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6 13:59:5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大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反常行为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

  2、体验与同伴分享自己调查成果的快乐。

  3、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进行了动物是天气预报员的调查。

  2、动物反常行为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播放天气预报广播。

  2、这是什么?出示卡片“天气预报”。

  3、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知道天气的信息?(观察天气、动物;电视、报纸、电脑等)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上网知道天气情况,还能根据天空中云的变化、小动物们的特殊行为知道天气的变化。

  价值分析:大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本环节在幼儿原有的经验基础上激发了幼儿继续探索气象秘密的愿望。

  (二)、小小天气预报员

  1、最近小朋友们也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了一些这方面的研究,今天就请你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出来和伙伴们分享一下好不好?

  2、我发现你们调查了很多动物,有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地上走的,今天我们就分成这三组把调查的结果汇总一下好吗?

  要求:分成三组,把自己的调查结果记录在纸上,然后一起汇总在统计表上,再与小组同伴互相交流你们的调查成果。

  3、幼儿分组汇总研究成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以小组形式交流研究成果。每组请1位小朋友做代表来介绍一下你们这一组研究的结果。

  小结:原来气象员叔叔可以利用气象仪器测出气温的高低、风速的大小等天气情况,小动物们也可以用自己不同的行为来告诉我们天气的变化,小动物这种用自己的'行为预告天气现象就叫物象天气预报。

  价值分析:请幼儿介绍自己研究的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推断天气情况的成果,以增加幼儿的成就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三)、“天气预报”我知道

  1、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的物象天气预报,那么接来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竞赛好不好?

  2、要求:分两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必答题,每队成员轮流回答,回答正确得一分,回答错误不得分;第二环节,抢答题,听到鼓声开始抢答,答对得一分,答错扣一分。

  3、统计哪个小组得分最多。

  小结:得分最多的小组说明你们已经了解了物象天气预报了,现在可以成为小小气象预报员,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物象变化为别人预报天气了。

  价值分析:这个环节以竞赛游戏的形式,使幼儿的知识经验得到了再一次的提升和巩固。

  四、活动延伸

  以后你们看到了动物的反常行为就可以推断出天气情况,做一个小小天气预报员,把天气预报给爸爸妈妈或者其他小朋友。

  五、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附录:能预报雨水的小动物

  蚂蚁成群出洞,预示大雨降临。俗话说:"蚂蚁成群,明天勿晴.""蚂蚁垒窝全天将雨,""蚂蚁挡道,大雨即到.蚂蚁搬家,大雨要下."雨前,空气中水汽加多,蚁穴变潮,致使蚂蚁不能安居而离巢穴。

  蜻蜓低飞,不是风就是雨。雨前,气压低,昆虫多在低空浮游,蜻蜓为了觅食.往往在离地二三米处的空中飞行.这是即将有风雨的征兆。

  春夏季节,青蛙叫大声大而密,预示不久就会下雨。谚语说:"蛤蟆大声叫,必有大雨到。"蛤蟆为两栖动物.雨前气压低,水汽多,蛙类感觉呼吸不畅就哇哇大叫。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胡椒生长在哪里》是一本很有知识性、图文并茂的绘本,书中众说纷坛的答案中渗透着游戏的元素,使原来乏味的问题有了浓浓的趣味,符合大班孩子思维方式,引发了大班幼儿好奇,探究的欲望,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既让孩子理解了绘本的知识内涵,同时也逐步的培养着孩子的集体荣誉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画面细节及文字的观察理解绘本内容,获得相关的新经验。

  2、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并激起不断探究的愿望。

  活动准备:

  绘本ppt,幼儿游戏用的小红旗,记号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你能看懂上面写了什么吗?

  ——(?)这是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这些小朋友在干嘛?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有问题就要有答案。

  1、 揭示答案,分析判断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回答,(第一位。。。)

  ——你觉得谁的答案正确?肯定吗?都同意吗?

  ——让我们来揭晓正确答案,他们的回答有没有正确的?你觉得第几位小朋友回答正确的?为什么?

  2、 观察图片,捕捉细节,提出问题并尝试回答

  ——看看这幅画你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的细节进行提问,必要时老师进行启发,如:这是什么季节?冬季里它应该干什么?)

  ——看看图片上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里面的小朋友怎么回答的?你同意吗?你有答案吗?

  3、 观察画面,寻找答案

  ——看看书里的答案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我们可以从书中的图片中找到答案,也可以从文字中找到答案,关键是要仔细观察,积极动脑才能找到答案。

  4、 游戏:小博士

  ——书里还有很多问题,比较难,你们怕不怕?我们就来个小小的游戏,做做“小博士”想做小博士的就要听清楚游戏要求。

  ——讲清楚游戏的规则

  (1) 游戏分三组,每组5个幼儿,每组抓阄一个题目

  (2) 除了该小组幼儿回答外,其他幼儿可以参与。

  (3) 答案分3分、2分、1分小旗

  (4) 抢答结束后算出小组总分,决出胜负。

  ——游戏中师生共同验证答案,幼儿获得新的经验。

  5、 经验迁移

  ——书上的问题很多,我们生活中的问题也不少,我就碰到一个问题,让你们来帮忙找到答案(夏天,为什么小狗的舌头伸在外面?)

  ——你们有问题吗?来考考我们的好朋友,也可以考考我们的客人老师!

  (幼儿提问,师生共同探讨答案)

  小结:从一本好看的书中我们发现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通过我们的努力找到了答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会有稀奇古怪的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和寻找答案,你们愿意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出蚕豆和豌豆植株的不同点。

  2.能用语言和记录表达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初步了解两种植物的相同点。

  3.积极与同伴交流,感受观察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孩子收获的蚕豆和豌豆植株蚕豆生长PPT幼儿记录单(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活动过程】

  1.观察蚕豆,感知蚕豆的特征。

  师:蚕豆是什么样的?我们仔细看一看,还可以摸一摸,和好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观察比较蚕豆和豌豆,感知它们的不同。

  (1)幼儿自主观察比较蚕豆和豌豆的不同点。

  师:蚕豆和豌豆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仔细的看一看,比一比。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3)幼儿有序的观察并记录。

  (4)师生交流并共同小结。

  3.打开蚕豆荚和豌豆荚,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特征。

  4.观看PPT,了解感受蚕豆和豌豆的生长过程。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地观察、分类、比较、推断、排除、预测等。

  2.积极参与活动,乐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同样大小的盒子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每个盒子内装有一个网球,盒盖用带子固定。盒子外呈以下几种情况:有的盒子外贴有小小的商标粘纸,如kitty猫、米老鼠;有的盒子上抹一点玫瑰精油;有的盒子一角用蜡笔涂抹了几下。2.另外准备四个盒子:一个空盒子,一个内装气球,一个内装几张餐巾纸,一个内有一颗糖果被胶布固定在盒子底部。3.一条毛巾,一把尺,一个装着醋的小圆瓶,一副铃铛,一小盘黄豆,一个网球,一个网球大小的水晶球。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初步接触不能打开的盒子,分辨盒子里是否有东西,并说说理由师:这些暂时不能打开的盒子里有东西吗?请你们试一试,把盒子分成装有东西的和没有装东西的两类。(幼儿操作。)师(指着幼儿认为装有东西的盒子):大家都认为这些盒子里面有东西,请说说你的理由。幼:我听到有声音,感觉里面有东西。师:你从声音方面确定里面有东西。是什么声音?能演示一下吗?幼:我感觉重重的,说明里面有东西。师:你从重量方面感觉到盒子里有东西,大家有这样的'感觉吗?师(小结):有些人是听到盒子里有声音发出来,所以确定里面有东西;有些人是感觉到盒子重重的,所以确定里面有东西……(析:用问题引导幼儿感知盒子里是否有东西,并鼓励幼儿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如:从轻重上感觉到盒子里有东西,从声音上感觉到盒子里有东西等。)

  二、幼儿再次接触不能打开的盒子,通过排除法推断出盒子里所装的东西

  师:这些暂时不能打开的盒子里到底装着什么呢?请你们再去感受和探索一下。师:这里有一条毛巾、一把尺、一个装着醋的小圆瓶、一副铃铛、一小盘黄豆、一个网球,请你选出确定不在盒子里的物品,并说说你的理由。幼(选择了尺):尺子比盒子长,肯定装不进盒子里。师:是吗?请当场测量验证一下。怎么测量才是正确的呢?你给大家展示一下。幼(选择了水晶球):水晶球很重,盒子里面的东西很轻。师:你是怎么比较的呢?(鼓励幼儿一手拿盒子、一手拿水晶球掂量比较。)还有谁也愿意上来试一试、比一比,来证明自己的推断?师(小结):尺子长,水晶球重,黄豆多,小铃响,毛巾轻,醋瓶子有酸味,这些都不是盒子里装的东西。大家通过排除和推断认为盒子里装的是网球,我来打开验证一下。(教师打开其中一个盒子验证结果。)(析: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测量、排除等科学探索的手段,推断盒子中到底装着什么东西。)

  三、幼儿第三次接触不能打开的盒子,从盒子的外观推断盒子里曾经装过什么

  师:大家通过探索知道了每个盒子里装的是网球。那么,这些盒子以前曾经装过什么呢?请你再上来仔细观察、探索、判断一下。师:你认为盒子里曾经装过什么呢?幼:我看见盒子上有蜡笔画过的样子,以前里面可能装过蜡笔。师:哦!通过细致观察来推断,有道理!幼:我闻出有点香味,可能以前装过花朵或者香水什么的。师:你能通过味道来判断,与众不同。我同意!幼:以前可能装过玩具,你看这里有迪士尼米老鼠的粘纸。师:那么细小的地方你也观察到了!同意你的想法!(析:这部分主要是鼓励幼儿进一步细致观察,通过盒子外表的细微痕迹推断盒子里以前装过什么。)

  四、打开幼儿认为没有装东西的盒子,拓展经验

  1.师:这四个盒子是你们认为没有装东西的。盒子里真的没有东西吗?如果有,可能会是什么?2.教师逐一打开四个盒子,验证幼儿的猜测。3.师:只有一个盒子是空的,其他三个盒子里都有东西。为什么你们会认为这几个盒子都是空的呢?4.师(小结):这四个盒子虽然都很轻,也听不到有东西发出声音,但其中有三个盒子里放着东西。看来我们还需要学习更多的判断方法。(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再次引导幼儿打开前面认为没有装东西的四个盒子,拓展幼儿的经验,使幼儿惊喜地发现原先以为没有装东西的盒子可能装着很轻的气球、餐巾纸或者用胶布固定的东西。)

  活动反思:

  这个科学探索活动在各个不同的场合展示过,展示之后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这个活动是否适合中班幼儿?盒子是不是打开更好?就上述两个问题,我是这样思考的:第一,这个活动不适合中班幼儿。我的依据是中班幼儿的观察特点。从观察的持续性来看,让中班幼儿三次上前观察探索不能打开的盒子,很可能使他们失去兴趣,他们甚至可能违反规则去打开盒子。从观察的细致性来看,第三个活动环节需要幼儿细致观察,而中班幼儿观察的细致性较欠缺,大多数人不会观察到盒子上教师留下的细微痕迹,更不要说通过痕迹来推测了。从观察的逻辑性来看,中班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正在发展的开始阶段,他们还不会将观察到的东西与经验产生联想,并判断它们的关系,大多为猜测,而非推断。第二,盒子不要打开。因为,不打开盒子,幼儿就需要依靠自己的观察、判断,还要倾听别人的想法,迫使自己思考。不打开盒子,幼儿的思绪就会始终聚焦于如何探索、判断物品上,从而在活动中会始终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所以我认为即使要打开盒子,也必须在第二个环节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幼儿通过思考认为装在盒子里的是网球时才能打开。若大多数幼儿没有确认,就不打开盒子,以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小百科:盒子是指可盛放物体的东西,多为方形且有盖。盒子:可以装东西、可以拿起放下且移动的一种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一、设计意图。

  对称的物体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的形式不仅美化着我们的生活,而且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而折印的方法就像一座学习的桥,让小朋友很容易就能理解对称的原理。我们力图通过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形象,培养幼儿关注生活,并在生活中学习、思考的习惯。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欣赏对称图形的美,尝试制作对称的艺术作品。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卡纸、水粉、剪刀等。对称的物品若干(蝴蝶、桥、风筝、中国结等)。

  2、知识准备:幼儿排练过有对称动作的舞蹈,进行过有关对称的亲子裁剪活动等。

  3、收集各种图片,如:蝴蝶、亭子、风筝、小船、宝塔、枫叶、天安门、奖杯、汽车、窗子、古代青铜器、天坛、中国结、窗花、铁桥、飞机等,并准备好小组学习的资料。(分为六个小组。)

  四、活动过程。

  (一)玩魔术游戏。

  1、以魔术游戏导入。

  老师在一张对折后有中心轴印的纸上,紧靠着轴线用水粉画大、小圆两个,请小朋友看老师玩魔术游戏,对折纸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2、幼儿讨论现象出现的原因。

  师: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你能变这个魔术吗?

  3、幼儿尝试这个游戏,了解这种处理方法――折印,了解这种处理效果――对称。(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对称,就是样子和大小都一样,而方向不一样。)

  4、展示幼儿尝试的作品,引导幼儿分享、欣赏他人的创作。

  (二)新的折印方法。

  1、提出更新的折印方法:

  师:有没有其他的'折印方法,出现新的折印效果呢?老师给你们材料,大家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注意怎样才能折出不同的对称图。

  幼儿分组进行讨论是不是对称图,为什么。各组整理讨论结果,清晰地表达组内的想法。

  2、幼儿操作,通过折印画检验自己的想法。

  师:用你想到的办法能把它表现出来吗?你愿意去试试吗?

  3、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三)生活创造。

  1、利用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学习。

  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东西是对称的,我们先从收集的图片资料中找找,能发现什么呢?

  幼儿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分析收集到的图片,并将分析的结果清晰地表达出来。

  师:你认为对称的理由是什么?不对称的理由是什么?

  2、游戏:猜猜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只有一半图形的物品图案,请小朋友看图猜这个物品是什么。

  3、幼儿运用对称手法进行设计比赛。

  师:会动手动脑的小朋友,应该会灵活运用学到的本领。我们可以用色彩来表现对称的物体,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表现对称的效果。想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帮助幼儿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设计比赛,鼓励幼儿用剪纸、模型、舞蹈等形式来尝试表现对称的效果。

  五、设计评析。

  进入大班,小朋友们更会利用资料进行学习了。这个活动从小的知识点入手,通过多层次的操作游戏,针对一个原理让小朋友们不断思考、操作尝试,实现自己的想法,并发现新的方法。希望这个活动让这些小朋友进入小学后,能够运用学习到的有用原理,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迁移及推理,从而有效提升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