“3”的“2”和“3”的'分界线对齐,而且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还要记下真实结果。

  幼儿:同意。

  4、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边记录结果。

  第一组:幼儿①把三角积木对着2、3之间的线放好,幼儿②歪着头看了看:“行了。”幼儿①拿一块放在长边,幼儿②拿一块放在短边,幼儿①又拿一块放在短边,红蓝棒的短边翘起来了,两边基本平衡了,幼儿②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结果。接着幼儿①就在长边放两块积木,幼儿②往右边放两块积木,还是长边低,她们俩说:“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块往长边放,长边更低了。幼儿②说:“不对,长边太沉了,得往这边放。”说着拿起长边的一块积木放在了短边上,红蓝棒平衡了……

  第二组:幼儿③和④都操作积木,不断地在两边放积木,平衡了再添加积木,没有记录结果。教师:“你们发现什么结果了?”幼儿⑧:“短边总是比长边放的多一块。”幼儿④:“不是多一块。”教师:“到底多几块?”幼儿③:“就是多一块。”幼儿④说:“不对。”教师:“你们为什么会记不住了?”幼儿③:“忘了记录了。”教师:“你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挺好的。不过还是要将结果记录清楚,才能验证你们的发现呀。”

  5、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老师请每一组幼儿把成功的积木的数量填写在大的记录表板子上。

  教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和你们最开始猜想的一样吗?

  幼儿:和我猜想的一样,长的那边积木少。我猜想对了。

  教师:那为什么长的那边积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长的这边多放会怎么看,本来长的这边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师:可为什么长的这边会沉下去呢?

  幼儿:因为这边木头多,就重呗。

  教师: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平衡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幼儿:红蓝棒短的一边放的积木多,长的一边的积木少,红蓝棒“3”就平衡了。

  活动反思:

  活动的生成来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单一的目标特点,将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灵活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红蓝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平衡实验”,使它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工具。这是一个没有采用标准测量工具的平衡活动。虽然不是那么精确,但从幼儿不断的探索和严肃认真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幼儿敢于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索两边各放几块积木,可以使红蓝棒平衡,在操作、记录和经验整合中,他们获得了关于平衡的相关经验。

  不足之处:

  由于支点的受力面积比较大,积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会完全精确,只能是模糊的描述总结:红蓝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多,长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少,才能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所以工具的严谨性稍微差了一些。

  小百科:实验,指的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而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一些事物(或过程)发生或再现,从而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品大班健康教案健康的大班教案11-18

大班的教案11-26

大班教案07-20

[精选]大班教案07-20

大班生活教案12-02

大班教案:小雪11-21

大班角色教案12-05

大班冬至教案11-27

大班教案:《冬至》11-27

大班宝宝教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